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需解决哪些现实问题 病房 无陪护 推广

▲当前可以鼓励一些医院“因院制宜”地探索“无陪护”模式,但也要把握好推广的节奏。图/IC photo

2017年起,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开始探索“无陪护”模式,是国内较早实施全院“无陪护”管理的公立医院。“无陪护”病房,不是无人陪护,而是取消以往家属或自聘护工的陪护方式,患者的医疗、护理和生活照顾,由医护人员和经过培训的护理员共同承担。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今年以来,“无陪护”病房试点范围逐步扩大至福建所有三级医院,并延伸至二级公立医院。近期,福建、天津等地部分医院也开始设立“无陪护”病房。这一模式能否在全国推广,引发热议。

“一人住院,全家受累。”这是许多患者家属面临的困境。即便是请护工照料,也往往遇到水平参差不齐、价格偏高等问题。因此,由医护人员和经过培训的护理员来代替患者家属与护工照料的“无陪护”病房,的确是切中了一些现实痛点。此外,“无陪护”病房还利于降低医院管理成本,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特别是随着社会家庭结构的变化,以及老龄化程度继续加深,这种新的患者照护模式应该说有着越来越强的社会需求。这也是该模式近年来在更多地方得到探索的现实原因。不过,就目前的情况看,“无陪护”病房要从探索阶段走向大面积推广,仍有一些现实问题需要解决。

比如,患者和家属的观念问题,就是第一关。要知道,子女陪护、侍奉在病床前,历来被视为是孝道的体现。如果父母生病了,就将老人完全“交给”医院,子女只能定期探望,这对不少患者和家属来说,都还需要克服一定的心理“障碍”。这里面既有担心,也有世俗观念中的阻力,全社会都需要一个逐步接受的过程。

同时,也并不是所有情况都真正适合“无陪护”。典型如幼儿、高龄老人、重症患者等特殊人群,因身体状况、性格等原因,一来有一些特殊需求,往往是他人无法满足的;二来,如果完全脱离家属的陪伴,反倒未必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毕竟,家属陪伴,本身带有较强的情感诉求。这一点是很难由护工、护理员等旁人来替代的。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即成本。要知道,“无陪护”病房不是无人陪护,也不等于“无成本”陪护,家属必须缴纳一笔专门的费用给医院或第三方护理机构。就一些医院的情况看,这个收费标准一般在百余元每天。该价格相对于一般的护工价格似乎并不算高。但是,一旦“无陪护”病房成为普遍模式,则意味着每名患者家属都要额外缴纳一笔专门的“陪护费”,这对不少家庭承受能力的考验还是不可低估。

应该看到,现实中不少情况下的家属陪护,是以“免费劳动力”的方式算入的。比如典型的老伴照料。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北上广等地的大医院,外地患者比例高,家属陪护实际上也是顺带在医院以极低的成本解决了住宿问题。如果一旦普遍实行“无陪护”,则很可能导致这部分家属需要另找住宿,由此直接提高家庭的就医成本。

除此之外,“无陪护”模式之下,意味着患者家属对于医疗过程的参与感直接下降,这也给医患信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一旦发生病人摔倒,或是其他突发事件,如何避免增加医疗纠纷,同样不容忽视。

因此,综合种种现实来看,当前可以鼓励一些医院“因院制宜”地探索“无陪护”模式,但也要把握好推广的节奏。其前提条件,还是要尊重患者和家属的意愿。比如,一些医院可以设立一定比例的“无陪护”病房,供有需要的患者和家属选择。可以说,至少在一定时期内,它更多应该是一种补充性的服务选择,而不宜成为所有患者的“必选项”。

从长远角度看,“无陪护”成本是否可以统一纳入医保,相关陪护标准的完善进度等,也影响到社会对该模式的接受和认可程度。这些配套工作,也不妨随着各地试点的开启逐步展开讨论和推进。

撰稿 / 杨末(媒体人)

编辑 / 迟道华

校对 / 刘越


【讨论】取消护工,大家如何看待“无陪护病房”?

1.夯实基础护理,要根据中国国情来说,不能站着说话不腰疼。 采取跳跃式,大跃进。 2.我看还是医院要建立完善的体系,夯实基础护理,试点“无陪护病房”。 也就是说,今后不但要负责患者的医疗护理,还要承担日常的喂饭、洗漱、擦身、剪指甲、倒屎倒尿等生活护理,实在要搞那还是得院里给临床科室配护工。 不然寒窗苦读数十载,原是喂饭、洗漱、擦身、剪指甲加倒屎倒尿等生活护理。 哀哉!苦哉!哭哉!????

与自我概念,情绪情感,压力相关的护理诊断有哪些?

2 护士如何帮助有焦虑情绪的病人2.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消除焦虑情绪最好的办法是心理治疗与心理护理,其前提是良好的人际关系。 护士应使自己从着装、言语、表情、动作到专业技术水平都给病人可信赖和亲切的感觉,获得病人的尊重和信任。 这对于以后的心理护理的效果十分重要。 病人入院以后,护士要热情接待,主动介绍病房的环境和同室的病友,让病人了解医院与病人有关的规章制度。 尊重病人的人格,称呼病人的姓名,不以床号称呼病人。 告之经治医生和主管护士的姓名。 2.2详细评估病人的情况要使心理护理获得最佳的效果,必须做到知彼知己,护士要全面评估病人的情况。 例如病人的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宗教信仰、经济状况、家属与病人的关系、病人的性格特征、生活方式、烟酒嗜好、近期内有无生活事件等,此外关于疾病的情况应评估病人各器官系统的功能状态、异常情况、检验和辅助检查结果、疾病诊断、治疗计划等,最后还应了解病人对疾病、对治疗的态度。 通过评估对病人的生物、心理、社会的情况有了比较完整的概念以后才有助于确定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 通过调查研究作出的护理计划具有个体性的特点,针对性强,效果好。 2.3耐心倾听病人的叙述焦虑病人的表现之一是反复叙述自己的不适,反复要求医护人员解答他们的问题,尽管医护人员进行了解释,但病人仍然放心不下,忐忑不安。 此时护理人员应理解病人担心、求助的心情,他们希望有亲人和专业人员的理解和帮助,而冷淡和厌烦的态度则更加重了他们的担忧。 护士在繁忙的工作中,要找出一定的时间陪伴病人,倾听病人的叙述。 要让病人感觉到护士是在认真地、专门地帮助他解决问题,而不是敷衍了事。 这会使病人感到安慰,会增加病人对护士的信任。 心理护理的目的是让病人领悟到自己的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调动病人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 病人叙述的过程,就是他宣泄的过程,在宣泄的过程中,有助于缓解焦虑的情绪,有助于使病人认识自己的缺陷,从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护士在倾听病人叙述的过程中要进行思考,发现他焦虑情绪的症结所在,寻找帮助他解决问题的途径。 同时护士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情感,对病人的问题表现出接受、理解、赞同或否定的态度,这对于病人会产生非常微妙的影响。 耐心的倾听在心理护理中十分重要,有时比长篇大论地解释还有效。 2.4用科学的道理进行解释针对病人担忧的问题,护士要运用科学的道理进行解释。 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护士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注意言语的科学性、艺术性、肯定性。 为了使病人便于理解,避免单纯使用医学术语。 同时还应注意不能为了取得暂时性的效果而妄加评论,也不能表现出似是而非的态度,否则会适得其反,非但不能解决病人的问题,相反会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护士也失去了病人的信任。 解释工作要循序渐进,不能指望通过一次谈话就能解决问题,还要配合其他的办法,例如用已经取得疗效的病人的事例,或使用图片等加以说明。 总之解释的目的是使病人减轻焦虑,而减轻焦虑则必须让病人领悟到其担心的问题并不存在,缺乏客观依据,是个体性格的缺陷所致。 而且要让病人懂得最行之有效的办法不是靠外力,要靠调动个人的心理防御机制,学习医学科学知识,相信科学,培养良好的性格。 2.5鼓励病人活动许又新教授认为行动是焦虑的对抗剂。 经他治疗的几位焦虑症病人,常带着一张折叠椅或小板凳整天在外面游走,这有助于使他们的焦虑情绪被控制在可忍受的限度之内。 如果让病人整日躺在病床上,或独自闷在家中,他们的注意力会更多地集中在对疾病忧虑的问题上,这无疑会增加对躯体不适的敏感性。 在不影响病人生理功能的情况下,应鼓励病人活动,例如每天到庭院散步一二小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健身运动,与病友或兴趣相同的人在一起聊天、下棋、看电视。 这些活动可帮助病人分散注意力,将焦虑控制在最低的、可以耐受的水平。

数学求解;数扩充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的需要二是【】的需要

数学求解;数扩充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不够用】的需要二是【实际】的需要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20148.html
一心堂被国家医保局约谈 有门店串换药品 超量开药
信任票 经济观察 中国经济频获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