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上海交大全面放开转专业 以兴趣育人是教育该有的样子

“围城”无处不在,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高校的本科专业过去也像是“围城”,有想转出的,也有想转入的。随着高校自主办学权的扩大,学生自主选择专业的自由度也在提高。只是,转专业有门槛,能如愿以偿的学生毕竟是少数。而现在,这样的梦想开始变成现实。

据报道,自2024年起,上海交通大学全面放开转专业,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兴趣爱好及个人发展考量,充分尊重学生进校后的二次选择机会,学生在大一、大二、大三学年均可申请转专业,有多次转专业机会,校本部和医学院也可以互转。此外,学校还进一步打开专业限制,满足学生的学科修读需求。

↑同学对转专业新政的反馈。图据澎湃新闻

全面放开转专业,这样的设计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是个大胆的尝试。在传统的办学理念中,每个专业都是某一学科共同体的领地,在校生人数必须达到一定规模。允许学生自主选择专业,一旦转出的人数超出该学科共同体的心理预期,必然会遭受阻力。而敢于作出这样的改变,也印证了学校在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兴趣爱好及个人发展方面所展现的决心与魄力。

事实上,不少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多是在亲朋长辈指点下做出的随机选择。真正到大学就读后,所学专业和自己的兴趣是否匹配,大抵就有了分晓。如果两者不够匹配,就需要高校在制度设计方面综合考虑。

对于上海交大全面放开转专业,网络舆论的反响多是比较积极的:“终于有点改变了,开始因材施教了”“本来就应该这样,宽进严出,你想去哪个专业都行,只要能达到毕业要求”“转过专业的都知道,建议推广”。但也有网友持谨慎态度:“还可以再卷一次”“其实专业没那么重要,实际工作了谁看你专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假如学生对所学的专业缺乏足够的兴趣,他的内心必然排斥专业知识,自然也不会积极参与专业实践。可以想象,这样的“拉郎配式”专业学习,学生也难以成为行业发展的栋梁之材。

全面放开转专业,给予学生最大限度的自主选专业权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了,育人的质量才能提高。 以兴趣育人,致力于专业和学生的自由结合,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应该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新趋势。

只是,在鼓励学生按照个人兴趣选择专业的同时,也应意识到并非每个申请转专业的学生,都清楚个人的真正兴趣。高考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有盲目性,并不等于大学期间转专业就完全是理性。熟悉高等教育的人都清楚,申请转专业的学生动机多样,有学不走现有专业课程的,也有盲目跟风的。

所以,在全面放开转专业的同时,也应考虑到转专业过程中的非理性选择,做好学生理性兴趣的测定,引导学生按照内在兴趣决定专业学习的去留,这是以兴趣育人理念施行的前提。

当一个学生清楚自己的真正兴趣所在,愿意与专业知识为伴,并乐于将所学知识应用到专业实践中,这样学生培养才最可能实现人尽其用、人尽其才。当然, 全面放开转专业,只是以兴趣育人的开端,对于高校和转专业的学生来说,后面的探索学习之路依然很长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刘海明

编辑 汪垠涛


上海中学出了57位两院院士,上海的教育体制有哪些值得学习?

一提到上海,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沿海我国发达城市,经济发展在我国名列前茅,作为我国最大城市和长三角中心城市,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城市,并且经济增长在全球也是丝毫不差。 除了经济方面的深刻印象,上海之所以有这么快速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很大联系,教书育人才能发掘出越来越多的国家栋梁之才,才能可持续的推动城市发展,上海这个美丽的城市教育有何特色呢?首先我们先说说最让人们关注的事情,高中的教育,毕竟2021年高考即将来临,大概10年之前上海市教委启动了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建设与评估项目,以项目方式推动本市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以促进高中教育从分层教育逐步向分类教育转型。 也是当前普通高中可以更好的得到高效的教育,有效满足学生全面而个性化发展需求,通过学校自主规划、项目滚动指导、建设目标引领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仅有各校的特色能够突显,并且可以让孩子们可以因兴趣选择,引导普通高中学校找准发展阶段,聚焦特色课程建设,提升学校特色办学水平。 不仅在重点地区是如此,上海各区因地制宜,优化组合教育培训,不断丰富在岗职工,提高职工的职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提倡终身学习,使得终身学习的理念在上海滩深深扎根。 致使上海这几年的学习风气日渐浓厚,使得上海不仅成为经济发展迅速的城市,同样是教育方面的重点城市,也是为我国培养了几十位两院院士,没一个院士都是国家的宝藏,为我国的发展默默奉献,有些人我们只在他离开我们的时候才知道他的名字。 上海已经慢慢探索出了独特道路,为我国新时代新发展理念提供了新的思路。

有些大学生不好好学习,老是逃课,这种情况该如何改善?

大学生来到大学是要学习的,但是有人嫌大学学习很无聊,觉得浪费时间,就产生逃课的想法。许多同学逃课了,班干部为同学逃课的事情而感到烦恼。逃课情况该如何改善,下面由我来讲讲吧。

第一,上课点名。

上课点名算是老传统了,铃声响了该上课了。班干部开始点名点人数,人数不齐的话,说明有同学请假,甚至是旷课。要知道,旷课跟平时成绩挂钩,如果旷课连续多节课的话,那很大可能考试成绩不及格了,甚至被学校通报批评。点名能够确保同学都能到场,可以提高班级的出勤率。班干部在黑板上写上班级,应到人数,实到人数,请假人数,迟到人数,旷课人数,方便任课老师跟进情况。大学有课的时候,一定要提前几分钟到,千万不要迟到,否则会耽误学习知识,甚至影响班级的出勤。

第二,跟同学反馈。

在跟同学反馈时,一定要心平气和。来说为什么旷课,大多数同学给出的理由是老师讲课方式太死板,像催眠曲催眠,水课混日子。这些是不爱学习所做出的借口!反馈时还要给出旷课的危害,比如:影响考试成绩、在学校通报批评处分。这样的话,同学们把旷课的念头会打消。反而,会把旷课的压力变成动力。

第三,拍照。

班干部会想出更好的办法,那就是手机拍照。拍全班同学上课的照片,全班同学露出人头,不要有遮挡,没有露出一般算旷课。照片可以数一下人数,到底有多少个同学在教室里上课。

结束语:

大学生上课是一定要去上课的!不上课的话,后果会严重。既影响了你的学习进度,又影响了你的平时成绩!就算上课再无聊也好,一定要去听课,做好笔记,方便日后复习。

大连理工大学有哪些王牌专业?

1、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化学、工程。

2、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力学、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 、管理科学与工程。

3、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计算数学、等离子体物理、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结构工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环境工程。

4、辽宁省重点建设一级学科:数学、物理学、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信息与通信工程、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仪器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城乡规划学。

扩展资料:

截至2019年5月,大连理工大学有2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3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4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2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类别,4个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以及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予权。

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个,辽宁省重点建设20个一级学科。学校有9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进入前1‰;10个学科领域进入QS世界学科排名前500名。

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共有32个一级学科参评,7个学科进入A类,19个学科进入B类(其中B+,8个);上海软科最好学科排名中,13个学科进入全国前10%。在2016年首次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中,获得2个A-。

参考资料:

网络百科-大连理工大学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23972.html
深粮B 股票行情快报 6月6日游资资金净买入1.53万元 2
胆子比饭粒还小 不靠谱的流浪猫妈 躲孩子身后求庇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