马来西亚的半导体 曝光 中美芯片战之下 野心

5月29日消息,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在本周二的“2024 年东南亚半导体展”启动仪式上,公布了该国的“国家半导体产业战略”(NSS),计划直接向该国半导体产业提供至少250亿令吉(约合53亿美元或人民币385.3亿元)的补贴,并吸引至少5000亿令吉(约合1062亿美元或人民币7705亿元)的本土及外国的企业投资,主要投向芯片设计、先进封装和半导体制造设备等关键领域。

显然,马来西亚是希望通过提供53亿美元的半导体补贴,来撬动约1062亿美元的半导体投资。虽然53亿美元的补贴并不多,但是凭借马来西亚在半导体产业链当中的关键地位及当地半导体产业的集群优势和成本优势,特别是在中美科技战及地缘政治冲突影响下,已经是成为了众多半导体厂商供应链多元化布局的一大战略要地。

三个阶段,五个目标

具体来说,由国际贸易及工业部(MITI)牵头的国家半导体战略(NSS)将会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利用马来西亚现有的行业产能和能力来支持外包半导体组装和测试(OSAT)的现代化。

第二阶段,将专注于尖端逻辑和存储芯片的设计、制造和测试。

第三阶段:将继续加倍投入,以支持马来西亚企业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半导体设计、先进封装和制造设备公司。

在这三个阶段计划的基础上,马来西亚政府也提出了五个目标:

1、吸引了5000亿令吉的投资,专注于IC设计、先进封装和晶圆制造。其中,马来西亚国内直接投资(DDI)的主要重点将放在集成电路(IC)设计、先进封装和半导体制造设备上。而外国直接投资(FDI)将以晶圆制造和半导体制造设备为重点的。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发展本土IC设计产业,马来西亚还在雪兰莪和槟城推出了两个IC设计园区,以提升该国在设计领域的全球地位,促进经济增长,并创造高价值就业机会。雪兰莪 IC 设计园将提升马来西亚在全球行业中的地位,而槟城峇六拜工业园占地 100 万平方英尺的全新 IC 设计和数字园则凸显了该州对创新、行业增长和人才吸引的承诺。

2、建立至少 10 家本土芯片设计和先进封装公司,营收在 10 亿至 47 亿令吉之间,以及至少 100 家本土半导体相关公司,营收接近 10 亿令吉,为马来西亚工人创造更高的工资。

3、与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企业研发合作,将马来西亚发展成为全球半导体研发中心。

4、培训和提高60000名马来西亚高技能工程师的技能。

5、分配至少250亿令吉的财政拨款支持用于定向激励。

安华还表示,为重申大马致力于成为半导体行业全球领导者的承诺,国家半导体战略任务组(NSSTF)将与国际贸易与工业部(MITI)下属的工程、科学与技术合作研究机构(Crest)作为秘书处,专注于促进创新、提高研发能力,并推动半导体技术商业化。

“为了保持灵活性和敏捷性,NSS 将是一份动态文件,并根据需要不断发展,但我们始终坚定不移地希望通过我们的半导体产业,让马来西亚成为全球主要参与者,为所有人提供可访问的技术。”安瓦尔补充道。

中美芯片战之下,马来西亚半导体产业发展加速

虽然马来西亚并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科技强国,但是马来西亚却是世界前七大半导体产品出口地之一,也是全球半导体封装测试的主要中心之一。

根据United Nations的数据显示,自2002年以来,马来西亚的集成电路出口份额一直是处于全球前列的位置。2018年马来西亚的集成电路出口份额已经超过了日本,与美国相当。

根据资料显示,东南亚在全球封装测试市场的占有率为27%,而其中仅马来西亚就贡献了其中的一半(13%)。根据statista的数据显示,自2015年以来,马来西亚的半导体封测收入呈现出持续快速的增长,2019年已经达到了287.6亿美元。当然,除了封测之外,马来西亚也有一些在当地设计生产和销售的IDM公司。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马来西亚有超过50家大型半导体公司,其中大多数是跨国公司(MNCs),包括英特尔、AMD、恩智浦、德州仪器、ASE、英飞凌、意法半导体、瑞萨、安世半导体、日月光、X-FAB、AVX、佳美工(Nippon Chemicon)、松下、村田等,大都在当地建立了自己的封测或元器件制造工厂。除了国际厂商以外,马来西亚本土的封测厂还包括Inari、Unisem(2018年已被华天科技以29.92亿元收购)等。另外,中国台湾地区的被动元件厂商华新科、旺诠、奇力新、广宇,在马来西亚也均设有工厂。

近年来,随着新冠疫情、中美贸易战的影响,以及美国出台一系列出口管制政策限制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由此也引发了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重组,越来越多的半导体厂商开始加码投资马来西亚这个拥有半导体制造业集群优势的国家。

比如,在2021年12月,英特尔宣布在马来西亚投资64.6亿美元,扩大其在槟城和吉打州先进封装能力;

2021年12月,日本的罗姆半导体宣布在马来西亚的子公司投建新厂房,以扩大模拟LSI和晶体管的产能;

2021年12月,安世半导体马来西亚芙蓉后端工厂开工建设,计划将该工厂的功率半导体产能提升85%;

2022年2月,英飞凌宣布斥资逾20 亿欧元,在马来西亚居林工厂建造第三个厂区,用于生产碳化硅(SiC)和氮化镓(GaN)功率半导体产品;

2022年5月,马来西亚科技公司Dagang Nexchange对外宣布,将与鸿海集团子公司BIH签订合作备忘录(MOU),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在马来西亚兴建与营运一座12吋晶圆厂,月产能规划4万片,锁定28/40nm成熟制程;

2022年11月,中国台湾封测大厂日月光宣布,在马来西亚槟城举行新的半导体封测厂(四厂及五厂)动工,新厂房计划于2025年完工。日月光表示,将在5年内投资3亿美金,扩大马来西亚生产厂房,采购先进设备,训练培养更多工程人才。

2023年6月,德州仪器宣布,将投资额高达146亿令吉,分别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和马六甲各自兴建一座半导体封测厂,预计这两座工厂最早将于2025年投产;

2023年8月,博世宣布已在马来西亚槟城开设了一个新的芯片和传感器测试中心,耗资约6500万欧元。并计划在下一个十年中期,在此基础上再投资 2.85 亿欧元。

根据FT的报道,2023年马来西亚的外国直接投资总额达到了128亿美元,超过了2013年至2020年七年的总和。

最新的数据显示,马来西亚的电气和电子行业产值占据了全球后端半导体产业的 13%,在该国出口额当中的占比高达 40%,并在 2023 年对该国 GDP 贡献占比约 5.8%。

为了发展半导体产业,马来西亚此前就推动了新的工业总体规划(NIMP)2030,希望发展更多的前端制造能力,例如集成电路设计、晶圆制造、半导体机械和设备制造。而此次马来西亚出台“国家半导体产业战略”则是进一步细化了该规划的实施步骤,并提供了资金支持。

“今天,我将我们国家作为最中立、最不结盟的半导体生产地点,以帮助建立更安全、更有弹性的全球半导体供应链。”安瓦尔强调:“无论您是投资者、主权财富基金、制造商、工程师还是政策制定者,我们都欢迎您加入我们的变革之旅,共同为马来西亚和世界打造更具包容性、更具弹性和更具影响力的半导体未来。”

编辑:芯智讯-浪客剑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14460.html
当事人丈夫 女子跑50公里还不了充电宝 不是机器塞满就是虚假
QDII A人民币基金经理变动 增聘冉凌浩为基金经理 大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