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掉入美国的陷阱 不 欧盟应向保护主义说 和评理

(原标题:和评理|谨防掉入美国的陷阱,欧盟应向保护主义说“不”)

在排名前25名的汽车品牌中,有22个都是欧洲品牌。欧洲汽车大厂被视为欧洲创新和欧洲工艺的旗手,且汽车行业一直以来是欧洲经济增长、创新和繁荣的关键驱动力。

然而,随着汽车从内燃机向电动动力系统转变,厂家开始利用智能软件实现品牌差异化,汽车行业因此迎来巨震,造车新势力挑战着传统车企。其中,中国电动汽车新兴品牌成为这场变革的引领者。2022年,中国轻型车出口量约为300万辆,首次超越欧洲汽车领头羊德国。当年,德国轻型车出口量为260万辆。

这一情势下,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于去年9月宣布对中国制造并出口至欧洲的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也就不足为奇。调查的理由是中国的政府补贴导致电动汽车“产能过剩”,并向欧洲倾销。

此次调查并非根据欧洲汽车行业提出的正式申请,而是欧盟委员会主动发起,这表明,调查从一开始就是出于政治动机。为了推进对华“脱钩”,欧盟部分政客企图对中国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甚至不惜以牺牲基于规则的多边贸易体系为代价。在欧盟内部,一些头脑清醒的人对此发出警告:任何歧视性的贸易政策,都将对欧盟经济造成负面影响。德国联邦数字化和交通部长福尔克·维辛表示,他“对有人呼吁国家限制竞争的做法,感到疑惑”,并补充表示“这完全与市场经济背道而驰”。德国副总理兼经济部长哈贝克也发出警告称,若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高额关税,欧盟利益或将受损,并表示欧洲应该从“中长期”利益出发制定政策。

近年来,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主要得益于中国车企持续的技术创新,以及完善的供应链和市场竞争,与那些兜售反华情绪的人所声称的国家补贴没有关系。尽管如此,欧盟仍然以反倾销、不公平补贴为由对中国启动了一系列贸易调查,尤其是在清洁技术领域的调查,致使中欧经贸摩擦风险陡然升高。

鉴于此类调查是基于中国产能过剩和不正当竞争等虚假理由,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周六在访问西班牙巴塞罗那期间表示,中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定维护中国企业的正当利益。中国一再呼吁用对话解决分歧,欧洲部分人士却仍急于采取可能破坏中欧经济关系的限制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揭示了一些行动背后的推动因素。

美国财政部部长耶伦近期访欧期间呼吁,欧盟要以“战略与联合的方式”应对中国所谓的产能过剩,引来多方关注。

中国向欧洲市场倾销电动汽车的说法,是错误的。中国车企仅占欧盟市场的8.4%,且50%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是在当地生产的西方品牌。在软件定义汽车的全新背景下,欧洲汽车行业要想宣扬其品牌价值,只能参与到竞争中来,而不是将辉煌的旧传统保护起来。

如果欧盟落入美国政府的陷阱,对中国电动汽车及其绿色产品征收高额关税,只会给欧盟带来不幸,鉴于中国是欧盟重要的贸易伙伴,这一做法只会损害中欧未来的互利关系。


技术性贸易壁垒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技术性贸易壁垒产生的原因(一)主观原因:有关成员的贸易保护主义思想依然存在出于保护国内产业的考虑,各国总是希望通过各种手段限制货物的进口。 例如,20世纪80年代以后,欧盟农产品开始从短缺向过剩转变,为了稳定农产品市场价格,欧盟开始对某些农产品实行配额控制,对撤出市场的产品予以补偿。 1992年欧盟又实行了新的共同农业政策,但保护的主旋律并未改变。 (二)客观原因:wto贸易条款上的问题wto贸易规则原则上禁止配额、许可证和高关税等传统的贸易保护措施,但wto并不禁止个别成员国为了实现自己的正当目标而制定技术法规。 wto2.2条款明确阐述了正当目标:国家安全要求;防止欺诈行为;保护人身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保护环境。 正因如此,有关成员为了达到贸易保护的目的,必然会更加关注卫生措施和技术性贸易壁垒。

反侵销调查中,西方国家在确定非市场经济国家产品的正常价值时常采用的方法

WTO《反倾销协议》规定熏在进行如反倾销协议确定的比较价格可能存在特殊困难熏可以使用替代国的价格。 美国、欧盟在进行反倾销调查时,往往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状况,运用非市场经济和替代国的方法对待中国出口产品正常价值的认定。 本文拟就美国、欧盟反倾销法对非市场经济国家产品正常价值的确定标准进行探析,以加深我们对美国、欧盟反倾销法规则的理解和掌握。 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应对美国、欧盟对我国进行的反倾销调查的策略。

欧盟解体,对中国有利还是不利?

对于中国而言弊大于利。 很多年前我们就已经说得很明白了:中国政府反对霸权主义,支持全球政治格局多元化发展。 可以说在过去半个世纪中,中国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没有之一。 欧盟一旦解体,则意味着全球范围内的贸易保护主义重新占据上风,这对于借助资本、产能和技术全球化转移浪潮发展起来的第三世界国家,尤其是中国、印度和巴西等第三世界标杆国家,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而且,在过去十年中,欧元都是挑战美元霸权的主要角色,很多时候都替人民币分担了大量压力。 一旦欧盟解体,人民币将无可避免地站在反美元霸权的最前线,我们在经济和金融领域将承受空前的压力。 此外,欧盟一旦解体,全球政治和经济格局中,将出现大范围的真空。 目前的中国没有能力填补这些空白,只会让美国坐收渔利。 即使欧盟解体后,我们能够从欧洲收获可观的技术和资产,拿大头的也必然是美国。 假设我们能吃掉两成,那美国就能吃掉七成,相较之下我们还是亏了。 国与国的竞争就是一个拖后腿和比烂的竞争:“我不需要比熊快,我只需要比你快”,甚至是“我不需要比你快,我只需要打折你的腿或关键时刻绊你一跤”。 就好像美苏冷战,里根和布什都意识到了一点:美国不需要多么强大多么健康,只要比苏联死得晚,就可以了。 苏联一死,它留下的庞大遗产自然能够让奄奄一息的美国续命。 所以,在讨论欧盟解体对中国的利弊时,不是看我们能赚到什么,而是看我们和美国谁赚得更多。 如果美国赚得多,那么我们赚多少都算亏。 这也是为什么08年以后,欧盟和俄罗斯一遇到重大经济挫折,我国政府就会跑去签贸易大单。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21192.html
A股尾盘拉升!创指涨超1% IC主力合约涨1.64% 310
中国国青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