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困而知之 我不依靠什么天才 家书中的李可染

“艺术需要无止境的时间和力量来培养,何况我又是一个身体不好事情颇多的人。为了这个缘故,我平常极少写信,这事使我的亲人朋友都在怪我。实际我对一些亲人朋友常常都在记挂之中。”

在给女儿李玉琴的信里,艺术家李可染展现了柔软的一面:面对病痛的愁苦;面对正在攀登的艺术高峰,时不我待的紧迫感;面对亲友,记挂在心但又满怀愧疚的心情。

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李可染正在直面改革水墨画的世纪命题,与此同时,他的人生也随着时代的波涛而起伏。这段时期,他给子女写了很多信。这些书信经历数十年的岁月被保存了下来,当艺术史研究者丛涛读到这些,他意识到自己获得了解读艺术家作品的密码,一个新的展览在他脑海中成型。

丛涛相信,从艺术史研究的角度,文字资料与绘画作品同样重要。“艺术毕竟是视觉对象,它能传达的东西是有限的。艺术最后还要回到人身上,其实都是对人的理解。而从这些文字里,从这些边边角角的材料中,最容易看到一个人的真性情。”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保存和发掘这些文献资料,正是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基础,“像李可染这样的近现代艺术家,在他们的家属那里,其实保留着很多书信、文献。这些都属于私人物品,如果没有系统的整理、深入的研究,就不能转化成公共知识并被进一步研究。我们做历史的很清楚,如果不通过展览、出版进入到公共领域,它们或早或晚一定会消失。”

“濡染家风:李可染家书中的艺术与人生” 于5月30日至7月26日在上海国际信托外滩111艺术空间举行。展览以艺术家写给子女的家书为主线,结合他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勾连起他的人生轨迹和艺术创作,展出的作品、信札、手稿、照片等文献资料,其中大部分是首次向公众呈现。

“对于子女来说,他就是一个父亲,通过家信,大家可以看到他也会烦恼,也会有压力,也会絮絮叨叨的这么一个父亲。”在展览的开幕现场,孙女李冬梅这样描述家人眼中的李可染。或许对于家人来说,相比价值连城的画作,艺术家留下的记忆更加弥足珍贵。对于公众来说,或许同样如此。

从徐州到上海

“100多年前,我的曾外祖父苏少卿和祖父李可染不约而同地离开家乡徐州,来到上海。苏少卿加入了上海最早的文明戏社团开明社,李可染则投入上海美专求学。他们曾经在上海的居所——金陵东路笃行里,距离我们今天的展览地点不到1.5公里。”在展览开幕式,李可染孙女苏蔓薏娓娓道来,让现场观众回到了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

李可染1907年出生于江苏徐州一个平民之家。少年时期的李可染,无拘无束地流连于民间游艺场所,酷爱戏曲和绘画。他16岁进入上海美专学习,22岁考入西湖国立艺术院研究部。在杭州,他加入了鲁迅支持的青年美术团体“一八艺社”,成为一名具有进步思想的艺术青年。

在上海美专学习期间,李可染结识了担任兼课教师的苏少卿,后者是戏曲评论家、著名的京剧票友。回到徐州以后,李可染积极参加苏少卿组织的京剧票房活动,由此认识了他的女儿苏娥。苏娥同样是能戏擅画,共同的志趣让两个年轻人走到了一起。1931年,二人在西湖成婚,并在徐州度过了六七年的幸福时光。

展览前半部分的核心位置,复现了徐州李可染旧居的书房,令观众沉浸于艺术家早年的生活氛围中。墙上悬挂着艺术家与家人的照片,也有苏娥的画作。苏娥曾在新华艺专学习,她的一幅静物花卉水彩画正对着书桌,令整个“书房”洋溢着娴静淡雅的气息。围绕着这个小小的空间,还有李可染的生平、子女的回忆,扫描展墙上的二维码,能听到家人录下的作品语音导览。

李可染的长子李玉双在徐州老家待的时间最长,在他的记忆里,奶奶是个有智慧的女人。她虽然没有读过书,但喜欢听戏——徐州梆子、拉魂腔。她会剪纸、做鞋衲底,从中展现出来的创造力,就像是一个民间艺术家。她也会带着李可染看戏,鼓励他画画。

“这其实一点不逊色于我们今天的理念。”丛涛对于李可染母亲的教育方式深有感触,“我们今天觉得要给孩子好的教育,要多补习功课,家庭给李可染的教育特别简单,就是尊重你的天性,鼓励你为了自己的爱好去付出。这种最朴素的东西其实最重要。”

苏娥因结婚生子中断了学业。1937年,她想继续求学,带着子女回到了上海,也与久别的父母重逢。《归途》是她记录这段旅程的手稿,从中我们读到一位民国知识女性敏感、细腻的内心世界,也更真切地认识了李可染口中这位“唇红齿白、亭亭玉立”的女子。

“汽笛一响,我们说了声再会,火车就慢慢的蠕动了。玉琴说,爸爸不去吗?”

“玉琴也不愿下来,只是坐在我的身上,她问我‘妈妈上那去’,我说‘到外奶奶家去’。唉我的母亲呢。母亲呀,你现在是怎样了?”

“火车啊,为什么今天你走的这样慢呢?希望你嘱咐你能不能再走快点呢?”

不久之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李可染到上海与妻儿道别。同当时很多热血青年一样,他决定前往武汉,为抗战宣传出力。随着战局的进展,他辗转武汉、长沙、桂林、重庆,沿路创作了200多幅抗日宣传画激励民众。在另一边,日寇占领下的上海,苏少卿一家生活艰难。苏娥于1938年8月因伤寒去世,年仅29岁。远隔千山万水的李可染在一年多之后才得知苏娥的死讯,恸泪遥洒,从此得了严重的失眠、高血压。为表达国仇家恨,他创作了宣传画《是谁破坏了你快乐的家园?》

舐犊情深

在儿女心中,李可染一直是“伟大的父亲”形象。1950年代,李可染决意变革中国画,为此走遍山川湖海。这一时期,他的子女们正在十几、二十岁的青春年月,他们也随父亲的艺术变革之路成长,这段经历对他们的人生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为身处不同的城市,通信成为后来父亲与子女的主要交流方式,李可染喜欢收到孩子们的来信,他也会给孩子们写长长的回信。

“自你母亲死后,我有一段很长的时间精神极度愁苦,并且身体也病了(失眠、血压高快廿年了,已成为了我的长期疾病)。同时,经济情况也很困窘,因之对你的生活没有照顾,这是我心里时感愧疚的。其实咱们父女之间是没有任何嫌隙的。那时在你外祖父和大姑姑的信上知道你情况很好,这都使我欢喜。”

在写给玉琴的信中,李可染袒露了自己曾经面临的困窘,也因未能充分尽到父职表达了愧疚。在时局逐渐平稳的当下,他通过书信积极地更新彼此近况,也表达了作为父亲的关切。

“你自幼因环境关系,没能好好读书,这应该说是很遗憾的,现在你既有志于在戏剧艺术上做进一步的学习,这也正是我所希望的,现在你就可向希望报考的院校要招生简章,准备报名戏剧学院校的大学部某一科系,或考戏曲学院的编导训练班,甚至考其他院校的文科哲学,都随你的志愿。”

李可染的儿女受到父亲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也拥有了各自的兴趣爱好。李玉双喜欢绘画,苏玉虎喜欢戏剧,李可染鼓励他们随兴趣发展,就像他的母亲曾经鼓励他那样。玉虎想要考学进修,他表达了全力支持,并提出了具体而实用的意见。

在展墙上,有李可染写给玉双(玉霜)的一幅字:“力戒畏缩因循,努力学习毛主席思想,努力争求进步。”在充满时代特征的表述中,艺术家透露出超越时代的坚持。

20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经历了剧烈的社会动荡和迷茫。李可染一度无法画画,但面对正处于求学和立业中的子女,他始终强调要走正路、下苦功,鼓励子女不放弃。这个信念贯穿在他写给子女的书信中,也是他自己面对艺术的态度。

展览现场有一张1959年全家人在北京相聚的照片,在他们背后的墙上,是李可染给四个子女各画的一幅牧牛图,这几幅作品现在依然珍藏在每个人的家中。

“李可染从抗战时期就开始画牛,”丛涛解读了牧牛图之于李可染的多重意义,“一方面是舐犊情深,另一方面是源于乡间经验,还有最重要的一点,牛是中国农业生产里边最重要的劳力,它吃苦耐劳,在李可染看来,牛是一个自我形象的化身。李可染一生在中国画里边所下的苦功,以及那种倔强,明知道这件事情很难,但是要走下去的倔强,其实都跟这个意象有直接关系。”

艺术的新生

李可染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与张仃、罗铭一起背负画具,开启了漫游中国长途写生的旅程。他要将西方“定点写生”的逻辑跟中国画“师造化”的传统结合到一起,从自然当中重新找到中国画创新的可能性。“改造的第一步是什么呢?”丛涛解释道,“找回自己的眼睛和真实的感受,而不是借一个古代人的眼睛去看山。”

在1962年的《兴坪江边》中,他借鉴和吸收了西洋画中对明暗的处理方法,以淡墨积染、留白等方式,描绘出“逆光山水”的效果。在积累了足够多的写生之后,李可染又回到书房,重新回到中国画的语言体系里面,将其提炼成自己的高度程式化的语言。1971年,李玉双前往湖北丹江看望父亲李可染,许久没有画画的父亲为儿子亲自示范了一幅《漓江》,父子二人共同加墨完成了作品。在这幅作品中,李可染不再采用居于一隅的取景方法,而是将山与水的映照、山峦之间的穿插组合,以及舟行其间俯仰周览、前顾反瞻的综合效果作整体表达。1973年,同样构图的作品更加简洁凝练,蜿蜒的江水不仅连接了远近不同的山体,也使画面产生出纵深的空间。这样描绘祖国山河的作品,既与时代精神相契合,也与中国传统的诗境遥相呼应。

李玉双与父亲一样走上了艺术的道路,他们经常在一起交流艺术的理念,父亲会亲自传授儿子作画的技艺,儿子也在很多方面对父亲的创作提供了支持,在他遇到困扰的时候,提供自己的意见。

“从50年代,到70年代、80年代,他经历了起起伏伏、波澜壮阔的人生。忍辱负重的时候也有,殚精竭虑的时候也有,在整个过程中,家人一直都在默默地陪伴他。我觉得,这对老爷子也是很大的一种精神支撑。”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李冬梅这样表示。

不画画的时候,李可染通过书法磨炼基本功,他自创了“酱当体”,这种字体源于旧时酱园招牌上工匠所写的大字,笔势格局,重如碑拓。展览中穿插着李可染的书法作品,“天道酬勤”“俯首甘为孺子牛”“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这些收藏于家人手中的墨宝,既是他对于子女的期许,也是艺术家一生的写照。

这是一个充满细节的展览,展览画册中有更加丰富的内容。“对一个人,你掌握的信息越多,其实你对他的理解就越深刻、准确,”丛涛总结说,“如果只有那些画,没有背后的故事,比如回忆里那些李可染调皮的、聪明的东西,你就没法理解他最后的那句话:我不依靠什么天才,我是困而知之,我是一个苦学派。”


有关创新的名言警句3句

1 或者创新,或者消亡。 尤其是在技术推动型产业,再也没有比成功消失得更快的了。 ——比尔·萨波里托2能正确地提出问题就是迈出了创新的第一步。 ——李政道3企业的成败在于能否创新,尤其是当前新旧体制转换阶段,在企业特殊困难时期,更需要有这种精神。 ——黄汉清4人类的创新之举是极其困难的,因此便把已有的形式视为神圣的遗产。 ——蒙森5、如果你要成功,你应该朝新的道路前进,不要跟随被踩烂了的成功之路。 ——约翰·D.洛克菲勒

想要找一下苏教版小学语文全部教过的名人名言!!求知识分子帮忙

第7册 1、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2、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顾宪成 3、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4、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出自《说勤奋》 5、 在科学上面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马克思 6、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鲁迅 7、 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 ——竺可桢 8、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9、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第8册 1、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 ——出自《祁黄羊》 2、 人心齐,泰山移。 ——谚语 3、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谚语 4、 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谚语 5、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 6、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酒肉亲。 ——俗语 7、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 8、 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古训 第9册 1、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 2、 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高尔基 3、 只要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出自《滴水穿石的启示》 4、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 5、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香气满乾坤。 ——王冕 6、 不教一日闲过——齐白石 第10册 1、 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很锋利的刀刃,若日久不用石磨,也会生锈,成为废物。 ——老舍 2、 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 ——茅以升 3、 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 ——爱迪生 4、 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5、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古格言 6、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 7、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释志南 8、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古格言 9、 闻过则喜,知过必改——古格言 10、 户枢不蠹,流水不腐——古格言 11、 从善如流,疾恶如仇——古格言 第11册 1、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2、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孙子》 3、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 4、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孟子》 5、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 6、 许多人对待机会,一如孩童在海滩那样:他们让小手握满了沙子,然后让沙粒掉下,一粒接一粒,直到全部落光。 ——托马思·莫尔 7、 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已碰到它。 ——达尔文 8、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去利用。 ——巴尔扎克 9、 要想根除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 同样,要想铲除灵魂里的杂草,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 《哲学家的最后一课》 10、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 11、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 第12册 1、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古格言 2、 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诉,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 ——培根 3、 慈善的行为比金钱更能解除别人的痛苦。 你爱别人,别人就会爱你;你帮助别人,别人就会帮助你;你待他情同手足,他对你就会亲如兄弟。 ——卢梭 4、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古格言 5、 天下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古格言 6、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 7、 鸟要紧的是翅膀,人要紧的是理想。 ——俗语 8、 没有爬不过的高山,没有闯不过的险滩。 ——俗语 9、 见异思迁,土堆难翻;专心致志,高峰能攀。 ——俗语 10、 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长志。 ——俗语 11、 人活着不是为了白吃干饭,我们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 ——巴金

以勤奋为主题的名人事例以及名言600字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业精于勤疏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3】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4】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 【5】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 【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8】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 【9】读一书,增一智。 【10】用宝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11】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学,没知识。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头方悔读书迟。 【13】劳动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生活的指南。 【14】知识是智慧的火炬。 【15】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16】粮食补身体,书籍丰富智慧。 【17】世界上三种东西最宝贵——知识、粮食和友谊。 【1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1】温固而知新,可以为师已。 【22】少而不学,老而无识。 【23】清晨不起早,误一天的事;幼年不勤学,误一生的事。 【24】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25】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 --卡莱尔 【26】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 【27】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 【28】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 望采纳谢谢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19501.html
32K性能合格的都不多 英伟达新研究 上下文长度虚标严重
AI助手之争再起波澜 上桌 腾讯元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