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链 黄仁勋带飞

如果你突然穿越回五年前,别忘了买英伟达的股票,然后坐等2024年的到来。如果野心再大一些,还可以带上“英链”上的关键企业。

北京时间6月6日,英伟达股价创新高,敲开市值3万亿美元的大门。 更关键的是,当日其市值超过了苹果,成为全球市值第二高的公司,仅次于微软。

截至发稿前,北京时间6月7日,英伟达的股价已经转跌,市值回落至3万亿美元以下,再次被苹果超越。不过这样的波动,掩盖不了英伟达的光芒。

英伟达的市值增长速度只能用“疯狂”形容。

仅仅将时间往回拨两年,普华永道曾根据全球上市公司2022年3月31日的股票市值做了排名,彼时英伟达的市值6850亿美元,位列第八;位列第一的苹果公司市值28500亿美元,是英伟达的四倍。

去年5月,英伟达市值突破1万亿美元,从登陆纳斯达克算起, 上市到万亿市值,英伟达花费了24年。 今年3月,英伟达市值突破2万亿美元,十个月达成第二个万亿里程碑。华尔街还在讨论英伟达是否担得起2万亿市值,仅仅三个月后,英伟达市值首次突破3万亿美元。

仅论今年,英伟达的股价就上涨了150%, 如果回看5年,英伟达股价上涨了将近30倍。

和英伟达一起飞往高空的,还有英伟达供应链——“英链”——上的众多企业。

随着英伟达市值超越苹果,台积电今年形势大好,论市值已经成为“美股七雄”之一,挤开了特斯拉。

英伟达突破3万亿的当日,富士康集团旗下工业富联股价涨停,报收26.07元/股,市值达到5178.6亿元。近日在COMPUTEX 2024上,富士康科技集团与英伟达宣布将建立先进计算中心。该设施以英伟达GB200服务器为中心,旨在彻底改变富士康的智能制造、电动汽车(EV)和智能城市平台。

AI浪潮依然风起云涌,丝毫没有减速的迹象。就在4月,英伟达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拿出超预期的成绩单,营收和数据中心业务均创下历史新高。黄仁勋同时宣布Blackwell平台已经全面投产,为万亿参数级生成式AI奠定了基础。

全世界都想和英伟达做生意,已经在英链上的伙伴则努力维持合作。然而,起飞的英链也暗含危机:一方面,英伟达可以带飞英链成员,也可以撞飞它们;另一方面,地缘政治影响着英伟达,也成了悬在英链头上的一把剑。

英链已经起飞,接下来的挑战不是越飞越高,而是确保不从高空坠落。

英伟达的供应链,很长很复杂。

对于包括GPU在内的半导体产品,整个供应链可以分为包括EDA(电子设计自动化)、IP授权和芯片设计的上游、包括GPU制造和封装测试的中游以及包括集成商和终端销售的下游。

在整个链路中,英伟达处于上游,中游企业众多,如前文提到的台积电和富士康就属于中游;下游服务器客户也在AI竞赛中激烈厮杀,整个AI行业目前高度依赖英伟达的产品。

对于中游企业来说,英伟达是强壮的大腿。

好消息对英链成员的股价带动作用明显。随着英伟达市值破3万亿,当日一众英伟达概念股走强,其中工业富联收盘涨10%,中际旭创涨超4.83%,安诺其涨3.58%,胜宏科技涨2.03%,景旺电子涨1.44%,浪潮信息涨2.37%。

实际上,英伟达近一年股价持续飙升,也持续带动着英链上的伙伴们。

今年2月,摩根士丹利调高了芯片设计公司英伟达的目标价,原因是AI需求持续增长。随后,台积电股价在2月15日创下历史新高,比上一个交易日上涨8%。目前,台积电是英伟达最先进的AI训练芯片(包括最新的Blackwell系列)的唯一生产合作伙伴。

本周二,台积电在股东大会上表示,AI需求比前一年乐观,随着AI的应用和芯片对公司提出更高要求,台积电对未来的增长充满信心。会后,台积电新任董事长魏哲家暗示,他正在考虑提高公司AI芯片代工服务的价格,并透露已经和黄仁勋讨论了这个问题。其后,6月5日,台积电美股盘初涨逾6%,股价一度触及161.96美元。今年以来台积电美股股价已经累计上升50%以上。

对于英链下游的企业客户来说,英伟达高端GPU的采购量和储备量,也成了AI场域某种实力的象征。 就连英伟达高端芯片的分配问题,都会引发公司股价波动。

5月底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的人工智能公司xAI刚刚成功筹集到60亿美元,就宣布计划打造一台超级计算机,为训练下一代Grok大模型,预计需要多达10万个GPU。而对特斯拉,马斯克也多次表示要将其打造成“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的领导者”。在4月的特斯拉财报会上,马斯克表示特斯拉在年底将拥有8.5万个英伟达H100 GPU。

然而,媒体曝出英伟达内部的电子邮件,先是马斯克很可能夸大了特斯拉在英伟达的采购量,并且马斯克将大量AI芯片优先交付给X与xAI。

这个消息使特斯拉股东不满,特斯拉周二收盘股价下跌近1%。马斯克当日就在社交媒体X(前Twitter)上表态,称特斯拉今年可能将花费30亿至40亿美元购买英伟达芯片,并解释把GPU优先分配给X和xAI是因为特斯拉目前没有地方存放并启用这些英伟达芯片。

英链并非铁链一条,在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共生共赢表象之下,危险也潜伏着。

6月5日,三星在首尔早盘一度上涨3.6%,而在那之前,三星今年股价已经下跌了约4%,表现落后于主要芯片公司。这要仰赖英伟达表示正在努力对三星的高带宽存储HBM芯片进行认证。只是一则潜在的订单消息,就已经让三星吃到了甜头。

有意思的是,在三星股价应声上涨的同时,英链上的另一家韩国公司SK海力士的股价一度下跌2.3%。SK海力士是英伟达HBM的关键供应商,目前英伟达使用的HBM3由SK海力士独家供应。不过,SK海力士到明年的产能已接近满负荷。

三星和SK海力士一直在围绕未来的HBM订单展开竞争。韩国媒体BusinessKorea今年5月还报道,英伟达一直测试三星领先业界的12层堆叠的HBM3E,但迟迟不下单,可能是有意刺激三星与SK海力士进行价格竞争。

在今年早些时候,有消息称SK海力士将在美国投资约40亿美元,打造一座先进的芯片封装厂,并计划在2028年投产。此举也被视为SK海力士与三星竞争的大手笔动作,有了美国工厂,加上后续进行封装的台积电也在美国筹建工厂,若能在美国本土进行生产和封装,将有利于成本控制,对英伟达来说更具合作价值。

为了争夺抱大腿的机会,激烈的竞争在英链上演。 失去英伟达,或者甚至只是由独家供应变为非独家,都可能对英链企业造成负面影响。

富士康也曾经历惊魂时刻。

4月19日,原本走势健康的工业富联,突然开始连续下跌,直至跌停。究其原因,是当日下午在网上流传的消息:工业富联经历史上最大丢单,因供应链问题无法按时交付100万张H800显卡订单,导致英伟达取消了该订单。

在消息疯传、股价跌停的当日,工业富联就忙不迭地发声明辟谣,称“目前公司与现有客户合作均正常开展,订单情况持续稳定”“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

总体而言,旺盛的AI需求,对英链提供着强劲的动力。悬在英链头上的那把剑依然是:这样的势头是否可以长久地持续下去?

最核心的问题是,AI浪潮是否存在过大的泡沫?

3月8日,段永平在社交媒体上公开做空英伟达,次日英伟达股价出现9个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收跌5.6%。

今年4月,英伟达又经历过一次股价波动,一日股价跌去10%,市值蒸发2100亿美元。究其原因,是另一个AI当红炸子鸡公司超威电脑出现意外。

超威电脑主攻高性能服务器,产品包括服务器、存储系统、网络交换器到软件,用于网站服务器、数据存储和AI训练等业务,是全球前三大服务器大厂之一,英伟达是其主要客户。超威电脑在2022年股价涨幅达87%,2023年股价又暴涨246%。

然而,当4月30日超威电脑在公布季度财报时,投资者发现这家公司没有像往常一样提供初步业绩,从而引发大规模减持。压力传导开来,包括英伟达、Arm、AMD、Meta等一众相关企业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有评论认为,超威电脑的事件恰是AI科技泡沫的注脚。

此外,今年以来,人称“木头姐”的方舟投资管理公司的CEO凯西·伍德(Cathie Wood)也持续减持英伟达的股票。在2月的一次采访中,她表示英伟达是AI领域的领导者,但市场的期待值过高,英伟达可能无法满足。

另一方面,在英链上随英伟达起舞的玩家中,既不乏为了发展暂时委曲求全者,也不缺想要摆脱英伟达甚至取代英伟达的野心家。

强调“AI服务器已成为公司新的增长引擎”的工业富联,虽然不断深化与英伟达的合作,股价也从年初的14元/股一路上涨至目前的24元/股,但背后是个位数的毛利率。

而目前还高度依赖英伟达的科技巨头们,不管是Meta,还是谷歌、亚马逊、微软等,甚至是OpenAI,都在着手自研芯片,有的已经投入使用。而英特尔、AMD等英伟达的老对手,则摩拳擦掌加码AI赛道,不甘心英伟达一家独大。

此外,也是最棘手的那把剑,当属地缘政治的变数。

中国台系厂商占据了全球服务器代工市场约90%的份额。

在台北电脑展即将开幕前夕,5月30日,黄仁勋和一众英链伙伴吃饭。这场“夜宴”的照片广为流传,包括华硕董事长施崇棠、和硕董事长童子贤、鸿海董事长刘扬伟、英业达董事长叶立诚等欢聚一堂,几乎囊括了整个台系服务器代工产业及台系PC代工厂。除此之外,黄仁勋还特别和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联发科董事长蔡明介等人聚会,未对外公开。台系英链对黄仁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拜登政府此前已经对英伟达对华出口芯片做出了限制,以至于英伟达不得不推出中国特供版AI芯片。早在去年6月,黄仁勋就曾专门强调,对于如此一来中国台湾进行芯片制造的问题,英伟达公司感到“非常安全”。与此同时,黄仁勋也已经着手与三星和英特尔等企业合作,以促进供应链多元化。

英伟达飞得越高,英链也随之飞得越高,但压力恐怕也会与之成正比。飞起来了,就得操心怎么才能不落下来。

参考资料:

1、芯智讯:《黄仁勋台北夜宴:台系服务器代工厂高管悉数到场,一桌消费1040元》

2、雷递:《英伟达重挫10%:市值蒸发超2100亿美元 被指是AI泡沫现形记》

3、经济观察报:《GPU:从游戏之友到权力之杖》

4、澎湃新闻:《丢掉英伟达百亿元订单?工业富联:与现有客户合作正常,订单稳定》

新浪科技:《英伟达疑煽动三星、SK海力士价格竞争:压低HBM内存价格》


黄仁勋的硅谷之路

黄仁勋讲中文很有意思,严格意义上讲他不太会说中文。 在别人讲的时候,他总是很努力地侧耳细听。 然后,他会作出简单的回答。 不过仅仅几句话之后,他就仿佛泄了气一般,脸上浮起不好意思的笑容,接着开始讲流利的英语。 同时很抱歉地说,自己的中文实在是不到家。 但当你已经把他当成一个老外的时候,他却又会迸出几句中文。 如果说语言是一种文化标志,从这个角度去看黄仁勋可能会了解到,他在本质上更是一个美国人。 那么,对于一个1983年大学电子专业毕业的美国青年,他最好的或者说是必然的选择,显然是去硅谷。 那时候的硅谷,英特尔和AMD 还仅仅是众星璀璨的半导体公司中的两个小字辈,而微软也才刚刚把自己的MS-DOS卖给IBM ,远远还没有显出明星像。 而王安的公司则如日中天,为华人青年树立了一个榜样。 不过,黄仁勋直到10 年后才创办自己的公司。 黄仁勋对他的妻子Lori曾经承诺,自己一定在30岁的时候拥有自己的公司。 黄仁勋硅谷之路的第一步,是加盟AMD公司并成为一名芯片设计师,这为他后来创办NVIDIA打下了最初的技术基础。 两年之后,他跳槽到LSI Logic。 这也是一家芯片公司,但主打业务并不是CPU,而比较倾向于芯片的图形处理。 不过在当时无论是CPU还是图形芯片,都没有出现如今天这样一两家企业垄断市场的局面,而是群雄逐鹿的格局。 与格局相对明朗的行业相比,在这类创业型的公司里,更容易学会如何把握机会,也更容易尝到何为失败。 在LSI Logic的另一件事情对黄仁勋也很有意义,他在设计部门呆了两年后就要求调到销售部门,并最终成为集成芯片(类似于今天的SOC,即一块芯片上集成多重功能)部门的总经理。 对于这一转变,黄仁勋说:“从工程部转到销售部,这是我曾经作出的最佳职业选择,我逐渐学会了产品的设计开发如何与市场结合。 因为我意识到,消费者并不关心你从哪家商学院毕业,他们只关心一件事,你的产品对他有什么好处。 ”

独立显卡芯片的厂商有哪些?

独立显卡芯片的厂商有NVIDIA和ati。 NVIDIA(纳斯达克股票代码:NVDA)是一家人工智能计算公司。 公司创立于1993年,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市。 Jensen Huang(黄仁勋)是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ATi(Array Technology Industry)是世界著名的显示芯片生产商,和NVIDIA齐名。 在1985年至2006年之间是全球重要的显示芯片公司,总部设在加拿大安大略省万锦,2006年被美国AMD公司以54亿美元的巨资收购后成为AMD的一部分。 扩展资料显示主芯片的性能直接决定了显示卡性能的高低。 不同的显示芯片,不论从内部结构还是其性能,都存在着差异,而其价格差别也很大。 显示芯片在显卡中的地位,就相当于电脑中CPU的地位,是整个显卡的核心。 因为显示芯片的复杂性,设计、制造显示芯片的厂家只有NVIDIA、ATI两家公司。 SIS、VIA等公司都是生产集成显卡芯片。 家用娱乐性显卡都采用单芯片设计的显示芯片,而在部分专业的工作站显卡上有采用多个显示芯片组合的方式。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百科-ati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百科-显卡芯片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百科-NVIDIA

著名显卡芯片NVIDIA创始人是谁?是中国人吗?

NVIDIA公司创始人黄仁勋黄仁勋,美籍华人,1993 年创办NVIDIA ― 今天全球最大显卡芯片厂商。 2001年黄仁勋在《财富》“40岁以下最富40 人”排名第12 位,位列在篮球明星乔丹之前。 黄仁勋为人不张扬,国内很少有人知道这位杰出华人的成功之路。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25395.html
评阅 不影响答题卡的识别 海南就高考语文卷未发条形码致歉
能跟更多强者对决 u19国青队长史松宸 这对我们提高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