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慧中 探寻辽阔 神秘的叙利亚文化 深远 新月地带的文明之光 专访

《新月地带的文明之光》近期出版,这本书分成首都、南部、中部、海岸、北部、东部等六个部分,非常详尽地呈现了叙利亚各地的文物古迹和历史沿革。搜狐文化特约本书作者朱慧中老师,详细讲述了本书的创作过程和对叙利亚文化的深度理解。

搜狐文化:您在2004年至2005年,赴大马士革大学进修访学,遍访叙利亚重要的历史古迹和山川河流,请分享下您在叙利亚印象最深的一次旅行经历。

朱慧中:当时互联网刚刚兴起,尤其在04年和05年的叙利亚,能接触到互联网的机会非常有限,更别提移动互联网了。

这导致了什么情况?我当年去了很多叙利亚历史古迹,在去之前对这些古迹了解甚少,甚至只看过一两张图片。那时互联网上能找到的信息很少,上网也很不方便,在叙利亚时只能去网吧上网,自己的电脑根本无法上网。

在这种情况下,前期信息闭塞会带来什么结果?我对这些古迹了解得非常少,这对我本人而言会带来极大的神秘感,因为我对它几乎完全不了解,很大程度上激发了我的探索欲。

如果让我谈论印象最深的一次旅行,那么我可能会选择在本书的最后一个章节,即叙利亚的天涯海角艾因迪瓦尔。我之所以选择这里,是因为这个地方距离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最远。

当时我一个人去旅行,这个地方不仅距离首都很远,而且整个地理和人文环境都相当特殊。

从地理环境上讲,艾因迪瓦尔位于叙利亚、伊拉克和土耳其三国交界处,位于底格里斯河的河边。这个地方的主要居民并非阿拉伯人,而是库尔德人。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库尔德人生活在叙利亚疆域内,他们都学习阿拉伯语。虽然他们的母语是库尔德语,我可以使用阿拉伯语和他们进行交流,交流无障碍。

搜狐文化:2011年叙利亚爆发内战期间,您曾经实地考察很多叙利亚文物古迹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请问最惋惜的是哪处古迹?

朱慧中:第一处古迹是我在书中曾经写到的巴尔米拉,这是一座令人非常惋惜的古城。首先巴尔米拉被公认为“叙利亚最雄伟的历史遗址”。 它位于叙利亚旷野或者荒漠的核心地带,由于周边居民较少,地理位置封闭,因此导致古城能够较好地保存。

巴尔米拉城非常漂亮,受到东方文化的影响。例如大马士革有非常雄伟的朱庇特神庙,而巴尔米拉城不再是朱庇特神,而是巴勒神。巴勒神庙更偏东方,能代表中东地区当地的信仰体系,表达的是中东或者近东地区的信仰主义。

我对这个地方非常震撼,整个城市规模庞大,古迹众多。遗憾的是,这个地方曾经两次遭到袭击,在被破坏的时候,巴尔米拉古城留存至今最核心的古迹,被有选择性地进行破坏,无论是大拱门、巴勒神庙还是罗马剧场的一部分都被破坏。

另一处令我惋惜的遗址是阿勒颇古城,它完整地保存了“中世纪”的概念。

阿勒颇古城的完整程度超过叙利亚任何一个城市,包括大马士革。这座城市非常漂亮,包括城墙、城堡、清真寺、市场、客栈、学校、浴室等。遗憾的是阿勒颇曾经是叙利亚的第一大城市,因为爆发了叙利亚政府军和反政府军的拉锯,所以双方各占其中一部分,互相拉锯、攻击,导致大量古建筑受损。

阿勒颇的古建筑有一个特点,即之前有很多市场,这些市场可能在1000年前已经建好,千年以来一直在市场里进行商品买卖,市场功能延续至今,并没有成为纯粹游客去的地方或者旅游目的地。大家一直在这个地方生活,与古迹共存。并不像国内的某些历史古迹,因为已经完全开发成旅游区,所以没有当地人在这边生活。

搜狐文化:叙利亚地处欧亚非三大.陆的交汇点,这就使它的文化同时兼具欧洲、亚洲、非洲的文化特点,请您结合旅行经历谈下对叙利亚文化的理解。

朱慧中:我认为叙利亚文化的特点有以下几点:第一,时间久远。“新月地带”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类文明发源地,从时间上来讲,能够与之媲美的可能仅仅是尼罗河流域古埃及。在我看来,叙利亚文化内部的丰富程度要超过古代埃及。

叙利亚在时间上非常久远,例如大马士革和阿勒颇,它们被认为是人类可以持续居住的最古老城市之一。准确地说,叙利亚的历史非常久远,甚至比中国可以考证的历史更久远。

叙利亚的历史大概有五六千年,我认为这并不夸张。首先它的时间悠久,其次整个叙利亚文化可以分为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希腊罗马时期之前,即亚历山大大帝完成东征后占领了大量地区,这些地方形成了受到希腊文明和文化影响的国家。

这大概是公元前4世纪之前,也就是希腊和罗马文明之前的一个时代。在这个时代,这个地方有很多不同的文明,例如靠近地中海的腓尼基文明,以及叙利亚本土的阿拉马文明。我在这本书里也提到过,他们有自己的语言叫做阿拉马语,直到今天叙利亚仍有少量的人能够讲这种古老方言。

我刚才提到的第二个特点是文化分层:第一是希腊罗马时期之前;第二是希腊罗马时期,大约从公元前4世纪一直到阿拉伯人占领叙利亚,持续了大概1000多年的时间。希腊罗马时期是中间阶段,之后是阿拉伯伊斯兰时期。因此,叙利亚文明总体上分为三个明显的层次,这与中华文明有所不同。通常中国的历史文化是从夏商周持续到今天,一脉相承,没有明显的分层。

第三个特点,叙利亚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宗教的熔炉。叙利亚位于中东核心地带,总体上位于欧亚非三大洲交界。从民族角度来看,历朝历代有大量不同的民族在这里进行融合,宗教也是如此。例如三大一神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在叙利亚留下了很深的印记,尤其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一直到今天,叙利亚还存在非常多基督教不同的教派,伊斯兰教也是如此。各个不同的民族有阿拉伯人、库尔德人,还有德鲁兹人等,它有很多不同的民族以及宗教教派也都不一样。大家生活在这样的文明古国,形成了多姿多彩、互相包容、相得益彰的盛况。

搜狐文化:您在书中谈到大马士革市是您最熟悉的叙利亚城市,这座城市的城门对应着古罗马神,请谈下如何对应以及相关的含义。

朱慧中:大马士革在罗马时期是完全按照罗马人的理念新建的,是一个全新的城市。因为大马士革在罗马时期是一个重要的地域性城市。大约公元一世纪,在建设大马士革城市的时期,罗马人信仰体系中的主神是朱庇特神,这解释了为什么在罗马时期大马士革城市的城门中第一个门是朱庇特门,位于老城偏西北的位置。这个地方在罗马时期新建了一座非常雄伟的朱庇特神庙。

我不仅在大马士革看到过朱庇特神庙,在叙利亚的邻国黎巴嫩也看到过。罗马初期,这里建立的是朱庇特神庙,后来演变成基督教时期的圣约翰大教堂,最后在伊斯兰时期改建成伍麦叶清真大寺。

除了朱庇特神之外,还有几位当时的罗马神,其中太阳神是索尔,农神是萨图恩,战神是玛尔斯,美神是维纳斯。这座城市完全按照罗马时期的宗教理念修建,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罗马时期人们信仰体系。

搜狐文化:您在书中也谈到叙利亚马赛克博物馆的回忆,请您谈论博物馆最打动您的地方是什么?

朱慧中:我在叙利亚曾经看到过很多博物馆,其中有一个名为马赛克博物馆。这个馆位于今天叙利亚北部的伊德利卜省。我对这个博物馆印象较深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马赛克博物馆建筑非常美,它是一个客栈,本身是艺术品和历史古迹。我们在这本书中也不止一次提到叙利亚客栈,它不仅是大家进行商品交易的地方,同时还为商旅人员提供食宿,这是叙利亚地区具有特色的一种建筑。

第二点是藏品。马赛克博物馆有少量其他主题的展品,例如伊斯兰时期的瓷器、盔甲武器,但是最主要的藏品还是马赛克画。这些展品具有悠久的历史,产地主要来自叙利亚西北部地区,即曾经的拜占庭帝国或者东罗马帝国的范围内。马赛克画主要用于装饰,最主要的是墙和地板的装饰,它反映了叙利亚西北部在拜占庭时期生活在这里的人民的审美以及生活情绪。

马赛克画本身非常生动,描绘了各种人物、动物和几何图案,充满想象并且美观。最后一点打动我的是当地的文物保护人员为了保护博物馆的藏品,将大量沙袋填充在博物馆中,那种保护文物的精神令我感动。"

朱慧中,毕业于北京大学阿拉伯语系,硕士。作者走访过十几个西亚和北非,曾在叙利亚、苏丹、伊拉克等国长期学习和工作,近年来主要从事油田开发管理、原油贸易等工作。

文/袁立聪 审/钱琪瑶


西方古典文化的传承

古罗马帝国后期,古典文化传统开始走向式微。 随着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教会为了在精神和文化领域获得唯我独尊的地位,便加紧了对古典文化的破坏和毁灭过程。 由于古典文化被教会斥为异教之物,所以许多古典建筑和艺术品遭到破坏,大学和图书馆被关闭,古典作家的著作成为禁书。 当时的一位大主教洋洋得意地宣称:“古代作家的书已经在地球上销声匿迹了,西塞罗、苏格拉底和荷马(更不必说那些被基督教徒恨之入骨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都被扔在顶楼和地窖里被忘却。 ”从此,古典文化也就逐渐被以神学和道统为主的基督教文化所取代,并随之而坠入黑暗的深渊。 但是,在基督教文化占统治地位的中世纪,作为古代人类智慧之结晶的古典文化不会也不可能完全丧失。 那么,它在日后的历史中是如何传承的呢? 8-10世纪,古典文化开始在东方的阿拉伯帝国和西方的加罗林王朝同时复苏。 查理大帝在位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力图实现教育和文化的复兴。 为此,他延聘欧洲各地著名学者加入这一行动,并多次颁布诏令,要求全国各教区和修道院设立学校。 同时,与之相关联的书籍抄写和图书馆也随之兴起,一批拉丁古典书籍得以抢救和复制,如西塞罗、恺撒、维吉尔、塔西佗、李维、卢克莱修、贺拉西、奥维德等古典作家的著作。 而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大部分拉丁古典作家的典籍都是依据这一时期的复制本印制而来的。 也正是在抄写、复制古典拉丁著作的过程中,修道士们与古典文化建立起了某种联系。 有些教士甚至因迷恋于古典拉丁作家的著作而不能自拔。 “加洛林文化复兴”虽然并没有出现令人赞叹的学术创新,但它对于古典拉丁文化的传承却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不过,随着维金人的南下,这一复兴运动也告中断。 如果说,加罗林王朝在拉丁基督教世界主要致力于拉丁古典文化的复苏,那么阿拉伯帝国则着重致力于古典希腊文化的学习年的和研究。 在约750-850的100年里,自阿拉伯人掀起了规模宏大的翻译运动,史称“百年翻译运动”。 这是阿拉伯帝国全盛时代的大规模文化建设活动的组成部分之一。 在这次翻译运动中,阿拉伯人不仅翻译了大量古代波斯和印度的典籍,而且还翻译了大量古希腊人的著作。 众所周知,在希腊化时代,希腊人曾将希腊文化的种子播撒于西亚、北非的广大地区。 直到阿拉伯人征服这些地区之时,许多传播希腊文化的城市仍然存在,其中著名的有波斯的军迪沙浦尔、伊拉克的哈兰、叙利亚的埃德萨和安条克、埃及的亚历山大城等。 在这场翻译运动中,精通希腊文化的聂斯托里派基督徒成为其中的中坚力量。 尤其是,帝国的统治者成了这场翻译运动的倡导者和有力的支持者,如曼苏尔、拉希德、麦蒙。 尤其是麦蒙,不仅他本人醉心于古希腊哲学,每当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被翻译成阿拉伯文后,他总是先睹为快,而且为了将学术研究和翻译运动纳入正规,他还于830年在巴格达图书馆的基础上修建了著名的“智慧馆”。 这是一个集图书馆、研究院和翻译中心于一体的综合学术机构。 同时,麦蒙还派人到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等地去搜求古希腊典籍。 于是,从各地运来的古籍不断充实到智慧馆。 这样,在麦蒙的主持下,数百名学者和翻译家进行了大规模的有组织、有计划的翻译活动,从而使“百年翻译运动”步入了鼎盛阶段。 在这场翻译运动中,几乎所有重要的古希腊科学家和哲学家的著作都被翻译成阿拉伯文。 这不仅有力地促进了阿拉伯科学和哲学的发展,而且还对古希腊文化的传承起了巨大的作用。 在对古典文化的保存和传承方面,与大致同时代的“加洛林文化复兴”的成就相比,阿拉伯人的“百年翻译运动”所取得的成就更为辉煌,影响也更为深远。 自11世纪开始,历经劫难的拉丁西方人终于走出了“黑暗时代”,步入复兴和扩张之路。 在扩张过程中,他们重新回到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地中海世界,并与阿拉伯、拜占庭帝国等展开了富有成效的文化交流活动。 正是在西班牙、西西里和西亚等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前哨,拉丁西方人重又接触到久违的古典希腊文化。 于世从11纪末到13世纪末,一场历时长久、规模宏大的“翻译运动”在拉丁基督教世界如火如荼地展开。 在这次翻译运动中,通过阿拉伯文、希伯来文和希腊文而翻译成拉丁文等西方文字的古希腊典籍达200多部。 而参与翻译运动的翻译家则多多达90多位,其中,有的在其一生中翻译作品达80余部。 可以说,在这场大规模的翻译运动中,几乎所有古希腊的科学和哲学著作都被译为拉丁文等西方文字。 这不仅导致了各门学科在拉丁基督教世界的迅速复兴,而且古希腊文化中的自由和理性精神也得以复活,从而导致普遍的理性在中世纪拉丁基督教世界的确立。 与此同时,罗马法复兴的浪潮也从意大利蔓延到了法国、德意志、西班牙等欧洲大陆各国,罗马式建筑艺术也在拉丁基督教世界走向兴盛。 无怪乎现代西方许多学者将世纪称为“文化复兴”的世纪了。 可以说,这是西方世界第一次较大规模的古典文化复兴的浪潮。 文艺复兴时代是西方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 在该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复兴古典文化的旗帜下,展开了对中世纪基督教会和神学的批判。 于是,一股强劲的古典文化复兴的浪潮再次蔓延西方世界。 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者对古典文化的崇拜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他们以特殊的热情学习古希腊语,并积极投入到搜集、挖掘、整理和重新翻译古希腊原文典籍的运动中。 他们在寺院和教堂图书馆里,耐心细致并满怀希望地从积满厚厚灰尘的故纸堆中寻找他们所需要的东西。 结果,他们在这些被人遗忘的角落里取得了重大收获,发现了一些古典著作的珍本甚至孤本。 这些珍本大都已腐朽、脱落。 他们小心翼翼地修复这些“被野蛮的狱卒囚禁的文雅犯人”。 不甘寂寞的美第奇家族和教皇也加入了这一行列。 科西莫将巨资投入到古希腊典籍的搜集之中。 教皇尼古拉五世还是教士时便因购买古典书籍而破产,做了教皇后依然故我。 他自己曾毫不掩饰地说:“假我以资材,当成就两桩事业,即书籍与建筑,及后为教皇,两者都付诸实施。 ”直到去世时,他仍欠有债务。 但是,他却将800册古希腊手稿留给了世人。 许多人文主义者到希腊做学术旅行,当他们带着数以百计的古希腊典籍回到当意大利时,人们就像迎接凯旋而归的将军一样欢迎他们。 而许多人文主义者则因购买古典稿本而负债累累。 在1453年,当君士坦丁堡在土耳其人的围攻下陷落时,许多拜占庭学者带着抢救出来的古希腊手稿流亡到意大利。 他们在各地教授希腊语,从而为古典文化在西方的复兴增添了一股活力。 正是由于人文主义者的努力,古希腊典籍才得以传世。 而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古希腊著作,大部分就是在这一时期搜集、整理出来的。 同时,拉丁古典文化也对人文主义的文化艺术风格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在该时期,“人本主义史学家则把一切思想和一切叙述翻译成装扮成西塞罗体的拉丁文,至少是黄金时代的拉丁文”。 与这种文学上的西塞罗主义相伴行的则是艺术领域内维特鲁威建筑艺术的复活以及古物搜求和收藏之风的盛行。 人文主义者千方百计地探寻古典艺术品,而古罗马城则成为了这一运动的中心。 至文艺复兴时代末期,罗马已聚集了无数的古物,其中大多是古罗马人的作品,但也有少数古希腊后期的原作。 正是这些作品成为文艺复兴时代的艺术家进行创作的源泉。 中世纪盛期的文艺复兴是一次有限的古典文化的复兴。 基督教徒翻译与研究的只是古希腊哲学和科学著作,而且他们是在信仰至上的前提下,按照那个时代的思维方式去解读古典文化的。 而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者则完全冲破了这一局限,将探寻的目光投向了古典科学、哲学、文学和艺术等各个领域。 他们立足于人文主义的新视角,重新审视和解读古典文化的真义,并站在时代的高度,对之进行了新的阐释。 正是在古典文化的启发下,他们奏响了响亮的“人的颂歌”,而在这片颂歌声中,中世纪的幽灵退到了黑暗的角落里。 实际上,古典文化复兴的浪潮并没有随着文艺复兴时代的结束而终结。 在18世纪,启蒙运动的兴起导致了古典文化的继续复兴。 在该世纪,古物搜求之风不仅有增无减,而且还从罗马扩散到了意大利和欧洲的其他城市。 于是,英、法、德等国家则代替罗马成为了这一运动的新的中心。 这些国家的人们蜂拥到威尼斯、神秘的庞贝古城和希腊本土、小亚细亚去凭吊、猎奇、探宝。 尤其是在德国,一些艺术家还在理性的旗帜下掀起了一场“复古”运动,他们反对罗可可艺术的那种过分注重豪华和享受而缺乏思想的艺术风格,主张回到古典主义去,从而导致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新古典主义的出现。 该流派曾盛行于德国与法国,并在绘画和建筑、雕刻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温克尔曼便是这场运动的积极倡导者。 新古典主义的艺术家注重从古典艺术中获取养分,所以每当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他们便从古典文化和艺术中寻求答案。 如法国的新古典主义艺术大师达维德曾谈到,他鼓励学生去创作伟大题材的诀窍是:“快去翻翻普鲁塔克的书。 ”同时,启蒙运动的思想家在高举理性的大旗对传统的基督教神学进行批判时,古典文化再次成为他们赖以获取思想素材的宝库。 所以,古典文化还成为理性主义运动的导师。 19世纪以后,伴随着考古学的出现和发展,古典文化的神秘面纱逐渐被揭开,从而导致古典文化更大规模的复现。 在这一世纪,考古学的篝火在意大利、希腊本土、小亚细亚等地陆续点燃,著名的罗马城、庞贝古城、雅典卫城、奥林匹亚城、克里特和迈锡尼文明等遗址纷纷被发现和挖掘出来,一些古典文物和书籍也时有发现。 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20世纪,以至今天。 这样,古典文化逐渐显露出它的全貌。 同时,在西方各国,古典学也作为一门学科而逐渐得以确立。

地球上最久远的文明在哪里?最神秘的文明又在哪里?

人类不是从猿进化到人就进入了文明时代,而是从原始的部落文化向另外一个形态,即普遍地认为是奴隶制的时候,人类文明才开始真正诞生。 人类的古文明,是人类真正的童年。 多少令人神往的传说一直留在后代子孙断续的记忆里,人们执迷地试图通过岁月的残片去找寻第一缕文明之光。 曾经在很长的时期里,人们一直在寻找最最古老的文明。 越过长江、黄河,走过恒河,离开爱琴海,整个人类的思维触角最后伸了古老尼罗河水的潮起潮落。 有人认为,古埃及是最古文明的起源。 于是,那上埃及与下埃及的神鹰吸引了众多的目光。 尼罗河默默无语。 它见得太多了。 沧海桑田,一个错误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玩笑。 人类确实错了。 人类只知道欧洲文明的源头是古希腊罗马,人类只知道东方四大文明古国的历史都远远地领先于古希腊,但人类却把东方四大古文明搞错了位置。 在《旧约全书》中,记载了“希纳国”,这就是苏美尔,神秘的“美索不达米亚”,这里才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随着考古发掘的不断发现,越来越多的历史学家证实了两河流域文明的久远与古老超过了人们熟知的古埃及文明。 至少在公元前5000年至4000年间,苏美尔人就已在此定居,播撒了第一批文明的种子。 这两河流域的文明影响了埃及,影响了希腊,影响了犹太人……两河,是指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 古代两河流域北部为亚述,南部为巴比伦尼亚。 巴比伦尼亚的北部是阿卡德,南部就是苏美尔。 这是一片“肥沃的新月地带”,农耕条件具有天然的优越性。 有据可证:两河流域的南部,春冬季雨水泛滥,扎格罗斯诸山的高山雪水融入两河,河水疯狂上涨,淹没一望无际的平原。 而南部平原的尽头,地势较高,成为天然的堤坝,淤泥的土地适宜农耕,丛生的沼泽芦苇适宜畜牧,真是水草丰美的沃土。 两河流域南部的确适合于安居。 无论这块沃土最早的居民是谁,可能有欧贝德人、闪族部落,还有苏美尔人,我们把这最早的文明称为苏美尔文明。 在公元前2250年左右,苏美尔文明达到顶峰。 经历了城邦制、阿卡德王国、乌尔第三王朝后,约公元前2006年,由于阿摩利人与埃兰人的夹攻,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第一阶段结束。 阿摩利人占据了巴比伦城,约在公元前1894年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 到了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称雄天下,创立了奴隶制大帝国,后来经历了巴比伦第二王朝、第三王朝,美索布达米亚文明第二阶段告终。 美索布达米亚文明的第三阶段,是亚述帝国的崛起和覆灭。 公元前626年,迦勒底人建立了新巴比伦王国,这就是古代两河文明的最后阶段。 “空中花园”高达25米,成为世界第一大奇观。 公元前538年,波斯人攻下巴比伦城,古巴比伦于是瓦解。 两河流域的文明不断向周围地区传播,埃及人借鉴了它的文字与建筑,希腊人学习了它的哲学和科学,犹太人丰富了神学,等等。 在古代文明史上,两河文明具有深远的意义。 “楔形文字”是古代两河流域众多民族的通用文字。 苏美尔人是最早的文字发明者。 他们把文字刻在石板上,后来,他们在湿润的泥板上刻痕,然后用火烧或利用太阳晒干。 因为笔画呈楔形,所以又称“钉头字”或“箭头字”。 许多刻在泥板上的文字留存至今,十分珍贵。 楔形文字影响了埃及文字和腓尼基文字,后者是整个世界字母文字的起源。 因为有了文字,苏美尔人中的英雄故事流传到了巴比伦时期被编定成书。 世界上最早的史诗是古巴比伦文学的杰出作品《吉尔伽美什》。 古巴比伦时期,天文学知识很发达。 早在苏美尔人时期,就在观察月亮运行的基础上编制了太阳历。 巴比伦时代命名的有些星座的名字一直流传至今。 人们还绘成黄道十二宫,用来标志太阳在恒星天空中的运行变化。 新巴比伦时期,确定了一个星期共7天的概念,一直流传到现在。 两河居民信神,他们认为大自然的各种现象都是神,大地是神,山林也是神,日月水火都无一不是,而每个人生下来也都有自己的保护神。 他们认为,人没有来世。 巴比伦人代数比几何好,他们解决问题时即使是几何题也尽可能转化成代数。 他们已经知道一元二次方程,也知道部分或全部解法。 新巴比伦的王宫富丽堂皇,王宫边上就是世界闻名的空中花园,那是国王尼布甲尼撒为了使他的王妃高兴而建立的。 据说远嫁而来的妃子是一位来自米底的公主,对巴比伦的烈日和风沙不能忍受,思念故国。 所以,国王下令建了人工堆砌的假山。 新巴比伦最高的建筑是巴别塔。 古希腊的希罗多德记载:“它有一座主塔,是实心的,约一弗隆(将近201米)见方,共八层。 外缘有条螺旋形通道,绕塔而上,可达塔顶。 约在半途中设有座位,可以歇息”。 在塔顶是“一座大的神庙,庙中是精致的大睡椅,铺陈华丽,旁边有一张金桌子。 神殿内没有实际塑造的神像”,因为人们认为神会亲自在睡椅上休息。 两河流域的民族自公元前3000年起就开始立法。 现存最完整最著名的是《汉谟拉比法典》。 两河民族的楔形文字法典,是目前已知最早的成文法律。 由于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发水日期不确定,古巴比伦人从苏美尔人起就祈祷上天,靠占星来卜算命运,探寻自然。 他们因此具有了发达的天文学。 两河盛产石油而缺乏石料,建筑多用土制和沥青浇铸,从遗址中可窥见其宏伟的面貌。 他们的书,是泥板书,看书是需要智慧加“力气”才可以完成的,因为要不停地搬动,很有意思。 人类最早的文明已取得了很大成就,在它之后,第二个文明即埃及文明才出现。 亚述学这门学科,就是了解两河流域人类文明之初的学问。 个人认为最神秘的文明有好几个,包括4大文明古国的文明,玛雅文明,古印加文明

巴比伦和古巴比伦,巴比伦文明和古巴比伦文明的区别

巴比伦和古巴比伦的关系:

巴比伦是古巴比伦(约前30世纪——前729年)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在当今的伊拉克共和国版图内,在距今约5000年前左右建立国家,到公元前18世纪.出现了古巴比伦王国。

古巴比伦王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巴比伦文明是两河流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两河流域文明还包括苏美尔文明、阿卡德文明、亚述等重要组成部分。

巴比伦和古巴比伦文明的区别:古巴比伦文明等同于巴比伦文明

因为巴比伦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阿摩利人创立的一个帝国,奴隶制城邦国家,主要城市大概有巴比伦,阿卡德等城市,经济文化比较发达是中东地区的古文化发源地之一,古巴比伦是世界4大文明古国之一,所以一般来讲古巴比伦文明等同于巴比伦文明。

巴比伦是一个国家,其中也包含巴比伦的城市。巴比伦主要是指古巴比伦,不包含新巴比伦,新巴比伦王国由迦勒底人建立。公元前630年,迦勒底人领袖那波帕拉萨趁亚述内乱之机,逐渐取得对巴比伦尼亚的控制了。公元前626年自立为巴比伦王。

扩展资料:

巴比伦政治制度:

古巴比伦时代各城邦的政治制度与苏美尔阿卡德时代及乌尔第三王朝不同。汉穆拉比统一后,建立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国王独揽政治、军事、外交、司法和宗教等权力,直接任命中央和地方官吏。

大行政区设总督,在较大城市中任命被称为“沙卡那库” 的官员,小城市任命被称为“拉比亚努姆”的官员治理。有些城市(如西帕尔等)获得一定自治权,城市商人鉴督从富裕商人家族中选出,任期1年,负责税收、运河开凿、城墙修筑、公共仓库和码头的管理等。

汉穆拉比的对内政策基本是伊新拉尔沙时期城邦政策的延续。统一过程中,汉穆拉比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是远交近攻,灵活变动结盟关系,为统一两河流域总目标服务。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23914.html
外交部回应 中方是否考虑近期恢复日本的海产品进口
世界环境日丨钻井不扰飞鸟 中国在非洲打造 绿色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