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情缘 中法国礼 百闻不如一见

蕴藏奥秘的“月球珍品”

互鉴智慧的“文化范本”

圈粉无数的“友谊大使”

震撼人心的“文学巨匠”

建交60周年以来

中法两国互赠的诸多国礼

生动记录着双边外交历程

在促进国与国之间、领导人之间的

友好情谊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使得两国文明在交流互鉴中熠熠生辉

蕴藏奥秘的“月球珍品”

在中国人心中

月亮是古诗词中的浪漫符号

也是家国情怀的载体

凭借先进的航天科技“上九天揽月”

中国人将珍贵的月壤带回地球

2023年,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期间

中国向法国赠送了1.5克嫦娥五号取回的月球样品

中法两国科研人员共同研究

这份来自月球的“土特产”

进一步探寻宇宙的深层奥秘

这份特殊的“太空礼物”见证了

中国始终坚持

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原则

与世界各国开展航天交流与合作

共同推动在外空领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它不仅拉近了中法之间的距离

也再次点燃全世界对太空探索的兴趣

互鉴智慧的“文化范本”

牛皮封面、飘口烫金、书口刷红

这本富有法国启蒙时期书籍装帧特征的典籍

其记载的内容

是2000多年前中国的

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

2019年3月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法期间

收到法国总统马克龙赠送的

一本1688年首版的《论语导读》法文版

习近平主席说:

“这个礼物很珍贵

我要把它带回去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热”

欧洲人发现,源自东方的儒家文化

揭示了可以不依靠宗教力量

而以伦理道德支撑社会和平、有序发展

人们遵循孔子的教导

诚意正心、认识自然、设立制度、和平生活

伏尔泰、魁奈等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

深受启发

推动法国走向文化和理性的觉醒

圈粉无数的“友谊大使”

长期以来

大熊猫一直是中法友谊生动的“见证者”

在双方共同努力下

大熊猫在法国安家落户、幸福生活

给两国人民带来欢乐

也不断为中法友谊注入活力

1973年,时任法国总统乔治·蓬皮杜访华

中国曾送给法国一对大熊猫

2012年,大熊猫“欢欢”和“园子”

远赴法国博瓦勒动物园

2017年,它们的孩子“圆梦”出生

成为首只在法国出生的大熊猫

2021年,“欢欢”又诞下一对双胞胎

“圆梦”去年回国后

目前共有4只大熊猫旅居

法国博瓦勒动物园

在这里,每逢大熊猫过生日

便有数以千计的法国人前来为其庆生

对大熊猫的热爱

见证了中法两国保护地球家园的共同初心

在生态保护方面

两国持续开展一系列务实合作

通过《中法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气候变化北京倡议》

启动中法碳中和中心

爱护人类的共同家园,中法携手同行

震撼人心的“文学巨匠”

2015年,时任法国总统奥朗德访华期间

赠送给中国的雨果铜像

目前被收藏在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

作为19世纪最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

雨果是法国的文化符号

习近平从青年时代

就对法国文化抱有浓厚兴趣

2014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时

习近平引用雨果名言

“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强调不同文明应相互尊重、和谐共处

2015年,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上

习近平引用雨果名言

“最大的决心会产生最高的智慧”

印证中国正以最大的决心、最高的智慧

走出绿色发展之路

2019年,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前夕

习近平在《费加罗报》发表署名文章

引用雨果名言“改变一切不需要太多时间”

表示愿同往访国一道抓住前所未有的机遇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播种“合作的新希望”

《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

雨果的作品至今仍被亿万读者津津乐道

雨果对中国情有独钟

他一直关注东方,欣赏中国文化

巴黎孚日广场的雨果故居博物馆

他亲手设计的“中国客厅”里

摆满了中国瓷器、漆木家具、装饰竹帘……

营造出绚丽、独特的中式氛围

意境美妙、生物繁多的挂毯《亚马逊河》

构造精巧、新颖别致的“镂空时钟”

描绘巴黎世博会中国馆的钢笔淡彩画

甲子情缘,中法共鸣

国礼光华,彪炳世界

见证“独立自主、相互理解、

高瞻远瞩、互利共赢”的“中法精神”

60年来

中法关系始终走在中国同西方国家关系前列

为两国人民带来福祉

为世界和平、稳定和发展作出贡献

出品人:王进业

策划:裴剑容

监制:卫铁民、雷鸣

统筹:郝王乐、刘畅

制作/文案:陈晨、谈昦玄、李玥

logo设计:谢雨(全国教育书画协会会员)

编辑:王诗桐、谈昦玄

新华社对外部出品


百闻不如一见什么意思

百闻不如一见的释义:听到一百次不如亲眼看到一次确实。《汉书·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兵难_(遥)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闻:听见。

引证解释:

多次听说还不及一次看到。意即耳闻是虚,眼见为实。

《汉书·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兵难_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金史·陈规传》:“规独进曰:‘兵难遥度,百闻不如一见。臣尝任陕西官,近年又屡到陕西,兵将冗懦,恐不可用。未如圣料。’”

唐唐甄《潜书·审知》:“若用兵之道,非身在军中,虽上智如隔障别色,故曰‘百闻不如一见’。”

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乔石二位同志是工业战线上的大将,这回真是百闻不如一见。”

成语解释:

【解释】闻:听。听到一百次;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指多听不如亲眼看到更可靠或印象更深刻。

【示例】从前画师所绘的狮子形,统是全身有毛,我观现在这狮子并不是这么样子,所以百闻不如一见。(《慈禧太后演义》第三十六回)。

【近义词】耳闻不如目见、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反义词】道听途说。

【语法】百闻不如一见主谓式;作谓语;形容了解事物不如亲自观察为确实。

百闻不如一见什么意思

百闻不如一见的意思:听到一百次;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指多听不如亲眼看到更可靠或印象更深刻。

读音:[bǎi wén bù rú yī jiàn]。

语法:百闻不如一见主谓式;作谓语;形容了解事物不如亲自观察为确实。

近义词:耳闻不如目见、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反义词:道听途说。

百闻不如一见的造句如下:

1、有句话说,百闻不如一见。

2、百闻不如一见,你还是自己到那儿感受一下吧!

3、少林功夫如此精湛,真是百闻不如一见!

4、百闻不如一见,你亲自到特区看看,才能真正理解改革开放的政策。

5、这家公司还有几十种获奖专利技术,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试。

6、在走访了基多古城之后,确有百闻不如一见之感。

什么叫百闻不如一见?

百闻不如一见(拼音:bǎi wén bù rú yī jiàn)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该成语最早出自于《汉书·赵充国传》。 “百闻不如一见”本义是听到很多次也不如见到一次(闻:听见),表示亲眼看到的远比听别人说的更为确切可靠。 该成语一般独立成句,有时也作定语、宾语。 汉武帝后期,聚居在西北部的羌族,经常向内地侵扰,攻城略地。 匈奴也想联合羌人共同侵扰汉朝。 面对这种形势,武帝曾提出要斩断匈奴右臂,指的正是这种联合,但派去的士兵也为羌人所败。 这时,羌入又逐渐向湟水以北移动,找寻农民弃耕的地方去放牧。 同时羌人各部落也有联合一致的趋向,郡县官吏也禁止不了。 这时匈奴又想勾结羌人,以扩大对汉西部的侵扰。 汉朝派往浩窖(今青海省大通河东岸)的军队,被羌人打败,损失甚大。 宣帝期间,光禄大夫义渠安国出使到了羌族,羌先零部落酋长向他表示要北渡湟水,到汉民不种田的地方畜牧。 义渠安国向朝廷报告这个情况。 赵充国弹劾义渠安国奉使失职。 从此以后,羌人依照以前的话,擅自渡过湟水,当地汉朝的郡县长官不能禁止。 元康三年(公元前63年),先零部落与各个羌族部落酋长二百多人“解仇交质”,订立盟约,打算共同侵扰汉朝地区。 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春,大汉中央两府(丞相、御史)又推荐义渠安国出使诸羌,了解其动向。 义渠安国不懂策略,一到羌部,就召集先零部落的头领三十多人,以他们都有逆而不顺之罪,全部斩首。 调兵镇压先零之民,杀了一千多人。 于是羌族各部及归义羌侯杨玉等都很震恐,离开其地,劫掠其他小族部落,犯汉边塞,攻城邑,杀长吏义渠安国以骑都尉身份带领三千骑兵守备羌人,被羌人所击,损失惨重。 他领兵退到令居,向皇帝报告。 汉宣帝召集群臣商议,询问谁愿领兵前去边关退敌。 话音刚落,一位七十六岁的老将挺身而出,自告奋勇要求前往。 这位银须飘飘的老将就是曾经与羌人打过几十年交道的赵充国。 汉宣帝非常高兴,问他要带多少人马。 赵充国说:“听别人讲一百次,不然亲眼一见。 用兵是很难在遥远的地方计算好的。 由于两地相距太远,一时难以计算,所以,我想亲自到那里看看,定下攻守方案,画好地图,再上奏。 ”经宣帝同意,赵充国带领一支侦察部队渡过汹涌澎湃的黄河,刺探敌情去了。 路上,碰到了小股敌军,汉军奋勇冲杀,俘虏了不少羌兵将士们准备乘胜追击,赵充国阻拦说:“我军长途跋涉,主要目的是探明敌人的情况,如果逞一时之勇,紧追不舍,孤军深入敌人腹地,难免要吃大亏。 ”将士们听了,都很佩服老将军的远见。 赵充国观察了地形,掌握了敌军的兵力部署,又从俘虏口中了解到许多敌人内部的情况,这才制定出驻兵屯守、整治边关、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策略,上奏宣帝。 不久,朝廷就派兵打败了来犯的羌人,恢复了西北边疆的安定。 赵充国不信道听途说,亲临实地查看的作风,为后人所效仿。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1764.html
月薪几万 才能当杭州萧山赘婿
持股比例接近历史高位 北上资金大幅加仓这个行业!8股4月获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