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中国制造名片

5月28日,中车长客城铁事业部制造中心装配产线组,员工在进行地铁车辆车顶布线作业。

5月28日,中车长客转向架事业部总成产线组,一台台转向架排列在数字化智能产线上。

5月28日,中车长客首席操作师罗昭强(前一)在对新一批复兴号智能动车组进行出厂前的质量检查。

5月28日,中车长客职工书屋,周晶辉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成员利用休息时间忙“充电”。

5月28日,中车长客国铁事业部制造中心装配产线组,员工在忙生产。

5月28日,中车长客城铁事业部制造中心装配产线组,员工进行地铁车辆车内布线作业。

5月28日,中车长客转向架事业部焊接产线组,员工在进行动车组构架横梁焊后修磨作业。

5月28日,中车长客研制的全国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该车已于近期成功完成达速试跑,标志着氢能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取得历史性突破。

5月28日,中车长客转向架事业部总成产线组,员工在进行城轨轮对压装作业。

2015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考察时指出,高铁是我国装备制造的一张亮丽的名片,成为我国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抢手货”,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要把装备制造业作为重要产业,加大投入和研发力度,奋力抢占世界制高点、掌控技术话语权,使我国成为现代装备制造大国和强国。

9年来,中车长客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坚决打造大国重器,担当产业引擎,持续擦亮中国制造亮丽名片。

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9年来,中车长客搭建了以国家轨道客车系统集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为核心的技术创新平台,构建了一体化全球研发协同体系。同时,联合科研院所、运营单位建立了“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轨道交通装备技术创新联盟,打造行业领先的原创技术策源地,把创新和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9年来,中车长客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目标,深度掌握轨道交通客运装备车体、转向架、列车网络等60余项基础核心学科技术;具备全谱系产品研发设计、全场景一体化协同仿真、全类型产品试验验证等科技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助推中国轨道客车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加速培育轨道交通领域的新质生产力。

打造熠熠生辉的国家名片。9年来,中车长客秉承数智化、高端化、绿色化、国际化、协同化、品牌化发展理念,持续打造动车组、城际列车、市域列车、地铁列车、磁浮列车等产品平台和主型产品,满足国内外不同运用场景需求。京张高铁智能动车组在世界首次实现时速350公里的自动驾驶;首创氢能源市域列车完成全系统、全场景、多层级性能验证,成为轨道交通领域践行国家“双碳”战略的重要代表。

9年来,中车长客公司产品出口至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签约额超过130亿元,累计出口车辆近9500辆,勇当“一带一路”建设排头兵。 (文\经济日报记者 马洪超 图\经济日报记者 高兴贵)


怎样让世界各地的人们认识和使用中国制造的产品?

《2012 》由罗兰·艾默里奇执导,约翰·库萨克、桑迪·牛顿、阿曼达·皮特和切瓦特·埃加福特等联袂出演,影片于2009年11月13日在美国上映

“中国制造”是怎样成为让国人骄傲的风景线

在外国人的眼中,长久以来中国市场给人带来的印象就像是一座为全球公司生产和加工产品的“大工厂”,各种贴着“中国制造”标签的产品从这里走向海外市场,却几乎没有什么东西带有自主创意和领先优势。 但在今天,这种情况已经开始发生改变。 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既可以产出优质的“中国制造”,更可以创出独特的“中国智造”。

《"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目标,包括哪些内容

《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指出,要立足国情,立足现实,力争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 第一步: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制造业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 掌握一批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优势领域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产品质量有较大提高。 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 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明显下降。 到2025年,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员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两化(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迈上新台阶。 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和产业集群,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 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 创新能力大幅提升,重点领域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整体竞争力明显增强,优势行业形成全球创新引领能力,全面实现工业化。 第三步: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制造业主要领域具有创新引领能力和明显竞争优势,建成全球领先的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 围绕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9项战略任务和重点:一是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二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三是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四是加强质量品牌建设;五是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六是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重点领域;七是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八是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九是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 《中国制造2025》明确,通过政府引导、整合资源,实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等五项重大工程,实现长期制约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突破,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 为确保完成目标任务,《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健全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中小微企业政策、进一步扩大制造业对外开放、健全组织实施机制等8个方面的战略支撑和保障。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15649.html
爱德华兹赛季总结 仍是新生代领军人物 西决仅赢一场交学费
美国经济下行风险增大 美联储褐皮书 前景更加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