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五台山文化景观!山西出台条例

文化

记者30日从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山西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山西省五台山文化景观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五台山作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和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之一,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2009年,五台山被以文化景观的类型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具有极高的文化、艺术和自然生态价值。

张汉琦 管理 研究 山西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副主任张汉琦表示,通过制定《条例》,从法治层面加强对五台山文化景观的保护,进一步挖掘文化遗产价值,有利于发挥世界遗产的综合带动效应,创新文旅文创产品,打造五台山“亮丽名片”。

山西

《条例》共6章37条,主要包括立法目的、适用范围、基本原则、政府责任、经费保障、规划与建设、文物与自然资源保护、利用与管理、法律责任等内容。

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法制委副主任委员孙剑纲介绍,《条例》明确了保护原则、保护目标,即五台山文化景观保护应当坚持科学规划、保护为主、合理利用、依法管理的原则,维护自然地貌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确保文化景观的真实性、完整性、协调性和延续性。

价值

五台山具有世界遗产价值的资源分为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两大类,《条例》依此对保护对象进行分类,并明确了具体的分类保护措施。

《条例》还从建立监测信息系统、应急救援处置、文物保护和管理、消防安全、文物修缮和重建、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等方面规定了具体保护措施,进一步织牢织密五台山文化景观保护法治网。

山西省文物局副局长白雪冰说,将开展佛光寺文物建筑保护研究示范项目,加强显通寺、碧山寺、塔院寺大白塔等重要文物保护单位保护修缮。同时,充分发挥“五台山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科研基地的作用,重点围绕五台山传统建筑研究、五台山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五台山艺术与民俗研究等领域开展科学研究。

:张 帆丨 编辑 :李志刚丨:山西科技报新媒体0351-4159175


山西省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环境保护条例

第一条为保护五台山风景名胜区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产,防治环境污染,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是指五台县和繁峙县境内的东台景区、西台景区、南台景区、北台景区、中台景区、清凉景区、台怀景区、怀南景区、秘魔景区、九龙岗景区、草甸自然保护区等经国家批准划定的共376平方公里的区域。 第三条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内的所有单位和个人,以及进入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的旅游服务经营者和旅游者,均应遵守本条例。 第四条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环境保护应坚持全面规划、防治结合、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第五条省人民政府及忻州地区行政公署应加强对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并给予必要的投入。 五台县和繁峙县人民政府应对本县境内的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的环境质量负责,并将本县境内的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的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采取措施确保本县境内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使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的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五台山风景名胜区人民政府依照本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环境保护和管理工作,其所收取的资源保护费应当主要用于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的环境污染防治。 第六条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制订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环境保护规划,并监督实施。 忻州地区行政公署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协调、监督五台县和繁峙县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县境内的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第七条五台县和繁峙县人民政府,应加强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内植树种草工作,提高景区植被覆盖率。 第八条在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内,不得进行对景点环境有损害的一切生产、开发、建设活动;未经省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得新建宾馆、招待所;商业网点及其他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必须符合规划要求。 第九条在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内,禁止毁林毁草、开山取石、挖土采沙、开矿冶炼、建炉锻烧、改变水系等污染和破坏环境的活动。 第十条在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内开发建设的项目,应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 已建成的设施,其污染物排放超过规定标准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意见,报同级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治理,经治理仍达不到环境保护要求的,应迁出或拆除。 第十一条在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内,超过国家规定标准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单位,应按规定缴纳超标排污费;排放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应按规定缴纳排污费。 第十二条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应建设和完善污水排放系统和污水净化处理设施。 排放污水的单位和个人,应按规定缴纳排污费。 排放污水超过规定标准的,应进行净化处理。 向污水排放者提供污水净化处理服务的,应收取污水净化处理费用。 第十三条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内的燃煤锅炉必须采取消烟、除尘措施,烟尘排放应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类区域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新安装的锅炉在正式投入使用前,其烟尘排放设施必须按规定程序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达不到国家规定排放标准的,不得投入使用。 已安装使用锅炉的烟尘排放设施,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进行验收。 经验收合格的,发给合格证;不合格的,应限期治理。 第十四条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内旅游设施集中的景区,应推行联片供热、电热等供暖方式。 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内的营业炉灶必须采用型煤、液化气、电等清洁燃料。 禁止直接燃用原煤。 第十五条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内各景点停车场,由风景区人民政府按照风景区总体规划设置。 配有专用游览车和非机动游览车的景区,禁止其它机动车入内行驶。 第十六条禁止在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各景点规定的保护范围内燃放烟花爆竹、焚烧树叶及其他杂物。 第十七条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应按规划设置固体废物堆集点,生活废品推行袋装,实行分类收集、贮存、运输和无害化处置。 禁止在景点随意堆放倾倒固体废物和丢弃塑料袋、易拉罐、纸屑等废物。 第十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的景点使用高音喇叭或其他方式造成高噪声污染。 第十九条禁止在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内捕猎和违法采集、销售国家以及本省保护的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

山西旅游景点集锦,探索千年历史与文化的宝库

山西旅游景点集锦,探索千年历史与文化的宝库1、历史古迹山西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众多的历史古迹,深厚的文化底蕴令人叹为观止。 比如,太原的晋祠、悬空寺、乔家大院等;晋中的壶口瀑布、平遥古城、王家大院等等。 这些历史遗址和古迹,不仅让人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感,更让人深刻领悟到了古人的智慧和成就。 太原的晋祠是中国最早的祭祀文化博物馆,由晋文公发起建造,供奉了晋国历代英杰,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祭祀建筑之一。 悬空寺是中国汉传佛教四大名寺之一,以奇特的悬空建筑闻名于世。 乔家大院是一座典型的清代封建大族宅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和中庸之道。 这些古迹,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也向游客们展现了独特的东方美学魅力。 2、民俗文化山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比如,山西的剪纸、布袋戏、张孝祥和尚书等文化非常有名,曾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 同时,山西的歌舞、曲艺、民间乐器等也具有独特风格和魅力。 其中,著名的布袋戏非常具有特色,它代表了中国古代时期的精品剧目之一,也是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代表之一。 此外,山西的生产和生活习惯、民间信仰和传说、节日和庆典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文化表达形式和价值。 这些民俗文化,让游客们能够了解到山西独特的文化,深入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和发展。 3、名山大川山西地处中部地区,地貌复杂多样,山峦起伏,河流纵横。 山西的名山大川,既有秀美的自然景观,也有人文景观的融合。 比如,五台山是中国佛教文化的发祥地,拥有独特的宝相庄严,曾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中。 晋中壶口瀑布是中国大陆最大的黄河风景区之一,以雄伟奇特而著名于世。 榆次古堡是明清时期的著名军事要塞和古代商贸重镇,保留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除此之外,山西的灵石、平遥、霍山等名胜古迹都是具有特色和魅力的旅游胜地。 它们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特点,让游客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够了解到当地的历史文化。 4、美食天地山西美食以“饭香、酱香、面香、菜香、汤香”著称于世,是中国最具特色的美食之一。 山西名菜有烩面、臊子面、刀削面、蒜泥白肉、山西细麻花等,其中以刀削面和臊子面尤为有名。 刀削面是山西最有名的特色美食之一,以手工操作为主,面条选用优质粉筋为原料,厚度不一,既有细如鼻毛者,也有宽如草席者,其切面覆盖面宽达1厘米以上,吃起来劲道爽口。 臊子面是山西独有的一种米面条,用面粉和绿豆粉等多种面制成,以辣椒酱、酱瓜、蒜茸、香油等多种调料拌制而成,辣香爽口,深受山西人喜欢。 除此之外,山西的糕点和小吃也非常有特色,比如黏饼、山西油条、天池芝麻糖等,都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本土风味。 通过品尝山西美食,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当地的饮食文化,而且也能够领略到当地人民的独特生活方式。 总结:山西旅游景点集锦,探索千年历史与文化的宝库,有着丰富多彩的历史古迹、民俗文化、名山大川和美食天地。 这些景点既代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也展现了山西各族人民独特的文化魅力。 通过这些景点的探索,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和发展,并领略到山西人民独具特色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承。 希望更多的人们能够前来山西旅游,感受这个千年文化古都的魅力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探索山西太原的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

山西太原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拥有着众多的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 本文将以探索山西太原的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为中心,分别从太原的历史文化、古建筑、民俗文化以及自然风光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山西太原这座城市的魅力和魂魄。 1、历史文化山西太原的历史可以追溯至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历史上曾经是多个朝代的都城。 在太原的市区内,有着众多的历史文化古迹,如榆次古城、太学巷、晋祠等。 这些古迹不仅见证了太原的历史,更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此外,太原还有众多维系着当地文化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评弹、山西刀削面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太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太原市区内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古迹当属晋祠,晋祠之称源于“代国大导师司马光”的墓地。 晋祠占地面积达12万平方米,共有殿堂、楼阁、雅集楼、东西二馆、春秋楼、文澜阁等建筑300余间,是全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庙宇之一。 晋祠内精美的彩绘、石刻、书法等艺术品更是为人们所称道。 除了晋祠外,古城墙也是太原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太原古城墙是明成祖朱棣下令建筑的,历时4年完成,长约10公里。 夜幕降临时,太原古城墙能够变成彩色的灯墙,让游客们更好地体验太原的历史文化和夜色。 2、古建筑太原的古建筑保存完整,从唐朝到明清时期的古代建筑样式都可以在太原找到,是一座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城市。 太原古建筑融汇了汉族、满族、蒙古族等多民族文化,呈现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在太原的古建筑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九龙壁和木塔寺。 九龙壁是太原市区内的明清时期古建筑,它是一道长达45.8米、高达8.95米的砖雕墙,墙体上共有九个龙头,龙身蜿蜒纵横,栩栩如生。 九龙壁的龙头形态各异、玲珑别致,让人赞叹不已。 木塔寺位于太原市南门外约5公里处,是一座木结构建筑。 木塔寺始建于北魏时期,历经多次修缮,现存大殿、胶壁、成安殿、钟鼓楼、僧房、佛塔等丰富的建筑群。 木塔寺内的造塔技术和建筑手法堪称中国建筑史上的一绝,为人们了解中国传统建筑的演变历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3、民俗文化山西太原的民俗文化独具特色,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气息,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交融之地。 在太原的节日和民俗活动中,传统的卜卦文化、祭祀文化、婚俗文化以及民间艺术等元素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传承。 其中,山西太原的卜卦文化是太原民俗文化中独具特色的体现。 卜卦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作为中国传统占卜文化的一种,卜卦文化在山西太原得到了精心的维护和发扬。 夜幕降临时,太原历史文化街区的卜卦布局小巷会点起红灯笼,让夜游的人在那里感受卜卦文化的神秘和古老。 此外,太原包括乡村在内的部分地区还保留了传统的乡土民间艺术,如黄河鼓书、太二黑庙等。 这些民间艺术不仅反映了太原的历史与文化,更体现了在大众文化遭遇时尚洗礼的当下,山西太原的特有文化底蕴和代表性。 4、自然风光虽然位于山西省,太原的自然风光也是十分丰富的。 在太原周边,有着许多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旅游胜地,如云冈石窟、平遥古城、悬空寺、五台山等。 云冈石窟位于太原市东南部,距离市区约20公里。 它是中国北方唯一的大型石窟艺术宝库,共计45个庙龛、252个龛室,保存着丰富精美的石窟艺术。 云冈石窟的人物、动物、建筑、器物等石造艺术品,艺术水准和丰富程度都堪称国宝级别。 平遥古城是中国古城保护最好、风貌最具完整性和代表性的一个。 太原到平遥的距离约100公里,这座古城内有大量的宅院、城楼、祠堂、码头等建筑物,堪称中国古代文化发源地之一。 总的来说,太原的自然风光和文化遗产相得益彰,相得益彰,更能够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前来探索和体验。 总结:通过对山西太原的历史文化、古建筑、民俗文化以及自然风光四个方面进行的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感受这座城市的魅力和魂魄。 太原的历史文化古迹、古建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地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而太原的民俗文化和自然风光更是让游客流连忘返的理由。 今天的太原,既有历史传统的积淀,也与现代文明的脉搏保持同步,是一座融合了古老文化和现代生活的城市。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18756.html
获刑8年 利用迷信 男子假扮道士性侵 猥亵2名留守儿童致1人
江城跃动!第三届武汉燥作咖啡文化节热力全开 咖啡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