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发42只产品 这一类型占62% 年内2890只私募备案 凭什么 强者恒强

今年以来,权益市场表现欠佳,板块轮动加剧,投资难度增加。然而,私募基金管理人备案产品步履不停。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止5月31日,今年以来累计备案产品2890只,其中5月私募基金管理人共备案产品467只,是继2月443只产品之后的备案数量第二少的月份。此外,4月为私募证券产品年内备案高峰,备案产品录得798只。

从产品策略角度来看,股票策略为备案主力,今年以来备案数量为1814,占全部备案产品的比例为62.77%;其次是多资产策略,共414只,占比14.33%;紧随其后的是期货及衍生品策略,达到346只,占比11.97%。

私募排排网指出,随着投资者愈发专业,分散投资的意识也逐渐提升,因此擅长多资产配置的多资产策略受到投资者追捧;此外,股票市场表现欠佳的情况下,跟股票市场相关性较低的期货及衍生品策略同样受到了投资者的青睐。

从私募机构类型角度来看,量化基金并未明显受到今年年初“量化风波”的影响,截至5月31日,今258家量化私募合计备案产品1132只,占到备案产品总量的39.17%,主观私募合计备案产品1142只,占比39.52%。但区别在于,平均每家量化私募年内备案产品超4只,而平均每家主观私募备案产品不到2只。

从规模角度看,0-5亿规模私募备案产品最多,为1207,不过这与该规模私募基数较大有关。平均每家0-5亿规模私募备案产品不超过2只。

其次为百亿私募。截至5月31日,今年来一共有54家百亿私募合计备案了418只产品,平均每家百亿私募备案产品超7只。一定程度上说,百亿私募备案产品态度更积极,能力更强,也相对更加容易。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5月,私募登记备案新规正式实施满一周年,行业洗牌明显加速,行业头部效应越来越明显。中小私募几乎无法募资,但头部私募却大量募资并备案产品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因此,从单个私募基金管理人角度看,百亿量化私募积极备案产品。例如,宽德私募今年来备案产品42只,成为备案产品数量最多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衍复投资、黑翼资产、信弘天禾、海南世纪前沿私募分别备案产品34、32、29、28只,位列2024年1-5月备案产品居前的私募机构榜单第二至第五位。

随着私募进入“存量”时代,行业的集中度持续提升,马太效应将不断显现。那些跟不上行业节奏的中小机构或将被淘汰。


基金数量超过1万只!普通人到底该怎么选基金呢?

市场上基金的数量早已超过1万只,想要在这么多基金中挑出来一只适合自己的,对普通人来说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当然,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只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去筛选,挑出来一只或者多只适合自己投资的基金就比较轻松了。

01风险承受能力

在买基金之前,一定要先了解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再根据风险承受能力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类型。

不管是在什么平台买基金,第一次都会测试风险承受能力,根据风险承受能力的不同,可以把投资者分为五个类型,按照风险承受能力从低到高依次是:保守型投资者、稳健型投资者、平衡型投资者、积极型投资者、激进型投资者。

不同的基金也有不同的风险等级,按照风险的不同可以分为:低风险、中低风险、中风险、中高风险、高风险。

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和基金的风险等级是可以一一对应起来的,我们可以选择风险等级小于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的基金,最好不要选择风险等级大于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的基金。

低风险、中低风险的主要是货币基金、债券基金,如果风险承受能力比较低,可以选择这三类基金;如果风险承受能力比较高,则可以适当的选择混合型基金、指数型基金、股票型基金等。

02合适的赛道选择

赛道可以按投资风格和投资行业分为两类。

第一:按投资风格划分赛道

①价值风格。主要投资高股息低估值的公司;

②均衡风格。根据投资风格、行业板块、市值分散等均衡的进行全市场布局;

③成长风格。关注增速快的公司,更重视公司的成长性,对估值容忍度较高;

④股债平衡。按照一定的比例来配置股票和债基,更加稳健,波动更小。

第二:按投资行业划分赛道

①制造行业。比如:交通运输、建筑装饰、轻工制造、国防军工等;

②医药行业。比如:化学制药、中药、生物制品、医疗器械等;

③科技行业。比如:计算机、传媒、通讯、信息技术等;

④消费行业。比如:食品饮料、家电、汽车、服装、社会服务等。

因为划分的标准不同,这两者会有交叉,在挑选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投资风格以及对行业的了解和对各行业前景的展望进行挑选。

03优质基金标准

在选择好适合自己的赛道之后,就是来挑选出这个赛道里面优质的基金进行投资了。一般来说,优质基金可以通过三个标准进行筛选。

①历史业绩优质

历史业绩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第一是长期历史业绩,选择最近三年或者最近五年的业绩来看,这个业绩肯定是越高越好的;第二是超额收益,这个可以在一些基金销售平台上查出来,剔除了市场因素后的超额收益是很能体现这个基金管理团队投资能力的。

②最大回撤率

基金的最大回撤指的是一段时间内,基金净值从最高点到最低点的回撤情况,衡量的是基金经理抵御风险的能力。

在同类型基金中,最大回撤率越小越好,说明基金经理在面对风险的时候能够比较好的应对,这样我们在投资的时候也不至于本金出现大幅的回撤。

③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就是一只基金的灵魂,基金经理足够优秀也说明了一只基金的优质,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判断。第一是基金经理的历史回报率,这一点越高越好;第二是基金经理投资风格的稳定性,专一的往往更加专业,能够挑选出更加优质的股票;第三是基金经理更换的频率,选择稳定的,不要频繁更换基金经理的基金。

综上:普通人选基金可以从三步入手,第一步是了解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对应风险等级的基金投资;第二步是选择适合自己投资风格以及看好的行业进行投资;第三步是挑选出优质的基金,可以通过历史业绩、最大回撤率以及基金经理等三个指标来进行挑选。

国内真的没有比朱少醒更厉害的基金经理吗?

有句老话叫“不知其人观其友”,其实都不用知道饶刚是谁,他能进入陈光明、傅鹏博的圈子,已经说明这个人处在顶流之列了。不过,我们还是来看一下饶刚履历。

饶刚,复旦大学数理统计学硕士, 1999年加入兴业证券,先后在研究所和投资银行部任职。2003年,饶刚跳槽至富国基金担任债券及可转债、金融创新研究员, 2006年饶刚担任富国天利增长债券基金基金经理,一步一步脚印地成为国内公募基金行业“债王”。

2015年,饶刚加盟当时东方红资管和陈光明成为并肩作战的战友,只不过饶刚还是在自己擅长债券的领域,并牵头搭建公司的固定收益团队。2015年,饶刚被陈光明挖角到了东方红资产管理,并牵头搭建公司的固定收益团队。那个时候东方红和陈光明也远不如现在这么出名,用饶刚的话来讲就是“清淡无奇”,东方红的固定收益类产品规模就更小了。然而,在这里饶刚再次展示了自己“债王”的实力。饶刚振臂一呼,招募了众多经验丰富、优势互补的资深人士加盟,到了2016年上半年东方红固定收益类产品规模就已经达到了800亿,等今年年初饶刚离职时这个数据已经接近1500亿。

800亿基金经理刘彦春要离职?基金经理离职后都干啥?

谈谈我的看法。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朱少醒入行早,其次很多厉害的基金经理“公转私” 。国内比朱少醒更厉害的基金经理,还是有的,会有的。

中国公募基金业,不过20余年

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推进,国内涌现出较多的投资机会,境外“中国概念基金”开始推出,主要投资香港上市的内地企业和内资企业股票。90年代初,两大交易所成立,为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初期也就是在1992前后成立79只基金(“老基金”)主要投向房地产、企业法人股权,实际上类似于产业投资基金,且当时监管多元化,地方政府、央行及分支行都有审批权,也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基金业发展处于 探索 阶段。

中国基金业的规范化运作始于1998年,1998年3月27日,南方和国泰两家基金公司分别发起设立了规模均为20亿元的两只封闭式基金——“基金开元”和“基金金泰”,由此拉开了中国证券投资基金试点的序幕。在封闭式基金成功试点的基础上,2000年10月8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试点办法》。2001年9月,我国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诞生,使我国基金业发展实现了从封闭式基金到开放式基金的 历史 性跨越,标志着我国基金业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朱少醒目前管理的一只基金——富国天惠成长混合成立比较早。2005年11月16日成立,距今15余年。而要管理一只基金,说明朱少醒其实应该早就具备基金经理的素质。我们从他的从业经历也可以看出,朱少醒早期担任华夏证券分析师,后来2000年的时候,去了富国基金至今。所以,其实入行早的优势在于,拉长时间来看,朱少醒单只基金的整体收益率可能是最高的,年化收益率也比较理想,但是很难说没有后来居上者。基金投资本就是动态的过程。

早期很多公募大佬,去私募了

说到公募大佬,不得不提及一个人王亚伟,曾经的“公募一哥”。王亚伟出生于1971年,朱少醒1973年,这么来看,王亚伟还是朱少醒的老大哥。而从管理基金产品的角度来看,王亚伟最早管理的一只基金是——基金兴华,1998年成立。也就是王亚伟是最早的一批基金经理,2001年开始担任华夏成长基金经理,任期内在上证综指下跌285%的情况下,华夏成长净值实现1322%的增长率。

2005年12月开始管理华夏大盘精选,差不多和朱少醒接手富国天惠成长同一个时间段。只不过王亚伟2012年后开始转私募了,曾经的他在2007年的时候获得“中国最赚钱的基金经理”的荣誉。2009年,王亚伟当选09“股基王”。2010年《福布斯》中文版中国十佳基金经理榜。王亚伟以4817%的超越基准几何年化收益率,连续两年夺冠。所以其实如果不是王亚伟去了私募,这个输赢还未可知。另外众多私募大佬,可能不为人所知,其实是闷声发大财,公募基金只不过投资者众多,广为人知罢了。

朱少醒,近3年业绩未必最佳

从朱少醒目前管理的基金来看,富国天惠成长混合在2017年的时候成立了C份额,而这将近4年的时间里,朱少醒的这个C份额的同类排名在1925只基金里只有第335名,只能说中上,而非顶尖。目前来看,基金经理群雄争霸,朱少醒凭借的资历的时代可能即将过去。而它现在也已经将近50岁,时间精力可能不如更为年轻的基金经理,比如说新生代的 张坤、谢治宇 、 葛兰 等人,可能成为后起之秀 。 未来一段时间,我觉得我们更多的应该关注80后明星基金的表现,这股力量才是未来10~20年公募界的主流 。

最牛基金经理朱少醒,最厉害的一点就是,从业时间足够长,公募开放式基金2001年9月诞生,到现在也就19年多点,朱少醒入行15年,平均年化2247%,按照入行时间来看,他就是A股市场公募基金第一人,没人能和他平起平坐。

不过有几位基金经理虽然从业时间比朱总略短,但是年化回报却比他高,这几位也同样是公募基金的国宝级基金经理。

睿远基金傅鹏博同样也是公募基金的老将了,从业时间11年,虽然资历比朱少醒短一些,但年化回报达到2453%,比朱总还高出两个点,19年三月份开售的睿远成长,募集资金达到了600亿的惊人数字,当时创造了公募基金有史以来的最高募集规模。

易方达张坤,清华大学毕业,2012年开始管理的易方达中小盘混合,8年时间创造了782%的成绩,近5年排名前三,如果可以继续保持现在26%的年化回报,也是有希望超过朱总的名星基金经理。

泓德基金王克玉,从业10年,年化回报23%,对基金的最大回撤控制的非常到位。

纵观投资界,巴菲特的年化收益也就是在21%,重要的是他可以一直保持,复利之下可以让他坐稳富豪榜前几名,由此可见保持长期稳定的复利回报有多么的重要。

还有不少明星基金经理,比如董承非谢治宇萧楠等等…他们的年化回报都在20%左右,长期持有就应该选择这些长期表现优秀的基金经理。

像朱少醒、傅鹏博、谢治宇、董承非、张坤、萧楠、曹名长、周蔚文、周应波、何帅、王浩、王崇、傅友兴、冯明远等人都是基金界响当当的人物。而朱少醒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他几乎十几年只管理富国天惠这一支基金,而且年化收益还有十几个点。

揭开基金的“黑箱”---读《白话投资---基金入门与进阶实用指南》

一条网络上的帖子引起了投资圈的震动,管理规模超过800亿的明星基金经理刘彦春要离职了?

不过,景顺长城和刘彦春本人随后进行了回应,看来暂时是不会离职了,但是话也不能说死,所谓无风不起浪,辟谣被打脸的事多了去了。

在传统的认知里,基金经理动辄年薪百万,手握百亿重金,意气风发,更有前一段流传的蔡崇松7000万年终奖的传说。这也只是大家构想的英雄人物罢了,基金经理其实也就是普通人,高级点的打工人而已。单从离职率上来看,真的算高的了,而且离职并不全部是另谋高就,自己开私募公司,或者感觉钱不重要了。总的来说有四种。

第一、去做私募

这个也最为大家熟知,但是要做到顶尖的基金经理才行,毕竟去开一家新的私募公司就真的只靠个人的号召力了,之前公募基金的投研体系研究员等等都没办法再用。

最著名的就是公募一哥王亚伟,这是个提到公募基金就不得不说的基金经理,华夏大盘也是传奇一样的存在,2004年到现在取得了4300%的回报,至于各种奖就更不用说了,王亚伟在当年甚至成为一种现象,有机构和个人专门研究他,他选了什么股大家就一拥而上,比现在的张磊都风光。

不过在人生的高光时刻,王亚伟选择了离职,创办了深圳千合资本,发行的第一只产品也筹集到了50亿的资金,王亚伟的实力还是不俗,掌管的私募排名也是非常靠前。不过发展之路也历经坎坷,投资的公司遭遇摘牌,产品清盘,中间也有大幅度的亏损等等。以千合紫荆举例,2015年到现在涨幅108%,这个成绩也算不错了,但是比起当年呼风唤雨的地位还是差了不少,影响力也不同往日。不过这是个要瓜要豆的问题,凭借着几百亿的规模,再加上私募的费用更高,王亚伟又自己是老板,钱赚的必然是更多。类似的另一个大佬东方红的林鹏,也是自己做了私募。

第二、去大的基金公司

人往高处走,目前公司的形态就是龙头效应显著,强者恒强,这是投资者的选择,也是基金经理的选择。大的基金公司有更好的团队支持和体系,更能出业绩。这种小公司往大公司跳槽的就太多了,随便翻开基金经理的履历,都是两三个基金公司起步,比如男主刘彦春以前就在汉唐证券(现在叫信达),博时基金呆过。

第三、创业

这个比较有意思,基金经理嘛,也是有个人 情感 的人,不是赚钱的机器,比如天弘基金的肖志刚,这也是个明星基金经理了。当年辞职的时候还洋洋洒洒写了一封信,说自己要开一家校园书店,自己写写书,卖自己的书。多有理想,多有情怀,而且看了他的信,我是真相信他有这个实力的。肖经理本身也是个自媒体大V,平时喜欢写文章和粉丝互动,真要做自媒体一定比大部分的 财经 博主更有说服力。

第四、被迫离职

我们投资往往都盯着聚光灯看,聚焦张坤的千亿规模,冯波的爆款基金,但是在聚光灯外,有些基金公司和经理其实过的一点都不好,把公募基金排名拉一下的话,有的基金公司甚至只有一两名经理,管理的规模也就几千万,我们都知道如果规模长期低于5000万的公募,是要清盘的,如果基金清盘对基金经理自然是一个重大打击,同行再就业也是很难的。

当然了有些牛人创业的形式也牛,那就是再开一家基金公司。但公募基金的牌照是非常难拿的,这事不容易做,干成的人屈指可数,2018年兴全副总经理傅鹏博离职后创办了睿远基金,但是有大佬坐镇,睿远基金虽然只有3个基金经理,4只基金,但是却有441亿的规模,顶得上一家中型的基金公司了,并且基金是一票难求。

从逻辑上讲,明星基金经理对公司和业绩影响都会很大,要不然公司干嘛千方百计不让那些经理辞职呢?

林鹏从东方红离职也费了不少劲,如果很好接手的话,新招个大学生不就行啦?

明显这条路是走不通的,除了金字招牌不说,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是无法简单替代的,王亚伟离职后,华夏基金也说了他的能力和业绩是无法复刻的。因此华夏大盘的业绩也在王亚伟出走后表现平平,这一点有很多例证,比如丘栋荣从汇丰晋信走后,他管理的基金也是出现了业绩下滑。

对很多公司来说,明星基金经理是非常大的公司财产,全市场142家基金公司,2329名基金经理,真正算明星基金经理的也不超过50位,一家能培养一个就不错了,当然像易方达兴全这样的除外,动了明星基金经理,公司就要伤筋动骨,举个例子前海开源基金一个公司的规模是997亿,曲扬一个人管了330亿,占比1/3,重要性不言而喻。这对基金公司也是一个挑战,那就是明星基金经理留下的资产,很难找到一个段位与子匹配的经理来管,通常的情况就是一直换,业绩很难好到哪去。

所以,如果一个明星基金经理离职后,可以考虑卖出或转换,而更重要的是,在投资的时候选大型的基金公司,一方面是经理不容易离职。而另一方面,就算离职来,也能靠着强大的公司体系维护或者其他明星经理来接盘。

董承非离任,将何去何从?

出于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我在4月21日--5月2日读了《白话投资---基金入门与进阶实用指南》这本书。

在前言中,作者给出了一个令人吃惊但是多数人却并不知道的事情:“自从2001年开放式基金成立以来至2017年底,偏股型基金年华收益平均为165%,债券型基金为72%”。根据“72法则”,理论上说投资于公募基金的人们的资产大概每5年能翻一倍,10年至少能翻4倍,15年翻8倍。既然如此,为什么大多数基民没有达到这个水平?带着这个疑问,作者向我们全面介绍了公募基金的前世今生。在作者眼中,公募基金是家庭理财性价比之王。具体原因主要有:发展时间长,运作规范;门槛最低,进出方便;品种繁多,风格各异;信息披露最为完善;管理者具备专业比较优势。为了进一步说明为什么公募基金是“性价比之王”,作者通过列表的形式,拿公募基金与银行理财产品(主要投向债券)、信托计划、券商资产计划、理财型保险、私募产品和P2P及小额贷款产品进行了对比。

在如何选择公募基金方面,作者讲述了很多注意事项,比如管理费、成立时间、历史业绩、信息披露等。对我而言,启发最大的是书中整理出来的“长跑基金经理”和他们管理的基金名称和历史业绩。为了方便以后查阅,现整理如下:1、朱少醒(富国基金,12年年化2227%,公募基金中最接近巴菲特的人)2、易阳方(广发基金,管理基金12年,年化收益1589%)3、傅鹏博(兴全基金,管理基金9年,年化收益20%)4、周蔚文(中欧基金,6年管理,年化15%)5、杜猛(上投摩根,管理基金6年半,年化18%)6、余广(景顺长城,6年管理,年化24%)7、顾耀强(汇添富,6年年化19%)8、付娟(农银汇理,5年两只基金均年化超20%)9、萧楠(易方达,527年管理,年化2185%)10、谢治宇(兴全合润分级,493,年化3055%)。

本书中其它关于基金的很多知识都很重要,但是多为基民应知应会的普及类知识,在此不再赘述。

36位明星基金经理,业绩到底有多牛?

兴全基金董承非离任了,作为兴全基金的“扛把子”、管理600亿资金的“顶流”,董承非的离任引发了基金圈巨震。

这位投资老将自2003年上海交大毕业后,便被兴全基金前任总经理杨东招入麾下,从研究员到兴全基金副总,在兴全一干就是18年。均衡稳健的投资风格和极强的回撤控制能力,使他成为了市场上少有的投资年限超10年、年化回报近20%的明星基金经理。

卸任后,他管理的兴全趋势基金将增聘谢治宇和董理为基金经理,兴全新视野基金将由乔迁接任管理。

那么,离任后的董承非会去哪?

一则猜测说他去了宁泉资产,这家百亿私募的创始人董承非前任领导、“兴全五绝”之一的杨东,但是求证下来似乎不是。

另一则猜测说他去了同在嘉里城办公的睿郡资产,这家私募的创始人同样来自“兴全五绝”,是兴全趋势投资的第一任基金经理王晓明和兴全可转债第一任基金经理杜昌勇共同创立,但求证下来似乎也不是。

“兴全五绝”是指王晓明、董承非、傅鹏博、杜昌勇、杨东。其中,杨东2018年创立宁泉资产,管理规模破百亿只花了2年时间;傅鹏博离开兴全后,与学生陈光明共同创办睿远基金;王晓明和杜昌勇则是将各自创办的私募合并为睿郡资产。

由杨东一手打造的“兴全五绝”已有四人都离开兴全,创办了属于自己的公司,如今,仅剩的董承非也将离职,似乎宣告了“杨东时代”的结束。自此,以谢治宇为首的中生代基金经理们将扛起兴全的大旗。

除了董承非的去向,离职原因也是大家讨论的重点。对于董承非的卸任,兴全的回应是“准备休息一段时间,之后可能会在投资理念和工具上多做一些 探索 和思考。”

公募基金经理的离职,以前大多是因为激励问题,但这两年,公募对明星基金经理的激励已经做得比较充分了,再有明星基金经理离职,原因多半与待遇无关,更多可能是理念的不一致或是对自我价值的更大追求。

公募基金有其局限性,基金经理会面临渠道、舆论、监管甚至公司内部管理层等各方面的压力,重压之下往往会做出畸形操作。除此之外,公募由于体系庞大,交易上限制较多,缺乏灵活性,而且靠收管理费赚钱的模式也使得公募需要不断地扩大规模,很多时候可能与为投资人创造收益的初心相背离。

而私募的股东、基金经理、管理层往往是同一批人,理念上更为统一,管理上更为和谐,同时,提取业绩报酬的方式让私募公司利益与投资人利益充分挂钩,能够更专注地为投资人创造收益。

诸如此类的种种原因催生了一批基金经理离开公募,转战私募。

在资管界,“公奔私”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除了前面介绍的“兴全系”猛将杨东、王晓明、杜昌勇等人自立门户外,东方红资管也为私募界输出了不少大将,前有陈光明创立睿远,后有林鹏创办和谐汇一,并且都已成为百亿私募。

董承非也不是今年第一例离职的公募基金经理。公募基金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不少基金经理选择跳槽或者转型,体制更为灵活的私募机构也吸引了大量公募人才。随着私募基金的日益壮大,或许将引来更多的明星基金经理加盟。

虽然私募有其独特优势,但创办自己的私募公司并非易事,往往需要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私募公司的成功,不是一两个明星基金经理就能决定的,产品的发行时点、渠道的支持、投研团队的搭建等方面都至关重要。明星基金经理奔私后业绩一蹶不振的例子也是屡见不鲜,不少传奇人物都已成昨日黄花。

当然,如果董承非能够得到兴业系的支持,创业之路可能会更为顺利。

无论董承非去宁泉、睿郡或是自立门户,都将是对“兴全系”私募的再次壮大。随着明星基金经理的不断加入,私募的“兴全系”和“东方红系”也越来越多,不知道如今的局面是否是这两家愿意看到的呢。

整理了36位在市场上得到认可的现任明星基金经理。下面的36位基金经理都是各家基金公司的“台柱子”。通过对其管理的基金、相应基金的 历史 表现进行分析,挑选出我认为投资风格稳健,选股能力强、风险控制能力强的基金经理,后续会持续对文章进行更新,加入更多的优秀基金经理。

这36位明星基金经理分别是:(2020年7月,上证指数3200+时统计)

1张坤(易方达中小盘混合,78年回报481%,平均年化253%)

2萧楠(易方达消费行业,78年回报346%,平均年化212%)

3陈皓(易方达科翔混合,62年回报376%,平均年化285%)

4谢治宇(兴全合润分级混合,75年回报508%,平均年化272%)

5董承非(兴全趋势投资混合,67年回报273%,平均年化218%)

6傅鹏博(兴全 社会 责任混合,92年回报427%,平均年化20%)

7周应波(中欧时代先锋,47年回报218%,平均年化28%)

8周蔚文(中欧新蓝筹混合,92年回报392%,平均年化17%)

9葛兰(中欧医疗 健康 混合,38年回报210%,平均年化35%)

10魏博(中欧盛世成长混合,73年回报392%,平均年化245%)

11何帅(交银阿尔法核心混合,48年回报206%,平均年化26%)

12杨浩(交银新生活力灵活配置,37年回报180%,平均年化32%)

13王崇(交银新成长混合,57年回报314%,平均年化221%)

14朱少醒(富国天惠成长混合,147年回报1705%,平均年化218%)

15毕天宇(富国高端制造行业,61年回报205%,平均年化20%)

16傅友兴(广发稳健增长混合,56年回报155%,平均年化18%)

17刘格菘(广发双擎升级混合,17年回报232%,平均年化105%)

18刘彦春(景顺长城鼎益混合,5年回报213%,平均年化255%)

19余广(景顺长城核心竞争力混合,86年回报398%,平均年化205%)

20雷鸣(汇添富成长焦点混合,63年回报346%,平均年化27%)

21王栩(汇添富美丽30混合,71年回报254%,平均年化191%)

22程洲(国泰聚信价值优势混合,66年回报345%,平均年化255%)

23周伟锋(国泰价值经典混合,63年回报253%,平均年化221%)

24张慧(华泰柏瑞创新升级混合,62年回报319%,平均年化26%)

25方纬(华泰柏瑞价值增长混合,56年回报260%,平均年化259%)

26陈一峰(安信价值精选股票,62年回报300%,平均年化251%)

27杨明(华安策略优选混合,71年回报262%,平均年化20%)

28孙伟(民生加银策略精选,6年回报412%,平均年化312%)

29张峰(农银汇理行业领先混合,48年回报183%,平均年化24%)

30梁浩(鹏华新兴产业混合,9年回报369%,平均年化187%)

31曲杨(前海开源沪深港优选,42年回报243%,平均年化33%)

32杜猛(上投摩根新兴动力混合,9年回报403%,平均年化199%)

33冯明远(信达澳银新能源产业,37年回报212%,平均年化36%)

34李晓星(银华中小盘混合,5年回报180%,平均年化23%)

35丘栋荣(汇丰晋信大盘A,36年回报200%,平均年化353%)

36林鹏(东方红睿丰混合,56年回报219%,平均年化225%)

但斌林园旗下私募规模破百亿,金牛私募霸气推出6年封闭期产品

7月行情红收官!7月的最后一个交易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上涨,上证指数重新站上3300点,两市成交额持续突破1万亿元。全月来看,主要核心指数涨幅均超10%,其中沪指月涨10.90%、深成指月涨13.72%、创指月涨14.65%。

从行业板块的表现来看,7月行情最大的特点就是波动率大,后市来看,短期风格切换向低估值金融、地产、传统周期的可能性增加。纵览7月的私募圈,都有这些大件事!

深圳地区两家老牌私募晋升百亿,核心人物均为流量大咖

百亿私募阵营一直以来都受到市场的热切关注,对于私募来说,规模迈入百亿不仅是行业无冕之王,更是公司业绩与投资理念受到投资者、机构资金认可的重要表现。

近期,深圳两家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规模相继突破百亿,分别是 但斌 的 东方港湾 与 林园 的 林园投资 ,前者成立于2004年,后者成立于2007年,均是国内成立时间较早的老牌股票多头私募。

今年以来已有多家私募管理规模迅速晋升百亿,对此,有私募人士介绍称,一是基金的赚钱效应凸显,A股走出结构性行情的背景下,机构比散户优势更明显;二是资金面合理充裕,银行理财产品、货币基金的收益率大幅下行,权益市场吸引力显著提升。

追加5000万,上市公司斥资3.3亿元买私募

在银行理财收益日渐下降的背景下,购买私募基金也成为不少上市公司的理财选择。根据私募排排网不完全统计,2019年至少有10家上市公司购买了18只证券类私募基金产品,投资总金额为8.33亿元,其中展鹏 科技 在去年一口气投资了包括保银投资、明汯投资、重阳投资在内的7只私募产品。

截至7月底,年内有永吉股份、天宸股份、三木集团、恒瑞医药、展鹏 科技 、*ST天马等6家上市公司或其控股子公司认购了8只私募基金,投资总金额为3.3亿元。

永吉股份在5月份认购了山楂树甄琢资产旗下1.5亿元的“山楂树甄琢5号”,7月份又追加了5000万,今年累计认购该基金2亿元,上市公司购买的总金额占比高达60.61%。根据私募排排网组合大师数据,获得上市公司大手笔认购的 山楂树甄琢资产 成立于2017年,公司管理规模在1-10亿元,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为**%。

在7月份,除了永吉股份追加的5000万私募投资,还有天宸股份认购5000万“百济价值成长”、三木集团认购2000万“驰泰卓越二号”。根据私募排排网不完全统计,7月份上市公司购买私募基金的总金额为1.2亿元。

单月产品备案数量创年内次高,百亿私募已备案222只产品

从单月私募基金备案数量来看,3月份是年内私募备案巅峰,当月有2733只基金完成备案。年内备案基金数量最低的月份为2月份,受春节假期与疫情影响,2月份仅有1219只私募基金完成备案,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备案数量更是不足千只。

在牛市行情的催化下,7月以来私募基金产品备案热情高涨。从月度数据来看,截至7月29日,7月份已有2387只私募基金完成备案登记,其中私募证券投资基金1858只,占比77.83%。

从百亿私募备案产品数量来看,国内百亿私募在7月份共计备案了222只基金,迎水投资、灵均投资、明汯投资单月备案基金数量均超过20只, 迎水投资 更是以34只基金的发行居于数量之首。除此之外, 宁波幻方量 化与 九坤投资 单月备案基金数量也均超过10只。

从备案基金数量较多的百亿私募主要投资策略来看,量化私募在7月份备案产品的数量明显高于主观多头。由于在震荡市量化策略的收益更显稳定,市场高呼牛市,但牛市又遭遇回调降温,回撤较小的量化基金也不失为一种优势明显的资产配置方式。

震惊私募圈,金牛私募推出六年封闭期产品

基金设置封闭期已经屡见不鲜,这是由于对投资者来说,倘若买在牛市高点,很容易因为高位回撤赎回造成损失;对于私募管理人来说,在市场剧烈波动时,频繁的申购赎回会大大加大投资的难度。

最近几年无论是公募基金,还是私募基金,三年封闭期产品均开始流行开来。 汉和资本 在7月份更是重磅推出封闭期长达六年的产品,其实汉和资本还是国内较早推出三年封闭期产品的私募之一。

此次汉和资本首创六年封闭期产品的最大底气还是过往业绩表现。根据私募排排网数据,汉和资本成立于2013年1月,2014年6月取得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牌照,2016年12月30日成为中国基金业协会观察会员,截至目前汉和资本管理规模早已超过50亿元。汉和资本信奉超长期价值投资理念,以产业资本的眼光看待投资标的,选择有价值的标的并坚定地长期持有,公司常年保持高仓位运作。

在超长期价值的投资视角下,汉和资本并不会单纯基于市场短期波动进行择时,所有的操作都是基于买入逻辑、公司的内在价值是否发生变化。

外资私募增至27家,瑞银资产备案产品数量居首

距离首只外资私募基金在2017年5月落地已经过去三年,在过去的三年间,私募基金发行数量激增。从外资私募管理人来看,2017年有9家完成备案登记;从外资私募产品来看,2019年足足备案产品40只,如今2020年早已过半,已备案外资私募也仅为18只,数量上不到去年一半。

根据私募排排网数据,截至7月30日,已备案外资私募管理人数量为27家,共计发行私募基金产品83只。从备案产品数量来看, 瑞银资产 旗下已备案产品16只,在外资私募中发行基金数量居首,同期惠理投资也已经备案11只基金产品。

7月份既有外资私募获批,又有外资私募基金产品备案。 鲍尔赛嘉(上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鲍尔赛嘉)在7月27日在中国基金业协会完成登记。 毕盛投资 、 未来益财 、 东亚联丰 在7月各自备案了一只基金产品,分别是外贸信托-隆新5号、未来益财中国优势1号、东亚联丰中国多元化一号。除了东亚联丰是首次备案基金产品外,其余两家外资私募旗下均有多只产品完成备案登记。

从规模变动来看,截至7月底, 德劭投资 、 腾胜投资 、 安中投资 三家外资私募均完成了规模区间的增长。德劭投资与瑞银资产双双居于10-20亿元,后两者管理规模则在1-10亿元。

又见“奇葩”私募,销售人员为投资者代持基金还份额不足百万

虽然私募行业经历多年的发展早已阳光化,但也不乏一些小私募浑水摸鱼扰乱市场,还破坏私募行业声誉月形象。

近期包括中国证监会宁波银监局近日发布了关于对采取责令改正措施的决定,私募的违规行为更是让人咂舌。存在的问题包括:

1、公司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登记备案的信息不完整、不准确。

2、公司在部分基金产品推介材料中存在夸大宣传的情况。

3、公司未对部分投资者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进行评估;对部分投资者的风险识别能力评估时日晚于基金合同签署时日。

4、公司销售人员为投资者代持基金产品,且该投资者持有的基金份额不满100万元。

5、公司未就部分基金产品重大事项变更向投资者进行信息披露;公司部分基金产品未按基金合同约定进行信息披露。

6、部分投资者缺少合格投资者资产证明材料;向部分风险承担能力不匹配的投资者销售基金产品。

7、部分基金产品未按照合同约定进行信息披露。

8、部分基金合同缺失基金的出资数额等必备要素;部分基金合同投资者认购份额未填写。

根据相关规定,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对于投资者来说,选择正规私募,通过正规途径参与私募投资,才能在最大限度维护自身权益的同时去获得收益,“不走寻常路”反而容易掉坑。

2020年,你赚到钱了吗?细数这一年大家的理财账单

2020年,你赚到钱了吗?

过去的这一年,股市龙头频频创下新高,基金市场一片火热,各类理财产品也颇受关注,理财已成为“全民运动”,90后也忍不住跑步入场,甚至还将饭圈独有的偶像文化带入了金融圈。

是从众心理,还是早日实现财务自由的渴望?投资理财众生相,无不反映着当下民众对于资产保值增值的渴望。

春节将至,趁着闲暇,我们也来翻一翻,细数这一年大家的理财账单。

【看案例】

炒股能跑赢休眠账户吗?

“完美收官,5年挣了40多万,去年挣了20多万。”“7万的本金,赚了2万1。”“赢赢输输,输输赢赢,一年下来盈利了38%。”“投资了半个月赚了5万,哈哈。”2020年刚刚过去,就有不少股民在网上分享自己的战绩。

有媒体测算得出,2020年A股人均赚了10.5万元。是不是感觉很冲动,想马上入市赚银子,建议再来看看下面这些股民战绩再做决定:“没有追涨杀跌,20万亏了一半以上,欲哭无泪。”“买在2700点,套在3500点,20万变成了4万,惨无人道。”“ 巨亏36万,哭无力,不想说。”“年中赚了60个点,后亏完,本金亏16个点。”

2020年,受到疫情等因素影响,A股低开高走。到年终,上证指数涨13.87%,深成指全年涨38.73%,创业板指全年涨64.96%。但“赚指数不赚个股”是市场的真实写照,除部分板块表现抢眼,不少股民跟上了指数的轮涨,在大涨中收获颇丰,十分“拉仇恨”外,不少股民的收益曲线波动都很大,出现过较大幅度的回撤,甚至在过山车式的行情中大亏。

东方财富网一份问卷调查显示,2020年盈利的股民占比51.9%,其中11%的股民盈利超50%,15.7%盈利介于20%至50%之间,25.2%盈利在20%以内。另有48.1%的股民表示年内是亏钱的,其中31.4%的股民亏损在20%以上。

也就是说,一个收益为零、全年未操作的睡眠账户,从收益角度来说,跑赢了将近50%的股民。

在某事业单位上班的徐先生,最近一年亏损超过了12万,累计亏损幅度超过70%。自从2015年入市以来,徐先生仅享受了2个多月的牛市红利,即陷入亏损噩梦,期间还历经多次“千股跌停”。

去年年初,他买入的一只口罩概念股连续大涨,短时间内收益超过60%,之后又买入了新基建概念股,收益不菲。以为“悟道”的徐先生,多次产生了辞职炒股的念头,但之后的一系列操作,让他“凭运气赚来的钱,最终亏在了技术上”,打涨停板、追逐热点,短时间内他的收益就变成了负数。随后增加投资,又亏损,继续追加资金,又继续亏损。

到9月份的时候,“老韭菜”徐先生终于在小牛市里绝望了,大盘跌跌撞撞上涨,他的账户跌跌不休降低。

2019年,在亲戚带动下,曾女士带着几十万资金杀入股市,每天研究业绩和走势,但一年多来的经验,让她直呼“看不懂”。“明明是估值低、业绩好的公司,买了以后就是不涨,明明已经涨很多的股票,以为没戏了,没想到还一直涨,即使买了也拿不住。”

曾女士笑言自己就是“小韭菜”,看不懂,还亏钱,太没意思了,“上上下下高达40%的波动幅度,曲线都是直上直下的,连个弯弯都没有。”

基金投资很好赚?

2020年的基金市场很“嗨”,主动股票型基金与混合偏股型基金均拿下超过58%的平均收益,超过百只基金收益翻倍,公募基金因此也火速“出圈”并频登热搜榜。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末,国内146家公募机构资产管理规模达到19.89万亿元,直逼20万亿元大关,较2019年末增长了34.7%。

这一热度延续至今年。据公开数据统计,1月85只新发基金中,有39只出现了“日光”。

株洲市民也分到了“羹”。从2009年就开始玩股票的蔡先生,没想到自己投资10多年,最后是在基金上赚了钱。 “我资金量不大,也不专业,加上又喜欢玩短线,频繁操作,前几年股市投资基本上没赚什么钱。”

2018年开始,蔡先生接受朋友推荐,投入10万元开始买入基金,看到去年行情不错,又增加了一些投资。这一次,他不再“自由发挥”,而是选择相信做投资顾问的朋友。目前,他手中的5只基金,持有时间最短的也在3个月以上,整体收益达到了21%。“‘半桶子水’的人更容易筐瓢,专业的事情还是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啊。”蔡先生感慨。

做卤菜生意的张先生,平时工作太忙,基本上没时间学习和研究投资理财知识,前几年买股票,大部分是买了以后就放在账上。“我也没什么时间去看,看了如果发现跌了,自己心里也着急。”曾经最多的时候,张先生账上的投资亏损高达20%。

去年开始,他陆续购进6只基金,现在收益也都有20%以上。“投资还是要心态好,我觉得,用来投资的钱,不能算作个人资产之内。”他笑说,用来投资的钱必须是不急着用、不至于影响生活的闲钱,不然等到用钱的时候,正好是投资下跌阶段,割肉出场太不划算。

“宝宝类”理财不香了?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习惯将小额流动资金放进“宝宝类”理财产品。这类产品,主要是支付宝的余额宝、腾讯的理财宝、平安银行的壹钱包等等,以淘宝发端的、以宝类冠尾的货币基金等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

市民陈星可以算是“宝宝类”理财产品的“老客户”了。“最早是在京东金融开始买,后来在支付宝、微信渠道都买了。”存进去的,都是手头暂时用不到的闲钱,因没有其他更好的投资渠道,放进“宝宝类”理财也算是一种投资方式。

“宝宝类”理财,最初吸引大家的就是收益稳定且高于银行活期存款,而且取现方便。前几年,几家平台争抢客户,各家给出的收益率都不相同,有相当一段时间,陈星颇受蛊惑,经常挨个查看平台收益情况,哪家给出的收益率更高,就及时把资金转入。

不过,去年情况变了,看着手机APP里持续下跌的收益率,陈星也没有了翻看的心情。

作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基金,去年4月6日,余额宝货币基金的7日预期年化收益率跌破了2%,刷新了自成立以来的最低收益率记录,到去年6月4日,余额宝7日年化收益率已经低至1.444%。有数据显示,去年上半年,以“余额宝”为代表的“宝宝类”理财收益率一路走低,一度步入“1%”时代,甚至低于银行一年期定存,让这类理财产品的吸引力大大降低。

去年,陈星改变了策略,开始在“宝宝类”平台上购买一些固定期限的理财产品。“收益率能比‘宝宝类’理财产品稍高一点。”甚至,她也开始购买一些基金。

以支付宝平台为例,一些基金产品起购金额低至10元,大大降低了市民投资理财的门槛。“感觉买基金成了一种 时尚 ,自己也就跟跟风呗。”在亲戚推荐和自己的跟风选择下,去年下半年,陈星陆陆续续购进了6只基金,截至今年2月8日,有赚有赔,累计收益也仅有260元。

“我现在的想法就是,各个平台都放一点,广撒网。”支付宝、微信、京东金融包括银行,陈星都有存入零钱。但就实际使用感受而言,她还是更偏爱“宝宝类”理财:“主要是灵活度很高,而且可以随时查看收益情况,银行的手机APP,使用起来还是不够直观,操作有些复杂。”

【探市场】

从去年底开始,“基金热”持续延续至今。今年,基金会不会延续去年的高速增长?近期股市连日出现下跌调整,股民应该如何过年?居民手中的闲钱如何才能实现增值保值,本埠一些专业人士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结构性牛市趋势不变

临近过年,A股市场却一再上演下跌行情,一众近期表现强势同时基本面优质的个股纷纷跌停。指数在上涨,但个股在下跌,很多投资者已经在自己调仓,但到底是要持股过年还是持币过年,股民们着实有些迷茫。

在市内一家证券公司任职的投资顾问孙先生分析,从以往各年的股市行情来看,节前一些业绩好的公司会公布年报,加上消费猛增刺激,会有比较好的上涨行情,也会延续至年后,这段时间极少会出现“黑天鹅”事件。因此,他认为,“手中现在持有的股票,如果业绩不差、估值合理,可以坚定持有。”

2018年,上证指数达到3578点,随后2019年初最低到达了2420点,今年1月才刚刚回升至2018年的高点位置。孙先生认为,这几年市场在持续回升,从个股来看,去年8月后,市场内大部分的股票都是在下跌,只有龙头股在持续上涨。从国家近期发布的政策面来看,股市上行的行情仍将持续,结构性的投资机会有,但个股普涨行情不会再有。“医药、大消费、 科技 板块仍然是关注重点。”他说。

今年投资要放低预期

去年以来的这波基金上涨行情,让不少身在其中的投资人摩拳擦掌,等待着2021再收获一笔,一些从未有过投资经验的新手也跃跃欲试,随时准备好杀进市场。

对此,孙先生也给出了风险提示:“大家只看到了赚钱的时候,却没看到别人亏钱的时候。”

当前,市民投资渠道多、门槛低,一些投资渠道操作简单,加上去年以来的行情,让一些市民产生错觉,误以为“投资很容易”,其实风险不小。孙先生给出数据支撑,到今年2月3日,股市中1700多只股票价格比2019年低,占股票总数比重高达42%,这还没算上2019年至2021年间陆续上市的新股,这也充分证明,能够帮股民赚到钱的股票,仍然是少数。

另一方面,市场内机构抱团现象明显。相较于个人投资者,机构募集资金能力更强,在选股方面也更专业,今后“强者恒强”的趋势会更加明显,而散户投资者很难跟上机构的步调。

【谈理财】

可用于投资理财的闲钱越来越多

买股票、买期货、买基金、买黄金……大家可能发现,身边不少朋友都在做理财。

这背后实际和老百姓的钱袋子有关,钱袋子鼓了,可用于投资理财的闲钱自然也就多了。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5.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4.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7.2%。

湖南工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金融系书记、副主任杨琳表示,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升,大家的理财意识也在日益增强,“不再停留在把钱放在银行、躺着赚钱了,而是希望‘钱生钱’。”

在湖南工业大学,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参加全国证券投资大赛,参赛对象遍及全校各个学院。杨琳说,通过比赛,我们发现很多学生都有一定的理财意识,而且学生反映都是受家庭理财观念影响,并且有少部分的学生用自己兼职或者积攒下来的生活费,去做一些股票、基金、支付宝等理财尝试。

当然,这也和理财产品越来越丰富、理财渠道越来越多有关。杨琳说,以前理财的渠道不多,很多人只选择储蓄,现在微信、支付宝、银行APP里面都可以理财,很方便,门槛也低。

从单一储蓄向多元资产配置转型

有了闲钱的老百姓,理财意识也逐渐提高,除了还习惯保留储蓄这种理财方式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风险稍微高、收益更多的理财方式,希望能让资金更多地增值。

中国农业银行株洲分行个人金融部总经理贺文君说,现在很多老百姓都意识到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除了存款储蓄外,基金、股票、理财产品、私募基金、信托、保险、黄金、国债等等,都是大家的选择方向。

根据此前上海高金金融研究院联合支付宝发布的《2020国人理财趋势报告》显示,国人资产配置方式正从单一储蓄向理财、证券、基金等多元资产配置转型。其中,近七成用户愿意投入月收入的10%及以上来理财,近两成人愿意投入月收入50%以上的钱。

随之而来的是,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相应增强了。贺文君说,“年轻投资群体比重不断加大,作为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他们更具有理财意识、更习惯信用消费,理财投资时风险承受能力更强,亏损容忍度也进一步提高。”

【给建议】

要有风险意识,做能力范围的投资

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杨琳建议,投资者必须深刻领悟“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这句话,有风险意识,做能力范围的投资。如果实在不懂,一定要选择低风险的投资方向,例如银行存款、银行低风险理财产品、国债等,虽然收益不高,但风险较低,备受稳健型理财者的青睐。

她还特别提醒投资者,一定要看准正规投资平台,避免上当受骗。一位证券公司从业人员介绍,前不久就有投资者购买的基金出了问题,原来他手机里的APP盗用了证券公司的LOGO和名称,但并非官方APP,“一些新进市场的投资者很容易被网络上的各类‘李鬼’投资理财APP蒙骗,所以大家一定要选准权威机构。”

与此同时,她还发现,近年来网络平台上出现了很多收费的投资课程,实际这些课程很多都来自专业机构的免费分析报告,花钱买免费内容,可不划算。同时,还经常有各种微信、QQ指导群邀约网友加入,其中也骗局很多,“建议大家看好手中的钱,不要在门外就被割了‘韭菜’。”

要合理配置理财,并且长期坚持

个人和家庭该如何配置自己的财富?贺文君建议,要合理配置资产,比如可以把资产分成现金流、保险资金、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等四个部分,然后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分别进行适当分配,长期坚持,确保资产持续、稳健增长。

现金流,即要花的钱,留足3-6个月的生活费,这笔钱可用来配置活期存款或者开放型理财产品,确保能随取随用;保险资金,即保命的钱,主要用于投保意外险和重疾险,专款专用,应对突发意外;短期投资,即“生钱的钱”,可以选择个人擅长的方向,比如股票、基金等;长期投资,即增值的钱,可配置养老金、教育金,为养老、子女教育做长期规划。

贺文君提醒,特别是要提高对保险保障能力的认识,配置意外险和重疾险等保险品种,用小投入保障大风险,为家庭长久幸福设置好第一道屏障。同时,可以选择做一些基金定投产品,比如每个月固定投入500元或者1000元,平时不留意,可能一顿饭一件衣服花了就没了,但长期坚持下来可能就是一笔不小的投资。

编辑/黄盼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23904.html
消费者乐见好价值 华为降价也狠 比亚迪高管谈余承东价格战言论
该避嫌了!贝克汉姆与女儿举止亲密引争议 女儿亭亭玉立颜值出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