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道 景象 再现丝绸之路

唐吐蕃时期骑射形金饰片。 青海省海西州民族博物馆供图

唐吐蕃时期镶嵌绿松石四曲鋬指金杯。 青海省海西州民族博物馆供图

“青海道”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之一,唐代诗人李贺的《塞下曲》中就有“天含青海道,城头月千里”的句子。“青海道”又称“吐谷浑道”,在吐谷浑政权统治期间格外繁盛。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位于“青海道”腹地,曾是丝绸之路上商贸往来、文化交流的枢纽,留下了璀璨的文化遗存。

青海省海西州民族博物馆参与了乌兰县泉沟吐蕃时期壁画墓和都兰县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考古发掘项目,这两个项目分别入选2019年度和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博物馆设有唐吐蕃金银器、古丝绸、棺板画、古干尸及古墓葬等5个展厅,收藏一级文物25件(套),部分文物的工艺、装饰图案带有西亚萨珊波斯和中亚粟特风格。这些珍贵文物为解读唐与吐蕃、吐谷浑的关系提供了实证,有力证明了丝绸之路“青海道”的重要作用。

一级文物团窠纹贴金盘口锡瓶古朴大气,年代约为7世纪—9世纪,属于粟特系统的金银器。细观该文物,侈口,细颈,圆鼓腹,平底。腹部为4个以植物花纹(蔓草纹)做成的团窠,象征4个神兽,有含绶鸟、狮子等。含绶鸟形象是典型的中亚文化符号,都兰出土的大量纺织品中多次出现该形象。这些文物的发现,印证了丝绸之路“青海道”上物资和文化交流的深入。

乌兰县泉沟壁画墓出土的镶嵌绿松石四曲鋬指金杯工艺精湛,极具观赏价值。杯口为四等分的花瓣形,敞口,方唇,口沿外缘自上而下依次装饰一圈金珠、錾刻绳索纹和镶嵌绿松石绳索纹。器壁沿水平方向等分为4个弧面,相邻的两个弧面之间以錾刻的双道绳索纹为界,各弧面上装饰图案相同,皆镶嵌大量绿松石饰,雕刻组合成不同造型的叶脉花瓣。器口一侧带鋬指,上部为半月形垫指板,板面上镶嵌绿松石为花叶,外缘焊金珠;下部为垂直的圆环,圆环外侧打制出浅浮雕翘尾鱼。杯底为方形圈足,边缘和棱角焊金珠,外侧四面各以绿松石镶嵌出展翅小鸟,中心底面以绿松石镶嵌出4朵花。

在馆藏金银器文物中,金饰片占有较大比重,有人物形、象形、花草纹、奔鹿纹等。都兰县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出土的骑射形金饰片极为精美。此饰片整体轻薄,周缘有孔钉,展现了一名威武的男子形象:策马飞奔,满弓拉弦,头戴山形冠饰,两根辫子垂于脑后,八字须,大耳坠,身着窄袖对襟翻领联珠纹图案服饰,革带上佩箭箙、佩剑,脚着皮靴。专家指出,这件金饰片上的人物造型、服饰较为独特,反映了当时中西文化的交流。

除了金银器,都兰县还出土了种类丰富、图案多彩的丝织品。海西州民族博物馆设有都兰出土丝织品专题展,展品共47件(套)。热水墓群出土的红地中窠对马纹锦是展览中的精品,图案为两个完整的联珠纹椭圆形团窠,团窠内为对马图案。马站立于莲瓣状花台之上,两两相对。马鬃与翼翅呈条带状,颈后有两条结状飘带,翼翅如卷草般向上弯曲。团窠之间以八瓣小团花为中心,形成四方连续的团窠图案,团窠外布置对称的十字花,四向伸出花蕾。这件织锦上的团窠、对马、联珠纹等,带有浓郁的中亚风格。

热水墓群出土的青瓷莲花尊堪称“镇馆之宝”。此尊短颈直口,外沿饰一对桥形耳,流肩,颈、肩部有6个双系环耳,贴塑六团花、六兽面纹,器身堆雕多层仰、俯莲瓣,釉色莹润,器盖雕饰莲瓣纹。这件瓷器是中国北方早期青瓷的代表作,受佛教文化影响,青瓷上盛行莲花纹装饰。此器造型高大庄重,装饰华丽繁缛,工艺精巧细致,存世稀少,非常珍贵。

海西州格尔木市出土的元代“中统元宝交钞壹贯文省”纸币也是一级文物。1955年,在柴达木盆地格尔木农场发现用毛毡包裹的元代纸币一包,共计400余张,面值有“五佰文”“壹贯”“贰贯”3种,包含了中统、至元、至正等时期印行的纸币。这件中统元宝交钞用桑皮纸印制,盖有中书省、尚书省的朱红印鉴。

海西州民族博物馆副馆长石晶说,元代全面推行纸币制度,实现了纸币在全国范围内的流通。海西发现的元代纸币,正是这一货币制度推行到偏远地区的直接物证,反映了当时海西地区与中原王朝之间紧密的经济联系。纸币作为便捷化的交易媒介,促进了海西与中原地区乃至域外的贸易往来,印证了元代丝绸之路“青海道”的商贸繁荣。


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哪里,终点又在哪里?

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在长安或洛阳,终点在大秦。

丝绸之路的起点,一般来说是在长安。因为打通丝路的第一人张骞是西汉人,而当时西汉定都在长安,所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我们都认为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在长安。然而到了东汉时期,由于东汉定都在洛阳,所以东汉时期丝路之路的起点在洛阳。

和丝路的起点不一样,丝绸之路的终点,都在大秦。但此大秦非彼大秦。它不是秦始皇建立的大秦帝国。这里我们说的大秦是中国古时候对罗马帝国及近东地区的统称。但是事实上,中国古代并没有达到过罗马。在东汉时期,公元97年,班超率领约七千人出使西域,达到里海一带。班超在里海停了下来,让部下甘英继续往西方走。

于是甘英就一路达到地中海西岸,和罗马帝国隔海相望。但是当时安息国是中国丝绸和罗马之间的中转站,他们从中垄断谋取暴利。因此安息国害怕中国和罗马之间的商路直接打通会影响他们的利益,因此对甘英渲染海上思土恋慕的传说,令甘英望而却步,因此他并没有直接达到过罗马。

扩展资料

“丝绸之路”名称是德国人“发明”

“丝绸之路”这个名称是100多年前一个德国人的“发明”,他的名字叫费迪南·冯·李希霍芬。

李希霍芬于1833年在卡尔斯鲁厄出生。自幼就对地质学着迷的他毕业于柏林大学的地质学专业。大学毕业后,他渴望前往他认为极富探索价值的东亚。

在1860年到 1862年之间,李希霍芬曾在亚洲的许多地方,如锡兰、日本、台湾、印尼、菲律宾、泰国和缅甸等地旅行。1868年到1872年间,他转到中国做了七次远征。李希霍芬去过景德镇,考察完烧瓷的工艺后将景德镇瓷土命名为高岭土,这一个世界上唯一以地名命名的矿藏得以公认。

1873年,李希霍芬回国,他用后半生大部分精力撰写了一部5卷鸿篇巨著:《中国—亲身旅行和据此所作研究的成果》。正是在1877年出版的 《中国》第一卷中,李希霍芬首次提出了“丝绸之路”的概念,并在地图上进行了标注。这一术语后来被广泛采纳。

“丝绸之路”始于史前时期

考古学专家王巍通过大量史实告诉人们:“丝绸之路应始于史前时期。”

王巍说,距今5000年至4500年,西亚地区发明了冶金术,以及培育出了绵羊、黄牛、小麦等一些种养殖种类。而这些东西,通过河西走廊,传入了中原。期间,居住在中亚到新疆地区中部及以北的安德罗诺文化的人们,成为了链接黄河流域和西亚地区交流的重要媒介。

在《穆天子传》中记载了周穆王与西王母的会见。王巍说,这可能就是中原与西域交流的一个佐证。当时,羌人与周人通婚,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快,形成了关中地区以西的羌戎文化和寺洼文化。这时候,该地区的人们就成了中原与西域交流的媒介。

春秋时期,西域地区活跃着乌孙、月氏等部落,他们将西亚出产的玻璃器和欧亚草原风格的青铜器传入了中原。此后,关中地区的秦人势力逐渐强大,秦逐渐控制了河西走廊,使西戎臣服。随之,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在全国建立驰道,设置郡县,为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奠定了基础。

“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演变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起点主要是广州,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在陆上丝绸之路之前,已有了海上丝绸之路。它主要有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海道交通大动脉。自汉朝开始,中国与马来半岛就已有接触,尤其是唐代之后,来往更加密切,作为往来的途径,最方便的当然是航海,而中西贸易也利用此航道作交易之道,这就是我们称为的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通道在隋唐时运送的主要大宗货物是丝绸,所以大家都把这条连接东西方的海道叫作海上丝绸之路。到了宋元时期,瓷器的出口渐渐成为主要货物,因此,人们也把它叫作“海上陶瓷之路”。同时,还由于输入的商品历来主要是香料,因此也把它称作“海上香料之路”。

参考资料:新华社新华丝路-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

能走的路很多,为何丝绸之路非要途经路途坎坷的高原?

因为高原地区虽然道路坎坷,但是相比于主干道,它更安全一些,另外高原地区路过的一些站点对通商的人都非常有帮助,也就是我们说的当地政策优惠力度大,所以和西域通商的一些人都会选择走高原地区。

丝绸之路可能大家都不陌生,那么它也是通往西域的主要干道,也是为当时的内陆国家创造了于欧洲通商的机会。所以这条路一直都是非常繁华的,而且早期也是去西域的必经之路。早在唐朝时期,这条路也是经济最鼎盛的时候,当时从长安城出发,一路往西就能经过河西走廊到达新疆地区,然后沿着塔里木盆地就可以一路到达西域。

以前这条主干道叫做青海道,由于以前浙江大唐有名的丝绸欲望,西域交换一些物品,所以这条道路又被称之为丝绸之路。那么在这条道路上经过科学家考证,沿途有很多古遗迹,而且有很多是西方文化的产物,所以这条路也是非常具有考古价值的。另外其实除了这条主干道,另外后期还延伸出来两条辅助的丝绸之路,这两条道路后期的时候也是担任了主要的通商要道。这两条道路之所以会被延伸出来,主要是当时吐蕃帝国控制了主要的丝绸之路,只要从中路过的经商团队都需要缴纳通行费。那么在当时这样通行费从来没被收取过,所以一下子也是很难接受,而且吐鲁番帝国收取的费用还特别的高,导致最后这条主干道通行的人也是寥寥无几。

为了能够继续跟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通胀,那么就延伸出来另外两条辅助的丝绸之路。当然这两条道路没有当时主干道那么便捷,而且当时这条路也非常的坎坷,但是却非常的安全,所以还是很多人选择了走这两条坎坷之路。

丝绸之路主要内容?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拓展资料:

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的要道,但为何在河西走廊上没有“丝门”而有“玉门”?早在文献记述丝绸之路之前2000年,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线路已经开通,但它不是为出口丝绸,而是为进口和田玉 。“丝绸之路”名称是德国学者的“发明”。

参考资料:网络百科—丝绸之路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22615.html
*ST银江回复深交所关注函 或因信披问题遭股民索赔
Scaling 清华教授唐杰 Laws虽被质疑 但至今仍是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