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K1000相机机枪 二战德国空军机枪手训练装置

二战爆发前,德国开发了一款用于在飞机上进行射击训练的MBK 1000相机机枪。该装置不能发射真正的枪弹,而是靠发射操作来拍摄照片,以便对机枪手的瞄准射击展开分析评估。为提高拟真度,MBK1000相机机枪的设计和操作跟当时德军标准装备的MG15轻机枪几乎相同。

长久以来,特别是刚发明飞机以及将机枪架设在飞机上射击的早期,对在飞机上射击的机枪手的训练是一项十分重要且很是困难的任务。跟在陆地上的机枪手比起来,在飞机上的机枪手不管是训练上,还是实际执行任务上,都有更高的要求。因为飞机极高的飞行速度令飞机机枪手快速精确瞄准目标变得困难。而一次飞行训练的费用、每次训练时无数发弹药的消耗量,以及训练时可能对地面目标产生的极大破坏性和危险性,都是飞机机枪训练所要面临的难题。

为降低在飞机上射击对地面目标的破坏性和危险性,以及减少昂贵的弹药消耗量,自航空机枪发明以来,德国空军就一直致力于寻找一种合适的训练辅助器材。在不断的试验后,通过与德国航空当局的合作,著名的光学设备公司——位于德累斯顿的蔡司光学公司于二战爆发前,开发出两款特殊的航空机枪训练辅助器,也被称为相机机枪。其中一款命名为MBK1000相机机枪,是在轰炸机上使用的移动装置。另外一款命名为ESK2000快速拍摄相机机枪,是一款在歼击机机枪枪座上使用的固定装置。这两种相机机枪的发明,极大减小了飞机机枪手的训练费用和危险性,在德国空军中受到好评。

MBK 1000相机机枪是一种射击辅助训练装置,使用原理是将其安装在轰炸机上,只要机枪手使用该枪进行“射击”,那么MBK1000相机机枪就可以捕捉机枪手的整个瞄准过程,并将过程拍摄到胶卷中记录。拍摄完成后,对于胶卷内容进行科学评估,就能够在飞行训练后重建整个战斗训练情境,并以此为依据判断出在射击训练过程中,机枪手射出的哪些弹将会击中预定目标,从而修改机枪手的瞄准错误,提高射击训练效果。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该训练装备完成的射击训练,不需要任何转换,就可以有效分析预测射击效果。

在外形上,MBK1000相机机枪的设计跟当时德军标准的航空机枪——MG15轻机枪很是相似,并且其在飞机上的安装方式也跟MG15轻机枪一样。这正是为了更好地模拟MG15轻机枪的使用。

MBK1000相机机枪的驱动由一个安装在特殊的“弹簧弹鼓”盒中的弹簧机构提供动力。弹簧弹鼓外形与标准MG15轻机枪上使用的双弹鼓外形完全相同,并且弹簧弹鼓插入到MBK1000相机机枪上的方式也与MG15轻机枪的完全相同。弹簧弹鼓中包含两个弹簧以及一个用于降低弹簧移动的调节器。弹簧弹鼓外侧设有一个可插入的扳手,旋拧扳手即可拧紧弹簧弹鼓内的弹簧,为相机机枪提供动力。

弹簧的簧力经精确计算及调整,每拧紧到位一次可拍摄75张照片,这一点也是为了对应MG15轻机枪每个弹鼓中收纳75发7.92×S7mm枪弹而设计的。弹簧弹鼓下方设有一个安装轴,以将MBK1000相机机枪固定在专门的安装座上。该弹簧弹鼓可以安装在飞机上任何适合于MG15轻机枪双弹鼓使用的弹鼓支架上使用。

MBK1000相机机枪拍摄出来的照片影像可显示机枪手瞄准的目标点、扣压扳机的确切时间。拍摄时使用一个写字板,其上列举有战斗训练、战斗以及飞机的种类。照片中还可显示风向标的位置。每次射击训练时使用一个盒式胶卷,每盒胶卷内使用长22m的标准胶卷。这一胶卷长度相当于1125帧照片图像。每秒钟可拍摄14幅照片,相当于每分钟可拍摄840张照片,与MG15轻机枪的射速相当。通过分析目标上被击中的点,来判断机枪手的训练状况以及能否命中目标等。

弹簧弹鼓前方是相机机枪的身管,其采用短粗的管状设计。枪管上设有圆筒,为胶卷盒。胶卷盒右侧设有一个盖子,打开盖子即可安装胶卷。胶卷盒前端设有一个铸铁制作的U形部件,其顶端上方安装一个风向标或者一个双层圆环状瞄具,风向标或瞄具的下方设有时钟。此外,身管前部安装了一层圆形玻璃板,以保护其后方设置的灵敏的相机透镜。身管后部设有4个控制部件,其中顶部右侧设有一个计数器,其可显示拍摄多少张照片;顶部左侧设有一个控制器,可控制身管;底部左侧设有一个选择杆,可选择使用3个不同颜色的滤光镜,滤光镜分为黄色、红色、蓝色;底部右侧设有一个选择钮,可控制镜头光圈。此外,身管上还带有一个玻璃板,其上蚀刻有同心圆,该同心圆可被拍摄到每一张照片上,以用于计算射击距离。

弹簧弹鼓的后方设有枪托,枪托上带有握把,枪托右侧设有拉机柄。枪托组件通过一个卡销和螺栓安装在枪身上,并且可以拆卸。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MBK1000相机机枪上还安装有一个与MG 15轻机枪上相同的皮制弹壳收集袋。实际上,该弹壳收集袋在MBK1000相机机枪并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只是为了使其看起来更像真正的MG 15轻机枪。

MBK1000相机机枪上同样设有瞄具,跟MG15轻机枪的瞄具相同,使用方式也相同。除了机械瞄具外,相机机枪上还可使用专门的光学瞄准镜。其由1个主透镜和2个更小的透镜组成。其中主透镜的光强为1:1.5,拍摄照片时的焦距为25mm。2个小透镜中,1个小透镜用于拍摄时钟以及写字板,另1个小透镜则用于拍摄风向标。时钟面被划分为300个小格,秒數标记采用粗体字印刷在时钟面上,每秒被划分为5个格。时钟的上方安装有一个可更换的标签,用于记录机枪手的名字以及关于训练的相关信息。在拍摄照片时,该标签与时钟一起被拍摄。

对于参加训练的机枪手来说,最关键的当属MBK1000相机机枪拍摄的照片成像状况。成像时,最前方放置一个白色显示幕,显示幕的后方前后各架设1个支座,支座彼此位置稍微偏移。前方的支座用于安装MBK1000相机机枪,后方的支座则用于安装一个特殊的照片放映机。此外,一张关于飞机飞行角度的图表,以及一个带有循环速率标记的透明模板,可以被放置在照片放映机的前方。照片放映机中的胶卷可以通过手动来移动,随时可停止,以对一个影像进行更精确的评估和讨论。

根据使用手册,在拍摄大约200m胶卷,即大约9个胶卷盒之后,MBK1000相机机枪必须进行部分分解并清洁,因为使用时的尘土以及胶片的磨损可使透镜逐渐变得模糊。清洁时,要用专用的毛刷和软布。此外,在胶片进口和出口周围设置的绒封必须定期进行更换,以免密封不够紧实。

不使用时,MBK1000相机机枪可与其附件一起,收纳在专用的储存盒中。整套MBK 1000相机机枪总质量约42kg。

由于产品的特殊性,且生产数量和保存数量都非常稀少,如今,MBK1000相机机枪已经成为收藏市场上极为难得的一款珍品,价值极高。因其非常珍贵,为了更好地保存,一般将每挺MBK1000相机机枪上的每一个部件,如弹簧弹鼓、胶卷盒、分解工具、清洁设备等都进行分别编号、储存。


二战最厉害的俯冲轰炸机飞行员德国的吗???他的战绩是多少 啊!!!!

汉斯·鲁德尔他并不是象米歇尔·惠特曼和厄斯特·巴克曼一样的“装甲王牌”。 但他击毁的苏联坦克超过了二者的总和。 他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Ju87“施图卡”飞行员,他的特长就是从空中摧毁敌人的装甲车辆。 他击毁的敌人装备数量是普通人难以想象的,包括了519辆(一说530辆)苏联坦克(足够组成5个完整的苏联装甲军!)和不计其数的其他目标(包括“马拉”号战列舰!他还击伤了“红色十月”号战列舰。 ),这仅仅是他一个人的战绩!(细节见后)。 汉斯·乌尔里希·鲁德尔1916年出生于西里西亚。 他是一个牧师的儿子。 在学校他的成绩很糟糕,只受了有限的教育。 当纳粹掌握政权时他还是个孩子,所以被灌输了很多纳粹理论。 在他这个年纪,他体现出了对体育方面的兴趣,同时在学校中表现却很不好。 1936年他参加了德国空军,同时作为一个军校学生继续发展他的体育才能。 在通过了飞行训练课程,成为一名飞行员后,他递交了学习俯冲轰炸技术的申请但被退回。 作为替代,他接受了侦察机的飞行训练并且在1939年9月的波兰战役中执行长距离侦察飞行任务。 1939年10月11日,他被授予二级铁十字奖章。 同时他继续申请Ju87“施图卡”俯冲轰炸机的飞行课程并在1940年5月得到了批准。 训练结束后,鲁德尔中尉被派往斯图加特的“施图卡”训练学校,所以在法国战役中他未执行战斗任务。 之后,他被调往第2俯冲轰炸联队第1中队,参加了1941年5月对克里特岛的空降入侵,但仍未执行战斗任务。 作为对“巴巴罗萨”作战的准备,鲁德尔的联队随后被调往东线。 1941年6月23日早上3点,他执行了第一次俯冲轰炸任务。 在接下去的18个小时内,他一共执行了4次战斗任务。 1941年7月18日,鲁德尔被授予一级铁十字奖章。 1941年9月23日,鲁德尔的联队(第一和第二中队)袭击了砢琅施塔德港湾(在列宁格勒附近)中的苏联舰队。 在袭击中,鲁德尔用1000公斤炸弹击沉了苏联战列舰“马拉”号,炸弹命中了她的弹药库并把她炸成了两截。 “我们打中她了……你一定命中了她的弹药库……她爆炸了!”(引自鲁德尔的后座机枪手斯哈诺夫斯基的通讯记录)1941年12月24日,鲁德尔在圣诞前夜执行了他的的500次飞行任务。 12月30日,他从里希特霍芬将军(一战中著名的飞行英雄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的兄弟,也是二战中的德国空军元帅)本人手中接过了金质德国十字勋章,然后鲁德尔被派往格拉次去培训新的“施图卡”乘员。 1942年1月15日,他被授予骑士十字勋章。 在他自己的要求下,1942年6月他回到了东线。 1942年9月,鲁德尔接受了第2俯冲轰炸联队第1中队第一分队的指挥权,在斯大林格勒地区执行战斗任务。 那时他的分队经常被派去对付苏联坦克,尽管大家都已经认识到了炸弹并不是一种适当的反坦克武器。 1943年2月10日,汉斯·鲁德尔执行了他的第1000次飞行任务并且成为了德国的国家英雄。 随后他被派往在布良斯克新组建的特别的空中反坦克单位,试验改进过的Ju-87 D-3型(坦克破坏者)。 新的Ju-87 D-3型在机翼下挂载了两门37毫米反坦克炮(从高炮改进而来,装有特殊整流罩并且每门炮配有6发弹药),是德国空军实验局对东线严峻的坦克战形势作出的反应。 原型机首先被用于在黑海上攻击苏联登陆艇,鲁德尔在三周内就摧毁了70艘。 1943年3月,在贝尔格诺德的一次坦克战中,鲁德尔用他的新型Ju87击毁了第一辆苏联坦克。 “……我的后座机枪手告诉我他看见坦克象颗炸弹似的炸开了而且他看见有些碎片撞上了我们的飞机……”(汉斯·乌尔里希·鲁德尔) 之后,更多的Ju-87 D-3被改装成坦克破坏者,同时从1943年10月起,新设计的Ju-87 G-1(在德军中呢称Panzerknacker - Tank Buster or Kanonenvogel - Cannon Bird,可以理解为带大炮的小鸟) 开始陆续抵达东线。 1943年4月14日,空军上尉汉斯·鲁德尔获得了带橡树叶的骑士十字勋章。 他的分队共有9架Ju-87 G-1,被指派在“堡垒”作战(库尔斯克会战)中支援第3党卫军装甲师(骷髅师团)。 在会战的第一天,鲁德尔在第一次出动中就击毁了4辆苏联坦克,到那天结束,他的战绩达到了12辆。 “我们都知道每一辆击毁的坦克都意味着更多的德国兄弟被拯救了。 ”(汉斯·鲁德尔)同时,鲁德尔分队的战绩也促使了新的“坦克破坏者”分队(Panzerstaffels)的组建。 根据他的经验,鲁德尔为“坦克破坏者”分队发展出了新的攻击战术。 他发现对付坦克的最佳途径是从后方或侧方袭击它们(T-34的后方安装着引擎和冷却系统,不能安装重型装甲板)。 有趣的是这就意味着飞机为攻击敌坦克必须从敌方向我方飞行,不过这对在攻击中受伤的飞机来说却是一个巨大的优点。 1943年10月25日,汉斯·鲁德尔被授予带宝剑和橡树叶的骑士十字勋章。 在1944年3月的早些时候,他完成了第1500次战斗任务并被晋升为少校。 3月晚些时候,在一次任务中,鲁德尔的分队遭到了一个分队的La-5战斗机的攻击。 一架“施图卡”被击伤并迫降在地面上,乘员安然无恙。 汉斯·鲁德尔决定降落并把他的同志们从敌占区救出来。 降落很顺利,他把乘员们从损坏的飞机中拉了出来,但却发现由于地面过于松软,飞机不能起飞了。 他们被迫向着德军战线步行前进,同时逃避着俄军的追捕。 鲁德尔和他的同志们到达了德涅斯特河并在冰冷的河水中游了600米,在即将上岸时,他的后座机枪手淹死了。 最后,受了伤的鲁德尔是唯一一个成功回到德军战线的人。 随后他返回了他的分队,受到了他的同志们的热烈欢迎。 1944年3月29日,由于他的勇敢,少校汉斯·乌尔里希·鲁德尔被授予当时德国最高军事荣誉——带钻石、宝剑和橡树叶的骑士十字勋章。 1944年11月,在布达佩斯附近的一次战斗中,他的大腿中弹。 不过几天后,他带着腿上的石膏回到了部队。 1945年1月1日,鲁德尔被授予带金橡树叶、钻石和宝剑的骑士十字勋章,成为唯一一名这个德国最高军事荣誉的获得者(也可以说这个荣誉是为他个人创立的)。 在2月,鲁德尔在法兰克福附近的一次战斗中飞机被地面防空火力击中,右大腿又一次严重受伤,他挣扎着回到了德占区,很快被送往野战医院,并被截肢。 然后他被送到柏林的医院,在那儿装上了假肢并很快回到了部队。 在战争的最后日子里,空军上校鲁德尔指挥着德国空军的第一个也是最著名的一个“施图卡”近距离攻击/支援联队——第2俯冲轰炸联队“殷麦曼”(殷麦曼是德军一战中著名空战英雄,“殷麦曼跟斗”由他创立,直到现在仍然是空战基本战术之一),他指挥着联队奋斗在东线直到最后的时候。 战争结束时,他想带着他的分队进行一次自杀攻击,但被他的上级阻止了,理由是:“在未来的日子里,祖国有可能还需要他。 ”这也是他唯一不进行自杀攻击的原因。 1945年3月他也曾自愿要求飞往被苏军包围着的柏林以救出希特勒。 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时,鲁德尔上校在波希米亚进行了他在“施图卡”上的最后一次飞行。 他与美军接触以安排他和他的队伍一起从苏占区飞往美占区并最终获得了成功。 后来,他先在英国接着又在法国接受了讯问,并最后被送往巴伐利亚的医院以彻底康复。 1946年,鲁德尔离开了巴伐利亚的医院,成为了一名公路运输承包商。 1948年,他去了阿根廷,为国营飞机制造厂服务,同时也参加了一个由逃脱的纳粹分子组成的类似于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的组织。 1951年,鲁德尔出版了两本书:《我们前线将士对德国重整军备的看法》和《戳进梦想的匕首》。 在第一本书里,鲁德尔认为前线将士是为了反对布尔什维克和东方的“生存空间”而战;在第二本书里,鲁德尔不仅谴责那些企图刺杀希特勒的人为叛徒,而且认为国防军的高级军官们也要和叛徒们一起承担失败的责任。 鲁德尔谴责那些企图刺杀希特勒的人是因为他们造成的混乱使盟军入侵欧洲成功,谴责那些国防军的高级军官们是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希特勒的军事天才而且总是在背后反对他。 这两本小册子也说明了一些他对战争的看法(太没眼光,为什么人总不能适可而止呢?)汉斯·乌尔里希·鲁德尔在50年代早期回到了德国并在1953年出版了他的战争日记 Nevertheless (意为尽管如此)。 对于是否允许日记出版曾引起一场争论,因为他是一个著名的纳粹分子,1953年正是大多数人民试图忘记过去的时候,纳粹分子们成为了政治家和企业家,日益增长的工业生产和经济活动是人们首要关注的。 最后日记还是出版了,鲁德尔也继续着他的体育活动并曾担任过一个极端保守党的政治代表,但总的来说,他的政治生涯是不成功的。 这位“施图卡王牌”1982年死于德国。 1984年他的日记再版,两位伟大的盟军飞行员道格拉斯·巴德和皮埃尔·克劳斯曼为之作序,给予了他极高的评价,相信他们对鲁德尔的政治倾向也不是很清楚把。 在鲁德尔的战斗生涯中,他一共执行了2530次战斗任务(大约400次是在福克尔-沃尔夫190战斗机上,同时他声称赢得了11次空战胜利),他摧毁了150个炮兵阵地,519辆坦克,近1000辆其他车辆,70艘登陆舰,2架La-3战斗机,1架IL-2强击机,击沉了战列舰“马拉”号,击伤了“红色十月”战列舰,还击沉了另外2艘巡洋舰和1艘驱逐舰。 鲁德尔是如此重创了苏联红军,以至于约瑟夫·斯大林本人悬赏十万卢布要他的脑袋。 他一共在战斗中飞行了60万公里,用掉了500万升汽油;他一共投掷了100万公斤的炸弹,发射了100万发机枪子弹,超过15万发20毫米炮弹以及超过5000发37毫米炮弹。 鲁德尔认为美国按租借法案提供给苏军的坦克比起T-34来更容易摧毁,但他讨厌它们的防空机枪,因为有一次他就是被这种机枪击落的。 鲁德尔是一个杰出的、有丰富经验的飞行员,他热爱飞行和摧毁。 他讨厌回家探亲和因病停飞,甚至在截肢以后他仍然毫不沮丧,凭着假肢继续他的最爱——飞行和摧毁。 在他的经历中,他显示了令人惊讶的力量、执著和无畏,无以伦比的决心和勇气。 众所周知,战争后期德军作战条件日趋艰苦,但从他的许多照片上你无法找到一丝一毫的畏缩和恐惧,也可以说他自大到了极点。 凭借他令人难以置信的勇气和战绩,他将永远在世界军事史上占据一席之地。 一位美国官员称他为‘the typical Nazi Officer‘.(最典型的纳粹军官),而他自己最著名的一句话是 ‘Verloren ist nur, wer sich selbst aufgibt‘ (‘Lost are only those, who abandon themselves‘).意为:只由那些放弃自己的人才会失去信心。

二战德军的步兵班作战能力为何如此强大

二战德军的步兵班作战能力为何如此强大

那么二战德军一个步兵班都有啥呢?实际上当时德军一个班十个人的火力,就堪比我国军队一个连的火力配置。在二战刚爆发的时候德军一个班的编制其实为十三人,但是对波兰的入侵中德国发现十三人一个班的规划不是太合理,所以在对波兰作战结束之后德军的一个班就变成了十人。

二战期间,德国步兵班在大多数时候都采用如下编制:一名担任班长的军士,班长助手,一个由机枪射手、副射手和弹药输送员组成的三人机枪小组,此外还有五名步枪手。

在1941年版《战斗中的德国步兵:战术细节》一书中,作者建议为步兵班提供如下装备:班长除了基本步兵装备外还需配备一把冲锋枪、六个弹夹、望远镜、铁丝切割器、指南针、哨子、墨镜、打火机和地图包;三人机枪小组中的射手和副射手应每人配备一把手枪,另一个人则装备步枪,他们应随身携带三个机枪弹药箱;六名步枪手除了自身装备外还要根据作战需要携带机枪三脚架、手榴弹和炸药包。此外,德国官方文件中还增加了一些细节要求,例如要求机枪副射手携带一个机枪弹鼓和一条穿甲弹弹链。

机枪小组会装备一挺“希特勒撕布机”MG42,机枪由机枪手平时携带,机枪里自带着50发子弹,在很多时候机枪手会另外携带100发子弹。副射手会携带一个有300发子弹的弹药箱以及100发子弹的弹链,弹药手则会随身携带共计600发弹药。

以上的一个机枪小组的弹药就超过了1000发子弹,加上副射手和弹药手都会携带98K步枪,一个机枪小组的子弹携带量其实就已经超过了当时中国军队一个连的弹药量了。当时的中国军队除了机枪手之外,每个士兵能够分到的子弹就是个位数。

德军靠这个配置几乎打遍欧洲无敌手,无论是法国的马奇诺防线,还是波兰精锐军队,都被德军的闪电战迅速击溃,而在进攻苏联前期也如入无人之境,总能以少胜多,在主场的苏军前期对德军几乎没有还手的力气。结果这支战无不胜的不多西边被英吉利海峡阻挡,其精锐陆军无法及时投入战斗,而海军被盟军封锁,空军又不占优势的情况下,盟军才有了反应的时间,东边被严寒天气延缓了行动,后勤补给线的拉长和严寒消耗掉很大一部分德军的战斗力量。

不夸张的说,是天堑和极端气候摧毁了德国的扩张步伐,它们给盟国争取到的时间远比前线军队对德军的阻击有用的多。德国靠什么取胜的?正是这一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步兵班,作为最基础的作战单位,他们是当时无愧的作战精英。

二战德军武器

德国稀奇古怪的武器一览:1.垂直升降旋翼机,被盟军在机库缴获,当时德国为了对付英军猖獗的空军而研制,不过还没有制造出来,二战就结束了......不过旋翼机的理论对科学家研制新飞机有很大启发。 2.潜水坦克,德国侵占整个欧洲后,只剩下英军孤立奋战,由于拥有英吉利海峡,德军装甲部队无法对英军本土进行攻击,所以希特勒召集大批科学家研制这种潜水坦克,不过后来由于排除坦克中的一氧化碳成问题,并无法解决,所以最终放弃了这个计划3.三轮扫雷车,具体资料丢失,现藏于苏联博物馆4.鹰师177轰炸机,二战中德国的神秘武器鹰狮177轰炸机于1942年10月开始生产,总共生产170架,全部由亨克尔公司生产。 它有几点:一是发动机位置向前移动了20厘米,并且改进了排气系统;二是机身后部加长了1.6米;三是在后机身上方加装了1座炮塔,内装2挺MG131机枪;四是乘员增为6人,其中4人在机头,包括飞行员、副驾驶兼投弹手、导航员兼无线电报务员、前机身机枪操作手;两人在机尾,分别为后机身机枪手和尾部炮手。 5.师式重型坦克,七号狮式超重型坦克(Panzerkampfwagen VII Löwe)为二战N粹德国研发的一款超重型坦克历史一切的原点都要回到从1941年克鲁伯(Krupp)公司以掳获的苏联T-35坦克作为研发德国超重型坦克蓝本开始。 在追求威力以及具备一定技术成熟面的条件下,1942年克鲁勃公司就提出了“虎鼠式”(Tiger-Maus, VK7001)重型坦克以及“狮式”七号坦克(PzKpfw VII Löwe, VK7201)的研发企划案。 不过这项计划最后沦为保时捷与克鲁伯之间对于预算的斗争,尤其保时捷推出更大一号的鼠式坦克企划案之后,狮式坦克的企划案就因为XTL对于鼠式坦克的兴趣而在同年3月初就被取消,但是克鲁伯的研发经验与技术却为后来的鼠式重型坦克铺下一条康庄大道。 发展沿革克鲁伯的研发人员在观察过老朽的T-35坦克后,提出一个新构想:以150公厘37或者40倍径主炮,或者采用105公厘KwK 70倍径主炮为主要武装,时速高达每小时44公里,重达90吨,乘员5人的主战坦克。 为了要让这么重的坦克动起来,克鲁伯的研发人员甚至将脑筋动到鱼雷快艇(Schnellboot)所使用的戴姆勒朋驰20汽缸MT 502柴油引擎上,借助他将近1000匹的马力来推动。 到了1942年2月到5月的时候狮式坦克就已经出现了六种不同的设计,每一个设计都是为了符合需求而呈现的结果。 其中一个狮式坦克设计原图相当的前卫,外型类似象式驱逐坦克与M109自行火炮,但是有回转炮塔,并且容纳三个乘员(车长、炮手、装填手)。 研发人员也同时细心地坚持一个原则就是尽量使用虎II坦克的零件,减少并且降低后勤上的成本。 这个原则又导致原来后置炮塔的设计被推翻而修改成另外两个新的设计方式。 新的方式分为“轻装狮式坦克”(Leichte löwe,简称“轻狮”)与“重装狮式坦克”(Schwere löwe,简称“重狮”)两种,轻狮的正面装甲厚达100公厘,重76吨;重狮的正面装甲厚达120公厘,重90吨。 两者共享105公厘70倍径主炮(倍径较美军的T-28超重型坦克T5E1主炮多5%)以及同轴机枪。 刚刚提到的后置炮塔设计就是在重狮身上被推翻的,因为坚持狮式与虎II坦克的零件要能相通,因此狮式坦克改为中置炮塔设计。 理论上重狮应该能够达到每小时23公里的速度;轻狮则应该能达到每小时27公里的速度。 XTL是个笃信“数大就是美”(出自徐志摩的“翡冷翠的一夜”)的基本教义派信徒,虽然不是个行动管理派的崇拜者但是他事事皆过问,当研发人员呈上两份设计图的时候,能够引起XTL专注的神情只有重狮,他甚至要求搭配150公厘KwK 44 38倍径的主炮,正面装甲要达到140公厘。 面对这么重的家伙,研发人员只好再将它的履带设计成900-1000公厘的宽度,同时再加强引擎的马力设计预期达到每小时30公里的时速。 当克鲁伯公司在进行虎II坦克的期间,研发人员仍然在想着一个综合轻狮与重狮的版本,就是采用88公厘KwK 71倍径主炮并且维持140公厘的正面装甲。 重新设计的狮式坦克能够以90吨的重量达到35km/h的速度。 至于这个速度就依赖梅巴赫(Maybach)的HL 230 P30 12汽缸引擎所产生800匹马力来带动;甚至狮式坦克被设定为取代虎式坦克的指定车种。 不管研发人员如何构想如何画图,1942年3月5日, 德国超重型坦克的指令与合约下达,因此狮式坦克的设计案就在7月中旬永远正式叫停了。 德国最变态的武器:U型潜艇一战后,《凡尔赛条约》规定战后德国不能拥有潜艇。 希特勒上台后决定大力发展海军,主要是潜艇和大型水面作战舰艇。 当时的邓尼茨海军上校接受任务,决定建造大型潜艇用于远洋作战,由于受《凡尔赛条约》规定,研制潜艇需要秘密进行,秘密的设计工作一直在荷兰、芬兰进行。 水下潜行 1906年,德国的日耳曼尼亚造般厂为德国海军建造的第一艘潜艇“U1”号成为大西洋上最令人恐惧的武器。 1935年6月18日,德国于英国签定了回避《凡尔赛条约》的限制协议书,规定了德国的海下武装力量要限制在英国的45%以内。 德国于1935年开始建造潜艇。 ⅡA型成为纳粹德国第一种具有战斗力的潜艇,ⅡA型服役后主要训练优秀的船员和为以后建造潜艇提供可靠的数据。 ⅡA型并不先进,水上排水量只有254吨,而且是有问题型的潜艇,主要是动力装置和密封装置。 海军决定改进成ⅡB型潜艇。 ⅡB型增厚耐压仓的厚度,使下潜深度提高到120米。 另外加长潜艇的长度,达到42.7米。 ⅡB型共批准建造18艘,编号为U-7号至U-24号。 ⅡB型最终共建造20艘。 ⅡB型服役后,成为当时德国主力潜艇。 德国U型潜艇-实战1906年初,德国人建造了以柴油机为动力的U型潜艇。 1914年9月5日,德国U21号潜艇用一枚鱼雷击沉英国军舰“开路者”号,250名官兵葬身海底。 1914年9月22日,德国U9号潜艇在比利时海外用不到90分钟的时间就击沉3艘吨级的英国装甲巡洋舰,舰上1500人死亡。 到1915年末,德国潜艇击沉600余艘协约国商船;到1916年和1917年,被击沉的商船总数已分别达1100艘和2600艘。 仅1艘U35号德国潜艇就独自击沉了226艘舰船,总计达50多万吨。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潜艇击沉的商船总数达5906艘,总吨位超过1320万吨。 据统计,整个第一次世界大占中用潜艇击沉的各种战斗舰艇共达192艘,其中有战列舰艇共达192艘,其中有战列舰12艘,巡洋舰23艘,驱逐舰39艘,潜艇30艘。 战争中各参战国共建造了640余艘潜艇,德国建造的潜艇就有300多艘,其中U型潜艇以其卓越的水下机动性和作战能力在海上了尽了风头。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22487.html
高端白酒告急 青花郎降至800元 渠道信心不足! 飞天茅台跌
张坤 不再是 了 双十基金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