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胺戒断 真正有远见的父母 都在给孩子做

都在给孩子做

孩子小长假马上就要结束了,我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国庆第二天,儿子就把作业写完了,然后软磨硬泡地问我要手机玩。

我本着让孩子放松下的初衷,和他商定好玩手机的时间,便把手机给了他。

第一天,时间到点后,儿子虽有不舍,却还是主动把手机还我了。

第二天,儿子就开始嫌玩的时间少,想要多加一小时,我没同意。

第三天,儿子开始各种借口不肯还手机,我一怒之下抢走了手机,并警告他再也不要想碰手机了。

结果儿子就像一头发疯的小狮子,愤怒的质问我:

“为什么班级里的其他同学都能玩,就我不能玩?”

一时语塞的我竟不知如何回答,只能强硬地对他说:“我说不能就不能!”

后面仔细想想,简单粗暴的教育手段,确实可以暂时压制孩子,但却难保孩子在日后有机会接触手机时,不会沉迷放纵。

所以我决定和儿子好好说一说,我限制他玩手机的真正原因。

你以为自己在支配手机

其实是“多巴胺”在支配你

儿子,你知道吗?生物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实验,叫作“ 老鼠也疯狂 ”。

科学家把一个电极植入老鼠的大脑,并设置了一个实验装置:每当老鼠轻轻踩一下踏板,就会有微电流刺激它大脑区域的快感中枢,产生让其兴奋快乐的激素:多巴胺。

老鼠

实验开始后,沉迷于多巴胺的老鼠疯狂地按压开关,对身边的食物视若无睹,竟在12个小时内按了7000次按钮,最后力竭而亡。

这就是多巴胺的快感陷阱。

儿子,你总是天真的以为,你能控制住自己,最多玩一会儿,不会耽误什么事。

但当你捧起手机的那一刻,那些眼花缭乱的短视频、直播、游戏就会让你不断地分泌多巴胺。

它让你毫不费力地感受快乐,也在悄无声息地拉扯着你不断下沉。

还记得我们曾一起看过真人秀节目《放学后》吗?里面有个叫悠悠的女孩,她每天放学回家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手机玩。

一开始,她也确实是有所节制地玩,但渐渐地,她就沉溺于网络世界无法自拔。

多巴胺戒断

为了刷手机,她经常在沙发上一坐就是两个小时,连厕所都顾不上去。哪怕爸爸多次劝说,也无济于事。

而这就是废品快乐的可怕之处,一旦沉溺其中,如同染上毒瘾,迅速上头还戒不掉。

妈妈若也是放任你玩手机,你就会和女孩悠悠一样,逐渐迷失自我,离自律越来越远,最后沦为多巴胺的奴隶。

所以啊,千万别高估自己的自制力,更别低估了多巴胺带来的上瘾力。

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大西北有这样一个现象:

牧羊人每次放牧时,都会随身携带一块盐巴。

原来,盐巴是食草动物的必需品。

有了牧羊人的供给,羊群无需自己辛苦在外寻找盐巴,只需紧跟牧羊人,便能轻松满足舔舐盐巴带来的强烈快感。这样一来,牧羊人再无需担心羊群会跑掉。

小小一块盐巴,就是羊群的“多巴胺”,但也是夺走羊群自由的枷锁,磨灭了它们挣脱束缚、自主探索的本能。

而现实生活中,小小一屏手机,在给了你快乐的同时,又何尝不是在消耗你,伤害你。

要知道,人拥有两种极其重要的资产: 一是时间,二是大脑。

当你沉迷玩手机时,不仅时间在一分一秒的消耗,导致虚度时光。

你的大脑还会被海量的信息分散、裹挟,久而久之,那些负责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注意力的大脑区域就会因为缺乏锻炼而得不到正常发展。

最终,这种持续的沉迷会导致你的专注力下降、注意力难以集中,认知能力受损,神经反应和记忆力变得迟钝。

不要觉得这是在危言耸听。

儿童行为学家在研究中就发现:

健康的大脑纹路清晰,饱满精神;

而沉迷手机上瘾的大脑,结构和患有老年痴呆的大脑一样,萎缩严重,感官刺激明显不足。

这也是为什么沉迷手机的孩子很难喜欢上学习,又学不进去的主要原因。

一位网友就自曝,他小学成绩很好,排在年级前十名。

后来迷上网游后,上课再也听不进去,满脑子只有手机,成绩一落千丈。

中考时,他被“分流”去了一所中专学校,如今每天只能在流水线上重复着麻木不仁的工作。

儿子,命运馈赠的所有礼物,早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今天,你若在最该努力的时候选择贪图一时的快乐。

他日,当你因为放纵欲望,丧失了奋斗的能力,沦为对生活毫无办法的人时,你会发现,当初那个看似无害的回旋镖,早已正中你的眉心。

那时再来后悔,早已为时已晚。

不是生活欠你一个满意

而是你欠自己一个“多巴胺戒断”

儿子,还记得你之前跟我抱怨过:

为什么你和隔壁的周斌,明明在同一个班,上同样的课,写同样的作业,但每次考试就是不如他呢?

其实,不是生活欠你一个满意,而是你欠生活一个努力。

我曾请教过周斌妈妈,她跟我说,周斌平时从来不碰手机、不刷视频,也不玩游戏。

羊群 大脑

每天,当你忙着应付作业,只想赶快完成,享受多巴胺带来的快感时,他却选择了和欲望对抗,把时间用来练习口语,查缺补漏,阅读名著,摘抄好句。

所以你看,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从来不是运气,不是智力,而是那些让人无法察觉的诱惑。

心理学家黄启团就说过这样一个比喻:

在动物进化史上,鸡原本和鹰一样,是会飞的,而狗原本和狼一样,也是能在野外生存的。

可如今,为什么鸡成了盘中餐,狗成了豢养的宠物呢?

就是因为,当年人类就像今天的各种APP研发者一样,研究了它们的习性之后,继而运用各种策略去喂养它们。

鸡和狗,没有克制住对多巴胺的诱惑,最终落入被驯化的命运;

而鹰和狼,则因为戒断了多巴胺,继而享受着自由翱翔与奔跑的自在生活。

儿子,人生说到底就是一场与自我的较量,如果你能战胜欲望,就能拥有更多自由;如果你抗拒不了欲望,就只能被现实左右。

放纵是人的本性,克制是人的理智。

你将来若想做一只展翅翱翔的雄鹰,首先就要从戒断多巴胺做起。

只有摆脱廉价快乐的桎梏,方能不断精进,成为更好的自己。

但那是通往成长的必经之路

有人说过,人生有两杯必喝之水,一杯是苦水,一杯是甜水,没有人能回避得了。

唯一区别就在于,喝甜水和喝苦水的顺序不同。

选择多巴胺,就是选择先甜后苦的人生。这样的生活看似每一天都很容易,却一年比一年难。

而另一种人生,则是选择先苦后甜,这样的生活看似每一天都很难,但一年比一年容易。

这种人生,追求的是内啡肽带来的快乐,是一种深层次的、通过努力和坚持才能发自内心获得的愉悦,也就是妈妈希望你追求的快乐。

俗话说,利剑千锤成器,精铁百炼成钢。

凌晨6点起床很难,却能让你赢得晨光与时间;

刷题背书很累,却能让你收获优异的成绩;

大量阅读很烦,却能让你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底蕴;

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也很苦,却能让你在人生的道路上厚积薄发。

没有人能一蹴而就,所有惊艳众人的成绩背后,都离不开日日夜夜的付出与坚持。

就像外交官员李松,他每天5点半起床,晚上从未早于10点入睡,净学习时间远超14个小时。

每年的寒暑假不超过两周,假期之外,他没玩过1分钟的手机和电脑。

3年下来,经历了100多次周测,48次大型考试。每年2万多张卷子,连起来可绕地球4圈。

如此千般努力,万般辛苦,李松却没有觉得苦和累,反而体会到了努力后满满的充实感和成就感。

因为他深知:没有足够的知识,就无法撑起梦想;没有过硬的学历,诗和远方就无从谈起。

真正能让我们变好的事情,一定是伴随着痛苦、煎熬和折磨的。

妈妈希望你能披荆斩棘、迎风破浪,在未来的某一天不再感叹人生实苦,而是人间值得。

原腾讯副总裁吴军曾在演讲中说道:

“学习必然是辛苦的,因为向上的路注定艰辛,而向下的大门永远敞开,不辛苦就会面临阶级下滑。”

儿子,别再执着于手机了!

爽感永远不如安心,苟且永远不如远方。

当你烦闷时,与其沉迷刷短视频带来的一时快感,不如享受一次次解题成功带来的振奋;

当你迷茫时,与其去游戏里盲目寻找方向,不如去书籍里寻找正确的航向和方法。

当你戒断多巴胺,拥抱内啡肽,你就会发现:

没有什么事情,比自律和坚持,更让人充满成就感。

也没有什么快乐,比不断挑战自我,突破自我更加让人兴奋。

加油吧!少年,在不久的将来,你一定会感激今天迎难而上的自己!

*本文系男孩派原创,我家有男孩,成长交流平台,400万精英家长都已经关注我们。

今日推荐视频

注意!微信算法改版了!

圈友们要是不给京城教育圈加星标,

可能就收不到京城教育圈的推文了,

所以,亲们一定一定一定要加星标!

然后,多点在看、多点赞、多分享,

不然我们就要失去彼此了……

亲们,快加星标,风里雨里,

时间

点分享

戳在看

求点赞


必读:新手父母面临的十大变化

发展心理学家将父母身份的转变看成生命周期中最大规模的重组——大脑、内分泌系统、行为、身份、关系都被改变。 当你的身份转变为父母的时候,大脑、身体、生活将会发生10个方面的变化,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会发生哪些变化。 1. 你的大脑会让你在情绪上做好充分准备 2014年,Ruth Feldman,一个以色列的研究者,在耶鲁医学院和她的同事做过一个实验,研究发现,无论是新手妈妈,还是新手爸爸,大脑中有两个区域会变得特别活跃。 第一个就是“情绪处理网络”。 它位于大脑最中央并且在大脑进化过程中比新皮层发育的更早,涉及边缘系统、感觉、回路: l杏仁核,它使我们警惕和高度专注于新生儿的安全与生存 l下丘脑产生的催产素,将我们与新生儿联系在一起 l多巴胺系统,会分泌一些“奖励”激素让我们感觉良好来维持我们的动机并享受养育的过程。 这个“网络”可以使父母对自己的新生儿萌生更多情感。 2.你对宝宝需要的关注度会提高 第二个变得更加活跃的区域是“心理化网络”,涉及较高级皮质,或更多的大脑思维区域。 这个区域,与另外一条连接情感和心理化系统的神经通路相连,使得父母的精力能够集中在婴儿身上。 它也有助于增强父母感知婴儿需求的能力:大脑中涉及认知同理心、内部成像和与人共鸣的部分也被点亮了。 这些区域能够帮助一个新手父母读懂孩子的非言语信息,推断婴儿可能的感觉以及需要,甚至于将来可能需要什么(长远的目标)。 3.在照顾宝宝上,感觉与思维并行 上面讲到的两个系统与多任务处理和更好的情绪调节都有关系。 换句话说,新手父母的大脑被改造了,以便能够更好的保护婴儿、协调生活的方方面面。 Feldman和她的同事们发现新手妈妈的“情绪处理网络”更活跃,而与妈妈共同养育婴儿的爸爸大脑中“心理化网络”更活跃。 父亲在养育过程(换尿布、喂养、抱孩子、安抚)中参与越多,产生的催产素就会越多,就越能激活大脑的心理化区域。 也就是,养育是一个灵活的过程:直接孕育婴儿的妈妈的大脑会准备好去养育,爸爸以及其他养育者的大脑也会在参与养育的过程中发生变化,以更好的完成养育活动。 4.压力会减少,但是记忆也会减弱 其他的研究已经发现,女性在怀孕后期荷尔蒙的变化会抑制她们的生理和心理应激反应,似乎是为了腾出更多精力来关注婴儿。 孕晚期的平静心态好像是为接下来重要的工作做准备。 与这些变化相伴随,还有一个认知打击:通过对17项研究进行元分析发现,从怀孕开始一直到产后80%的女性记忆力会受损(回忆和执行功能)。 5.你的生活将变得更有意义 身为父母,自然要不断地成长自我,孩子的到来也更加激发了自我反省。 媒体经常说有了孩子以后会使幸福感下降,比如时间被占用、没有了二人世界、身心疲惫等等。 但是大多数父母还是认为拿幸福感与教养孩子以及爱的关系带来的意义相比简直太肤浅了。 “如果我们只想要积极的情感,那么我们的物种早就灭绝了”,积极心理学创始人之一Martin Seligman曾说。 “我们让孩子去追求幸福,我们享受生活的意义和爱的关系就够了。 ”6.你将面临激烈的身心挑战 每一个变身为父母的人都希望知道如何能更好地应对接下来的挑战。 这些挑战不仅来自身体,更来自心理。 很明显,因为新生儿的到来,新手父母的生活会受到直接影响:从怀孕和分娩的经历中恢复、母乳喂养、睡眠不足、疲惫…… 面对新的养育角色,新手父母同样也要有心理上的调整。 很多新手父母都需要时间从困难且复杂的生育过程中恢复过来。 而对于那些童年曾经受过创伤或困扰的人来说,他们在面对自己身份的转变时可能会经历更巨大的情感波动。 与身体荷尔蒙的变化相伴随而来的失眠、新生儿不断地需求,这些都会触发新的情绪:生气、悲伤、被束缚、孤独、甚至罪恶感、恐惧、惊慌失措。 要应对这些身心挑战,可以尝试以下三点: l降低对自己的养育要求; l增加身边的支持资源; l不断提升自己的恢复力。 7.你和另一半的关系将受到考验 新生儿的到来将使夫妻两人的关系面临新的挑战。 家务活谁来做,孩子哭了谁来抱,应该采用怎么样的教养方式,什么时候继续工作,谁来帮忙带孩子等等,这些都会成为冲突点。 如果夫妻二人在生养孩子之前就不能很好的沟通,随着新生儿的到来,这些问题会被放大,进而成为家庭冲突新的导火索。 与之相反,那些能够采用有效模式进行沟通的夫妻,能够很好的做出调整以适应新的困难和挑战。 重新优化夫妻关系,培养新的“家人意识”是夫妻二人需要携手面对的挑战。 虽然是挑战,不过这也正是大好时机,以温柔、耐心的态度一起试着处理问题,给新的关系注入生命力吧。 8.你的社会关系和家庭关系也将受到考验 新手父母也会经历社会生活的重排,包括他们如何与家人和朋友互动。 一些朋友网络被重新配置(毕竟不是所有没孩子的人都想和新手父母一起出去)。 由于照顾孩子,新手父母也许没时间撇下孩子去见朋友,但是,令人欣喜的是,新的朋友也会出现。 由于身份的转变,新手父母更容易融入养育圈,认识新的朋友,一起讨论孩子的种种。 所有新手父母面临的关系考验中,重要的一点是有人能够始终“看到”你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存在,并时常提醒你成为你自己。 9.你的原则将受到挑战 成为父母后,总是会收到来自别人“不请自来”的各种各样的建议——你应该给孩子多加件衣服或者要多给孩子喝点水,你应该这样,应该那样,这些建议会让新手父母觉得愧疚,或者厌烦。 新手父母应该做的是,在面对不同的建议时,要坚定自己的内在准则。 要学会倾听自己,只有自己最清楚孩子的情况,以及哪些才是对家庭有益的事情,而不是别人提的任何建议。 发展心理学家认为:父母与新生儿的关系已经经过了数千年的演变,需求看起来很简单——保护与爱。 积极响应的亲密关系是给宝宝最好的人生开端。 10.关系和支持变得更加重要 产后期对于妈妈们来说是一段特殊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妈妈们是比较脆弱的,所以她们不会继续工作,而是会和孩子待在一起,由家人来照顾她们。 妈妈们不会为自己做任何事,所有事情都是围绕孩子来的。 来自丈夫的安慰和拥抱变得非常奢侈,而这正是妈妈们最需要的。 爸爸们还是要多看看自己的妻子,多关心呵护在这个阶段比较脆弱的心爱女人。 身份过渡到父母是一个巨大的转变。 很多研究都表明,这个阶段对于家庭来说是非常敏感且重要的时期。 具备一些知识和远见,对于新手父母和他们的家人来说能更好的渡过这个时期。 专业的支持与服务也是很有必要的,比如月嫂、导乐陪伴等。 她们可以在新生儿护理、母乳喂养、心理疏导等方面提供众多的支持,可以帮助妈妈们更平稳顺利地渡过这个敏感期。 参考文献: Diana Changes New Parents Face[OL] 4, 2016.

教育孩子的目的是什么?是让他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教育孩子的目的是什么?是让他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1)每个孩子都与众不同,如果按照同一种模式去教育也会千差万别。 让孩子顺其自然的成长,要教会孩子了解自己的优点,同时接受自己的短处。 人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擅长,如果有这样的人存在也是万万分之一。 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正确的态度去处理。 如何让孩子成为有用的人? 成功的人不是最聪明的人,而是最有坚持、毅力的人。 相信勤能补拙的力量,如果你愿意,著名的一万小时原理,可以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 没有什么能力或事情是学不会的,每个人需要投入的时间成本和精力不同。 接受孩子犯错,因为犯错是成长的开始。 就像考试中有错题,把错题消化和吸收,就能提高分数,这是简单的道理。 可是往往人遇到事情时,决定容易被情绪影响。 父母避免拿孩子与其他孩子做比较,孩子只要比昨天的自己进步一点点,就应该奖励他。 教育孩子的目的是什么?是让他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2) 培养孩子的运动爱好,当人在运动时,会刺激多巴胺,正肾上腺素神经传导物质分泌,调节人体的情绪。 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挑战时,精神会极度紧张,让运动去适当的调整或缓解压力。 不至于被压垮,走向极端。 孩子跌倒的时候,请让他自己站起来。 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克服困难,不断总结经验,当他再次遇到困难时,心里上不会产生畏惧。 我不要求你完美,要求你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成长,去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孩子在成长的路上是学不会自觉学习的,需要父母适当的,适时的,合理的方式去监督。 如果放养式的成长,会让他越来越放纵自己。 好孩子都是管出来的,熊孩子都是“宠”出来的。 真正有远见的父母,心都会狠一点,对孩子狠心,对自己更狠心。 父母嘴里说出的不是鸡汤式的空话,而是在十几年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以身作则,解释什么是坚持,什么是专注,什么是自律。 习惯的养成,越早越好。 教育出优秀的孩子是一个漫长且艰巨的过程。 持之以恒是唯一的秘诀。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24525.html
北美最不起眼的地下室里 挤满中国留学生
极乐迪斯科 前SBI开发者牵头 Baby官网隐藏合作方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