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质齐升!一组数据看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成绩单

6月是全国中小企业服务月。在我国企业中,90%以上都是中小企业。昨天(6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发布了《2023年度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报告》。那么,眼下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究竟如何呢?

报告选取50个典型城市作为评估对象,对市场环境、法治环境、融资环境、创新环境、政策环境等指标进行评估。

目前,我国一系列的惠及中小企业的政策进一步落地见效,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提高;市场准入壁垒持续破除,中小企业的创新动能日益增强;金融服务效能有所改善。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政策研究处处长 金铁鹰: 各级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加大支持力度,出台诸多政策,也取得积极成效。评估结果显示,减税降费政策和稳岗返还政策的知晓率高达85%,中小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稳步提升。随着各项政策的落实落细,各地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企业的活力和韧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中小企业数量质量提升明显

《2023年度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报告》显示,参评城市的中小企业数量不断上涨,优质企业培育步伐持续加快,创新动能明显增强。

报告显示,参评城市中小企业由2021年的2679.3万户增加至2022年的2911.4万户,增长率达8.7%。中小企业数量稳步增长。

此外,参评城市的优质中小企业培育步伐也在持续加快,已累计培育733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全国总量超过60%。参评城市2023年授权发明专利总数达63.7万件,占全国总数的69.2%。创新活力持续释放。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政策研究处处长 金铁鹰: 此次评估选取的城市,中小企业数量占全国数量的近六成,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这意味着全国中小企业的各项创新投入持续增加,创新成果持续增加,相关政策正引导中小企业持续提升创新能力,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

中小企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近年来,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帮助中小企业纾困解难。报告也显示,各城市积极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着力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实效。

报告显示,50个参评城市中,有47个城市设立了市级中小企业服务中心,21个城市实现了区县级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全覆盖。

截至目前,全国已推动设立覆盖国家、省、市、县四级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机构(服务中心)超过1700家,多层次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已建立31个省级、165个市级中小企业线上服务平台,全国中小企业服务“一张网”建设稳步推进。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研究所研究员 赖晓: 各地不断加大力度,支持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服务供给能力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短期来看,能够有效助企脱困;长期来看,能够帮助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下一步,将聚焦中小企业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完善各项基础数据库和功能模块,提升企业服务的响应速度和精准程度。

( 总台央视记者 朱江 张丛婧)


量质齐升 民企成第一大外贸主体

经济日报 刚刚过去的2019年,我国有望继续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 海关总署1月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1.54万亿元,比2018年增长3.4%。 其中,出口17.23万亿元,增长5%;进口14.31万亿元,增长1.6%;贸易顺差2.92万亿元,扩大25.4%。 “在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情况下,2019年我国外贸进出口实现了量的稳定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海关总署副署长邹志武表示,预计2020年我国外贸有望继续保持总体平稳增长态势,高质量发展将迈上新台阶。 三因素助力外贸逆势增长 “从初步分析看,2019年我国仍有望继续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 ”邹志武说,如按美元计价,我国进出口总值会略有下降,但出口仍呈现0.5%的正增长。 按照世界贸易组织(WTO)前10个月的数据,我国出口在全球十大贸易国中表现最好。 首先,国内经济稳定表现为外贸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前11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加了5.6%, 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2%,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增速明显领先于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 邹志武表示,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党的坚强领导、中国特色 社会 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雄厚物质技术基础,以及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是我国外贸能够稳定增长的主要原因。 其次,我国经济拥有强大的韧性、潜力和回旋空间,这种韧性在外贸领域同样具备。 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拥有完备的工业体系,有220多种工业品产量位居世界首位,完善的工业门类和制造业基础为外贸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去年我国有实际进出口活动的外贸企业达到了49.9万家。 尤其是生产经营更加灵活的民营企业,释放出更强的外贸发展活力。 ”邹志武举例说,2019年我国民营企业首次超过外资企业成为最大外贸主体,出口占比更是超过50%。 此外,贸易多元化成效显著,我国贸易伙伴已遍布全球、多点开花。 据统计,2019年我国在对欧盟、东盟等主要贸易伙伴贸易较快增长的同时,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以及非洲、拉丁美洲等新兴经济市场进出口分别增长了10.8%、6.8%和8%。 再次,稳外贸政策效应持续释放。 2018年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稳外贸、稳外资政策措施,出台了规模空前的减税降费政策,有效降低了企业负担。 民企首次成为第一大外贸主体 进出口规模逐季攀升、贸易多元化成效显著、贸易方式结构进一步优化……梳理2019年我国外贸发展的诸多特点,民企首次成为我国第一大外贸主体,无疑是亮点之一。 据海关统计,2019年民营企业进出口13.48万亿元,增长11.4%,占我国外贸总值的42.7%,比2018年提升3.1个百分点。 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12.57万亿元,占我国外贸总值的39.9%。 民营企业首次超过外商投资企业,成为我国第一大外贸主体。 民企活力显著提升,拉动全年外贸增长4.5个百分点。 据统计,2019年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民营企业达到40.6万家,这一数据较上年增加了8.7%。 “当前,我国民营企业数量显著增长,反映了国内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是我国外贸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的重要表现。 ”邹志武说。 民企对新兴市场开拓力度不断增强。 2019年民营企业对各个主要市场出口均呈现增长态势。 在保持传统市场优势的同时,对东盟、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出口分别增长了25.6%、11.4%、15.6%,均高于全国对上述地区的出口增速。 “针对民企当中中小微企业占比高,在资金周转、纳税、融资等方面存在一定压力的现实情况,我们推出了关税保证保险改革,把商业保险机制引用到支付税款上,这项改革受益最大的、参与最多的是民营企业。 ”邹志武说,改革有效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帮助企业及时办结通关手续,通关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 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台阶 据统计,2019年全国综保区内企业一线进出口总值实现2.6万亿元,同比增长13%,综保区内企业进出口增速高于全国整体增速9.7个百分点。 综保区外贸增长是我国外贸不断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从贸易结构看,我国外贸进出口的产业链正不断向附加值更高的两端延伸,其中更能反映企业自主发展能力的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5.6%,占我国外贸达到59%,较2018年提升1.2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我国外贸增长的新动能更强,贸易市场更趋多元。 据统计,2019年我国跨境电商等新业态继续保持蓬勃发展态势,其中通过海关跨境电商管理平台进出口达1862.1亿元,增长了38.3%。 市场采购方式进出口5629.5亿元,增长了19.7%。 两者合计对整体外贸增长贡献率近14%。 更重要的是,我国外贸的国际竞争优势正在不断提高。 据悉,2019年我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上涨2.8%,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上涨1.4%,贸易条件指数为101.4,表明我国出口同样多的商品可换回更多商品,外贸竞争优势进一步提高。 根据WTO最新数据测算,2019年前9个月,我国机电类产品、劳动密集类产品在全球市场份额分别提高0.2个和0.9个百分点。 “部分自主品牌产品、部分附加值高的产品出口保持良好增长态势。 比如,集成电路出口增长25.3%,半导体器件出口增长26.3%,太阳能电池出口增长47.5%,金属加工机床增长近15%。 ”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副司长黄国华举例说。 (顾 阳)

怎样查到中小企业发展状况的最新数据?

1、可以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进行查询,在手机桌面上打开浏览器。

2、打开浏览器后,在搜索框内输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搜索。

3、搜索结果出来后,点击箭头所指的地方,进入官网。

4、进入官网页面后,以腾讯为例,搜索。

5、搜索结果出来后,点击箭头所指的地方,查看具体详情。

6、接下来,就可以看到该企业的最新发展情况。

我国发展数字经济的成果显著,数字产业化量质齐升,具体表现为什

政策变化、基础信息建设进入风口期等。 我国发展数字经济的成果显著,数字产业化量质齐升主要表现为:政策变化、基础信息建设进入风口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成主攻方向。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成主攻方向表现为:数字经济发展中,产业数字化是主阵地。 目前,制造业生产领域融合创新活跃,工业企业数字化水平持续提升。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21413.html
000731 6月4日主力资金净买入330.45万元 四川美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