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和员工一样么 董明珠自称30年没休息!所以就剥夺员工休息权

员工想休闲,你就干脆打辞职报告回家休闲去。我们要尊重劳动法,五天工作制,但是你看看我,30多年都没休息过呀!董明珠董大老板你怎么就这么不接地气?你怎么就这么不能替打工人考虑考虑呢?

格力的董明珠老板人生肯定是非常成功的,人家三十几岁下海来到格力屡创奇迹,自己现在也是大富豪级别的人物。可是董老板似乎她的讲话总是那么地不接地气,不了解民间疾苦。

比如说最近有记者就采访问她,说很多员工想休闲没有时间怎么办?董老板就大言不惭的说,每个人有自己不同的追求,如果你想休闲的话,你就干脆打辞职报告,你回家失业了,随随便便去休闲。

但问题在于,我们每个普通人难道就不能在工作的同时享有应有的假期,然后顺顺利利、踏踏实实的休闲吗?国家是给我们规定休息日的,每周休两天,每年有11天的法定假日,每个人根据工作年限的不同有5天、10天、15天的带薪年假,只要企业把这些该给我们的福利通通的正常的给予我们,那么我们是有足够时间休闲的。为什么还有员工说没时间休闲呢?是不是因为企业克扣了他的假期呢?

我们看看董老板是怎么理解劳动法的,她说我们应当尊重劳动法,我们应当尊重五天工作制,周休两天。但是她以自己举例,她说你看看我,我30多年来都没有休息过,而且她说有很多人像她一样,30多年来也没有休息过。

但问题是董老板,你能拿你的要求去要求员工,那么员工能不能拿你的财富来要求我们自己呢?是不是每一个30多年从不休息的人就一定能拥有你那样的财富呢?我们这个社会中当然有很多成功者,有很多企业大老板经常大言不惭地说什么996是福报啊。什么我每天早上四点钟就起床,一早上就投入工作呀。我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我从来不休息啊。

但拜托你想想,你那个工作状态和我们普通员工是一样的吗?很多人早就总结了,对于企业大老板来讲,表面上看他无时无刻不在工作,但实际上他是有大把的手底下的人帮他安排好所有的。对他来讲,工作和生活早就分不开了。而且权力使人年轻,对他来讲,说实话,待在家里还不如上班痛快呢,因为上班能给他带来无限的满足感和更多的财富。

但我们普通人行吗?我们普通人上班就像一个螺丝钉一样战战兢兢的,稍有不慎就可能产生错误,被罚款被扣钱。这个时候我们当然需要我们的法定节假日,来让我们休闲,来让我们有喘口气的机会呀!

所以董老板这个言论实在是太不接地气了,就像一个吃的脑满肠肥的胖子出去散步,然后他跟一个吃不上饭还在辛苦劳动的瘦子说,你看,每天出来散散步,运动一下多好啊!对身体多棒啊!我建议你们也要少吃饭,多劳动、多工作才行。拜托!那是因为你吃的太饱了,而人家还没吃上饭呢!


老板和员工想法有哪些差异

老板和员工的想法在本质上有三大差异:小我与大我、有做与做好、花钱与省钱。 要能掌握这些关键性的差异,才能工作顺利,悠游职场。 我的团队中有一个7 年薪水涨7 倍的主管,7 年间从一个最底层的新进工作者,变成一个大事业部的主管,从他身上,我也学到了许多东西。 有一次他告诉我,在做任何事之前,他除了提出自己的想法之外,一定会再思考一下“老板会怎么想”,以对照自己的想法和老板的想法之间的差异。 如果老板的想法和自己的想法不一样,就要再仔细思考老板为什么会这样想,设法找出双方想法差异的关键原因。 最后再让自己接受老板的思考角度和想法,尽量做到把自己像老板一样想事情。 他之所以会这样做,是因为他刚开始工作时,曾经因为坚持己见,不听老板的意见,而受到极大的伤害。 后来他发觉,老板的思考角度和工作者截然不同,再加上老板通常要为工作结果负完全责任,所以工作者当然要以老板的意见为主,不应坚持己见。 从此,他为了不再犯同样的错,就开始尝试用老板的角度想问题。 根据他长期的归纳,老板和员工的想法在本质上有三大差异:1. 大我与小我一般工作者遇到各种情况时,都是从自己的本位主义出发,想的是我,像是这件事我该怎么做?为什么该我做?做好这件事,对我会有什么好处?做这件事我要花多少时间?老板想的则是整体,包括这件事该不该做?如果该做,该由谁来做?做好这件事,能够为公司整体带来什么利益?由于老板想的是大我,因此就算大我与小我有冲突,工作者仍然要以大我为重,必要时要牺牲小我。 2. 有做与做好员工是受雇来做事的,觉得只要做了事,就算尽到责任了,心里想的多半是如何做?有没有做?做完没有?要花多少时间做?要花多少人力做?不过,这些都是做事的过程和方法,而老板想的不只是这些,他更关心的是有没有做好?能不能达到预期中的目标。 老板真正在意的是事情做完之后所得到的效益。 如果只是做了事,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效益,就和没做事一样。 因此,工作者不只要想如何做,更要思考成果与效益,才能跟上老板的想法。 3. 花钱与省钱工作者做任何事之前,先想的是有多少钱可以花?钱愈多愈好,有钱好办事!但想的是如何省钱,如何用最少的钱,得到最大的效益。 任何多花钱的事,都是老板的敌人。 至于省钱的考量,不只是执行工作时的花费,即使是公司日常的例行开销、人事费、一般事务费、旅费、交通费……其实老板都会盯着看。

老板与员工的关系怎么处理才好呢?

老板与员工的关系怎么处理,要把握以下几点:1、距离产生美 不管你是作为上级,还是作为下属,应当谨记“距离产生美”的原则。 尤其作为一个领导者,应该与你的下属保持适当的距离,以正确引导双边关系的良性发展。 这个距离分寸的把握,与领导者平衡能力密切相关。 距离大了,就有可能成为高高在上的官僚主义;距离小了,就有可能成为哥们义气的朋友文化。 管理既是科学,更是艺术,由此更见一癍。 没有任何具体的规则流程可供我们遵照执行;唯一我们可以确定的是,最大的责任者在于领导本身。 在处理领导与员工关系中,领导是主动的,员工是被动的。 领导疏远了员工,员工也必然疏远你;领导拉近了距离,员工也会拉近距离。 所以,我们可以想见,问题肯定出在领导自己的身上。 领导风格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家公司的文化氛围。 因此,当陈朗感觉到这样的疏离感时,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反省自己,是否在日常工作中已经与员工拉开了莫大的距离?如果是,他应该主动走进员工,增加沟通。 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很大层面上是出在沟通上。 曾经有一个管理学家说过,如果一个经营者听不到来自员工的声音,那么这家公司的文化就很危险了。 必要的有效的沟通能够传递心声,更让领导者能够懂得换位思考。 如果领导者对于自己的上级也是下属的话,不妨从自己作为下属的角度考虑希望什么样的领导才能让自己积极进取。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 2、不要等价价值观  领导与员工关系处理的第二条黄金定律即“不要等价价值观”。 什么是等价价值观呢?就是领导者将自身的价值观等同于员工的价值观,而要求员工按领导者的价值观行事。 这样的表现最集中在加班问题上。 比如笔者认识一家公司的两位股东,他们两个人为了公司业务发展,可以算得上呕心沥血,以公司为家了;甚至两个人都离了婚,全身心扑在企业中。 他们以此为荣,认为我老板都这么拼命了,你员工有什么理由不拼命;我老板每天都加班,你员工有什么理由不加班。 笔者倒要试问一句:你老板都离了婚,是否员工也应该去离婚呢?很显然这家企业的问题就在与此,老板的价值观和员工的价值观并没有形成交叉,而老板又用自己的价值观去等价了员工的价值观。 按照老板的理解,加班工作是为他们好,他们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就可以获得更高的职位,就可以拿更多的薪水,就可以为他们所爱的人提供更多的东西。 其实这作为老板的想法而言并没有错,尤其是对那些希望开创自己事业的人来讲更加正确。 但问题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希望成为企业家,也不是每个人把金钱和地位做为衡量成功的唯一标准。 希望别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进行行为的选择,实际上是一种价值观等价的问题。 人都有价值观,而不同的人,其价值标准很可能是不同的。 如果你以自己的价值观去衡量其他人的行为,就可能会引起纷争。 不仅仅是老板,职业经理人通常也是习惯以等价价值观对待自己的下属的。 3、为自己的幸福而工作 很多人可能会纳闷,既要与员工保持距离,又不能以等价价值观来对待员工,那么怎么样才能激发员工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呢?就有如案例中的郎内科技公司的员工们,平淡似水、慵懒倦怠,稳健有余、激情不足,只重结果、不重过程。 真正的领导者应当让员工唤醒自觉,“为自己的幸福而工作!”相信这是每一个经理人所期盼的最终答案。 让员工为老板而拼命工作吗?让员工为企业而拼命工作吗?让员工为团队而拼命工作吗?让员工为他人而拼命工作吗?全都是假的。 只有让员工为自己而工作,才能真正焕发其真正的战斗活力。 脱离了这个宗旨,任何激励都无法真正有效。 围绕这个宗旨,制定系统的激励方案,才能使员工自我鞭策、主动而为。 在本田公司的《本田哲学》中,其对待员工的态度就是希望员工不要为企业而牺牲自己,要为自己的幸福工作,这样工作起来才会提高工作效率。 员工和经营者不同,经营者非把企业当作自己的生死存亡来搞不可,可是员工也抱着这样的想法来为企业服务就错了。 因为企业的存亡不在员工的牺牲精神上面,只要员工能在工作中享受自己的人生,企业就不会失败。

私营老板法定节假日不给予员工工资可以?

法定休假日应该是带薪休假,不给工资属于违法,法定休假日加班必须支付三倍工资,且不允许调休。 这三倍工资包括正常工资在内,即除正常工资外,还应该再支付2倍工资。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19750.html
石油依赖 摆脱 记者观察 列国鉴·沙特 沙特坚定转型
相对低脂的香蕉核桃蛋糕 香 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