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元 腾讯单季净利润超 游戏业务强势复苏 470

AI新浪潮观察

7min read

游戏业务强势复苏,腾讯单季净利润超 470 亿元

连然2024/08/15

摘要

DNF 手游和发力 AI,腾讯二季度的亮点不再只是视频号。

DNF手游的火爆,给腾讯二季度财报早早打下了一针强心剂。但昨天的财报结果,依然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

二季度,腾讯营收同比增长8%至1611.2亿元(一季度同比增长6%),略低于市场预期的1613.5亿元;毛利同比增长21%,至859亿元;经营盈利同比增长40%至507亿元,略不及预期的514.6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82%至476.3亿元,大幅超过预期399.4亿元;调整后净利润同比增长53%至573.1亿元,大幅超过预期486.7亿元。

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指出,二季度业绩展现了公司平台与内容结合战略的优势,腾讯将继续在平台和包括AI在内的技术领域内进行投资,以创造更多的商业价值和更好地服务用户需求。

在腾讯三大主营业务中,增值服务收入788亿元同比增长6%,网络广告收入299亿元同比增长19%,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收入504亿元同比增长4%。广告已经连续多个季度保持两位数增长,且保持较高的毛利率水平,本季度毛利166亿元同比增长36%,毛利率由去年同期49%提升至56%。

截至今年二季度,腾讯已连续五个季度实现毛利同比增速超20%。财报显示,毛利增长主要得益于本土市场游戏收入、视频号广告收入、小游戏平台服务费及视频号商家技术服务费等高毛利率收入来源的增长。长视频业务和云服务业务的毛利增长也为整体毛利的增长做出了贡献。

随着毛利率的持续提升,腾讯继续积极回购股票。年初,腾讯设定了2024年拟回购超过千亿港元的目标,目前已经完成了523亿港元的回购,超过了2023年全年494亿港元的回购总额。今年以来,腾讯的股价已经上涨了约27%。

游戏「复苏」

二季度腾讯游戏业务恢复增长态势,本土、国际市场均同比增长9%。

其中当季发售的 DNF 手游(《地下城与勇士:起源》)功不可没。二季度,腾讯游戏本土收入同比增长9%至346亿元(一季度同比下降2%),财报中腾讯称主要得益于《地下城与勇士:起源》、《无畏契约》以及《金铲铲之战》《英雄联盟手游》一批次新游的推动。

Sensor Tower 6月数据显示,推出一个月后,《地下城与勇士:起源》光是在国内的苹果应用商店就获得了2.7亿美元的收入,同时这种强劲的势头一直持续到7月份。

投行富瑞集团(Jefferies)已经上调了对《地下城与勇士:起源》的2024年游戏总收入的预期,从此前的190亿元上调至240亿元。

除了本土游戏,海外收入同样增长加速。二季度同比增长9%至139亿元(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长3%),主要得益于Supercell新游戏表现突出:《PUBG MOBILE》表现强劲的同时,新游《爆裂小队》上线至今总收入已超过5000万美元,《荒野乱斗》的增长势头持续加快,二季度季度平均日活跃用户数量创历史新高,流水同比增长10倍。

另据Sensor tower的数据显示,按日活跃用户规模计算,二季度《荒野乱斗》在国际市场手游中排名第三。

重点游戏方面,《王者荣耀》和《和平精英》二季度两款游戏均恢复流水增长,摩根士丹利预计,今年二季度腾讯游戏的国际市场流水同比增长40%—50%,加上本土市场多款长青游戏回暖,下半年腾讯游戏的收入增速有望达到13%。

小游戏方面,二季度小游戏总流水同比增长超30%,近一年则有60多款游戏DAU(日活跃用户数量)过百万,有240多款游戏季度流水超过千万元。

关于游戏行业方与应用运营商之间关系紧张的猜测,首席战略官James Mitchell回应称,这种紧张关系是天然的,主因为应用商店对游戏和数字内容征收高达30%的费用,这对游戏开发者来说无疑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尽管应用商店声称他们为游戏行业提供了一个有益的生态系统,但游戏开发者们认为,如果真是这样,其他类型的产品也应当分享这些成本。

Mitchell进一步分析称,随着时间的推移,无论是因为监管政策的调整还是市场的竞争压力,应用商店的抽成比例很可能会逐步降低。这是一个行业趋势,也是游戏开发者们所期待的。

就《地下城与勇士:起源》而言,鉴于这款游戏强大的品牌吸引力和玩家的热情,腾讯选择了通过内部渠道而非安卓应用商店来发布这款游戏。这样对公司所获得的回报和用户体验都有好处。

但对于未来发布的其他游戏,公司计划从头开始培养用户群体,并期待继续与应用商店运营商保持合作。

关于iOS平台上微信小游戏的商业化问题,Mitchell澄清了一些外界的误解。他强调,目前腾讯并没有通过绕开苹果的支付系统来商业化微信小游戏。但如果能够实现这样的商业化,对腾讯、苹果以及游戏开发者和用户都将是有益的。目前,腾讯正在积极与苹果进行谈判,探索一种能够实现三方共赢的解决方案。如果谈判没有取得进展,那么现状可能会继续维持。

视频号驱动,广告收入同比增长19%

二季度,广告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9%至299亿元,主要受视频号及长视频的收入增长驱动。由于部分互联网服务公司的广告预算缩减,移动广告联盟的收入同比下降。

去年以来,视频号就成为腾讯财报的重点项目之一。

财报显示,通过改进推荐算法和增加本地化内容,视频号的用户使用时长有了显著的同比增长,这表明视频号在吸引和增加用户参与度方面取得了进展,这对广告业务的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此外,微信和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也同比增长了3%,达到了13.71亿。

腾讯在本季度还升级了其广告技术平台,即腾讯广告3.0系统,该平台能够分析更长周期的用户兴趣,以及更高频地处理用户信号,从而使腾讯能够获得更深入的用户洞察,并提供更精准的广告推荐。

尽管视频号驱动的收入在快速增长,但本季度披露的信息仍然有限。关于微信生态系统中的电商业务,腾讯总裁刘炽平在业绩发布会上称,与其他短视频平台相比,微信生态内的直播电商在总商品交易额增长方面并未出现放缓。这主要是因为微信生态内的直播电商交易额规模相对较小,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此外,刘炽平还提到近期腾讯重新定位了直播电商业务,使其更深入地融入微信电商系统。他强调,腾讯的目标是在微信内部打造一个电商生态系统,而不仅仅是依赖于视频号和直播频道。腾讯计划在微信内部构建一个与整个微信生态系统相连的电商生态系统。

接下来,微信电商将充分利用视账号和直播频道的资源,同时也会连接到微信生态的所有元素,包括公众号、小程序、企业微信以及微信内部的所有社交和群组活动。

至于销售额增速明显放缓,刘炽平解释称这是是因为直播电商虽然可以快速增长,但随后可能会遇到自然瓶颈。如果能够系统地在微信内构建电商生态系统,并利用微信内部的所有资源,那么就有希望构建一个更大、更有意义、潜力更大的电商生态系统。

AI大模型落地加速

财报显示,AI技术正在加速落地。二季度,腾讯基于基础模型「腾讯混元」推出的生成式AI应用元宝上线后功能持续升级,其覆盖公众号的深度AI搜索功能是亮点之一。

目前腾讯混元大模型已在近700个腾讯内部业务和场景中落地,助力腾讯会议、企业微信等SaaS产品智能升级;并在上个月升级了其高性能计算网络,以提高网络通信和大型语言模型(LLM)训练的效率,并将其云平台扩展到了Meta Platforms的新Llama 3.1模型。

尽管在国内AI领域的价格战中,腾讯尚未展现出明显的优势,但它通过发布大模型知识引擎等AI工具和高性能计算服务,致力于降低大模型产业落地的门槛,缩短模型到应用的距离。

此外,腾讯SaaS、PaaS等自研产品商业化加速,在制药、制造、零售等行业的渗透率不断提高,服务已经渗透到福耀玻璃、太古可口可乐、卫龙、美的、国家电网等众多标杆客户,头部客户渗透率超过50%。

腾讯在研发上的投入也相当可观,财报显示,腾讯Q2研发开支达172.77亿元,自2018年至今六年研发投入超过3026.09亿元,持续发力核心技术自研、提升产品竞争力。

在谈到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收入,包括高性能计算基础设施、模型库和企业级AI解决方案,以及腾讯对AI在未来收入贡献的预期时,腾讯首席战略官James Mitchell在业绩发布会上指出,客户对于租赁GPU以满足AI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James Mitchell谈到,在美国,超大规模云服务提供商通过出租GPU给有AI需求的公司已经形成了庞大的业务。在中国,这一趋势也在增长,不过规模较小,部分原因是中国的初创企业没有像美国公司那样拥有巨额资金支持。

中国的许多小公司资本在10亿到20亿美元之间,而不是像一些由美国大型风险投资公司资助的初创企业一样拥有100亿甚至900亿美元的资本。

同时,虽然云服务中GPU的租赁需求在增加,但其中一些需求实际上是从原本的CPU租赁需求中转移过来的。因此,虽然GPU的租赁业务发展得很好,但CPU处理的业务增长则相对平稳。

腾讯在AI技术上的持续投入和商业化努力,预示着公司在未来技术驱动的市场中拥有潜力,但也需要在国内外市场中找到合适的定位,以保持其竞争力并实现可持续的增长。

腾讯AI游戏


微软 亚马逊 谷歌 苹果:广告营收刷新纪录 有哪些硬核支撑?

过去的一年,大型 科技 公司面对不确定事件时,可谓韧性十足。

在新一季的财报中,美国四大 科技 巨头MAGA(微软、亚马逊、谷歌、苹果),甚至享受到了黑天鹅事件催生的红利,均表现出了强势增长的态势,刷新营收记录。

在漂亮业绩的推动下,MAGA股价几乎每天都在创新高。 尤其是苹果市值已超过2万亿美元,缔造着另一个里程碑:该公司在标准普尔500指数中的权重达到6.7%,打破了“蓝巨人”IBM在35年前创下的记录,成为40年来对标普500指数影响最大的成分股。

那么,缘何MAGA业绩能够如此高歌猛进?什么在支撑爆发式增长? 科技 巨头们吃到了哪些红利?未来全球 科技 又将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微软:

季度营收首次突破四百亿 广告业务表现超行业预期

微软对外发布截至2020年12月31日的2021财年第二财季财报。 数据显示,营收431亿美元,同比增长17%,高于分析师预期的402亿美元;净利润为155亿美元,同比增长33%。

从部门业绩来看,微软智能云业务部门在该财季营收总计146亿美元,其中包括Azure公共云、Windows Server、GitHub等服务器产品和企业服务,同比增长23%。

微软生产力和业务流程部门,包括Office、Dynamics和LinkedIn等,营收为133.5亿美元,同比增长13%。 其中,LinkedIn、Dynamics 365分别取得23%、39%的收入同比增长。

个人计算部门,包括Windows、 游戏 、设备和搜索广告,营收为151.2亿美元的收入,同比增长了14%。

>>受益于企业数字化转型浪潮,云业务高速增长

韦德布什证券公司曾指出,微软80%-90%的估值来自Azure和其他一些核心服务。 这其实间接反映出Azure对于微软股价的意义,也是投资市场对微软未来潜力的预期。

上个季度,Azure收入增长了48%。 从Azure收入的同比增速上能够发现,企业云服务相关的IT费用在经历放缓后逐渐回升。 这对于微软未来的表现,是一个较为积极的信号。

Forrester首席分析师Andrew Bartels表示:“微软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AWS的首选替代选择。 ”AWS的战略是“不惜一切代价实现增长,这意味着他们不像Azure那样用户友好,因此Azure被视为一个威胁较小的对手。 ”

>>广告业务表现超行业预期 客户们纷纷转投LinkedIn

微软广告业务的表现超出了行业的预期。 微软表示,子公司LinkedIn的市场营销部门12月的广告收入突破25.8亿美金,同比超过23%,大幅超出微软之前对LinkedIn整体增长的预计。

在致分析者的电话会议中,微软表示:“LinkedIn的广告部门第四季度的营业收入创 历史 新高,占公司全年收入的1/3。 LinkedIn广告部门同比去年,增长超过50%,这都归功于广告客户们的支持和信赖。 ”

广告客户们纷纷转投LinkedIn,主要由于LinkedIn明确地与政治问题划清界限的举动以及对于广告投放实操表现出来的专业性深得客户们的青睐。

微软的搜索广告业务,也显示出了复苏的迹象。 广告业务是疫情早期落后的少数几个部门之一。 在经历了前两个季度营收两位数百分比的同比下滑后,最近一个季度,搜索广告收入增长了2%。

>>展望未来十年 持续投资数字化能力

从某种角度看,2020年疫情造就了数字化转型的拐点——疫情之前,多数企业对于数字化转型的态度只是“锦上添花”;疫情之后,数字化转型甚至成为企业生死的关键选择。

疫情加速了企业业务从线下向线上的转移,实现数字孪生的企业,能够提升抗脆弱性,并更能敏锐发掘商机实现弹性增长从而实现高成长性。 因此,企业开始从早期的利润经济指标衡量走向了数字化指标衡量。

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就认为:“对 科技 的重视程度,会直接影响到企业本身的韧性,有效地建立自己的数字化能力是一家企业能否更快地从这次的疫情中恢复过来的关键,甚至会通过这次危机进行蜕变,变得更强大。”

亚马逊:

季度营收首次突破千亿 广告收入同步增长超50%

亚马逊发布截至2020年12月31日第四季度财报。 财报显示,该季度净营收为1256亿美元,同比增长44%,这是亚马逊单季营收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净利润为72亿美元,同比增长121%。

电商业务始终是亚马逊较为稳固的基本盘。 电商业务营收为664.51亿美元,同比增长46%;包括全食超市在内的实体店业务营收为40.22亿美元,同比下降8%;第三方卖家业务营收为273.27亿美元,同比增长57%。

包括广告收入在内的其他业务,营收为79.52亿美元,同比增长66%。

>>AWS扛起“飞轮效应”增长重担

对于亚马逊AWS,持续稳健的同比增长,已是足够积极的信号。 亚马逊有望在既有的市场份额下产生长期稳定的现金流入。

受到经济疲软的影响,全球企业尤其是受到冲击较大的实体业都减少了IT相关费用,自然会对亚马逊AWS构成一定冲击,云业务增长处于放缓趋势。 此外,由于亚马逊布局云服务具备先发优势,业务发展多年加上庞大的体量,使得增长出现自然的放缓。

数据显示,亚马逊AWS占据了31%的市场份额,领先于竞争对手微软、谷歌以及阿里云。 而且,目前已经为Facebook,Netflix,Twitter,Disney和政府机构等客户提供服务。

>>发力广告业务 稳坐海外第三大广告平台

亚马逊本季度广告等其他收入达79.28亿美元,同比增长66%。 亚马逊称,广告团队用了新的深度机器学习模型,广告ROI有所提升,商家参与度和广告预算也在持续快速恢复。

2020年,亚马逊对广告业务进行了加码,推出不少新的工具与产品,来吸引平台对广告主的吸引力。

赞助产品广告更新定位功能 :产品定位,广告主可以按特定的ASIN或通用类别定位客户,并可以通过价格范围、品牌名称或星级评分对目标客户进一步细分;自动定位,允许卖家选择产品自动定位或关键词自动定位。

赞助品牌广告推出创意功能: 允许卖家发布视频内容;扩大赞助品牌的位置,包括产品详情页;自定义图片广告素材可在移动设备上使用;新增广告素材编辑功能;新的语言首选项允许品牌创建和管理多语言内容。

利用DSP Audience Builder创建受众: 亚马逊推出了一项名为DSP Audience Builder的自助式服务工具,卖家可以基于查看过产品的买家、购买过产品的买家、同类产品、产品搜索来设置广告受众范围,并向受众推送产品广告。

更多创意工具来建立品牌形象: 鼓励卖家在其平台上通过内容(例如赞助品牌广告中的视频、赞助品牌自定义形象、A+内容、亚马逊帖子、亚马逊OTT等)展示来讲述其品牌故事并建立品牌资产,同时引入和采用了“New-to-Brand”广告活动指标,来跟踪这些工作的影响。

衡量亚马逊外部流量有效性的新工具: Amazon Attribution的出现,使卖家首次能够对各个广告渠道的有效性进行分析,了解各个渠道广告对销售的影响;卖家还可以通过Amazon Attribution回顾各广告渠道表现,分析相关的亚马逊细分受众,来规划未来的营销策略。

谷歌:

营收同比增23% 将停止根据个人浏览记录投放广告

谷歌母公司Alphabet公布了截至2020年12月31日的第四季度。 财报显示,Alphabet第四季度营收为569亿美元,同比增长23%,这比去年同期17%的增长率更强劲,表明谷歌广告业务在第二季度大幅放缓后正在迅速复苏;净利润152亿美元,同比增长42%。

具体来看,谷歌服务收入为529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432亿美元相比增长22%。

谷歌云收入为38亿美元,同比增长了46%,基本符合分析师的预期。

包括生命科学子公司Verely和自动驾驶 汽车 子公司Waymo在内的“其他押注”,收入1.96亿美元。

>>广告业务增长强劲 YouTube带动作用显著

其中,“直接响应广告”表现突出,它可以鼓励消费者立即采取行动,例如下载应用程序或从购物网站直接购买商品。 谷歌的首席商务官菲利普·辛德勒(Philipp Schindler)说:“三年前,我们在YouTube上的直接响应业务几乎不存在。 现在,它是我们在YouTube上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广告产品之一。 ”

随着美国电商渗透率的提升,YouTube正在尝试和购物结合,尝试在用户搜索、广告投放上接入电商领域,特别是在建立品牌认知、热点话题制造以及视频播主卖货渠道上,可以建立更加稳固的商业闭环。

>>面临监管机构的反垄断及内容审查危机

在第四季度,谷歌在美国遭遇三起政府反垄断诉讼,另外还有几起可能威胁未来的监管诉讼。 其他国家的监管机构也对谷歌的竞争做法提出了异议,比如澳大利亚。 如果澳大利亚政府继续实施新的法规,迫使谷歌向媒体公司支付使用其内容付费,它将在澳大利亚撤下搜索引擎。

此外,该公司还面临着对雇佣做法和条件的新审查。 美国劳工委员会已经对谷歌提起诉讼,指控谷歌报复和对员工进行间谍活动。 该公司还因对知名人工智能研究员、谷歌道德人工智能团队技术联合负责人蒂姆尼特·格布鲁(Timnit Gebru)的处理方式而受到审查。

>>谷歌将停止根据个人网络浏览记录投放广告

这重大的决定,也与谷歌自己宣布取消在Chrome浏览器支持第三方cookies技术有关。 这做法,也会阻碍到其他广告主和网站追踪使用者数据,因此广告商和平台日后都需要另觅新的广告投放机制,大大改变网络广告业的生态。

谷歌广告隐私和信任团队的产品管理总监David Temkin表示,人们不应该接受被跨网站的追踪,以借此被投放目标式广告,而广告主也不需要追踪个别用户在跨网页的活动而进行广告投放。

Temkin也透露,他们正计划应用可保护用户隐私的API,包括FLoC来投放关联式广告。 这方式只会把用户归类为有相似兴趣的一群,并投放广告,不会针对用户个别的行为而产生广告。

苹果:

营收首破千亿美元 搜索广告业务增长趋势良好

苹果发布2021财年第一季度业绩,营收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至1114.4亿美元,同比增长21.37%,创下纪录新高;净利润287.55亿美元,同比增长29%。

按照产品业务线划分,iPhone、iPad、Mac业务线均实现双位数增速。 iPhone业务营收为655.97亿美元,同比增长逾17%;Mac业务营收为86.75亿美元,同比增长逾21%;iPad系列设备收入为84.35亿美元,同比增逾41%。

可穿戴设备、家居产品和配件这些其他产品的收入,达创纪录的129.71亿美元,同比增近30%。

服务业务包括流媒体Apple Music、Apple TV +、 游戏 Arcade、支付Apple Pay以及云服务iCloud等,收入达157.61亿美元,同比增近24%。

>>iPhone销售额飙升,大中华成为苹果第三大营收区

>>下一步要造车?“我们喜欢软硬件服务结合布局”

>>搜索广告增长良好 未来将进一步拓展广告业务

生物医药股票龙头一览

生物医药股票龙头一览

中国医药龙头股是指在中国医药行业中具有领先地位和市场份额的公司。 这些公司包括西安杨森制药、海思科制药、恒瑞医药、中国生物制药、石药集团、九芝堂药业以及科伦药业等。 下面小编带来生物医药股票龙头,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希望能带来参考。

生物医药股票龙头一览

3月21日,三家市值超千亿的医药企业公布了2022年年报。 其中药明康德去年营收创历史纪录新高,净利润大增7成;主营___苗与体外诊断的万泰生物的营收接近翻倍,净利润增长超130%;另一家___苗企业智飞生物净利润同比则下滑26%。

金融投资报

据WIND统计,目前已有19家申万医药生物行业内的企业公布年报,其中16家净利润同比增长。 或许正是受到强劲业绩支持,3月21日医药板块强势大涨,药明康德股价大涨8.5%。

药明康德营业创纪录

医药研发服务行业的药明康德年报显示,2022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93.55亿元,再创新纪录,同比增长71.84%;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8.14亿元,同比增长72.91%。

分业务来看,药明康德旗下的化学业务、测试业务、生物学业务、细胞及基因疗法CTDMO业务获得增长,其中化学业务收入增长超过105%。 仅国内新药研发服务部营收同比下降22.49%,期内收入为9.7亿元。

去年药明康德新客户增长也较为明显。 药明康德在年报中表示,2022年,公司新增客户超过1400家,活跃客户数量超过5950家。 公司来自原有客户收入377.81亿元,同比增长77%;来自新增客户收入15.73亿元。 来自于企业收入184.21亿元,同比增长174%;来自于全球其他客户收入209.34亿元,同比增长30%。

与此同时,药明康德去年研发费用大幅增长超7成,达到16.14亿元,占营收的比例为4.1%。 药明康德称,研发费用增长的原因主要为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进一步加强对PROTAC、寡核苷酸药、多肽药、偶联药物、双抗、细胞和基因等新分子类型的服务能力。

两家___苗龙头业绩走向相反

除药明康德外,两家主营产品为___苗的千亿市值企业智飞生物和万泰生物也公布了年报。

智飞生物年报显示,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2.64亿元,同比增长24.83%;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5.39亿元,同比减少26.15%。 基本每股收益4.711元,同比减少26.15%。

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智飞生物认为,2022年度受客观因素影响,公司部分产品的市场需求和竞争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其销量与去年相比明显下降。 但随着民众健康意识和接种意愿的提升,非免___规划类___苗市场潜力被不断激发,市场空间进一步扩大。

2022年度智飞生物研发费用为8.54亿元,同比增加54.56%。

智飞生物主营业务为___苗、生物制品研发等。 自主产品包括ACYW135多糖___苗、AC结合___苗、Hib___苗和AC多糖___苗。 代理产品包括默沙东的四价HPV___苗、九价HPV___苗、五价轮状___苗、23价肺炎___苗和灭活甲肝___苗。

万泰生物去年实现营收111.85亿元,同比增长94.5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7.36亿元,同比增长134.27%;基本每股收益为5.31元。

万泰生物主营___苗和体外诊断。 其中,___苗与体外诊断收入双双均长,___苗分部营收增长超152%。 诊断分部实现净利润.55万元,占比为16.81%;___苗分部实现净利润.57万元,占比为83.19%。

万泰生物表示,公司二价宫颈癌___苗继续保持产销两旺,收入及利润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其设计产能年产3000万支,销量突破2,500万支,并相继获得摩洛哥、尼泊尔、泰国、刚果(金)4个国家的上市许可;九价HPV___苗III期临床试验进展顺利。

券商看好常规医疗需求全面复苏

除上述三家医药龙头股外,以申万一级行业分类为准,医药生物板块中另有16家企业公布了年报。 合计19家企业中,有16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实现正增长,万泰生物和药明康德增长幅度居前。

而从市场表现看,在强劲业绩的支撑下,3月21日,医药板块强势回暖,申万医药生物板块大涨2.4%,普蕊斯、盘龙药业股价分别涨14.39%和10%,而药明康德股价则大涨8.46%,成交额达到44亿元,股价收报80.26元。 长春高新、九洲药业、康龙化成股价均涨超7%,万泰生物涨超3.7%。

首创证券表示,随着___策压制因素的结束,医药行业“___策底”特征显著,估值收缩已经结束,现阶段医药板块已经具备较高的投资性价比,再次迎来配置良机。 从经营趋势角度看,___策对于医药和医疗器械产品型公司,特别是药品行业公司业绩的扰动已经逐步接近尾声,后续即将进入新的盈利增长周期。

申万宏源预期,2023年预计常规医疗需求将全面复苏。 ___工作报告中的医疗部分充分肯定了过去几年集采等控费___策对医疗负担的成功降低。 同时提到未来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加强养老服务保障,完善生育支持___策。 预计持续控费仍是___策主线,自主创新、民族药、产业链自主可控、AI+医疗、维生素涨价等为当前投资方向。

股票医药龙头股有哪些

国内仿制药龙头股:恒瑞医药、华东医药、华海药业、普利制药、京新药业、信立泰。

二代胰岛素龙头通化东宝、血制品龙头华兰生物、___苗龙头康泰生物(这个有争议,需细分品种)、单抗龙头复宏汉霖等(单抗比较分散,布局的企业多,海正生物,嘉和等)、生长激素龙头长春高新、抗过敏生物药龙头我武生物。

白云山:白云山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在全国消费者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是中国最有价值的医药品牌之一;昆药集团:2015年医药行业年利润预计为2602亿元,同比增长19%,增速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

外资重仓“医药龙头”股名单中包括:迈瑞医疗、恒瑞医药、上海医药、白云山、长春高新。

中国医药龙头股有哪些

你好,有这些恒瑞医药:国内领先的创新药物公司,研发比例不断提高,也是中国最大的抗肿瘤、外科药物和造影剂的研究和生产基地。

外资重仓“医药龙头”股名单中包括:迈瑞医疗、恒瑞医药、上海医药、白云山、长春高新。

恒瑞医药(),国内创新药第一股。 主要产品线有抗肿瘤、麻醉、造影剂等。 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多年保持在23%以上,净利润多年保持20%以上的速度增长。 公司的研发实力非常强,管理团队比较优秀,销售能力也很强。

医学美容,简称医学美容,是指利用药物、手术、医疗器械等创伤性或不可逆的医学技术,对人的外貌和人体各部位进行修复和重塑的一种美容方法。

医药上市公司龙头股票有腾讯控股有限公司、药明生物、中国生物制药。 腾讯控股有限公司():腾讯旗下的医药子公司腾讯医疗健康是中国领先的互联网医疗平台之一,是医药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

2023医药上市公司龙头股票如下:ST宜康(),涨幅45%。 ST辅仁(),涨幅72%。 诚意药业(),涨幅77%。 成都先导(),涨幅62%。 兴齐眼药(),涨幅69%。

医药概念上市公司有哪些

恒瑞医药():公司业务有药品研发、生产和销售。

药明康德():公司从事医药研发服务。

爱尔眼科():公司主营业务为眼科医疗服务与视光医疗服务。

智飞生物():公司业务有疫苗、生物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片仔癀():公司主营业务为中成药制造和医药流通。

云南白药():公司业务有医药的研制、生产及销售。

复星医药():公司业务有药品制造与研发。

泰格医药():公司主营业务为专业临床研究服务。

华东医药():公司业务有医药工业生产和医药商业经销。

君实生物():公司业务有生物制药。

长春高新():公司业务有生物制药及中成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康龙化成():公司从事小分子药物研发服务。

上海医药():公司主要从事医药研发与制造、分销与零售。

同仁堂():公司主营业务为中成药生产和销售。

沃森生物():公司主营业务为人用疫苗等生物技术药集研发、生产、销售。

生物医药股票有哪些板块龙头股

一、恒瑞医药(),国内创新药第一股。 主要产品线有抗肿瘤、麻醉、造影剂等。 公司的净

资产收益率多年保持在23%以上,净利润多年保持20%以上的速度增长。公司的研发实力非常强,

管理团队比较优秀,销售能力也很强。 二、爱尔眼科(),国内眼科连锁医院第一股。 主要向患者提供各种眼科疾病的诊断、___

及医学验光配镜等眼科医疗服务。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多年保持在20%左右,净利润多年保持30%

以上速度增长。 公司的商业模式比较优秀,经营能力和品牌声誉持续增强。 三、迈瑞医疗(),国内医疗器械第一股。 主要产品线有生命与信息支持、体外诊断、医学

影像等。 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多年保持在25%以上,净利润多年保持25%以上的速度增长。 公司作

为完成全球化布局的医疗器械龙头,高端化、平台化稳步推进,地位十分稳固,远期空间巨大。 四、长春高新(),国内生物制药第一股。 主要产品线有生长激素、合胞病毒___苗等。 公司

的净资产收益率多年保持在16%以上,净利润多年保持30%以上的速度增长。公司作为我国生物医

药龙头,业绩超预期增长。 五、药明康德(),国内医疗研发服务第一股。 主要业务是小分子化学药的发现、研发及生

产的全方位、一体化平台服务。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多年保持在20%以上,净利润多年保持25%以

上的速度增长。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医药研发服务平台,市场空间广阔,业绩有望保持快速增长。 六、泰格医药(),国内领先的临床合同研究组织(CRO)龙头。 主要业务是为医药产品研发提

供Ⅰ至Ⅳ期临床试验技术服务、数据管理等临床研究服务。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近两年提升至17%

左右,净利润多年保持56%以上的速度增长。 七、我武生物(),国内脱敏诊疗第一股。 公司的粉尘螨滴剂保持高速增长,重磅产品黄花

蒿花粉舌下滴剂进入现场核查,有望于2020年获批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多年保持在21%以

上,净利润多年保持25%以上的速度增长。公司作为目前我国唯一的舌下脱敏龙头企业,竞争格局

极好,市占率超过80%,公司长期成长潜力较大。 八、通策医疗(),国内口腔连锁第一股。 公司通过“医院可复制+医生可复制+团队可复制”

模式,展开口腔连锁医院布局。 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多年保持在23%左右,净利润多年保持50%左右的速度增长。 我国口腔市场空间广阔,公司有望在人口老龄化和消费升级两大趋势下,获得快速发展。 九、安___生物(),国内IVD龙头股。 公司主要从事体外诊断试剂及其配套仪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多年保持在30%左右,净利润多年保持25%以上的速度增长。 化学发光行业将进入分化时代。 公司凭借70%生物原材料资产、主流项目、流水线等优势,有望持续替代外资和其他内资产品,保持持续增长。 十、华兰生物(),国内血液制品龙头股。 公司主要产品线是血液制品和___苗制品。 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多年保持在19%左右,净利润多年保持30%左右的速度增长。 随着国内血制品行业缓慢复苏和流感___苗持续放量,公司的业绩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

明日最具爆发力六大黑马

飞亚达()深度研究:钟表龙头受益于境外消费回流 未来成长性可期

飞亚达是国内钟表龙头企业,名表代理业务和自有品牌业务均处于业内领先地位。 二季度国内奢侈品市场强劲复苏利好公司名表代理业务,境外奢侈品消费回流及境内消费习惯的形成则提供长期发展动力。 此外,公司作为国产手表领域龙头有望受益于国内消费持续复苏,我们预计公司下半年业绩将有超预期提升。

投资要点

超预期因素:奢侈品消费回流和国人境内消费习惯的形成为公司名表代理业务注入增长动力,自有品牌业务受益于下半年消费复苏。

市场认为疫情导致居民收入降低,国内消费不会有太大反弹,钟表行业也将随之遭受打击,但是1)国内奢侈品市场率先复苏,出境 旅游 受限导致境外奢侈品消费回流,国人境内消费习惯逐步形成,名表作为奢侈品重要品类也迎来繁荣发展时期。 2)公司是名表代理业务龙头,旗下亨吉利市占率全国第二,拥有遍布全国的零售网络和售后服务中心,业绩有望快速提升。 3)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国内消费潜力释放,公司自有品牌业务有望受益于消费复苏。 4)公司二季度盈利已经显著改善,2020Q1/Q2 归母净利润为-1297/9071 万元,EPS 为-0.03/0.21 元/股,预计下半年将延续二季度发展态势,业绩大幅度增长超越市场预期。

超预期逻辑推导路径:投资者一般认为国人主要在欧洲或香港购买瑞士名表,且国内消费受到疫情负面影响恢复力度有限,但实际1)出境 旅游 受限叠加政策引导使得境外奢侈品消费加速回流,且消费者正在逐步形成境内消费习惯。 2)奢侈品核心消费群体的购买意愿和购买能力没有改变,当疫情得到控制时需求迅速释放。 3)我国进入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经济内循环战略促进国内消费持续复苏,国产手表行业将受益于消费增长趋势。

催化剂:境外奢侈品消费回流,下半年消费旺季来临

盈利预测及估值:飞亚达是A 股唯一钟表业上市公司,我们认为在国内奢侈品市场超预期反弹和政策促进消费回流的双重利好下,名表代理业务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自有品牌业务有望受益于消费复苏趋势,公司未来业绩增长和盈利能力向好。 我们预计20-22 年公司收入分别达到43.1/56.1/65.8 亿元, 净利润分别为2.4/3.7/4.5 亿元, 对应PE30.4X/19.5X/16.2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恶化风险;奢侈品回流不及预期;政策落地不及预期;消费复苏不及预期

紫光股份():新网络领先供应商 中国产业数字化赋能者

投资逻辑

5G、云计算行业爆发,政策驱动加速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公司有望成为产业数字化赋能者:2019 年我国数字经济占GDP 比重从05 年的14.2%提升至36.2%,CAGR 54.7%,但仍落后英美等国,未来尚有广阔发展空间。

我们预测新华三所在的企业网络与IT 设备市场总体增长率15%,到2023 年上升至550 亿美元,其中云计算CAGR 约30%。 5G、云计算、AI 带来数据、流量爆发扩大市场空间,宏观政策明确数字化转型方向和“新基建”重要性。 紫光股份多年战略布局“云-网-端-芯”,有望迎来发展机遇。

软件定义网络(SDN)与场景化应用成必然趋势,软件能力与深厚客户渠道资源构筑公司核心竞争力:SDN等技术使硬件白盒化,网络部署更灵活,降低运维难度、节约成本,发展速度超过硬件。 IDC 预测2021 年全球SDN 市场规模达到137.6 亿美元。 软件能力决定厂商长期的市场地位和盈利水平。

公司竞争优势:1)继承华为研发基因,传统网络与新网络(SDN)产品竞争力强,份额稳定前二;2)领先的场景化应用服务;3)全球化销售体系、国资背景带来的深厚客户关系与渠道资源。 19 年自主品牌服务器开拓海外市场,有利于提升IT 分销收入,海外市场将成为公司营收增长新驱动力。

战略资本引入、5G 与云计算布局加深,更具备产业扩张力:公司控股股东西藏紫光通信转让17%股份,或引入战略投资者聚焦IT 设备与服务业务;定向增发募资120 亿元申请已获证监会审批,将在2-4 年内主要投入云计算研发(40 亿元)、5G 网络关键芯片及设备研发(28 亿元)、ICT 智能工厂建设(16.8 亿元)。 未来中国企业网络及云计算规模增长,我们认为公司作为业内领先的供应商具备超行业平均的成长空间,总体营收增长率超15%。

估值与投资建议

我们采用分部估值法对公司估值。 其中,新华三未来三年收入保持约15%的增长率。 预测公司整体2020-2022 年收入分别为623.7 亿元/724.0 亿元/848.8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3 亿元/24.9 亿元/30.0 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74 元/0.87 元/1.05 元,2021 年市值约1204 亿元,目标价42.09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

股东减持;行业竞争加剧;5G 推进不达预期;中 美贸易 摩擦加深;海外市场拓展不达预期;管理风险;COVID-19 疫情持续影响海外需求。

红宝丽():三大主业均有亮点 PO一体化龙头蓄势待发

硬泡组合聚醚:产品的差异化常被忽视,公司在国内市占率稳居第一,主要竞争优势包括:(1)单体聚醚工艺先进,种类较多;(2)积极根据下游客户个性化需求研发,提供技术支持和系统解决方案,如快速脱模技术。 随着公司全球竞争优势和市场地位的强化,公司加工费模式也有盈利能力的增长空间,毛利率有望持续提升。

异丙醇胺:公司依靠全球领先的超临界法构建工艺、成本、规模和服务优势,与陶氏、巴斯夫同台竞争。 公司近年来异丙醇胺销量快速增长,主要因三异和改性异丙醇胺在水泥外加剂领域优势显著,正逐步替代三乙醇胺。 此外,公司也积极开发一异、二异新应用,进一步扩大异丙醇胺业务综合竞争力。

PO+DCP:公司是全球除住友外唯一成功工业化CHPPO 工艺的企业。 我们看好公司CHPPO 工艺的盈利能力,PO/SM 的SM 利润已经难以保证,而HPPO 在无稳定双氧水供应的前提下盈利能力仍然欠佳。 从实际运行情况看,公司负荷提升也较为顺利。 公司利用中间品苄醇生产DCP 不仅弥补了传统DCP 工艺的缺点,也省去了部分苄醇氢解回收反应,节省物耗和能耗。 我们判断公司已能创造性的从废弃物中分离出联枯,DCP 项目的盈利能力或将超预期。

投资建议: 我们预测公司2020/21/22 年归母净利润1.51/2.42/2.74 亿元,EPS 0.25/0.40/0.46 元,对应现价PE23.0/14.3/12.6 倍。 公司三大主业竞争优势显著,自有技术的研发和转化能力较为稀缺,PO 投产使公司完成了产业链和利润体量的跨越。 首次覆盖,给予公司2021 年18 倍PE,给予目标价7.2 元及“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聚醚、异丙醇胺需求不及预期,新项目运行不及预期

德展 健康 ():拓展非带量市场销售重回高增长通道

报告摘要:

嘉林药业品牌优势 凸显,主打心脑血管药物研发、生产与销售德展 健康 持股嘉林药业100%股权,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主要由嘉林药业贡献。 嘉林药业在调/降血脂药物市场连续多年位列国产药龙头地位,产品质量、品牌号召力、技术水平及生产工艺均处于市场先进水平,公司主打产品“阿乐”根植于降血脂市场多年,产品质量较高,用药人群稳定,品牌优势明显。 公司拓展非带量采购市场销售,业绩有望重回高增长通道。

收购长江脉,布局消毒液行业,进军“大卫生”领域截至2020 年上半年,德展 健康 已经完成对北京长江脉70%股权的收购,正式进军消毒 科技 产品领域。 长江脉主打高 科技 创新型消毒产品,销售对象为医院与零售,其消毒产品覆盖全国七千余家医院,且64.5%的三甲医院都用长江脉的消毒产品。 随着新冠病毒爆发,医院、学校、铁路、民航对消毒液的需求暴增,疫情利好其业务增长。

瞄准工业大麻产业链,增资抗肿瘤药公司,全面布局大 健康 产业2019 年,德展 健康 相继收购云南素麻生物 科技 有限公司20%股权、与汉麻集团合作成立公司等方式布局大麻业务、增资北京东方略生物医药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发展创新药业务。 完成了对汉萃(天津)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67.0125%、汉肽生物医药集团有限公司65%股权收购以及北京首惠医药有限公司51%股权收购事宜,并完成对化妆品及多肽药物的业务布局。 德展从单一仿制药生产企业向以抗肿瘤、抗癌痛等为代表的创新药、工业大麻快消品、心脑血管筛查体检等领域扩张,从而转移经营重心,实现多元化发展转型。

投资建议:公司主导产品“阿乐”拓展非带量采购市场,致力于利润增长。 外延式进军大 健康 产业,盈利能力不断增强,预计公司2020-2022年EPS 分别为0.21、0.27、0.32 元。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及政策风险、药品招标风险、生产成本上涨风险以及新业务风险。

重庆啤酒():资产注入方案超预期 新重啤扬帆起航

事件概述

公司公告重大资产购买草案,具体方案为:1)重庆嘉酿股权转让:重庆嘉酿48.58%的股权对价6.43 亿元;2)重庆嘉酿增资:重庆啤酒以重啤拟注入业务(对价为43.65 亿元)认购,嘉士伯咨询以A 包资产(对价为53.76 亿元)认购,完成后重庆啤酒持有重庆嘉酿51.42%的股权,嘉士伯咨询持有重庆嘉酿48.58%的股权;3)重庆嘉酿购买B 包资产:

对价为17.94 亿元,分两期支付。

分析判断:

方案终落地,重庆啤酒仅需现金出资15.66 亿元公司重大资产购买及共同增资合资公司的最终方案仍是按照前期披露的三步走的方案,最新方案明确了所涉及到的各部分资产的定价以及各方所需的出资金额。 其中未注入资产前的重庆嘉酿48.58%的股权定价6.43 亿元,嘉士伯体外拟注入资产即A 包和B 包合计定价71.7 亿元,重庆啤酒拟注入业务定价43.65 亿元,拟注入资产的估值水平在10.7-11.9 倍PE 之间。 本次交易共需支付现金24.38 亿元,考虑重庆嘉酿的股权结构,重庆啤酒需出资15.66 亿元,嘉士伯咨询需出资8.72 亿元,出资额度低于市场预期;同时嘉士伯将作为担保方,由法国巴黎银行、渣打银行向上市公司和重庆嘉酿提供不超过13.5 亿元的贷款,大幅减轻上市公司出资压力,降低财务费用支出。

完善品牌和市场矩阵,西部王者起航

此次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子公司重庆嘉酿将整合嘉士伯在国内的优质资产和全部业务单元,上市公司重庆啤酒将反映嘉士伯在国内的经营和发展情况。 整合之后将有效的完善上市公司的品牌和市场矩阵,提升嘉士伯整体管理效率。 品牌端同时纳入嘉士伯、乐堡、K1664 等多个国际高端/超高端品牌和“乌苏”、“大理”、“风花雪月”等其他本地强势品牌,实现产品全价格带覆盖和品牌优势互补。 市场端将在重庆、湖南和四川三大业务基地的基础上新增新疆、宁夏、云南、广东、华东等地,整合销售资源,扩大销售网络。

增厚上市公司业绩和资产规模,提升盈利能力注入完成后,将对上市公司的业绩和资产规模带来明显增厚,其中2019 年备考收入和销量将分别达到102 亿和234万千升,吨价也提升至4284.44 元,业绩规模更大,产品结构更为优化;备考归母净利润同比提升20.6%达到7.92 亿;从利润率的角度来看,2019 年备考毛利率和扣非净利率分别为50.9%和6.0%,分别较上市公司+9.2%和-6.4%,虽然净利率略有下滑,但体外资产净利润增速远高于上市公司, 盈利能力优于上市公司,预计注入完成后的全新的上市公司净利率将持续优化。 随着资产注入完成,上市公司将在全新的品牌和市场组合的推动下,以嘉士伯“扬帆22”战略为指引,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提升重啤在啤酒行业特别是中高端啤酒领域的竞争力,进而提升盈利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投资建议

考虑资产注入影响,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 年收入分别为36.06 亿/110.5 亿/119.5 亿, 同比增长+0.7%/+206.4%/+8.1% ;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6.17/10.33/11.87 亿元,同比增长-6.2%/+67.6%/+14.9%;EPS 分别为1.27 元/2.13 元/2.45 元,当前股价对应估值分别为70/42/36 倍。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资产注入进程不及预期、疫情影响超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成本上升

保利地产():遇百舸千帆争流 见和者筑善同行

主要观点:

权益比修复、强化控成本,成长重“量”且重“质”

(1)公司销售、业绩表现:2019 年实现签约金额4618 亿元、同比增长14.1%;签约面积3123 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9%。 2016-2019 年销售金额复合增速达30%。 截至2020H1 末,公司预收账款及合同负债约3446亿元,覆盖近一年房地产业务结算收入1.54 倍。 2019 年实现营业收入2359.3 亿元、归母净利润279.6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3%、47.9%;同期毛利率约35.0%、净利率达15.9%。

(2)公司成长的“量”(a)拿地力度:2017 年起,公司加大综合运用招拍挂、旧城改造、合作开发、并购整合等多元化土地拓展力度,当年新增土储建面/销售面积达202%。 2018、2019 年增速虽有下滑,但绝对量依然维持在较高水平。 2020H1 在疫情的影响下,公司在土地市场偏冷的一季度逆势拿地,待二季度土地市场回暖后转为谨慎,张弛有度的土储获取节奏带动上半年新增土储建面984 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9%;对应拓展成本820 亿元,同比增长54%。 (b)土储规模:截至2020H1 末,公司待开发面积6727 万平方米,可售资源对应货值约1.5 万亿,可满足公司未来2-3 年的发展需要。

(3)公司成长的“质”:(a)2018、2019 年地价售价比较2017 年分别下降2.1 和5.1 个百分点,利润水平具备支撑;(b)短期,随着合作项目增多并陆续进入结转期,公司投资收益大幅增加;(c)2019、2020H1新增项目土储权益比(按建面)恢复至71.5%、73.0%,较2018 年分别提升3.8、5.3 个百分点。 权益修复有助于缓解少数股东损益对归母净利润的负向拉拽。 综上,在行业盈利水平步入下行阶段的预期越发浓重后,公司盈利能力有望维持在较优水平。

管理高效、融资畅通、激励到位、多元拓展,四维优势贯穿经营全过程公司凭借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竞争优势,在行业上升期稳扎稳打,在行业增速放缓后依然实现稳步增长:

1、高效管控、提效降本:公司管理层经验丰富、“总部-大区-平台”的三级管理模式,具备较高的管控能力和开发效率。 2019、2020H1 销售管理费用率(销售金额口径)仅为2.36%、1.66%,管理红利持续释放;2、融资优势凸显,杠杆水平具备提升空间:公司凭借央企背景及行业龙头的双重效应,净负债率及融资成本均处于行业较优水平。 截至2020H1末,公司净负债率约72%,综合融资成本降至4.84%;3、多维激励及培养体系的构建:公司形成以薪酬体系、股权激励、跟投计划为主体的多层次激励机制,通过“和你成长”人力资源培育计划,搭建完整培养系统;

4、多元拓展,协同主业发展:公司业务“以不动产投资开发为主,以综合服务与不动产金融为翼”。 夯实主业的同时,保利物业成功赴港上市,为协同发展精进赋能。

投资建议

公司坚持“中心城市+城市群”深耕战略,土储资源充裕且布局合理。 凭借央企背景及行业龙头的双重效应,净负债率及融资成本均处于行业较优水平。 在行业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2018、2019 年公司实现销售、业绩稳步增长。 2020 上半年,在疫情冲击下公司拿地逆势积极且权益比逐步修复,未来规模提升可期。 夯实主业的同时,“两翼”业务取得长足发展,保利物业成功上市,为协同发展精进赋能。 根据NAV 估算(2019 年末主要项目),公司RNAV 约20.6 元,较当前股价折让20%。 预计公司2020-2022 年EPS为2.67、3.17、3.65 元/股,对应当前股价PE 分别为6.2、5.2、4.5 倍。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销售不达预期、调控政策超预期收紧、融资成本上行、利润率下行、新增项目权益比降低等。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16417.html
抓娃娃 票房剑指35亿 年冠位置不保了! 热辣滚烫 贾玲
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 关于〈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