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业经济稳中向好 智造 升级 数字赋能

(原标题:数字赋能“智造”升级 我国工业经济稳中向好)

打开手机APP,流水线上的各类数据一目了然;坐在控制室里轻点鼠标,车间里的重型设备自动开启;实时呈现的大屏幕上,工厂每个角落尽收眼底……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步入发展快车道,让“未来工厂”走进现实。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近日,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工业经济效益月度报告显示,1-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0946.9亿元,同比增长4.3%,实现营业收入41.92万亿元,同比增长2.6%。其中,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14439.8亿元,增长8.0%,增速加快0.1个百分点。

分析人士表示,今年4月,随着宏观组合政策落实落细、效果持续显现,我国工业生产回升向好,市场需求继续回暖。具体而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效益持续恢复,工业企业当月利润由降转增,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深入推进,叠加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效果逐步显现,共同推动装备制造业利润保持较快增长。

“机器人同事”包揽重活累活、“无人工厂”24小时不间断生产、“透明化生产线”监测全流程作业数据,坐在办公室盯着大屏幕点击鼠标,便可指挥千里之外的工厂生产……有赖于工业互联网的优化支持,越来越多的工厂里呈现出这样的“智能”新场景。工业互联网是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有力支撑了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助力“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飞跃。

数字孪生、信息物理系统、低代码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推动工业互联网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进行融合创新。近年来,“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进入快车道,形成生产单元广泛连接、数据要素充分利用、创新应用高效赋能的“5G工厂”。

在广东顺德,“5G全连接”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正式亮相,机器人手臂在工厂里整齐作业,AGV(自动引导小车)零差错调度运送到位,实现了生产效率和产品效益的“双提升”;在内蒙古呼伦贝尔,传统食品工厂换上“5G智慧工厂”系统,对生产制造全流程数据进行精准采集、快速传输、实时反馈,实现农作物的自动化加工作业;在江苏南京,“5G+数字孪生”技术助力全流程智能化贯通,通过一系列自动化生产线、立体仓库、自动化输送线,实现“产品不落地”的自动化生产运输……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产业互联网研究部主任黄颖表示,当前,我国“5G+工业互联网”发展正处在由起步探索迈向深耕细作、规模化发展的关键阶段,融合应用不断走实向深,助力实现解放人力、赋智机器、升级物流、优化方法、改善环境等转型目标,不断促进我国制造业企业提质增效。

今年以来,我国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进程不断加快,从中央到地方,多项举措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日前,《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正式通过,指出要根据制造业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分行业分领域挖掘典型场景,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推广应用,做好设备联网、协议互认、标准制定、平台建设等工作。

针对制造业“智造”升级新进程,各地聚焦产业数字化转型,为相关企业提供创新保障。江西打造“数字领航”企业和“数智工厂”标杆,为当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建设“产业大脑”;山东推动工业互联网赋能“数转智改”,鼓励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揭榜挂帅”;河北加快推进工业设备上云、计算存储上云、平台系统上云,开展工业互联网供需对接服务……

“智能制造技术对我国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推进,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我国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东表示,下一步,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链的变革和优化升级,实现产业模式和企业生态的根本性实现转变。


经济稳中向好的原因

经济稳中向好的原因有就业持续向好、物价总体稳定、经济运行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1、就业持续向好

作为判断宏观经济平稳健康的重要指标,无论是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还是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2023年10月均降到5%以下。从就业总量来看,2023年前10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完成了1191万人,超额完成了年初的预定目标1100万人。

2、物价总体稳定

2023年10月CPI上涨1.9%,在经济增速保持较快的水平下,CPI保持在2%以下的涨幅是非常理想的水平。2023年10月份PPI上涨6.9%,涨幅与上月持平,表明市场供求关系持续改善。

3、经济运行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我们判断经济是否向好,不能仅盯着速度,更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介绍,2023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22.8%,比2022年同期加快14.4个百分点;服务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31.4%;前三季度累计,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6.6%,创下近5年来最高水平,这些指标都意味着中国经济在向更高质量的发展迈进。

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性动力

1、新一轮的体制改革将带来“技术红利”的释放

通过深化改革,那些阻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因素正在降低。一方面,通过推进政府的“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另一方面,通过财政体制政策改革,政府正在努力给制造业和实体经济一个公平的税负环境。

2、区域均衡发展将出现“以强带弱”的辐射作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根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立足我国区域差异大、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以全方位、系统化、协同性视角,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主要任务。随着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发展战略的推进,加强了区域经济增长的辐射带动作用。

中国经济为什么能够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势头?

1、从发展的基础看,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及制造业、货物贸易、外汇储备第一大国,近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约30%。

2、从科技支撑条件看,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正在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转变,一些重要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某些领域正由“跟跑者”向“并跑者”、“领跑者”转变。

3、从市场支撑条件看,我国有近14亿的人口规模,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2018年我国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了亿元,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6.2%,消费成为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稳定器”和“压舱石”。

4、从后发优势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经济发展仍然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快速推进的发展阶段,处于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加速迈进的关键时期。在人均收入上,2018年中国人均GDP是美国的16%左右,城镇化率不到60%,经济发展存在巨大空间。

5、从大国优势看,我国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幅员辽阔、经济体系完整、市场规模巨大。中国有近14亿人口、9亿劳动力、1.7亿受过高等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的人才资源,储蓄率接近50%。

是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在世界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220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产业链条完备;我国具有生产要素大规模集聚产生的规模经济优势,分工密集、产品种类繁多的范围经济优势和区域之间差异互补的协同发展优势。

扩展资料

1、夯实经济稳中向好势头,要在推进改革创新中持续释放发展活力。改革激发活力,创新增添动力。敢于攻坚克难,加大财税、金融、国企国资等重要领域改革力度,着力推进简政放权、减税降费,才能让市场主体有更多感受,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2、夯实经济稳中向好势头,要在扩大对外开放中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当今世界,风云激荡、乱象丛生,但经济全球化大势不可逆转。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迈出对外开放新步伐,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加快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中国经济巨轮就能在时代大潮中劈波斩浪、行稳致远,给世界各国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3、夯实经济稳中向好势头,要坚持底线思维、突出问题导向,着力增强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当前一些领域存在问题隐患,风险总体可控,但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及早防范、主动作为,做到“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

要着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去杠杆的落实,坚定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稳定的良好环境。

推进智能制造 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8年在世界经济错综复杂的背景下我国坚定不移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通过全面实施智能制造工程以及管理体系推广,我国制造业智能化特征日趋明显,智能制造工程全面实施,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持续深化,工业互联网提速发展,创新发展的成绩可圈可点。 ”工信部电子工业出版社总编辑、华信研究院院长刘九如在近日举行的2018智造百强榜高峰会暨2019中国智能制造百人会年会上表示。 本届年会是百人会举办的第三届年会,主题为“智造让生活更美好”,旨在深入贯彻制造强国战略,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推进新一代智能制造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改委原副秘书长范恒山在《产业经济与智能制造》的主题演讲中提出了五个观点:第一,现代化经济体系包括产业的优化升级或现代化,但产业的现代化不等于经济体系的现代化。 第二,在推进产业发展、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方面要走出两个认识误区。 第三,推进产业发展要在突出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增创超前优势,并形成尽可能高的竞争优势。 第四,超常运作抢占领智能制造的制高点。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和核心,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而智能制造是现代制造业的标志性内容。 第五,把人的信用与责任作为智能制造的一个关键元素融入其中。 百人会荣誉会员专家委委员、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副院长石勇认为,未来智能智造发展一方面要解决大规模个性化的定制需求,另外一方面要形成生态、系统,设备要能够进入工业互联网。 有了智能制造以后,“智造”可以实现效率提高,成本降低,同时还能满足移动化的趋势。 智能制造是未来发展大的趋势,也是我们现在紧跟世界先进制造业的步伐,构建竞争的优势。 中国工程院院士、制造强国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李伯虎指出,新一代人工智能引领下的智能制造系统将是新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的一种智能制造系统,目前还是正在发展的制造新模式、手段和业态。 对于企业而言,浪潮集团执行总裁王兴山认为,智能制造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主战场。 “上云上平台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途径,应通过工业互联网解决工业互联的问题。 随着设备、业务上云上平台,工业大数据和数据的挖掘利用,成为智能制造的主题主线。 智能制造需要繁荣的软件产业做支撑,智能制造战略也将带动我国软件服务业的大发展。 智能制造是个生态系统,营造可持续的智能制造生态圈,需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全社会共同参与。 ”王兴山表示,浪潮在发展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方面具有三大优势,即先进制造业模式经验,强大的云服务平台支撑能力,以及30余年的企业信息化服务能力。 卫华集团董事长俞有飞则指出,中国在智能制造的方面人才培养至关重要。 在智能制造,一是理论研究范围的人才,二是实践型人才。 光环云高级架构师马立刚从公有云的角度帮助智能制造企业更好地做一次产业升级。 “把信息化系统迁移到公有云上可以按需定制,节约成本,利用公有云可以节约人力或者物力的成本,这是帮助制造业解决问题的一个点。 所以,往公有云迁移整体信息系统业务,会使整体客户方案投入越来越降低,对整体信息化运营成本也会越来越低,使得制造业企业会有一个可持续的发展。 ”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20059.html
10 率国王4 林书豪狂轰33 6
英伟达加快AI芯片路线图 黄仁勋透露GPU将一年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