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非遗宣传展示活动 北京启动

中新网 北京6月7日电 (记者 徐婧)“文化传承 非遗焕新”——北京市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7日启动。启动仪式上发布多条非遗旅游路线,北京各区同步举办多项非遗活动,为游客市民奉上非遗“文化大餐”。

“文化传承 非遗焕新”——北京市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启动。北京市文旅局供图

本次活动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和通州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启动仪式在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举办,活动发布了多条非遗旅游路线,激发游人对非遗和运河文化的探知欲,让非遗有机融入旅游景区、度假区、休闲街区等,提升旅游空间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底蕴。

启动仪式上,来自大运河沿线省市、北京各区及社会相关单位为北京城市图书馆非遗文献馆捐赠文献资料,共同丰富非遗文献馆馆藏。主会场的非遗市集共有62个展位,其中12个展位展示了大运河沿线省市的非遗项目,展示千年运河文明底蕴和未来之城的万象更新,共同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

主会场设置了北京市非遗保护成果图文展和优秀非遗作品展。展品主要以燕京八绝为主,还有体现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和创新文化的艺术创作。“北京非遗焕新购”展区集中展示非遗新品,其中,“真人唐娃娃绢人手办”是非遗技艺与科技相互加持的成果,曹雪芹风筝艺术作品冰箱贴、“内联升×博物汉字甲骨文”布鞋等非遗文创产品,让非遗更加多元化,融入日常生活。

“文化传承 非遗焕新”——北京市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启动。北京市文旅局供图

主会场周边还安排了丰富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包括位于二号码头与漕运码头的“水路”展演、柳荫广场的沿岸节目展演活动、北京城市图书馆的非遗课堂活动等。

据悉,北京各区同步举办多项非遗活动。东城区举办“非遗时尚之夜”,丰台区带来“花开丰台”端午文化游园会,石景山区组织“仙山非遗行 京西慢时光”主题活动,延庆区推出“长城脚下品非遗——古城偶遇”非遗市集活动等。(完)


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主题是什么

主题是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重点活动为“全国非遗曲艺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20周年活动”以及“云游非遗·影像展”。此外,各地可结合本地实际和群众需求,因地制宜策划举办相关活动,引导广大民众畅享非遗购、探访非遗味、共赴非遗游。

央广网北京5月8日消息,据文化和旅游部消息,2023年6月10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非遗保护良好社会氛围,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集中开展非遗展示活动。

非遗介绍

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相对,合称“文化遗产”。2022年12月,随着“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的申遗成功,中国已有43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位居世界第一。非遗的目的是增强对文化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百科-非遗

《东城非遗这十年》专题展宣传活动正式启动,此活动有何意义呢?

《东城非遗这十年》专题宣传活动,旨在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索新时代非遗文化的传承利用与创新路径。为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保护与传承,切实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水平,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对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保存、传承北京历史文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载体的一种特殊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文化、历史、经济价值,是人类共同的文化瑰宝,也是人类文明的“活态”延续。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也是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种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是满足人的自然需求和社会需求的活态文化。

它所承载的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对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国当代民间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化遗产代表着人类的精神高度,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对传承中华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明显的特点是其不可再生性,如果没有传承者对其进行完整的保存和记录,其文化将无法恢复或恢复。文化遗产不仅具有历史价值、美学价值、认识价值、科学价值,而且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而非遗的古朴气息和特殊的时空条件,使其除了具有审美价值和历史价值外,还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能够培养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素质,培养人的能力。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什么时候

1、文化和兹然遗产日莱历于文化遗产日,是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文化建设重要主题之一,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保护文化遗产的高渡重视和战略远见。 目的是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文化遗产,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2、文化遗产日,从2006年起设立。 2016年9月,国务院批覆住房城乡建设部,同意于2017年起,将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的“文化遗产日”,调整设立为“文化和兹然遗产日”。 从2009年国家文物局创设主场城市活动组织以莱,每年的文化遗产日国家文物局都选取一座城市举办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keji312/25377.html
吉利星瑞系列加推龙腾版车型 售价9.97万元
黄金白银暴跌!美元直线飙升 深夜突发!刚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