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 不要让它毁了孩子!

今天

是第37 世界无烟日

今年的主题是

“保护青少年免受烟草危害”

明天是国际儿童节

当无烟日碰上儿童节

图片来源: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

青少年控烟科普知识

今年青少年控烟

宣传核心信息有哪些?

一起来看——

吸烟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吸烟是导致死亡和疾病的主要原因。

吸烟会严重损害青少年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并且会加速其成年后慢性病的发生。 烟草中的尼古丁可以使人成瘾,一旦成瘾很难戒断,而且暴露于尼古丁还可能影响青少年的大脑发育。研究证明,开始吸烟年龄越小、吸烟量越大、吸烟年限越长,烟草对身体造成的危害越严重。

同时, 二手烟暴露也会严重危害身体健康 。接触二手烟没有安全水平,即使是短暂接触也会造成伤害。有充分证据说明,二手烟暴露可以导致儿童发生支气管哮喘、肺功能下降、中耳炎等疾病。

据世界卫生组织评估,烟草对儿童健康的危害主要有: 引发儿童哮喘、幼儿猝死综合症、气管炎、肺炎和耳部炎症等。 据资料显示:美国每年约有1900到2700例的婴儿猝死综合症也被认为与二手烟的污染有关。 父母吸烟,宝宝容易患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或肺炎,发生率与爸爸的吸烟程度成正比。

易发哮喘

虽然吸烟不是导致宝宝哮喘的直接原因,却能增加哮喘的发作次数。因为香烟燃烧时释放出来的化学物质,会加强呼吸道黏膜的敏感性,增大哮喘的发生。

诱发厌食

婴儿被动吸烟后很难将吸入体内的有害物质排出。如果父母在婴儿进餐时吸烟,很容易影响宝宝的食欲,当宝宝将吃饭与吸烟联系起来,就可能出现厌食。

中耳疾病

生活在烟雾缭绕的家庭环境中,会增加宝宝患急性或慢性中耳炎的可能性。

影响智力

即使是一点点“二手烟”都会对宝宝的学习能力造成伤害,影响阅读、推理和数学。尼古丁在体内分裂后所制造的可丁尼,会使婴儿的阅读、数学和推理平均成绩越来越低。

父母常在孩子面前吸烟,孩子成年后就容易患心血管疾病。

发现孩子偷偷吸烟怎么办?

“我们做过一个调查,孩子如果抽烟,一般10岁左右就偷偷开始了。我们国家目前大约有3亿人在抽烟。”去年两会期间,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卫艺研究所所长吴键道出担忧。

青少年时期是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 如果发现孩子已经沾染了烟瘾,家长该怎么帮助孩子呢? 在中国教育报“两会夜谈”直播节目中,吴键为焦急的家长带来了4条走心建议。

1.认知方法

父母发现孩子吸烟后,第一时间要向孩子强调,吸烟是有害的。《中小学生守则》里规定了青少年不能够吸烟饮酒。因为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期,这时候吸烟对身体的危害比对成年人的更大,一定要让孩子树立危机意识。

2.制定计划

在引起孩子足够的重视后,家长要帮助他制定一个循序渐进的戒烟计划,并进行科学监督。严格要求孩子从沉迷吸烟到少吸,逐渐做到不吸烟。

3.行为控制

在帮助孩子远离烟瘾的过程中,家长也要注意方式方法。比如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他去参加集体的体育锻炼,走出家门,走进阳光。用体育锻炼等有益的活动将孩子的空闲时间和注意力争取过来。

4.远离吸烟伙伴

家长要让孩子远离有吸烟风气的环境,尽量不和吸烟的伙伴来往。避免好不容易戒断的烟瘾,在同伴的“注视”下复发。另外,还要给孩子吸烟制造麻烦,把他的火柴、打火机、电子烟等“工具”藏起来,制造吸烟难度、增大他吸烟的成本。对于烟瘾严重的,要寻求医生、老师的共同帮助。

家长们,这些请您做到!

烟草为孩子带来的伤害屡见不鲜,孩子总是在无意间受到烟草的伤害,我们是不是该好好想想究竟如何给孩子留出一个无烟区呢?

作为成人,我们不妨从下面做起:

1、家中尽量少抽烟,防止二手、三手烟伤害。

2、父母要做好孩子控烟的榜样,以身作则。

3、不当着孩子的面抽烟,减少二手烟对孩子的影响。

4、当我们的父母知晓或者看到自己孩子吸烟时,首先保持头脑冷静,内心平和,采取适当措施帮助孩子戒烟。

5、明晓公共场所、工作场所的室外区域禁止吸烟。

远离传统烟草产品和电子烟

图片来源 | 中国疾控中心( 中国疾控中心控烟办 供稿


“惯子如杀子”,父母们,千万别让你的爱毁了孩子的一生!

经常在超市看到,有孩子要买一个玩具,父母不同意,孩子就在地上打滚撒泼、大声哭闹,引来众人围观,最后,父母受不了众人的目光,就给孩子买了......每当看到这一幕,心里就为这个孩子的未来担忧。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在家里就是小皇帝、小公主。 由于物质环境优越,孩子们不少都被父母或者祖辈宠坏了,个个娇气、任性、自私。 你那破车值几个钱,我儿子比你的破车金贵。 有一位妈妈带孩子出去玩,一时没注意,孩子用坚硬的石头块把人家的车给划了,被车主当场发现。 车主对孩子训了几句,旁边的妈妈不乐意了:“孩子小,不懂事,你至于跟孩子一般见识吗?车有保险,修车又不花你自己的钱。 ”车主一听生气了,就理论了几句。 那位妈妈也不服软,打电话给孩子爸爸,没过多久,孩子爸爸风风火火来了,拿出一沓钱扔到车主面前:“你这破车,老子买了。 ” 然后从路边捡起一块砖,当场把车玻璃砸了,还给车主说:“我儿子比你的破车金贵!” 看到这位父亲的举动,我们就明白了,他的孩子为什么是那样。 摸一下怎么了? 去年,上海迪士尼乐园摸臀事件想必大家都知道。 8岁男孩疑似碰到女子的臀部,女子说了男孩几句,男孩的妈妈就开始辱骂该女子,甚至动起了手。 男孩妈妈说:“长成这样,摸一下,又怎样?你又不是没被人摸过?” 路人劝说“不要打人”。 男孩妈妈却理直气壮地说:“我就打,关你屁事。 ” 男孩妈妈和她的同伴不仅满嘴污言秽语指着女子的鼻子骂,还动手推女子,导致她站立不稳。 直到迪士尼工作人员到场,男孩妈妈和她的同伴还骂个不停。 小孩子可能是无心的,毕竟只是8岁的孩子。 但是这个妈妈的行为则是在给孩子一种错误的心理暗示,即使你是故意摸的,也有当妈的给你撑腰。 流氓就是这么教出来的。 舍不得打,还没有打,自己眼泪就先掉下来了 2013年,歌唱家李双江和梦鸽年仅16岁的儿子李天一,因为涉嫌强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一时震惊全国。 李双江曾在采访中说:“舍不得打,还没有打,自己眼泪就先掉下来了。 ” 这样溺爱孩子的父母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 可以说,每一个被宠坏的孩子背后都有一对纵容和溺爱孩子的父母,这些父母把溺爱和纵容当成爱,蒙蔽了自己双眼,也葬送了孩子的未来。 被宠坏的孩子都有一个特点:他们总是得到比他们想要的还要更多的东西,他们的要求总是被满足。 使唤家人 邻居有一个小男孩,七八岁的样子,上小学二年级。 有一天放学回家要吃香蕉,吵着要正在厨房里煮饭的奶奶为他取香蕉并剥皮,老人家正忙得脱不开身,就说“你自己拿吧”。 这时小男孩就大吵大叫,自己动手剥吃香蕉后故意将皮丢了一地,且还感到很委屈…… 吃香蕉自己拿和剥皮,对于一个7-8岁的孩子来说并不难,为什么一个小学生却要别人代劳呢?吃香蕉剥皮的责任是谁呢?可见这家人在平时教育孩子方面没有重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眼里没活儿从不帮忙做家务。 吃完饭双脚一蹬,沙发上躺着,碗筷不收拾,撒在地上的饭菜也不收拾。 自己的书桌乱糟糟的不知道整理,饮水机旁撒的水,也不知道拖一拖...... 面对这种情况,很多父母都会自我安慰:“不愿干就算了,把成绩弄好就行了,现在还小,长大就好了”...... 但实际上:孩子的责任心和同理心最早就是通过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建立起来的。 如果我们因所谓的“爱”而不让孩子参与家务,那孩子的责任感和同理心就得不到健康发展,越长大越不好管教。 拒绝分享 两三岁的孩子不愿分享自己的玩具、食物还算比较正常,毕竟这个阶段的孩子自我中心观念比较重,但如果孩子到了小学阶段还不愿意分享的话,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任由孩子发展下去,他不但不跟同学分享,甚至都不跟父母、爷爷奶奶分享,这样的孩子长大了,会非常自私,难以处理好人际关系,真心朋友不多。 随意对外人发脾气 当孩子会说“我”这个词的时候,意味着孩子已经具有了“自我意识”。 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孩子都会以自我为中心,一旦自己的某些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哭闹、发脾气。 不过大多数孩子都局限于“窝里横”,虽然偶尔对父母耍耍性子、但在外人面前还是比较收敛的。 但是,如果孩子对外人都经常耍性子、发脾气的话,可能意味着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有点过度膨胀了。 这时,家长就需要反思一下,日常生活中是否对孩子过于顺从了。 不尊重长辈 之前看过一个新闻,10岁男孩向妈妈要钱去网吧上网,妈妈不给,结果男孩就向妈妈拳打脚踢、恶语相向。 而全程妈妈居然没有任何反抗行为和劝说。 这一看就是从小宠坏了的小孩。 10岁了,按理说已经具备独立思考能力,懂道理了,为何却如此叛逆,不尊重长辈,对母亲拳打脚踢恶语相向呢? 如果说这是孩子的错,还不如说是大的错,就是因为大人的忍让宠爱才让孩子肆无忌惮。 所以在尊重长辈这方面,家长一要自己以身作则,二要正确引导孩子。 总和父母谈条件 你不让我看电视,我就不写作业,你不让我玩游戏,我就摔你的手机,类似的场景,很多父母都遇到过。 为什么孩子会威胁我们和我们谈条件?我们应该思考一下,是不是自己让步太多,孩子被宠坏了?是不是我们经常过于轻易地满足孩子的要求?是不是我们自己经常用物质诱惑来要求孩子做事儿?很多的时候,孩子的条件都是试探性的,在第一次提出时父母就应该果断拒绝。 父母越容易让步,孩子就越得寸进尺。 面对孩子,每一个家庭都倾注了全部的爱与关怀,怕孩子受苦、怕孩子被欺负,怕孩子受委屈,父母们总以为给孩子的爱与呵护越多,孩子就越能健康的成长。 可实际上“惯子如杀子”,在父母无原则的袒护以及特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肯定不会感激父母,因为父母的关爱对他们来说是“理所当然”。 所以就别指望他们能孝顺。 这样的孩子,将来的夫妻关系、人际交往等容易出问题,因为他们从小就习惯我行我素,不会体谅理解他人。 而且性格蛮很暴躁,违法犯罪的几率也相当高......第一、改变家庭关系。 一个完整的家庭,包含三层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与老人的关系。 这三层关系中,夫妻关系排在家庭的首位,是家庭的基础与核心。 其次是与老人的关系,这代表着对旧家庭的感恩,最后才是亲子关系,代表着对未来的期望。 只有这样,家庭的根基才稳,才能健康运转。 在这样的环境里,孩子才能学会对父母、对老人的尊重和感恩。 相反,如果一个家庭把孩子摆在首位,往往会忽略经营夫妻关系、老人关系、不但容易养出骄纵、叛逆的孩子,更容易出现夫妻矛盾、婆媳矛盾。 第二、该说不的时候要坚决,绝不轻易妥协。 就拿文章开头那个在超市要买玩具的孩子来说吧,如果父母觉得家里已经有同样的玩具,不应该再买了,那么,在孩子提出要求时,父母就应温柔而坚定的告知孩子自己的立场,并向孩子解释清楚为什么不行,然后,不管孩子如何哭闹、威胁,都不妥协。 这样,孩子也就知道父母的底线,也明白哭闹是没用的。 第三、让孩子从小参与家庭劳动,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在家里可以给孩子分一些家务活,比如和父母一起打扫卫生、帮父母买菜、洗碗等,让孩子明白,他们不仅仅是汲取,他们还可以给予。 曾经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死刑犯在临行前哭的不能自己,泪流满面的对他妈妈说,想最后吃一口奶,他的妈妈想着儿子就最后这一个要求了,就满足了他,结果她儿子一口咬掉了自己妈妈的奶头,然后哭骂着,为什么当年不打他,不管他,要不然他怎么能走上死刑犯的道路? 养不教,父之过,生儿育女并不是单纯的把他们养大成人就可以了。 苟不教,性乃迁,如果从小不规整孩子的行为,教他们做人处事的道理,将来社会上不一定有他们的立足之地。 请用合理的方式,关爱孩子。 不要让他们成为令人讨厌的,没有教养的人!

班主任提醒:哪几大恶习会毁了孩子一生,家长千万不能纵容?

班主任提醒:哪几大恶习会毁了孩子一生,家长千万不能纵容?

一依赖性强,不爱思考,遇到困难认准家长。

这是一位妈妈发来寻求帮助:我们家孩子快读小学了,自觉性比较差,尤其依靠妈妈,不单单是吃喝拉撒等自控能力,也有日常生活其他方面,例如,画画的时候无法打开彩铅笔盒,不容易自己想办法,就是去妈妈;玩滑梯和小朋友发生争执,不会自己应对,便是含泪找妈妈;看动画里提的问题,不会自己思索回答,便是问妈妈……

单独,是一个人的良好的习惯;爱思考,是一个人的优秀品质。习惯依靠别人的人,精神上一般都很敏感,无法承受风吹雨打。我们都爱孩子,就需要愿意放下让孩子自身去走。大家能拥有孩子几年啊?有一种依赖,就是为了分离出来!给家长的意见:日常日常生活,家长不要太过于帮穷、过度维护;沟通的时候,多方位孩子提出问题,激起她思维能力;激励孩子自身动脑筋进行事儿,别忘记适度给一点启迪;让孩子有着满足感,协助孩子建立自信。

二心愿并没有获得满足,就闹脾气、闹脾气,乃至打人。

前不久,我与几个好朋友一起出游,其中一个好友的孩子5岁,只是相处了三天,这男孩火爆脾气,让大家都崩溃!看电视时,他说道需看少儿节目,他妈妈只不过是慢了一秒钟的时间也,他竟然着手控制器拼了命往电视机上砸去,一边还撕吼惊叫。

吃晚餐时,他喝许多饮品,他妈妈说不能喝太多,结论他竟然一巴掌打到了妈妈的脑门上,还理直气壮地哭叫;好朋友们一起打牌,他想去玩,就独立给了他一副,没想到他不高兴,非想玩大人的,一怒之下把整桌东西都掀翻了……

其他人孩子,我是不会干预。我唯一干的事,便是提示孩子的家长:务必尽早协助孩子改正不良习惯。如果希望所有人都围住他一个人转,一点心愿并没有达到就火冒三丈,那样未来成长到现在社会,一定会撞的遍体鳞伤!当她遭受回绝、遭受不成功、遭遇挫折时,不容易有非常好的心理状态去面对困难,可不能理性地解决困难。给家长的意见:想让孩子学会思考,学好考虑到别人的感受,学会控制情绪。

三办事三心二意、没始没终。

一个朋友的孩子早已8岁,上小学了,我带着孩子豪豪去他家玩。他先取出一堆拼图图片,和豪豪一起拼,当豪豪还沉浸在其中,他突然尥蹶子跑开,跑到屋子里,拿出一个奥特曼变形玩具。豪豪仰头看了一下,又低着头,仍然致力于手上没完成的工作。小帅哥哼哼哈嘿地比画了两下,又转过身打开电视,对豪豪说:“小弟,我们看灰太狼吧?”

豪豪十分理智地说了一句:“不必三心二意。”这令小哥哥的妈妈目瞪口呆。的,豪豪2岁那年,我便在日常生活中对他说,做事情不必三心二意。好朋友很烦恼,说她儿子一直就这样,三分钟热度,没有耐心,不能坚持,如今念书,老师批评他不可以集中精力,一直左顾右盼,回家了写作业,也挺磨磨蹭蹭,原本三十分钟可以完成的事情,他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一会看电视剧一会玩耍,居然能瞎折腾两小时。

给家长的意见:假如自小做事情就没始没终,长大后往往很难成器,并不一定是做什么轰轰烈烈的丰功伟绩,就算进行再小的事,也要一个用心投入和坚持不懈的心态,并且,不可以潜心,则意味着工作中、生活没有高效率,三心二意有头无尾,也让人觉得缺乏责任感。

你的匮乏感正在杀死你的人生,别让你的匮乏感毁了孩子的一生

前段时间参加了一个警示教育大会,看着一批当年意气风发、如今成为阶下囚的同僚写下的一封封悔过书,不由得感叹人生的无常,当年的他们,年轻有为,迅速成长,成为那个当下的明星,而转眼之间,宦海沉浮成云烟,人生风雨皆是泪。 那种深深的惋惜,无限的悔恨,那种深入灵魂的刺痛,让我久久不能平息。 为什么都是能力素质很强的人,为什么都是来自穷苦家庭,为什么都是家庭的顶梁柱,却却生生成了阶下囚?值得深思和反省,我们这个 社会 是哪里出了问题?我们的文化有什么基因突变吗?难道是这些人真的就是我们想象中的那种坏人吗?我想不是的,他们当初都是想成为这个 社会 的佼佼者,也的确是佼佼者,但是什么让他们误入歧途,去走那条明明不能回头的绝路呢?我不想去说 社会 上普遍说得忘记了初心,丢失了党性,这些是原因,但我今天从原生家庭的角度来分析一下,他们为什么会成为这样的人。 在他们的悔过书中,大多都有这么一段文字,从小家里太穷,三姐弟从小就挤在一张破床上,自己从小都没穿过新衣服等等,我们这个年代的人,大多童年的物质是匮乏的,这不足为奇,那个年代,没有几家人是在丰足的物质条件下长成的。 但还有一些这样的文字,父母一直告诉我们,你一定要学习好,要出人头地,我们家就指望你了。 童年时的那种匮乏感深入骨髓,再加上父母的高期盼,给了他们那种穷怕了的感觉。 越匮乏越想要,就形成了一种爱财如命的人格。 其中一位在警示片中说,我太爱钱了,我完全控制不了自己的欲望。 让我从人性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这是为什么?这里有一个核心词:安全感。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童年缺乏安全感,他将一辈子寻找,这种寻找是通过不断地从外界找寻各种可以代表财富、地位的东西,来满足内心那种深深的匮乏感,年轻时可能是同事的肯定,老板的器重,到中年可能是地位更大的提升,金钱的不断积聚。 但这种深入骨髓的匮乏是不可能通过物质、金钱、地位来填满的,那就是一个黑洞,可以吞噬一切,甚至一个人的良知。 所以我们就会看到本文开始提到的那一批深陷物欲的奴隶,他们孜孜不倦地在寻找安全感的路上,成为了那头不断拉磨的老黄牛,因为只有那样,他们才能感到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感,自己才是安全的。 只有在锒铛入狱时才猛然悔悟,何其可悲,何其可叹! 我也经历了童年的匮乏感,内心一直有一种舍不得花钱的心结,尤其是在自己身上花钱,总是舍不得,这就是童年家庭的拮据给我留下的阴影,内心也有一种希望能够多赚钱的渴望,但我的内心还有一种深深的不配得感,觉得自己不配拥有更好的东西、更多的钱、更美满的家庭。 这也与我父亲一直以来对我的苛责和控制有关。 所以我一直以来,对于金钱和地位没有那么的渴望和执着,尽管我各方面表现都很不错,但我的内心相对于上文的那批同僚,平静很多。 这也许是父亲从小对我的另一种教育在影响我,不要去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做人要诚实,做人要踏实,别走险路。 虽然这些教育给我造成了很大的内心纠结,致使我在40岁时深陷重度抑郁,但现在想来,这何尝不是一件极好的事,如果没有那场抑郁,我的人生会是什么样子,我也不知道,但正因为那场抑郁,我从宦海沉浮中停了下来,让我如实地面对自己,去拷问自己的灵魂,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将要去哪里?经历了六年的时间,我完成了三道必答题,于是我的生活呈现出了焕然一新的景象,原来,生活中的一切可以来得轻松自在并充满荣耀! 那回到我们的现实中,当今的 社会 物质高度发达,大部分家庭的孩子都不存在物质匮乏的问题,是不是我们的孩子就不会有匮乏感了吗?当然不是,因为这一代孩子的父母大部分是来自物质匮乏的年代,所以自带的匮乏感会完全地传递给孩子,这种传递不是说没有新衣服,没有好吃的,是一种意识,一种认为孩子就是要控制的意识,一种不让孩子做自己的意识,一种要让孩子听话的意识,这些意识都会给孩子心灵造成极大的匮乏感,这种匮乏感不是简单的物质匮乏,而是 情感 的匮乏,被认可的匮乏,被理解的匮乏。 所以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的孩子在青春期和父母发生剧烈的亲子冲突,要冲破父母精心编制牢笼,那种一切都是为你好的牢笼,去找寻属于自己的充盈。 但在这个过程中,有太多的父母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匮乏感,其实大部分家长为什么要控制孩子,为什么要孩子听话,其实都是在满足自身内在的那份匮乏感,那种如果孩子不听话,成绩不好,我就不是一个好家长的匮乏感,希望所有的外人都说我是一个好家长。 所以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的家庭悲剧,孩子要不自杀,要不弑父弑母,人间悲剧,叹为观止! 我们这一代人,由于这种匮乏感和不配得感,让我们失去了许多成长的机会,当有美好事物出现在面前时,往往会下意识地回避,觉得我怎么可能有这样的运气,我还是老老实实当个普通人吧!我曾经在大学时就是这样,一位漂亮的学妹喜欢我,但我就是生生地躲起来,觉得自己不配得到这样的爱情,心里还有一种如果她真正了解我就不会爱我的恐惧。 于是人生在这样的低效重复中一地鸡毛。 我们在面对青春期孩子各种折腾时,太多的家长完全不知道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于是不断地在孩子身上折腾,结果是越来越糟糕,最后说我尽力了,我也没办法,甚至放弃孩子,于是一个本可以有美好人生的孩子再次重复那种一生匮乏的日子。 那怎么才能改变这样的人生呢?只有两个字:学习!学习!学习!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不是孩子学习,是家长学习!家长学习!家长学习!通过学习去了悟你的人生,去深挖你的灵魂,去找寻你内心最最深处的渴望,去与真实的自己链接,从外求转向内省。 当你弄懂了自己后,你会发现孩子身上的问题根本不是问题,孩子的问题都是你的问题,你是一切问题的根源!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16192.html
地评线 坚持系统思维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中安时评
亦从未被认定为劣迹艺人 蒋依依方辟谣偷税漏税传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