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生而为野 光影之舞唤醒深藏的环保意识 出品人陈沂欢

万物有灵且美!今天(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生而为野》近日出版,本套画册集纳了219幅国际级佳作,用精彩的影像和凝练的文字,讲述“为野而生”的自然摄影师与“生而为野”的野生生物邂逅共鸣的故事。

搜狐文化特约本书出品人中国国家地理·图书总经理、中国野生生物影像年赛出品人陈沂欢老师讲述本书背后的创作故事以及分享了如何通过生态摄影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搜狐文化:全书章节设置为地球(EARTH)、栖息(HABITAT)、行为( BEHAVIOR)、凝视( GAZE)、聚焦( FOCUS)五个部分,很有创新性和灵动感,能谈一谈这样分的逻辑么?

月夜暗杀-朱兴超

陈沂欢:在这本画册中,我们打破传统的编排逻辑,不再以物种或地貌为基准,而是选择更为直观的视觉叙事。全书分为“地球”、“栖息”、“行为”、“凝视”、“聚焦”五个章节,摄影照片的创作是人在用双眼观看并记录世界,而这本画册,我们也从人的“观看”出发,从空中俯瞰地球,落脚到动物栖息地,观察有趣的动物行为,一步步深入,直到最微小的生物细胞肌理——这像是一次重新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不仅带给感官强烈的视觉冲击,甚至还能激发人们的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达到一种通感。

陈沂欢:首先,我们会选择一部分“中国野生生物影像年赛”的获奖作品(书中收录了84幅),因为这些作品已经获得大赛组委会和关注者的广泛认可;同时,我们也选择了一些并未获奖但依然非常优秀的作品,让这本画册变得更有层次,更有收藏价值。

生死对决-鲍永清

在照片内容和质量的选择上,我们不局限于技术、参数以及拍摄难度,而是以画面和主题为重,比如在“地球”一章中,大量无人机影像设备的使用,体现出新一代摄影师的巧思;在“行为”一章中,会尽量优先考虑选入更多的物种,来增加内容的丰富度。

搜狐文化:本书打破了传统记录逻辑,将纪实摄影与艺术摄影相融合,您印象最深的是哪幅摄影作品?

陈沂欢:首先肯定是封面的这张照片《危险!请注意!》。它是2022中国野生生物影像年赛·摄影单元鸟类组的冠军作品,拍摄于甘肃碌曲的则岔保护区。

危险!请注意!-朱兴超

摄影师刚好捕捉到了高山兀鹫直视镜头、伸出利爪的珍贵瞬间,极具冲击力。而且这张照片也与观者形成了一种巧妙的互动关系:我们仿佛猎物,即将被这只兀鹫带入《生而为野》书中的野性世界。

另外,书中还有很多照片展现了中国的特有物种:比如第76-77页的藏野驴、第143页的川金丝猴、第198页的荒漠猫等等。我们希望通过这些照片,让公众意识到:原来除了家喻户晓的大熊猫,中国的广袤大地还孕育了如此丰富多样的野生生物。这类相对“冷门”的“中国特有种”,同样值得我们给予更多关注。

地球心脏-刘雪瑶

最后,除了第1章场面相对恢弘的自然风光作品,第5章的微距摄影作品也很有意思。比如第261页的《孢子粉的舞蹈》、第284页的《蝴蝶鳞片》等等。其实我们肉眼不可见的微观世界,也有着惊人的美丽。

搜狐文化:中国国家地理·图书为什么要做《生而为野》这样一本书?

陈沂欢:美国著名的摄影评论家苏珊·桑塔格曾表达过一个观点:讨论摄影不啻是讨论世界,收集照片就是收集世界。这本书的目的不是为了单纯的收集,而是希望书中收集的照片能够成为人们观察并理解这个世界的切片。一直以来,中国国家地理·图书都坚定地在自然摄影领域探索,希望借助影像的力量多维度展现生物多样性。早在2014年,我们就出版了《极致之美》自然摄影画册,将中国国家地理成立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优秀摄影作品进行精选、集结。六年后的2020年,中国野生生物影像年赛(以下简称年赛)启动之初,我们便已有了将年赛的优秀作品集结成册的出版计划。四年后,年赛摄影单元全球投稿数量达到近12万幅时,时机终于成熟。

搜狐文化:本书提到了“影像保护自然”的概念,您觉得如何通过生态摄影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陈沂欢:为本书撰写推荐序的珍·古道尔博士说过一句令人深思的话,“唯有了解,我们才会关心;唯有关心,我们才会行动;唯有行动,生命才会有希望!”对普通人来说,自然影像是能让普通人最直观地了解生命科学的方式,在摄影师的作品中,我们能看到一只鸟飞翔的优雅姿态,兔狲与藏狐互相厮杀的激烈行为,受伤的赤狐血肉模糊的半张脸,肉眼看不见的蝴蝶鳞片之美……这些视觉上的直接震撼,是枯燥的科学术语永远无法做到的。每一个看到的人都会被触动。而我们通过这本画册,这场比赛,让这些珍贵的自然影像出现在人们视野之中,这已经是很有价值的举动。人类的工业化发展是不可逆的,但是环境保护依然能以微小改变宏观,至少让我们更能够意识到,我们与自然是融为一体,互相生长的。未来如果能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无论是摄影记录,或仅仅是观看,都已经能让我们的心灵更贴近自然,更懂得珍惜环境。

文/袁立聪 审/钱琪瑶


上海世博会利用创新技术践行低碳理念的实例

位于世博浦西园区的六家央企馆——国家电网馆、太空家园馆、中国航空馆、中国船舶馆、石油馆、信息通信馆,成了世博会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它们以其创新的展示方式,传达着对于未来的美好愿景,传达着科技创新的先进理念,更传达着一份央企所独有的社会责任。 设计用材环保 利用清洁能源 在六家央企馆,“绿色世博”绝非只是一句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真实感触。 从展馆的建筑设计伊始,环保节能的指导理念就贯穿其间,这些展馆本身就是一座环保楼宇,建筑的细节处处体现着环保的理念。 在建材装配方面,各馆都优先采用了清洁材料,有的经由工业废弃物加工而成,有的可再回收利用。 例如,石油馆的蓝色外立面所采用的异型PC板,可以回收循环利用。 中国船舶馆的建筑由老厂房改建,节约了大量建筑用材,且结构采用可循环利用钢材。 太空家园馆的建筑外立面采用纤维织物幕墙,不仅美观,还能隔热、防风等,同时也能回收再利用。 在能源利用方面,各馆都综合利用清洁能源,从源头为低碳环保做贡献。 国家电网馆高度利用自然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维持日常运作。 中国航空馆的“云朵”外观下实施了匠心独运的“空腔”设计,降低了整个馆的能耗。 信息通信馆的绿色屋顶,不但为展馆提供天然遮阳区、降低等候区的温度,还收集并循环利用天然雨水及馆内废水,“梦想花园”的繁花绿叶均由回收处理的雨水和废水来灌溉。 能量传输改进 空间距离拉近 很多人心中都曾描摹过未来理想生活的图景:清洁能源无处不在、新型交通工具可达世界各地、远程通信逼真得像在眼前、外太空不再神秘……在央企馆,参观者会发现,原来梦想离现实如此之近。 石油馆的4D电影在紧张刺激中向观众传达了“珍惜石油,爱护地球”的主张 ,而三家石油公司也同时坚持投入资金研究新技术,发展新工艺,始终致力于发展绿色、清洁能源,不断探索低碳经济模式。 同时,未来的能量传输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国家电网公司将在中国广阔的领土上建造二纵二横的特高压输电线路。 通过低压复合光纤电缆的应用,电线将不单单只能传送能量,还能传送信息,形成多网融合。 城市储能技术也将更有效地利用清洁能源,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 而同时,智能电表使得远程操控家电成为可能。 除了能量传输,在未来,空间距离也不再是问题。 在中船公司研制建造的绿色环保概念船“世博未来”号上,商业楼宇、学校、医院、机场、码头、天文台、气象中心等陆域城市所拥有的各种功能齐全,再远的旅行也像在家般舒适。 “世博绿洲”号是一艘巨型漂移农场船,它能自产自销食物以供给“海上居民”,这也标志着“海洋时代”的到来。 科技融入生活 体现世博主题 在“绿色制造,绿色飞行”主题下,中航工业集团及下属子公司研制的锂电池让绿色动力前景光明。 而东方航空公司则积极倡导“低碳飞行”,在国际长航线上,则采用了双发飞机延伸航程运行和二次放行技术,油量消耗减少6%。 另一方面,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也将突破时空,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以任何方式与任何人进行任何内容的通信。 在信息通信馆中,独一无二的手持ICT终端与屏幕互动体验形式,让参观者感受听、视、味、嗅、触感的“五感”通信。 而物联网的应运而生,能够使物品在生产、流通、消费、使用直至报废的各个过程都具备智能。 而在未来,人类也将突破地球局限,前往外太空寻求发展的可能。 在太空家园馆中,太空卫士、女娲卫士以及能量卫士共同护卫着一个低碳、高效的智能城市。 同时,太空育种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为未来城市带来更多绿色,太空农业将以航天技术为基础,开发利用太空环境资源,培育出产量更高、质量更好、抗逆性更强的农作物品种。 世博会上,央企馆展示出中国的创新力量,将科技真正融入了生活,完美演绎了此次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它们在给参观者提供舒适便捷的参观环境的同时,也在参观者心中种下了希望的种子,未来更环保、更智能、更便捷生活的图景不再是纸上谈兵,创新的科技正在将其点亮,人类的生活也切实地被一点点影响着、改变着。

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关系?

本来设计这个题目申报省课题的,但后来左思右想,还是放弃另选佳题。 当前各地旅游资源开发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城市建设与旅游事业的发展因“两张皮”而导致不可再生的文化生态资源的浪费;有限的资源面临着旅游市场迅速扩张的巨大压力,重复建设和盲目粗放式开发更加重了资源供需失衡;资源开发从人文景观资源转向自然生态资源,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就成为一对难解的矛盾;旅游经济高速增长与僵化陈旧体制并存,开发机制有待转换,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等。 本课题设计论证,主要针对目前存在的以上问题,以我市为例来探讨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保护和利用的正确途径。 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模式大致可分为四种:为保护而保护、为开发而开发、为保护而开发、为开发而保护。 1、为保护而保护模式是消极的,已被实践所否认的,这是文物部门的职责,不是地方政府的目的,特别不是旅游业的目的。 2、为开发而开发模式是盲目的,是一种传统落后的小农意识,根本不考虑环境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前面这两种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模式基本是被否定的。 3、为保护而开发模式一般指这个景观是唯一的、独特的、不可再生的,必须是通过保护来开发的。 如果被破坏了,是无法恢复的。 这样的旅游资源,必须是政府垄断,在高起点的规划指导下,分片分期进行开发。 4、为开发而保护模式是政府对旅游项目的所有权垄断,经营权放开。 谁最具有开发能力,谁设计的开发方案最好,来确定开发单位。 对低层次的开发、破坏性的开发,必须停止,要进行结构性调整。 生态旅游已经成为当前各地旅游开发的热点。 生态旅游开发综合效益很高,具有旅游、保护、促进经济增长或扶贫、环境保护意识教育等四大功能。 发展生态旅游时一定要注意:一是生态旅游的对象是原生的、和谐的生态系统。 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问题上,要将整个自然大地看成为一个宏观层次的景观,而不是微观层次的一个院落。 在旅游景观中,必须是人与自然、文化与生态和谐共处的状态。 二是生态旅游的对象应该受到良好保护。 生态资源是不可再生的,不可逆的,保护的对象是什么?谁来保护?保护的目的和动力是什么?三者必须要搞清楚。 否则,生态资源就不可能得到永续利用。 三是发展生态旅游要强调当地群众的参与性和收益性。 只有当地群众的参与,才能把破坏资源的力量转变为保护资源的力量、建设性的力量。 同时当地群众参与开发的生态旅游,是原汁原味的,这一人文与当地的生态是协调的,是互补的。 只有当地群众参与,让他们获得了利益,才能让他们体会到资源的价值,自觉地进行保护。 旅游业是综合性很强的产业,而城市是最有深度的旅游资源,具有很好的留客性,是注意力经济与集聚性经济的结合体。 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能把人们留下来的载体,非城市莫属。 风景区内的景观即使再漂亮,也不可能把游客留住在那里,但城市可以达到这一效果。 城市与景区的互动、城市自身的塑造培植已经成为旅游资源开发保护的新靓点。 一是要确立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思想,如果没有一体化的战略思想,城镇建设就会出现千城一面。 只有注意挖掘自己的优势,才能体现出各自城镇建设的特色。 二是要确立硬件建设一体化的意识。 目前,我们这方面的意识比较薄弱,在硬件建设上往往是各自为政,各管各的。 三是要确立突出地方旅游资源开发与城镇建设一体化的特色。 要着重塑造市民内在的文化素质,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打造城市核心竞争力,创新富有特色的城市品牌。

身为学生,我们可以为治理环境污染做些什么贡献

古往今来,地球妈妈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无数代子孙。 原来的她被小辈们装饰得楚楚动人。 可是,现在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将她折磨得天昏地暗。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而地球正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危机。 “救救地球”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最强烈的呼声。 我为周围环境的恶化而感到心痛,我想:作为未来接班人的青少年,如果不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无视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我们的生命将毁在自己的手中,老天将对我们作出严厉的惩罚。 为此我下定决心要从我做起爱护环境,保护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家园,做一个保护环境的卫士。 在刚过去的一年中,我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植树活动,带领我们六(2)中队的班干部创立了“绿色天使”植绿护绿小组,鼓励队员们在校园里认养了一棵小树苗,利用课余时间给它梳妆打扮,为它长成参天大树打下了基础。 在学校组织的“让地球充满生机”的签字活动中,我郑重地在上面签下自己的名字,并写下了自己对环保的决心和期望,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我积极参加学校在世界环境日举行的有奖征稿,认真查阅、收集各类资料,进行社会调查,撰写有关环境治理设想方面的文章,我经常去参加学校组织的环保讲座,观看环保方面的录相带,积极参预环保知识问答调查活动,认真填写每一项提问。 我参与了“红领巾植绿护绿队”的网站建设,在上面发布大量的环保图片和环保知识,以及关于环保的各方面的法律知识,我国在环保方面发展动向、世界各国的环境保护情况;每个月我都利用网络、报纸,查找一些最新的不同的专题和板块“环保资讯”来告诉大家;还定期制作一些宣传板来宣传环保知识和生活中的环保常识。 提高了大家的环保意识;号召同学们从不同的方面来关爱自己的家园,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周围的环境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积极动员身边的人一起来依法保护和建设人类共有的同样也是仅有的家园,为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的文明做出贡献。 我还和同学们共同发起“养一盆花,认养一棵树、爱惜每一片绿地,让我们周围充满绿色”和“小用塑料袋不使用泡沫饭盒和一次性筷子,让我们远离白色污染”的倡议。 让我们放下方便袋,拿起菜篮子,让我们共同走向美好的绿色的明天,走向辉煌、灿烂的未来! 据我收集到的一份报告说:“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源所造成的。 触目惊心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噪声污染、食品污染、不适当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这五大类。 ”一个个铁一样的事实告诉我们,它们像恶魔般无情地吞噬着人类的生命。 它威胁着生态平衡,危害着人体健康,制约着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它让人类陷入了困境。 为此我作出宣告:“只要我们——人类有时刻不忘保护环境的意识,有依法治理环境的意识,地球村将成为美好的乐园”。 未来的天空一定是碧蓝的,水是清澈的,绿树成荫鲜花遍地,人类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幸福。 天猫美国普卫欣提示:雾霾天气出行记得做好防护。 “真正检验我们对环境的贡献不是言辞,而是行动。 ”虽然我现在做得只不过是一些微小的事,但是我坚信要是我们人人都有保护环境的责任心,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携手保护我们的家园,自然会给人类应有的回报。 在温暖的摇篮——草原上小憩;在慈祥的笑脸——天空下成长,在爱的源泉——河流中沐浴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16845.html
一梦江湖×蛋仔派对联动是首选!少侠也能eggy挤 六一儿童节
增聘吴楚男为基金经理 国富中债绿色普惠金融债券指数A基金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