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雪门店总数不及喜茶一半 三个月关掉89家直营店

奈雪的茶(02150.HK,下称“奈雪”)还在不断关掉直营店。

10月18日,奈雪发布的《2024年第三季度运营情况》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奈雪新开了23家奈雪门店,关闭了89家直营门店,直营店净减少了66家,同时加盟店净增加56家,整体门店数量缩减了10家。

结合奈雪此前发布的报告,今年前三季度,其合计新开了94家直营店,关闭了165家直营店,直营店净减少了71家,同时加盟店净增加272家,截至9月底,其拥有1531家直营店,加盟店353家,合计门店数1884家。

奈雪在最新公告中指出,在第三季度,其在拓店方面采取更为谨慎的策略,并对现有直营店进行优化,关闭了部分表现不佳的门店,以提振现有直营店的表现。在加盟业务方面,奈雪更加注重对加盟商的筛选,希望能与更多与奈雪有共同品牌价值观的成熟加盟商合作。

不停关掉直营店的奈雪,门店数早被老对手喜茶甩在身后。喜茶于2022年11月放开加盟,奈雪则在2023年7月放开加盟,尽管奈雪较迟放开加盟,但是其加盟门槛设得较高,前期加盟费用(不包括租金)为98万元,后来在今年2月将费用降低至58万元。根据窄门餐眼,截至10月7日,喜茶拥有门店4417家,这个数字已是奈雪的2倍多。

奈雪好不容易在去年实现首个财年盈利,今年则再次亏损。2024年上半年,奈雪收入同比下降1.9%至25.44亿元,经调整净利润由去年同期的0.70亿元变为亏损4.38亿元。对此,奈雪指出,2024年上半年,消费需求仍然疲软,叠加2023年1-4月高基数因素的影响,集团盈利能力同比出现明显下滑。尽管集团于过去持续优化门店成本结构并卓有成效,但门店收入水平承压,导致门店经营利润率受到较大影响。

南都·湾财社记者 詹丹晴


面对现在各行各业的内卷问题,奶茶届也是不甘示弱,你觉得要想奶茶畅销的方法有哪些?

最近,奈雪的茶发布2021年第三季度运营情况及盈利预警,公告称,受到下半年疫情反复、国内消费转弱等因素的影响,预计2021年全年收入的同比增幅将低于预期。 但反常的是,在收入下滑的同时,2021年新增门店数量却超出计划,仅第三季度奈雪就开出90间茶饮店,2021年全年预计将新开约350家茶饮店,而自2015年创业以来,奈雪总共才开出500多家门店,这使得刚刚浮动的业绩再次迎来亏损。 据最高点18.98港元/每股的市值,如今奈雪在资本市场几近腰斩。 但这未影响新茶饮,继续向资本市场冲刺的决心,蜜雪冰城的上市地点几经变迁,最终拟在A股市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早些时候茶百道、茶颜悦色也传出上市消息。 继奈雪“抢跑”之后,茶饮行业的上市竞赛已经拉开帷幕。 在新品、品类、开店、转型的多层纬度,奶茶们都还有继续内卷的热情。 01 永远有尚待发现的“新物种”小红书再一次被奈雪的茶新品吞没,“鸭屎香”,三个字大大的,成为成图率的一部分。 在微博 #鸭屎香奶茶到底有多好喝# 话题下已有1.5亿阅读量,超过3.5万人参与讨论。 “鸭屎香”喜提这波热搜,源于新茶饮品牌们的又一次推新。 10月末,奈雪的茶推出了用“鸭屎香茶”作为原材料的奶茶新品鸭屎香宝藏茶,推出后不久,蜜雪冰城紧随其后,在其天猫官方旗舰店开始预售鸭屎香单丛茶包。 撞款,已经不是奶茶世界里的头一遭。 从去年最为激烈的夏天开始,茶饮品牌们就在产品上纷纷走上“你爱我,我爱你”的道路,最先选中的是桃子,这是一款比较能被大多数消费者接受的水果,此后,“芝芝桃桃”和“霸气水蜜桃”分别成为喜茶和奈雪最受欢迎的单品;接着,季节水果“多肉杨梅”和“霸气杨梅”“玫珑茫茫”“霸气芝士绿宝石瓜”“多肉车厘”和“霸气车厘子”等分别阶段性的登上热榜,而在“椰子脑袋”流行起来后,喜茶先推出了“生打椰椰”,奈雪随即也推出“霸气好椰”。 再之后的故事走向更为离奇,新茶饮们将视角伸向了更小众的水果,“油柑”“黄皮”,这几种只在潮汕地区的小众水果迅速走红,甚至带动了原产地油柑的价格上涨8倍。 某个新口味成为爆款后,各家都会加紧跟进,曾经奈雪和喜茶两家创始人在朋友圈为原创还是抄袭battle的局面早已远去,新茶饮们似乎达成了某种默契,水果、茶、小料的重新排列组合,就能在消费者心中再次激起一番话题。 蜜雪冰城则把手伸得更远,把河南传统名吃烩面和地方特色美食烙馍,通过饮品和冰淇淋重新呈现——椰乳烩面、烙馍冰淇淋以及炸串,尝试“奇葩”新品的更多可能。 但无论是原料、做法、上市时间亦或是售价上,各家都极为接近。 抖音上测评博主“棒棒鸡”在测试过几十款奶茶店的新品后,感叹,“奶茶们,请你们回归初心,我只想要一杯纯粹的奶茶。 ”喜茶的一位员工也告诉Tech星球,新品确实比较能吸引流量,有时候店里近一半的订单都是在尝试新品。 据统计,2020年,喜茶平均每1.2周会推出一个新品,奈雪全年上新30+款现制饮品,古茗全年上新79款新品,快速的上新频率,不仅让消费者对该口味的新鲜感迅速耗尽,而未来,随着竞争升级,马太效应凸显,行业进入供应链驱动后,产品将更加同质化,消费者则对新鲜感的阈值进一步提高,行业营销“内卷”加剧。 如何尽快找到下一个爆款“新物种”,仍会是新式茶饮持续进阶的主题。 02 大店、小店、书店,新茶饮都要出北京五道口地铁,走上几百米的路,就能看见,“奈雪的茶”的新店奈雪书屋矗立在街边。 这家开业一周的书店,显然还不够成熟,华北地区的总经理正在这里视察,“这本书(育儿类图书)你放这么高,你想想,愿意读这本书的大多数都是女性读者,拿起来该多不方便。 ”Tech星球观察到,和真正承担阅读体验的书店不同,茶饮仍然是该店的主要的功能,阅读更像是一种背景和点缀。 而书屋目前的功能也还无法满足消费者阅读的需求,嘈杂的背景声,仍是很多人当作社交谈话的空间,真正拿书阅读、办公的人并不多,而店内只有2 处有电源,也增加了不便利性。 奈雪的茶内部人士告诉Tech星球,书屋不会是奈雪的茶在空间尝试上的主要方向,目前还没有开第二家的想法,书屋的尝试是因为恰巧在清华大学附近,学校附近的打造阅读空间会比较合适。 上半年,根据奈雪的茶年中报数据,奈雪开出93家新店,这一数字,是过去1年的总量。 第三季度更进一步,仅第三季度奈雪就开出90间店。 2020年前,奈雪的店型以标准店为主,期间推出了少量礼物店,店内配备抓娃娃机,放置限量版手办、玩偶,满足女性消费者的偏好;奈雪梦工厂店,进行大量的新品试验;以及多家BlaBlaBar奈雪酒屋,试水夜间消费场景,延长门店营业时间;2020年奈雪PRO店,省去烘焙的空间,如今成为奈雪的主推店型。 喜茶也在尝试不同的业态,喜茶首家手造店在深圳南头古城开业,喜茶方面称,这是行业内目前规模最大的手造店,一楼做手炒冰,二楼是手造茶,三楼是手冲茗茶,店内的50款SKU均为该店限定,单品最高达到80元一杯。 喜茶的内部人士告诉Tech星球,手造店是喜茶内部的旗舰、重磅级的店型,喜茶发展店型中,并不存在所谓的以后侧重大店的商业模式,喜茶的判断是,只有当一个品牌本身的势能是足够强的,可以吸引消费者的时候,门店才可以持续开拓。 此前,喜茶已推出黑金店、PINK店、DP店、古风主题店、宠物友好主题店与环保主题店等不同风格的门店。 而喜茶也在疯狂拓店,现有门店有848家,已经新开153家,到今年年底按照这样的新开门店节奏,很大可能会突破900家,而2020年底时,喜茶还只有695家门店。 几乎在同一时间,蜜雪冰城也加入到这场拓店型的游戏中来。 原本在街头巷尾的主打小店模式的蜜雪冰城,今年还在上海淮海路开了一家新店,成为了爱马仕、卡地亚、江诗丹顿等国际大牌的“邻居”,“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取得阶段性胜利。 开店,成为了新茶饮们心照不宣的功课。 2020年中,蜜雪冰城官宣其在全球范围内的门店数量突破1万家,也在这个时候设立新的扩张目标:在2021年底拥有2万家门店。 这一目标,在10月底实现了,蜜雪冰城已经提前达标。 蜜雪冰城还在备案上市辅导当天,在郑州开了家268平方米的超大集合店,定位为“雪王城堡体验店”。 不仅推出了新饮品,还涉及餐饮,包括炸串、烩面等多种新品类,还在探索周边、文创等产品。 早前的9月,另一家也是用加盟模式疯狂扩张的茶饮品牌茶百道,线下门店数也突破5000家。 去年底,茶百道门店是3000家左右,过去约9个月里,茶百道快速增加了约2000家,相当于每天开出7家门店。 你追我赶,无论是主打高端的奈雪的茶和喜茶,还是主攻下沉市场的蜜雪冰城和茶百道,谁都不愿错过“大跃进”的行业汹涌期,但现实是,喝奶茶的消费者们却不会随之同步增长。 03 奶茶们的“心事”品类的无限扩张、店面的无穷探索,以及下场投资曾经的对手,这背后隐藏的是奶茶们的集体盈利焦虑。 拓品类,造新店,已经不能满足喜茶的野心,为了筑起更高的护城河,这家市场上估值最高,达到600亿元的奶茶小巨头们开始下身做起投资。 喜茶投资WAT鸡尾酒,咖啡品牌Seesaw、植物基品牌野生植物YePlant和茶饮品牌和気桃桃,从酒到植物奶均有布局,蜜雪冰城投资时间巧妙,赶在上市前夕,也投资了一家汇茶。 投资了喜茶的美团龙珠创始合伙人朱拥华,则与喜茶达成默契,他认为,喜茶的投资是在为奶茶行业红利消失做准备,在做大主业的同时,在产品、渠道和品牌上加固护城河。 一方面,奶茶们只能用不断开店去触摸线下更广阔的流量路口。 据Tech星球了解,蜜雪冰城为了快速扩张,今年已取消区域保护,即一个区域内允许开更多门店,之所以有这一战略变化,是因为,“在区域保护范围内,特别是高业绩门店的区域保护范围内,本品牌不再开设门店,会造成竞品扎堆,最终导致门店业绩下滑甚至闭店,所以品牌逐步取消了区域保护。 ”为了不让别人拿到先手,内卷自己也可以。 另一方面,原本的盈利模式,已经触摸到一定的天花板,向上探索愈加困难。 据奈雪的茶财报显示,2018年、2019年、2020年前三季度,每间门店平均每日销售额分别为3.07万元、2.77万元和2.01万元。 更多的茶饮品牌则更倾向让自己跳出来。 奈雪的茶则把自己标榜为“生活方式品牌”,“奈雪卖的不是茶,而是一种生活方式”,奈雪的茶创始人彭心曾表示。 奈雪的茶品牌负责人告诉Tech星球,“奈雪未来关注的核心,是如何能带给消费者更多美好感、幸福感和成就感,将会为消费者围绕生活方式创造附加价值。 ”在奈雪的官方旗舰店中,可以发现,奈雪不仅有冷泡茶等茶饮主页,还推出了月饼礼盒、水杯、丝巾等周边产品,不断加码的新零售领域,努力成为年轻人生活的一份子,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奈雪的新零售收入为6972.9万,相当于去年同期1549.6万的近5倍。 正如彭心判断的,“下一个阶段已经不是靠单点制胜的一个时代了。 ”从表面看来,新品牌们拓宽产品线,突破原有产品的天花板,是为了吸引更多消费者;但更深层的原因,其实是以文化为基础,围绕目标消费人群打造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 奶茶们要在多方面齐头并进,才有可能在下半场论资排辈。

奈雪的茶“分身术”

作者 | 张展

编辑 | 石灿

奈雪的茶在2021年上半年的经营表现足够亮眼。 8月25日,它公布的2021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上半年收入达21.26亿元,净利润4820万元,其中,门店经营利润达3.85亿元。

那么,奈雪的茶PRO店到底是个什么店?为什么奈雪的茶这么看重PRO店的布局?

除“台盖”子品牌外,根据奈雪的茶官方定义,“奈雪的茶”主品牌目前有2种店型:第一种是奈雪的茶标准茶饮店,包括多元化奈雪的茶概念店,如奈雪的礼物、奈雪酒馆Bla Bla Bar和奈雪梦工厂;第二种是奈雪PRO茶饮店。

奈雪的茶快速扩张,尤其自从2018年之后,它就以每年新开超过100家的速度扩张着,店铺覆盖全国各个地区。 但是,如果循着时间线追溯回去的话,我们会发现,一条多元化发展的暗线隐藏在了这段扩张史下。

2015年11月,奈雪的茶第一家店在深圳开业。 凭借着创新的“茶饮+软欧包”的形式,奈雪的茶在市场中找到了差异点。 奈雪的茶从创办之初就采取大店模式,强调社交导向,试图打造成消费者在公司、家庭之外的“第三空间”。

2018年11月,奈雪的茶在厦门思明万象城店开张了第一家“奈雪的礼物”店。 在“奈雪的礼物”店中,奈雪的茶升级了消费者体验,强调 科技 感和互动感。 奈雪在店铺中融入AI智能物品识别和人脸识别技术。 除此之外,“奈雪的礼物”店特设了“礼物store” 游戏 区,让消费者在这里可以靠消费积分抓取到限量潮玩、手办和联名产品,增强消费者与店铺之间的情绪连结。

2019年1月,奈雪的茶在品类拓展上迈出一大步,开设了第一家专供鸡尾酒的Bla Bla Bar。

2019年11月,奈雪梦工厂在深圳地标型商业区海岸城正式亮相。 作为一个零售面积超过700平米的大店,奈雪梦工厂将门店划分为了烘焙、牛排、零售、酒吧、茶饮、咖啡、娃娃机等15个板块,将各种消费概念进行组合。 不断变换图案的LED屏、炫彩华丽的酒吧台、各种面包饮料的试吃试喝,在梦工厂消费者可以收获到独特的餐饮体验。

如果说上述三种多元化店铺只是奈雪尝试性“小打小闹”的话,甚至品牌价值要大于实际商业价值,那么奈雪PRO就可能承载着更大的商业野心。

按照奈雪的茶招股说明书中的说法:“我们于2020年11月推出奈雪PRO茶饮店以触达更广泛的客户群体、提升经营效率并满足更加多元化的消费场景及客户偏好,目标是将奈雪的茶融入客户生活的方方面面。 ”由此可见,奈雪PRO茶饮店的推出源自战略考量。

在产品和选址上,PRO店和标准店有显著差别。

产品上,奈雪PRO茶饮店移除了现场面包房,改成售卖由中央厨房制成的预制面包。 除此之外,PRO店还拓展了咖啡品类和零售产品,如零食,并将整体饮品的价格区间降低到了15-25元。

选址上,PRO店共分为两类:第一类位于级别较高的连锁购物中心,人流量与租金相对较高;第二类位于写字楼、社区商超等位置,人流量与租金相对较低,覆盖原先较难覆盖到的消费场景和人群。

奈雪将PRO店视为集团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 奈雪的茶在中期业绩报告会上表示,在未来两年,新开门店将主要是第一类位于连锁购物中心的PRO店。 在未来的增长逻辑上,奈雪期待能够通过增加PRO店的占比,以及“加密”店铺带来整体消费习惯提升,从而提高门店平均经营利润水平。

作为实现增长的一种具体策略,店型的延展在茶饮界早就不是一件新鲜事。

以咖啡龙头星巴克为例,星巴克的店型可大致分为7类,分别是:普通门店、有手冲吧台的pourover门店、强调全感官体验的臻选Reserve门店、有臻选咖啡豆的高端臻选Reserve门店、店铺规格最高的臻选咖啡烘焙工坊、提供外卖服务的啡快和专星送,以及手语或宠物主题的特殊门店。

再以喜茶为例,与奈雪的茶类似,喜茶的店型主要是两类:标准店和喜茶GO店,其中标准店中有各类主题店,如黑金店、粉金店和Lab店。 喜茶GO店的面积大约只有常规门店的一半,并且在店内不设置收银员,仅保留最基础的制茶区,大大提升了店铺扩张的灵活性,开创了“旗舰大店打出品牌,灵活GO店增强覆盖”的发展模式。

无论店型如何创新和开拓,隐藏在它背后的逻辑总是不变的,两个字:扩张。

扩张一词包罗万象:消费场景的扩张、产品组合的扩张、消费人群的扩张、销售渠道的扩张、地域覆盖的扩张……有些店型能在1到2个维度上获得突破,比如星巴克的pourover门店就通过手冲咖啡吸引到手冲咖啡的爱好者,再比如喜茶GO通过更加灵活的选址实现地域覆盖和消费场景的扩张。

但是,奈雪PRO茶饮店却在各个维度上都实现了突破。

奈雪PRO店通常坐落在商务区和社区,兼并用户的工作生活场景。 PRO店的面积更小,除了茶饮,用户还可以在店里买到咖啡和包装食品。 不算高的价格也主要针对中低消费人群,以便开拓更多客源;为了提升店内服务效率,门店专门开辟自提通道,主要为外卖员和打包带走的用户使用。 满足上述条件的店面相对更容易找到,且能通过内部优化降低租金成本带来的压力。

单纯从PRO店的战略定位和商业模式来看,我们似乎理解了奈雪的茶对PRO店的巨大信心。

从上半年度的业绩表现上来看,奈雪第一类PRO店的经营利润率达21.7%,高于标准店的19.9%。 但是,第二类PRO店的利润率仅有15.3%。 在业绩发布会上,奈雪的茶将这解释为“样本容量较小,导致数据噪声较大”。

考虑到目前仅有20家被统计在内的第一类PRO店和12家第二类PRO店,给奈雪PRO店模型下定论确实还为时过早。

“边界感”在店型延展的过程中非常重要:一是不同店型之间的边界,即店型之间功能的清晰划分;二是新店型与新品牌之间的界限。

茶饮店型的功能可以大致分为拓展功能、品牌功能和创新功能。

拓展功能通常指向最为直接可见的营收增长和利润提升,如奈雪PRO茶饮店和喜茶GO就具有较为纯粹的拓展指向,最主要的功能是提高市场渗透率。

品牌功能更为隐性,其核心是提升品牌形象和提升消费者认知,典型的例子就是喜茶的主题店,通过高度差异化的设计彰显品牌的潮流与年轻。

创新功能具有前瞻性,是对未来方向的 探索 ,奈雪梦工厂就极具代表性。 奈雪的茶创始人彭心曾说:“梦工厂是‘奈雪烘焙大师梦之队现制产品’的门店,也是奈雪的‘新品实验室’。 ”在梦工厂中,消费者们用钱包投票,销量最高的产品会上架到普通门店销售。

复杂又彼此交融的店型功能给茶饮品牌带来了挑战:如何清晰定位各类店型的功能?如何通过店型种类和数量的组合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

拓展店承载着企业的增长野心,需要通过精细的考量来判断选址、数量和扩张速度,以尽可能避免由店铺间竞争导致的资源内耗。

品牌店需要企业方思考该店型的主要任务——为了增加知名度,还是为了提升品牌形象?在厦门开出第一家店之后,奈雪的礼物店在西安、长沙、成都、南京、武汉等城市开出城市专属店。 不求多只求全,奈雪的礼物店就像是奈雪的“宣传大使”,遍历各大城市,增加品牌的知名度。

作为品牌未来的潜力源泉,创新店的核心目标自然就不在店铺数量上,而在于如何突破想象, 探索 出持续差异化的潜在方向。 奈雪的茶创始人赵林曾表示,奈雪梦工厂没有扩张计划,会将主要精力放在新品上。

当品牌在延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时候,他们必然会触碰到一个边界——到底该将这种店铺样态定义为一种新的店型还是一个新的品牌?

2020年3月31号,喜茶在公众号上线了“喜小茶”副品牌。 喜茶官方这样去介绍两者的区别:“在喜茶,我们希望用最高标准做出最好的茶饮;但是在喜小茶,我们致力于提供合适、刚好的茶品,在合格的标准上尽可能实惠。 ”与喜茶强调品质不一样,喜小茶产品的价格落在8-16元区间,锚定下线城市市场,强调性价比。

在上线之初,喜小茶激起了人们的热烈讨论:在视觉形象和品牌名上,喜小茶和喜茶太过相似,喜小茶简直就是“低配版”喜茶,而这难免会模糊喜茶在消费者心目中的高端地位。

与喜茶不同的是,在面向消费者的品牌识别方面,奈雪的茶几乎切断了副品牌“台盖”与主品牌“奈雪的茶”的所有关联——无论是logo还是店铺设计,消费者都无法意识到台盖其实是奈雪的茶的子品牌。 在产品上,台盖主要提供一系列经典奶茶和柠檬茶饮料,16元的平均标价比奈雪的茶低了11元,主要面向对价格较为敏感的学生和年轻上班族。

根据喜茶2020年年度报告,截至2020年底,喜小茶开出了18家门店,全部都在广东省。 与同年开出了202家的主力店和102家的GO店相比,喜小茶还只是喜茶家族中的小弟。 但不难预见的是,倘若喜小茶继续扩张,它势必会对主品牌的形象造成一定的影响。

造成这样的尴尬局面的原因在于,喜小茶刚好卡在了新店型延展和新品牌拓展的分界线上。 从品牌识别的角度看,喜小茶就像是喜茶的一种店型,因为消费者很难不把喜小茶和喜茶联系在一起;而从业务逻辑上看,喜小茶又的的确确是一个新的品牌,因为它有着截然不同的品牌定位。

尽管店铺延展和品牌扩展的核心关键词都离不开“扩张”,但它们拥有截然不同的扩张逻辑。 店铺延展的核心意图是帮助原有品牌获得可持续发展,寻找这一品牌的新增长点,是一种戴着镣铐的舞蹈,而这一“镣铐”就是原有品牌的形象与定位。

与之不同的是,品牌扩展的核心逻辑是借助原品牌的资源占领全新的市场空间,实现协同效应,在消费群体和产品组合上获得巨大突破。 这里借用的资源通常是业务运营的资源,而非品牌资源。

在台盖的案例里,从供应链管理到食品安全,从员工培训到质量控制,台盖基本遵循了奈雪的茶相同的政策和程序,实现了管理运营上的协同。

随着茶饮赛道的竞争日渐激烈,吸引和留住消费者的难度变得越来越大。

他们不断推出新的口味,以求激发人们的尝鲜欲;他们争取无孔不入,尽可能降低消费者在购买时遇到的阻力;他们创新店铺装修设计,期待消费者在社交平台上的主动分享;他们引入新的品类,以缓解自己的不安全感……

每一种新的店型往往都凝聚了品牌在消费者战略上的各种尝试与努力——无论是瞄准商务区和社区的奈雪PRO茶饮店,还是更灵活的喜茶GO店和更高端的星巴克臻选店。

什么样的店型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什么样的店型帮助铸造坚不可摧的品牌城墙?什么样的店型能与现有店型共同打出组合拳?什么样的店型能带来最显著的商业收益?

针对店型的创新从未停歇,各种各样的店型层出不穷。 但是,我们可以清晰地听到,每一种店型在推出时都发出了同一声呐喊:爱我,别走。

瑞幸的咖啡奈雪的茶

资本市场的游戏总是充满了戏剧性。 在二级市场中,与饮品相关的企业往往拥有极高的市值,比如白酒中的茅台、水中的农夫山泉。 而今,这个群体又增加了一名新的成员——那就是在2021年除夕之夜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的新茶饮品牌——奈雪的茶。 对于奈雪的茶冲击IPO一事,目前市场中主要存在这样两种声音:第一种是为创立更早、门店更多、市占更高以及资方团队更豪华的喜茶“打抱不平”,由于新茶饮在二级市场属于新兴标的,因此只有这一领域中“头把交椅”率先上市,才能给予整个行业更高估值;第二种则更多落在资本运作上,奈雪的茶与瑞幸咖啡极为相似,摊子铺的越大、盈利能力却始终上不来,这种资本“催胎”后果如何其实从瑞幸后来的境遇来看,多少也是个参考,更何况瑞幸将大把钱撒到用户身上,而奈雪的茶纯是因为店面扩张而拖累利润。 那么,奈雪的茶是否到了非上市不可的地步?它是否会成为新茶饮赛道中的“瑞幸咖啡”?抢滩败罩资本市场之后,奈雪的茶又能否在后续经营中逐步正常发育?“老二”流血上市大概率加冕“国内新茶饮第一股”的奈雪的茶,恐怕会让奶茶界老大喜茶的投资人,耿耿于怀。 在其招股书中承认,高端现制茶饮中的老大是市占率达到25.5%的“品牌A”,而从门店数量、覆盖城市、平均售价等维度来看,几迅枯穗乎可以断定“品牌A”即为喜茶。 做不了消费市场中的“老大”没关系,能做资本市场中的“第一股”也是极好的。 先上市就意味着有更大的“收割”资本红利的空间。 况且,进入股票市场将也会使其品牌效应大幅度提升。 当年的“新零售咖啡第一股”瑞幸便是抓住了同样的机会,以火箭发射的速度完成上市。 尽管瑞幸的高光时刻来得匆忙且短暂,但还是留下了一段“薅资本主义羊毛”的传奇。 随着奈雪的茶招股书的曝光,可能很多人会发现这家新茶饮品牌之所以如此着急上市是已到了不得不上的时刻。 与当初冲刺纳斯达克的瑞幸咖啡类似,如今奈雪的茶也面临着一个商业悖论,即——门店数量逐年增加,公司营收也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可就是越做越亏。 招股书显示,奈雪的茶在2018年、2019年录得营收分别为10.87亿元、25.02亿元,同比增长130.17%;尽管受疫情影响线下消费大幅收缩,然而2020年前三季度的公司营收还是达到了21.15亿元,较2019年同期的17.50亿元增长20.86%。 营收高速增长,但其盈利能力却是另一番景象:2018年的净亏损为6972.9万元,2019年有所收窄至3968万元;2020年前三季度的净亏损达到了2751.3万元,这一数据同比2019年同期387.1万元的净亏损,扩大了610.7%。 令人堪忧的还有奈雪的茶不断下滑的单店日均订单量和日均销售额,以一线城市为例,其招股书显示:2018年单店日均订单量为694单,到了2019年下降到608单,下降比例达到12.4%;而2020年前三季度的单店日均订单量仅为458单,较上一年同期的621单,跌幅达到了26.2%。 单店日均销售额更是自2018年以后便出现下滑趋势。 2018年、2019年这一细项显示为元/日和元/日,2020年前三季度继续下降至元/日,相较于2018年下降比例超过了三成以上。 对此,奈雪的茶给出解释:一方面是随着城市网点增加,单个网点的人流量势必会被稀释;另一方面是因疫情导致销售下滑。 随着疫情逐渐好转,2020年Q3单季度的日均营业额达到元,但依然要比2019年同期数据下降16%左右。 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很多新零售企业多少受到瑞幸所谓“创意营销”的影响,品牌方大多将经营的重心放置于线上、线下引流,最常见的方式大量开店、高额补贴(例如一元尝鲜、买几送几、现金返利等等),但随着入局者的快速增加,加之头部品牌在资本驱动下快速扩张,消费者很快会被市场供给所分流和稀释。 尽管瑞幸两年内开出3000家门店,其商业模式始终是建立在卖咖啡亩卜、卖轻食等基础之上的,但其成长更多是资本催化的互联网营销和社交媒介的氛围之中“泡发”起来的。 奈雪的茶比瑞幸要好很多,但同样也陷入到门店一家家地开,单店日均营收一日日往下掉的困局。 依靠前期烧钱,奈雪的茶取得今天130亿元估值、市占率“老二”的地位要持续保住,恐怕也不容易。 在其身后是估值已达到250亿元的喜茶,是深耕下沉市场、首轮融资投后估值超过200亿元的蜜雪冰城,以及一个个被资本热浪包裹着的新品牌。 因此,奈雪的茶更多应去思考新零售品牌如何从网红到长红,如何增强消费者的忠诚度,进而更高效地产生复购力,如何利用其资本市场的先发优势巩固市场,提振业绩。 “飙车”也得“换挡”除了经营情况每况愈下之外,高企的经营成本以及企业负债,也是奈雪的茶急迫要实现上市的重要原因。 奈雪的茶在2015年拥有了第一家门店,直到2017年末也才拥有44家门店,其真正进入高速扩张是在此后的几年中。 招股书显示,奈雪的茶2018年全国门店总数达到了155家,较上一年净增111家门店;2019年门店总数达到327家,再度净增172家门店;2020年前三季度,虽受到疫情影响开店速度有所放缓,然而较2019年末依然净增了95家门店,全国门店数量达到422家;截至2021年2月5日,其门店总数已超500家,所涉地区也包含了中国香港和日本。 这种布局速度与其融资历程呈现出正相关关系。 2017年1月,奈雪的茶获得7000万元天使轮投资;同年8月,获得2200万元的A轮融资;次年11月,再获总金额为3亿元的A+轮融资,前三轮融资的主要融资方都是偏重消费领域的机构天图资本。 根据公开资料,到2018年3月前后,奈雪的茶估值为60亿元人民币,到了2020年奈雪的茶突然加大了资本的“油门”。 当年6月,其拿下深创投领投的近亿美元的战略融资;IPO前夕,也就是2021年1月前后,PAG太盟投资集团和云锋基金突击进入,以1亿美元的价格投注C轮融资,这波操作直接把奈雪的茶的品牌估值拉到20亿美元(130亿元人民币)的档位。 可以看出,奈雪的茶在2017年正式接纳投资人之前,由于资金实力有限,因此门店扩张相对缓慢。 根据招股书预测,开出一家标准店的平均预算大概在185万元左右,2019年前大概三个月收支平衡,10.6个月回本;2020年新冠疫情影响下,收回成本的周期延长到大约14.7个月,增加接近四成。 更何况,近年来国内高线城市的租金、物料及人力等各项成本水涨船高,只有更多资金介入,才能保持或是加速全国开店的速度,特别是消费能力更强的一线及新一线城市,从而抢占更多市场份额。 一位行业资深观察人士表示,“奶茶、饮品等行业门槛相对较低,不断有新的品牌兴起,比如茶颜悦色、沪上阿姨、古茗、书亦、复煮等等,这些品牌同样也在吸收融资。 资本前期的功效会更显性,反映在市场中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各类品牌门店数量一下子多了很多。 ”这位行业人士认为,比起继续不计成本地开店,奈雪的茶当下最应该考虑的是要止跌或是稳住单店营收。 如果单店日均营收达不到预期,会影响公司整体业绩的增长,即使上市成功,也无法获得投资者的信赖。 “就这一点来说,瑞幸当年被华尔街做空,继而被迫承认经营数据造假,其实在某种角度上也是一种‘注定’。 ”无法被忽视的,还有逐年垒高的企业负债。 截至2018年末、2019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25240.html
抖音攻 即时零售下半场 美团守
纯电轿车也要排气 长安欧尚S20新车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