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标杆 许心超 加快建设重大科技项目 打造未来产业发展的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孙文轩)6月6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许心超在2024移动通信高质量发展论坛上指出,北京市委市政府把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集中力量开展“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同时,以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为抓手,全力塑造数字经济发展优势,先后出台全国首个万兆光网和首个5G-A专项行动计划,全面迈进“万兆时代”。

截至4月底,北京累计建成5G基站11.45万个,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52个。此外,北京市加快培育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出台通用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30余项细分产业支持政策。

许心超强调,北京将着力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形成支柱产业与产业集群,通过广泛赋能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发挥更大作用,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一是支持更多基础原创成果和底层技术突破,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为科技自立自强作出“北京担当”;二是进一步推动数字技术赋能实体经济,打造更加成熟的应用生态,打造数字转型赋能千行百业的“北京样板”;三是加快布局建设重大科技项目,培育未来产业发展集群,打造未来产业发展的“北京标杆”。

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许心超致辞。主办方供图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杨许丽


海南的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 省政府近日出台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海南将着重打造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左右。 《意见》提出了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20年的分两步走发展目标:第一步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生产技术水平和综合效益方面,形成三到四个全国领先的行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显著增强,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左右。 第二步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生物、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成为我省支柱产业,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先导产业的协调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在局部领域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形成一批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大企业和一批创新活力旺盛的中小企业;建成一批产业链完整、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 《意见》立足省情,提出海南在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领域。 生物产业。 着重打造金种子工程,加快南繁育制种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粮菜果的优品育种;发展水产苗种及海洋生物优品育种。 大力发展生物制药,建设国内先进水平的新药研发平台,增强南药、黎药、海洋药物的自主研发能力。 加快先进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建立人工皮肤组织库,发展再生医学,培育微创整形再造美容产业。 新能源产业。 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等材料生产项目,培育从硅片到太阳能电池的完整产业链,加快太阳能热利用技术推广应用,开拓多元化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市场。 积极推进生物柴油等生物质能源开发。 新材料产业。 发展汽车、航天等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所需新材料。 大力发展特种玻璃、航空航天玻璃、生物纤维膜等新型材料。 发展工程塑料等先进结构材料。 发展通信级塑料光纤产业。 扩大可降解塑料制品的产能。 发展新型建材等产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重点支持实施宽带网络倍增工程,促进物联网建设,发展基础软件、数据备份库、应用软件等产品开发,提升网络增值服务等信息服务能力。 加快旅游、农业、医卫等重要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 发展软件研发、服务外包、信息技术培训等产业,早日建成国家软件产业基地。 积极发展动漫等文化创意产业。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以满足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需求为导向,发展高端旅游装备技术研发和产品制造。 鼓励发展旅游房车、越野和户外运动、潜水、高尔夫等相关制造业;培育航空修造业。 发展游艇、修造船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 引进轻型水上飞机等项目。 节能环保产业。 鼓励发展小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城乡生活废品转运技术和成套设备生产和应用。 加快建设废旧商品回收利用体系。 加快农村沼气项目实施,积极推进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 新能源汽车产业。 大力推进高能效、低排放节能汽车产业发展。 着力突破整车技术、动力电池、电子控制领域关键产业化核心技术,推进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推广应用和产业化。 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相关前沿技术研发。 希望对你有用

如何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是国务院于2015年5月8日公布的强化高端制造业的国家战略规划,是建设中国为制造强国的三个十年战略中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基本方针——创新驱动。 坚持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完善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突破一批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 ——质量为先。 坚持把质量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生命线,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加强质量技术攻关、自主品牌培育。 建设法规标准体系、质量监管体系、先进质量文化,营造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走以质取胜的发展道路。 ——绿色发展。 坚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着力点,加强节能环保技术、工艺、装备推广应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 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回收利用效率,构建绿色制造体系,走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 ——结构优化。 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关键环节,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企业群体,走提质增效的发展道路。 ——人才为本。 坚持把人才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育人机制,加快培养制造业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技能人才。 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制造业人才队伍,走人才引领的发展道路。 基本原则市场主导,政府引导。 全面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 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战略研究和规划引导,完善相关支持政策,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针对制约制造业发展的瓶颈和薄弱环节,加快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切实提高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准确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加强战略谋划和前瞻部署,扎扎实实打基础,在未来竞争中占据制高点。 整体推进,重点突破。 坚持制造业发展全国一盘棋和分类指导相结合,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明确创新发展方向,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加快推动制造业整体水平提升。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需求,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实施若干重大工程,实现率先突破。 自主发展,开放合作。 在关系国计民生和产业安全的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领域,着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完善产业链条,形成自主发展能力。 继续扩大开放,积极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加强产业全球布局和国际交流合作,形成新的比较优势,提升制造业开放发展水平。

新基建指的是什么?建筑施工企业参与“新基建”需要哪些建筑资质?

工业经济时代,人和物的流动构成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活动建立在以“铁公机”(铁路、公路、机场)为代表的传统基础设施之上,交通枢纽地区具有比较优势;而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的流通成为关键,以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也跃迁为新的地区竞争力。 今年3月中央多次提及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来,上海、北京、浙江、成都、日照等地先后发布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广州还聚焦数字“新基建”,率先发布《广州市加快推进数字新基建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 各地的“新基建”方案计划都以2020-2022年为周期滚动实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计划,力争用三年时间取得较大成效。 各地也结合当地的产业发展基础、产业支撑能力、区域承接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纷纷从实际需求出发、因地制宜建设新型基础设施。 1、建设目标:打造“云、网、端”,改造“铁、公、机”上海明确“新网络、新设施、新平台、新终端”四大重点领域、北京聚焦“新网络、新要素、新生态、新平台、新应用、新安全”六大方向、云南提出“新网络、新平台、新引擎、新载体”四大领域……梳理各地于三年行动方案中提出的建设目标,打造涵盖“云、网、端”全领域的基础设施、改造以“铁、公、机”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可谓各地着力下好的“先手棋”。 围绕“云、网、端”,各地明确了多项任务的具体指标,为未来三年绘就建设蓝图。 如浙江方案提出到2022年,浙江全省建成大型、超大型云数据中心25个左右(云),率先完成双千兆宽带网络布局(网),实现重点领域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提升20%以上(端)。 与此同时,推动交通、能源、水利、市政等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也是各地的三年行动重点。 如上海方案围绕“新终端”提出打造智能化“海空”枢纽设施、建设国内领先的车路协同车联网和智慧道路、加快布设新能源终端和智能电网设施。 2、投资部署: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新型基础设施项目投资规模大、周期长,其建设首先需要解决“钱从哪儿来”的问题。 在“新基建”方案计划中,各地制定了不同的投资计划,如浙江计划三年完成新基建投资近1万亿元,并提出要奋力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投资领先的标杆省份;广东已建立起数字“新基建”项目库,着重以项目拉投资;上海则明确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总规模1000亿元以上的“新基建”优惠利率信贷专项,要求放大财政专项资金的杠杆作用,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新基建”投入力度。 与发布三年行动方案相对应,多地也将新基建列入专项债投资清单,引导专项债支持新基建投资。 其中在做好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过程中,需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 近日为打造“天下第一水司楼”而背上400多亿债务的贵州省独山县也启示“新基建”投资应避免出现超前建设、过度投资、产能过剩等问题。 因此“新基建”的推进,也需根据财力和债务情况统筹规划、循序渐进。 3、赋能城市:“新基建”优化城市生产生活“新基建”是打造智慧城市、增强地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载体。 在各地“新基建”方案计划中,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基础设施、应用“新基建”为地方发展服务是未来三年的主旋律。 一方面,“新基建”需充分考虑结合地区特色,如上海方案提出要探索引领长三角示范区在江南水乡风貌基础上增添新型基础设施时代特色。 这既需要充分利用地方的土地、资金、人才、水、电、气、网络等要素资源,也需要考虑地区承载能力,如《上海市互联网数据中心建设导则(2019)》已基于能耗考虑严禁在上海市中环以内区域新建 IDC。 另一方面,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也是优化超大城市治理体系的重要支撑。 如北京围绕“新应用”部署了智慧政务应用、智慧城市应用、智慧民生应用、智慧产业应用以及中小企业赋能等;《重庆市新型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也要求项目策划需考虑加快建设“智造重镇”“智慧名城”所需。 在2020年,新型基础设施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还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一起成为当年政府扩大有效投资的重点。 随着国家积极布局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将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带动数字经济增长,并促进数字经济相关产业升级,我国经济也将加速向以“新基建”为战略基础的数字新时代迈进。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25228.html
内涵段子 这次就算了 闺蜜说 下次来吃饭的时候记得穿裙子!
豆瓣开分只有6.9 墨雨云间 口碑逆跌 于正嘚瑟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