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爆雷!

中国基金报 泰勒

兄弟姐妹们,大家六一儿童节快乐!一起简单看点海内外的消息吧!

美股爆雷

最近的美股,感觉陷入了震荡期,美股公布了通胀数据的利好消息,盘前的美股一顿拉升上涨,但到了正式开盘的时候,又不断跳水下跌!

今晚,美股盘前迎来一个利好消息。投资者迎来了备受关注的美国通胀数据。美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 通胀率可能朝着美联储2%的目标迈进了一点。

数据显示,美联储青睐的衡量美国潜在通胀的指标在4月份有所放缓,这是他们正在寻求可以开始降息的信心。美国4月核心PCE物价指数(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月率录得0.2%,低于预期的0.3%,同比上升2.8%。经济学家认为,核心指数比整体指数更能反映通胀。除此之外,美国4月个人支出月率录得0.2%,较上月修正后的0.7%亦大幅下降。

交易员现预计9月份降息的可能性约为51%,数据发布前的概率约为49%。而经济学家原本预计4月核心PCE物价指数将上升0.3%。

核心PCE通胀数据是美联储最重视的通胀数据。该指数显示美国基本通胀的指标在4月放缓,对于那些希望确信能够开始降息的政策制定者来说,是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一步。

莱利财富首席市场策略师阿特·霍根表示,这是一份积极的报告。整体和核心数据似乎都非常符合预期。好消息是,情况并没有更糟。而这正是我们现在需要的通胀数据。

LPL Financial首席全球策略师Quincy Krosby表示,市场将继续波动,面临即将到来的选举、国债收益率和消费者支出等变量。人们不禁要问,我们将走向何方?经济将走向何方?

摩根士丹利E-Trade交易和投资董事总经理Chris Larkin 表示,PCE价格指数在通胀方面没有显示出太大进展,但也没有显示出任何倒退。不过,投资者必须保持耐心,美联储表示,需要超过一个月的有利数据才能确认通胀率再次可靠地下降,因此仍然没有理由认为首次降息会早于9月。

此外,个人电脑与服务器制造龙头戴尔科技爆雷大跌20%!为自2020年3月以来最大跌幅。

原因是本季度AI表现不佳 , 利润不增反降,戴尔发布了2025财年一季度财报,尽管总营收和分项业务收入都超预期,但调整后每股收益同比下降3%,并且AI业务表现不及市场预期,导致其股价暴跌!

消息面上,公司发布2025财年第一季财报,虽然营收利润双双超预期且上调全年营收展望,但因AI成本增加,二季度EPS预测不及预期且料2025财年毛利率下滑,市场对戴尔AI货币化能力表示怀疑。

戴尔科技周四盘后公布2025财年一季度财报显示,营收222亿美元,同比增长6%,高于市场预期的217亿美元,也高于公司官方指引210亿~220亿美元区间上限,为该公司2022年以来首度实现营收成长;经营利润9.2亿美元,同比下降14%;非GAAP营业利润14.7亿美元,同比下降8%,预期为14.8亿美元;非GAAP EPS为1.27美元,同比下降3%,但仍高于市场预期的1.23美元和公司指引的1.15美元。

戴尔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预计第二财季营收235亿~245亿美元,市场预期231.7亿美元;调升2025财年营收预期值935亿~975亿美元,预测中值955亿美元意味着年增8%,高于市场预期946.2亿美元,也高于此前的全年营收指引年增5%至930亿美元。

然而,戴尔预估2025财年非GAAP EPS为7.65美元(±25美分),低于市场预期的7.70美元。财务长McGill此前未来利润率将进一步承压,考虑到投入成本膨胀,定价竞争激烈等因素,预计全年毛利率将会下滑。戴尔预计2025财年调整后毛利率将下滑近150个基点,调整后EPS为1.55~1.75美元,远低于LSEG调查分析师预期的1.84美元。

A股也爆雷

锦州港公告,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其中显示,锦州港2018年至2021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证监会决定对公司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800万元罚款等。公司股票6月3日开市起停牌1天,6月4日复牌,A股股票简称变更为“ST锦港”。

公告显示,锦州港为了做大收入和利润、满足银行贷款需求,与大连和境贸易有限公司等七家公司开展大宗贸易业务,但锦州港与这七家公司开展的贸易业务无商业实质。

2018年至2021年,锦州港与大连和境贸易有限公司等七家公司开展贸易业务虚增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和利润总额。其中,2018、2019、2020和2021年分别虚增收入约21.2亿元、39.47亿元、24.8亿元、0.75亿元,四年合计虚增收入逾86亿元。

对此,中国证监会拟决定,对锦州港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800万元罚款。对公司时任董事长徐健、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刘辉、董事鲍晨钦、财务总监李挺、副总经理宁鸿鹏、副总经理曹成,分别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罚款400万元、400万元、200万元、200万元、200万元、100万元。

其中,徐健、刘辉作为锦州港的时任董事长、总经理,由于违法行为恶劣,违法情节较为严重,依据《证券法》相关规定,证监会拟决定对其采取10年以上市场禁入措施。


深夜预警!恒大汽车停产风险,寻290亿融资,考虑处置住宅

​目前交付超900辆

作者|王磊 曹婷婷

终于出来了!

恒大公布债务重组方案,还披露了造车的最新进展。

昨天半夜,恒大把自己的家底全部曝了出来,包括外债和各个项目的进展,好消息是净外债有望重组,但汽车业务仍然面临停产风险。

目前恒大汽车集团已交付超过900辆“恒驰5”,但集团在无法获得新增流动性的情况下有停产风险。

如果能获得290亿元的融资,就计划推出多款旗舰车型,并望实现量产。

在此计划下,2023年至2026年的累计无杠杆现金流预计将达到人民币负70亿元至人民币负50亿元之间。

在资产计划方面,集团正考虑处置住宅及物业发展项目。

目前恒大的债务情况是,截至2022年底,总计负债7537亿元,恒大未来三年要正常运营,需要多借3000亿。

求融资续命

最新的公告,主要有以下几个信息点:

一是恒大披露境外债务重组方案。表示公司债务危机处置取得进展,整体来看,恒大将发行新的债券对原债券进行置换;新债券年限4至12年、年息2%至7.5%;在前3年不付息,第4年初开始付息、付本金的0.5%。

恒大表示,本次境外债重组主要条款的签约,意味着重组即将成功。但这依旧是一个假设,假设重组成功,也就一并解除了香港法院判令清盘的风险。

二是恒大新能源汽车目前正在寻求融资。集团在无法获得新增流动性的情况下会有停产风险。但是如果集团能在未来寻求超过人民币290亿元的融资,便计划推出多种车型,并实现量产。

换句话说,融不到钱,恒驰就无法运营。

三是对未来的计划。未来三年公司的核心任务依旧是保交楼,为复工复产作准备,努力恢复正常有序运营,但这预计需要人民币2500亿元至3000亿元的融资。

公告中的内容都在说明一件事,只要融到资,恒大集团目前所有的工作都有望恢复到正常水平。

恒大也十分了解自身处境,强调这些均取决于诸多假设和前提条件,存在较多不确定性,公司无法保证按前述预测实现经营。

在公告中,恒大也公布了近两年的销售额。2021年,中国恒大的合同销售为4430亿元,合同销售建筑面积约5430万平方米。2022年,中国恒大实现合约销售约317亿元,合约销售建筑面积约390.4万平方米。

恒大表示,2022年共计交付了约30.1万套房屋。截至2023年2月,中国恒大已完成交付42.1万套、488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任务,涉及515个项目。

在今年的前两个月,恒大已经实现合约销售约65.7亿元,合约销售建筑面积约91.1万平方米。

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流动资金紧张,恒大表示已经在新能源汽车部分削减成本。比如进行裁员,新能源汽车厂员工已经从去年年中的3742名,削减为现在的2795名。

不过恒大汽车也在积极自救,即抛售住宅以及物业发展项目,进而获得足够的资金,以此来满足汽车的量产需求。

去年3月21日,中国恒大股票停牌,一周后,恒大汽车股票停牌,截至目前,恒大汽车和中国恒大都还没有未复牌。

最后恒大表示,没有任何一项复牌条件得到满足,所以恒大系的三家上市公司继续停牌。

与此同时,大部分的境内债权人也已经对恒大采取了法律措施,截止昨日,标的金额1亿以上未决诉讼案件数量超过789件,其标的金额总额达到约3313亿元,未决仲裁案件数量超过43件,其标的金额总额达到约322亿元。

恒大汽车近况

目前恒大汽车总资产595.21亿元,总负债588.3亿元。

从公告来看,都在透露着恒大正承受重压,其实对于现在的恒大来说,不仅仅是缺钱的问题。

恒大需要某些业务打开一个突破口,可以拆东墙补西墙,恒大公司当下最想看到的“新增流动性”就出现了。恒大汽车也是如此,难的是市场不买账。

由于流动资金紧张,为维持基本的业务运营,恒大新能源汽车已采取措施削减成本,例如削减其员工人数。

恒大的唯一一款量产车恒驰5,在2022年9月16日正式量产,但到公告日交付的新车只有900辆,还不足千辆。这与新势力动辄月销过万相比,实在有些惨淡。

曾几何时,恒大雄心壮志,号称已经投资超过3000亿,当时290亿人民币的融资对于恒大来说可以说是毛毛雨。从公告中看,现在的恒大面对寻求290亿融资,已经有了一丝乞求的味道。

而且海外的公司也不好过,恒大汽车在昨天的深夜公告中也提到了自己的瑞典附属公司National Electric Vehicle Sweden AB(NEVS)。

并非公布什么好消息,也是裁员,给出的理由是为了集中财力支持恒驰5的量产,节约成本举措,提高管理效率。

事实上,NEVS公司前段时间已经官宣了自己要裁员的消息。作为降低成本和避免破产的一部分,瑞典全球电动汽车公司(NEVS)宣布启动“冬眠计划”。

按照该计划,公司计划裁员320人,占员工总数近95%。如果计划完全落实,NEVS将只剩下20名员工。

而且这也已经不是NEVS第一次大规模裁员了,2021年恒大出现爆雷后,NEVS就向其约650名员工发出裁员通知,近乎一半的员工将被辞退。

时任首席执行官Stefan Tilk还表过,“如果NEVS在危机中能幸存下来,可能会再次雇用员工以匹配恒大在欧洲拓展业务的计划。”

NEVS公司表示,公司进入“冬眠计划”非常无奈,“这意味着我们将被迫降低所有成本,并在公司所有领域遭受裁员。正在与相应的工会进行沟通和谈判,以便为我们所有的员工提供支持和法律咨询,这一过程将在未来六个月内进行。”

虽然说是为了避免破产采取的措施,但20人对于一家业务涉及了电车整车制造、电机电控、智慧充电、共享出行等领域的公司而言,基本与破产无异了。

这也意味着,如果NEVS未来一段时间内没有新的投资者或被出售情况下,这家公司或将面临倒闭。

NEVS公司是恒大海外“买买买”战略时期收购的公司之一,目前是恒大的全资子公司。

恒大汽车和NEVS的纠缠开始于2018年底,那时恒大与法拉第未来出现分歧,大打了三个月的官司后,恒大健康(恒大汽车前身)便开始与NEVS接触。

2019年1月,恒大健康发布公告称,以9.3亿美元的价格通过收购MiniMinor Limited获得NEVS 51%股权。同年6月,恒大通过MiniMinor继续认购NEVS股份,恒大在NEVS的持股比例增长至82.4%,一年后恒大再度斥资3.795亿美元收购剩余17.6%的股份。

自此,NEVS已经成为MiniMinor全资附属公司,恒大汽车拥有对NEVS 100%的控股权。恒驰5的量产与NEVS公司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为恒大解决了最麻烦的生产资质的问题。

2017年1月,NEVS通过旗下子公司国能新能源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成功获得了国内第九个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日后恒大汽车正是通过这一资质生产了恒驰5。

根据备忘录,恒大正在为NEVS提供“新的业务方向”,但并没有提到新业务将包括什么。

NEVS只是恒大汽车在汽车产业上的布局之一,除了NEVS,恒大还拥有或持股多家汽车供应链公司,包括英国轮毂电机公司Protean、荷兰电动汽车传动系统公司e-Traction以及德国动力总成系统公司Hofer。

随着恒大汽车没有了往日的风采,这些公司很可能面临NEVS同样的遭遇。

知名音乐教育品牌小音咖爆雷,欠债或超6亿

知名音乐教育品牌小音咖爆雷,欠债或超6亿

知名音乐教育品牌小音咖爆雷,欠债或超6亿,小音咖欠款跑路的事情仍在发酵。目前,部分家长已向派出所、以及相关经济犯罪侦查部门报案登记。知名音乐教育品牌小音咖爆雷,欠债或超6亿。

知名音乐教育品牌小音咖爆雷,欠债或超6亿1

在疯狂扩张疑似出现资金链断裂背景下,知名音乐教育品牌小音咖陷入了舆论风波当中。

昨日深夜(6月23日),百万粉丝大V“王左中右”在其个人社交平台发文控诉维权。控诉长文显示,虽然据“王左中右”只在小音咖买了2万多块的课,但更多的家长,他们预交的学费少则上万,多则几十万,很多才上了几节课,便遇到小音咖暴雷。

据“王左中右”介绍,算上拖欠老师和员工的费用,小音咖欠钱的数字有六亿。“现在,这家公司,电话打不通,公司微信已将我们拉黑。”

从“王左中右”的控诉文章来看,其指出了因为小音咖和小音咖实控人乔月猛的“三大骗”:谎称公司有监管账户、有政府补贴、拿国家为自己背书。 “王左中右”称,希望有关部门严查乔月猛的资金流向和各种欺诈行为,让良心律师能够介入其中,揪出他的违法行为,让他付出法律的代价。

作为一家知名音乐教育品牌,小音咖日前一度被“资金链紧张”、“拖欠员工工资”、“跑路”等传闻缠身。

十个多天前,品牌创始人李艾曾在社交平台回应质疑,称小音咖确实遇到了困难,“一方面,由于外部环境的不可控,加之内部对环境变化的预计不足,小音咖目前资金紧张、运营困难;另一方面,为响应防疫工作安排,在尚未接到上级主管部门允许复工的通知的情况下,小音咖确实无法正常开展业务活动。”

李艾还称,由于资金紧张,希望各位家长能给予小音咖一些时间和为学员继续服务的机会,暂缓退费。并且诚盼老师们在接受分期方案的前提下,能够尽快恢复授课,保证学员们的音乐学习进度。

知名音乐教育品牌小音咖爆雷,欠债或超6亿2

音乐培训机构小音咖欠款跑路的事情仍在发酵。

“这件事,无奈、无耻、无情、无法、无天。”6月23日,自媒体大V王左中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发文控诉,小音咖在收取大量家长预交的学费后,公司已人去楼空。

在王左中右的文中,他讲述了有上万名家长遭遇被迫停课,培训老师、员工的工资也出现欠薪问题,并称,小音咖涉及的欠款金额估算高达6亿元。

截至时代周报记者发稿,小音咖未正面回应受影响人数及金额。

6月24日下午3点,时代周报记者走访位于广州天河高盛大厦的小音咖教育机构,发现机构大门紧锁,人去楼空。透过玻璃门,可以看到内部物件摆放井然,一架黑色的钢琴摆放在进门左手处,靠近门口的位置,还摆放着一张“618预售限量优惠名额”的宣传海报。

(大门紧闭的小音咖广州校区,室内仍摆放着618促销广告 时代周报记者摄)

一名高盛大厦的内部人员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小音咖在上周已经关停,近日也陆续有一些家长前来询问情况。“有些给孩子报了课的家长会过来问两句,但具体情况我也不太清楚。”

同日,时代周报记者致电楼栋物业管理公司相关负责人,对方表示小音咖在6月14日关停,之后就一直找不到人。“小音咖还有部分物业费用未上交,具体金额不便透露。我们已将情况向街道、派出所报备。但目前,仍未联系上小音咖上海总公司的负责人。”

时代周报记者获悉,目前,部分家长已向派出所、以及相关经济犯罪侦查部门报案登记。6月24-26日,时代周报记者多次联系小音咖所属的上海艺齐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截至发稿前,尚未获回复。

纾困计划一再推迟

“我在小音咖花了4万元,一共报了140节技能课+40节素养课,他们还额外赠课60节。”6月25日,广州的郭秋(化名)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一个月前,她为自己两个孩子报了小音咖的乐器培训课程,但目前只上了7节课,还剩元的课没上。

“作为老师,我每节课报酬在230~330元不等,从2月到现在,薪资一直没发。”同日,一名小音咖声乐班兼职老师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她合计被欠薪3万元。

(小音咖广州校区门口张贴的通知 时代周报记者摄)

这场停课、欠薪的危机,早在半个月前就已爆发。

“恳请老师和家长,给予小音咖一些走出困境的时间和机会。”6月13日,小音咖创始人李艾在微信公众号发布《致小音咖家长和老师的一封信》称,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小音咖遇到资金上的困难,正在努力寻求外部政策型资金扶持以及各类资金援助。“

李艾表示,将制定一份“纾困计划”,有组织、有计划地回复辅导业务线上课程,也会对“参与纾困计划的老师,针对其历史未发放的课酬,制定分期支付方案,分批兑付”。该计划更详细的方案将于6月17日开始公布,希望家长“暂缓退费”。

据悉,该计划通过在线形式授课,参与复课的学员是正常消耗课时,上一节课扣除一节课时,线上课程与线下课程一致,每个月消耗不得超过4节。

“按照计划规定,每个老师每周可以给20名学生上课,每名学生每周顶多只能上一节课,每个老师1个月最多只能上80节课。”小音咖机构工作人员陈凯(化名)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如按规划,参与计划的老师,单节课能到手130元,2月—5月份累计被机构欠下的课程费用会暂时发放,当月工资则会在次月的5日—10日发放。

但直至现在,该计划仍未实施。陈凯表示,计划原定在6月17日—27号期间开始,后来又推到7月。根据他收到的最新消息,“纾困计划”将推迟到8月1号执行。

(大门紧闭的小音咖广州校区 时代周报记者摄)

“广州校区直接关闭,不参与纾困计划。”陈秋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她收到的通知是,广州这边不会安排线上课程,待机构资金下来了就直接退钱。“但是什么时候能有资金,能退多少,都是未知。”

时间回溯到2020年,小音咖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据小音咖对外宣称,2020年,公司实现营收达2.6亿元,在疫情背景下,同比2019年涨幅仍超200%。小音咖预计2021年底门店数量扩张至22家,全年营收将超6亿元。

目前,小音咖未正式回应欠款金额,市面上流传的欠费6亿元,或许源于以上数据。

同时,据《财经》报道,有小音咖内部人士称,目前小音咖涉及未消课时费、教职员工工资等各类款项或高达6亿元。

“就目前我知道的招生情况来看,约有2万名家长受影响,按人均缴费3万元计算,涉及金额保守估计为6亿元。但这当中也有部分课程消耗,部分老师产生薪水结算,所以6亿元的`算法也有不严谨的地方。”陈凯对此向时代周报记者解释道。

招生手段多样

无论如何计算,小音咖此次涉及欠费金额都不是一笔小数目。

而小音咖此前的“吸金”套路,成为家长们控诉的重点。“小音咖无所不用其极、通过坑蒙拐骗的方式玩弄欺诈家长,这样的无良与无耻,实在让我出离愤怒。”王左中右在文章中称。

王左中右在文中透露,小音咖招生的操作逻辑:先是宣传公司与上海银行签署资金监管账户合作,让家长放松警惕预交高额学费;再通过政府补贴、疫苗补贴等手段,诱导一次性购买大量课程;还将自身“标榜”为上海团市委旗下国企,以此取得家长信任。

(图源:网络)

但上述手段很快不攻自破。据相关媒体报道,小音咖欠费欠薪事件爆出后,上海银行对此表示,小音咖所谓的签署资金监管账户合作,仅属于框架协议的合作意向,尚未落地。

而所谓的上海团市委旗下国企的名号,只不过是上海市国资委旗下一家名为上海青年实业的投资公司,是小音咖所属公司上海艺齐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下称“艺齐来文化”)的股东之一,但仅有2%的股份,认缴出资不过6万元。

小音咖资金困境问题早有迹象。据各方信源透露,今年年初,小音咖就已经出现发不出工资、退费难的情况。但令外界不解的是,与此同时,小音咖却在大举收购——2022年4月,小音咖在公众号宣布完成对VIP陪练的全资收购,并成为独资股东。

天眼查显示,VIP陪练所属公司上海妙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股东为上海艺齐来艺术团有限公司,是艺齐来文化的全资子公司。在公开报道中,VIP陪练是主打“一对一在线乐器陪练”的在线音乐教育平台,已完成腾讯投资、蓝驰创投等知名资方在内的6轮融资。

对比而言,VIP陪练的知名度远高于小音咖。此前,VIP陪练曾签下著名钢琴家郎朗成为代言人,还独家冠名不少综艺节目,甚至被传估值接近10亿美金。

值得注意的是,VIP陪练也已是负面缠身。2022年1月,VIP陪练被曝出因强制清零学院课程,被众多家长投诉。此前,VIP陪练还陷入虚假宣传、退费难以及压榨员工薪资等事件,甚至在多次被工信部通报。2021年5月,VIP陪练因存在侵害用户权益行为,遭工信部下架。

实控人为连续创业天才?

经营已出现危机的小音咖仍选择在今年4月收购问题重重的VIP陪练,着实令外界费解。

与此同时,时代周报记者采访多名老师发现,针对不同资质的老师,小音咖结算的课程费用不尽相同,有低至120~200元/课时,也有高至400~500元/课时。但面向家长,不同的课包,课时单价大部分均低至170~250元,低于市面上的私教音乐培训课。

也就是说,小音咖部分课程为“赔钱买卖”。“很多兼职老师的课时费都是公司补贴的,例如收用户200元,和老师结算250元。”6月26日,一名小音咖内部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天眼查显示,小音咖关联公司艺齐来文化成立于2015年4月,李艾为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经理。同时,李艾关联公司多达50余家,拥有实际控制权的企业有23家,基本上均为小音咖关联的企业。

风险信息显示,艺齐来文化曾多次因劳动合同纠纷被起诉,而李艾担任法定代表人的多家公司也牵扯诸多法律诉讼,包括服务合同、劳动合同、著作权权属、侵权纠纷等事由。

拥有音乐教育家背景的李艾,更多在台前以小音咖创始人的身份露出,但小音咖实际控制人另有其人。

经过股权穿透,乔月猛是艺齐来文化持股最大的控股方上海音博文化传播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实际控制人,间接持股小音咖37.57%的股权。这意味着,乔月猛是小音咖真正实际控制人、最终受益人。

在此前对外宣称口径上,乔月猛为小音咖董事长,李艾则为小音咖创始人兼CEO。

(2021年11月,小音咖广州校区开业,乔月猛、李艾出席开业典礼 图源:相关新闻)

“事实上,在乔月猛入股之前,小音咖还是正常挣差价的,后期就开始通过收取预付费,低价招生。”上述小音咖内部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据天眼查,乔月猛关联公司共有22家,仅9家为存续状态,投资版图涉及智能科技、文化传播、企业管理等众多领域。乔月猛通过直接或间接持股,一度拥有多达40余家企业的实际控制权。

“乔月猛是一个十年来无数次创业的‘创业天才’,涉及行业五花八门,十年间不断变换赛道。”王左中右如此评价道。

据公开资料,现年43岁的乔月猛,头衔众多。不仅是iMO班聊创始人、董事长,创业MBA导师,还是上海市信息化青年人才协会理事、上海市IT青年十大新锐以及中国企业“微成本信息化模式”创始人,还被称为“中国企业SaaS云服务模式的最早提出者和实践者之一。”

有媒体报道透露,乔月猛毕业于南京大学的工商管理专业,曾作为IT精英登上麻省理工学院的讲台。早前,乔月猛曾加入上海电信,辞职后开启“连续创业”。

乔月猛涉猎生意众多,但旗下多数公司的最终命运都走向“烂尾”。

其中,iMO班聊一度风光无限。其所属的上海易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称“易睦网络”)自2007年创立后,累计拿下4轮融资,最后一笔融资高达1.4亿元,吸引金沙江创投、雄厚创投等众多投资机构。

(乔月猛 图源:网络)

2016年,金沙江创投投资人杨志伟公开透露,iMO班聊的用户量和钉钉已经是同一个量级、未来有可能是超过微信的企业级IM。但四年后,易睦网络仍走向注销的结局。

《财经》报道透露,乔月猛于2017年创立的上海康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曾主营按摩椅产品,最终也走向关停。上述公司经营失利后,乔月猛均从中脱身而去,直至入局小音咖。

如今,小音咖前途未卜,大量家长及老师,仍在等乔月猛给出一个明确的解决方案。

知名音乐教育品牌小音咖爆雷,欠债或超6亿3

“在线陪练”赛道头部企业的VIP陪练在今年四月刚刚被小音咖集团收购,意在打造全球音乐航母,但在日前,却被卷入到拖欠教师工资和清零课程的风波中。不少家长表示,购买的课程还没上完老师就离开,面对人去楼空的局面,预缴的费用不知该如何追讨。同时,作为曾经的VIP陪练代言人郎朗也遭到质疑,而作为VIP陪练的股东,小音咖集团也发文表示,企业目前在纾困自救中。

VIP陪练“人去楼空”,曾经的代言人郎朗遭质疑

“在线陪练”是一种依托互联网技术呈现的新兴教育形式,尤其在艺术教育方面应用得最为火热。通常,陪练老师通过网络指导学生乐器学习并及时纠错,与线下真人陪练相比,更节省人力和时间成本。

正因为线上优势和体验感,这个赛道曾吸引了多家顶级机构和投资人的关注。2018年11月,作为该行业的头部企业,上海妙克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VIP陪练获得由老虎环球基金领投,腾讯、兰馨亚洲、金沙江创投、蓝驰创投等跟投的1.5亿美元C轮融资,创国内素质教育历史融资纪录,同时,还请到了钢琴家郎朗为其代言。

今年4月,小音咖集团完成对VIP陪练的收购,成为VIP陪练的独资股东,意在打造“全球音乐航母”。

公开信息显示,小音咖集团创立于2015年,主要为4岁-12岁少儿提供音乐辅导服务。门店集中在上海和广州,2019年获上海久事(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久事集团”)下属上海青年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上青集团”)前瞻性战略注资。

小音咖集团创办人兼CEO李艾表示,完成收购之后,一方面,小音咖集团将尝试探索实施“音乐艺术+”,促进音乐艺术产业与科技、旅游、体育等产业深度融合,进一步拓展音乐艺术产业发展空间,进一步激活音乐艺术市场,力争用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另一方面,这次收购也是上海市政府赋能域内企业做大做强的典型案例。

但是,在完成收购后,小音咖却屡屡因为通知家长“课程即将被清零”以及“拖欠老师工资”等问题而备受关注,VIP陪练也被爆出停课欠薪等传闻。

此前6月13日,小音咖在其公众号上发布了一则《致小音咖家长和老师的一封信》,声称因疫情影响资金紧张、运营困难,且目前未接到上级的复工通知,无法正常开展业务活动。

据报道,小音咖已停止线下课,也未坚持开设线上课。而该机构兼职老师被欠薪的传闻可以追溯到今年3月。

不少家长开始在微博上艾特VIP陪练代言人郎朗,要求郎朗给出说法等,也有家长要求有关部门介入,查清VIP陪练的经营和欠费情况。

VIP陪练已与郎朗解约,涉事企业表示正在纾困自求

6月26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郎朗一方的项目负责人李宁,李宁先生表示,“近期,我们也关注到了

收购VIP陪练的小音咖在网络中曝出的拖欠工资、退费困难等问题。事实上,郎朗先生已经不再是VIP陪练的代言人了,VIP陪练已经解除了与郎朗先生的代言关系。”

针对目前家长在微博上艾特郎朗,李宁表示,对于老师们面临的困境深切理解,而郎朗作为父亲及昔日的琴童更是能体会家长们急切的心情。虽然郎朗与小音咖之间没有代言关系,而且郎朗一方也是在VIP陪练已被小音咖集团收购后才获知,但是无论如何,既然曾经是VIP陪练的代言人,就会积极督促VIP陪练,希望大家的问题都能够得以妥善解决。

6月13日,小音咖在《致小音咖家长和老师的一封信》中曾制定“纾困计划”:

“一、启动纾困计划期间,我们会尽力保障愿意接受复课且新增耗课老师的课酬先以打折的方式支付,剩余部分分期进行支付;二、参与纾困计划的老师,针对其历史未发放的课酬,制定分期支付方案,分批兑付;三、纾困计划开展后,将分批分次逐步恢复课程;四、该计划的详细方案拟于2022年6月17日开始公布。”

截至发稿,尚未有详细的方案公布。

“目前,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小音咖确实遭遇了资金上的困难,在努力寻求外部政策型资金扶持以及各类资金援助。”对此,李艾也在《致小音咖家长和老师的一封信》中坦承:

一方面,由于外部环境的不可控,加之内部对环境变化的预计不足,小音咖目前资金紧张、运营困难;另一方面,为响应防疫工作安排,在尚未接到上级主管部门允许复工通知的情况下,小音咖确实无法正常开展业务活动。“为此,我们也在积极争取时间融资、求助,想尽一切办法筹措资金,尽我所能,让小音咖继续稳健运营。”李艾称。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近日多次联系vip陪练的相关负责人,电话一直未能接通。

资本大败局!万亿赛道突然“爆雷”,头部平台资金链断裂

又一资本风口,突然熄火。 资金链断裂,互联网家政巨头—轻松到家没能熬过这个夏天。 7月17日深夜,轻松到家官宣,公司经营资金链断裂,暂停全部业务销售、交付,恢复时间待定。 其实,轻松到家成立以来,一直深陷“烧钱、亏损”的处境。 其挂牌新三板期间披露的财报显示,2014年至2018年上半年,公司累计营收达8718万元,累计净亏损额为1.37亿元。 曾经资本疯狂追捧的O2O,一个接着一个跌落神坛,现如今互联网家政领域的头部平台,也遭遇资金链断裂,不禁令人反思,互联网+传统家政是否是一门好生意? 又一知名互联网平台突然“爆雷”,官宣资金链断裂。 侃见 财经 尝试打开轻松到家的官方小程序,并尝试下单发现,平台上的多款产品已经被下架。 据其官方介绍称,轻松到家是一家运营了7年的互联网家政公司,累计服务超过1000万家庭,涵盖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长沙等超一线及一线城市,已经成为了全国家政服务、家电清洗服务的知名企业。 其实,轻松到家的“爆雷”早有征兆,今年5月以来,其频频陷入舆论危机之中。 据轻松到家的官微显示,今年5月,互联网出现了大量“轻松到家集资诈骗”、“轻松到家准备跑路”等不实言论。 对此,轻松到家于5月26日回应称,轻松到家确实面临了巨大的经营困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受疫情影响,业务开展困难,甚至停工,订单退款激增;二是自营技师每月发生大额固定支出;三是一线城市职场先后需要居家办公,带来的服务不及时。 随后,今年7月,轻松到家官方表示,因北上广深轮流发生疫情,企业遇到了阶段性的经营困难,今年6月底、7月初部分技师的集中离职。 对于公司的困境,轻松到家回应称,不会放弃,正在积极向深圳市政府、行业协会以及其国资股东寻求纾困,恳请广大用户可以多给予一些时间和理解。 其实从名字便不难发现,轻松到家的主要业务是,提供家庭服务一站式解决方案,包括保洁、保姆、做饭、家电清洗等。 将传统的家政业务,搬上互联网,正是近几年爆火的O2O模式的一种,轻松到家也未能摆脱疯狂烧钱的魔咒。 轻松到家曾在2017-2019期间,挂牌新三板,募集资金1140万元。 与此同时,轻松到家也披露了2014至2018年的财务数据,期间,公司营收虽然有持续增长,但公司却始终未能摆脱亏损的窘境。 据Wind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8年上半年,公司累计营收达8718万元,累计净亏损额为1.37亿元。 或许因连续亏损,财务报表太难看,轻松到家选择于 2019 年 4 月 16 日从新三板退市。 疯狂烧钱,使得轻松到家持续融资,乘着O2O的风口,轻松到家陆续获得了祥峰资本、光信资本、深投控等知名机构的投资,其还获得了著名天使投资人吴宵光、香港明星曾志伟等总计1.5亿元的投资。 据天眼查APP显示,2014年至2018年间,轻松到家累计获得6轮融资,除上述官网提及投资方外,微光创投、恒泰资本、天津远致投资等亦参与投资。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轻松到家实控人李伟因涉及分公司相关案件,被限制高消费,案件执行标的1.2万余元。 曾经被资本疯狂追捧的O2O,一个接着一个跌落神坛,现如今互联网家政领域的头部平台,也遭遇资金链断裂,不禁令人反思,互联网+传统家政是否是一门好生意? 其实,家政行业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既包括钟点服务、清洁清洗、搬家服务、水电维修,还包括职业保姆、高级保姆、育婴早教等细分领域。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迅速提升,中国家政行业规模迅速攀升。 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5年至2020年期间,中国家政服务业市场规模逐年稳步增长,2020年的市场规模约9090亿元,同比增长约26%,预计到2025年增加到约2.12万亿元,年复合增长18.5%。 与此同时,2020年,我国家政服务产业从业人员数从2015年的2326万人增长到3696万人。 另外,据天眼查数据显示,目中国家政服务业的企业数量也持续增加,截至目前,265万家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的家政相关企业。 其中,超8成的家政相关企业成立于5年之内。 以工商登记为准,我国2021年新增家政相关企业约119万余家,同比增长64%。 尽管行业规模持续增长,但家政服务业并非高 科技 新兴行业,主要依赖于大量的服务人员,因此在没有互联网模式之前,这一行业的想象空间有限。 随着资本介入,O2O模式包装后,互联网家政一度成为了新风口,大量资本涌入这一赛道,催生了多家互联网家政平台。 早在2014年,阿姨帮、e家洁、阿姨来了、云家政等O2O家政公司获得了超1亿美元的风投。 然而,经过多年“烧钱”培育,资本发现,互联网家政服务行业的运营难度非常大,且高度依赖线下,规模化太慢,网络效应小。 且,每一笔家政服务订单的品质,与服务人员的素质密切相关。 因从业人员的参差不齐,导致各大平台的投诉不断,回头率持续走低。 一系列负面弊端,导致资本对互联网家政的投资热情迅速下降。 2020年,中国互联网家政服务行业融资金额仅为5.2亿元,较2019大幅减少53.15%;2021年上半年,中国互联网家政服务行业融资金额虽然达到4.7亿元,其中最高单笔融资仅有0.67亿元。 更大的冲击,或许来自于持续暴发的疫情,导致深度以来线下服务的互联网家政一度压下“暂停键”,这无疑给互联网家政行业再度蒙上了阴影。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16330.html
贾跃亭否认FF可能永远无法盈利 第一财经汽车日评 吉利与雷诺
倒计时5天!第十一届中国中小企业投融资交易会将于6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