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岭南探源工程阶段性成果发布

早期岭南探源工程阶段性成果发布

6月2日,广东省早期岭南探源工程阶段性成果展示暨磨刀山遗址考古发掘十周年活动在广州举办。

本次活动以“穿越磨刀山探寻岭南源”为主题,聚焦早期岭南探源工程重大项目,展示早期岭南探源工程阶段性成果,并发布了以数字技术复原远古“磨刀山人”的《穿越磨刀山》纪录片。

探源工程 考古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先秦考古研究所所长刘锁强介绍,2023年考古团队在磨刀山遗址周边南江流域开展新一期考古调查,新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址30处,其中包括洞穴类型遗址及动物化石地点,进一步确认南江流域是目前省内唯一具备系统开展广东最早先民及其文化研究可行性的区域。“2023年的新发现为探寻更丰富的远古人类与文化遗存、更好地复原岭南远古环境与社会提供了重要新线索。”

作为早期岭南探源工程的另一个研究重点,英德岩山寨遗址同样取得重要成果,该项目还于今年初入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该遗址的最新考古发现清楚反映了最迟在距今5000年左右岭南社会开始加速分化,出现岭南地区最早的复杂社会,实证在中华文明起源阶段的“古国时代”,岭南已成为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扩展了对于多元一体中华文明时空格局的认识。此外,在珠三角和粤东地区的考古发掘项目也取得重要进展,如从化狮象遗址和深汕特别合作区白田山遗址。

岭南地区

《早期岭南探源工程科学研究计划》于去年10月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提出早期岭南探源工程将以郁南磨刀山遗址与南江旧石器地点群、英德青塘遗址、英德岩山寨遗址等考古遗址为研究重点,实施岭南旧石器文化与远古人类演化、旧—新石器时代过渡、岭南地区中国化进程3个重大课题。同时,经协商后确定由广东省牵头,联合周边六省(区)申报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岭南地区文明化进程”重大项目,推动早期岭南探源工程与国家重大研究项目接轨。

中华文明

作为早期岭南探源工程启动实施的首个年度,2023年我省主要围绕项目方案完善与“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立项、课题性考古调查、主动性考古发掘、多学科综合研究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最新的田野考古与研究成果,为推动实施早期岭南探源工程奠定了扎实基础。

旧石器

“从目前的各种考古材料和迹象来看,岭南包括了从福建到广西一带的区域,但是就文化的发展程度而言,我认为广东所在区域是中心,考古积累的成果也最充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前四期首席专家、北京大学一级教授赵辉评价道。

本次活动由广东省委宣传部指导,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广东省文物局)主办,云浮市委宣传部、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云浮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承办。(黄堃媛)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19023.html
探月留下的中国印记 一文回顾 嫦娥
中国发展得好 世界就能维持发展的步伐 匈前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