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福 吉利将建立本土化体系 马来西亚供应链成本比中国高30%

正值中马建交50周年之际,近日,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央视《对话》现场表示,汽车工业的产业链很长,呈现出全球化、规模化的特征,一个汽车品牌如果要保持竞争力,则需要建立起供应链体系。但目前马来西亚的汽车,比如宝腾汽车的供应链,成本比中国高30%左右,比泰国也要高百分之十几。

马来西亚供应链成本高企的原因是本土零部件竞争力的不足,李书福进一步说道,马来西亚大量的零部件都依赖海外进口,再加上当地汽车市场规模不大,所以无法达成规模化效应。吉利目前在马来西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把马来西亚汽车工业的供应链竞争力建立起来。

随着汽车出口热潮的到来,近年来,很多中国自主品牌密集宣布进入马来西亚市场,包括比亚迪、长城、奇瑞等。但与这些品牌主要通过出口、组装等方式不同的是,吉利早在2017年就通过收购当地本土品牌宝腾49.9%的股权进入了马来西亚市场。

吉利在马来西亚的布局主要是依靠宝腾品牌,在此后的多年内,吉利持续向宝腾输入了管理、技术、产品、人才等。目前宝腾在售的X50、X70、X90和S70,分别对应的是吉利缤越、博越、豪越和帝豪。

一家位于马来西亚吉隆坡的宝腾经销商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来自吉利的上述车型是宝腾的中高端产品线,去年销量占其单店总销量的比例超过了40%。

目前,马来西亚市场依旧被当地的自主品牌和日系品牌所统治,两大本土汽车品牌北鹿大和宝腾共占据了约60%的市场份额。吉利借道宝腾进入马来西亚市场的模式,也助力其在当地站稳了脚跟。

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在进入马来西亚的自主品牌中,奇瑞销量最高,但年销量也仅4493辆,第二名的比亚迪为3728辆。宝腾作为马来西亚本土品牌,在2023年销售了154497辆新车,其中仅X50(换标吉利缤越)单一车型销量就超3万辆。截至去年底,来自吉利的三款X系列车型在马来西亚的累计销量已经突破了20万辆。

但仅产品输入还不够,吉利收购宝腾股份的目标并不仅是马来西亚市场,而是希望在贸易壁垒逐步趋严的大环境下,借道宝腾这个桥头堡,辐射东盟市场,甚至是全球市场,所以建立马来西亚当地有竞争力的供应链体系非常重要。

“中国汽车走向全球,我认为有三步,第一步走出去,第二步走进去,第三步走上去。”近日,宝腾CEO李春荣在接受第一财经等媒体采访时表示,走出去只是简单的出口贸易,而走进去就像是吉利和宝腾的合作,有产品、技术、管理、文化等的交融,而走上去则是要实现研发、供应链的本土化和全球化。

为了实现走上去的目标,2023年4月,吉利控股集团与宝腾母公司DRB-HICOM集团签署深化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合作的落地项目即为马来西亚丹戎马林汽车高科技谷(简称AHTV),该项目覆盖产、学、研、城四大维度,并计划将年产能从目前的25万辆,提升至在2035年的50万辆,其中50%用于出口;同时,打造100万套零部件供应链体系,成为东盟汽车产业中心。

此前,据马来西亚国家新闻社报道,吉利在上述项目上的投资将达1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近725亿元)。

吉利国际控股(马来西亚)首席执行官魏梅向媒体表示,马来西亚工业制造基础薄弱,为了降本增效,AHTV项目要带动为吉利配套的供应商,以及为全球配套的核心供应商入驻马来西亚。吉利这套在马来西亚的商业模式,其实是复刻了在中国的汽车制造场景,希望能够把马来西亚打造成吉利出海的一个战略高地。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19616.html
减少新房公摊面积!多地出手
高速铜缆市场复合增长率将达25%!国内外企业加速布局掘金新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