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将探究北京雨燕 爱吃啥 环志时收集食团

6月1日凌晨2点,鸟类专家和志愿者来到颐和园东堤上。在静谧的夜色中,他们打着手电筒,用捕鸟网将廓如亭围住。4点多,在廓如亭中栖息的雨燕活跃起来,纷纷出巢觅食。快速飞翔的雨燕撞网的那一刻,便被束缚得老老实实。

为研究雨燕进行的环志工作正式开启。

6月1日清晨,颐和园廓如亭,志愿者捕捉撞到网上的雨燕。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持续20余年的环志

志愿者们轻柔又麻利地将雨燕从网上取下,装入专用的白色小布袋,交付测量小组。天刚蒙蒙亮,测量小组人员戴着头灯,使用弹簧秤给雨燕称体重,用游标卡尺测喙长和头喙长、跗跖长,使用钢板尺测体长、翅长、尾长,记录员记录相应的数据。

志愿者测量、记录雨燕数据。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接着,他们将带有全国鸟类环志中心通讯地址和唯一编号的特殊金属环固定在鸟的小腿或跗蹠上,然后在原地放飞,以便在其他地点再次捕捉或观察到这些鸟儿,研究其迁徙规律及种群动态。

自上世纪90年代颐和园在廓如亭首次开展雨燕环志工作以来,这项工作至今已开展了二十余年。

北京雨燕作为极少数以北京命名的鸟类,不仅是北京的代表性鸟类,更具有独特的生态和文化价值。每年4月,北京雨燕从非洲南部抵达北京筑巢繁殖,7月底到8月初离开北京,返回非洲南部越冬。近年来,雨燕在北京的栖息范围逐渐扩大,从颐和园、正阳门等古建筑到天宁寺桥、百子湾桥等高大桥梁,都能发现大量雨燕栖息繁衍。

这些空中的“精灵”生态习性独特,喜欢在高大建筑筑巢,这归因于其独特的身体构造。雨燕跗跖很短,且脚趾结构是四趾向前的,一旦落地难以再次起飞,繁殖期也只能在高空借助一定的落差完成起飞,在高大建筑筑巢,从高空自然跌落展翅就可以飞行。颐和园是北京雨燕的重要栖息地,这里的巢址高大,且水面上的大量昆虫为其提供了适宜的食物。

随着科技发展,除了金属脚环,科研人员也使用了卫星追踪的方式。此次16只“身强体壮”的雨燕被佩戴上了卫星接收器,接收器能更加精确地追踪到雨燕的迁徙路径和活动范围,这些数据用以记录雨燕的生存状态,也为雨燕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志愿者给雨燕佩戴上卫星追踪器。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研究雨燕“食谱”

此次环志共标记了126只北京雨燕,其中包括曾经标记过的88只,回收比例接近7成。标记时间最长的雨燕有3只,它们是2014年首次在颐和园佩戴环志的,时间达到10年。“这说明颐和园的北京雨燕种群总体良好,且能够持续精准回巢。”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北京市鸟类环志站)工作人员史洋说,另外的38只雨燕为首次佩戴环志。

与以往略有不同的是,此次环志还收集了十余个雨燕反吐的食团,将用以研究雨燕吃哪些虫子,从而对雨燕进行更好的保护。

专家收集的雨燕食团。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雨燕曾被称为“无脚鸟”。除繁殖期间需进入巢穴进行产卵、孵化和育雏外,它们全年的进食、饮水、交配、睡觉基本都在空中进行。

“雨燕在空中不是捕食,而是一边飞,一边张着大嘴,把小虫子兜进嘴里。”史洋描述了一个有趣的场景。这些虫子会存在雨燕脖子下的嗉囊中,随着雨燕越吃越多,虫子尸体粘在一起变成小圆球状的食团。被环志人员捕捉后,雨燕受到刺激紧张,会把食团吐出来,正好被工作人员收集起来用以研究。

食团中包含没有被消化完的完整虫子,小如蚂蚁,目前它们正处于冷冻状态,等待研究人员用显微镜将它们一一识别出来。

“我们研究雨燕吃哪些昆虫,不是研究雨燕粪便,而是研究食团。”史洋说,他们需要了解昆虫和园林绿化中用药物杀灭的对象是否有关系。如果发现昆虫飞行高度和园林绿化喷洒药物的高度一致,为了保证这些“雨燕食谱”种群数量不受影响,他们将建议有雨燕分布的公园错开繁殖期喷洒药物。

根据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调查数据,目前北京雨燕数量稳步提升,且不断在城市中扩散,适合筑巢的巢址也越来越多。这得益于北京湿地面积逐渐增多,昆虫等小型生物在湿地中繁衍生息,为雨燕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

志愿者放飞雨燕。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鸟类环志的“惊喜”

此次环志过程中,专家还采集了雨燕的羽毛。

史洋说,雨燕外观看不出雌雄,以往对雨燕进行性别鉴定使用血液。去年,他们尝试使用羽毛进行性别鉴定。“发现可行后,我们今年对所有的雨燕个体都采集了羽毛。”他说,采集的是雨燕腹部的绒毛,相当于无损鉴定,对鸟类几乎没有影响。经过长期采集,科研人员将了解颐和园中北京雨燕的性别比例。

采集雨燕羽毛。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鸟类环志是一种根据标记个体研究鸟类生活史、种群动态、迁徙的研究方法。北京市鸟类环志站2006年由全国鸟类环志中心在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挂牌,除开展救护鸟类环志外,设立海淀区翠湖国家湿地公园及顺义区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两个鸟类环志工作站,开展以雀形目鸟类为主的环志工作,截止到2023年,共环志鸟类26000余只。

今年,北京市鸟类环志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惊喜”不断。3月,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环志工作站2023年9月环志的灰头鹀在香港米埔回收,也是北京环志的雀形目鸟类的首次异地回收。作为灰头鹀迁徙动态的重要记录,为研究揭示该鸟种的生态及迁徙规律提供可靠证据。5月,海淀区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环志工作站回收到一只蒙古国环志的灰头鹀,为北京市首次回收到其他国家环志的雀形目鸟种。

未来,北京将继续在候鸟迁飞通道重要区域建设鸟类环志站,通过鸟类环志工作开展候鸟资源动态监测、疫源疫病主动监测预警、候鸟保护宣传等工作,并针对重点保护物种使用鸟类追踪器等新技术开展迁徙动态研究。

新京报记者 张璐

编辑 张牵 校对 李立军


蜂鸟的翅膀为什么能每分钟扇动这么多次?

因为1.蜂鸟的心跳很快,每分钟615次,使得能量获取极快2.蜂鸟的肌肉十分强健3.因为翅膀太小太薄了,不扇快飞不起来。

学习和工作的时间如何分配?

当工作有影响比较大的时候,就把时间放在工作上,如果工作不重要的时候,就把时间放在学习上,如果学习比较重要时,例如要考试了,就把工作放弃了,把时间放在学习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起兴趣就可以了,然后学,你会感觉事半功倍。 ①学习计划主要是计划对空余时间的利用。 这个时间一般规定两件事:补课和提高。 ②列出具体任务,然后把学习任务具体分配到每一周、每一天去,再计算一下,每天可以有多少学习时间,每项内容大致需要花费多少时间。 计划中一定要安排严格的、足够数量的基本功训练,力戒好高骛远。 ③检查效果,及时调整:每个计划执行到结束或执行一个阶段后,就应当检查一下效果如何。 如果效果不好,就要找原因,进行必要的调整。 检查内容是:是不是基本按计划去做?计划任务是否完成?学习效果如何?没完成计划的原因是什么?什么地方安排太紧?哪些环节安排轻松?等等。 通过检查后,再修订计划,改变不科学、不合理的地方。 ④不要贪心,要注意留出空余时间。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计划制定时,也要考虑吃饭、睡觉、休息、娱乐、体育锻炼等活动时间。 ⑤灵活调整学习计划:确定计划后,就应该严格执行,但在学习中,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不可过于拘泥。 注意和同学交流学习心得,向老师请教学习方法,及时充实调整学习计划。

雷速登闪电冲线遥控车风影号在青海省西宁市有没有专卖店啊?

如果时间还来得及,可以给这小伙子从淘宝上买,快递应该到你那里,而且不至于太慢,因为多数卖家在南方。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20238.html
戴帽 一夜 近10万股东心塞 锦州港营收造假86亿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