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响中国 结构转型效应支撑经济持续向好

我国

2024年以来,我国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为实现全年发展目标打下坚实基础。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呈现诸多结构性亮点,“结构转型效应”成为支撑经济稳中有进的重要力量。产业、消费、投资、外贸等若干维度的结构转型升级,不仅是短期内经济运行回暖的具体表现,也是带动经济中长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过程。

结构转型升级成为经济运行突出特征

从供给端看,产业结构持续转型升级,新动能新赛道加速成长。第一,高技术制造业带动工业生产整体加快。2024年一季度,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在高技术制造业的带动下,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特别是新能源汽车、高端船舶、充电桩、3D打印设备、电子元件产品等重点行业生产表现突出,新质生产力加速积聚,对工业经济的带动效应凸显。第二,服务业活跃度进一步上升。一方面,春节和清明假期旅游市场旺盛,主要指标达到甚至超过2020年以前水平。假日经济是社会发展水平和成熟度提升的标志之一,近年来成为我国越来越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现代物流以及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支撑的新兴服务业高速增长,在创造经济增加值的同时,还能够降低其他经济活动的交易费用,提升经济整体运行效率。

发展

从需求端看,消费市场扩容提质,高技术产业投资强劲,出口结构逐步改善。一是消费市场扩容提质。2024年一季度,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7%,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10.0%。其中,发展型、升级型消费增长较快,限额以上单位体育娱乐用品类、通信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速分别达14.2%、13.2%。消费形态继续朝着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演进。同时,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1.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23.3%。二是高技术产业投资强劲。三大类投资呈现“两高对冲一负”格局。2024年一季度,制造业投资最为亮眼,增速达9.9%,基础设施投资增长6.5%,两者叠加有效对冲了房地产投资下滑造成的缺口。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之后,民间投资增速达7.7%。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0.8%和12.7%。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电子商务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等领域投资持续保持高速增长。三是出口结构逐步改善。2024年一季度,我国在出口规模再度扩大的同时,出口产品结构升级,出口目的地更加多元化。以汽车出口为例,在地域上呈现“多点开花”态势,不仅受到印度、泰国、菲律宾等发展中国家欢迎,还逐步在英国、法国、比利时、澳大利亚等国市场打开局面。在车型品类上更加丰富,既有低价实惠、主打性价比的低端车型,也有在性能和品质上高举高打、设计前卫、定位高端的中高端车型。

结构转型效应促进经济迈上新台阶

经济发展过程,本质上是经济结构尤其是产业结构不断转型升级的过程。从历史逻辑看,一国的经济发展往往是非线性的,经济迈上新台阶必须通过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来实现。18世纪中后期,英国率先开启了工业革命,推动了向工业经济的转型升级,进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占领先机,较早地实现了电气化转型和现代企业组织模式创新,实现了生产效率的极大提高,成为占据世界领先地位的国家。20世纪中后期的信息技术革命再度强化了美国的优势地位。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离不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巴西、阿根廷等拉美国家,许多工业化进程缓慢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则由于经济结构转型失败,经济陷入长期停滞。

结构

从现实逻辑看,中国面临后有追赶、前有围堵的严峻外部竞争环境,必须通过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来实现突围。据世界银行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GNI)水平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排第71位。一方面,相比越南、印度、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我国经济发展长期依赖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已明显减弱,只有使劳动生产率增速高于工资上涨速度,才能减缓纺织、服装、家具、电子产品组装等中低端制造业的外迁趋势。另一方面,与排名靠前的高收入国家相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仍有较大差距。近年来,美国持续加大科技封锁力度,企图遏制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将我国产业结构“规锁”在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只有在产业、消费、投资、出口等多个方面加快转型升级,才能有效应对严峻的外部环境挑战,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效应

多方因素共促结构转型效应发挥

展望未来,“结构转型效应”将继续支撑我国经济向好发展,进而经过一段时期的积累后达到量变引起质变的效果,带动中国经济迈上更高水平的台阶。

第一,产业配套体系的基础支撑。完备的产业配套体系,为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供了坚实、有效的基础支撑,不仅有利于细化专业分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还有利于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加快科创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这一点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尤为突出。正是由于我国在传统燃油车领域形成了包括车身、底盘、发动机及各类零部件在内的产业配套体系,加之后来兴起的电池、电控、电驱系统以及电子产品和软件供应体系,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短短几年之内快速发展壮大,实现了汽车产业的“换道超车”。目前,我国不仅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而且在新能源汽车出口的带动下,2023年我国汽车出口总量已超越日本,位居世界第一。

第二,自主创新能力的重大突破。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根本动力。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多年保持高速增长。从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应用来看,近年来,我国在5G通信、芯片、民用航天等领域不断取得重大突破。5G技术朝着定制化、轻量化方向演进,使得应用场景更加丰富,带动工业互联网推广扩面。芯片研发和制造成为热门赛道,华为麒麟9000S处理器性能大幅提升,增强了我国应对外部科技遏压的底气。国产大型客机C919加速商业化部署,国产大型邮轮制造技术趋于成熟,民间商业航天市场破土成长。这些自主创新能力的重大突破,为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不断注入新动力。

第三,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牵引。经济发展既要靠技术创新驱动,也离不开需求牵引。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有效市场需求也是一种“生产力”。规模经济特征越典型的领域,需求牵引的重要性就越凸显。我国拥有14亿多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1.2万美元,由此形成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正在对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形成强大牵引力。近年来,我国在电子产品制造、数字经济、清洁能源、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快速发展,都在不同程度上得益于此。从全球市场来看,拥有超80亿人口的全球经济是一个更大规模市场。这也提醒我们,要高度重视参与国际经济循环,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参与全球市场分工协作。只有统筹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才能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赢得主动。

第四,商业组织模式的快速迭代。企业是现代经济中最富活力的主体,商业组织模式的更新换代是驱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已有大量文献研究表明,中国企业在捕捉用户需求、适应市场变化、应对外部冲击等方面具有更强的敏捷性、灵活性和韧性,中国商业组织模式的迭代速度明显快于美国、日本以及欧洲国家。这既得益于产业基础雄厚和配套体系完备等优势,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国企业家的勤劳、智慧、敢为人先精神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具体体现。当前,商业组织模式快速迭代的优势,已在互联网平台、物流配送、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得到验证,未来这一优势仍将是驱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活力所在。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高技术

经济新常态下的就业新常态,到底新在哪

就业新常态的“新”来源于经济新常态,受制于经济新常态。 经济新常态下的就业新常态,主要“新”在:1、新增就业岗位在新常态下存在不确定性。 在菲利普斯的分析框架中,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是负相关关系,与就业率则又是正相关关系。 也就是说,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是就业增长的前提条件,一定的增长速度才能产生一定数量的就业岗位。 因此,当经济增长速度降为中高速时,每年新增就业岗位数能否保持对应速度的增长,也就存在不确定性。 除了经济增速原因外,同时通过关停并转、重组等举措化解过剩产能也会对现有岗位造成冲击。 2、技术性失业将贯穿新常态全过程。 技术进步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失业。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无论是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和优化,还是推进创新驱动,科学技术应用到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是不可避免的。 无论我们主动还是被动,工业4.0、智能机器人、互联网、云平台、大数据、3D打印还是会到来,也会广泛渗透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 这些技术的应用,对就业最大影响就是大大减少了对一般劳动力的依赖,转而对人才的依赖。 这样,对劳动需求的相对减小就会使失业增加。 此外,在经济新常态中,资本相对价格下降和劳动力价格相对上升也加剧了机器取代工人的趋势,从而也加重了这种失业。 3、鼓励创业将是新常态下的就业常态。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动力主要依靠创新驱动。 党的十八大第一次将鼓励创业纳入就业方针,从中央和国家层面就确立了创业在就业中的地位,政府必然会从各方面更加重视创业,创业者也将迎来历史性的机会和机遇。 如众筹、P2P网贷等为代表的新的创业模式,推动创业向更开放平台、更高水平、更大众化发展。 4、依托移动互联网是新常态下促进就业的主要渠道。 目前,越来越多地方政府、企业利用线上发布就业创业服务信息。 移动互联网与促进就业的结合正成为促进就业的新模式、新途径,这是因为移动互联网降低了沟通成本,让沟通更便捷,有效利用了大量碎片化时间所以笔者认为,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必须将就业与移动互联网结合,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实现高效、便捷、优质的就业服务。

经济发展的四大驱动

工业

新常态下经济运行五大新看点在谈到三季度经济增速的问题时,盛来运直言,一至三季度GDP增长7.4%,三季度是7.3%,从单一数据上看确实有所回落。 但从新常态的视角来看,中国经济实际上正在发生着一系列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第三产业比重继续提高。 这是继去年服务业比重第一次超过工业以来,继续延续这样的趋势。 工业内部结构调整也在加快,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而且整个经济向中高端迈进的态势非常明显。 二是,需求结构积极变化。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继续增强,1-3季度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48.5%,比资本形成总额增速的贡献要高7个百分点左右,整个经济再平衡的态势比较明显。 三是,“收入跑赢了GDP”(收入分配结构改善)。 前三季度城乡居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是8.2%,增长速度比GDP增速高0.8个百分点。 不仅如此,居民收入的名义增长速度也高于财政收入增长速度,还高于企业利润的增长速度。 这意味着居民收入在国民经济的初次分配中占的比重整体得到提高。 四是,区域结构改善。 东部地区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中的引领作用更加明显,中西部地区在一系列区域发展战略的推动下,后发优势继续得到发挥。 五是,资源环境消耗减少。 经济发展的方式由过去过度的依赖于资源消耗粗放式的发展方向,向集约型的发展方向转变的态势也比较明显。 前三季度,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了4.6%。 未来经济潜力巨大当有记者问及关于第四季度的经济运行形势时盛来运表示,总体看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运行的可能性较大,目前我国仍处于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的潜力仍然巨大:一是,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这“新四化”的持续推进,将给经济增长机遇新的动力;二是,中西部地区的后发优势将会持续得到发挥;三是,我国消费结构正处于升级的关键阶段,发展型、享受型消费能够向经济提供增长的新动力;四是,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既着眼于当前又着眼于长远的政策措施,效应会继续得到发挥。

应怎样加快我国的经济发展

从目前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形式来看,我们必须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是指由粗放增长向集约增长的转变,向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并举转变;向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发展方式转变;向以人为本这一发展核心转变;向经济结构全面优化转变;向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向发展目标多元化转变,即:经济结构的优化程度、公平分配和消灭贫困的程度、资源和环境对经济发展的承载程度、减少失业的程度等,还有教育水平、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人民参与国家管理的程度和水平以及个人的发展程度等,其中经济增长居首位。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党的十七大根据经济发展新阶段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 在需求结构调整上,要从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转变到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在供给结构调整上,或者说在产业结构上,要从过度依赖第二产业转变到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着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 在生产要素结构调整上,要改变经济增长过度依赖物质资源消耗的状况,主要通过技术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管理创新来拉动经济增长。 国际金融危机的出现,更加凸显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 综合判断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 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意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有利于在新的国际竞争中创造新的优势、占据有利地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更好适应全球需求结构的重大变化,增强抵御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才能促进国民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与措施就当前形式来看,各种问题不断涌现,尤其是资源与能源的紧缺、生态环境的恶化等,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因此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同时,重点考虑从这些方面入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投资消费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二要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要切实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四要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五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六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1、 发展低碳经济制定战略规划。 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和环境约束,为避免经济建设和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在其生命周期内的锁定效应,必须高度重视向低碳经济转型。 优化能源结构。 积极推广现有先进用能技术,开发新的用能技术,提高生产设备的信息化水平。 推动技术创新。 引进发达国家的成熟技术,通过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等自主研发方式,重点攻关中短期内可以获得较大效益的低碳技术,尤其是针对重化工业的新技术。 调整产业结构。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逐步淘汰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产业,逐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开展低碳试点。 选择典型地区、城市和重点行业进行低碳经济试点。 完善政策法制保障。 建立一套完善的发展低碳经济政策法规,是实现低碳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2、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能充分发挥的道路。 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高效合理配置的道路。 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更为注重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来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通过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3、 坚持城乡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 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就需要坚持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坚持不懈地实施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的方针和政策,在继续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扎扎实实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在鼓励东部地区率先现代化的同时,促进中部崛起、西部开发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 4、 进一步扩大内需。 从提高居民的收入,完善社会保障,加快城市化步伐,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着手提高消费率,扩大消费需求。 要努力调整投资消费关系,把增加居民消费特别是农民消费作为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不断拓宽消费领域和改善消费环境。 5、 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结构调整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需要调整增长要素的投入比例,降低一般的资金、资源、人力的投入,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的因素实现增长。 而经济发展从整体上不仅需要调整要素投入比例,还需要农业、工业与第三产业之间协调发展;工业内部的冶金、石化、机械、电子等行业的协调发展;制造业中传统加工业与精细加工、高新技术产业的协调发展,以便推动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6、 通过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科学发展需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加强生态建设。 要从一次性和单一性利用资源转向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资源,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转向以环境优化增长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节能减排不仅是节省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问题,更关系到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等科学发展的全局。 7、 企业“走出去”。 企业“走出去”是我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重要内容,是主动利用外部市场和资源的重大举措,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 “走出去”有利于我国企业更贴近外部市场需求,拓展海外销售渠道,获取和建立国际品牌,提升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有利于我国企业在更大的市场范围内配置资源,稳定资源供给,帮助东道国培育新的生产能力。 8、大力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加快经济发展的着眼点要高,发展必须有新思路。 新思路的核心就是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依靠结构调整促进发展,在发展中加快结构调整。 我国以往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量的扩张解决短缺矛盾。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日益显现,经济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几乎都与结构不合理有关。 例如,我们在国内生产总值人均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就出现了过剩现象,这是供给结构不适应需求结构以及地区经济结构、城乡经济结构不合理的反映;长期困扰我们的“三农”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城镇化水平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造成的;经济效益差、市场竞争力低,直接与产业结构层次低、企业结构不合理有关;就业矛盾突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就业容量大的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总之,我国经济已经到了以结构调整促进发展的阶段,不调整就不能继续前进,不调整就不能健康发展。 五、总述归纳综合判断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也是非常紧迫的!我们必须增强主动性、紧迫感、责任感,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同时,还要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以开放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建立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 也只有这样做,才能我国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21129.html
罕见两厢造型 X 下半年上市对标高尔夫 比亚迪海豹 曝光
立足临床业务 致力打造医疗健康CRO平台 万邦医药获开源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