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万亿!A股研发榜来了

原标题:1.82万亿!A股研发榜来了

近年来,AI、新能源、创新药等科技热点持续轮动,科技创新已日渐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战场。作为上市公司,更应积极发挥科技创新活动主体作用。据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2023年,A股整体研发力度再上新台阶。数据宝制作发布《A股研发支出排行榜》和《A股研发强度排行榜》,供读者参考。

A股研发支出及占营收比例均创新高

从数据上看,近5年,A股整体研发支出及占营收比例逐年上涨。2020年上市公司研发支出总额首次突破1万亿元大关;2023年度,A股整体研发支出达到1.82万亿元,占整体营业收入的2.51%,两项数据均创历史新高。

分行业看,建筑装饰行业研发支出高达2445.51亿元 ;电子、汽车、电力设备行业研发支出排名靠前,均超过1500亿元;医药生物、计算机、通信、机械设备行业随后,研发支出均在1000亿元以上。

按照研发强度排名,计算机行业居首,2023年该行业研发支出占营收比例达到10.57%,也就是业内约一成的营收用于研发。 房地产、非银金融等资金密集行业不仅研发支出少,同时占营收比也低,全年研发支出均不足50亿元且占营收比低于0.2%。

27家公司全年研发投入逾百亿

具体到上市公司层面,哪些公司研发投入较多呢?数据宝制作发布《A股研发支出排行榜》。以绝对金额看,2023年研发支出超1亿元的公司有2084家,超10亿元的有279家,超100亿元的有27家。

中国建筑 摘得桂冠,研发支出高达460.74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2022年的研发支出同样为A股市场最高。

比亚迪 排名第二,研发支出399.1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97.39%,创下历史新高。这一数字远高于公司2023年净利润300.41亿元。2024年,在汽车领域,公司将强化核心技术的研发及自主可控,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二次充电电池方面,公司也将持续提升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积极推进新技术应用及产品升级。

紧随其后的是一帮“中字头”大佬,中国移动、中国石油、中国中铁全年研发支出均在300亿元以上;中国交建、中兴通讯、中国铁建、中国电建、中国石化等公司研发支出超过230亿元。 其中,作为民企的中兴通讯冲入榜单前列,2023年公司研发支出267.83亿元,占全年营收比例达到21.56%,两项数据再次刷新历史最高水平。

2023年,多家上市车企在研发投入上砸下重本,尤其是新能源领域。比亚迪、上汽集团、长城汽车等头部企业研发支出均逾百亿元,长安汽车、潍柴动力、广汽集团、华域汽车等研发支出也在70亿元以上。上汽集团表示,当前是全球新能源汽车加速渗透的战略机遇期,需要通过持续研发投入、提升创新效能,推动新能源汽车在全球范围实现市场化发展。

29家公司拿出一半营收搞研发

数据宝同时制作发布《A股研发强度排行榜》,以全年研发支出占营收比例对公司的研发强度进行排名。在剔除2023年营收不足亿元以及尚未实现盈利(股票带有-U后缀)的上市公司后, 849家公司研发支出占营收比例超过10%,29家超过50%,6家超过100%,意味着这部分公司的研发投入已超出其营收能力。

论及研发“烧钱”,创新药企业一直是“敢为人先”。在研发强度排名前十的公司中,有5家属于医药生物行业,其中康希诺、舒泰神、荣昌生物、百奥泰拿下榜单前四,研发支出占营收比例均高于100%。另有3家公司为国防军工行业,还有2家公司属于电子通信行业。

康希诺研发支出占营收比例居首,高达185.3%。公司是国内创新疫苗企业,在研管线进展顺利。肺炎管线13价肺炎疫苗上市申请已获CDE受理、PBPV疫苗Ib期临床试验现场工作完成;破伤风疫苗进入到临床三期;MCV4疫苗4周岁以上扩充年龄组入组完成等等。

东海证券表示,近期创新药配套支持政策陆续出台,此前对医药板块走势影响较大的内外部不利因素正逐步得到消化,医药板块有望迎来拐点行情。 东吴证券也认为,医药政策回暖迹象明显。 创新药作为新质生产力代表,也是全球具备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望得到国家重点扶持。


前三季度A股公司研发支出近万亿元

A股上市公司前三季度业绩总体保持稳健增长,新能源、高技术制造等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格局逐渐形成,资本市场生态进一步向好。来自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以下简称中上协)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境内市场上市公司共实现营业总收入52.37万亿元,同比增长8.51%,占GDP总额的60.18%;实现净利润4.75万亿元,同比增长2.46%。经营业绩稳中向好的背后,各领域企业不断强化研发投入,进一步助推发展动能的释放。中上协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上市公司研发支出达0.94万亿元,同比增长20%。

部分上市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情况

强研发持续迸发增长活力

中上协综合统计显示,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均不断加大,前三季度研发支出增速分别为32%、54%、43%,研发强度分别为4.59%、8.68%、4.30%。其中,191家公司研发强度超20%,271家公司研发投入同比增速逾50%。宁德时代、亿纬锂能、迈瑞医疗等10余家公司研发投入更是在10亿元以上。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方面,纳入Wind统计的4548家上市公司中,669家前三季度数值占比高于10%,其中106家高于30%。

具体来看,来自上交所数据显示,仅科创板公司前三季度合计研发投入金额达681.1亿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平均为16%。其中,君实生物等30家公司研发投入超过5亿元,云从科技等60家公司研发投入强度超过30%。

沪市上市企业中,国内率先从事量子科技产业化的国盾量子第三季度研发投入同比增长77.84%,其前三季度研发投入累计近亿元;康希诺第三季度研发投入增加111.18%,公司表示,主要系本集团在研产品的研发进展、研发阶段不同所致;复星医药也持续加强创新投入,公司前三季度研发投入37.61亿元,同比增长19.36%。

深市主板上市公司中先进制造、数字经济企业研发布局也十分亮眼。来自深交所数据显示,383家先进制造公司前三季度研发投入合计1759.57亿元,同比增加20.25%,研发投入强度近5%,在航空航天、高端装备、高档数控机床等领域不断实现创新突破;汇集了电子、计算机、通信等的280家主板数字经济产业公司中,研发支出合计1149.87亿元,同比增长14.69%,65家公司研发强度超过10%。此外,深市新能源产业链龙头企业研发投入也快速增长。宁德时代前三季度研发投入105.77亿元,同比增长130%,主要是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项目增多及研发团队扩大,相应支出较上期增加;比亚迪前三季度研发费用为108.70亿元,而2021年公司研发费用约79.91亿元。

另外,北交所上市公司前三季度研发支出合计31.97亿元,同比增长33.10%,研发强度达4.37%,约为规模以上企业的三倍。

创新成果转化多点开花

通过科技创新来获得核心技术,上市公司在市场竞争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伴随着研发投入的持续上升,不少上市公司在产品创新、业绩表现等多维度都取得了持续性突破。

根据中上协统计数据,创新企业云集的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1777家上市公司中,720家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比实现双增长。其中,安旭生物、德方纳米等208家公司营收增幅超50%,汉得信息、润泽科技等478家公司净利润增幅超30%,温氏股份、南都电源等53家较去年同期实现扭亏为盈。

创新成果转化方面,如利通科技研发推出超耐磨酸化压裂软管等高附加值产品,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98.58%;在电力装备领域保持领先优势,TCL中环N型硅片全球市占率多年保持第一,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50.01亿元,同比增长80.68%。

从研发成果看,复星医药在研产品不断取得新进展。公开资料显示,今年10月,其合营公司复星凯特的CAR-T细胞治疗产品奕凯达(阿基仑赛注射液)的第三项适应症的上市注册申请获受理,并被纳入优先审评品种名单;肿瘤药领域,截至10月30日,公司旗下的PD-1药物汉斯状(斯鲁利单抗注射液)共有三项适应症的上市申请相继获国家药监局受理。另一家君实生物三季度也有多项研发突破,其中包括JS015获批临床、VV116多项国际多中心注册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特瑞普利单抗JS001新适应症上市获批等。华大九天目前则取得授权发明专利150项,软件著作权67项,多项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平板设计EDA专业软件的空白。广立微已取得授权专利68项并承担了多个重大科技专项项目。富士达主导制定的IEC国际标准也标志着公司在射频同轴电缆组件领域保持着国际技术领先地位。

不断通过产品研发创新的加速、自动化和数智化水平的提升,亿纬锂能的产品竞争力、质量控制能力和产品的交付能力也得到持续提升。近日,公司锂亚电池还入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根据公告,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14.32亿元,去年同期为9.24亿元,同比增长55.01%。公司正不断加大对锂电池主营业务的研发投入,培养了超过2000人的研发团队,建设高水平研究院,建成多个实验室和中试线。亿纬锂能方面介绍。

业内人士表示,研发决定未来核心竞争力,优秀科技公司往往同时具备较快的收入增速、较高的盈利能力及研发水平。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表示,各行业竞争持续激烈下,领域内不少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通过提升技术壁垒巩固领先地位。研发费用逐年增多有利于企业研发实力不断提升,从而推动A股上市公司整体质量不断提高,促进我国经济的良性健康发展。同时,研发投入力度加大也有利于加速科技创新速度,推动我国产业链高端化发展。

南大光电︱第三代半导体龙头,竟买了一个大包袱?

屈原在他的代表作十万个为什么《天问》中问道:交错而生的阴阳宇宙,其本源与演化究竟如何?都说天有九重,又有谁去度量?(“阴阳三合,何本何化?圜则九重,孰营度之?”)。

大约2300年后,名为“天问”的中国行星探测任务启动。“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飞向苍茫宇宙,将于明年二月抵达火星。火星当然不是终点,但是在迈向更远星空的旅途上,比如——太阳。

一、踩上风口,关于材料的美好前景

宇宙中有许多太阳(恒星),离它们越近温度就越高,辐射就越强,远远超出一二代半导体的承受极限,所以目前探测器去不了离太阳们太近的地方。因为探测器也需要芯片,因此对于半导体基础材料的要求更高。

于是,耐高温、耐高频、抗辐射又适应大功率的第三代半导体闪亮登场了。

半导体一二三代主要以材料区分:

第一代:主要用硅和锗,是目前绝大部分器件的原料;

第二代:砷化镓和磷化镓成为4G通讯设备的主流;

第三代:以氮化镓、碳化硅、氧化锌和金刚石等为代表,尤其是碳化硅和氮化镓各擅胜场。其中碳化硅耐高温耐高压,主要用于千伏级别如电动车、高铁或工业用途。氮化镓主要用于中压(约600伏)产品。虽然与硅材料有部分重叠,但良好的移动性特别适合高频率场景,所以在基站、5G通讯等场景占优。

半导体性能越来越强,对材料的要求自然水涨船高。为了能生产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上世纪60年代末,一种把金属有机化合物气化,在高温反应室里发生化学反应得到相应材料的技术——MOCVD,成为了主流技术。用于这种技术的金属有机化合物统称MO源。全世界MO源供应商有4家玩儿得最大,对岸3家我国1家。中国这家就是南大光电()。其主要产品纯度都做到了6N(%)级,而且与许多用户有深度合作,竞争态势不错。

摘自《南大光电2020年半年报》

中国拥有世界上已探明镓储量的绝大部分,公司未来很可能成为全球三甲基镓龙头。三甲基镓是制备氮化镓的必需原料,所以三代半导体这个风口,南大光电算是踩中了。

另一方面,由于三代半导体还处于起步阶段,公司的MO源目前主要用于LED行业。LED这些年竞争不断加剧,所以公司MO源产品的毛利率有所下滑,但整体上还是不错的。

摘自《南大光电2020年半年报》

不过公司特气产品毛利下滑十分严重,这是另一个故事了……

二、有钱任性,关于收购的悲伤故事

在MOCVD技术中,MO源进入反应室需要与高纯超净特种气体,也就是高纯电子特气混合。这种气体不但重要,纯度和洁净度直接影响加工精度,而且用量很大,是用量仅次于硅片的半导体材料。公司的磷烷、砷烷气体纯净度都做到了6N级别,是国内LED行业主要的气体供应商,在电子行业也有进展,硅烷、硼烷已经准备投放市场。特气比MO源的利润丰厚很多,去年上半年公司特气产品毛利率高达6076%,简直高得不像制造业!

明星业务急转直下,源自一场有钱任性的并购。

去年8月5日,公司公告拟出资25亿收购山东飞源气体5797%的股权,溢价率高达235%!

摘自《南大光电取得飞源气体5797%股权的公告》

这个收购案的诡异之处在于飞源气体2019年7月才由山东飞源 科技 有限公司通过分立方式设立,其提交的财务文件中2017和2018年财务报告均是模拟数据,两年分别亏损03亿和02亿,2019年前7个月又亏损近千万。可以说,南大是高溢价收购了别人还没做起来的业务自己做。

公告一出,深交所发了《关注函》,连发九问要求公司说明收购的合理性。公司答得头头是道,最终于去年11月底完成了收购。

任性收购的恶果从去年底开始显现。公司各项费用飙升,利润大幅下滑,直到今年上半年仍没有改善的迹象。公司扣除非经常损益的净利润骤减8774%,经营现金流萎缩%,由正转负。橙哥估计,买来的这部分业务还亏着呢。

摘自《南大光电2020年半年报》

这里面要说一下的是研发费用。根据半年报,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增长40%,如果属实的话那说明公司大部分研发投入已经符合资本化条件,所以计入费用的部分不增反减,这也符合公司不断有新产品进入市场的现状。

但是飙升数倍的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告诉我们,公司的销售并不顺畅,对收购资产的整合也远没有完成。

三、结语

上半年,南大光电193nm高端光刻胶项目(可用于90-14nm技术节点集成电路制造)顺利投产并开始进行客户验证。公司另一高端材料ALD前驱体也具备量产能力并实现小规模销售。近日,公司公告收购杜邦公司19项新型硅前驱体技术资产包,继续增厚技术储备。综合来看,南大光电基础不错,核心产品有积淀,新业务发展也不错。但是一次任性的收购无异于给自己买了一个大包袱,何时卸下这副重担,年报或许有答案。

注: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光伏产业单晶炉龙头,第三代半导体芯片设备黑马股,业绩稳定增长

目前,第三代半导体相比一代、二代材料相对比较优异,另外第三代半导体与国外差距相对较小,所以国家希望把三代半导体提到十四五战略的高度,同时市场有观点认为,第三代半导体有望成为我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弯道超车机会。

近期,A股上市公司双良节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双良节能,股票代码)子公司双良新能源与卓远半导体就“集成电路级大尺寸高性能单晶硅的生长智能装备技术的开发合作”、“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晶体批量生产项目的量产化技术合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据披露,双良新能源与卓远半导体此次强强联合,旨在以国家大力发展半导体产业、地方产业创新升级为契机,通过战略合作实现双方优势互补,填补国内大尺寸单晶硅生产设备领域空白,并推动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SiC)晶体量产化,实现国内半导体产业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自主化取得新突破。

从公司A股市场表现来看,双良节能的股价自9月16日时开始强势拉升,并连续4个交易日出现涨停,其中9月21日更是以一字板涨停开盘。截至当日收盘,双良节能每股收报494元,公司总市值为8064亿。

据览富 财经 网了解,双良节能主要业务分为节能节水系统,包括:溴化锂制冷机(热泵)、电制冷机组、换热器、空冷器系统等;新能源系统,包括多晶硅还原炉等。

公司拥有世界领先的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研发制造基地、空冷钢结构塔研发制造基地,以及大单炉产量的多晶硅还原炉制造基地。公司拥有溴冷机行业国家认定全性能测试台、空冷行业领先的环境实验室、大型1000MW 级空冷岛单元热态试验装置。

同时,双良节能还制造交付过业内单体制热量排前列的电站冷凝热回收热泵机组、大型联合循环电站空冷项目—西门子埃及联合循环空冷岛、全球单体领先炉型的多晶硅还原炉等,显著提升规模优势。

公司为客户量身定制包括余热利用、节水、智慧运维等系统解决方案,溴化锂制冷机(热泵)、空分压缩机级间冷却器、钢结构间接空冷塔、多晶硅还原炉始终在行业中占据领先地位。

另外,双良节能还拥有专利申请数量超过600项,主编和参编了《蒸汽和热水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钢结构 间接空冷塔塔体施工质量验收规范》、《钢结构间冷塔技术规范》等一系列国家、行业和企业标准。

目前,双良节能在我国工业领域最高奖项“中国工业大奖”评比中折桂,还获得江苏省唯一的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殊荣,成功入选江苏省“自主工业品牌五十强”,成为节能环保行业的标杆。

第三代半导体龙头股排名

硅晶片是重要的半导体芯片材料。由于具有抗辐射,耐高温和高可靠性的特性,硅基材料在1960年代后期逐渐取代锗基材料成为主流半导体芯片材料。目前,超过95%的半导体芯片和器件是由硅基材料制成的。

半导体硅晶片市场高度集中并且具有规模优势。 Shin-Etsu Chemical(日本),SUMCO(日本),SK Siltron(韩国),Siltronic(德国)和Global Wafer(台湾)占全球市场份额的93%。 。中国大陆的半导体晶圆自主性较低,特别是对于12英寸大晶圆。随着半导体芯片设计和制造能力向我国的逐步转移,下游制造商正在推动供应链的国产化。以中环和沪硅为代表的国内硅晶圆制造商开始加快步伐,它们正在逐渐突破海外垄断并加速推进我国进行半导体晶圆国产化进程。

晶体生长设备是公司的传统优势业务。在光伏领域,除隆基股份和京运通外,该公司的单晶炉市场份额高达90%,牢牢占据龙头地位;在半导体芯片领域,公司一直保持与半导体芯片材料制造商的关系。良好的业务和研发合作关系,再加上自身强大的技术实力,率先实现了匹配超导磁场的8〜12英寸直拉式,区域熔化单晶炉和12英寸单晶硅生长炉的本地化,以及进入中环,有研、郑州合晶、金瑞泓等客户的供应链系统。此外,公司成功开发了6英寸碳化硅晶体生长炉,以进一步扩大第三代半导体设备的市场布局。

在光伏设备方面,2013年,公司成功研发出中国第一台单晶硅棒切割和磨削联合加工机。 2015年,成功开发了各种智能设备,例如单晶硅棒切割机和多晶硅块磨机,并开始涉足光伏电池,组件设备。 2017年,公司成功开发出高效太阳能电池组件自动堆垛机,实现了无母线叠层电池组件的生产,并当年顺利推广销售,成为国内首家实现GW级出货量设备的供应商。在半导体芯片设备方面,通过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以及自主研发,公司成功开发出一系列6-12英寸半导体单晶滚圆机,单晶硅切割机,双面研磨机,6- 8寸自动硅片切片机等新产品。其中,与齐滕精机合作成功开发了12英寸的倒圆机和裁断机,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通过与Revasum合作成功将抛光机推向市场,并积极开发12英寸抛光机。

公司已经建立了大规模的高真空精密零件制造基地,用以投资高端半导体芯片制造的核心环节,并搭建了优越的产业平台,并逐步布局与半导体芯片相关的辅助材料,消耗品和关键产品。添加了半导体芯片抛光液,阀门等新产品,例如磁流体零件和16-32英寸坩埚。其中,抛光液是通过与韩国ACE Nanochemical Co,Ltd和Intel International Co,Ltd成立合资子公司Jingyan Semiconductor研发的。ACE抛光材料质量高,成本效益高,并且具有被许多海外客户认可的资质。公司充分结合了三方行业基础,技术品牌和市场资源的优势,在抛光液方面已经具有国产化的能力。

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收入2485亿元,同比增长2381%,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524亿元,增长1100%;其中,2020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收入1015亿元,同比增长2240。%,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47亿元,同比增长1207%。

A股上市公司光伏单晶炉龙头、第三代半导体芯片设备黑马股晶盛机电整体保持震荡上行格局,机构阶段性控盘结构,据大数据统计,主力筹码约为55%,主力控盘比率约为50%; 趋势研判与多空研判方面,可以参考DKX(5)参数为5,双线的多空排列作为方向参考,K线与DKX所处位置做多空参考。

半导体股票龙头前十名

排名前三的有:三安光电、闻泰科技、扬杰科技

一、2021年第三代半导体股票的龙头股有

1、三安光电

第三代半导体龙头股。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8454亿元,同比增长133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16亿元,同比增长-217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93亿元,同比增长-5749%。2020年半年报披露,公司在长沙设立子公司湖南三安从事碳化硅等化合物第三代半导体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项目正处于建设阶段。

2、闻泰科技

第三代半导体龙头股。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5171亿元,同比增长243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15亿元,同比增长926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113亿元,同比增长9113%。公司将加大在第三代半导体领域投资,大力发展氮化镓和碳化硅技术。

3、扬杰科技

第三代半导体龙头股。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2617亿元,同比增长303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78亿元,同比增长7571%。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功率半导体IDM厂商,具备完善的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检测能力。国内功率二极管龙头,并逐步往MOSFET、IGBT、第三代半导体功率器件等高端产品延伸。应用领域涵盖电源、家电、照明、安防、仪表、通信、工控及汽车电子等多个领域。公司产品在光伏领域应用占比较高,营收约占15%。第三代半导体概念股其他的还有:天通股份、高测股份、新洁能、国星光电、麦格米特、力合科创、ST丹邦、金博股份、英唐智控、云意电气、派瑞股份等。

一、第三代半导体概念股其他的还有:

1、 甘化科工

公司形成以电源系统、智能弹药核心零部件为中心的两大军工业务板块;同时参股多家企业涉及电源、制导、半导体板块等。

2、 海特高新

海威华芯6_第二代第三代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项目砷化镓、氮化镓半导体芯片生产线竣工环境保护自主验收工作已完成。

3、 苏州固锝

2014年,公司完成了第一代三轴加速度传感器的升级换代,同时在研发上完成了第三代三轴加速度传感器的设计;2015年,公司将充分运用子公司加速度传感器在手机、平板及细分类产品市场都获得良性增长的优势以及在国内行车记录仪的传感器应用上的主导地位。

中国的半导体行业的龙头都有哪些公司呢?

中国大陆的10家半导体优质企业

1、华为海思半导体有限公司:

目前是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强的IC设计公司,2015年进入全球前十IC设计榜单。全球半导体市调机构IC Insights报告称,华为海思今年一季度销售额接近27亿美元,在全球半导体厂商(包括集成电路和O-S-D)中排名从去年同期第十五名一跃升至第十名,首次跻身前十。目前海思已成为中国第一、全球前五IC设计公司,是第一个将5G无线芯片组商业化以促进5G行业发展的公司。海思旗下芯片共有五大系列,分别是用于智能设备的麒麟系列、用于数据中心的鲲鹏系列服务CPU、用于人工智能的场景AI芯片组升腾系列SOC、用于连接芯片(基站芯片天罡、终端芯片巴龙)以及其他专用芯片(视频监控、机顶盒芯片、智能电视、运动相机、物联网等芯片)。

(最多18字)

2、紫光展锐:

由紫光旗下展迅和锐迪科合并而成,英特尔持有其20%股份。紫光展锐是紫光集团旗下芯片设计公司。

3、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中兴通讯全资控股,其前身是中兴通讯于1996年成立的IC设计部,规模已跻身全国IC设计行业前三。

4、华大半导体有限公司:

CEC旗下子公司,国内前十大IC设计公司之一。2015年,华大半导体接受母公司中国电子无偿转让的上海贝岭2645%股份,成了上海贝岭控股股东。

5、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国网信息产业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涉及芯片传感、通信控制、用电节能三大业务方向。

7、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8、大唐半导体设计有限公司:

大唐电信旗下集成电路设计公司,前身为原邮电部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集成电路设计中心。

9、敦泰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台湾上市公司敦泰科技下属公司,敦泰科技是全球最早从事电容屏多指触控技术研发的公司之一,也是全球出货量最大的电容屏触控芯片提供商。

10、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2005年11月,中星微成为中国第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芯片设计企业。还涉足监控安防业务。

芯片半导体龙头股票有哪些2021

目前,中国半导体龙头股票主要有几下几个:扬杰科技、北方华创、通富微电、晶方科技、捷捷微电、兆易创新、金宇车城、国星光电以及紫光国徽等等,这几家企业都是目前中国半导体行业的龙头股票。 从近五年的总资产收益率走势来看,他们的收益率还是相当可观的。

首先来说一下扬杰科技,扬杰科技致力于生产半导体硅片、器件以及芯片。从产品设计到研发,再到投入生产,销售,全部的一条龙服务,而且都做得相当出色。扬杰科技主要的业务范围就是功率二极管,分立器件芯片以及整流桥半导体分立器件。北方华创的业务范围就和扬杰科技有很大的不同,他们的主营业务放在高端的点子工艺设备上,是国内顶级的供应商,主要的经营项目是电子元器件以及电子工艺装备的生产研发和营销。

而通富微电主要是做集成电路封装测试的,在集成电路封装测试领域,也是相当有名气的一家公司,值得一提的是,通富微电的规模也产品种类,在相同行业中,也是数一数二的存在。从这几点上来看,通富微电的发展前景还是相当可观的,近五年的总资产收益率也是相当优越的。而晶方科技的主要经营项目和通富微电是相同的,主营业务都是集成电路的封装测试。

捷捷微电则是在电力半导体领域散发着自己耀眼的光芒,而紫光国徽就的营业范围相对就比较大一些,致力于智能安全芯片以及特种集成电路以及存储器芯片的研发和制造。这几家企业都属于半导体行业中,比较出色的几个企业,年总资产收益相对来书也比较平稳,几乎都在7%以上,最高的时候,可以达到10%左右。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或者投资,可以查阅资料,不论什么公司,投资都是有一定的风险的,所以一定要谨慎。

主要有以下:

1、科隆股份:标的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模拟集成电路芯片研发和销售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

从近五年营收复合增长来看,近五年营收复合增长为457%,过去五年营收最低为2016年的7773亿元,最高为2018年的1196亿元。

2、露笑科技:20年2月,公司将继续专注第三代半导体晶体产业,拓展碳化硅在5GGaNonSiCHEMT、SiCSBD、SiCMOSFET、SiCIGBT等元器件芯片方面的应用。

从近五年营收复合增长来看,近五年营收复合增长为1951%,过去五年营收最低为2016年的1396亿元,最高为2017年的3245亿元。

3、中国宝安:厦门意行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目前主要产品为毫米波雷达芯片及应用解决方案。

从近五年营收复合增长来看,近五年营收复合增长为1338%,过去五年营收最低为2016年的6450亿元,最高为2019年的1200亿元。

4、百利电气:公司控有天津南大强芯半导体芯片设计有限公司51%股权。

从近五年营收复合增长来看,近五年营收复合增长为2718%,过去五年营收最低为2016年的8404亿元,最高为2020年的2199亿元。

5、苏州固锝:公司是江苏省苏州市一家主要从事设计、制造和销售各类半导体芯片、各类二极管、三极管;生产加工汽车整流器、汽车电器部件、大电流硅整流桥堆及高压硅堆的公司,是中国整流器行业中首家获得ISO-9002国际认证的企业,其中GPP园晶粒在十一个国家获得了专利。

从近五年营收复合增长来看,近五年营收复合增长为1105%,过去五年营收最低为2016年的1187亿元,最高为2019年的1981亿元。

6、乐鑫科技:正因为如此,乐鑫的芯片、模组和开发板才能受到越来越多客户的青睐,广泛应用于平板电脑、OTT盒子、摄像头和物联网设备等领域。

从近五年营收复合增长来看,近五年营收复合增长为6127%,过去五年营收最低为2016年的1229亿元,最高为2020年的8313亿元。

7、立昂微:“立昂”)是2002年3月在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注册成立的专注于集成电路用半导体材料和半导体功率芯片设计、开发、制造、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

从近五年营收复合增长来看,近五年营收复合增长为2236%,过去五年营收最低为2016年的6701亿元,最高为2020年的1502亿元。

岂止芯片,关键卡脖子技术来了!龙头股在此

吾辈当自强。 科技 日报曾整理出中国35项卡脖子关键技术,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高端制造、新材料等领域。数据宝将大致按照上述分类进行一一解读,首先推出信息技术篇,以飨读者。

著名科幻小说《三体》中,三体人为了锁死地球 科技 的发展,并实时监控地球人类,防止地球有可能在三体舰队到达前实现 科技 飞跃并用新技术打败三体舰队,向地球发送了很多黑 科技 改造过的质子,这些质子因为有强大的运算能力和人工智能系统,被称为“智子”。

5月15日,美国再次封杀华为,意图进一步限制华为芯片设计和制造。根据国家海关数据统计, 2018年,中国芯片进口总量为3120亿美元,占全球集成电路5000亿美元市场规模的近60%。 目前芯片产业链话语权基本被美国企业所垄断,我国半导体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中美脱钩论愈演愈烈。美国或许正在通过“智子”锁死中国 科技 发展。更令人担忧的是, 不只芯片,我国被卡脖子的关键技术,还有多达34项,有些领域国产化为0。 可以想象,在这35个被卡脖子的关键技术上,有多么大的市场空间。而以芯片概念过去一段时间在A股市场的表现,相关概念股也有可能被挖掘出来。当然,我们更愿意看到的,不仅仅是股价的上涨,还有真正的 科技 突破。

高 科技 之路,道阻且长,吾辈当自强。

1、 光刻机、光刻胶

制造芯片的光刻机,其精度决定了芯片性能的上限。最新消息显示,上海微电子装备计划于2021年交付首台国产28nm的immersion光刻机,即使这一技术的交付对比荷兰ASML公司(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设备制造商之一,光刻机制造领域全球领先)有着近20年不足,但对于国内光刻机制造来讲,已经要跨出了很大的一步。 对于上海微电子来说,其28nm光刻机的顺利推出,将打破国外厂商的对于IC前端光刻机市场的垄断。

目前高端光刻机市场依然被荷兰ASML公司垄断,用于高端面板的光刻胶,也同样如此。目前,LCD用光刻胶几乎全部依赖进口,核心技术至今被TOK、JSR、住友化学、信越化学等日本企业所垄断。

A股市场上,光刻胶和光刻机概念归类在一起。从市值角度看, 张江高科和雅克 科技最新市值均超过200亿元, 上海新阳、安集 科技 、万润股份 等个股市值均超百亿元。

市场表现方面,南大光电、容大感光、安集 科技 、上海新阳、雅克 科技 、华特气体等个股年内涨幅翻倍。机构关注度方面,万润股份、飞凯材料、宝通 科技 、雅克 科技 、捷捷微电等个股均有10家只以上机构评级。综合市场表现、概念的关联度等条件,证券时报·数据宝筛选出光刻机/光刻胶概念股名单,如下。

2、 芯片

低速的光芯片和电芯片已实现国产,但高速的仍全部依赖进口。 国外最先进芯片量产精度为10纳米,我国只有28纳米,差距两代。 据报道,在计算机系统、通用电子系统、通信设备、内存设备和显示及视频系统中的多个领域中,我国国产芯片占有率为0。

A股市场上,目前涉及到的芯片类概念非常丰富,包括最大类的芯片概念,小类别的如存储芯片、AI芯片、芯片材料、芯片封装、芯片设计、芯片制造等。

从大类角度分析也基本上可以得到各小类别的龙头。从市值角度看, 韦尔股份、闻泰 科技 、澜起 科技等个股市值超过千亿元, 汇顶 科技 、三安光电、兆易创新 等个股市值超过800亿元。市场表现方面,晶方 科技 、上海新阳、雅克 科技 等个股涨幅翻倍。机构关注度方面,北方华创、深南电路、兆易创新等个股均有20家以上机构关注。综合市场表现、概念的关联度等条件,数据宝筛选出芯片概念股名单,如下。

3、 操作系统

数据显示,2017年安卓系统市场占有率达859%,苹果IOS为14%。其他系统仅有01%。这01%,基本也是美国的微软的Windows和黑莓。没有谷歌铺路,智能手机不会如此普及,而中国手机厂商免费利用安卓的代价,就是随时可能被“断粮”。

最新消息显示, Counterpoint Research预测,华为自主操作系统鸿蒙将在2020年取得2%的市场份额(全球范围),超越Linux成为全球第五大操作系统。 并预计2020年底,鸿蒙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会达到5%,明年底达到10%,而鸿蒙OS设备在华为今年所有出货设备中的比例是1%。

期待着华为自主操作系统带来更多的惊喜。

A股市场上,国产操作系统概念股,市值最大的是 中兴通讯和三六零 ,均超过千亿元;紫光股份、浪潮信息、中国长城、中国软件等个股市值均超过300亿元。股价表现最好的是诚迈 科技 ,年内涨幅超过90%。机构关注度最高的股票分别是中兴通讯、浪潮信息、中新赛克、紫光股份等个股。数据宝筛选出国产操作系统概念股名单,如下。

4、 手机射频器件

2018年,射频芯片市场150亿美元;高端市场基本被Skyworks、Qorvo和博通3家垄断,高通也占一席之地。射频器件的另一个关键元件——滤波器,国内外差距更大。手机使用的高端滤波器,几十亿美元的市场,完全归属Qorvo等国外射频器件巨头。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手机生产国,但造不了高端的手机射频器件。这需要材料、工艺和设计经验的踏实积累。

A股市场上,移动射频概念包括 顺络电子、三环集团、电连技术、麦捷 科技等;移动天线概念包括信维通信、硕贝德、盛路通信;5G射频芯片概念有和而泰等;滤波器概念主要有武汉凡谷、东山精密、世嘉 科技 等。

5、 高端电容电阻

电容和电阻是电子工业的黄金配角。中国是最大的基础电子元件市场,一年消耗的电阻和电容,数以万亿计。但最好的消费级电容和电阻,来自日本。 电容市场一年200多亿美元,电阻也有百亿美元量级。 所谓高端的电容电阻,最重要的是同一个批次应该尽量一致。日本这方面做得最好,国内企业差距大。国内企业的产品多属于中低端,在工艺、材料、质量管控上,相对薄弱。

A股市场上, 三环集团、风华高科、顺络电子、洁美 科技等个股从事电阻行业。

6、 核心工业软件

中国的核心工业软件领域,基本还是“无人区”。工业软件缺位,为智能制造带来了麻烦。工业系统复杂到一定程度,就需要以计算机辅助的工业软件来替代人脑计算。譬如,芯片设计生产“必备神器”EDA工业软件, 国产EDA与美国主流EDA工具相较,设计原理上并无差异,但软件性能却存在不小差距,主要表现在对先进技术和工艺支持不足,和国外先进EDA工具之间存在“代差”。 国外EDA三大巨头公司Cadence、Synopsys及Mentor,占据了全球该行业每年总收入的70%。发展自主工业操作系统+自主工业软件体系,刻不容缓。

EDA概念股方面,目前A股市场无相关标的,北京 芯愿景 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IPO获受理。 华大九天 是龙头企业,A股市场有相关影子股。 申通地铁、隧道股份 通过上海建元股权投资基金参股华大九天,上海建元持有华大九天1742%股份,爱建集团则通过爱建资产间接参股。另外大众公用,则通过深创投间接参股,后者持有华大九天359%股权。另外, 深圳能源、粤电力A、广深铁路、中兴通讯等上市公司,也均通过深创投间接持股。

7、 ITO靶材

ITO靶材不仅用于制作液晶显示器、平板显示器、等离子显示器、触摸屏、电子纸、有机发光二极管,还用于太阳能电池和抗静电镀膜、EMI屏蔽的透明传导镀膜等,在全球拥有广泛的市场。ITO膜的厚度因功能需求而有不同,一般在30纳米至200纳米。在尺寸的问题上,国内ITO靶材企业一直鲜有突破,而后端的平板显示制造企业也要仰人鼻息。烧结大尺寸ITO靶材,需要有大型的烧结炉。 国外可以做宽1200毫米、长近3000毫米的单块靶材,国内只能制造不超过800毫米宽的。 产出效率方面,日式装备月产量可达30吨至50吨,我们年产量只有30吨——而进口一台设备价格要一千万元,这对国内小企业来说无异于天价。

每年我国ITO靶材消耗量超过1千吨,一半左右靠进口,用于生产高端产品。A股市场上靶材概念股主要有 江丰电子、有研新材、隆华 科技等。

8、 数据库管理系统

目前全世界最流行的两种数据库管理系统是 Oracle和MySQL ,都是甲骨文公司旗下的产品。竞争者还有IBM公司以及微软公司的产品等。甲骨文、IBM、微软和Teradata几家美国公司,占了大部分市场份额。数据库管理系统国货也有市场份额,但只是个零头,其稳定性、性能都无法让市场信服,银行、电信、电力等要求极端稳妥的企业,不会考虑国货。

9、航空设计软件

自上世纪80年代后,世界航空业就迈入数字化设计的新阶段,现在已经达到离开软件就无法设计的高度依赖程度。 设计一架飞机至少需要十几种专业软件,全是欧美国家产品。 国内设计单位不仅要投入巨资购买软件,而且头戴钢圈,一旦被念“紧箍咒”,整个航空产业将陷入瘫痪。据媒体报道,设计歼-10飞机时,主起落架主承力结构的整个金属部件是委托国外制造。但造完之后,起落架的收放出现问题,有5毫米的误差,只好重新订货制造。仅仅是这一点点的误差,影响了歼-10首飞推迟了八九个月。没有全数字化的软件支撑,任何一点细微的误差,都可能成为制造业的梦魇。

在这35项被卡脖子的关键技术中,信息技术行业基本上能找到对标的概念股,但与全球龙头相比,差距非常大。比如芯片概念的市值龙头韦尔股份,市值1500多亿元,而英特尔、英伟达等芯片公司市值均超过15万亿元,高通市值超过6000亿元。再比如计算机行业,我们的企业顶多也就是千亿市值,而美国的微软市值接近10万亿元。

近年来,我国在信息 科技 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此次华为被封杀,暴露出“卡脖子”的关键技术,必须由自己掌握。

未来,我们要成为信息 科技 大国、强国。愿国运恒昌。

万润新能年报时间

黄以武:男,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1970年出生,中共党员,EMBA,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历任机械工业部第七设计院上海分院项目负责人、院长助理、副院长,中机工程(西安)启源咨询设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经理,中国新时代国际工程公司总经理助理兼人力资源部主任,中国新时代国际工程公司副总经理,中机工程(西安)启源咨询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中节能环保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常务副总经理、董事长。2017年9月起任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节能”,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战略管理部主任。

万润科技和万润股份有什么关系

公司预计于2023年1月底发布2022年度业绩预告,2023年4月底发布2022年度报告。

万润新能(SH)1月9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今年公司产能正在逐步释放中,生产经营状况也在持续提升和不断改善中。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营业收入为74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净利润为79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基本每股收益为1239元/股,比上年同期增长了%。公司预计于2023年1月底发布2022年度业绩预告,2023年4月底发布2022年度报告,请持续关注公司后续披露的相关公告。

万润股份和万润新能源关系

同一家。万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召开年度股东大会,湖北省宏泰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控股股东首次亮相。企业文化公司使命:公司是国内领先的集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LED光源器件、LED应用照明产品提供商。

同一家公司。

万润新能是从事生产新能源锂电池正极相关产业。万润股份是从事化学材料与光刻胶相关的产业。

万润新能源全称湖北万润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北万润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以新能源材料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民营高科技企业。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2033.html
猫粮怎么选 怎么判断选择的猫粮是否适合猫咪的年龄和生活方式
教你最想不到的做法 健脾又养胃 简单营养 入夏多吃玉米面 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