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交付4万辆!问界新M7 Ultra给了余承东挑战高峰的勇气

上市八个月时间, 问界M7 参数 图片 )大定突破18万辆,无疑是问界汽车销量的绝对主力。5月31日晚,华为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宣布,这款问界主销车型的新品——问界新M7 Ultra来了。

问界新M7 Ultra提供后驱智驾版和四驱智驾版两个版本,其中后驱智驾版大五座售价28.98万元,享六座售价30.98万元;四驱智驾版大五座售价30.98万元,享六座售价32.98万元。

该车将于6月2日开启规模交付,6月30日23:59:59前下单,可享3000元现金权益、12000元选选配金、价值20000元的ADS高阶功能包补贴权益等首销权益。

问界焕新,五大升级

作为问界汽车的销量助力,问界新M7 Ultra得到了“4+1”五大超凡升级。

第一,超凡颜值。 问界新M7 Ultra的前脸采用了家族式设计,但整体更加简约,进气格栅“大嘴”变“小嘴”。

前段时间的采访中余承东就表示,新车型要推出更多颜色。果然,问界新M7 Ultra外观提供冰晶银、深空灰、天青蓝、鎏金黑,以及全新星际蓝五种配色可选,内饰标配韶华杏和琥珀棕两种颜色,可选装全新赤茶橘配色。

第二,超凡驾控。 问界新M7 Ultra底盘升级了CDC连续可变阻尼减振器,可以根据不同场景,智能调控悬挂软硬程度。在ADS 2.0的加持下,问界新M7 Ultra能够提前200米预览路况,并智能调整悬挂,让车辆在颠簸路段更平稳、平顺路段更易操控,兼顾舒适度和稳定性。

得益于全新升级的驾控系统,问界新M7 Ultra实现了麋鹿测试成绩75.5km/h,零百加速仅4.4秒。

第三,超凡安全。 问界新M7 Ultra搭载 问界M9 同款192线激光雷达,相较于行业普遍使用的96线、126线、128线激光雷达,华为192线激光雷达拥有20Hz扫描频率、最远探测距离能够达到250m,能够捕捉到更多细节,帮助智驾系统精确识别路况,以确保智驾安全性。

问界新M7 Ultra的AEB功能也提升至4km/h-150km/h,能够进一步减少交通事故率,保护车内乘客安全。余承东还公布了问界业界独有的侧向主动安全和后向主动安全,AEB生效速度分别为40km/h-130km/h和1km/h-60km/h,能够帮助用户规避来自其他方向的安全隐患。

另外,问界新M7 Ultra车身结构也得到了升级,电池得到了五重安全防护,还支持云端BMS电池管理,进一步提升车辆安全性。

第四,超凡智驾。 智驾是华为的传统强项,余承东表示,截至2024年5月,ADS智驾里程已达到2.2亿公里,除了高速、快速路能够实现高阶智驾,借助端到端、AI等技术,城区智驾能力也在飞速提升。问界新M7 Ultra的智能泊车功能也得到了升级,支持极窄车位泊车,用户再也不用担心停车后打不开车门了。

第五,超凡空间。 问界新M7 Ultra车内空间高达3338mm,拥有同级最大的空间,并且全新升级舒云座椅,座椅更柔软,支撑性、贴合度更好,并且享六座版本标配零重力座椅。

问界新M7 Ultra还加入了全新星环散射体融入施罗德声学散射技术,声音扩散角提升2.5倍,均衡性提升40%。在该技术的加持下,问界新M7 Ultra打造出了一个移动音乐厅。

五大超凡升级令问界新M7全方位体验得到了提升,在诸多SUV产品中也更具竞争力,有望帮助余承东实现更远大的目标。

发布会上,赛力斯汽车CEO何利扬宣布,问界新M7 Ultra上市即交付,交付即上量,预计6月第一周可交付4000辆问界新M7 Ultra,全月交付20000辆问界新M7 Ultra。

余承东表示,加上 问界M5 和M9的交付量,6月问界汽车计划交付量为40000辆。 目前问界汽车在国内造车新势力中属于销量保二争一的车企,凭借智驾、智能座舱、增程式技术等优势,吸引了大量消费者。

然而进入2024年后,整个行业竞争更加激烈,其他车企纷纷推出了价格更低或配置更高的产品抢占市场。余承东曾在采访中表示,问界不得不加入价格战。结合价格与配置来看,问界新M7 Ultra堪称加量不加价,在同类产品中也极具竞争力。

按照余承东的计划,今年6月开始,问界汽车造车新势力一哥的地位将不可撼动。不过问界新M7 Ultra能否帮助问界汽车实现这一目标,暂时还无法确定。

三界齐至,鸿蒙智行大展宏图

发布会上,余承东还公布了华为智选车业务第三个品牌享界首款产品享界S9部分信息。享界车身尺寸为5160mm×1987mm×1486mm,轴距为3050mm,属于典型的D级车,但空间依然领先同级产品。该车已开启预售,预售价格45万元-55万元,将于今年8月上旬发布,首发A.0,配备新一代途灵平台底盘。

享界S9上市后,华为智选车业务将有三大品牌车型在售,帮助华为稳固智选车销量新势力第一的地位,并将进一步加速实现工信部预定的目标。

2020年,工信部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21—2035年) 》中,定下了203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50%的目标。然而所有人都低估了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速度,今年5月第三周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就已超过50%,提前十年完成目标。

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之所以能够领跑全球,原因皆在“卷”字。 许多互联网企业高管跨行入场,希望实现“造车梦”,无数造车新势力渴望在新时代取得成功,老牌车企也希望能够证明自己,证明中国汽车工业只是起步晚,从业者的能力不比海外车企差。

这种大环境下,国内造车新势力和老牌车企纷纷发力,通过技术研发强化优势项目、补齐短板,才能提前十年完成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目标,并促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技术实力全球领先。

2023年,问界汽车的热销令更多车企认识到了华为和鸿蒙智行的技术实力及其帮助车企冲高端的能力。于是,后续奇瑞、北汽新能源相继与华为合作,智界、享界应运而生。

结合配置和价格来看,问界新M7 Ultra从硬件配置到软件生态都极为出色,尤其是智能座舱和智驾两大鸿蒙智行传统优势项目,令许多车企望尘莫及。再加上合适的价格,问界新M7 Ultra足以越级挑战。

燃油车时代,自主品牌冲击高端几乎都以失败告终,部分车企只好通过收购国外豪车品牌的方式在高端市场发展。问界的热销、赛力斯和华为车BU的扭亏为盈,证明国产豪车已取得了国内消费者的认可。

经过一段时间的产能爬坡后,今年4月智界S7交付量已突破5000辆,取得了30万+价位纯电轿车销量第三的成绩。 问界新M7 Ultra和即将发布的享界S9,是鸿蒙智行产品力的突破,也是又一次对高端市场的探索。

前段时间的采访中,余承东还透露,与江淮汽车联手打造的百万级豪车品牌,对标劳斯莱斯1500万元价位的产品。该车命名是否是“傲界”,暂时还不能确定。

问界汽车与鸿蒙智行的崛起,是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车时代飞速发展的缩影,未来华为还将本着质量为先的理念,利用自身的技术深度赋能合作车企。 我们期待的不只是鸿蒙智行百万级豪车早日到来,更是自主品牌能够进一步向上发展,打破海外品牌对高端市场的垄断。


余承东为何敢说“华为改写智驾版图”?

“在智能驾驶领域,刚刚何小鹏说,这个领域在智能泊车、智能驾驶方面,国内市场做得最好的是小鹏,但今天我们来了以后,我们要改写。”

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在3月16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4)的高层论坛上说道。

尽管余承东在说这段话的时候,带着些开玩笑的语气,但问界要竞争国内智能驾驶市场的野心,再次显露。

当然,余承东随后还说:“大家一起来卷,把更好的体验提供给消费者,良性的竞争促进大家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相互学习。”

这背后,是快速发展的高阶智驾。

公开数据显示,中国市场L2级及以上智驾渗透率从25%上升到41%,只用了不到两年时间;过去一年头部厂商高阶智驾选装率从12.82%跃升到48.73%。

显而易见,这其中也有问界的功劳。

3月,问界为M9车主推送了首次OTA升级,核心升级包括:不依赖高精地图的城区智驾领航辅助(CityNCA)、城区LCC Plus、代客泊车(AVP)等等。

“全国都可开”,这次真来了。

华为智驾的后来居上

就像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4)高层论坛演讲次序的巧合安排一样,在何小鹏之后登场的余承东,有了说出开篇那段话的机会。

而在小鹏汽车开始让高阶智驾逐渐获得用户与市场认可时,问界也站在了“小鹏的肩膀上”,完成了一次智驾认知的后来居上。

其实无论是小鹏汽车宣布推出第二品牌,让高阶智驾可以下沉到10-15万元市场,还是问界新M7在上市之后围绕智驾的标签打造,本质上都是让曾经看上去“高大上”的高阶智驾飞入寻常百姓家,而这,带来的是显著的规模化效应和市场认知红利。

在问界新M7上市之初,车fans统计的用户标签是:事业单位、中年人、消费力强,男性用户占比达80%。而智驾版本的选购率达到了60%。

这与我们习惯认知中选择智驾的人群,似乎截然不同。

这种改变发生的核心,在于华为成功构建了“从技术到体验”的桥梁,让用户可以抛开那些晦涩的技术名词,而通过体验直观地感受智驾的价值。

深耕ICT领域30余年的华为,或许更懂得如何为用户打造“体验”。

比如在去年撬动了市场讨论的AEB,华为让这项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被专利研究的技术,第一次走到了普通用户的台前。

AEB的工作逻辑本质上很简单,即车辆识别到前方的障碍物,然后做出制动决策。但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准确地识别出障碍物?

华为ADS 2.0所应用的GOD网络(General Obstacle Detection,通用障碍物检测)技术,相比于早期“视觉+毫米波雷达”传感器方案对于一些“异形”障碍物识别困难的情况,GOD 1.0网络利用“激光雷达+摄像头”的融合感知能力,实现了通用障碍物的监测。

而更近一步,面对比如骑车人伸手势代表要转弯,汽车开着门代表它处于停留状态、或是树木枝条垂下随风飘荡的场景,这种需要在识别障碍物基础上进一步做出思考判断的场景,华为的GOD 2.0就可以实现,它可以类人思考,识别出这些信息所代表的含义,从而做出更加准确的预判与决策。

对于用户而言,可以直观地认知到,AEB和辅助驾驶能力的更进一步。在尽可能减少误判的同时,又可以对更为复杂的场景做出及时的响应,像隧道内侧翻车辆,或是因走神犯困而有撞向侧护栏的风险,系统都可以做出响应和干预。

更重要的一点,华为通过技术的打通,使得泊车、AEB以及领航辅助驾驶这些原本相对独立的应用场景,得以使用共同的技术栈,使得智驾的综合成本得以降低,同时能力又大幅提升。

无图智驾,打开新想象

余承东在春节期间发了一条微博:

余承东的“买家秀”展示了HUAWEI ADS 2.0无图NCA的实际体验。

而随着问界M9最新一次OTA的推送,问界全系车型都实现了无图城市智驾的落地,这也意味着高阶智驾开始迈向一个新阶段。

根据交通运输部发布的《2022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公路中,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里程占比分别只有3.3%和2.5%。这意味着,高速智驾的体验即便再好,也只能覆盖少数的用户使用场景,而在更为日常的城市通勤场景无法发挥价值。

但受制于高精地图的覆盖范围和更新速度,城市智驾如果选择“重高精地图”方案,会存在成本高、覆盖范围有限和更新周期慢的挑战,最终影响其使用体验。

而随着“重感知,轻高精地图”的方案开始落地,城市高阶智驾的可用范围和应对复杂多变路况能力都会大幅提升。

这也就打开了高阶智驾新的想象空间。

更多的用户可以真正受益于技术进步,而用户使用里程和数据的积累,又可以加速智驾系统的优化与迭代;使用范围的扩大和使用体验的提升,也会进一步推进用户对于智驾的认知和消费观念的转变。

更重要的是,对于华为来说,通过智驾在市场实现突破后,汽车业务也会加速进入正向循环。

目前,问界新M7的交付量已经超过10万台,而问界M9的订单已经近6万台,智界S7在初期受到产能调整的影响,预计在4月也会恢复。

而华为与车企合作的三种模式:零部件模式、HI模式和智选车模式,其合作伙伴与规模都在壮大。

余承东坦言,目前智能驾驶系统的成本仍然偏高,应用于30万元以下的车型,其成本压力很大,但通过与合作伙伴的携手,赋能品牌向上,打开中高端车型市场后,就可以使华为车BU实现商业闭环和扭亏为盈。

事实上,随着问界的率先突破,余承东预计今年华为车BU就可以实现盈利,他透露:“今年前三个月智选车实现扭亏为盈了,我们的车BU接近盈亏平衡,预计4月往后就可以实现盈利,从而使业务开始正向发展。”

大公司视点

我们看到的,是华为用两年多时间走到了汽车行业的头部位置,但更深层的,是华为在ICT领域的三十余年技术、经验积累,是在激光雷达、人工智能、信息通讯、大数据等方面的技术储备和泛化能力。

这些能力,在汽车与消费电子深度融合的时代里,为华为开启了更多想象与机会。

如果说问界M9是华为技术能力的一次“集大成”展示,那么,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余承东:问界M7超越百万豪车!继M5后,M7能再掀汽车行业风浪么?

由于华为余承东经常“口出狂言”,因此业界戏称其为“余大嘴”,

以前余承东满世界吹华为手机,现在是吹智能 汽车 。

几年前余承东曾放出豪言:“华为手机业务要在三年超过苹果、五年超过三星,拿下全球25%的市场份额。”可偏偏人家的嘴就像开了光似的,吹一个,准一个,2020年4月,华为手机的市场占比确实排到了全球第一的位置。

余承东有一句名言是: 我和吹牛的人最大区别是,我吹的牛都实现了,所以请叫我“余诚实”。

在智能 汽车 领域,在问界M5上市之初,余承东曾口出狂言“我们这款车的底盘,是百万豪车的底盘”、“我们的续航里程基本上3倍于正常电动车,秒杀一众纯电动车”。问界M5是赛力斯与华为合力打造的高端品牌AITO的首款 汽车 。

5月28日,在大湾区车展期间的一个论坛上,余承东一如往常一样敢说敢言。

余承东称,“问界M7将完全超越丰田埃尔法、雷克萨斯LM等百万豪车。”他的解释是: 问界M7虽然造型很紧凑,但内部空间很大,有足够信心让老板、领导们坐得非常舒服,超越所有高端车、豪华车、MPV的舒适感。” 说完还不忘吐槽一下自己曾体验过一位客户的智能座舱,体验差到“内心有一万头羊驼在奔腾。”

这还没完,为了给新能源 汽车 站台,余承东又“吹”道: 纯燃油车时代会迅速结束,现在还买燃油车,就像在智能手机时代买功能机。”

可以说,自从华为进军智能 汽车 领域后,余承东没有错过每一次为与华为合作的品牌 汽车 站台造势。

而这次的问界M7,余承东透露,问界M7将在6月底发布,预计7月实现首批交付。作为AITO的第二款车型,华为对问界M7定位是中大型SUV。

这一次的问界M7上市可能会引起市场更大的反响,为什么这么说呢?

其一,余承东说,传统零部件销售模式,已经无法适应今天智能网联电动 汽车 时代的要求,而如今智能网联电动 汽车 又在不断迭代升级,依赖传统模式已经无法打造出真正有竞争力的产品。

余承东的这番话,很多人可能又会觉得他在吹牛。事实却是,华为和赛力斯此前联手推出的M5虽然还没达到余承东定的目标销量,但该款车型3月一经上市后,两个月就突破了6000多辆,据赛力斯数据统计,预计到5月会突破1万辆。

在问界M5发布时,华为将该款车型用百万豪车的标准来定义,而M7则会超越这个标准。

其二,在智能 汽车 行业,华为拥有顶尖的技术沉淀,当前在该领域投资的核心重点在智能化领域,并已经能够提供整个行业最先进的整套硬件设施和软件解决方案。而此前余承东又强调,华为的销售能力远超供应能力,因此,作为华为首推的“豪华智慧大型电动SUV”必然能够一鸣惊人。

华为的“遥遥领先”与余承东的《光辉岁月》

余承东第一次喊出“遥遥领先”,是在发布会的第27分钟。但是来自台下的呐喊,“遥遥领先!遥遥领先!”,从舞台灯光亮起时就没有停止过。在舞台灯光亮起前,是中国交响乐团与中国音乐学院青年爱乐乐团受邀现场演绎的歌曲《我的梦》。

“想飞就用心地去飞,谁不经历狼狈,我想我会忽略失望的灰,拥抱遗憾的美”。

当人们还在回味歌词的时候,余承东上台了,他的脚步像风一样。舞台灯光还未亮起,汹涌澎湃的呼喊声已经席卷了深圳湾体育中心。华为秋季全场景产品发布会开始了。

时间倒回2年前的冬天,同样在深圳湾体育中心,余承东言语间难掩沉重:“过去的3年我们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制裁和打击,我们活了下来,我们还继续在发展。”

那一年,华为只能用新品的数量支撑住消费者对华为的信念。而2年后,低调发售的Mate 60 Pro,让华为在本次发布会开始前,就已经完成了自我证明。这场发布会与往年华为大多数发布会的最大不同是——比起一个展演,更像一个仪式,一场狂欢,宣告华为的全新阶段已经展开。

今年华为秋季发布会上公布的系列新品,意在全面覆盖用户办公、娱乐、健康、出行等多个方面,更突出“万物互联”这一概念,深度进入更多场景,带来了包括MatePad Pro 13.2英寸、华为WATCH ULTIMATE DESIGN非凡大师、华为智慧屏V5 Pro、华为FreeBuds Pro 3、华为智能眼镜2、华为WATCH GT 4等在内的多款新品。

被余承东称为“十年问鼎之作”的MatePad Pro 13.2英寸是华为打出的第一张牌,瞄准办公场景。作为全球首款大尺寸柔性OLED旗舰平板,它刷新了超轻薄大尺寸平板的极限,轻至580g,并以3.4mm超窄边框设计带来了高达94%的惊艳屏占比,屏幕显示更具视觉冲击力。3:2的屏幕比例更适合办公,一屏可囊括更多信息。

在这款设备上,华为打造生产力工具的领先力被发挥到极致,由于支持自由多窗和自由叠层功能,布局非常灵活,窗口交互体验几乎可以媲美PC。在此基础上,结合HarmonyOS智慧交互,打破应用与设备的壁垒,称之为PC级办公体验,的确不为过。售价上,12GB+256GB版售价5199元、12GB+512GB版5699元、16GB+1TB版6999元,以及16GB+1TB (含笔含键盘)套装版8299元,另有12GB+1TB版6699元。

随华为MatePad Pro 13.2发布的还有M-Pencil(第三代)手写笔,是全球首款采用星闪技术(一种近距离无线连接技术)的终端产品,售价599元。

同样整合了星闪技术的还有华为旗舰TWS耳机FreeBuds Pro 3,定价1499元。新品搭载麒麟A2芯片,应用了星闪连接核心技术和蓝牙技术,据称将物理带宽提升4倍、抗干扰能力提升2倍。集成超感知原声双单元、三重听感实时优化算法、高清空间音频2.0、中央音乐学院首席调音团调音让FreeBuds Pro 3相比同级竞品的竞争力显著提升。

本次发布会中,最贵的产品当属华为智慧屏V5 Pro。98英寸 元、85英寸 元。根据华为终端BG、首席运营官何刚的形容,它“不是电视,而是巨幕手机,应用像手机一样丰富,操作起来也像玩手机一样轻松。”全球首创的华为灵犀指向遥控,让智慧交互再上一个台阶。画面上,鸿鹄画质全新升级,借助NPU算力,能够做到让“1080P秒变4K”画质,解决了片源不清晰的痛点。搭载的HUAWEI SOUND音响系统,采用3.1.2声道设计,配合画面带来震撼的声画体验。

总结一下,华为在通信领域的技术积累,让华为在终端产品上堪称打通了任督二脉。无论是星闪连接、手机电视互通、TWS耳机支持无损音乐的码率,还有已经成为华为终端名片的卫星通讯,都是基础通信技术进步的副产品。而依赖外部供应链进步,和供应链同步发展的其他国产手机厂商和华为竞争毫无疑问都是吃力的。甚至于垄断全球高端市场的苹果,在“信号”这个层面这些年广受诟病,和华为手机“信号好”的口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是华为在天线技术和材料方面重金投入研发的自然结果。

“遥遥领先”的技术之下,给了华为价格上不让步的信心。“树立品牌、坐稳高端”的思路贯穿了各个场景的华为旗舰产品。这场发布会上,华为全力进军高端市场还有更加显著的信号——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余承东携手品牌大使刘德华,发布了全新超高端品牌“ULTIMATE DESIGN非凡大师”。刘德华一出场,热搜接连引爆。

不得不说,华为在品牌大使的选择上颇为用心和老练。刘德华曾经代言过两个手机品牌,一个是金立,另一个是爱立信,甚至华为的老对手小米,也和刘德华合作过。这次亮相,他在台上倾情分享了自己对于“非凡”的理解——不是天生非凡,而是敢于非凡,在自己的领域做到极致。华为让刘德华用自己的经历,讲出自己的故事,显然要说服的是已经完成一定财富积累,消费力稳定的群体。

Mate 60 RS,是华为迄今为止推出的最贵的直板手机,16+512GB售价元,16GB+1TB售价元。华为称它是直板旗舰手机中的顶配王者。

作为华为超高端品牌开山之作,华为 Mate60 RS 在设计上带来了许多改变,比如别具一格的“星钻八边形”影像模组、首次在手机行业中实现了红色陶瓷的量产商用、搭载了全新玄武钢化昆仑玻璃等。这款手机的问世也意味着Mate 50 RS保时捷设计成为华为最后一款采用保时捷设计的超高端机型。

华为手机的影像系统从和徕卡合作,到推出自己的XMAGE,RS高端设计从保时捷设计联名到推出自有的“ULTIMATE DESIGN 非凡大师”。华为在高端品牌建设上的经验日益纯熟,也是其他国内厂商所望尘莫及的。

所以华为在手表这个领域,信心十足地推出了首款黄金智能腕表 HUAWEI WATCH ULTIMATE DESIGN ,售价为元,冲击Apple Watch也从来没有染指过地高端价格区间。设计上区别于苹果的科技感,采用黄金材质,配备专业健康管理和百米深潜科技,支持双向北斗卫星消息。

这次发布会上,余承东反复提到“超高端”这三个字。一款成功的高端产品往往需要同时具有强势的产品力、独树一帜的设计理念和精妙的用户洞察,甚至代表着一个企业对于市场和产品的驾驭能力。历尽千帆又归来的华为,此刻真正开始向高端市场亮剑,或将成为其在超高端战略部署中走出的重要一步。

不过除了与知名艺术家的通力合作,“华为发布会 不提手机”也登上了热搜榜。自从 Mate 60 系列低调发布后,各路拆解测试的开箱视频一直络绎不绝,是否为5G和麒麟芯片代工厂始终成谜。然而整场发布会上,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对 Mate 60 系列,仅有一句话带过:“我们正加班加点地紧急生产,以能够让更多的人买到、用到我们的产品。今天就不多做介绍了。”

这并非故弄玄虚,Mate 60系列的余震已经蔓延到海外,美国参议员卢比奥在 Twitter 发文称,“中国的华为公司发布了一款新的智能手机,显然拜登政府对华为的技术限制并没有实现预期效果。”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弱化 Mate 60 系列可能是为了保护供应链。

最近美国《2022年芯片和科学法案》针对核心条款的最新执行细则被公布。从核心内容来看,虽然继续禁止芯片基金受助人十年内在其他相关国家扩大半导体材料生产能力,以及限制受助人与相关外国实体开展某些联合研究或技术许可活动。但是已经解除了禁止做10万美元以上扩张的限制,解除了85%要供应母体的规定,而且放开了美国企业和实体名单企业进行专利交换和技术合作的限制。

这是 Mate 60 系列发布后美国发布的涉华半导体的第一个政策,结合发布时间点来看,意味颇为深长。Mate 60 系列实现的技术突破让美国意识到,中国的自主研发能力不仅没有在制裁中弱化,反而由于危机加速增强,当红线迫近中国的自主能力后,制裁中国的收益越来越小。美国政府不断打压中国半导体行业,受到波及的,不仅仅是中国企业,还有美国企业。无所顾忌地扰乱供应链,反而会伤害到美国企业的利益,削弱美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

通过技术攻坚建立更加深远的产业影响力,从而实现科技反击和反向制衡,这一切很可能已经在华为人心里预演过无数遍,只不过在 Mate 60 系列发布后,胜利的号角才开始被外界听到。也引发了最大范围的群体情绪。

9月初华为 Mate 60 Pro 正式开启全渠道销售后,全国多地华为门店再现排队盛况。消费者们蜂拥而至,第一时间前往华为门店体验、抢购新机,场面异常火爆。看了手机,顺便看一眼车对消费者来说是顺理成章,这带动了华为全系产品的关注度,其中就包括新问界M7。

从2022年的高峰跌落之后,问界M7的销量一度走冷。2023年1月至6月,问界M7的销量由1737辆锐减至432辆。而问界新M7上市后,消费者的支持慷慨的给到了华为的汽车业务。据余承东介绍,自问界新M7 9月12日上市以来,不到两周时间就获得了超过2万台的大订,这在AITO问界成立以来都是少有的成绩。

一段网传聊天记录中,余承东在新M7上市后难掩兴奋:“热烈祝贺啊,创造历史记录了!终于,从M7曾经跌倒的地方又爬了起来,继续加油干!”

本次发布会上,华为智选车业务的首款轿车智界S7也正式亮相,将在今年11月正式发布。除了首搭HarmonyOS 4智能座舱和搭载华为高阶智能驾驶外,还展现出了高性能的运动底色,这也是余承东直接喊话称“全面超越Model S”的底气所在。

在智能驾驶和智慧座舱两个领域,华为系已经毫无疑问抢跑在前。9月初,华为 ADS 2.0 智能辅助驾驶年底前在全国所有城市开通的消息一经释出,就点燃了整个车圈。对于许多目前只在一些重点城市开放了高阶辅助驾驶的新势力明星选手来说,显然是一种威胁。

介绍年底即将推出的问界M9时,万众期待的“遥遥领先”再一次出现。余承东表示,这将是整个马路上能够看到的最强大的SUV汽车,1000万以内最好的SUV,领先最接近的产品至少一代以上。无论是平台还是科技技术含量,“绝对是遥遥领先”。

增程、纯电两种动力配齐,车长超5米,鸿蒙座舱、华为ADS 2.0高阶智驾加持的问界M9,仅仅是图片曝光,已经给另一边的理想 L9 带来了不小的威胁。与华为面临直接竞争的理想汽车近日本身就在走低,在华为发布会当天午后跌幅加大。由于问界M7强劲的每日订单量及即将推出的问界M9或许会在短期内对理想汽车的销售和毛利率造成压力,9月26日,理想汽车下跌接近10个点。与之相对的是华为概念股,被发布会带动,展现出持续的活跃。

显而易见的是,华为每次开辟一个新航道,都将给航道上的竞争对手带来持久的焦虑。比如在“智能化”标签引领下一路狂飙的小鹏,如今不得不面对华为日渐迫近后,用户心智被抢占的挑战。另一边,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在多个场合都提到了自己要向华为学习。但是目前还只能依靠模式创新,难以在基础研究领域投入重金。新势力能不能真正学习华为,后来居上,需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以研发投入为例,今年上半年,蔚来研发投入64.2亿元、理想研发投入42.8亿元、小鹏研发投入26.6亿元。值得注意的是,三者中只有理想汽车在今年上半年实现了盈利,而蔚来和小鹏的亏损数字分别为109.255亿和51.42亿,它们的研发投入,已经是在亏损泥潭中冒着极大风险下的重注。

而华为无疑是最有底气、最有能力长期坚持压强式投入的高科技企业。依然处于制裁重压下的2022年,华为全年研发投入1615亿元,占当年营收的25.1%,2023上半年,研发投入826亿元,同比增加35.4亿元,国内其他单一的终端厂商,能做到这种规模的研发投入的,可以说基本没有第二个。

长期的研发投入,让许多不可能成为可能。“玄武”架构、麒麟芯片、卫星通信...对技术封锁的强势突破,让华为在中国企业当中的地位很难被复制。华为的“科技春晚”,让每一个普通人都能共享到突破极限、自我实现的胜利情绪,在无尽的欢呼,暴涨的观看人数和飞速刷过的弹幕中,华为奔涌向前,而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浪花。

发布会末尾,华为研发人员和“花粉”们高举着齐刷刷打开闪光灯的华为手机,与台下观众同唱一首Beyond的《光辉岁月》。

发布会后,余承东在微博上说:“在十年前的年会上,我和我的同事们也曾一起合唱过这首歌。十多年来,无论是在华为的快速发展期,还是困难时期,大家都一直陪我们坚定前行。”余承东口中的十年前,恰恰就是华为手机业务起飞之前的2013年年会。当时手机业务发展遇到瓶颈,无论是对华为还是对他个人,内外部的质疑声都不绝于耳。关于那一年,余承东说自己“三次差点都被拿下来”。

为什么每次华为起飞的前夜余承东都会选择这首歌?或许还要追回到更久远的故事去找答案。1991年,黄家驹远赴巴布亚新几内亚后,Beyond最艰难的打拼时期又再次浮现,由此创作这首歌致敬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

这位南非精神领袖曾入狱27年,在面对压迫时,展现出惊人的勇气和智慧:“生命中最伟大的时刻不在于永不坠落,而在于坠落后总能再度升起。”这句话也能够作为华为在制裁重压下蛰伏的三年光阴的注脚。

而刘德华在发布会中所说的“不是生来非凡,而是敢于非凡”, 则是华为踏入下一阶段浓墨重彩的开篇。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16350.html
阔腿裤配什么上衣更清凉 大热天
记者 维拉有意尤文三将麦肯尼 小基耶萨以及苏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