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打造科技转化新平台 118项企业需求发布寻对接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文静 重庆报道

“以前,我们的科技工作者研究成果发布后再去寻求转化,现在要先梳理企业需求,急企业所需,这样才能有的放矢。”近日,在重庆协同创新高地明月湖畔,重庆市科技研究技术院院长(下称重科院)王愚在记者采访时说。

在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之际,5月30日,重庆市技术转移研究院(下称转移研究院)发布了118项迫切需要解决的企业关键技术需求和行业的共性技术需求清单,包括数字孪生车辆应用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装备和智能制造领域等,寻求多方合作。

重科院和多家科研机构、企业、院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记者 文静/摄

在科技转化平台转移研究院成立仪式上,重庆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田盈说,近年来,重庆市全面实施科技创新和人才强市首位战略,着力打造生命健康、数智科技、新材料、绿色低碳四大科创高地,科技转化要更加聚焦全市产业集群创新。

需求聚焦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食品加工业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2024重庆科技创新合作交流大会上看到,需求清单中有10项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在信息化管理系统上,企业希望通过多技术融合,结合实验数据特征和产品特征,指导产品优化性能提升。

在发布的17项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清单中,背射红外LED芯片开发、三维集成工艺技术开发、大功率红光半导体激光芯片研发、环境照明技术电源开发等被提及。在12项软件信息服务中,智慧城市的QTouch云边协同技术服务、基于无人机视频的快速三维数字孪生、面向石油化工领域的智能检测系统研发和应用、分布式移动销售终端APP开发都是企业所需。

在食品和产品加工领域,共有13项需求。其中,重庆地方菜万州烤鱼希望从原料源头入手,开发烤鱼工业化生产技术,制定烤鱼产品质量标准和生产规范,创新储存保鲜技术等。调研结果表明,目前市场上烤鱼产品主要以常温真空礼盒装和即食休闲产品为主,工业化生产烤鱼品类较少。目前已有龙头企业开发出烤鱼工业化产品,但原料鱼成本高,单品类同质化严重且存在质量安全风险。

重庆在打造预制菜之都。榨菜高效高精轻盐加工的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腌腊肉制品的加工技术、预制菜(美蛙鱼头)加工技术、冬菜脱盐技术和品种研发等,都在寻求帮助。

此外,需求清单还包括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18项、先进材料25项等。

侧重需求端的科技转化平台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连接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桥梁,是实现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环节。”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副总评估师杨云说。

新成立的科技转化平台将更加注重企业对科技转化的迫切需要。

重庆市技术转移研究院成为新的科技转化平台 记者 文静/摄

5月30日,重庆市技术转移研究院成立,由重科院和重庆两江新区共建,目前已汇聚来自各类创新主体的科技成果2000余项。作为重庆市重要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该研究院将打造技术转移政策研究、人才培育、公共服务、国际技术转移、机构监管、技术创新基金管理等六大中心,建立起贯穿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的科技服务体系。

重庆两江新区本身就是科技成果转化的试验场。两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许宏球说,两江新区已累计引进50余家国内外知名院所,建成国家级科研平台26个,技术合同年成交额突破400多亿元,成功举办“明月湖π”全球创新大会、全球6G大会等科技盛会。该区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5.4%,为重庆市的两倍,培育高新技术企业930家,居全市第一。

重科院是重庆市最大的综合性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服务机构。该院已有的科技转化平台——重科智谷位于两江新区,是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转移研究院相关人士表示,首次发布的企业需求清单是从308项企业技术需求中筛选出,分别来自电子信息产业、新材料、软件信息服务业、生物制药等重庆市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

“这些需求是通过承办国家级、市级品牌赛事,举办进高校和区县的活动,开展园区企业座谈会,专家实地调研走访,线上征集平台反馈等收集而来。”他说,非常接地气。

据重庆市科技局副局长田盈介绍,去年,重庆市全社会研发投入总量750亿元,同比增长10%。科技创新综合指数值74%,保持西部第一。


重庆市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办法

第一条 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相关活动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企业技术创新,是指企业通过研究开发或者成果转化,提供出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新服务等,并实现其市场价值的活动。 第三条 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应当以市场为导向,坚持企业自主与政府引导相结合,鼓励企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协同技术创新,鼓励社会资源参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第四条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引导和服务,制定并落实激励与扶持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建立部门联动协作机制,营造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良好环境,激发企业技术创新活力。 第五条 市、区县(自治县)科学技术部门负责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宏观管理和统筹协调;市、区县(自治县)发展改革部门负责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战略、规划;市、区县(自治县)经济信息部门负责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指导、协调、服务和监督,制定并组织实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规划和政策。 教育、财政、税务、工商、中小企业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工作。 第六条 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研发活动组织、成果转化等方面依法享有自主权。 第七条 市、区县(自治县)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以下服务:(一)建立企业技术创新政策公布、宣传制度,依托门户网站等平台集中公开发布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有关政策、工作流程等信息,并及时更新;(二)建立创新政策协调审查机制、创新政策调查和评价制度,对新制定政策是否制约创新进行审查,对创新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分析;(三)建立常态化的企业技术创新对话、咨询制度,发挥企业和企业家在创新决策中的作用;(四)组织开展与企业技术创新有关的业务培训、咨询诊断等活动,帮助企业提升创新能力;(五)建立健全企业技术创新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发展企业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研发设计、技术评价、技术交易、创业孵化、检验检测、质量认证、知识产权、品牌创建、标准制定及推广、人才培训、产学研信息对接咨询、科技金融等服务;(六)建立科技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和专利信息资源向全社会开放的长效机制,鼓励企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按照市场化方式共享仪器设备、科技文献、科学数据等创新资源。 第八条 市、区县(自治县)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引导企业开展下列技术创新活动:(一)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整合国内外技术创新资源,建立新型的研发创新体系;(二)加强研究开发,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并实现成果产业化、市场化;(三)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联合国内外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等实施技术创新项目,创建技术创新团队和机构,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四)主导制定或者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五)开展质量提升和品牌培育工作,推广先进质量管理体系和模式;(六)应用信息技术实现设计数字化、产品智能化、制造智慧化、管理网络化和商务电子化;(七)加强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同国内外高等学校联合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共建产学研基地或者实习实训基地。 第九条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设立企业技术创新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工作。 市、区县(自治县)有关部门用于科技进步、创新创业的其他专项资金,应当确定一定的比例用于鼓励、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发挥财政资金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引导作用。 企业与技术创新有关的下列活动或者项目,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享受补助或者奖励:(一)开发、投产并经鉴定的新产品;(二)获得中国专利金奖和中国专利优秀奖等国家级奖励的专利;(三)牵头制定并获批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四)新认定的国家级、市级企业研发机构和国家级、市级企业研发机构在运行评估中获优秀等次的,其新购研发试验关键设备等能力提升项目;(五)为列入《重庆市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的装备产品投保;(六)首购首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七)引进企业技术创新人才;(八)按照国家和本市规定可以享受补助、奖励的其他活动或者项目。

重庆将助力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打造“五大平台”,将带来哪些利呢?

作为中国与新加坡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实施已满5年,逐渐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名片。重庆和新加坡已开通“五条通道”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简称“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实施5年来,重庆和新加坡谋划开通了中新互联互通项目“陆海新通道”、中新国际数据通道、中新跨境融资通道、渝新国际航空运输通道、渝新人才培训交流通道等“五条通道”。重庆将助力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打造“五大平台”,将带来哪些利呢?重庆将推动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推进中新互联互通项目不断取得新进展。具体来说,重庆将从五个方面着手,将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打造成为“五大平台”:

1、2025年,重庆和新加坡将初步实现贸易、投资、跨境资金流动、人员进出、运输来往等自由便利,数据安全有序流动。

2、双方推动金融服务、航空产业、交通物流、信息通信等重点领域等一批项目落地,并适时将合作拓展到旅游、教育科研、医疗健康、农业、城市发展等其他领域。3、力争初步实现重庆和新加坡之间贸易、投资、跨境资金流动、人员进出、运输来往等自由便利,数据安全有序流动。具体来说,在金融服务领域,中新跨境融资渠道辐射范围进一步扩大,金融服务产品进一步丰富。4、航空产业领域,航空通达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国际人员往来日益密切,航空产业合作初见成效,有效助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

5、交通物流领域,中新互联互通项目“陆海新通道”国际合作取得积极进展,渝新海关关际合作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对接顺利实施,渝新国际贸易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

重庆专精特新企业名单

重庆专精特新企业名单有重庆禄丰天润油橄榄开发有限公司、重庆艾格润数控机床有限公司、重庆市固永实业有限公司、重庆市恒双德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科金龙金属材料开发有限公司、重庆市虹才金属材料有限公司、重庆德佳玻璃有限公司、鲁渝农牧科技重庆有限公司、重庆奇迹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数字空间(重庆)科技有限公司、重庆三铭重工有限公司等。

重庆专精特新企业是指在重庆市内注册,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以其独特的创新能力和市场潜力,成为推动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重庆专精特新企业具备专业化的特点。这些企业在某一行业或领域内深耕细作,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通过持续的技术研发和创新,不断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其次,这些企业精细化运营。他们注重管理创新和成本控制,通过精细化管理、智能制造等手段,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他们注重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通过精准的市场定位和营销策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重庆专精特新企业的特点:

1、专业化:这些企业专注于自身的细分市场,深入研究市场需求和行业动态,通过专业化生产和服务,不断提升自身在行业内的竞争力。

2、精细化:企业在生产、管理、服务等方面注重细节,追求卓越,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以满足客户的高标准需求。

3、特色化:企业注重自身特色的发展,通过创新和独特的设计,提供具有特色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4、创新型:企业注重科技创新,积极投入研发,不断推动自身技术的进步和产品的更新,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发展。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百科-重庆艾格润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20003.html
小太监却有大智慧! 庆余年2 中藏得最深的洪竹
乌尔善 王也或将缺席 男主契合度高 再战暑期档 异人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