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了解!中国38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全名单

截至目前,中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已达38项,是灌溉工程遗产类型最丰富、分布最广泛、灌溉效益最突出的国家。郑国渠、长渠、木兰陂……这些名字,你听过吗?这些灌溉工程蕴藏着哪些传承古今的智慧?戳图了解↓↓


中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都位于哪里?

第71届执行理事会宣布了2020年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中国申报的四项水利工程全部成功入选,这四项水利工程分别是福建省福清天宝陂、陕西省龙首渠引洛古灌区、浙江省金华白沙溪三十六堰、广东省佛山桑园围。

天宝陂位于福建省福清市的龙江中段,始建于唐天宝年间(742-756年),故称“天宝陂”,其坝体长216米,高约3.5米,其中150米为唐至明代所修的旧坝。 天宝陂选址精妙、结构先进,在宋代就采用浇灌铁汁的方式加固坝基,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大型蓄淡拒咸水利工程,为福清农业发展和人口聚集作出重要贡献,见证了福清从一个斥卤之地变为全国百强县的发展历程。 时至今日,天宝陂周边城市建筑林立,但依然保存古有的工程布局,灌溉着下游1.9万亩耕地。 千年天宝陂见证了福清的沧桑巨变,也完美诠释了古人“择水而居”的理念。

龙首渠引洛古灌区,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地处黄河二级支流北洛河下游、秦东平原渭洛河阶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史记 河渠书》记载,汉武帝采纳临晋郡守庄熊罴建议修筑龙首渠,因在3.5千米隧洞施工中首创了“井渠法”,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条地下渠,成为祖国水利科技宝库中的一笔珍贵财富。 其后,引洛灌溉代有传承,各具特色。 1933年,由杨虎城将军倡修、李仪祉先生规划,在龙首渠基础上修建了“关中八惠”之一的洛惠渠,发展至今,灌溉农田74.3万亩,惠及人口69万,是陕西省重要的名优粮果基地。

白沙溪三十六堰位于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是浙江省现存最古老的堰坝引水灌溉工程。 公元27年辅国大将军卢文台归隐此地首筑白沙堰,此后百余年的时间里,其部下及后人陆续建成了横跨45公里,水位落差168米的三十六座堰。 针对白沙溪落差大,深潭多的特点,摸索出“以潭筑堰”的科学方式。 其引水灌溉带来了巨大的效益,使浙中地区成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粮仓之一。 为彰表卢文台功绩,历代朝廷对其先后七次追封,百姓尊称其为“白沙老爷”,供奉庙宇百座之多。 新中国成立后,白沙溪上修建了沙畈水库和金兰水库,部分古堰被永久留在水底。 但目前仍有21座古堰继续发挥着引水灌溉作用,灌溉农田达27.8万亩。

桑园围始建于北宋徽宗年间,地跨佛山市南海、顺德两区,由北江、西江大堤合围而成,历史上因种植大片桑树而得名,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基围水利工程。 围堤全长64.84公里,围内土地面积265.4平方公里,农田灌溉面积6.2万亩。 桑园围水利工程的建设开启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大规模基围农耕开发的历史,发挥了灌溉、防洪排涝、水运等效益,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水利发展和佛山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见证,为区域灌溉农业发展和人居环境安全提供了基础支撑。

灌溉是农业发展的基础支撑,对人类文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自2014年设立,旨在梳理世界灌溉文明发展脉络、促进灌溉工程遗产保护,总结传统灌溉工程优秀的治水智慧,为可持续灌溉发展提供历史经验和启示。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传承人类智慧与发展的历史见证)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是人类智慧与发展的历史见证,它们承载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管理的智慧。 这些灌溉工程的建设与运营,不仅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农业产出,也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 本文将介绍几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包括它们的历史背景、建设过程以及操作步骤。

1.中国南水北调工程

中国南水北调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旨在解决中国南部水资源过剩和北方水资源匮乏的问题。 该工程的建设始于2002年,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操作步骤:

步骤一:调水源地准备。 选择水源地,进行水源地的保护和整治工作,确保水质安全。

步骤二:建设输水通道。 通过修建输水渠道、隧道和管道等方式,将水从南方输送到北方。

步骤三:建设水源地保护区。 为了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环境,建设水源地保护区,禁止采矿、工业污染等活动。

步骤四:建设接水工程。 在北方城市和农田建设接水工程,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中国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和运营,为中国北方地区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解决了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2.印度恒河三角洲灌溉工程

印度恒河三角洲灌溉工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灌溉系统之一,起源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 该工程利用恒河的水源,为周边地区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资源,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操作步骤:

步骤一:修建水渠。 通过修建水渠,将恒河的水引入农田,满足作物的灌溉需求。

步骤二:建设水闸。 修建水闸,控制水流的流量和方向,确保农田得到适量的灌溉水。

步骤三:维护和管理。 定期清理水渠和水闸,确保其正常运行,防止堵塞和泄漏。

印度恒河三角洲灌溉工程的建设和运营,为当地农业提供了可靠的灌溉水源,保障了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3.埃及尼罗河灌溉工程

埃及尼罗河灌溉工程是古代埃及人在尼罗河流域建设的一系列灌溉系统,起源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 该工程利用尼罗河的水源,为埃及的农业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支撑了古埃及文明的发展。

操作步骤:

步骤一:修建堤坝。 修建堤坝,控制尼罗河的水位,防止洪水泛滥。

步骤二:修建水渠。 通过修建水渠,将尼罗河的水引入农田,满足作物的灌溉需求。

步骤三:建设水车。 利用水车抽取尼罗河的水,进行灌溉。

埃及尼罗河灌溉工程的建设和运营,为古埃及人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源,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为古埃及文明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结尾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是人类智慧与发展的历史见证,它们承载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管理的智慧。 中国南水北调工程、印度恒河三角洲灌溉工程和埃及尼罗河灌溉工程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通过介绍这些工程的历史背景、建设过程以及操作步骤,我们可以看到人类在灌溉工程方面的创新和进步,以及其对农业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什么是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是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ICID)主持评选的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其评选始于2014年。 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评选的世界遗产不同,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着眼于挖掘和宣传灌溉工程发展史及其对文明的影响。

2020年12月8日晚,会议公布了2020年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我国申报的4项水利工程全部成功入选,分别是福建省福清天宝陂、陕西省龙首渠引洛古灌区、浙江省金华白沙溪三十六堰、广东省佛山桑园围。 至此,我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总数已达23项。

扩展资料: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历史意义: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是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ICID)从2014年开始评选的世界遗产项目,旨在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在用古代灌溉工程,挖掘和宣传灌溉工程发展史及其对世界文明进程的影响,学习古人可持续性灌溉的智慧、保护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是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于1950年成立,旨在鼓励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水利遗产保护,拥有110个成员国。 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共17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都是古代水利工程可持续利用的典范。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20040.html
尼日利亚总统提努布 全球发展不是零和游戏
角度深刻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 从 理响中国 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