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钱的我们该咋办 别人鸡娃花了40万

小升初临近,鸡娃的信息也层出不穷。有说海淀1对1的费用已经涨到了4500;有说为孩子小升初成功上岸,花了40多坨。

消息真假无从考证,但鸡娃费钱却是公认的事实。有的家长开始感叹,没钱是不是不能鸡娃?

其实并不是这样,有钱有有钱的学法,没钱呢也可以自己鸡。常看我文章的一个妈妈(爸爸)曾留言:孩子菜小,靠夫妻俩自鸡,初高中上的都是当地的重点。

接下来,我用一篇文章讲清楚以下3个问题:自己鸡娃,资源从哪里来,教什么内容,优缺点是什么?

01.自鸡可行吗?

小学的知识还不是很难,如果想自己教孩子,完全可以。再加上便利的网络,想要资源,蹲几个鸡娃群,再下载一个百度网盘,鸡娃的资料能让你网盘瞬间装满。

蹲鸡娃群,就是有点浪费时间,需要花时间收集这些资料,和群友聊天维护关系。

如果你不想浪费这点时间,也可以直接求助拼夕夕,不到100块钱,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想买啥买啥。

如果既不想蹲家长群,也不愿意花钱,还可以去B站看看。用关键词搜索,就能找到很多名师的课,选播放次数最多的那个准没错。

02.自鸡鸡什么?

对于小学的孩子,能学的基本就是语数英。

语文搞搞基础和阅读理解就可以。基础就是字词和语文园地的内容。比如三下的语文园地六,重点是理解词语的方法。

每天如果有时间,就让孩子紧跟进度做一点相关练习。实在不行,周末必须挤出时间把前一单元的基础过一遍。

阅读理解是重头戏,高年级孩子考试失分,大多也是这上面。其实阅读理解就是赏析,低年级多带孩子读读书,读那种有名师批注的,多让他体会人家的解释。等到四年级,如果孩子阅读还差一点,可以借助网络资源学。

至于作文,完全不用找资料。他们每单元一篇作文,写作方法都在这一单元的课文里面,孩子如果不会写,让他照着仿写就可以。

比如三年级下册第12课的《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简直就是游记的范本。

数学就是计算,每天最好能做100道口算。学混合运算后,每天还可以再加10道计算题。

如果这些都没问题,也就是校内考试95分以上,可以考虑思维拓展。思维拓展既可以借助网络资料,也可以买书回来陪孩子做。高思导引,学而思秘籍,小蓝本等等都不错。无论课程还是书,选择一种坚持就可以,千万别朝三暮四。

英语是词汇。还是先把课内完全掌握,再有选择地课外拓展。作为老牌课本,新概念挺不错,相关视频网上都能找到。

03.自鸡的利与弊

有资料,也明确了学什么,我们可以直接开始。

作为鸡娃几年的家长,我再唠叨一点心得,也算是给大家入坑前的思想准备吧。

1. 需要四处找资料

免费资源的好处是不花钱,坏处是相对应的练习有的没有,家长还要找配套的练习。

我们曾经用过一套思维提升课就是这样。幸好网络发达,我一番寻找下来也找到了,但就是费时间。

除了花时间找资料,还要懂得规划。比如说想给孩子提升数学思维,你要根据孩子的情况选合适的课。

有的课连续,有的课只适合于某一阶段。这就需要父母不断调整。

2.要有超强的执行力

鸡饲料不用愁,关键是父母要有强大执行能力。

学习是两个字,代表着学和习不能分开。学完知识,还要通过不断练习,加强孩子对知识点的熟悉度,让他形成肌肉记忆,将来使用时顺手拈来。

没几个孩子爱学习,做练习需要家长盯。盯着他完成练习,看他是否完全掌握。

其实不止练习要盯,有的上课也要盯。那种“别人家”的孩子除外。

和孩子商量好,什么时间上什么课,提前沟通好,做成课表贴墙上,严格按照时间和进度执行。

只要不是太大的意外,都必须要坚持。不能说今天和朋友聚会,改天再上。或者这周作业太多,下周再上等等。

因为一来孩子会形成错觉,上不上课都无所谓,二是有了第1次不上就会有第2次,最后无疾而终。

按计划上课,抱着不上课就是损失的觉悟,一节课不上就落后一个知识点,就是好几百的损失。

3.要情绪稳定

想要自鸡的父母还要情绪稳定。学会坦然面对孩子的听不懂和各种抗拒,能心平气和地讲知识,讲道理。关键时刻默念:他还只是个孩子!

还有一点是不要对娃抱有太大的希望,不要想着今天学习,明天就能看到成果。

学习毕竟是长期的事情,再加上我们也不是特别专业。孩子如果学了一段时间,没有收获到意想的结果,不要着急,保持平常心继续往前走,坚持下来总会有收获。学习毕竟是个马拉松,短期内看不到成绩也正常。

总结下来就是,自鸡花钱少,一台电脑一台打印机足以。也不用风吹日晒接送孩子,坏处是费妈。要盯着孩子学习,练习,随时应对他们的各种小情绪。

哎,谁也不想鸡娃,但谁让我们是超人爸妈呢?实在不行,想办法推给队友或外包吧。


如何缓解这届父母的「鸡娃焦虑」?

作为父母,养育孩子只是给自己的人生填充内容,是一项修炼。 因为我们对于孩子的付出不仅仅是金钱,时间,精力还有爱。 可是,倾其所有,孩子还不是我们的私有财产,也不会一生都陪在我们身边,反而因为父母培养得优秀,孩子更倾向于更好更大的地方。 也就是说,我们一边付出了很多很多,一边还得不断地切割父母子女之间的捆绑,让孩子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要做好最后可能落得“人财两空”的结局。 这也是很多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的本质原因,只有沉没成本但可能不会有收益。 生养过孩子的人虽知道这个道理,但是因为有了切身体验,付出成本的同时也有精神上的满足和收获,正是因为有了得失的体验,所以看待孩子养育问题会更全面。 因此,正视孩子的教育本质,是让孩子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不是鸡娃。 是孩子在该学习的年龄阶段接受教育的一件事,而不是为了满足我们输不起,想获得收益,甚至为自己将来铺路的投资。 二、正确区别鸡娃教育和正常教育。 很多人觉得既然反对鸡娃,那么对于孩子的教育就顺其自然,看孩子个人造化了。 这样就容易走到鸡娃的极端,对孩子的教育放任不管。 我们听到很多老人经常说,“孩子会读书,在哪里读都一样。 ”“你们小时候不就这样过来的,哪里上过什么辅导班才艺班,不也考上了大学?”我以前还会跟老人理论几句,现在都是一笑而过。 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人要想发展好,只能与时俱进,做好自己该做的就行。 我承认,这些话很大程度上是安慰我们为孩子的教育付出能力有限的家长,让我们放过自己,不用背负上愧疚感。 但是,无论是放在以前还是现在,比同龄人走得更远的始终是那些父母和孩子共同努力的群体。 无论光是孩子努力而家长不努力,还是光是家长操心孩子不努力的都是落后的一方。 因此,不鸡娃教育不代表父母就躺下了,完全靠孩子单打独斗。 父母能为孩子做的也不少,比如孩子小时候就该培养良好的习惯,打好做人做事的基础,比如自理能力,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 而这些需要父母花费的时间和精力真的比把孩子送进培训班来得更难了。 等孩子从家庭过度到学校,我们能做的依然是尽力努力,有条件仍然应该给孩子买学区房,但是不建议孤注一掷地为孩子牺牲掉全家人的生活品质和发展,这样反而会给孩子增加压力,甚至滋养出孩子强盛自私心,觉得父母对孩子的付出理所当然。 再有条件,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培养孩子的一项才艺,并不是为了攀比,仅仅是为了增加孩子的信心和生活乐趣。 这就是我认为的,不用鸡娃,只是力所能及地为孩子的教育有所作为。 我想,当家长有这样的心态,自然而然也就不会被鸡娃教育弄得焦虑不堪。

鸡娃不如鸡自己#X028

最近我看了挺多讲鸡娃(打鸡血式的 育儿 方式)的文章,也去采访了一下我身边有孩子的家长,感触挺多的。

我理解他们的焦虑,如果不鸡娃,万一孩子从小就落后了,怎么办。

而且现在不鸡,以后自己收入下滑了,就鸡不起了。

要是精力跟不上了,就鸡不动了。

还能怎么办,只能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在自己还赚得到钱,还有体力和精力的时候。

使劲鸡,往死里鸡。

咕咕咕。

鸡娃,与其说是对孩子未来的焦虑,不如说是对自己未来的焦虑。

尤其是各种鸡娃群里的凡尔赛较量,更会加重这种焦虑。

你看着别人家三岁的孩子已经会用龟派气功了,自己家孩子五岁了都飞不起来,你心里也急。

再不鸡,我孩子是不是就没机会成为超级战士保护地球了?

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对错,只有焦虑下的不同选择。

所以我今天不说对错。

我只是在了解了一些细节后,对鸡娃这种教育方式产生了几个比较奇怪的问题。

一、每个年龄段都有每个年龄段要做的事情,让孩子在他这个年龄承受了不该承受的压力,这对孩子真的好吗?

“在什么时候就应该干什么事”,这不完全是人为的规定,这是人类生理发育的周期决定的,不是你想违背就违背的。

你可以无视孩子的意愿,但是孩子的大脑发育进度,骨骼肌肉激素水平,这些细胞组织层面的东西,不会因为你打的鸡血足够浓,就跳过必须要经过的周期。

就像我一个小胖子怎么着也练不成阿普斯特朗回旋托马斯宇宙上投飞天大跳。

有的家长鸡血一上头,非要逆着周期去教育。

孩子大脑逻辑区还没长好就要学奥数,视觉系统还没发育成熟就长时间高强度用眼。

这些家长自己心里也知道操之过急可能会伤害孩子 健康 ,干脆以毒攻毒,鸡娃先鸡眼睛。

他们打鸡血式的去保护孩子视力,视力练好了,就能更好地做题、看网课。

问题是鸡眼睛也没用啊,除非你家祖传赛亚人基因,每次被打个半死就能变得更强。

不然对孩子的视力唯一有效的措施,就是注意眼部卫生,不要过度疲劳。

然后,让孩子的基因自己去调控,让身体自然生长。

这就像用子弹坚持打自己,不能练成肉身防弹衣。

让孩子高强度用眼,再去做所谓的眼保健操,爬树、看绿叶子,也不会让孩子的视力变好。

这不是教育方式和 育儿 理念的问题,而是这个世界到底讲科学还是讲魔法的问题。

你再怎么鸡孩子,再怎么爱之深,世界观总要唯物,不能唯心吧。

这些还是比较明显的生理 健康 上的影响,还有不明显的心理 健康 影响。

很多鸡娃家长的日程安排,我一个卷王级别的成年人看了都心里犯憷,何况是孩子。

鸡出近视眼是看得见的,鸡出心理阴影了是看不见的。

共同点是,这些后遗症都会伴随孩子一辈子。

有些痛,需要用一生去治愈。

而且这些痛,本来是没必要出现的。

不是不让你鸡,但是你总得尊重一下生物学,尊重一下孩子的身体发育情况吧。

二、反正都是打鸡血,家长为什么不能鸡自己,为什么一定要让孩子受罪?

鸡娃的家长有两种。

一种家长是光逼孩子努力上进,自己天天吃喝玩乐五毒俱全。

孩子在房间学习,转头就看见爸妈出门打麻将去了,你让孩子怎么想。

孩子可能会怀疑人生。

我到底是不是他们亲生的。

我这么努力,他们为什么这么懒。

会不会其实可能我才是爹妈,他们才是我的娃。

这样的家长还是别鸡娃了,他们自己才更需要鸡一鸡。

还有一种家长是自己在外面就拼命卷,回到家继续卷孩子。

那么问题来了,成年人的卷,回报逻辑是线性的,收益周期是可以预见的。

加班了马上有加班费,做副业了马上有额外收入。

不管你的卷是为了多赚钱还是为了升职加薪,这些好处都是实打实的。

但是鸡娃不一样,孩子的收益周期太长了,充满了不确定性。

你去鸡娃,在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请大学教授上时薪几千块的课,给孩子报满补习班,砸钱让孩子上贵族私立学校。

你觉得自己已经做到极致了,孩子将来总该成为人上人了吧。

但是这些事情能在孩子十几年后的高考中乃至找工作的时候起到什么作用,没有人可以测算出来。

因为这期间的变量太多了,你为了鸡娃所做的一切事情,可能都不是关键变量。

你其实并不知道现在的鸡娃能不能起到正面影响,甚至不知道能不能产生影响。

更大的可能是,幼儿园的时候有没有多花几万块钱逼孩子学钢琴,对孩子的人生真的毫无影响。

唯一的影响,可能只是让他失去了一个快乐的,无忧无虑的童年。

但是反过来想想,如果你把这些钱和精力砸到自己卷上面,拼命鸡自己,拼命多学一点东西呢?

说不定就鸡出了人生巅峰,成为了富一代。

你的孩子也不用鸡了,从此他做一个没有用但是很爽的富二代就好了,你只需要教他善良。

而且你现在鸡娃的那些策略,是根据当前的 社会 做出的判断。

但是世界是会变的,时代对人的要求也是会变的。

等到你孩子真正去参与 社会 竞争的时候, 社会 说不定就已经变了。

在鸡娃上面砸过多的钱和时间精力,就和二十年前藏起十几箱BB机一个性质,都是自以为聪明的愚蠢。

时代一变,当年鸡娃所付出的一切努力,都付诸东流。

竞争这个东西,投入产出比是递减的。

你投入150%,都不一定能达到80%的回报。

但你投入基本的60%,就可以拿到75%的保底。

因为有一种东西是加大投入解决不了的,那就是运气,或者说是偶然性。

这个运气,是个人的命运际遇,也是时代的川流不息。

我们都是普通人,我们真的判断不出来二十年后时代会变成什么样,孩子面对的那个 社会 ,竞争起来又会需要什么样的素质和技能。

万一到时候会跳宅舞的男孩子才是最有魅力的呢,也不是不可能对吧。

所以还鸡个什么劲。

做好基础的努力之后,剩下的精力拿来让自己和孩子开心一点不好吗。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期待值管理。

你选择鸡自己,得到什么样的结果是可控的,所以你的期待值不会失衡。

但是鸡娃的结果是不可控的,你投入的东西和最终的结果之间没有必然关系。

甚至可能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还会因为各种莫名其妙的,你想都想不出来的意外,让孩子拐向各种奇怪的方向。

你想想,你现在是一个努力鸡娃的家长,花了巨大的力气和心血,从小让孩子徒手敲基因,徒手造高达,好不容易培养出一个精英小孩。

将来孩子长大了,你也老了,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了。

但是你当年请了再多的大学教授补课,上了再多的补习班,也不代表他不会女装、变性、变成夜店咖,更不代表他不会变成舔狗和接盘侠。

到时候你看着你孩子的样子,再想想当年花的钱,是不是觉得人生非常刺激。

甚至还有更刺激的,万一他把上面的事情都干了一遍,你玩命了半辈子,鸡出来一个女装变性当舔狗接盘侠顺便刷爆你的信用卡给主播打赏的夜店咖。

这个时候你会不会觉得人生很幻灭,觉得所有努力都是一场空。

然后孩子还要和你说,为什么他会变成这样,因为比起你的鸡娃,这些事情都太有趣了。

你的期待值失控了。

孩子的人生,也失控了。

毁灭吧,赶紧的。

三、就算你鸡娃成功,孩子按照你的设想,走了你设定的路,那又怎样?

和付出的代价相比,孩子得到的回报,真的不一定值得。

这里的代价不只是金钱,还有别的东西。

鸡娃的本质,是把人当产品去塑造,产品越优秀,离人性越遥远。

你用鸡娃的方式去对待孩子,这和老板用kpi来压榨你没有任何区别。

很多家长在鸡娃的时候自己也痛苦,因为鸡娃不但违背孩子的天性,也违背了父母的人性。

家长作为父母的本能会驱动他们想要倾听孩子的需求,在孩子的哭闹面前,他们的基因都会想要让他们满足孩子。

他们强行压抑了自己的冲动,甚至因此获得了一种殉道式的感动。

然后孩子的心态就崩了,我遵循生物学本能,用哭闹声来吸引注意力,遵循基因调控,在该玩的时候产生了想要玩的冲动,我做错什么了。

结果我爹妈不按套路出牌啊,这日子还能不能过了。

家长为什么要鸡娃,是因为焦虑,为什么焦虑,是因为对现状不满。

但你现在鸡娃,把亲情和亲子关系都赔上了,最好的结果也就是孩子走上你的老路,成为你的轮回。

不过是现状的重演。

你看看自己的生活,在职场上被老板当工具人,被客户不当人,回到家还要把孩子当产品,依然不是人。

你真的愿意让孩子把这个故事继续重复下去吗?

这个故事的最好结局,大概率不过是孩子将来和你今天一样,搭上一辈子,能买得起一套房子。

大哥,这东西,到底有啥用?值得这么多资源吗?

所以,为什么不在今天多逼一逼自己,现在就把那套房子赚出来。

给孩子留个保底。

其余交给他自己。

其实孩子在家长的鸡娃面前,比成年人在职场的卷面前更无助。

成年人还能反抗,还可以选择用佛系对抗卷。

但是孩子不能。

孩子一天没有经济独立,就一天没有佛系的资格,只能任由父母安排。

成年人在职场上卷,起码回到家还能放松,还有地方可以暂时逃避,但是孩子能逃向哪里?

不仅残酷,而且没用。

以前卷,以前鸡娃,还可以说用牺牲一部分人性来换取个人竞争上的优势。

但是现在就连这点好处都没有了,因为人人在卷,人人都在鸡娃。

每个人都抢跑,结果就是人人都白跑。

但是每个人又都更累了。

说到这里,事情终于变得魔幻了起来。

我有点想不通。

我和孩子都累了!“鸡娃”人生不是每个人都能负担得起

女儿上钢琴课之前,我对钢琴老师说,暑假不考级了,打算多带着她出去玩玩。让老师教一些考级之外的曲子, 娱乐 为主,调动一下孩子的兴趣即可。

这是我和老公沟通之后的结果。

我决定不“鸡娃”了,我累了,孩子也累了。

每天练琴一个小时左右,没有特别热爱也没有这方面的天赋,长大以后大概率就是在公司年会上、家庭聚会上表演一下,既感受不到钢琴和音乐的乐趣,又没有给自己带来多大的价值。以此投入的大量时间,因此损失的快乐时光,到底值不值?

王食欲,北京第一代“鸡娃”,在网上发出感慨: 学区房、私立外国语、补习班、南极游学、出国交换…… 你能想象到的“鸡娃教育方案”,我都体验过。我都被鸡成这样了,也没有出人头地啊!

高中毕业,她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目前的职业是编剧、作者。年收入比北上广深的普通小白领稍强一些。买得起车,但只靠自己的话,依旧无法买得起北京的房。

她的朋友们和她的情况差不太多。被鸡了二十年,他们还是没有机会刀耕火种、开疆拓土,只能在父母原先开辟的那一块小小的土壤上精耕细作。

她说,她的鸡娃朋友们很多已经想开了: 有的副业搞起了烘焙,有的辞职当酒保,有的在B站做UP主,还有的竟然去做了健身教练、外卖派送员。

当初创业的,厌倦了用PPT骗投资;当初下定决心搞学术的,已经对学术圈彻底除魅;当初热爱艺术的,差点跳了泰晤士河;当初追求财富自由的,现在纷纷背上了贷款。

我们去了那么多国家,学了那么多知识,拿着硕士博士的文凭,专利著作等身……最后还不是一样搬砖996,或者连工作都不要的混混日子?

我的女儿没有王食欲那么厉害,我和我老公也没有王食欲父母那么高的智商、那么多的财富。

所以,如果我们继续加入内卷,除了让我们和孩子都变得格外焦虑和辛苦之外,能得到什么?

逆袭吗?

我看着眼前的两个孩子(淏仔11岁,玥玥8岁),我不得不承认:孩子们和我一样普通。

从幼儿园开始,围棋、主持、舞蹈、钢琴、画画、武术、书法……十多个特长班,试了个遍,既没有发现孩子特别喜欢的,更没有看到孩子特别擅长的。

没有热情又没有天赋,如何逆袭?

人家那种高级“鸡娃”都没能逆袭,我们这种普通“鸡娃”又有什么底气?

我真担心,我的女儿每天埋头在她不怎么热爱的事情上,只因为我们所谓的“坚持”本身,便让她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到头来却无法在她的人生中发挥多少正向的作用。

到那时,我该如何面对这样的现实?孩子是否会遗憾她错过的光阴?

如果“鸡”到最后,依然难逃普通人的命运,还有没有“鸡”的意义?

昨天看了几集《陪着你长大》,开始便是大家臆想出来的重点小学的“推优名额”,一些家长各尽所能,希望孩子能进入重点小学。无论是才艺表演,还是托关系找门路,亦或者怂恿别人闹大这件事……总之,焦虑感满满,仿佛上不去那个小学,孩子的一生就会因此断送。

刘涛饰演的苏醒,是一个事业成功的女性,从未在意过孩子的提前教育。

然后,通过和妈妈们交往,以及好友苦口婆心的灌输, 成功地被这些妈妈们洗脑 ,越发焦虑。认为孩子必须要进重点小学,父母一定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给老公安排了很多任务,也给孩子制定了很多学习计划,弄得老公无奈,孩子抵触,她也身心俱疲。

孩子必须考第一,必须是最优秀的,必须……

这个小姑娘,演技很好。没有任何语言,静静地坐在那里,就激起了人们满满的心疼。

这个住在别墅中的小女孩,看不到一丝悠闲,在家里感受不到属于孩子的活力。每日奔波于各个辅导机构,承受着父亲的高度期望。

我在上儿童SEL 社会情感 课的时候,曾遇到一个小女孩,她说 她考试考了99分,回家后被妈妈打了。 因为妈妈认为那1分她不该丢,还因为班里有3个100分,而她不在其中。

这一次的99分,对孩子未来的发展影响多大?我觉得或许微乎其微。但是因为99分,妈妈打了她一顿,这行为对孩子的心理影响有多大?我想,一定会比丢的那1分更重。

如果,我们“鸡娃”了十几年,发现孩子依然逃不脱普通人的命运,我们会后悔没有让孩子小的时候好好玩、体验这个世界吗?

如果孩子在“内卷化”时代,辛辛苦苦与辅导班、题海奋战了十几年,到头来却发现这些努力对自己的人生影响甚微,他会感觉遗憾吗?

如果你们在二月份 #想对20岁的妈妈说# 这条热搜下的评论中看到自己的孩子说出一句“不要生下我”,你们会作何感想?

我想,我一定会掉眼泪。

因为这意味着,孩子否定了自己的存在意义,否定了他的人生。

他看不到这个世界中太多的阳光和快乐,没有对很多事情产生热爱与兴趣,他不想面对枯燥单调的风风雨雨,宁愿自己从未来过。

女儿玥玥是个好奇心很重的孩子,她会因为在路上看到一朵蒲公英而欢欣雀跃,问我蒲公英为什么一吹就会飞?会自己尝试种花种菜,还会因为科学课所学回到家自己手工做日晷,好奇生命的诞生,对我说想孵小鸡……她对世界万物都充满了好奇。

她看着阳台上种的各种花和菜,会看上一二十分钟。她在日记中写,我在和它们聊天。

而我,明知道她写作业慢,明知道可能会熬夜,却依然无法在她兴致勃勃的情况下,对她说:“快走吧,别弄了,赶紧写作业!”

如果一个孩子的世界只剩下学科学习和题海作业,孩子的好奇和热情还会剩下多少? 如果孩子对这个世界没有好奇和热爱了,那他将来人生的快乐来自于哪里?

是财富吗?还是地位?还是别人的艳羡的目光?

如果能力有限,没有获得期望中的财富和地位呢?是否会觉得自己是个失败的人,从而否定自己的人生?

当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现代 社会 ,人的发展途径太多了。不是只有挤上985、211这些象牙塔,才能拥有幸福的人生。你可以做生意、办企业、还可以做短视频、写文章/小说、还可以开个奶茶店……

热爱,才抵岁月漫长。

股神巴菲特说:“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成功就会随之而来。”

巴菲特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里,小时候的第一个玩具也是他最喜欢的玩具之一,是一个绑在手腕上的“金属货币兑换器”。他对兑换零钱的过程和拥有金钱的感觉非常着迷,用极快的速度计算复利利息,是他儿童事情就非常喜欢的全心投入的一种消遣 娱乐 方式。

他小的时候对数字非常敏感,他会俯瞰忙碌的路口,记下来往车辆的车牌号码 ,然后回到家里,展开《世界先驱报》,计算每个字母在上面出现的次数。

抛去他的天赋不说,如果在中国,有多少父母能允许孩子每天站在路口观察来往车辆的车牌号码?有那些时间,不如多上个辅导班,多做一套卷子来得更实在。

我总觉得有些父母太注重短期结果了(我偶尔也会陷入这个坑里)。他们要的就是这一次考试成绩的高低,而不是孩子对学习的持续兴趣、孩子的心理状态以及孩子的理想梦想。

很多然觉得高考是一个里程碑,高考结束了, 育儿 /教育就结束了。孩子高考成功了,便代表着父母的成功。

真的如此吗?

前段时间,留美学子张一得的离世,震惊了很多人。他曾经是众人欣赏的孩子,他的父亲是众人钦佩的对象。一个拥有高级履历的孩子,前面应该是无限阳光,却自己选择了生命的终结。

这是成功的案例?还是失败的案例?

根本无法归类。

“鸡娃焦虑”,其实更多的属于中产阶级的焦虑。

剧中的沈晓燕就没有太多的鸡娃焦虑,因为她不够资格焦虑。她既没有钱去拼特长拼辅导,也没有时间去拼陪伴。她整日奋战在各个工作岗位上,只为了给儿子多赚一些学费钱。

我也是个普通人,只比沈晓燕好一点点,距离中产阶级还很远。

我对我的孩子们没有超脱现实的期望,只希望他们能拥有一个 健康 的身心,有一两项兴趣爱好,有对世界的好奇和热爱。每一天都能期待着太阳升起,拥抱阳光。这就足够了。

一个“积极”的心态,远胜于任何学历。

因为,怀有积极心态的人一定是一个有所建树的人。他不畏难,不退缩,不逃避,勇于面对挫折和困难,用心学习和生活。他怀揣着希望,向阳而长。

而且,不要以为“不鸡娃”就意味着“放羊”。

“鸡娃”的对面不是“忽视”,而是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上的引导,是对孩子心态的培养。——这一点很难。如果我们不会做,我们可以先从自己做起,我们做好了,孩子自然就会耳濡目染。

作者:皓月长歌正面管教,家庭教育讲师。家有两只神兽,挑战不断,成长不息。所写文字皆出自个人学习实践,或有局限性,请大家建设性参考。如果你喜欢,欢迎关注我@皓月长歌正面管教 ,让我们一起拥有更好的亲子关系,成为更好的自己。

原创作品,抄袭必究。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22611.html
三巨头 2024年集体谢幕已成定局 德约科维奇法网因伤退赛
一名政客受伤 德国曼海姆再次发生持刀袭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