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五粮液买入评级 开源证券

买入

原标题:开源证券:给予五粮液买入评级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张宇光,逄晓娟,张恒玮近期对五粮液进行研究并发布了研究报告《公司信息更新报告:业绩稳健,核心矛盾明显改善》,本报告对五粮液给出买入评级,当前股价为150.43元。

五粮液(000858)

经营业绩韧性较好,分红率提升,维持“买入”评级

2023年收入832.7亿元,同比+12.6%,净利润302.1亿元,同比+13.2%。2024Q1收入348.3亿元,同比+11.9%,净利润140.5亿元,同比+12.0%。收入利润符合预期。考虑到2024年主产品提价效应显现,我们上调2024-2025年盈利预测,并新增2026年盈利预测,预计2024-2026年净利润分别为344.6(+8.1)、393.1(+12.3)亿元、441.8亿元,同比分别+14.1%、+14.1%、+12.4%,EPS分别为8.88(+0.21)、10.13(+0.32)、11.38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7.2、15.1、13.4倍,公司2023年分红率为60%,较2022年55%有所提升,当前股价对应股息率为3%,2024年营业总收入有望保持两位数稳健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量增明显,吨价下降

2023年五粮液产品收入628.0亿元,同比+13.5%;其他酒实现营业收入136.4亿元,同比+11.6%。拆分量价来看,2023年五粮液销量为3.87万吨,同比+18.0%,吨价162.46万元/吨,同比下降3.8%,主要原因预计是1618、低度等产品增速更高。系列酒销量和吨价分别为12.04万吨和11.33万元/吨,同比+27.6%/-12.6%,系列酒销量大增,公司加大了在大众价格带产品的市场投入和经销商布局。

不同区域分化较大,优势区域带动大盘

2023年东部区域收入223.9亿元,同比+17.9%;西部地区收入262.2亿元,同比+21.7%;中部区域129.6亿元,同比+16.3%。南部地区68.1亿元,同比-9.0%;北部区域收入80.7亿元,同比-4.0%。

降本增效下,盈利能力保持稳定

2024Q1末合同负债50.5亿元,环比2023Q4末-18.2亿元。2024Q1销售收现为217.7亿元,同比-24.0%,主要是因为公司根据市场变化,多措并举支持经销商发展,收取的银行承兑汇票较多,及银行承兑汇票到期收现额度较低综合影响。2023年毛利率同比+0.37pct至75.79%,主要是公司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净利率同比+0.04pct至37.85%。2024Q1毛利率同比+0.04pct至78.43%,净利率同比-0.07pct至42.02%。公司2024年开始主导八代提价,后续吨价预计有改善,净利率保持稳中有升态势。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致使需求下滑,省外扩张不及预期等。

证券之星数据中心根据近三年发布的研报数据计算,华创证券欧阳予研究员团队对该股研究较为深入,近三年预测准确度均值高达92.53%,其预测2024年度归属净利润为盈利344.41亿,根据现价换算的预测PE为16.96。

最新盈利预测明细如下:

同比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42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38家,增持评级4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193.61。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由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数据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本文为数据整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一线白酒股全线大跌:茅台跳水达7% 抄底的机会来了?

2月22日消息,国内一线白酒股午后全线大跌,截至收盘,贵州茅台跌6.99%,报收2288.02元;五粮液跌9.1%,报收313.06元;洋河股份跌8.56%,报收197.88元;泸州老窖跌8.94%,报收271.37元。山西汾酒跌停,报收381.43元 。

据媒体报道,数据显示, 主力资金在22日上午半日净流出酒类板块超40亿元,其中贵州茅台、五粮液均遭主力资金净卖出超10亿元,同时主力资金净卖出山西汾酒超6亿元。

开源证券表示, 节后白酒板块出现波动,主要是前期板块涨幅较多,节后市场交易因素引发板块轮动所致。

此前,茅台股价一路走高,市值远超迪士尼和可口可乐。

就在十多天前, 2月10日上午,贵州茅台开盘后一路高走,盘中一举突破2500元关口,盘中最高触及2569.99元/股,市值突破3.2万亿,再创 历史 新高。

另外,在直播采访中,东方港湾董事长但斌被问及白酒股是否价格过高时表示,白酒行业不是好了一年而是好了很多年,因为它的商业特征,水和粮食酿造一下,毛利率70%以上,净利30%以上。

此前,中信证券研报指出,茅台市值站上3万亿后,仍有广阔长期空间,上调1年目标价至3000元,维持“买入”评级。

一般哪些券商可以进行场外个股期权交易?

小编发现网络上关于理财的问题是很多的,这说明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变好了,收入也增加了,所以对于理财方面的消息关注度也增加了。那你知道一般有哪些券商可以进行场外个股期权交易呢?

什么是场外个股期权交易?

首先我们需要弄懂什么是场外个股期权交易,才能够知道哪些券商可以做这个交易。我们要知道,期权市场分是为场内交易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的,这两个市场都是全球风险管理委员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场外期权是指在非集中性的交易场所所进行的非标准化的金融期权合约,是根据场外双方的洽谈,或者中间商的凑合按照双方需求自行制定交易的金融衍生品。场外的个股期权交易主要对应的标的是沪深交易所上市的个股,在交易的时候只需要支付3%~8%左右的期权权益金,就可以获得证券账户上的所有收益。

哪些券商可以进行这种交易?

因为场外个股期权交易是非常严格的,所以一般的券商是不能够进行这种交易的,小编在网络上进行了查询,发现以下的券商可以进行场外个股期权交易。这些公司分别是长城证券、东兴证券、国泰君安、国信证券、国盛证券、东方证券、广东证券等等。所以能够做场外个股期权交易的券商还是挺多的,只要是经过中国证监会审核的证券公司都是可以做这个业务的。

总结

除了上述列出的几种,像海通证券、恒泰证券、巨田证券、大同证券,金鑫证券、空证券等等都是可以进行场外个股期权交易的。如果你对于场外个股期权交易特别感兴趣,就可以咨询这些证券公司的工作人员,他们会给你详细的答复。

开源证券排名怎么样

保险行业:保险业拐点何时到来?

2021年上半年保险板块跑输大盘。2021年上半年A股保险股均下跌,相较而言H股表现较好,保险板块跑输大盘,各险企估值中枢不断接近 历史 低位。人身险方面,开门红叠加新旧重疾险定义切换,继保费2021年年初迅速增长后,后续支撑力不足,保费增速承压;财产险方面,车险综改压力延续,车险保费承压,非车险占比提升,支撑整体保费;投资端方面,长端利率震荡下行叠加权益市场波动加大,拉低保险指数。

产品创新进入瓶颈,人力渠道问题逐渐凸显。过去粗放式发展的保险业推动力主要在于产品创新及政策指引,人力渠道的本质问题一直存在,只是过去并未暴露。投连险和万能险发展承压,百万医疗件均单价较低及寿险每年固定增长限制其规模空间及利润,养老年金险因税优政策优惠力度不足吸引力较低,重疾险因旧产品需求提前释放导致新产品销量不及预期,保险业急需新高业务价值率产品拔高短期业绩,但并未有新的销量较突出的且满足市场核心需求的产品。因此人力渠道的粗放式发展问题逐渐凸显,保险业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

对标友邦,国内险企代理渠道改革还处于第一阶段。友邦中国最优代理人改革业绩成效经历三阶段:(1)代理人数量下滑阶段(2010-2013):年化新保费增速下降,人均ANP保持增长但人均VONB增速下滑;(2)代理人数量迅速提升阶段(2014-2018):年化新保费迅速增长,人均ANP与人均VONB增速先下滑后上升;(3)代理人保持稳定增长阶段(2018以后):年化新保费、人均ANP及人均VONB均维持稳定增长。整体来看,对标友邦中国,国内险企虽积极推进代理渠道改革,但还处于第一阶段,即代理人清虚、人均FYP上升,人均NBV下滑阶段,保险业由粗放式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拐点仍需等待。

我们认为,保险业或将在半年至一年后迎来拐点:1、未来供给侧转型三条主线:渠道转型、 科技 赋能、产业协同。(1)渠道转型方面,近年来保险营销员学历结构逐渐优化,新增营销员总体素质上升,保险代理人增速呈周期性变化,目前人力出清接近尾声,预计半年至一年后或将出现新一轮增量。(2) 科技 赋能方面,众安坚持 科技 赋能战略,打造“产品+系统”发展模式,互联网渠道迅速扩张,综合成本率不断降低,成功实现降本增效,国内上市险企也正积极推进 科技 赋能,预计行业未来将突破人口红利周期,通过 科技 赋能+互联网进一步拓展下沉市场。(3)产业协同方面:各险企打造康养产业链,利用社区吸引客户,通“产品+服务”增强客户粘性,从而促进养老、 健康 保险产品销售,提振NBV。2、需求端:保险密度深度落后,寿险保障缺口巨大,养老市场未来发展空间广阔,疫情后人们保险意识逐渐增强,市场有望进一步扩大。3、投资端:短期来看,权益市场有望回暖释放权益类投资收益,助力保险股估值修复;长期来看,险企投资依旧保持以稳健型的固收类资产为主,长端利率虽趋势下行,但资产负债久期缺口逐渐缩窄,仍然看好资产端对估值的提振作用。

投资建议:推荐股息率较高且估值较低,寿险转型不断深化,积极布局“保险+ 健康 +养老”产业的中国太保(SH/2601HK);较早布局金融 科技 领域且内含价值最为稳健,积极推进转型的中国平安(SH/2318HK);保险线上化走在前端,打造保险医疗生态圈并积极 探索 保险 科技 创新应用的众安在线(6060HK);聚焦高端市场,代理人业务质量较高,新业务价值占内含价值营运利润比重逐年提升,长期内含价值回报率有望稳步提高的友邦保险(1299HK);长期ROE保持稳定10%+,股息率高的中国财险(2328HK)。

风险提示:保费收入不及预期;疫情大范围内反复;疫情对居民保险和 健康 意识影响不及预期;利率下行超预期;监管部门政策变动;管理层变更。

农林牧渔行业:农业周期如期下行 成长标的更为坚守

基金持仓:成长股持仓坚挺,顺周期板块获重点布局21Q2 农业板块重仓持股总量减少约7%,但成长股海大集团、牧原股份的重仓排名优势地位稳固,持股总量逆势提升;此外,重仓持股总市值提升明显的标的还有:瑞普生物、民和股份、荃银高科、回盛生物、佩蒂股份、登海种业、中宠股份、天康生物、金龙鱼、立华股份等。景气度高的动保、宠物及种子板块,以及前期低估值白鸡标的得到重点布局。

行业观点:景气布局种业板块,长期坚守海大与牧原1)近期种业迎来多项重要催化,看好种植链景气上行,考虑到转基因可能带来颠覆式的行业变革,建议板块性配置。2)未来农业将经历工业化和数字化的供给侧革命,行业内提前进行数字化的企业将充分受益, 自下而上推荐管理层优秀的成长股海大集团、牧原股份、金龙鱼。3)生猪:

投资建议

自下而上推荐成长股,核心推荐:海大集团、牧原股份、金龙鱼。自上而下看好顺周期的种植与动保以及低估值的白羽鸡行业。其中,1)种业推荐:隆平高科、荃银高科、登海种业、大北农;2)种植推荐:苏垦农发、中粮糖业;3)动保推荐:科前生物、生物股份;4)白羽鸡:益生股份、仙坛股份和圣农发展等。

投资摘要

关键结论与投资建议

1、近期种业迎来多项重要催化,看好种植链景气上行,考虑到转基因可能带来颠覆式的行业变革,建议板块性配置。

2、乡村振兴背景下,未来农业将经历工业化和数字化的供给侧革命,行业内提前进行数字化的企业将充分受益, 自下而上核心推荐熵减进化、持续突破增长的成长股海大集团,生猪成长股牧原股份,以及厨房食品龙头金龙鱼。

农业整体投资观点如下,自下而上推荐成长股,核心推荐:海大集团、牧原股份、金龙鱼。自上而下看好顺周期的种植与动保以及低估值的白羽鸡行业。其中,1)种业推荐:隆平高科、荃银高科、登海种业、大北农;2)种植推荐:

苏垦农发、中粮糖业;3)动保推荐:科前生物、生物股份;4)白羽鸡:益生股份、仙坛股份和圣农发展等。

pct

核心假设或逻辑

第一,非瘟常态化下,2021 年疫情会更加奖励管理能力强的养殖群体,业绩分化可能更为极端;猪价下行速度放缓,规模养殖市占率快速提升。

公司 吨价

第二,粮价后周期与转基因带来成长共振,种植链长期景气上行。

与市场预期不同之处

我们不仅仅分析标准农林牧渔子行业板块持仓指标,还从生猪板块角度探讨当前基金对生猪板块资产配置的趋势与偏好变化,为未来把握生猪领域投资机遇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

股价变化的催化因素

第一,未来如果转基因玉米与大豆放开,国内玉米种业将由周期性行业转为成长行业,头部企业最为受益,市占率将大幅提升。

第二,生猪养殖龙头市占率快速提升。

核心假设或逻辑的主要风险

第一,恶劣天气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农业的种植企业直接从事农业种植生产,种子公司也需要种植才制种。如果发生恶劣天气,可能造成上市公司产品损毁,造成公司损失。

第二,不可控的动物疫情引发的潜在风险。农业畜禽养殖企业主要以规模养殖为主,如发生不可控动物疫情可能会造成公司的畜禽高死亡率,造成较大损失。

医药行业:医药仓位持续回升 核心资产继续分化

从公募基金持仓来看

21Q2全部公募基金占比1454%,环比+083pp;剔除主动医药基金占比1114%,环比+08pp;再剔除指数基金占比1298%,环比+235pp;申万医药板块市值占比为101%,环比+105pp。

从公募基金持仓家数来看,公募基金数量前五的分别是药明康德(907家)、迈瑞医疗(634家)、爱尔眼科(338家)、智飞生物(333家)、恒瑞医药(309家),基金数量增加前五支股票分别是:药明康德(+346家)、爱尔眼科(+146家)、通策医疗(+76家)、迈瑞医疗(+66家)、爱美客(+62家)。

从公募基金持仓占比情况来看,1)持仓占流通股比例前五分别为:博腾股份(252%)、迈瑞医疗(246%)、南微医学(211%)、通策医疗(194%)、泰格医药(172%);2)持仓总股本占比前五分别为:博腾股份(207%)、通策医疗(194%)、药明康德(169%)、凯莱英(156%)、长春高新(155%)。

从公募基金持仓总市值来看,持仓总市值排名前五分别是:药明康德(7803亿元)、迈瑞医疗(5904亿元)、爱尔眼科(3813亿元)、通策医疗(2561亿元)、智飞生物(2443亿元);变动情况来看,基金持仓市值增加前五分别为药明康德(+3119亿元)、爱尔眼科(+1743亿元)、通策医疗(+1362亿元)、迈瑞医疗(+908亿元)、泰格医药(+724亿元)。

从陆股通持仓来看

21Q2外资持有医药生物板块的总市值占比为327%,环比下降02pp,持股总市值为3079亿元,环比+399亿元。

从持仓占比情况来看,

1)流通股持仓占比前五分别为迪安诊断(186%)、泰格医药(178%)、迈瑞医疗(164%)、益丰药房(157%)、康龙化成(15%),从变动情况来看,艾德生物(+44%)、科华生物(+42%)、理邦仪器(+28%)、康希诺-U(+25%)、益丰药房(+23%);

2)总股本持仓占比前五分别为益丰药房(152%)、迪安诊断(137%)、恒瑞医药(12%)、金域医学(118%)、泰格医药(115%);从变动情况来看,凯普生物(+13%)、大博医疗(+13%)、老百姓(+12%)、博雅生物(+11%)、海尔生物(+09%)。

从持仓市值情况来看前五分别为,恒瑞医药(520亿元)、迈瑞医疗(392亿元)、药明康德(271亿元)、爱尔眼科(250亿元)、泰格医药(193亿元);从变动情况来看前五分别为,迈瑞医疗(+109亿元)、爱尔眼科(+86亿元)、药明康德(+76亿元)、片仔癀(+32亿元)、泰格医药(+29亿元)。

风险提示:公募基金持仓分析是基于wind基金数据库内开放式和封闭式公募基金披露的2021Q2季报重仓持股明细汇总,存在因为部分股票在十大重仓股之外导致的样本误差风险。

机械设备行业:硅料价格三连降!光伏需求迎向上拐点;力推颗粒硅、异质结设备!

硅料价格三连降!组件成本降低有望刺激光伏需求;光伏需求将迎来向上拐点1)自7 月初以来,硅料价格三连降!根据硅业分会报道,本周单晶复投料成交均价208 万元/吨,近三周下降42%;单晶致密料成交均价206 万元/吨,近三周下降35%;单晶菜花料成交均价2035 万元/kg,近三周下降32%。

2)自2020 年12 月以来,硅料价格上涨超150%,压制行业终端需求。近期CPIA 发文呼吁光伏行业 健康 发展,硅料价格开始下降,组件成本有望下降。预计未来硅料价格将形成拐点向下,进入良性区间,光伏行业需求有望迎来向上拐点!

3)光伏将成为碳中和的绝对主力。2020 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130GW,我们测算2030 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将达到1200-1400GW,未来10 年将迎10 倍左右增长,CAGR 达25%-27%。

光伏/光伏设备:拥抱三大新技术——颗粒硅、异质结、大尺寸 颗粒硅:优势渐显、产业化进程将提速,有望成新一代硅料技术,助力光伏降本1)需求端:5 月晶澳公告采购专门的颗粒硅近15 万吨,万吨级大规模采购表明颗粒硅获得市场认可,标志着大规模产业化的开端。此前,中环、隆基均有与协鑫签颗粒硅长单采购合同。目前上机数控、晶澳、中环、隆基等主流硅片厂商已纷纷试用颗粒硅,掺杂比例较此前已大幅提升。在量产N 型晶棒中使用颗粒硅料,品质参数稳定、且拉晶成本降低。

五粮液

2)供给端:目前保利协鑫在徐州、乐山、内蒙古3 地合计规划颗粒硅产能达50 万吨。其中上机数控与保利协鑫合资建设30 万吨,上机在一期6 万吨颗粒硅项目中参股35%,将强力推动颗粒硅产业化进程。我们预计上机数控和保利协鑫的30 万吨颗粒硅项目进展顺利;预计2022 年中国颗粒硅产能将达10-20 万吨,未来将加速释放。6 月保利协鑫颗粒硅技术应用示范项目正式投产,将加速颗粒硅产业化量产进程,预计市场对颗粒硅接受度将加速提升。

异质结:近期华晟、通威等项目重大突破,大规模应用临近,未来5 年行业CAGR 超80%1)光伏异质结对降低光伏度电成本、在全球大范围推广从而实现“碳中和”至关重要,是光伏“未来之星”。未来将取代PERC 成为光伏电池片第三代主流应用技术。

“大尺寸”:“降本增效”,带来新一轮迭代需求,设备开启大尺寸更新迭代时代大尺寸具有“降本增效”优势。我们判断,2021 年大尺寸(210/182)将成为市场主流,2022年将占据90%以上的市场份额。市场新增设备需求基本上大部分按照210 向下兼容标准实施,将逐步替代存量设备。长晶炉、切片机、电池片、组件设备厂商将明显受益。

2) 光伏异质结设备:重点推荐金辰股份(浙商7 月金股)、迈为股份、捷佳伟创;3) 大尺寸:重点推荐上机数控、金辰股份、迈为股份、晶盛机电、捷佳伟创、天合光能、金博股份,看好中环股份。

风险提示:光伏产品或技术替代的风险;下游扩产不及预期;疫情对海外需求影响。

食品饮料行业:食品饮料仓位回落 次高端白酒及啤酒获基金青睐

2021Q2 基金重仓食品饮料比例持续回落,二季度板块涨跌幅跑赢大盘2021Q2 食品饮料基金重仓持股比例92%,环比回落064pct,但持仓比例仍处于高位。分子行业来看,白酒配置比例由2021Q1 的83%回落至2021Q2 的78%水平。二季度多数白酒的持仓呈现出分化特点,一线白酒被基金减持,次高端白酒被增持较多。估计原因应是与次高端白酒业绩增速较快,成长性凸显有关。非白酒食品饮料中,除啤酒外,其余行业配置比例均略有回落。2021Q2 整体非白酒食品饮料的基金重仓比例回落018pct 至137%水平。我们预判二季度白酒业绩尚可,大众品增速由于基数原因可能略有压力。同时考虑到下半年部分公司增速可能回落,三季度食品饮料持仓情况可能持续承压。

排名前十分析:基金减配食品饮料,次高端白酒及啤酒获得资金青睐(1)从食品饮料公司持股基金数来看,2021Q2 排名前十的公司中,贵州茅台、伊利股份、泸州老窖的持有基金数量下降,其他企业的基金持有数量均有回升。

排名变化在于,百润股份、海天味业跌出前十,酒鬼酒、青岛啤酒进来补位。(2)从基金持股市值占比来看:山西汾酒、洋河股份、百润股份、酒鬼酒、重庆啤酒的持股市值比例有所回升,其余的持股市值比例回落。从排名来看,安井食品、顺鑫农业跌出前十,酒鬼酒、重庆啤酒进来补位;洋河股份、百润股份排名提升,伊利股份、古井贡酒排名下滑。整体来看2021 年二季度基金减配白酒较为明显,业绩增速较高预期的次高端白酒公司以及啤酒企业获得机构青睐。

基金十大重仓股中食品占有3 席,消费公司仍占据主流观测2021Q2 市场整体的基金前十大重仓股,食品饮料占有三席: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十大重仓股中消费公司占有五席(除食品饮料公司外,还有医药行业的迈瑞医药以及药明康德),消费公司仍是配置主流。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消费需求放缓、原料价格上涨、食品安全风险。

房地产行业:重重政策之下 各家房企拿地战略如何?

2021H1全国 土地供应及成交情况

土地供给方面,2021H1 全国土地出让金同比+9%,其中,6 月单月土地出让金同比-5%。2021H1 全国全口径累计推出建面为243 亿平,同比-6%,累计成交建面191 亿平,同比-6%,全口径出让金达37 万亿元,同比+9%,其中住宅出让金达31万亿元,同比+10%。从溢价率数据来看,2021 年上半年,一线城市溢价率不高,2 月和4 月溢价率为上半年高点,之后逐步回落。而二线及三四线城市的溢价率自年初攀升后,均在4月达到相对高位,此后,溢价率在呈现逐步下降的态势。流拍率方面,2021H1 全国流拍率水平自1 月份以来,逐步走低,从1 月的88%下降至6 月的55%。

高总价及高溢价率地块的城市分析

2021H1,高总价地块数主要分布在集中供地实施的5 月和6月,开年市场热度不高,之后逐月递增,高总价地块在5 月创上半年新高。从城市分布来看,2021H1 总地价超过50 亿元的地块主要分布在一线城市。从高溢价率城市数目来看,2021 年6 月,溢价率超过25%的城市数目较5 月减少了2 个城市。从全口径土地溢价率数据来看,6 月单月溢价率超过25%的城市数为47 城(4 月、5 月分别为42、49 城),溢价率超过35%的城市数为22 城(4 月、5 月分别为33、29 城)。从住宅土地溢价率数据来看,6 月单月溢价率超过25%的城市数为58 城(4月、5 月分别为66、56 城),溢价率超过35%的城市数为29 城(4 月、5 月分别为47、35 城)。高溢价率城市数目始终保持高位。

2021H1 样本房企拿地情况梳理

2021H1 龙头房企拿地金额同比上升15%,成长型房企同比下降10%,中型房企同比上升6%。从各梯队拿地同比增速表现来看,2021H 龙头房企整体拿地金额提升最快。59 家样本房企自2018 年以来拿地溢价率整体呈现下滑的趋势,但“两集中”政策实施后,2021H1 招拍挂拿地溢价率大幅上升至212%,其中,龙头房企及成长型房企的拿地溢价率均明显抬升,成长型房企拿地溢价率达25%。2021H1,样本房企在一线城市拿地金额占比由2020 年的18%降至17%,在二线城市拿地金额占比由54%上升至57%,在三四线城市的拿地金额占比为26%,下降3pct。样本房企拿地区域仍以二线城市为主。

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

销售回暖不及预期,房地产调控政策收紧。

好。

根据网络百科查询,从评价分值看,开源证券跃居首位,中泰证券与安信证券分列第二、三位,由此看出开源证券的排名是非常不错的。

开源证券隶属于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此公司成立于1994年2月,控股股东为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sem是什么牌子的衣服?

服饰的业绩在2023年实现了显著回暖,净利润同比增长了76%,达到了11.22亿元。 公司的创始人邱光和已经卸任,由他的儿子邱坚强接任法定代表人及董事长等职务。 在邱坚强的领导下,公司的存货减少了近三成,销售毛利率也达到了历史最佳水平。 此外,公司计划分红8.08亿元,派现额占净利润的比例高达72.07%。 自上市以来,森马服饰累计分红达到了112亿元,分红次数累计达到了13次。 开源证券给予了森马服饰买入评级,并看好其在2024年开始的数字化驱动下的高质量发展和规模扩张。 预计2023年第一季度至第三季度,森马服饰的营收为88.98亿元,略微下降了0.5%,而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分别为8.32亿元和7.7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06.5%和355.5%。 公司的库存和折扣情况持续改善,研究报告指出,森马服饰在第三季度的利润端表现超出了预期。 不过,也存在一些风险,比如全域新零售融合不及预期和门店开拓不及预期。 2023年,森马服饰的营业利润同比增长了72.75%,实现了136.61亿元的营业收入,与去年相比增长了2.47%,净利润达到了11.22亿元,同比增长了76.06%。 然而,国美零售的2023年财报却显示,集团的销售收入从前一年的174.44亿元大幅下降到6.47亿元,跌幅达到了96.29%,母公司所有者的净亏损为100.57亿元,虽然与去年的亏损相比有所减少,跌幅为49.60%,但是公司的运营受到了主要供应商停止供货的重大影响,国美电器不得不关闭了大量门店,有的甚至被竞争对手接手,员工人数也大幅减少,截止到2023年底,集团有2196名雇员,相比去年同期的名,减少了大约人。 森马服饰的创始人邱光和曾经设定了终端零售达到800亿的目标,但是这个目标一直没有实现。 虽然公司的业绩有所好转,净利润增长明显,但是全系统终端零售只小幅上升,与设定的目标仍有很大的差距。 虽然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都实现了增长,但是线上销售额下降了3.51%,线下联营销售额下降了51.88%。 邱光和在2021年辞去了董事长的职务,由他的儿子邱坚强接任,至于邱坚强如何看待这个未能实现的目标,目前还没有公开的信息。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2397.html
后脚声援台湾 布林肯前脚刚离中国 让台湾以独立身份参加世卫大
大战早已打响 巴黎奥运会开幕在即 掘金 赞助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