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成 摸着 雷军过河 车企大BOSS网红之路走得通么

晏成

导语: 卷流量、卷老板已经成为车企新的风向,老板们来到台前、争做“网红”。这一风向从何而来?要不要跟风去做?怎么做?有哪些注意事项? 搜狐网副总编辑、汽车事业部总经理晏成分享了他的洞见。

最近,汽车行业非常地卷,老板和高管们纷纷出道走向前台,做直播、做短视频、做账号。 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企业的创始人董事长亲自下场,二是车企的高管集体下场。

这里面有两个重要的节点, 一是雷军和小米汽车的泼天流量,导致流量焦虑在汽车圈蔓延;二是去年年底蔚来汽车李斌亲自上阵直播长测,让老板直播试驾这种形式火了起来。

尤其在北京车展这个分水岭之后,长安汽车这样的央企一把手朱华荣、远离舆论中心很久的吉利李书福、自嘲“60岁老汉”被迫营业的奇瑞尹同跃、很少露面的“钢铁直男”长城魏建军,新势力企业里哪吒汽车张勇等等,纷纷下场开直播、做短视频。在老大们的带动下,长安、长城、广汽、比亚迪等高管也集体入驻各种社交平台。

之前大家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所有的公司都是用户公司。 现在还有一句话,所有的公司都是媒体公司。

一、为什么车企疯狂卷流量、卷老板?一个外因、两个内因,及“黄金三角”

为什么车企现在开始疯狂地卷流量、卷老板?实际上有一个外因和两个内因。

外因主要来自于华为、小米这样的手机厂商跨界入局汽车业之后,把机圈的很多营销方式带到了汽车圈,对传统车企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摸着

更深入来看,有两个内因:一是现在 国内车市是一个存量市场, 竞争惨烈、此消彼长,一块蛋糕被你抢走了、别人就没有了;二是当下 汽车的产品和品牌实际上是高度同质化的, 没有谁真的说建立起独特的竞争优势。即使彪悍如特斯拉,5年前可谓鹤立鸡群,但现在大家都进化成凤凰了,就算特斯拉还是最有魅力的那只,它的相对竞争力也是大打折扣的。当产品和品牌并不没有那么大差异的时候,大家不得不卷价格、卷声量、卷流量。

所以说, 现在汽车行业的竞争,实际是个“黄金三角”模式 :中间是产品,左翼是资金,右翼是声量。除了产品之外,最大的比拼点有两个:一是血槽有多厚,二是流量有多大。一个是搞钱,保证现金流的安全;一个是搞流量,为销量提供支撑。对车企老板来说,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搞流量很难,但搞钱显然更难。增加血槽厚度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输血,比如融资;二是造血,就是要有健康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

摸着

有流量、有销量不一定能搞到钱,但没流量、没销量一定搞不到钱。所以在这个短视频/直播/社交媒体的时代,让老板走向前台,是目前“卷”流量的核心战场。短期内来讲,利用老板的名人效应宣传,无疑是吸引流量、提高声量一种成本低、见效快的方式。 朱华荣在一个内部分享里说,采用了这种模式之后,他们觉得效果翻番而成本降低。

二、老板们做个人IP的目标、价值和应有的心态

既然卷流量有它的现实必要性,那老板们做个人IP的目标和价值是什么?应该以什么心态去做?

车企老板是最懂自己品牌、产品和用户的人,也是最能讲好品牌故事、跟用户建立信任的人。所以,我认为 目标其实很明确:为了更有效、更高效地地和用户沟通。

这个目标就决定了大家不应该把直播、短视频当作一个单向传播的流量工具,而是应该把它 作为一个跟用户的沟通平台, 要去和人建立链接,最终提高产品、品牌和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和用户建立信任和亲切感。

所以我觉得大家如果要做,首先心态上需要先摆正: 不要有过于不切实际的目标,不要过于短期功利主义,而是要用一个更加平和的心态去做这个事儿。

三、方法论:两种模式

目前大家采用的模式大概有两种:

模式一: 聚焦个人IP,利用好大老板的知名度、利用好他们自带的流量,去创造一些跨界破圈的营销事件。通过企业的各种官方账号和媒体去传播和接住流量,比如说李书福、尹同跃就是这一派的代表。

模式二: 个人IP+粉丝系统,在创造营销事件的同时,通过个人账号去沉淀、经营好粉丝。比如说雷军、李斌、魏建军。之前李斌打造的蔚来汽车的APP,实际上就是精准面向蔚来车主和潜在车主一个非常好的粉丝系统。

这两种模式里, 模式二显然难度更高。 它要求更多的精力去投入和积累,是“久久为功”的事业。它也要求老板:

一是要具备足够吸引、打动用户的人格魅力,内容要足够有特色、有价值。

雷军过河

二是要放下身段、和网友沟通对话,也就是要有“网感”。对于长期身处高位的车企老板来说,怎么去适应互联网的传播语境,会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这个时候,大家应该把自己看作一个主播、一个自媒体的运营者。

在我看来,模式一适合自带光环、自带流量的大老板尤其是一些创始人和董事长;模式二既适合大老板,也适合企业的高管。尽管高管们个人品牌的势能和知名度跟企业创始人不在一个量级上,但他们也可以通过持续的内容创作、对用户和产品的理解、长期的内容运营和用户沟通,创造出非常好的粉丝效益。

车企大BOSS网红之路走得通么 不过,要想批量制造出雷军这种级别的网红,肯定是不现实的。 本身每个人的背景、经历、性格千差万别,不是每个人都有雷军那种传奇的人生经历,也并不是每个人都有那么好的口才和镜头感、能够侃侃而谈。如果要强行打造人设,反而容易翻车。 所以我认为,不一定要逼着每一个大老板都走到前台。

但如果你决定了要做,那 更具备现实可行性的路径是,以个人本色为基石,把你的个性、优势和你想要达成的目标相结合。 现在大家喜欢看的,一是分享一些过去看不到的一些真实、新鲜、有趣的内容;二是创造一些营销大事件,通过对话传达出大老板的一些深度思考和价值观,比如李书福前段时间就和搜狐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CEO,物理学博士张朝阳做了一次直播,共同分享了对人生、对教育、对人才、对创新的很多看法,实现了很好的跨界破圈的效应,而且很多业内人士给我的反馈是,整个直播很有高级感。

四、长期主义与“剧场效应”

摸着

之前我们说过,老板做个人IP是为了更有效、更高效地和用户沟通,这就意味着这件事也需要长期主义,它 需要常态化去做。

不过,长期来看,当大多数老板和高管都在出台做短视频、做直播,最后可能会产生“ 剧场效应”或者“培训班效应”:

大家本来都在剧场里坐着看表演,突然前排有人站起来,导致后排的人也不得不站起来,最后全场观众都只能站起来,但舞台上的内容还是那些、自己观演体验却变差了;或者说就像培训班一样,一个学生参加了培训班,最后所有人都参加了培训班,最后提高的是分数和分数线,但可能并不能提高录取率。

五、3个TIPS

再提示一些可能需要注意的Tips:

1. 要做大网红并不比做爆款车型更容易,它消耗时间、精力、资源,而且它需要个人禀赋。

2. 把一家企业和一个自然人深度绑定,是有风险的。而且很多老板不是传播专家,直播又是一次性地把内容呈现在公众面前,对于能讲什么、尺度在哪儿,需要做好相关的培训和风险预案。

3. 虽然老板们都开始下场为产品代言,但也不能代替以前基本的营销动作,比如你做品牌、做线索或地推活动等等这一整套的体系依然还要存在。

最后,祝所有出台的老板们,出道成功,粉丝多多,成为有流量、有价值的网红;更要祝愿老板的流量转化为销量、销量转化为效益,实现资金、产品、流量“黄金三角”的正向循环,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传统企业怎么用好互联网思维进行转型?

企业在转型时,首先应该先搞清楚转型的节奏和步骤,弄明白先转什么,后转什么,否则就是摸石头过河,风险会很大。 就像道德经里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个道是什么?一是什么?二又是什么?先要把本质想明白。 而现在很多企业转型失败,恰恰就是方向反了,没有考虑本质的问题,更多转的是形式上的东西,这种转法死是必然,不死是运气好。 很多企业认为在淘宝或天猫开个店、建个网站,或是建个微信公众平台,然后再做做网络推广就叫转型、就叫与时俱进,实乃大错特错,这根本不叫转型,因为企业的本质一点没变。 很多传统企业是这样做生意的,开个工厂或商铺,然后通过打广告拉业务、销售员跑业务。 现在,线下生意不好做了,跑到网上建个平台,再通过网络广告拉业务、网络销售跑业务,本质变了吗?那里变了?其实他们的本质都一样,只不过形式变了:把开店的地方从线下搬到了线上,把发广告的地方从线下搬到了线上,仅此而已。 或者说,这些企业只是把互联网当成了一个新的销售渠道,这是典型的老思想加新模式。 其实这些形式化的东西好转,问题是这些表面功夫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先从本质转才是关键,而这个本质就是思想。 一些传统企业经营不善,说到底就是经营思路问题。 那这个思想怎么转呢?答案就是互联网思维。 想转型互联网、想在互联网上做生意,具备互联网思维是第一步。 那这个互联网到底是个神马东西呢?目前互联网上关于这方面的文章有很多,比如用户思维、时间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迭代思维、流量思维、社会化思维、大数据思维、平台思维、跨界思维等,这些都很好,都很对,但是一些关键性的问题却没有讲清楚:传统企业到底如何具备互联网思维?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如何让这些互联网思维在自己的企业中落地?这正是我今天要分享的核心:如何从商业的角度来理解和运用互联网思维?首先让我们先一起来回顾一下传统思维是如何做生意的,典型的传统流程是这样:产品- 营销-用户。 传统思维的核心是在产品,大部分工作是围绕产品进行,先有产品,将产品生产制造出来,或是先代理一款产品,然后通过各种营销手段,比如传单、广告等进行宣传;吸引来客户后,再进行销售。 盈利的方式主要是通过产品。 首先让我们先一起来回顾一下传统思维是如何做生意的,典型的传统流程是这样:产品- 营销-用户。 传统思维的核心是在产品,大部分工作是围绕产品进行,先有产品,将产品生产制造出来,或是先代理一款产品,然后通过各种营销手段,比如传单、广告等进行宣传;吸引来客户后,再进行销售。 盈利的方式主要是通过产品。 基于以上这些,企业转型后的思维是这样:以前大家做企业的思路是如何卖产品,而在互联网时代下,你考虑的不是卖什么产品,或者说卖什么无所谓,你的产品只是和用户建立联系的一个媒介、一个纽带。 你卖产品的目的不是赚钱,而是和用户建立联系,然后再通过这个纽带与用户进行深层次的接触,在接触过程中建立信任和关系,甚至让用户成为你的粉丝。 当有了一定的用户群之后,再进行生态圈的建设和布局。 举个例子:一次总裁班上,一个开汽车修理厂的学员问我,说汽车修理行业的利润越来越薄,生意越来越难做,他们的企业如何转型?其实对于汽修企业来说,他们修的不是车,而是通过修车和用户建立联系。 而且对于汽修行业,还有个先天的优势,用户必须到他们那去,面对面发生接触。 在与用户接触的过程中,通过优质的产品、服务以及一些必要的策略,让用户成为我们的忠实粉丝,之后围绕生态圈来赚钱。 比如可以不可以卖汽车保险?可以不可以卖各种汽车的周边产品?甚至有没有可能延伸到旅游行业,比如自驾游等!再比如说有个学员是开酒厂的,有自己的品牌,他们一年的销量不多,一百多万瓶,利润也不高。 基于互联网思维,他们卖的也不是酒,是通过酒和用户建立关系。 假设建立关系的地点是在微信公众平台(对于传统企业来说,想切入移动互联网或是实现粉丝经济,微信是个成本非常低、门槛非常低、且容易上手的入口),再假设他们每年卖的一百多万瓶酒,能吸引10万人关注他们的平台,并通过一系列的运营维护好用户关系和粘性(当然,要实现这样的效果,肯定是需要一些策略和方法的,绝对不是像很多企业那样,随便在包装上印个二维码,然后天天在公众号里发软文、活动、广告),那他们的酒甚至可以一分钱不赚,而完全通过运营这个公众平台来赚钱。 比如通过这个平台销售其它产品、提供增值服务,或是通过平台给其它相关企业做服务来盈利。 因为众所周知,现在自媒体是一个大趋势,对于一个拥有几十万高质量精准粉丝的微信平台来说,一年的利润也是相当可观的,甚至运营的好,要高于一年一百万瓶酒的利润!

魅族16tm plus为什么没什么人用

魅族手机今年的出货量已经迭出前十了魅族之所以有今天这样的“成就”,不是因为黄章固执,我总结了下原因:1.宣传力度小。 相比较蓝绿大厂铺天盖地的宣传规模,魅族似乎太佛系了,线下商店拼不过VO,线上又搞不过有“知名网红”雷总坐镇的小米。 2.市场开拓迟缓。 小米在17年走下坡路的时候,雷军大手一挥,全面进军印度市场,结果就是小米出货量翻倍,重回前三。 魅族你呢?3.抛弃初心,自断双臂。 记得魅族横空出世的那一年,媒体将魅族称为中国苹果,一个做mp3的厂商,第一款手机就给她带来了这么高的赞誉,靠的就是不妥协,一切为了用户更好的体验,想想当年mx3带给用户的震撼,安卓手机也能这么好看?到后来mx4pro,它的指纹识别,它的航天金属中框,直到现在它的分辨率都能吊打市场上99%的手机。 魅族的flyme系统常年霸占国产UI第一的位置,太好用了,太人性化了,太超前了,可以说flyme是安卓系统的苹果,是大家模仿的对象,现在呢?耗电量居高不下,各种卸载不了的app里充斥着广告。 以前魅族做大家买得起的精品手机,后来跟高通有矛盾,就一头扎进了联发科的怀抱,导致性价比的优势不复存在,在mxpro7成为魅族史上最失败的一款手机之后,魅族才幡然回复,不过已经太晚了,现在比起5年前,到处都是有实力的竞争对手,不说华为小米OV,就连TCL一加中兴都可以踩着魅族嘲讽了,没有资金,研发也成了问题,再也没法清高的嘲讽OV只会打广告了至于16th plus为什么没人用,出货量低没有了价格优势,品牌认知度低,还有各种小瑕疵,他甚至比不上15plus和16th有吸引力

以男主为视角的快穿文

网络上以男主为视角的快穿文有很多,推荐如下:1、拯救炮灰女配2、渣男洗白手册3、我是大反派4、打脸专业户5、好男人操作指南6、论圣父的垮掉7、炮灰逆袭人生8、不做渣男9、极品男神10、我是大反派11、悲剧发生前12、渣男洗白手册13、剑修男神打脸之路14、金牌男二15、他来自大星辰海16、超级男神17、我是男主他爸18、渣男要洗白19、听说我是啃妻族20、妇女之友21、我的经纪人良心不会痛22、外长的网红人生23、六零后男神24、重回八零好生活25、我的七十年代村霸老婆26、渣男宠妻日常27、他来自大星辰海28、我是大反派29、极品男神30、Boss打脸手册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20212.html
还是 揭秘咖啡的几大真相 致命毒药 经常喝咖啡健康吗 续命良
赖清德上任10天后 大陆打响反制 第一枪 宣布停止对台让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