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巨头又有大动作

中国基金报记者 卢鸰

在多方推动之下,芯片巨头 紫光展锐 完成了新一轮股权融资,其上市之路也因此更近一步。

已表决通过新一轮融资方案

中国基金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紫光展锐董事会已表决通过新一轮股权融资,本轮融资金额超过40亿元,投资方包括京沪两地国资平台,以及工银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交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人保资本股权投资有限公司、中信建投、国泰君安、弘毅投资等金融机构。

对此,紫光展讯回应称,公司正在董事会授权之下,全面推进本轮融资。

紫光展讯是全球前三、大陆唯一的全场景通信技术芯片企业,早在2023年2月,公司就在推进新一轮融资。紫光展锐时任董事长吴胜武曾介绍,其新一轮融资方案的计划是:“本轮融资规模计划不超过150亿元,预计在3月中下旬至6月确定好投资机构名单,6月中旬完成本轮融资工作。”

据知情人士介绍,紫光展锐本轮融资实属不易。从2023年启动本轮融资至今遭遇了多方面困难,包括资本市场环境差、投资机构趋谨慎,宏观经济基本面不好、半导体行业周期下行,股东结构复杂、老紫光遗留历史问题等。此次融资成功,既得益于国家和股东的支持,也与市场的认可和新管理团队的不懈努力密切相关,特别是董事长马道杰上任后,凭借深厚的产业洞察能力和上市公司操盘经验,帮助公司赢得了投资人的信心。

权威市场研究机构Canalys此前发布的2024年第一季度手机处理器市场报告显示,一季度,联发科处理器出货量达1.14亿颗,同比增长17%;高通智能手机处理器出货量达7500万颗,同比增长11%;紫光展锐手机处理器出货量达2600万颗,同比增长64%,成为全球出货增长最快的智能手机处理器企业。

离上市更近一步

在上述知情人士看来,本轮融资成功,意味着紫光展锐离成功上市更近一步。

近些年来,市场不时传出紫光展锐的上市消息,但控股股东紫光集团却麻烦不断,直到2022年下半年才稳定下来。

2023年6月,紫光集团对外公告,为进一步助力紫光展锐的高质量发展,加强公司战略规划与管理,紫光集团委派集团执行副总裁、紫光国微董事长马道杰任紫光展锐董事并选派其为紫光展锐董事长。

紫光集团当时在公告中称,在马道杰任职期间,紫光国微成为国内芯片设计龙头企业,市值历史性地突破千亿元。

目前,马道杰还是紫光国微董事长。

2021年~2022年,紫光展锐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17亿元、140亿元,同比增长78%、20%;同期,紫光国微的营收分别为53.42亿元、71.2亿元。

公开信息显示,紫光展锐此前经历了四轮融资。上一轮融资是在2021年4月,当时融资53.5亿元,由上海国盛资本等四家机构投资,投后估值约为600亿元。

从股东结构来看,在本次融资之前,北京紫光展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为紫光展锐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35.22%,其次为大基金,持股13.96%;英特尔位列第三,持股11.87%。

编辑:小茉

审核:许闻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mp4和mp3的区别

从原理上说,MP4与MP3区别不大,但是从硬件性能来说,两者相差甚远,主要是因为视频播放功能,Divx和Xvid等。 MPEG-4的播放,要求中央处理器和DSP较高的处理能力,而且要有一定的系统内存,Divx编码器问世之初,编码器开发者就使用主频为400MHz以上的计算机来完成解码,可见MP4要求芯片具有很高的计算性能,很多MP4华丽的操作界面也会消耗不少的系统资源,MP4不仅仅是视频数据和图像数据的处理器,现在的MP4还是很多数码功能和多媒体功能的统一体,要实现形形式式的功能,例如,数码伴侣,视频采集,DC,FM,Game......甚至有些MP4还支持多线工作。 所以MP4的芯片不仅要求具有很高的计算能力,还要集成多方面的功能。 由于MP4核心芯片的制作,工艺水平要求过高,所以一般的MP4厂商都无能为力,这些核心一般由有传统芯片大家制作,如Intel,TI,Sigma Designs等,甚至AMD也推出了MP4专用处理芯片—— AU1200。 现阶段MP4主要采用的都是TI的方案和Wintel的完整软硬件方案。 其中,TI(Texas Instruments)是移动娱乐设备的芯片巨头,而Intel台式平台的芯片巨头,由于TI起步早,所以现在大多是MP4都是采用TI的芯片方案占领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 虽然硬件有一定的规范,但是软件系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是各商家自己进行开发(多数是Linux),这也是“造乱”的一个很大的原因。 现在绝大部分厂商都是采用TI的方案,主要的有爱可视、以及欧美和日系数码厂商的sony、东芝。 而Wintel强强联盟,推出PMC新标准,中央处理器采用Intel的XScale系列,软件系统是微软的Windows Portable Media Center系统,软件和硬件都具有统一的标准,充分体现微软进军便携媒体市场,雄心勃勃,由于系统Windows Portable Media Center,整体架构为开放式,所以可以在操作系统的基础上自行扩展应用软件。 Wintel的反感,统一了业界的标准,某种程度上为MP4的发展点明了方向。 目前该方案的支持这主要有iRiver、微星、三星和创新等。

物联网时代的来临将带来什么

早期进入人们生活的因特网,是庞大、错综的聚合体。 它由彼此相连的服务器以及与服务器相连的专用设备(主要为个人电脑)聚合而成。 但如今,全世界正开始过渡到一种全新的联接拓扑,即我们所说的“物联网”。 今天,计算能力仍然由大量专用设备接管,其中也包括个人电脑。 它们依托于从前因特网时代沿用至今的大量既定的,并且通常是碎片化的软件接口。 计算能力以及计算机智能被分配到或者嵌入于各类设备,就像是在一个专供特定任务的岛屿之上。 虽然,越来越多的计算能力被分配到不同的智能设备上(即物联网中所谓的“物”),但是在不久前,它们仍以完全“无声”的方式使用。 现在的智能设备包括移动装置、嵌入式系统、工业控制和车内系统,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还包括家庭电器。 RFID(无线射频识别)以及GPS(全球定位系统)标签也能说明,在物联网,这些早期的静态对象也能被“激活”,并能够在无人干预下储存及传送与之相关的数据。 但是到2020年,预计仍将有40亿人口以及超过310亿部设备在使用所谓的“因特网”。 于是,物联网的出现绝非只是用各类信息将数字世界变得更为错综繁杂。 当几乎所有的设备或对象都开始需要处理能力以及自动执行任务的能力时,并不能只对系统本身进行扩展,而是要做出巨大的变化。 不管物联网以何种形式呈现,有一点是确定的,即它不但将会在广泛意义上改变计算的本质,而且也将给用户的期望和眼界带来改观,从而服务的方式,包括安全性等也必须加以准备。 计算能力的转移人们最初得出的重要结论是这样的,将计算能力从某些既定的企业(包括供应商和客户)中转移到那些能够通过M2M(机器与机器对话)方式,在无需人工干预的情况下,使对象得到处理和互动,并能为其建立标准的企业。 物联网拥有的潜力能够使之成为一个戏剧性的均分者,有一部分原因是尖端技术并不再仅限于大型企业,而且物联网还将减少这些企业对拓展的寻求。 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型企业将面临最大的挑战。 从商业的角度而言,我们认为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日本电器商在艰难中崛起并最终主导电器时代能够最好地体现物联网的效用。 日本电器商同时也缔造了“物”的概念。 “物”之本身不再具有盈利,所以下一代的成功商家将是那些能嵌入及连入智能,并以此投入市场的企业。 在未来的十年,世界将以何种形式改变,我们刚刚做了一个构想。 那么企业又将如何准备呢?瞬息万变中,又会带来哪些特定的问题? 大数据及云技术第一类挑战将是数据分析师以及供应商都会提及的“大数据”方面的问题,也就是说超大规模的潜在数据将需要被处理、储存并转移至各类“物”中,抑或由其转移而出。 这体现的是一类分析方面的问题,尤其是关于M2M设备所生成的大量数据间的重要的组合方式,或者是关于这些数据的储存地点。 “大数据”是一堆无限庞大的数据,而且从本质上,它们无时不刻地都在增量,让现有的科技黔驴技穷。 从前因特网时代延续而来的独立储存系统根本无法在物理或者逻辑层面上满足这类储存需求,这些储存系统很快被拖垮。 因此,云储存应运而生。 但事实上,这仅仅是将问题踢给一群服务提供商,尔后还会产生各种新的问题。 这些服务提供商需要达到怎样的标准才能满足数据的物理以及逻辑储存,并且在今后得以迁移至他处?他们又是是否能够符合规章制度以及隐私标准——然而这些制度或标准对于不同的国家,贸易体甚至行业通常会大相径庭。 而“云服务”同样也带来一系列的安全问题,例如连接安全性将的验证、登入方式,以及怎样防止可能发生的故障。 如果上述关于大数据的基本问题无法得到解决,物联网看上去就仿佛是一个“焦虑的因特网”,只要小小的故障就能导致巨大的后果。 只有以确切的方法保护M2M系统不受这一连锁反应的危害,才不会减缓物联网在下一个十年中的推广。 英特尔智能系统框架诸如英特尔之类的公司辩称,唯一的生存之道应该是采用将一系列技术交织相联并以此为基石,而不是将那些技术分散并逐个建立。 为此,智能系统框架(Intelligent Systems Framework,ISF)提供了多种解决方案,包括打造企业商品处理器,对所有装置初始状态的可管理性进行考量,以及确保这类基础设施将在(固定、无线或近场无线电式的)异构网路中运行。 然而,该框架最具吸引力的地方还是它嵌入式安全的理念。 企业迫切需要嵌入式安全,这并非是危言耸听,2010年Stuxnet病毒对工业控制技术方面的攻击就足以证明。 系统此前从不被认为具有安全隐患的原因竟然是人们懒得对它们下手。 但是,如果工业控制系统能够得到保护,是否充斥于物联网中的其他独立系统也能如此呢?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就是将软件访问上一层级内容时所需的必要电路进行嵌入式处理,而非使用静态的手段对芯片加以保护。 这就使得“可信化平台模组”应运而生。 它可以对加密空间提供保护,使之能够储存“认证令牌“一类的数据,或者嵌入特定程序,让恶意软件无法对系统造成直接破坏。 与软件服务套件一起嵌入的安全体系将为物联网的发展增添重要可能。 同时,英特尔还是许多主动性解决方案的发起者。 例如,由英特尔发起的“开放数据中心联盟”就旨在通过一系列大型企业及部分技术服务公司之间的合作,共同制定标准,将ISF的技术方案紧密衔接。 规章和承诺数据保护开始慢慢变为国家级的或者超国家级(supra-national)政府或机构的重要功能之一。 种种迹象表明,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耗费本十年剩下的时间,甚至更长,并进而转变为一个全球化的体系。 当越来越多的来自对象或“物”的数据在单个用户周围流动,个人隐私将显得愈发重要。 这是由大数据引发的问题,也是各类组织在处理大数据时所要面对的。 迄今为止,收集到的个人的数据还十分固定,例如姓名、住址以及社保账号等。 但这些数据被交易的情况越来越多,因为它们与系统相联,能够推测并识别出何人在何时与何人做何事。 不过现在讨论隐私问题可能并没有实际意义。 因为大多数上传的数据是分散在不同的数据库间的,它们很快就会被删除。 然而在大数据的经济原则“驱动”下,这些数据碎片最终会被整合,因此如何监管私人数据将是政治性的问题。 人们常常假设,物联网将由自由市场以充满竞争却亦十分融洽的方式建立,看来它的雏形将通过政府、约定、或协议条款形成。 政府也一定会从大数据中捞到好处,的确,最具争议的方面是各国寻求挖掘关于子民生活习惯和生活圈数据的方式。 因此,大数据的未来也极具争议。 立法规模多大才可能影响商业?欧盟的《数据保护指令》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当下,该指令主要关注了一些十分重要的子议题,以此改进违反数据隐私的通知。 这些跨国章程将以类似的限定方式对物联网上收集到的或者泄露的数据加以制约,成为具有实际意义的标准。 此外,部分组织也将能知悉,当特殊利益集团或个人想要考验法律的底线时,法院对此的忍耐限度究竟有多大。 公司必须准备好应对复杂多变的情况,比如说要允许个人用户以某种方式选择退出,而该方式可能体现的是数据过剩时代的主要挑战。 结论总之,尚未有简单的安全解决方案来应对上述问题。 组成物联网的所有对象将会含有嵌入式安全系统。 人们将使用实时分析处理对象产生的数据,从以自动化的方式对其进行管理。 这种管理将是无人干预的,除非某些阈限被攻破。 政府将会同时寻求数据接入以及引入“杀毒开关”,这能减少设备因经济或政治利益而受到的潜在攻击。 不管企业现在是否涉及这一事实,物联网时代总会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来临。 忽略物联网会改变组织以及他们所服务的顾客和市民,将是巨大的错误。 同样,假设物联网会以互联网曾经的方式发展也是愚蠢的。 在崭新的世界,政府、顾客以及市民都将受到积极的影响。 更多

MP4播放器的硬件构架是怎的?

MP4播放器的硬件构架[编辑本段]MP4的“芯”脏从原理上说,MP4与MP3区别不大,但是从硬件性能来说,两者相差甚远,主要是因为视频播放功能,Divx和Xvid等。 MPEG-4的播放,要求中央处理器和DSP较高的处理能力,而且要有一定的系统内存,Divx编码器问世之初,编码器开发者就使用主频为400MHz以上的计算机来完成解码,可见MP4要求芯片具有很高的计算性能,很多MP4华丽的操作界面也会消耗不少的系统资源,MP4不仅仅是视频数据和图像数据的处理器,现在的MP4还是很多数码功能和多媒体功能的统一体,要实现形形式式的功能,例如,数码伴侣,视频采集,DC,FM,Game...甚至有些MP4还支持多线工作。 所以MP4的芯片不仅要求具有很高的计算能力,还要集成多方面的功能。 由于MP4核心芯片的制作,工艺水平要求过高,所以一般的MP4厂商都无能为力,这些核心一般由有传统芯片大家制作,如Intel,TI,Sigma Designs等,甚至AMD也推出了MP4专用处理芯片—— AU1200。 现阶段MP4主要采用的都是TI的方案和Wintel的完整软硬件方案。 其中,TI(Texas Instruments)是移动娱乐设备的芯片巨头,而Intel台式平台的芯片巨头,由于TI起步早,所以现在大多是MP4都是采用TI的芯片方案占领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 虽然硬件有一定的规范,但是软件系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是各商家自己进行开发(多数是Linux),这也是“造乱”的一个很大的原因。 现在绝大部分厂商都是采用TI的方案,主要的有爱可视、以及欧美和日系数码厂商的sony、东芝。 而Wintel强强联盟,推出PMC新标准,中央处理器采用Intel的XScale系列,软件系统是微软的Windows Portable Media Center系统,软件和硬件都具有统一的标准,充分体现微软进军便携媒体市场,雄心勃勃,由于系统Windows Portable Media Center,整体架构为开放式,所以可以在操作系统的基础上自行扩展应用软件。 Wintel的反感,统一了业界的标准,某种程度上为MP4的发展点明了方向。 目前该方案的支持这主要有iRiver、微星、三星和创新等。 TMS320DM270芯片:TMS320DM270内部结构:由TMS320DM270的核心,可以看出该芯片是一款功能极强大的芯片,主要由ARM(80MHz)、C54xDSP(90MHZ)和iMX(180MHz)三核心组成,其中ARM7 RISC 微处理器主要负责外部接口的管理, C54X DSP数字信号处理器负责音频方面的各种处理,而iMX引擎处理视频数据和图像数据。 另外,集成的各种功能模块和控制器使其还具有其它强大的功能,如照相,读卡器,录音,AV-IN/AV-OUT等。 MP4电池MP4电池一般是采用的锂离子集合物电池.该电池具有体积小.容量高.重量轻等特点.买的时候应该注意或者重点考虑电池的容量,当然是容量越高越好关于MP4系统方案:TI的tms320dm270方案是MP4目前最先进解决方案之一,具有画质好和视频格式兼容性好的特证,本次横评大多数MP4都是采用该方案。 MP4内部核心架构大多数都是采用中央处理器配合DSP协调工作的方式,一般中央处理器和DSP是集成在一起的。 DSP(Digit Signal Processor)主要负责视频解码和编码;而中央处理器主要是处理档案管理、存取,以及使用接口、周边组件的掌控等事务。 另外,某些功能模块还要增加特殊的芯片,例如DC控制模块和显示控制模块等。 音频处理音频处理方面,TI主要采用自家开发的TLV320AIC23B编码器,它一款高性能低功耗的立体声音频Codec芯片,内置耳机输出放大器,支持MIC和LINE IN两种输入方式,输入/输出都具有可编程增益调节。 AIC23内部集成了模数转换(ADC)和数模转换(DAC)电路,输出信噪比可分别达到90dB和100dB,可在8K~96K的频率范围内提供16/20/24/32位的采样。 音质较为纯正,保真度高,高音响亮,低音实净。 本次横评的MSI MEGAWVIEW 561就是采用这种音频解码芯片。 视频显示视频显示即可以是通过NTSC或PAL制式往外部输出,也可以是输出到自带的液晶屏幕,现在MP4采用的屏幕主要有:CSTN、TFT和LPTS等液晶屏,关于这三种屏幕的特性与效果方面的知识,请参考太平洋较早前的文章: 《扫盲运动,便携式媒体播放器MP4全面释疑》。 存取管理目前主流的硬盘MP4采用的都是来自HITACHI、FUJITSU及TOSHIBA的1.8英寸的为硬盘,偶尔也有采用2.5英寸笔记本硬盘的;而为了节约成本,市面上也有采用小容量和缩小体积闪存的MP4,不过对于MP4来说采用闪存作为介质,从目前的技术背景和市场价格来看,虽然闪存具有硬盘无从攀比的优点(稳定,能耗低,防震性好),但是闪存还不是正道。 自HITACHI上一年发布的0.8英寸的微硬盘以来,给处于尴尬局面的MP4带来了新希望。 电源管理关于电源的问题,正如片源一样,一直都是MP4的死穴,一般的硬盘MP4仅能支持一部大片时间的视频播放续航,这是绝对不够的,特别是对于内置锂电池的MP4,这是极不方便的,因为电池续航力太短等于失去了随身看的意义。 不过,这次从接评的10多款MP4种看到了电池问题的新希望,有MP4用可拆卸的锂电池,有用AA干电池,更令人欣喜的就是有当中有可以连续播放视频8小时和11小时的。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19636.html
Flip图赏 V 荣耀Magic 巨幕外屏刷新小折叠颜值天花
福建女子向清华才子炫耀1亿家产 5天后捞出 被装铁桶沉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