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超越苹果!英伟达市值突破3万亿美元

6月6日消息,美国时间周三,得益于投资者持续押注 人工智能 热潮, 英伟达 市值一举超越 苹果 ,现已成为市值第二高的美国上市公司,仅次于 微软

周三,英伟达的股价上涨超过5%,收于1224.4美元,市值达到3.019万亿美元,超过了苹果的2.99万亿美元。微软仍是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截至周三其市值约为3.15万亿美元。

英伟达今年2月市值刚刚超过2万亿美元,然后仅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实现了3万亿美元的飞跃。

自今年5月公布第一季度业绩以来,英伟达的股价已上涨超过24%,且自去年以来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据估计,该公司在数据中心人工智能芯片市场的份额高达80%,该领域吸引了众多大型云服务供应商的巨额投资。

投资者越来越相信,英伟达面向少数云计算公司的巨额销售可以持续。最近一个季度,包括GPU销售在内的数据中心业务收入同比激增427%,达到226亿美元,约占该公司总销售额的86%。

与此同时,苹果的股价今年以来仅上涨约5%,因为该公司近几个月的销售增长已陷入停滞。在其最近的季度财报中,苹果表示其整体销售额同比下降了4%,iPhone销量同比下降了10%。苹果目前面临一些战略挑战,如中国市场的需求、制造问题以及对其新型虚拟现实头显Vision Pro的市场反应不一。

苹果曾是首家市值达到1万亿和2万亿美元的公司,并在2022年1月的交易中市值一度达到3万亿美元。长期以来,苹果一直是美国市值最高的公司,但今年早些时候已被微软超越。微软同样受益于投资者对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强烈需求。

相较之下,英伟达的股票波动性大于苹果。该公司成立于1991年,最初主要面向游戏市场,销售3D电脑游戏硬件。近年来,其业务已拓展至加密货币挖掘芯片和云订阅服务等领域。

英伟达近年来迅猛增长,主要得益于其芯片在开发和部署大型人工智能模型中的广泛应用,如OpenAI的ChatGPT。 谷歌 、微软、Meta、亚马逊和OpenAI等公司都争相购买英伟达的GPU。

随着人工智能业务的迅猛发展,英伟达的股价呈现出爆炸性增长,过去五年涨幅超过3290%。今年5月,公司还宣布了10比1的股票拆分计划。(小小)


手机CPU 德州仪器 高通 英伟达 这三个那个比较好点的

高通的手机处理器的优势在于基带芯片,通信领域的整合,以及领先的程序兼容性。 保有量是目前最大的。 德州仪器的处理器是各方面比较均衡的例子,功耗控制的比较可以,产品大多数非常成熟,不会激进,同时在GPU搭配上也比较保守。 同频率的处理器性能最好的个人认为还是英伟达的处理器,但是作为处理器行业的新贵,有的程序兼容性成疑。 英伟达的处理器是非常先进,同时在技术跨度上也非常的激进。 最先推出双核处理器,最先采用40NM制程,最先推出四核处理器,最先采用1MB的二级缓存。 很多的最先意味着产品的成熟度,没有之前的几个厂商的高。 但是芯片领域就是这样的,几乎没有时间来等待检验产品的成熟度!手机芯片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 关键看您看重哪方面的性能,如果希望节能,长时间待机,续航,那么,同一代处理器高通比英伟达要好不少。 德州仪器也很好,跟高通不相上下。 如果看中成熟度,看中各个芯片之间的搭配,德州仪器的是很好的选择。 如果看中程序兼容性,对性能要求不是太过发烧,选择高通。 如果看中性能,喜欢尝鲜,那么选择英伟达吧。 而且,他比较便宜!还有,目前英伟达的处理器是没有附带基带通信芯片的,不能够直接做手机,或者手持移动设备的解决方案。

QE是什么意思?

量化宽松

量化宽松(Quantitative Easing,简称QE))是一种货币政策,主要是指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的干预方式,以鼓励开支和借贷,也被简化地形容为间接增印钞票。

量化宽松是一个比较年轻的经济学词汇,最早在2001年由日本央行提出——在2001年到2006年间,为了应对国内经济的持续下滑与投资衰退,日本央行在利率极低的情况下,通过大量持续购买公债以及长期债券的方式,向银行体系注入流动性,使利率始终维持在近于零的水平。通过对银行体系注入流动性,迫使银行在较低的贷款利率下对外放贷,进而增加整个经济体系的货币供给,促进投资以及国民经济的恢复。这与正常情况下央行的利率杠杆调控完全不同。

在经济发展正常的情况下,央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一般通过购买市场的短期证券对利率进行微调,从而将利率调节至既定目标利率;而量化宽松则不然,其调控目标即锁定为长期的低利率,各国央行持续向银行系统注入流动性,向市场投放大量货币。即量化宽松下,中央银行对经济体实施的货币政策并非是微调,而是开了一剂猛药。

很多环球金汇网的学者认为,正是日本央行在当时果断的采取了量化宽松这种主动增加货币供给的措施,才使日本经济在2006年得以复苏。从此“量化宽松”作为中央银行遏制经济危机,刺激经济复苏的手段备受关注。

QE1的内容

2008年11月25日,美联储首次公布将购买机构债和MBS,标志着首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开始。2010年4月28日,联储的首轮量化宽松政策正式结束。QE1将购买政府支持企业(简称GSE)房利美、房地美、联邦住房贷款银行与房地产有关的直接债务,还将购买由两房、联邦政府国民抵押贷款协会(Ginnie Mae)所担保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2009年3月18日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采购额最高增至1.25万亿美元,机构债的采购额最高增至2000亿美元。此外,为促进私有信贷市场状况的改善,联储还决定在未来六个月中最高再购买3000亿美元的较长期国债证券。美联储在首轮量化宽松政策的执行期间共购买了1.725万亿美元资产。

QE1的主体上是用于购买国家担保的问题金融资产,重建金融机构信用,向信贷市场注入流动性,用意在于稳定信贷市场。值得关注的是,美联储的目的仅仅在于“稳定”市场,而不是“刺激 ”经济,这与中国央行的量化宽松大相径庭。显然,美联储无异于越俎代庖,行使行政职能。美联储的数量控制和成本控制精确到位。尤为令人称奇的是,美联储竟然在全球范围保持了美元货币总量与对应商品总量的动态平衡。

QE2的内容

美联储2010年11月4日宣布,启动第二轮量化宽松计划,计划在2011年第二季度以前进一步收购6000亿美元的较长期美国国债。QE2宽松计划于2011年6月结束,购买的仅仅是美国国债。QE2的 内涵是美国国债,实际上是通过增加基础货币投放,解决美国政府的财政危机。同时,美联储再通过向其它国家“出售”国债,套现还原成美元现金,增加了储备的规模(准备金大幅度增加 ),为解决未来的财政危机准备了弹药。

就本质而言,QE2迥异于QE1。其主要目的不在于提供流动性,而在于为政府分忧解难。美联储不容易啊!一手拉扯金融机构;一手拉扯美国政府。巧妙的是,在为政府分忧解难的同时,美联 储间接扩充了准备金规模。需要警觉的是,美联储购买的美国国债大部分被中国政府吸纳,美联储反而在扩张准备金规模。

QE3的内容

北京时间2012年9月14日凌晨消息,美联储麾下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在结束为期两天的会议后宣布,0-0.25%超低利率的维持期限将延长到2015年中,将从15日开始推出进一步量化宽松政策 (QE3),每月采购400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现有扭曲操作(OT)等维持不变。内容是在2012年6月底以前买入40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其剩余到期时间在6年到30年之间;同时出售等 量的美国国债,其剩余到期时间为3年或以下,随后这项计划在今年6月份被延长到年底。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于2012年9月13日指令纽约联储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台以每月400亿美元的 额度购买更多机构抵押支持证券(MBS)。FOMC还指令公开市场操作台在年底前继续实施6月份宣布的计划,即延长所持有证券的到期期限,并把到期证券回笼资金继续用于购买机构MBS。FOMC强 调,这些操作将在年底前使委员会所持有长期证券持仓量每月增加850亿美元,将给长期利率带来向下压力,对抵押贷款市场构成支撑,并有助于总体金融市场环境更加宽松。

QE4的内容

2012年12月13日凌晨,美联储宣布推出第四轮量化宽松QE4,每月采购450亿美元国债,替代扭曲操作,加上QE3每月400亿美元的的宽松额度,联储每月资产采购额达到850亿美元。除了量化宽松的猛药之外,美联储保持了零利率的政策,把利率保持在0到0.25%的极低水平。

历史上市值最高的公司

历史上数值最高的是微软公司, 曾经在1999年创下了6616亿美元的最高市值, 算上国有企业应该是中国石油,在2007年市值顶峰为亿美元,突破了万亿美元。 但是那都是名义上的最高。 实际最高应当是IBM,在1967年市值就突破了2000亿美元, 1966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不到8000亿美元, 占比美国GDP的1/4,换为今天的数据,就拿2010年来说相当于今日的亿美元以上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23150.html
新汉兰达还能勾起购买欲么 升级又降价
17 系列全新升级长焦镜头四棱镜首曝 iPhone P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