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毕业下乡 大专下井挖煤 努力为何无效

作者:今纶

8000人争先恐后下井挖煤,这是真事。斯坦福博士下乡做公务员,也是真事。

世界正在巨变,学历泡沫散去,“努力陷阱”已经形成。

如果你不知道趋势的变化,可能害了自己,也害了孩子。

01 下井挖煤录取率只有7.5%

先说新闻。

5月14日,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发布了《2024年井下操作工岗位专项社会招聘公告》,共计划招录600名井下操作工。截至6月2日晚,已有超8000人报名申请。

是不是都是去挖煤?也不是。

岗位职责包括“从事煤矿掘进,开采,皮带运输,胶轮车运输,设备机械和电气系统的操作、安装、检修与维护等工作”,学历要求大学专科,专业要求则是理工科相关专业。

类别均为生产运行,性质为合同工。

此外,招聘公告还要求,应聘者身体健康,无煤矿井下岗位职业禁忌证及基础病、传染病;具有3年及以上相关工作经验;35周岁及以下,工作经验丰富、条件优秀者可放宽至40岁等。

招聘公告明确,报名人员一经录用须服从宁夏煤业公司工作分配,入职后按照市场化用工管理,签订劳动合同及岗位协议,锁定煤矿井下一线生产岗位不少于5年。

我简单解读一下:

大专毕业的理科生才有可能有资格下井挖煤、修理、安装井下设备;

在井下要干5年;

年龄超过35岁的,连挖煤资格都没有;

都是合同工,不是所谓国企在编员工。

600个岗位,8000人抢,录取率只有7.5%。如果某人不够努力,运气不够好,哪怕大专毕业,是没有下井挖煤资格的。

找工作内卷到这种程度,让人瞠目结舌。

最近还看到网上流传的某大学的毕业生就业统计表, 好一点的院系就业落实超过50%,有的只有个位数,或者20% ,也就是说一多半的毕业生是没有工作的,只能灵活就业或者慢就业了。

我也问了多位985、211学校的教授,我说:“你们学校的就业率如何?”没有一个不摇头的,有的说只有20%。

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

02 文凭高未必是就业优势

在这个背景下,看到“斯坦福博士去乡镇当公务员”的新闻,我有点惊讶,然后很快释然。

近日,一份2024年乡镇公务员考察对象公示名单截图在网上流传,一位名为“苏朕”的男生,出身安徽省宿州市萧县,档案所在地也是萧县。他是从斯坦福大学毕业的应用物理方向的博士。

苏朕高中毕业于安徽省萧县实验高级中学, 大学本科就读于中国科技大学物理学院,本科毕业后的去向为斯坦福大学

他曾经拿过中科大第35届郭沫若奖学金。 郭沫若奖学金设立于1980年,是中国科技大学本科生的最高荣誉奖学金,竞争激烈。历届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中,涌现了一大批杰出人才,他们在科研、教育、管理、金融、IT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此前,被誉为“石墨烯驾驭者”的95后天才少年曹原,在中科大期间就曾获得郭沫若奖学金。

获奖的学生中,有很多人去往国内外一流大学或研究所继续深造。在斯坦福大学官网上,也能够查到苏朕的信息。

苏朕为什么会去考乡镇公务员?

其实,我们还可以问几句:

北大毕业的核物理博士为什么去当城管?

武大毕业的数学系博士为什么回老家的地级市当中学老师?

哈佛毕业的硕士为什么去教育部下属的留学服务中心做无编制员工?

香港中文大学的硕士、华南理工大学的本科生、广东工业大学的本科生为什么去做遗体火化工?

名校博士、硕士、本科生都不好找工作。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 很多岗位消失了 ,那么,为什么会消失呢?大家自己去思考。

我个人是尊重苏朕的选择的,就是有点替他可惜。都已经拿到斯坦福的博士文凭了,不知道什么原因没有在大城市找到一份研究工作或者教职。

这也提醒我们: 多读书,文凭高未必是就业的优势,这个时代早就结束了,家长们还没醒。

实际上,盲目追求高文凭是一种惰性思维,或者说是一种旧的思维模式的延续。

苏朕可能是看淡了很多事情,所以决定下乡。

苏朕也可能是家里不差钱,所以决定下乡。

03 卷学历是最愚蠢的行为

回到现实,现在正值高考前夕,很多家长正在付费向各种网红教育博主咨询孩子考哪所学校好。

呵呵,在我看来,其实大可不必。为什么?

孩子以及家长有没有想过, 可能某人读什么大学或者说什么专业,其实没有太大区别,少数顶级学校和行业的除外,那是幸存者偏差,为什么?

绝大多数都是很难找到稳定长期工作的,要么自己做直播,要么做全职儿女。

以前还可以开网约车送外卖,但是,现在这两个职业通道也很拥挤了,多个城市都发出了网约车过量的预警。开一天车累个半死,赚一两百块的人大把, 好时光早就没有了。

很多家长被传统思维害惨了,以为读了985就有工作,以为考上211就是人生巅峰,可能那真的是人生巅峰,然后接下去又是一路下坡。

如果是读文科的,我认为随便读什么专业都差不多,读理工科的可能计算机、信息工程、电气化等好一点,但是计算机人才这些年也有不少人被裁员。

在一个井里面,大家都是青蛙,嗯,没有太大区别 ,有时候找工作不是说你专业好就怎么样,不是,跟专业没有什么太大关系,就是靠爹妈,靠人脉,靠运气。

然后就是考公考编,大多数文科生应该就是去考个中文系,毕竟万金油,然后去考研和考公就完事了。不用想太多,殊途同归。

千万不要说中文系不好找工作,因为别的系也不好找工作。

有些人居然还花钱去问网红教育博主应该去哪所大学,真的是不把钱当钱啊。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当然是有出路的。

多读书、提升文凭不一定是好的,因为这要看读的是什么书。

多学有用的知识,学到有用的知识能在这社会上生存,会打工会做事是很好的,会创业是很好的,会拍马屁招老板喜欢是很好的,能把商品卖出去也是好的

我为什么说多读书未必是很好的?如果方向偏了,读书多可能会读成一个书呆子,可能读成一个愿意被人PUA的人,可能读成一个价值观很落后的人。

我见过一些人, 他们是教授、专家,读书读到了博士,甚至是双博士,照样非常low,而且有的还很穷。然后,他能教给你什么?

他唯一能告诉你的可能就是两件事:第一,要忍。第二,要把学术做好。

你听他的去卷学历,进高校做“青椒”,发现自己面对的是“非升即走”,有青年教师未获续聘,被要求退相关经费,这是巨大的羞辱,压力太大,居然选择了终结生命。

认知不到位,执行力不够强,卷学历是最愚蠢的行为,没有之一。

很多人都掉入了“努力陷阱”。

社会学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上有一篇刚被接受、尚待发表的文章提要是这样的:

文章题目是《 努力陷阱:社会结构化的奋斗与劣势的再生产 》。

这个研究通过跟踪观察美国低收入黑人群体两年的田野研究,反驳了”努力导致成功“的这一直观认识,提出了”努力的双层陷阱“的解说:

其一,学校教育与生活经历鼓励参与者过度努力,以便脱离贫困和追求长远目标;

其二,这些努力的结果不仅没有效果而且更有负作用。

作者提出“努力陷阱”是社会再生产的一种机制,即一种结构安排使得劣势群体中的年轻人走向失败,而且这一失败正是来自他们极尽努力的结果。

作者是什么意思?

我的理解非常简单粗暴,不一定是对的,供大家批评参考:

一个系统一旦设置好了,你按传统套路去努力挣扎是无效的,越挣扎越贫困,越努力越失败。

大家都在做的事情,大概率是错的,比如极端卷学历,都去考公考编。

应该怎么办? 应该跳出系统设置的路径,跳到系统之外看看有什么机会和解决方案。

大专毕业下井,博士毕业下乡,努力为何无效?

因为他们按系统的要求和自己的惯性思维去做了,结果发现世界天翻地覆,就业环境天翻地覆,于是,他们只能下沉到井里或者乡下。

试问,做城管的北大博士不够努力吗?

做中学老师的武大数学博士不够努力吗?

斯坦福的博士还不够努力吗?

他们的收获和他们的努力、天分成正比吗?

所有家长、所有年轻人都该醒醒,不但要埋头努力,还要抬头看路,这真的是绝大多数人从未经历过的时代。


全日制专业型硕士就业前景

首先了解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的区别:区别就是学位证,一个是学术型,也就是普通硕士。 另一个会计硕士,学位证是专业硕士。 毕业证都是相同的。 培养的目标不一样,当然初试内容不一样。 普通硕士偏学术研究能力,而专业硕士,偏重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在这两种应届生都可以报考。 但是报考学术型,可以调剂到专业硕士,但是不能反推。 因为专业硕士考试内容相对简单。 全日制专硕的认同情况:因为全日制专硕毕业是有双证的,毕业证和学位证都有,无疑增加含金量。 毕业后针对性强,而且现在读的人不多,但是国家重视,而且承认学历学位。 毕业证同学术性,学位证是专业硕士学位,同样认同。 对于全日制专业硕士的发展,我也解答过:肯定国家的意图是想扩大研究生高等教育人群数量,提高国民教育水平。 这样的发展方向符合社会需要,既有很多人愿意花高学费读,学校可以挣钱。 其二,专硕的实用性更强、针对性更强,使得用人单位用起来也得心应手。 重要的是我读到过一篇报道,现在的学术型硕士和专硕的招生比例是8:2,未来多少年内,将调整为2:8。 学术型硕士的减少,也能够减少国家财政负担,因为这些补贴很多。 学费5000不等一年,而专硕全部学费是2,0000以上不等。 所以,从三个方面来看这既符合国家的需求,也符合用人单位的实际要求,更加迎合了想提高自身竞争力的人群。 从宏观角度来看,这也符合金融、会计方向的发展需求,更加贴近国际化、高等化,也拉动了内需,全日制的教育,也从客观上减轻了就业率不高的问题。 所以说前景是好的,但是具体还是要看个人的发展。 待遇来说,是没有差异的,毕竟国家也在大力扶持和发展专业硕士,而且毕业证和学位证的含金量也很高。 而且专业硕士针对性更强。 希望对你有帮助。 全部为原创答案

我是河南理工大学新生,学采矿的,大学毕业后到矿上是否是矿工?(经常听说矿工遇难,有点担心)

1,首先恭喜下,专业不错,这是河理工最好的专业了(这所学校就是矿院出身的)。 2,你学的既然是采矿,工作自然和矿山开采有关系了。 如果找工作的时候运气不好,是很可能成为一名井下技术员、工程师的。 好吧,其实也没那么严重,因为很多国有大矿,整体安全性还是可以的,而且作为技术人员,你也不需要全天呆在井下。 3,如果真的不想去矿山工作,建议你考研吧,考研出来,可以去矿山设计院和研究院工作,搞一些矿井的勘探、测绘和技术开发,实在不行了还可以去做一些矿机、煤机的设计生产。 这时候虽然还有下井的机会(毕竟很多时候你得亲自前往现场才行),但是比起在矿山工作时候要少的多了。 当然,如果你比较狠,一口气在学校念到博士了,那日子就好办,留校任教啦,去研究所就职啦什么的都可以。 也就是搞课题的时候需要下井看看实际情况了。

大专,大本,研究生,博士生,博士后..学历用英语怎么说呀

大专(Specialty),大本(Undergraduate college),研究生(Postgraduate),博士生(Doctor Degree (Postgraduate)),博士后(Postdoctoral)。 1、大专大专就是指大学专科,英文Specialty,是指高职高专教育,由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大学学历层次之一。 在中国,专科教育由高职和高专承担,部分本科高校同时开设有专科。 专科学历层次不颁发学位证书而颁发普通高校毕业证书。 专科学历主要分为全日制专科和非全日制专科两种。 全日制专科通常是由全国各地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进行招生的学生在校学习。 非全日制专科主要分为成人高等教育等多种类型,没有固定修业年限,学生既可以在相关教育机构学习也可以自学。 2、大本大本就是大学本科,英文Undergraduate college,是指高等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一般由大学或学院开展,极少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已经开展应用型本科教育。 本科教育重于理论上的专业化通识教育,应用型本科侧重于应用上的专业教育和实际技能教育,学生正常毕业后一般可获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 3、研究生研究生(Postgraduate)是高等教育的一种学历,一般由拥有硕士点、博士点的普通高等学校和研究生培养资格的科研机构开展,以研究生为最高学历,研究生毕业后,也可称研究生,含义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 4、博士生博士生全称博士研究生,英文Doctor Degree (Postgraduate),即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简称博士生,是研究生学历的最高一级。 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考上了博士,读博士等,正是指博士研究生。 正在读的还没有获得博士学位的学生,严格来讲只能称为博士研究生;已经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员,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博士。 因此,按照国际惯例,在正式场合,只有已经获得博士学位的人才能冠之以Dr.称呼;在非正式场合可以不受此限制。 5、博士后博士后(Postdoctoral),是指在获得博士学位后,在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从事学科研究的工作职务,一般是在博士后流动站或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进行研究的人员。 需要注意的是,博士后不是学位,而表示的是一段工作经历。 在中国,取得博士学位是成为博士后的必要条件,但在国外也有一些不具有博士学位,但却是以博士后身份开展工作的研究人员,所以博士后是科研工作经历。 一般博士后的任期时间不长,被认为是一种从事科研的过渡性安排。 中国国家博士后基金对博士后在站资助时间为两年。 国外高校一般对博士后没有统一的安排,经费来源、时间长短均比较灵活。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百科——专科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百科——大学本科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百科——研究生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百科——博士研究生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百科——博士后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23023.html
把握机遇培育外贸新动能
杀猪盘 是收割普通家庭最狠的 破10万的天价海外研学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