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东西 作者程茜 编辑漠影
今年初,家用机器人Mobile ALOHA火爆出圈,炒菜、洗碗、扫地、逗猫、叠衣服样样精通,堪称全能管家;时隔半年,原班团队再度推出机器人自主导航基础模型Mobility VLA,机器人在公司转一圈就能听从人类语音指令,快速变身导航员。
像这样逐渐深入我们生活的机器人越来越多,做咖啡、打扫卫生、酒店配送,甚至连按摩、作手术、康复训练等诸多岗位上都出现了机器人的身影。
但即便如此,这些机器人也只是按部就班、听命行事,距离电影中高度智能的机器人形象仍相距甚远。
AI技术革命,并非一蹴而就,横空出世,而是在科技历史长河中持续地发生。2022年底,以生成式人工智能 ChatGPT为起点的大语言模型(LLM),带来人机对话交互变革。2024年,LAM(大型动作模型)正在起势,机器人觉醒新纪元来临。
具身智能已经在实际场景中落地应用,重构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起到了颠覆意义,正在助推着新工业革命。可以说,AI为科幻电影中具有高度智能的机器人走出银幕搭起了阶梯。
作为新质生产力代表的具身智能联想晨星足式机器人GS应运而生,这也是大模型与物理世界交互的最领先成果之一,作用于现实世界,具身智能具有更深远的意义和影响。伴随2024/2025财年Q1财报,联想集团发布第三季硬核知识科普视频的第一集《具身智能:人工智能如何成为人》。
视频中采用了桌面电影形式的融合创新。极具《权力的游戏》风格的开场片头,以串联着机器人领域完整技术发展关系图谱的科技树为线索,带领观众在时间中穿梭,重新探索机器人科技树图谱下三个技术路径的竞技与角逐。在讲述中同时打碎重构桌面元素,让信息在观众、主角IP和桌面中流动传递。
此外,视频中以英国科技历史学家、生物化学家、中科院外籍院士李约瑟为原型打造的智能体,也是一大亮点。立足于2100年的赛博版李约瑟,以未来的第一人称视角首次为观众呈现具身智能完整的技术史观,也在其中展示了新工业革命时代的革命先锋——联想晨星足式机器人GS如何深入工业场景,看到联想集团使AI向实,帮助千行百业真正应用AI,释放生产力还智于业,完成变革,可谓是一支带有十足革命感和大历史观的视频大片。
//oss.zhidx.com/uploads/2024/08/66bdeeed596de_66bdeeed54273_66bdeeed54250_95593_1723723480.mp4
一、百年技术角逐碰撞,唤醒具身智能机器人
1959年,世界上第一台机器人Unimate被安装在汽车工厂的装配线上,彼时其只能完成辅助汽车生产的简单、重复任务;60余年后,各种类人、足式机器人出现,大型商超、工业园区的巡逻安防、全天候的电力巡检、消防应急救援、做咖啡等诸多场景都出现了机器人的身影。
与机器人形态发展的前提是技术的进阶,随着各项能力被慢慢点亮,机器人科技树逐渐枝繁叶茂。
从联想集团财报视频打造的科技树起点可看到,最先点亮机器人应用能力的是工业,在第一台机械手臂Unimate所在的技术路径上,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机械手臂等技术被点亮。
在此之上,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发明的Stanford Arm拥有6个自由度,奠定了工业机器人的标准化基础。20世纪70年代初期,第一台由电动机驱动的工业机器人FAMULUS问世,ABB机器人(原ASEA)推出IRB 6,世界上首台全电动微型处理器控制的机器人发布,使得工业机器人发展飞速,科技树的这一支线也走向成熟。
但机器人的形态就稳固于此了嘛?机器人科技树发展的第二条技术路径给出了答案。在“工业”技术路径发展初期,机器人另一条技术路径也开始萌芽——“移动”。
这条技术路径中最直观的变化就是机器人形态。1970年前后,美国斯坦福国际研究所开发了首台移动机器人Shakey,它可以做到自主感知、环境建模、行动规划并执行任务,不过当时受限于计算机体积以及运算速度,Shakey往往需要耗费数个小时完成任务。
机器人在移动领域的技术节点被点亮,并且实现了与工业机器人技术路径的交叉。这些贯穿着前后数十年历程的技术节点,铸成了机器人“觉醒之门”的钥匙,成为让机器人走出工厂、走进家庭、商场等场景的关键技术支持。
科技树的第三条支线“智能与神经”迎来爆发,这也正是打造出能满足人们对机器人终极幻想的关键条件。
1950年,内置光传感器、触摸传感器、推进及转向电机的电子乌龟诞生,可以摸索着向有光亮的地方前进,并在遇到障碍时改变方向,使得机器人展现出了拥有“生物智慧”的潜力。直到2016年,一场AlphaGo战胜李世石的世纪决战,成为机器人发展的标志性时刻。
在智能与神经与工业、移动三支技术支线相互碰撞的时刻,早在1950年就已经被提出的智能体、具身智能概念,今年终于展现出了成为现实的可能。
二、嵌入大模型与体验,联想具身智能“上岗”三大场景
如今“以机器人之躯,承载AI的灵魂”,已成为当下这一产业的热门议题。
智慧最先只出现在虚拟世界当中。
早年间,DeepMind连发三篇论文,阐释了通过机器学习教导AI自主学习走路;OpenAI基于强化学习让智能体掌握了各种捉迷藏套路,并掌握了多种隐藏策略。后来,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小组基于机器学习技术,让“粘液”机器人具备了改变形状完成复杂任务的潜力,于是大模型和物理世界产生连接。
这就是视频中提到的“离身智能”,视频中呈现的这场1963年的实验,说明了“离身智能”与“具身智能”的关键区别。
实验中笼子里的两只猫,一只可以主动正常行走,另一只只能被动行走,最后的结果是被动行走的猫无法应用对环境深度感知的能力。
因此,实现具身智能最关键的就是自主感知、亲身体验,这也是扩宽机器人在产业场景中应用空间的先决条件。
机器人此前被应用于具体场景时,往往只能依赖于在软件中学习的经验,或者仅完成简单的重复性任务。但对于危险系数高的环境、人不方便进入的狭窄危险区域而言,机器人需要更高的智能属性,才能应对这些场景,并真正辅助人类完成任务。
正如我们在视频中看到,从科技树中具身智能这一节点走进现实的还有联想晨星足式机器人GS,就是当下机器人承载AI灵魂,并能真正满足企业对于新质生产力的急迫需求的集大成者。
联想集团要做的是真正让懂人话、会规划的机器人走出实验室,落地到场景中——还智于业。
联想晨星足式机器人GS已经从单纯的听令行事,演进为可通过理解自然语言执行复杂任务,且能够自主纠错应对特殊情况。
根据面对开放动态环境提出的具身导航框架,机器人可以基于大语言模型理解自然语言指令,将复杂指令分解成不同的动作序列,然后机器人基于状态、任务需求协调动作网络。
在执行任务、规划行走路径时,机器人通过大模型和长短记忆可以推测目标方位,从而结合3D语义地图给出的物体关系对制定目标进行搜寻。
此外,联想集团还利用了生成式AI建立典型场景的随机环境并加入物理引擎,采用强化学习训练机器人行走和探索,优化探索策略。
在形态的设计方面,联想晨星足式机器人GS也始终服务于落地应用这一终极目标。
不同于常见的四足设计,它基于六足实现了三角静态稳定步态,拥有能应对全地形的移动能力,爬楼梯、过斜坡、穿越崎岖路面都不在话下。
另外,运动过程中的稳定,也能保证搭载在其之上的传感器采集到的图像清晰、稳定、一致性强,并能减少磕碰,延长使用寿命。
同时,机器人实际应用场景中为了完整复杂任务往往需要搭载机械臂辅助完成,但受限于稳定性等因素,人形、四足机器人等可搭载的机械臂重量有限,而联想晨星足式机器人GS负载能力达到100公斤级,因此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空间更大。
工业巡检操作、应急救援支持、野外勘测任务这三大场景则成为其率先落地应用的任务。
在工业巡检操作中,联想晨星足式机器人GS可以实现自主巡检、定位故障、收集数据,以提供工业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应急救援支持时,会遇到一些极端天气,达到IP66防水等级的足式机器人可以在灾难现场快速响应,实现救援搜救、物资运输等任务。面对野外地形勘探任务,它还能实现高效精准的地形测绘、资源勘探、环境监测。
还有,联想投资的清华系机器人创企星动纪元,已经成长为国内人形机器人产业的代表企业,开发了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全栈技术架构,推出了全尺寸人形机器人XBOT。在不依赖预先编程和遥控操作的情况下,XBOT能完成全自主任务实现和规划导航。
此外,人形机器人Figure 02也开始“进厂打工”。不仅外形更像人,还能实现与人类语音对话。Figure 02可直接作用于汽车工厂的生产制造环境,已具备执行通常对人类工人具有挑战性的复杂任务的能力,如将钣金件插入特定固定装置这一汽车底盘组装中的关键步骤。
这一刻机器人的技术革命与场景应用的成果已经达到了新的阶段,人形、足式、轮式以及各类仿生形态的机器人落地到工业场景中,打通物理与信息世界边界的标志性时刻到来。
三、联想集团使AI向实,为生产力变革注入强劲动力
联想集团首款晨星机器人到如今的晨星足式机器人GS,在形态、能力变迁中已经变为了一台拥有感知、思考和行动能力的智能体。
可以说,联想晨星足式机器人GS是前沿技术与落地应用,在当下这一发展节点碰撞出的必然成功。
再看视频中的科技树,其技术延展的进程正在从终身智能、情感智能、伦理与公平到仿生手指,让这些人类曾赋予无限想象空间的智能体将成为现实。
或许在未来某个时刻,伴随着机器人科技树枝桠继续延伸,最终的智能体将与人的形象接近重合,从而实现技术狂想与现实世界的交织。
AI领域的技术突破与落地应用的研究一直齐头并进,人工智能革命正在发生,我们亲身感知到的,或许只是其中分支,而具身智能在新工业革命中有着更深远的意义和影响。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说道,联想集团要做的就是: “让人工智能走下云端,真正落地,走进千家万户千行百业。”
联想集团实现机器人从辅助决策、能力增强到实现产业应用落地的变迁。使AI向实,推动了AI社会的进程,让AI与千行百业紧密连接。
真正的AI时代应该基于以人为本、多元丰富的智能技术理念,将效率优势和创新优势兼收并蓄,释放个体的创造力和生产力,使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动能倍增,从而构建人本智能的璀璨未来。联想正围绕着“Smarter AI for all” 的愿景,催化助力AI落地应用。
ai智能生成论文
AI小微智能论文靠谱吗?1、因此,虽然AI小微智能论文可以节省论文写作的时间和精力,但建议在撰写科研论文时,仍应该独立思考、主动查阅相关资料和模板,认真分析和总结数据,以确保论文的学术可信度。 2、AI小微智能是一家提供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公司,其论文的可靠性需要具体分析。 一般来说,如果论文是在知名的学术期刊或会议上发表的,并且经过同行评审,那么其可靠性就比较高。 3、ai写论文是不可靠的。 人工智能的发展非常迅速,经过测试ai写出的文章非常流畅。 但是用ai写文章是否相当于学生作弊而对于学生自己的水平来说让ai代替写,自己的水平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展示。 论文是每位大学生毕业之前都要写的东西。 高中有关人工智能的议论文启示人们最为担忧的是人工智能技术会破开牢笼,变得邪-恶而不可控。 早在工业革命浪潮席卷全球时,人机矛盾已经出现,现在的矛盾不过是披上了人工智能的新外衣,人类的焦虑依旧,《科学怪人》及此后类似的文学作品都是这种担忧的映射。 随着科技的不断攀升与发展,人工智能逐渐走进大众的视野。 人工智能,顾名思义,代替人类做工。 人工智能的出现意味着我们的生活会更加便利和轻松。 据我所知,人工智能可以做家务。 人工智能的本质人工智能是相对于人的智能而言的。 正是由于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物质运动形式,所以根据控制论理论,运用功能模拟的方法,制造电脑模拟人脑的部分功能,把人的部分智能活动机械化,叫人工智能。 从人工智慧看起,记住,科技无论再怎么发达,创造它们的始终是人类,一切科技,一切可能,以人为本,以爱为本。 ai小微智能论文可靠吗值得写吗因此,虽然AI小微智能论文可以节省论文写作的时间和精力,但建议在撰写科研论文时,仍应该独立思考、主动查阅相关资料和模板,认真分析和总结数据,以确保论文的学术可信度。 还不错。 小微智能论文是一款人工智能写作辅助工具,可以帮助用户自动生成论文大纲、段落和句子等内容,节省用户在写作方面的时间和精力。 ai写论文是不可靠的。 人工智能的发展非常迅速,经过测试ai写出的文章非常流畅。 但是用ai写文章是否相当于学生作弊而对于学生自己的水平来说让ai代替写,自己的水平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展示。 论文是每位大学生毕业之前都要写的东西。 小微智能论文是一款非常实用的论文写作工具,可以帮助用户提高写作效率和论文质量。 使用小微智能论文,只需要输入论文的主题和关键词,系统就会自动生成一篇符合要求的论文草稿,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和完善。 根据网络百科资料,因为小微智能论文是属于人工智能的一个方向,里面的内容核心基本上都是来自于互联网加有固定的渠道的,所以写论文的时候论文查重率非常高。 论文智能降重可靠。 paperyy机器降重是AI技术的初步应用、以上千万篇学术论文数据为训练语料,使用深度学习的方法进行语法和语义分析,挖掘出词汇在语义中的空间向量模型中的关系,进行词语、语句替换重组,达到自动降重效果。 用人工智能写论文可信吗?1、小微智能论文是一款非常实用的论文写作工具,可以帮助用户提高写作效率和论文质量。 使用小微智能论文,只需要输入论文的主题和关键词,系统就会自动生成一篇符合要求的论文草稿,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和完善。 2、还不错。 小微智能论文是一款人工智能写作辅助工具,可以帮助用户自动生成论文大纲、段落和句子等内容,节省用户在写作方面的时间和精力。 3、所以,问:人工智能能代替作家写出好文章吗?答:现在还不行。 将来没问题。 那时候不要感到恐惧就好了。 4、搭画快写可以让软文、论文、视频脚本、评论、小说、电商产品介绍、企业公司品牌介绍等一键生成。 搭画快写目前也是国内AI人工智能企业营销服务领先的平台。 5、就目前它们的认知能力来看,肯定说的话肯定都是基于学习和逻辑推理的,是可信的。 人工智能写出了肺腑之言。 6、不会。 AI续写会根据给定文字的内容与风格对故事进行续写,通常几秒钟就可以完成写作,并且可以一次写出多个版本,一些平台甚至可以根据文体类型需要选择写作模式,或生成广告文案,或生成行业分析报告等。 人工智能,英文缩写为AI。 人工智能实现的论文|人工智能的利弊论文1、人工智能实现的论文篇一DOTA游戏中人工智能的设计与实现引言DOTA游戏以及所有的即时战略游戏中,人工智能(AI)是不可或缺的一大工具。 新手玩家通过对AI的对战初步了解整个游戏的规则、战斗方式、英雄特性等。 2、人工智能的利与弊论文摘要:自1956年人工智能诞生起,几十年的发展让其有了许多的进步,并广泛用于机器视觉,专家系统,智能搜索,定理证明,博弈,自动程序设计,智能控制,机器人学等各大领域,并且与人类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 3、摘要:在倡导智能化的信息时代,人工智能在新世纪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人工智能课程因有不同于其他课程的鲜明特点,不能适应传统的教学模式。 4、人工智能的利与弊作文700字围棋博弈的人机大战,以机器的获胜而落下帷幕,而人工智能的利弊,再度引发了争议,有关人工智能利弊分析的作文但我想的更多的是,科技背后的那份渐行渐远的人文情怀。 5、大规模的失业。 人工智能的发展,导致很多工人失业。 人工智能可以代替很多职业,如此便会导致大批大批的人失业,大批大批的人整日无所事事。 高新技术型人才争夺战导致垄断,贫富分化再度加剧。 AI智能写作,妙笔生花第1个:搭画快写搭画快写是国内专业的AI原创内容写作平台,它基于强大的0-0自然语言模型,从写作、批量写作、一键发布、批量发布、文字加粗、自动配图、AI智能封面设计、自动外链等全流程一键搞定。 自动修改文案原创软件有以下:Get智能写作,秘塔写作猫,网络AI智能写作工具,腾讯旗下的智能创作助手—Effidit,阿里悉语智能文案。 小猴妙笔生花游戏规则:在地上放一张一平米大的纸。 所有队员拉绳子的末端,不得接触毛笔,按照教练的要求完成指定的任务。 最快完成的为获胜。 教练也可以根据字的美观度来打分。 打开此工具的在线web版,登陆已注册的账号,然后点击页面上的“在线使用”进入功能界面后,点击“一键智能转换”打开,把自己准备好的文章素材放进文章内容框中。 事实上,智能写稿并不能完全取代人类写手。 首先,AI智能写稿无法像人类写手一样有思考能力,无法进行独立思考与创造性写作。 其次,对于文笔修辞、情感表达等方面,AI智能写稿往往表现欠佳,难以体现人类情感与人性思考。
可以搜索的几道历史作业题。求帮忙。
2.全球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日益凸现的新现象,是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 全球化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讲,从物质形态看,全球化是指货物与资本的越境流动,经历了跨国化、局部的国际化以及全球化这几个发展阶段。 货物与资本的跨国流动是全球化的最初形态。 在此过程中,出现了相应的地区性、国际性的经济管理组织与经济实体,以及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精神力量的跨国交流、碰撞、冲突与融合。 总的来看,全球化是一个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包含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在政治、文化、科技、军事、安全、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多层次、多领域的相互联系、影响、制约的多元概念。 “全球化”可概括为科技、经济、政治、法治、管理、组织、文化、思想观念、人际交往、国际关系十个方面的全球化。 2.全球化(globalization)是个具有煽动性的词。 拥护者憧憬它会给整个世界带来空前的进步和繁荣;批评者断言它会给发展中国家带来贫困、战争甚至文化灭绝。 什么是全球化?我们真的在经历空前的全球化?以往的全球化给我们带来过什么? 什么是全球化? 全球化是个进程,指的是物质和精神产品的流动冲破区域和国界的束缚,影响到地球上每个角落的生活。 全球化还包括人员的跨国界流动。 人的流动是物质和精神流动最高程度的综合。 科技进步是一切社会变迁的原动力,交通和通讯技术的进步是全球化的依托。 交通的进步促进人员和物质产品的全球化,通讯的进步促进精神产品的全球化。 当然,两类技术的作用经常分不开。 互联网能调动资本,轮船也能传播精神。 抛开技术进步因素,全球化是资本的全球化,亦是关于资本之“主义”的全球化,即利润至上观的全球化——马克思在150年前就讨论了全球化的这个本质。 除了战争时期,资本在全球范围里疯狂地追逐利润,每天24小时,从不疲倦。 所以,到目前为止的全球化体现为市场经济体系在全世界的扩张。 其他一切方面的全球化,包括国际化的共产主义运动,都从资本全球化衍生而来。 若世界市场的扩张是必然的,全球化也是必然的。 既然全球化影响到地球上每个角落的生活,人们当然希望拥有自己鲜明的立场。 全球化问题的复杂性在于不同的事情在不同的空间和不同的时间里能产生不同的结果。 这四类变量无限多。 既然人们无法预知所有的变量,只好依赖意识形态决定自己的立场。 对众多的支持者而言,全球化是一种基于世界大同理想的意识形态。 支持全球化就是尊重“市场规律”,顺应历史潮流。 对众多的反对者而言,反全球化是一种基于平等世界理想的意识形态。 反全球化就是反对扩大贫富差距,反对霸权。 意识形态倾向是人类的天性,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 然而,笔者在这里不想谈论意识形态,只想就事论事。 我们正在经历空前的全球化? “日不落”帝国时代的全球化比美利坚时代逊色吗?如果麦当劳、肯德基能体现全球化,中餐馆可是在上上个世纪就在世界各地登陆了,如今其普及程度远非美国快餐能比。 我怀疑,今天的全球化被迅速膨胀的“新闻界”给夸张了。 眼下的全球化主要是通讯技术的飞速进步引起的,交通技术并没有飞跃的进步。 自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以轮船、铁路、汽车和飞机为代表的交通技术出现了质的飞跃,人员和物资的国际交流呈几何级数增长。 那个时候移民是容易的,入境管理并不严格,护照也可有可无。 美洲就是在那个时代开始住满移民,中国人就是从那时开始改穿西式服装,改用西式笔墨,扛洋枪、住洋房、用洋火、使洋钉,以及下南洋、闯西洋、赴东洋。 即便是资本流动,旧时代恐怕也未必差得远。 100年前就有很多中国人在外国人开办的银行里存钱、取钱、借钱。 那时的货币可以自由兑换。 资本输出被列宁看成传统帝国主义的主要特征之一。 据说,今天的全球化体现为惊人规模的“金融资本”流动。 每天全世界有1万多亿美元在世界金融市场上进行赌博投机,每年全球“热钱”高达400万亿美元。 可那又能说明什么呢?当今的国际贸易量才8万亿美元。 国际金融赌博能影响地球每个角落的生活?资本是经济的三要素之一,其根本意义在于促进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结合的效率。 可是,用于国际赌博的“资本”促进多少效率呢?全球化的脊梁是工业和商业资本,不是“赌博资本”。 电力的使用,广播的兴起,电话的出现,新闻出版的普及,乃至后来的电视时代,上述任何一种通讯技术的进步,其意义未必低于互联网。 因此,过去精神产品的全球化程度不亚于今天,精神产品的多元化也不亚于今天。 否则,民主思想、共产党人的思想乃至形形色色的其他意识形态怎样传遍19和20世纪的世界?除了巨额的“金融资本”,据说今天的全球化还体现为互联网的兴旺普及。 互联网使得信息传输变得快捷和方便。 但拥有信息与拥有知识显然不是一回事,信息量的增大未必增加观念的多元化。 今日美国人的观念并不比越战时更多元,也不比印度更多元。 中国知识界今日的观念甚至不一定比2300年前的战国时代多元。 比起今天的大学,上个世纪20年代的北大在思想上难道不是多元化得多?中国人现在的观念当然比20年前多元化了,但那并不是互联网的结果。 两次世界大战加上冷战,绵延80年,切断了世界的全球化进程,使冷战后开始恢复的国际交流显得突然和新颖。 笔者不是历史学家,但倘若某个历史学家告诉我,在上上个世纪和上个世纪早年,人员、物资、资本和精神的国际交流程度高于今天,我不会感到惊奇。 当然,我并没有说未来的全球化不会超过以往的全球化。 全球化带来什么? 无论我们是否处在一个空前的全球化过程里,以往的经验都具有启发性。 全球化的历史经验可以分成四大类:道义问题;收益问题;趋同与逐异问题;国际主义与民族主义问题。 而以下四个全球化特征正对应着这四个问题。 1.缺少法治道义的全球化。 任何国家内部的市场化都是随着法治环境的逐渐成熟而成熟的。 国际的市场化却不是在法治环境下进行的,也就不可能“成熟”。 只要缺少世界政府,所谓国际市场的法治化是根本不可能的。 当立法、司法和执法都归于一家,只有理想主义者才去奢望公平,也只有那些最有能力从不公平中获利的国家才去奢谈国际秩序有多公平。 如果没有全球的法治政府,所谓“全球治理”(global governance)就不可能是体现国际公义的治理。 2.无法预知国家损益的全球化。 抽象谈论在全球化中获益或受损的条件非常困难。 强国、弱国、大国、小国都可能获益,也都可能吃亏。 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从全球化里高速崛起的。 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 眼下的美国,虽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获益国,却呈现冷淡全球化的倾向,因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代价。 3.刺激追求差异的全球化。 全球化导致的“趋同”是浅薄的,全球化导致的“逐异”却是深刻的。 追逐不同是全球化时代最深刻的特征。 全球化的资本毫无人性可言,它带来激烈的社会变迁,刺激形形色色意识形态的兴起,也必然伴随激烈的社会集团、意识形态乃至民族国家之间的冲突。 以往的全球化带来了繁荣和进步,也带来了大革命,带来了国内战争,带来了“世界大战”。 4.促进民族主义和国家疆界的全球化。 毫无疑问,近代以来形形色色的国际主义都产生于全球化。 可是,全球化带来了更强大的民族主义,带来了护照和海关,带来了人员交往的阻隔,带来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国家疆界,带来了更先进的武器和更强大的国防。 在以往的全球化里,获胜的不是国际主义,而是国家主义,特别是民族主义。 在今天,我们看到了“欧洲合众国”主义的兴起,欧洲货币的使用,欧洲边界的巩固,欧洲海关的确立,欧洲防卫的统一。 是什么刺激出这种新“西欧民族主义”?美国、日本、西欧……哪一个还在谈论国际主义?当人们已经把保卫疆界安全的战场延伸到外太空,谁还能说全球化消灭国家疆界呢?曾几何时,为普世欢乐而设立的奥林匹克和世界杯居然成了民族的角斗场,国家之间的竞争,甚至成了在民族国家内部进行竞争的资本。 结 语 为了“经济效益”,人们从辽阔分散、自给自足的乡村走入了城市。 他们密密麻麻地住在一起,近在咫尺,相互依赖,但只有依靠斤斤计较、彼此竞争、相互倾轧才能生存。 城里的人们看上去没什么不一样,可每个人都从骨子里在追求与众不同。 惟有不同才能在生存竞争里脱颖而出。 残酷的市场竞争使越来越多的“村民”逐渐变成缺少道德感、失去了正义观的人,他们崇拜资本所带来的一切“文明”,或者根本就是崇拜资本本身。 人们很自然便忘记阿富汗贫民的生命与世贸大厦里的生命是平等的。 他们会为纽约2000多条“文明的”生命燃起祭奠的蜡烛,但绝想不到为阿富汗那4000多个“野蛮的”殉葬者焚一炷香。 人类可以公然声称自私自利和弱肉强食是其本性,并能导致“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如此的人类,只好用钢铁制造的防盗门来取代分隔家庭的篱笆,用武装到牙齿的警察来取代调解邻里纠纷的长老。 当贫穷辽阔的地球村变成了繁荣细小的地球城,各自的“国家利益”理所当然地成为国际关系的最高准则,武力也自然成为安全和秩序的前提 当国际化开始倾向于代指这样一个过程时???,今天的全球化用来区别一系列的趋势,很多是在二战后变得尤为突出。 它们包括: 全球范围内的通用标准的数目的增长,例如:版权法 国际贸易以比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更快的速度增长 由跨国公司控制的世界经济的股份的增长 全球金融体系的发展 更多的国际间的文化影响,例如通过好莱坞电影的出口 文化多样性的减少 国际旅游业的发展 通过诸如互联网和电话等的技术使得共享的信息资源不断增长 移民的增长,包括非法移民 很多的趋势被各种各样的全球化支持者的组织看作是积极的,在很多情况下,全球化受到政府和其它人积极地推动。 例如,有这个样一种经济理论:相对优势使得自由贸易可以使得资源分配变得更加有效,并且对参与贸易的双方都有利。 二战后通过很多诸如关贸总协定等的国际组织已经使得国际贸易间的障碍得到相当大的降低。 特别是从关贸总协定演化而来的世界贸易组织: 提升自由贸易 商品:较少或消除关税;建立自由贸易区来降低关税 资金:减少或消除资金控制(资金控制会影响贸易发展) 减少、消除对当地产业的津贴补助金(达到公平贸易) 知识产权保护 在国家间对知识产权法律进行协调(通常来说,是添加更多限制) 跨国界承认知识产权限制(例如,在中国获得的专利权可以在美国获得承认) 也有很多反全球化运动认识认为这些是有害的。 3. 什么是产业革命产业革命,一般是指由于科学技术上的重大突破,使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进而使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出现崭新面貌。 产业革命的历史进程第一次产业革命亦称工业革命,系指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过渡到采用机器的资本主义工厂制度的过程。 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英、法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生产力的发展扫清了道路,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为向机器大工业过渡准备了条件。 随着市场的扩大,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日益不能满足需要,资产阶级为追求更多的利润,广泛采用了新技术。 产业革命最早发生在英国。 十八世纪六十年代首先从纺织业开始,八十年代由于蒸汽机的发明和采用,促使产业革命进一步深入,遍及化学、采掘、冶金、机器制造等部门。 继英国之后,法、德、美等国也于十九世纪相继完成了产业革命。 机器大工业的建立,为资本主义制度奠定了物质基础,使之最后战胜封建制度而居统治地位。 产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提高了生产社会化的程度。 第一次产业革命时期的一系列发明、创造,构成了世界范围的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后,自由资本主义进入了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1873年爆发了空前深刻的世界经济危机,企业之间、部门之间、各个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一系列的工业发明创造。 其中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导致了“电气化”时代的到来;内燃机的出现,促进了石油的开采;电话、电车和无线电的发明,进一步便利了交通。 从而形成了世界范围的第二次科学技术革命。 这一时期中,炼钢技术的改进,化学在工业中的广泛应用,尤其是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不仅使原有的重工业部门(钢铁、采煤、机器制造等)有了进一步发展,而且形成和发展起来一系列新的工业部门,如电力、电器、化学、石油、汽车和飞机制造等,使世界工业生产又有了新的发展。 到十九世纪末,重工业在世界工业中开始占主导地位。 继英国之后,美、法、德、日等先进国家实现了工业化,成了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国。 工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向全世界的扩展,促进了交通运输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各资本主义国家的农耕技术有了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有了显着增长。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帝国主义国家国内生产集中垄断和社会化过程的不断加强,国际间竞争的日益加剧,以及国民经济军事化的不断发展,在世界主要工业国家中,经历了一场深刻的科学技术革命,人们称之为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 这次科学技术革命是以核能的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展、海洋的开发为其主要标志。 科技革命波及各个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新兴的科学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许多崭新的工业部门,如高分子合成工业、核工业、电子计算机工业、半导体工业、航天工业、生物工程、激光光导纤维等工业。 尤其是电子计算机、控制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取代了部分人脑的工作,大大增强了生产的自动化程度,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推动了主要工业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同时这些国家的农业也实现了现代化。 人类在向海洋索取资源和征服宇宙,以及探索新的能源、原料等方面也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 此外,被称为第三产业的非物质生产部门,也得到飞速发展。 电子计算机,尤其是微处理机的广泛采用,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劳动、生活方式,微处理机正在进入家庭生活,将产生难以估量的社会影响。 产业革命的概念框架体系对产业革命的分析存在多种不同的理论框架体系,其中最重要的有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康德拉季耶夫的长波理论和罗斯托的起飞理论。 (1) 技术革命浪潮技术革命浪潮到来的典型特征是重大的发明成批涌现。 在技术革命浪潮出现之前,科学家们已经为将要做出的发明做好了理论上的准备,他们做出了科学上的一些大的发现或者提出了一些崭新的理论,他们本人往往还对这些发现或者理论的应用提出过一些设想。 但是,由于技术或者资金方面的限制,或者仅仅是由于科学家本人对发明缺乏兴趣,这些科学发现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停留在理论的水平,这段时期可以被叫做科学革命的时期,也可以被看作是技术革命浪潮的潜伏时期。 不过,由于这段时期延续的时间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我们不把这一时期当成是技术革命浪潮的一个阶段。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上出现了对解决一些重大问题的迫切需求,这时,发明家就会登上历史舞台,他们会根据其对相关科学发现的理解和掌握,结合他们对问题本质以及社会需求的深入了解,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动手才能,经过反复试验,最终发明出可以帮助社会解决问题的新产品。 我们注意到,在一个发明刚刚做出的时候,新产品往往非常简陋,工作效率低下,而且经常会出现故障。 因此,不断有人对原先的发明做出改进,在此过程中,也不断会有新的发明出现。 到技术革命浪潮的后期,技术成熟的实用性强的产品终于出现,这种产品的批量生产以及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引发了产业革命的下一个浪潮—— 商务革命浪潮。 (2) 商务革命浪潮新技术在生产领域的应用意味着生产函数的改变,这并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因为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正是熊彼特所说的“创造性的破坏”,它首先要打破原有的生产要素组合,这就会遇到重重阻力,能够克服这些阻力把创新进行到底的正是熊彼特所说的企业家。 企业家具有不畏风险敢于创新的精神,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企业家经常会放弃原先报酬丰厚而又稳定的职位,从头开始去创建新的企业。 因此,商务革命浪潮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创业公司的成批出现,在这些新创业的公司中,有相当一部分因为经营失败而被迫关闭,但少数坚持下来的公司却成了新一代的龙头企业。 新公司的建立为商业界带来了崭新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迫使老的企业重新思考他们一贯的经营方式。 于是,在新老企业的竞争中,日趋完善的新的作业流程和管理方式逐步得到普及,成为行业界普遍接受的标准经营方式。 在商务革命蓬勃开展的过程中,通过企业的营销活动,新技术和新发明的优越性逐步被广大消费者所认识,一旦基于新发明的产品的性能和价格到了广大消费者可以接受的水平,草根革命就开始了。 (3) 草根革命浪潮消费者对新产品的接受有着不同的步调,富有的以及热衷于新技术的消费者会首先购买基于新技术的产品。 如果这些产品的确物有所值,那么,在这些早期消费者的示范下,新的产品会迅速普及开来。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新产品,新产品的款式也随之增加,以便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同时,大量的消费者在使用新产品的过程中,很可能会发现产品的一些新的用途,使产品市场进一步扩大。 新产品的普及,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进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最终引发了社会的全面变革。 在草根革命的后期,新产品几乎充满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但人们对它们早已视而不见,完全忘记了这些产品出现以前的生活。 对产业革命的理解对产业革命的理解有很多不同意见,有人提出有一次产业革命,有的人提出有多次产业革命,最多的有提出有五次产业革命,所谓革命的含义是指它的整个组织结构、架构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只有这样才能称之为产业革命。 产业是社会经济运行的一个基本组织结构体系。 产业不是从来就有的,是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社会活动的发展,在生产活动的不断体系化、系统化、结构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应该说,在人类社会的远古时期,不存在产业形态,到了古代社会形成了农业和畜牧业的分业。 但是,在简单的农业和简单的畜牧业生产之间的联系是偶然发生的,还没有形成体系,这是产业的萌发期。 到了商业和手工业产生的时候,才真正形成了一个产业体系,就是以农业为主体,畜牧业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手工业和商业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分化出来,各个部门之间形成了持续的经常性联系,形成了一个社会经济运行的初步的结构体系。 到这个时候,基本的产业结构已经形成了。 有人就把这一过程称为产业革命,我认为这不是革命,这是产业的初步形成时期。 产业革命由新的力量所产生的,从16世纪开始蕴育,工业机器生产体系的形成,使整个产业结构体系从根本上发生了的变革,这才称得上革命。 也就是一般所说的18世纪中叶,爆发于英国,以蒸汽机的发明、使用与实用化为标志的机器大生产。 以机器生产为标志的社会生产体系和经济运行方式的形成,才标志着产业革命的发生。 这场产业革命发生时,整个社会经济的骨架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这一点在不同领域的研究者中已经形成共识。 在当代,又发生了新的一场产业革命,这次革命也不是一般人所认为的技术革命,或新产业产生,而是整个的社会生产与社会经济组织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我们可以从近代产业革命到现在产业革命的延续和发展来说明这个问题。 当代产业革命的特征当代产业革命的变革其突破是以技术进步的方式的变革为先导,技术创新形成一个新的社会生产部门为主要特征的。 第一次产业革命是以机器化生产、机器生产、机器生产体系的形成为主要特征的。 第一代的机器基本上是以手工劳动制造出来的,是一些能工巧匠用手工工具制造的,甚至连总体的构思设计也没有。 例如蒸汽机的改造,在中世纪的时候就有了蒸汽机,主要是用于煤矿抽水,但没有真正达到实用化的水平,还不可能作为一种动力设备用于加工制造生产过程之中。 蒸汽机的发明人瓦特实际上并没有受过系统的科学教育,只是一名能工巧匠,经常到大学里面修理蒸汽机,受过一些科学思维方式的影响。 当时蒸汽机在大学里作为教学模型来使用,经常出现故障,需要修理,能工巧匠成了引发第一次产业革命迎碰机遇之人。 瓦特在修理的过程中对蒸汽机进行了改进,最终使之达到实用化的水平。 由于人造动力机械制造业的全面发展,使新一代的机器可以由机器来生产,从而形成了整个的大机器生产体系,这是以机器生产体系形成为主要特征的,也就是一般人所称的传统工业化进程。 当代的产业革命是以整个社会技术进步方式的变革,以技术创新产业化发展为主要特征的,技术进步方式的变革应该说早就开始了,这一变革具有深度科学化、高度社会化和系统产业化这样三个基本特征。 在第一次产业革命时,科学的作用是很小的,技术的创新基本上是靠经验悟通的。 生产第一线的工人根据经验不断摸索和积累,对生产工具进行改进,第一代的机器也是靠经验积累摸索创造出来的。 第一代的机床与手工工具的差别并不大,无非是动力系统用蒸汽机来取代。 科学家科学研究的问题也还很少与工业生产的技术改进相联系。 19世纪中叶之后,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工业技术的发展与科学日益紧密地联系起来了,比较典型的事例就是电力电气工业的产生。 在这之前的工业生产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并且依靠感官经验就可以把握的。 电力工业产生后,依靠简单的经验是不可能理解的,因为电磁的作用过程只有依靠理论抽象思维才能把握,没有对电磁理论的理解和把握,就不可能发明电动机和发电机。 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发明实际上是在科学家直接参与、在科学理论指导之下产生的,是科学化的产业化技术体系,是科学倾斜于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产物。 更有甚者,化学工业整个工业的名称是用学科的名称来命名的。 化学工业是一门非常古老的工业,在人类产生之初就有化学工业的萌芽。 但直到19世纪中叶,它与科学还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当然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工业体系名称,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主要靠日常生活于原始萌发生产经验的积累,是生活经验和生产经验不断积累的产物。 到19世纪,由于偶然的机会,产生了有机化学工业。 在钢铁工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称为煤焦油的废物。 在对煤焦油如何进行处理的研究过程中,偶然发现它可以用做生产染料的原料。 由于当时染料的价格很昂贵,于是各国竞相利用这一技术生产染料,很快形成了一个新的庞大的社会生产部门 ——有机化学产业。 化学这门学科的很多理论要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在实验室中进行的实验过程,比较容易工业化,所以在现在的化学工业中,很多企业都拥有实力很强的实验室,现代化学的产品基本上都是在实验室中萌发试验生产出来的。 化学工业早已是深度科学化产业领域。 实际上,从19世纪中叶开始,技术进步的主体力量已经开始变化,受过系统科学教育的工程技术人员、科学家正在成为技术进步的主导力量。 当然,这还仅仅是在个别的产业中,大部分产业的发展仍然依靠经验进行技术改进。 社会的进步是不平衡的过程,有快有慢,越是传统的领域进展越缓慢,而传统领域经过科学的改造也是发展的必然。 20世纪之后,这一进程越来越普及,到现在,可以说,绝大部分具有了这样的特征。 比如项目的立项,就是根据科学的分析提出研究要达到的目标。 这一做法从19世纪才开始,现在已非常普及,任何一个项目在开始之前都要作可行性研究。 这些都是根本性变革的表现。 现在,任何一个具有突破性的进步,都是在许多人的合作之下以科学研究方式展开的,仅仅依靠某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实现的。 高度社会化又是当代技术创新又一基本特征。 当代产业革命是技术进步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深度科学化发展是一个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一过程的主要推动力量已经转移到受过系统训练的工程技术人员。 我国的老一代革命家非常重视技术革新、技术进步,但是没有认识到技术进步的主导力量已经发生了变化,工程技术人员对技术进步发挥着主导作用,还认为是第一线从事生产的能工巧匠。 所以,我们当时评选出了许多技术革新能手,都是第一线的能工巧匠。 这在微观上挫伤了许多工程技术人员投入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在宏观上制约了技术创新产业化发展的历史进程。 。
工业机器人将给中国经济带来什么影响
以机器人革命为核心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席卷全球。 在这场革命中,智能化成为新一代机器人的核心特征,高速网络和云存储使机器人成为物联网的终端和结点。
英国经济学家保罗·麦基里认为,以互联网、新材料和新能源为基础,“数字化智能制造”为核心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即将到来,而“数字化智能制造”的主体就是工业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