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大模型的进化路线 分野

刚刚过去的五月,运营商大模型集体完成了一次PMF(Product-Market Fit,产品市场契合度)的“进化”。

所谓PMF,指的是产品能够满足目标市场的需求,并且能吸引和保留用户的程度,关系到产品的成功与否。人工智能领域,很难有一次成功的PMF(产品市场匹配),往往需要经过多次匹配。即使是“划时代”的ChatGPT,也是在GPT-1、2、3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

一次又一次完成市场匹配,找到产品市场结合点,意味着一个成功的大模型,必须具备持续演化的特质。

一位AI公司创始人曾跟我说,“循序渐进、从小到大地做AI产品,这种可演进性,才是AI公司最核心的因素”。而长期以来,相比AI独角兽和创业公司,运营商的管理文化被认为偏向于保守,这可能给快速调整产品和服务以适应市场需求,带来一些挑战。

自2023集体入局大模型之后,三大运营商又在今年5月底,集体带来了新变化。运营商大模型的进化路线,也开始呈现出明显分野。

我们从这些变化中,去审视一下运营商探索PMF产品市场匹配的路线分野,从中看到运营商大模型的可演进性。

集体进化,但路线各有差异

先说事实。如果我们把大模型看做是一场“进化生存游戏”,那么三大运营商近期的大模型动作在进化路线上,开始呈现出明显的分野:

中国移动,像是在为大模型“筑巢”,构建更适宜的生长条件。

今年数字中国峰会上,中国移动发布的九天智能基座,包括万卡集群的智算中心,实现行业定向增强、行业模态匹配、全栈国产化、安全可信等四大技术突破的九天基座大模型,链接大模型厂商和用户的汇聚平台,以及三大产业融通基地(训练基地、评测基地、联创基地)。

每一大项的建成都有极高挑战,但综合起来,可以为大模型走向产业,营造良好条件。

中国电信,专注于自身能力的提升,精心培养和训练拥有强大能力的模型。

近期中国电信最出圈的AI动向,是星辰超多方言语音识别大模型。该模型可同时识别理解粤语、上海话、四川话、温州话等各地方言,是国内支持最多方言的语音识别大模型。

一方面,展现了中国电信在大模型端到端语音交互上的技术能力,以及在高质量语音数据上的常年积累优势。同时,大模型与方言的结合,也展现了“国家队”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感,在服务方言用户、保护方言等公益性事务上发挥作用。模型的“出圈”,也说明大模型本身还有很多细分应用可以挖掘,打造成各家厂商的差异化亮点。

中国联通,则注重对特定需求的适应和满足,营造更加良好的外部产业环境。

中国联通在今年2月的2024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发布了元景“1+1+M”大模型体系。5月25日发布的中国联通元景大模型MaaS平台,通过模型库、工具箱、原生应用商店三大服务,具有更懂行业、更易定制、安全可靠的三大特点,实现了“四个开放(算力开放、通用大模型开放、Maas服务开放、行业专家能力开放)”。

上述特质,都是从满足行业客户个性化定制需求出发,为大模型行业应用创新创造了更好的产业环境。

可以看到,三家运营商在近期的大模型布局上,呈现出不同的策略,以自己的方式不断进化。

加速探索,运营商大模型和市场匹配

保持演进的目的,是为了一次次完成产品市场匹配(PMF),让自家产品在不同阶段、不同场景中,都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实现商业回报。

从各家进化路线可以看出,运营商做大模型主要从几个方面来满足需求,完成市场匹配:

2.算力网络→算力需求。 运营商具备算力网络的先天优势,不仅可以用于自身模型的训练推理,还能够整合为AI训推一体化解决方案,为行业客户提供更具成本优势、时延体验优势的大模型算力服务,撬动商业价值。目前,训练类GPT-4及以上的大模型,超万卡集群将是标配,中国移动便率先谋篇布局,近期宣布年内将建成3个国产近2万卡智算中心,结合千亿多模态大模型和汇聚百大要素的生态平台,构成了一个AI技术基础基座,服务于各种行业数智应用。

3.行业积累→定制需求。 运营商此前服务大量垂直行业的客户,积累了庞大的业务数据,当其他大模型厂商头痛于行业专有数据稀缺、客户关系难建立的时候,运营商反而可以“抢跑”行业场景。比如说,工业生产对模型的精度、鲁棒性等要求极高,目前中国联通涵盖了通用大模型、工业领域行业大模型、工业场景模型及基础小模型等,在工业制造领域,如发动机下线装配质检、家电生产操作流程监测、服装款式设计和创新、设备故障诊断、码头安全生产管理、船舶身份核验等场景落地。

4.网络大模型→自身需求。 通过大模型对智能客服、5G用电等进行精细化运营管理,运营商可以从大模型落地自身通信业务中降本增效,快速收获价值回报。

比如近日中国电信推出的星辰超多方言语音识别大模型,就已经在福建、江西、广西、北京、内蒙等地的中国电信万号智能客服系统试点应用,帮助万号智能客服秒懂 30 种方言,日均处理约200万通电话,更好地服务很多方言用户。

不难看到,运营商大模型的进化,正是为了充分发挥优势,找到产品市场结合点,支撑大模型技术在产业中兑现价值。

持续演进:一道运营商大模型的共同考题

2024年,“落地”成为大模型的主基调,而落地能力来自更多元的客户关系与更多挖掘需求。无法完成PMF(产品市场匹配)、形成商业闭环的大模型,只能成为叫好不叫座的项目。

从这一点上看,做大模型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而是一个进化策略问题。

当我们将时间轴拉长,会发现运营商大模型虽然路线各有不同,但共同点是,都保持了持续演进:

一方面,持续补全模态能力。 目前三大运营商都完成了语义、语音、视觉的多模态大模型布局,覆盖种类全面,成为面向各类行业应用场景,充分供给的“模型超市”。

另一方面,持续增强模型能力。 中国移动最新自研的「九天」千亿多模态基座大模型,中国电信推出的星辰超多方言语音识别大模型,以及联通布局10亿、70亿、130亿、340亿、700亿多参数量语言模型,都说明运营商在大模型技术上的投入决心之大、战略可持续。

此外,还在持续做厚AI基础生态。 移动的九天智能基座包含算力、模型、平台,联通的元景“1+1+M”大模型体系和电信的“1+1+1+M+N”大模型体系,无不说明,运营商要以全栈AI能力跨入大模型的巨大产业空间,为后续一步步验证产品市场契合度,降低风险与成本,从而为商业回报奠定基础。

因此,当科技企业的大模型,纷纷打起价格战的时候,运营商大模型经受住了市场的洗礼,纵向深入一个个行业市场,保持着快速迭代。

将近一年时间的实际检验,或许我们可以得出一个肯定的结论: 运营商做大模型,是具备循序渐进、不断完成市场匹配的演进能力。

《天演论》中写道:“万物莫不如是,人其一耳。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只有不断进步,适应环境的物种,才能生存和传承,否则就会衰败和死亡。

从这个角度看,持续“进化”的运营商大模型,凭借着良好的技术价值转换条件,一次次完成产品市场匹配。沿着这个应用节奏不断演化下去,运营商大模型或将后发而先至,比AI科技公司快一步完成商业跃迁。


通信经济学什么是虚拟运营商,它与基础运营商间有何区别联系

虚拟运营商和基础运营商的区别如下:1、先说区别和联系,一般意义的上的虚拟运营商指的是MVNO,移动虚拟网络运营商;与之对应的是MNO,移动网络运营商。 最大的区别在于,MVNO没有属于自己的无线频谱,必须依靠MNO提供的设备和频谱资源(由于属于无线接入网络元素,也称为非替代网络元素),才能实现其职能。 当然符合这一条件的还有另一位,业务转售商,这两者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除了非可替代网络元素之外的可替代网络元素,比如自己的核心网、运营平台或者其他元素。 2、通常来说,MVNO和MNO的差异化竞争主要在可替代的网络元素之上,如果一个MVNO仅仅使用MNO的非可替代网络元素,如频谱资源,而使用自己独有的可替代网络元素,如更稳定、更高效的基础设备,或者不同的策略,就可能形成差异化优势。 3、一种比较理想的情况是是,MNO专注于保持自己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和研发能力,追求低成本高效率,将资源投入到核心网的建设、开发、维护之上,而将大量的功能化业务、增值业务、细分业务交给MVNO来处理。 4、如果要衡量MVNO的前景,那么首先要知道的就是,MVNO不同于MNO和业务分销商或者业务转售商在哪里,这里可以提供一部分能想到的:A、降低了投资陈本的规模,同时也降低了固定资产和总资产,MVNO的基础设施投资低,不用花费很多资源在基础设备上。 B、跟随上一点,如果完全使用MNO的基础设备,无需设备的维护和更新支付费用,轻装上阵。 边际成本低于MNO,对一个城市来说,90%的网络覆盖和99%的网络覆盖带来的网络建设成本的增加远不是9%,这笔巨额成本要有MNO来直接承担,而MVNO通常只需要支付网络容量租赁费用,也就是说是和用户数量直接关联,不必支付这笔巨额成本,同时,也意味着投资回报率有可能超过MNO。 C、跟随上一个问题,如果在MNVO运营初期,不能吸引到足够的用户来支付相应的租赁费用,结果可想而知。 5、在此基础之上,就要考虑环境是否适宜了,环境适宜是两个方便,第一是管制,第二是用户,太宽松和太严格的管制策略都会给一个国家的电信产业带来非常巨大的影响,这一点不详细了,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不过我国的以往的基本做法是,越是重要的事情,就越要慢慢来,等别人走完了再说。 6、在用户方面,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MVNO的增长区域主要集中在两个地方,第一是新兴市场,第二是ARPU较低的地区,中国的市场是一个比较大的市场,这些区域都有存在,尤其是低ARPU区域,很多。 Nvidia的CEO黄仁勋非常强调的一个概念就是size of market,起码这点上中国还是足够的。 7、目前各路学者对MVNO在我国的发展基本是喜忧参半,MVNO的关键点在于差异化,题主如果自己有这方面的打算,可以看看Virgin Mobile、Vanco、Karma(老朽这名字还真容易中枪……),这三种不同定位的MVNO的发展轨迹和策略,以及战胜其他MVNO和在MNO之中的优势,当然在此之前仔细研究下我国具体的相关政策,想必是必须的。

运营商“互联网+”的转型路径,对传统企业运营带来怎样的影响

对于传统企业来说,不一定非要走“互联网+”的路线,一方面转型并不是那么简单,二是“互联网+”并不一定适合。 互联网+,可以这么理解,只是对互联网的一种运用,把它当做一种渠道、一种工具,所以千万不能孤注一掷,否则会很惨。 但运用“互联网+”不是企业转型。 所谓的企业转型,是在企业管理方式和思维方式层面的,与互联网没有半毛钱关系。

手机管家明明开启了防盗功能的,怎么在操作“找回手机”功能过程中总

建议你把手机和360手机助手连接后把手机管家卸载再重装一下。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15400.html
同比增长257% 2024Q1折叠屏手机报告 华为首超三星成
重大转折来了 据称奥尔特曼正推进OpenAI蜕变成营利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