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Q1资本支出上升 或助力央行货币政策正常化

企业

在汽车需求和节省劳动力投资的推动下,日本企业1-3月增加了厂房和设备支出,这表明第一季度经济下滑可能没有最初报道的那么严重。数据还显示,私企主导的经济增长正在加速,这是日本央行在3月份自2007年以来首次加息后,推进货币政策正常化的先决条件。

日本财务省周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3月,日本企业资本支出同比增长6.8%。

这是连续第12个季度增长,不过增速较上一季度的16.4%有所放缓,经季节性因素调整后的季度降幅为4.2%,表明增长势头不稳定。

投资 日本央行

这些数据将用于计算定于6月10日发布的修正后的GDP数据。GDP初值显示,日本经济第一季度年率收缩2.0%。

Norinchukin研究所的首席经济学家Takeshi Minami表示:“资本支出并没有那么强劲,不过在国内需求而非不确定的全球前景的支撑下,未来几个月将逐步回升。再加上公共工程投资和库存增加,这一资本支出数据很可能会导致对萎缩的年化数据进行向上修正。”

上月公布的GDP初值显示,资本支出拖累了日本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长。

一些分析师表示,周一公布的稳健的第一季度资本支出数据,可能会增强日本央行逐步推进货币政策正常化的理由。

周一公布的财务省资本支出数据还显示,日本第一季度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2.3%,经常性利润增长15.1%。

央行

由于对汽车、化工、房地产投资和其他服务的需求增加,日本第一季度企业利润总值达到27.4万亿日元,创历史第三大纪录。


“安倍经济学”为什么害苦了日本

安倍经济学只是货币宽松及其配套政策的总称。 不是个人不努力,实在是大厦将倾独力难支。 原来日本的优秀企业,索尼,日立,松下,富士通,东芝,三洋,夏普。 现在衰落的衰落,倒闭的倒闭。 加上日本整体长寿化、严重老龄化、超高抚养比,更是无计可施。 从一开始就注定失败的吧。 “第一支箭”超级量化宽松政策,本来就是非正常的货币政策,负面影响多多。 通货紧缩并非完全是货币问题。 “第二支箭”增多公共支出,对于日本巨额的财政赤字和债务问题来说更是再度恶化。 “第三支箭”属于长期的结构改革,推行有难度,而且短期难以见效。 产业结构升级哪有那么容易。 无论是汇率还是通货膨胀等经济指标的好转,其实都不能代表日本贸易逆差、通货紧缩等问题的解决,这些问题都有着深层次的,内在的,结构化的原因,指标上的好看只是短期的效应,长期来看于事无补,甚至超级量化宽松、扩张性的财政支出等刺激性经济政策会恶化日本经济。

日元 到什么时候 会降低啊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随着日本央行逐步加息,日元也应会逐步升值,并调高了其对今年日本经济增长率的预估。 IMF将2007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预估由2.3%上调至2.6%,并预计通胀将持平。 IMF表示,由于通胀风险十分温和,日本的货币政策仍将适度宽松,但预计利率会被上调,未有迹象显示该国财政出现失衡,因此其货币政策应符合通胀前景,重返中性的立场日元每天每时的价都是不一样的,想兑换的话,可得关注外汇牌价或者找个人换会快一点。

Minami

图示并解释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

经济

1、说明什么是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及其主要理论解释; 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渠道:主要有三种: (1) 是传统的货币渠道。 实际货币需求是实际产出和名义利率的函数。 即 当名义货币(Ms)增加――实际货币增加――名义利率(r)下降――实际利率r下降――资产价格上升――投资I增加――总需求AD增加 (2)是银行贷款渠道。 银行贷款作为银行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方的一个重要项目,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起到了尤为关键的作用。 央行减少基础货币――商业银行准备金减少――出售债券――非银行部门减少持有货币(利率下降)――商业银行减少贷款、增加债券――企业增加债券发行――银行增持企业债券 但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发行企业债券困难―――不得不向商业银行贷款――商行提高对其贷款利率――中小企业投资需求下降 结论:对很多企业来说,银行贷款和发行债券筹资并不是完全可替代的 ①能发行债券的企业融资成本受债券市场利率影响 ②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受贷款利率影响 (3)资产负债表渠道 又称净财富额渠道,是指持续的非预期的通货紧缩使得财富的分配有利于债权人而不利于债务人,债务人的净资产减少使得资信受到影响,从而对投资造成额外的负面影响。 过度负债――企业出售资产――银行准备金上升――货币乘数下降――物价下跌――企业价值下跌――企业破产增加――囤积现金增加、货币流通速度下降――名义利率下降但实际利率上升 2、说明资产负债表渠道和银行贷款渠道两种理论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两者在表现形式上非常接近。 即同样认为货币政策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可以经由特定借款人受信能力的制约而得以强化。 区别: 资产负债渠道从银行贷款供给角度解释信用对经济的独特影响; 银行贷款渠道则从不同货币政策态势对特定借款人资产负债状况的影响角度解释信用在传导过程中的独特作用。 随着货币供给减少与利率的普遍上扬,借款人的资产状况将遭到削弱:①从净现金流量看,利率的上升导致利息等费用开支增加,从而直接减少净现金流;销售收入下降则从间接渠道进一步减少净现金流。 ②从证券价值看,利率的上升意味着股价的下跌,从而现有证券品的价值随之减少,资产状况相应恶化。 3、可以结合当前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说明金融资产价格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可以发挥什么作用。 当市场利率上升时,银行的金融资产价格下降导致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下降,从而引起银行信用的下降 大企业资金实力雄厚且容易获得银行信贷;大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和垄断性行业的优势企业,在各种融资活动中处于越来越有利的境地。 大型企业无论在资本市场,还是信贷市场都处于相对优势地位,一些垄断性行业的大型企业等所谓优质客户甚至成了商业银行竞相争夺的重点对象。 信贷融资对象与股权融资对象呈趋同趋势,社会资金使用集中于大企业。 在中小企业实业投资的资金需求难以得到满足的同时,一些大型企业可以比较优惠的条件获得大量的银行贷款。 客观地来看,如果这种集中是基于现实的投资或交易需求的话,资金向大型企业集中本身并一定有什么负面影响。 但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事情并非全部如此。 一方面大型企业可以从资本市场获得比较充裕的资金,另一方面也可以优惠获得需要的大量资金。 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动辄对大型企业授信几十亿、上百亿元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小企业资金需求强但信贷获性可能性低。 一些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资产负债恶化,资信评级下降、信贷可获性降低,银行的信贷投放减少,导致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渠道的作用减弱。 虽然近年来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尤其是贷款难问题,有关方面做了大量的指导工作,但小企业获得信贷资金困难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以改变,除了信贷担保体系建设滞后等已被普遍关注的体制性障碍之外,企业资产负债状况变化引起的信贷困难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按照目前的规定,商业银行只对信用评价为A级的企业提供贷款支持,A级以下企业得不到贷款。 据有关方面的典型调查,西北地区A级以下企业占比为80%,东北地区高达9096,南方地区一般也达到40%~50%。 对于40%一90%的中小企业来说,虽然可能有投资意愿,有融资需求,但信贷渠道并不畅通。 也就是说,问题不仅是渠道不够畅通,而是渠道本身就不够多。 在许多地方,货币政策只能覆盖20%~60%的中小企业。 4、可以结合我国货币政策传导进行实证分析。 我国银行信贷渠道的存在放大了货币政策对实际经济的影响。 当放松货币政策时,银行信贷渠道放大了基础货币的投放,经济向长期均衡调整的过程中,名义利率上升和汇率的膨胀强化了银行对贷款的偏好程度,商业执行货币政策中强化了对经济的积极效应。 而当货币政策收缩时,在经济向新的长期均衡调整的过程中与不存在银行信贷渠道的情况,相比名义利率收缩的程度和本币升值幅度明显加强,强化了货币政策对经济的消极效应。 当货币政策收缩时,中小企业从银行渠道得到贷款则更为困难。 中国为例的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银行信贷渠道的影响确实存在,并对货币政策的传导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一点对于我们如何判断和把握货币政策的“松”和“紧”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19275.html
进三步退两步 京鲁菜如何传承发展
券商股低开低走 股民 多看少动是关键! A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