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夏 文化中国行 打开哈尔滨通往世界的音乐之门

“哈尔滨不愧是‘音乐之城’,‘一言不合’就‘吹拉弹唱’。”“哈尔滨出门即舞台,处处闻歌声。”“漫步街头,与音乐不期而遇,这样的场景屡见不鲜。”……今夏,哈尔滨居高不下的热力值引得八方客来,逛吃逛玩时,穿越大街小巷的音乐,让游人沉浸式感受到这座城市独有的松弛与从容,随手发个朋友圈或短视频,寥寥数字记录下哈尔滨之行的感受即成“爆款”。

第36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的群众演出

“音乐之城”、亚洲唯一,缘何花落哈尔滨?2010年,哈尔滨被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授予“音乐之城”荣誉时,联合国副秘书长沙祖康接受记者采访时一语道破:“授予中国哈尔滨为‘Music City’,是因为哈尔滨这座城市具有百年的音乐传承历史,音乐是哈尔滨这座城市的固化品牌,更是因为哈尔滨有百年的交响乐团、有在中国坚持最久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沙祖康所言的中国坚持最久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到底久到何时?百度输入“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字样,从各类文字介绍中均可寻得答案:36届、63载。走进位于松花江北岸的哈尔滨音乐博物馆、“网红大雪人”栖身之所群力音乐公园,一块块展板、一张张老照片,直观地记录着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的前世今生。

黑土地走出去的音乐家

9月4日清晨,记者步入哈尔滨音乐博物馆展厅,一面以“黑土地·哈尔滨——音乐家的摇篮”为主题的人物墙上,傅庚辰、李双江、滕矢初、金铁霖、刘锡津、傅海燕、牟玄甫、常静、李健、崔恕、刘和刚……200余位从黑土地上走出的作曲家、歌唱家、指挥家、演奏家,几乎占了中国音乐界的半壁江山。

走进哈尔滨音乐博物馆,记者一瞬间仿若坐上时空穿梭机,成了历史事件的“亲历者”。馆内展出千余件反映不同历史时期哈尔滨音乐艺术发展轨迹的特色展品,讲述着开放、多元、包容、优雅的城市故事。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不仅发现和培养了一批批本地音乐人才,还是优秀作品的诞生地。《乌苏里船歌》《太阳岛上》《漫步哈尔滨》……许多人们熟知的作品也都是从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的舞台传出并蜚声海内外,传唱至今。

第35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黑龙江日报资料片)

“不论是街头巷尾,还是公园、江畔,一年四季,余音绕梁,这在其他城市是没有的。哈尔滨的群众合唱基础是从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形成的,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大唱革命歌曲的群众热潮,在哈尔滨蔚然成风。”哈尔滨音乐博物馆馆长苗笛娓娓诉说着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的诞生故事: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国家遭受了三年严重的自然灾害,为鼓舞大家士气,哈尔滨市委市政府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群众歌咏活动,1958年至1960年的群众歌咏活动高潮迭起,仅1960年参加群众歌咏活动的人数就达22万人次。1961年年初,哈尔滨市委宣传部及哈市音乐界负责人牛乃文、章子冈、沙青、马楠、唐乃智等关于举办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的报告初步形成。同年3月8日,初到哈尔滨工作的著名歌唱家张权带来了维也纳音乐节和布拉格之春等国际音乐盛会的信息,并建议召开哈尔滨之夏音乐会。此建议与哈尔滨市委市政府想法不谋而合,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应运而生,从此它有了一个亲切的昵称“哈夏”。

首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黑龙江日报资料片)

首届“哈夏”于1961年7月5日晚在哈尔滨青年宫揭幕。当晚,在哈尔滨铁路文化宫贝壳剧场,哈尔滨歌舞团的男高音郭颂演唱了新近改编的东北民歌《新货郎》,其圆润、优美的音色令观众耳目一新,从此观众记住了郭颂这个名字。在张权、严仁明、王双印、李高柔、丁顺训、金浪、周琪华、郝淑琴等著名歌唱家、演奏家的加持下,融合了“专业性+群众性”高水准的“哈夏”,一炮打响。为此,第二届“哈夏”,长春、沈阳主动加入“哈夏”大家庭。从1961年至1966年连续举办6届,之后停办12年。1979年,由东北三省共同主办的第7届“哈夏”音乐会再次隆重举行。这届“哈夏”是在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的第一年举办的,被称为“点燃了全国音乐界解放思想的火炬”。

从1994年的第22届“哈夏”开始,每两年举办一届,突出专业性、提高性和交流性,兼顾群众性和普及性,逐步把“哈夏”办成全国性的音乐盛会。从1996年第23届开始,“哈夏”成为由国家文化部和哈尔滨市政府共同举办的全国性音乐节,标志着“哈夏”已由地方性音乐活动变为国家级的音乐节。“2000年以后,随着国际文化交流进一步频繁,许多世界顶级艺术院团参加‘哈夏’演出,‘哈夏’越来越有‘国际范儿’。”60余载,苗笛可谓实打实的“哈夏”参与者、见证人。

首届“哈夏”闭幕式(翻拍)

“第一届‘哈夏’,我是观众。”苗笛回忆说,当时父亲作为哈尔滨艺术学院教师参与演出,从道里区正阳河街步行七八公里来到哈尔滨青年宫。第五届“哈夏”,年仅11岁的苗笛以哈尔滨少年宫民族乐队的小演奏员身份登上“哈夏”舞台。1983年,大学毕业之后,苗笛回到黑龙江省歌舞团,以专业演奏员身份回归“哈夏”舞台。2016年,他再次转换角色,以专家身份参与勋菲尔德演出活动。2018年开始,以黑龙江音乐博物馆馆长和哈尔滨音乐博物馆馆长身份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参加“哈夏”的音乐家们。身份不断更迭,让他与“哈夏”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他也成为最了解“哈夏”历史的艺术家之一。日前,苗笛耗时半年时间,沿着时间脉络梳理的“哈夏”发展史已完结,并在群力音乐公园长期展出。时下,走进群力音乐公园,36块图文并茂、高高悬挂于音乐长廊之中的展板,静静地讲述着“哈夏”的故事。

“我去过全球许多因音乐而声名远扬的城市,哈尔滨是最棒的。”旅美小提琴演奏家、勋菲尔德国际音乐学会主席、哈尔滨勋菲尔德弦乐比赛艺术总监薛苏里认为,“哈夏”是一个无形的名片,把哈尔滨这座美丽的城市和热情友好的民风宣传到世界各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人民对中国哈尔滨的了解,搭建了高端的国际文化交流的平台,极大地提高了哈尔滨城市发展的软实力。

第十四届“哈夏”闭幕式(翻拍)

芳华60余载,“哈夏”不仅发展成为国际知名的文化品牌,也成为名副其实的培养艺术人才的摇篮、提高市民文化素养的舞台、对外文化交流的纽带,更成为世界了解哈尔滨、哈尔滨走向世界的窗口。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国际知名音乐赛事勋菲尔德弦乐比赛永久落户哈尔滨,并纳入“哈夏”框架内。薛苏里坦言,勋菲尔德弦乐比赛扩大了“哈夏”的内涵和外延,提升了哈尔滨“音乐之城”的品牌价值,同时,这一国际音乐赛事也因加入“哈夏”而增加了大众的关注度。

哈尔滨的音乐从不喧嚣,总是绵延着、浪漫着、浸润着、沉醉着。不论是在撸串还是散步,你总能听到一首引起共鸣的乐曲。在打造“中国的‘哈夏’、世界的舞台、人民的盛会”理念推动下,“哈夏”已经成为哈尔滨这座“音乐之城”最美的风景,最靓的名片。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22120.html
温儒敏 义务教育语文教材编修的整体思路
一江碧水向东流 建组开排 大型现代黄梅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