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勺之战 鲁国靠什么逼退齐桓公

初中语文教科书里有这么一篇“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曹刿论战》,说的便是长勺之战。

但是初中语文教科书那篇文章,说得没头没尾的,既没有前因,也没有后果。似乎齐国军队敲了三次战鼓,鲁国军队扛住了,就能够反败为胜。

可问题是,要真的是这样,那战争岂不是太过于容易了吗?

只要两军对阵的时候,让别人先擂战鼓。等人家敲完三次战鼓之后,我再擂鼓,那不就赢了吗?事实上,在这场战争里头,最不重要的就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那真正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什么呢?

战争起因

说到这里,我们先来说一下这场战争的来历。它发生于公元前684年,这一年,鲁国国君鲁庄公已经在位十年,鲁庄公的对手就是大名鼎鼎的春秋第一霸主齐桓公。这一年,他刚刚上台,之所以迫不及待地刚上台就要发动战争,是有原因的。

就在一年前的公元前685年,齐国的国君,也就是齐桓公的哥哥齐襄公死了。然后,他的堂兄弟公子无知篡位自立。但齐国国内各大实力派不服,于是就发动政变,把他给杀了。

此时,齐国王位空缺有资格继承王位的,只有流亡在外的公子纠跟公子小白,这两人都在齐国国内有自己的支持者。谁能先一步赶回齐国,谁就能够把支持者们动员团结起来,占据优势。

于是,这两人就展开了春秋历史上一场有名的飙车大赛。

按照正常情况,公子纠的位置离齐国更近,他应该会先一步到达。但是,他的背后金主就是这个鲁庄公。鲁庄公觉得这是千载难逢的良机啊,你不能就这么走了,先坐下来谈一谈,把你继位之后割地赔款的条约都给我敲定了之后,我才能派兵护送你回国。

可是就是这么一谈,导致竞争对手公子小白后发先至。公子纠一看这是要完,于是就派出了自己的老师管仲进行违规操作。

管仲先生装作刺客埋伏在半路上,出其不意的给公子小白狠狠的射了一箭。不巧,这一箭射中了公子小白的衣带勾,狡猾的公子小白装死骗过了老江湖管仲。

公子纠听说竞争对手已死,于是就放松了警惕,一路上吃喝玩乐,歌舞升平,悠哉悠哉地往齐国开进。可等到齐国的时候,他傻眼了,原来公子小白早就已经回来,继位称王,是为齐桓公。

鲁庄公一看公子纠上市失败,前期投资全都打了水漂,于是就打算强买强卖,派兵强行护送他回国称王。结果,齐桓公的老师鲍叔牙,在干时之战打赢了鲁国的军队,赢下了这场皇位保卫战。

鲁庄公赔了夫人又折兵。不但充当了齐桓公的白手套,杀了公子纠,还傻乎乎地把管仲给引渡回国。

管仲回去之后,跟齐桓公冰释前嫌敲定了齐国称霸春秋的战略规划。虽然敲定了称霸的目标,但是该采取什么样的办法称霸,当时的管仲也没有想好。

但是齐桓公表示,他已经想好了,称霸嘛?不就是看谁拳头大吗?把所有人都打服,那不就是霸主了吗?他选中的这个假想敌就是鲁国。

沂蒙地利

这个鲁国是当年周王朝分封天下的时候,开国元勋周公的封国。而这个国家最大的作用就是用来制衡齐国,双方的分界线就是呈半圆形的沂蒙山脉。齐国想要南下称霸中原,就必须要突破这层山脉屏障,吞并到鲁国,不然就永远被锁死在北方。

长勺这个地方就是位于沂蒙山脉内部,一条连接齐鲁两个地理单元的山间通道,这种地方一听就是易守难攻之地。

正是因为鲁国军队能够扼守这种险要之地,才会发生那种齐国军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然后鲁国军队再反攻的事情。如果两国军队在平原上对阵,任由对方的军队一鼓作气,率先发动进攻,那纯粹就是找死。

鲁国的人和

另外,我们还有一个刻板印象,就是认为这场战争鲁国是以弱胜强。其实这个观点是不对的。

鲁庄公是鲁国800年历史里头最厉害的君主。他的统治时期,也是鲁国的全盛期。而且就在16年前,鲁国、齐国、郑国三国甚至组成了一个霸业集团,成为中原霸权的三驾马车,这种国家实力怎么可能会弱呢?

所以鲁庄公跟齐桓公就算是有差距,但是差距也不会太大。

两个国家实力差距不大,鲁国这边就占据着地形优势。那为什么《曹刿论战》里的曹刿会急吼吼地跑去找鲁庄公,说什么肉食者鄙,未能谋之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那就是鲁国跟齐国的实力差距虽然不大,但是到底能不能在战场上把这份实力发挥出来就是个问题。因为当时春秋时代是贵族社会,国家的军队是分散在大大小小的各位贵族手上。

按当时的社会规则,下级贵族有义务出兵,追随上级贵族作战。

但这些东西约束力不大,人家来不来,那完全要看心情。如果鲁庄公的统治不得人心,那么等到他召集大家征战的时候,大家都推脱不来,鲁国空有强大的纸面实力,却不能发挥得出来。

所以,在中学语文教科书《曹刿论战》里曹刿找到鲁庄公的时候,第一句话就是劈头盖脸地问:何以战?

鲁庄公回答说:衣食所安,必以分人。

曹刿立刻就反驳道:你这种小恩小惠,惠及不了几个人。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鲁庄公接着回答:我拜神的时候很虔诚,老天应该会保佑我。

曹刿:小信为偪,神弗福也。

最后鲁庄公才说:我管理国家的时候,虽然不能明察秋毫,但是大体上还是公正的。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方这才点头说:行啦,有这点就够了。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既然你治理国家没有偏私,那鲁国的贵族们应该是不会怨恨你的。

一支穿云箭,还能有千军万马来相见。

如此一来,鲁国既有地利,又有人和,没理由会输的。


长勺之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公元前686年,齐国宫廷内部发生了一场动乱。 齐襄公的堂弟公孙无知杀死襄公,自立为君。 几个月后,齐臣雍禀又杀死了公孙无知,这样,齐国的君位便空置了起来。 当时流亡在外的公子小白和其兄公子纠都想乘机回国继承君位,于是就发生了一场争夺君位的斗争。 结果,公子小白捷足先登,率先入国抢占了君位,他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齐桓公。 而公子纠则时运不佳,在这场权力争夺中丢掉了自己的性命,其重要谋臣管仲也被罗致到齐桓公的手下,后来成为齐桓公霸业的重要奠基者。

鲁国在这场齐国内部斗争中,是站在公子纠一边的,并公开出兵支持公子纠回国争夺君位。 但在乾时一战,损兵损将,大败而归。 鲁国的所作所为,导致齐、鲁之间矛盾的进一步激化,齐桓公本人对此更是耿耿于怀,不肯善罢甘休,这终于酿成了长勺之战的爆发。

长勺之战鲁国是怎么战胜齐国的

说到这个长勺之战,大家可能并没有那么熟悉。 在当时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国家都是非常谨慎的,毕竟当时周王朝属于那种名存实亡的,各路诸侯也都开始争夺势力,这个长勺之战就是齐国和鲁国为了重要的封地而展开的战役。 可是这场战役鲁国是怎么打赢齐国的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长勺之战起因

齐襄公于周庄王十一年(公元前686年)年底被公孙无知暗杀,月余后(前685年春季)公孙无知亦被雍林人所杀。 前685年,雍林人杀公孙无知,齐僖公之子公子小白和齐国正卿高傒从小相好,一听说雍林人杀了无知,就和秘密召公子小白从莒国回来。 另一方面,鲁庄公听说无知被杀,也发兵送小白的哥哥公子纠回国即位,而派管仲带兵堵截住莒国到齐国的路,管仲一箭射中公子小白带钩。 公子小白咬舌吐血假装倒地而死,管仲派人回鲁国报捷。 鲁国于是就慢慢地送公子纠回国,六日方抵。 这时公子小白已兼程赶回齐国,高傒迎立他为国君,是为齐桓公。

鲁庄公大怒,为助公子纠争位,于是年秋天,再度领兵攻打齐国。 齐、鲁两军在干时相遇,齐军大败鲁军。

鲁庄公为护送公子纠回国,与齐军战于干时而大败。 鲁庄公丢弃所乘战车,改乘轻车逃回。 其御手秦子及车右梁子持庄公的旗帜,在道旁诱骗齐军时被俘。 不久,大夫鲍叔牙率齐军至鲁国,鲍叔牙给鲁庄公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公子纠是齐君的兄弟,不忍杀他,请鲁国自己杀他。 公子纠的老师召忽、管仲是仇人,请鲁国把他们送来,剁成肉泥。 如不从命,将要出兵讨伐鲁国。 鲁庄公害怕,遂杀死公子纠、召忽自杀,管仲被囚。 桓公听从鲍叔牙建议,假装要杀仇人,把管仲接到齐国,委以政事。

2、长勺之战鲁国是怎么战胜齐国的

在鲁庄公想要与齐国殊死一搏的时候,曹刿曾经问他,主公凭什么认为手下的人民就一定会为您效忠,鲁庄公想了一下说,我平时救济贫苦的百姓,对他们不会征税太多,不增加百姓的额外负担。 曹刿说这只是小恩小惠,很多君王都可以做到的。

鲁庄公又说,我秉承周礼,时常祭祀神明,求神明的保佑态度也很诚恳,曹刿说这还不够,对神明尊敬是应该的,和主公您的表现无关。

鲁庄公最后说,我在处理民众案件的时候,明察秋毫,不放过任何一个坏人,给每一位受害者一个交代,不让冤假错案发生。 曹刿听到这一点我就放心了,我将辅佐主公左右战局。

大战一触即发,齐国的军队急功近利,想要克敌先机,曹刿让鲁庄公按兵不动,齐军因为两次进攻得不到想要的目的,开始出现急躁的情绪,原先的斗志现在也没了一半,曹刿让鲁庄公现在立马下令,全力围攻齐军。

在齐军要丧失斗志的时候,忽然听到四周锣鼓喧天,鲁国的军队从四面八方杀过来,自己先乱了阵脚,再加上先前的进攻无果,让士兵们失去了战斗的意志。 但是鲁国人可不是这样,他们这一口憋了好久的气终于能有机会出一出了。

齐军大败撤退,曹刿来到阵前,观察到敌人的战旗倒塌,士兵也丢盔卸甲,战车撤退的痕迹也没有什么规章,下令乘胜追击,鲁国大胜。

战后,曹刿总结说,打仗全凭勇气,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敌人士气低落的时候,正是我方士气高涨的时候,在敌军撤退的时候,我担心会遭到埋伏,但是观察了时局之后,发现是自己多虑了。 正因为这样才导致了我们可以以少胜多。

3、长勺之战影响

长勺之战是齐桓公争霸斗争史上一次少有的挫折,也是鲁齐长期斗争中鲁国的一次罕见的胜利。 它对齐桓公调整完善自己的争霸战略方针具有一定的影响。

此次战役是继前685年干时之战后齐、鲁另一次重要战役。 鲁国在此次战役取得胜利,间接促成数年后齐鲁息兵言和。

在春秋战国时,齐国和鲁国的长勺之战。为什么齐国会输呢?

学了《曹刿论战》这篇文章可能就明白了战争起因 齐厘公对侄子公孙无知与王子诸儿同等待遇,早已引起诸儿的不满。 后诸儿继位为齐襄公。 他以公孙无知待遇过高为由,予以降低,“绌无知秩服”,引起公孙无知的不满,阴谋乘机生事。 大夫连称、管至父因为出戍葵丘没有得到及时更替,也怀恨在心,于是勾结公孙无知,密谋欲杀害襄公,拥立无知为齐君,这件事引起大夫管仲、鲍叔牙等人的不满。 他们感到“君使民慢,乱将作矣”,便分长勺之战别拥戴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出奔鲁国和莒国避难。 周庄王十一年(公元前686年),齐襄公到外地狩猎时受伤,公孙无知得知齐襄公受伤后,派人杀死了齐襄公。 连称、管至父立无知为国君,引起全国的反对。 接着几位大夫杀死公孙无知,宣布迎接在鲁国避难的公子纠为君,并和鲁庄公会于蔇,商定由鲁出兵护送公子纠返国。 而奔往莒国的公子小白闻悉国内变乱,也在鲍叔牙和莒兵护送下急忙返国,争夺政权。 管仲闻讯后,于途次邀击,射伤小白,但被鲍叔牙机智营救,抢先赶回国都临淄,就了侯位,即为齐桓公。 公子纠和管仲见国君位置被小白抢先夺去,只好仍回鲁国栖身,这使齐、鲁两国关系又趋紧张。 新即位的齐桓公小白,因为鲁国支持公子纠,对鲁非常不满。 鲁庄公却以公子纠没有当上齐国国君,对齐极为仇视,便亲自率大军强送公子纠返国,进入齐境干时地区,齐桓公即与鲍叔牙等商讨对策,决定“以兵拒之”。 双方各以兵车300辆投入战斗。 齐军一举击破鲁左右军,继而包围鲁庄公所统帅的中军。 鲁庄公把大旗改插在将领梁子车上,自己改乘轺车.化装突围,才免于被俘。 鲁军惨败后,鲁庄公在齐军压力下,竟改变初衷,杀死公子纠,把管仲押送给齐国。 干时战后,鲁庄公吸取失败的教训,加强军队训练,赶制各种兵器,疏浚曲阜以北的洙水,以防齐军进攻。 与此同时,政治上也作了些取信于民的工作,所以当齐军逼近鲁境,鲁国北部形势紧张时,鲁庄公决定动员全国力量对齐作战。 这时一位名不见经传但确有政治远见和军事素养的人曹刿,怀着拯救祖国的决心,进见鲁庄公,陈述了自己对战胜齐国的策略,对庄公的战争指挥和鲁军的胜利起了重大作用。 编辑本段战争经过公元前684年春,齐桓公在巩固了君位之后,自恃实力强大,不顾管仲的谏阻,决定兴师伐鲁,以报复鲁国一年以前支持公子纠复国的宿怨,企图一举征服鲁国,向外扩张齐国的势力。 当时鲁国执政的是鲁庄公,他闻报齐军大举来攻,决定动员全国的力量,同齐军一决胜负。 就在鲁庄公准备发兵应战之时,鲁国有一位名叫曹刿的人认为当政者庸碌无能,未能远谋。 他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国家遭长勺之战受齐国军队的蹂躏,因而入见庄公,要求参与战事。 曹刿询问庄公依靠什么同齐国作战。 鲁庄公说,对于衣物食品之类的东西,总是要分赐给臣下,不敢独自享用。 曹刿指出,这样做不过是小恩小惠,不能施及全国,民众是不会出力作战的。 鲁庄公又说,自己对神明是很虔敬的,祭祀天地神明的祭品从不敢虚报,很守信用。 但曹刿认为,对神守点小信,未必能感动神明,神也是不会降福的。 鲁庄公想了一下又补充道,自己对待民间的大小狱讼,虽然不能做到明察秋毫,但是必定准情度理地予以处理。 曹刿这时才说,这倒是尽到了君主的责任,为老百姓办了好事,具备了同齐国决一胜负的基本条件了。 为此,他请求随同鲁庄公奔赴战场,鲁庄公允诺了他的这一请求,让他和自己同乘一车前往长勺。 周庄王十三年,齐桓公二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齐军仗着兵强马壮,侵入鲁境。 鲁庄公暂时避开齐军锋芒,撤退到有利于反攻的地方长勺(今山东曲阜北郊)。 齐国由于干时战争的胜利,鲍叔牙以下将士都轻视鲁军,认为不堪一击,于是发起声势汹涌的攻击。 鲁庄公见齐军攻击鲁军阵地,就要擂鼓下达应战的命令。 曹刿劝阻说:齐兵势锐,我军出击正合敌人心愿,胜利没有把握,“宜静以待”,不能出击。 庄公遂饬令鲁军固守阵地,只令弓弩手射击,以稳住阵势。 齐军没有厮杀的对手,又冲不进鲁军阵地,反而受到鲁军弓弩猛射而无法前进,只得向后撤退。 经过稍事休整,鲍叔牙又下令展开第2次攻击,曹刿劝庄公仍然不要出击,继续固守阵地。 齐军攻势虽猛,但仍攻不进阵内,士气不免疲惫,再退回到原阵地。 齐军两次进攻,鲁军都没有应战,鲍叔牙和齐军将领都认为鲁军怯于应战,决定再次发动进攻。 于是齐军声势浩大的第3次进攻,迅即出现于鲁军面前。 曹刿看到这次齐军来势虽猛,但势头没有上两次大,认为出击时机已到,立即向庄公提出反击齐军的建议。 庄公亲自擂起战鼓,发出攻击命令。 鲁军将士闻令,士气高昂,奋勇出击,争先恐后,锐不可挡,把齐军打得七零八落,溃不成军,节节曹刿与鲁庄公谈论作战的条件败退,鲁军获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鲁军战胜,庄公传令追击。 曹刿认为齐乃大国,兵力素强,不容易判定是否真正失败,很可能另有埋伏,阻止庄公下达追击令。 他登轼而望,见齐军旗鼓杂乱,兵器倒曳,又下车观察到齐军战车的车辙十分混乱,判定齐军是真正溃败,才向庄公提出大胆追击的建议。 庄公令下,鲁军猛打猛追,给齐军以沉重打击,俘获大量甲兵和辎重,把齐军赶出国境,洗涤干时之战所蒙受的耻辱,国势为之一振。 鲁军获胜后,庄公与曹刿论及战争胜负的原因。 曹刿说:作战全凭勇气,“一鼓作气”(古代用兵“鸣鼓则进”,鼓声一响,勇气奋发);“再而衰”,再次击鼓,则勇气衰退;“三而竭”,三次击鼓勇气就没有了。 “彼竭我盈”,敌三鼓气竭,而我初鼓气盛,所以能战胜敌人。 至于追击问题,曹刿则说:“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同意下令追击。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22915.html
都懂得把自己当成 我见过最聪明的妈妈 外人
一杯美一天 菊香酒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