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 陈萍萍崩溃落泪 原著大结局 二皇子临死前露出胎记

庆余年2大结局,但很多事情还没有讲完。

范闲去江南,跟叶流云那一战,就跟二皇子有脱不开的关系。

这也预示着,二皇子依旧是下一季的主角,他能请动大宗师叶流云,足以说明人脉和实力不容小觑,或许这也给了二皇子敢谋反的底气。

原著中,二皇子野心极大。

别看他表面乐呵呵,整天光脚吃葡萄,但他对争储一事,从来没有放弃过。

再加上庆帝有意扶持,想让他当磨刀石,结果是二皇子的势力越来越大,不仅身边聚集了一些九品高手,手还伸到了内库,控制着三大坊。

站在这个角度,就能理解,他为什么敢跟太子对着干?

大东山一战,庆帝以身入局,一人击垮3位大宗师,不过也在激战中身受重伤。

关键时候,庆帝隐瞒了部分消息,还故意放出驾崩的假消息,就是为了试探太子和二皇子的真心。

不出意外的话,意外就要发生了,太子自然急吼吼登基,而二皇子也意识到,这是争位的最佳机会。

于是在庆帝的冷眼旁观下,这两个儿子斗得天翻地覆,自然谁也没有好下场,因为他们失去了儿臣的本分,居然把这个父亲撇在了一边。

事情的结局,二皇子知道自己被算计,也无力改变失败的局面,服毒自尽,但留下四个字“鳏寡孤独”,是对自己人生的具象化,也是对庆帝的怨恨。

(有人在写同人文的时候,从这里进行了延展,也是对庆帝的报复,大家看看,图一个乐子就好。)

在给二皇子换衣服的时候,身边人发现,他身上有个胎记,陈萍萍知道消息后,意识到不简单。

原来陈萍萍在进宫前,也曾是一位公子,但由于家道中落,他才不得不为了生计,才进宫当了太监。

他在年轻的时候,曾跟淑贵妃有过一段感情,身份变化后,就再没有联系过。

命运弄人,淑贵妃嫁给了诚王世子,也就是后来的庆帝,并且生下二皇子 ,谁能想到,这个孩子竟然跟陈萍萍有着血缘关系,他身上的胎记,陈萍萍是有印象的。

这或许是对人性最大的考验,明明知道儿子近在咫尺,却不能相认。

陈萍萍这一生,别看失去了很多,但他也获得过很多,得到了叶轻眉的友情,也曾有过爱情,只是这些东西,都是过眼云烟,慢慢都远离了他。

为什么他后半生很冷漠?

是因为失去太多,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东西了,所以有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泰然,反而成为思维最冷静,做事最狠辣的一个人。

而庆帝有好几个儿子,别看他家族庞大,但他其实是最孤独的人,没有一个人能信任,也没有一个人真正爱他。

他把二皇子当磨刀石,从侧面也能看出,心里根本不爱淑贵妃,要不然,他也不舍得。

或许,庆帝除了叶轻眉,谁也没真正爱过,这些皇子在他心中,都不过是棋子罢了,多一个,少一个,又有什么关系?

反正他从未想过传位给谁,他真正想要的,是自己一统天下,能永远掌控权力。

至于太子,不过是他放在身前的挡箭牌,跟洪四痒一样,为了转移注意力,堵住悠悠众口罢了。

不知道第三季会怎么拍,庆帝会不会真的算计几个皇子,真心希望他能多一点温情, 要是他真的见过神庙使者,就该知道,自己也不过是沧海一粟,没有谁能真正成为赢家。

既然如此,为何不善待皇子,让自己不那么孤独呢?


庆余年小说各人物结局是什么?

1、范闲:在五竹、影子、海棠、王十三郎和若若的帮助下刺杀了庆帝,为陈萍萍报了仇也是为自己母亲报了仇,最后带妻子林婉儿隐居了。

2、庆帝:被竹五杀死了。竹五在丧失了记忆后,为了寻找自己心中的答案而勇闯紫禁宫,冲入庆帝所在处。庆帝临死前提出想看一看竹五的蒙眼布后面到底有什么,然后伸手摘下了那条布,接着皇宫方向骤然亮起一道白光,庆帝消失了。

3、林婉儿:生下了范闲的二儿子范良,最后跟着范闲过上了幸福的隐居生活。

4、柳思思:生下了范闲的大女儿范淑宁。

5、战豆豆:为范闲生下了的三女儿红豆饭(大名未取),结局她并未为了范闲放弃国家,她继续女扮男装还做北齐的皇帝。

6、叶轻眉:死在皇后的手里。庆帝暗地里调走了所有保护她的人,让皇后她们的阴谋得以得逞,所以说叶轻眉最后是被庆帝阴死的。

7、陈萍萍:陈萍萍告老后回京都找庆帝为叶轻眉的死讨说法,被庆帝凌迟。

8、长公主、台子、二皇子、皇后自杀。长公主派人刺杀范闲未遂后,范闲把长公主和太子奸情告诉了皇上。长公主被软禁,太子面临被废除危机。之后长公主安排人去刺杀皇帝,同时还和叶家、秦家勾结,得知真相的皇帝派范闲回京求助,最后长公主阴谋被拆穿,叶家实际上是皇帝的卧底。刺杀失败后,长公主、台子、二皇子、皇后自杀了。

9、三皇子:成为最后的赢家,登上了皇位。

扩展资料:

《庆余年》的主角范闲的人生目标一直是变化的,通过人生目标的变化我们也可以看到他的成长路程,从而将庆国几十年起伏的画卷慢慢地呈现出来。

几十年的历程里,我们看到的是三代风云人物的起起落落、轮转更替。两条线索,范闲的成长、叶轻眉的一生贯穿着整个小说,一明一暗,把几十年的庆国风雨尽揽其中。

参考资料:网络百科-庆余年(猫腻所著架空历史小说)

庆余年大结局剧情介绍

1、范闲遭刺杀,之后大力打击长公主势力,揪出太子与长公主的奸情,皇帝震怒,将长公主软禁,意图废太子,为求借口,离开京城到大东山神庙祭祖。 长公主安排燕小乙,上杉虎,苦荷,叶流云,四顾剑去杀皇帝,另一方面联合秦家,叶家在京城夺权。 皇帝派范闲回京求援,范闲用枪杀死燕小乙回京之后粉碎太子,二皇子,长公主阴谋,在叶重帮助下杀死秦业,这时大家才知道叶家是皇帝一边的。 大家都以为皇帝必死,这时传来皇帝还活着的信息。 原来皇帝自己是大宗师,洪太监只是幌子,叶流云也是皇帝的人,皇帝借此将苦荷,四顾剑打成重伤没多久两个都死了。 长公主,太子,二皇子,皇后自杀,太后也死了。 2、经过上面的事情之后,陈萍萍,范建,范闲发现当年杀叶轻眉的主谋竟然是皇帝。 原因是因为叶轻眉太光彩夺目,皇帝多疑又自私,不能容忍叶轻眉遮蔽他的光芒,阻挡他一统天下的决心。 范建归乡,陈萍萍与皇帝决裂,欲杀皇帝,后失败被凌迟处死。 范闲为给叶轻眉,陈萍萍报仇,与皇帝反目,最后在五竹,影子,海棠,王十三的帮助下杀死皇帝。 3、三皇子登基,范闲过着归隐的生活,到此结束。

庆余年:大皇子无缘帝位,二皇子自尽,太子被杀,谁是赢家?

《庆余年》自开播以来就赚足了话题和流量,庆帝作为最大的反派自然也成了舆论的焦点。庆帝从清闲王爷蜕变为高高在上的雄主,他在创业时有气吞如虎的霸气,在守业时又能做到如水一般的沉静,他的冷与狠令人胆战心惊。庆帝更是一个权力的代号,他最爱制造各种家庭矛盾,让各种势力相互制衡,从而巩固自己的权利和地位。

俗语有“虎父无犬子”,剧版《庆余年》播出至今,我们只看到了庆帝的两个儿子——太子和二皇子,而“范闲生父”作为《庆余年》一大谜团也即将在后续的剧情中揭晓答案,通过原著可以得知,范闲的真实身份也是皇子,他的生父就是庆帝。

按照常理,同为皇子的三人应该都能或多或少地遗传些庆帝的优良基因,可三个儿子的行事作风和结局却大不相同。范闲、二皇子和太子三人的人生走向不同,这与庆帝的“诈尸式”教育方式有关,也与他经常厚此薄彼的态度有关。最重要的是,三个儿子的母亲的追求各不相同,这也导致三个人的人生观从小就出现偏差,在周围人和环境的影响下,他们最终拥有了完全不同的人生。说明:以下部分内容结合《庆余年》原著进行分析评点。

三位皇子性格大不同

范闲在不同人面前呈现出的性格是不一样的,他对朋友重情重义、很有担当,对敌人步步为营、绝不姑息,对恋人温柔眷恋、一往情深。而范闲最鲜明的标签是聪明,他的聪明在于他跟每个人都保留一定的距离。这种神秘感和孤独感也是他能成为最大赢家的最重要的性格特质。正如二皇子评价范闲:“他是一个奸猾的忠臣。”

随着剧情的推进,或许最让人“意难平”的人就是二皇子。表面上整天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他假借欣赏范闲才华的名义与范闲亲近,最后却用滕梓荆的孩子来威胁范闲,对范闲步步紧逼。常说“型如其人”,二皇子那放纵不羁的刘海只是他窥探世界的法宝,他用一只眼睛来“演戏”,而另一只被刘海盖住的眼睛,则可助他悄悄地观察每个人,同时也将他的真实面目隐藏起来。

通过《庆余年》的原著可以得知,太子虽然身份尊贵,可他的母后一族已经被陈萍萍全部除去,他根本不能得到来自外戚的助力。太子的内心也极度缺乏安全感,为了稳固东宫的地位,他想找到自己的左膀右臂,让更多人来帮助他登上帝位。可太子身边的人,个个都心怀鬼胎,没有真正想帮助他的人。“很傻很天真”的太子,他有时是别人的枪,有时又是别人的棋子,看似风光的背后,实则甚是憋屈。三皇子的母亲是宜贵嫔,是范闲继母堂妹的孩子,最后是他继承了皇位。

母亲的影响力不同

《庆余年》后宫中的女人,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生存智慧,她们虽然没有大的权利,却在一定程度上敢于干预一切。她们与皇子们相处的每个细节都影响着皇子们今后的发展,因为母亲对孩子灌输的思想是潜移默化的。孩子依赖母亲,母亲的行为和思想则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范闲的母亲叶轻眉是一个骄傲迷人、聪明绝顶的女人,她不屑天下所有男人,她主张人人平等的思想。同时,叶轻眉也是乐天派,她一直在生活中寻找乐趣。叶轻眉给范闲留下的不仅仅是她的“贵人天团”,还有能与封建思想对抗的现代思想,这也是她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庆余年》原著里面,范闲通过母亲的书信而受启发,最终他还是走上了完成叶轻眉遗愿的那条路。

二皇子的母亲淑贵妃是一个忧郁系的文艺女青年,她爱书如命,她的思想总在神游,她与人交谈时经常会让对方接不上话。二皇子受母亲的影响,从小就在诗词歌赋方面有很高的天赋。可母子的处境却是不同的,淑贵妃为了避免纷争,找到书这个精神庇护所。但二皇子却不能置身事外,他被扯进各种争斗中。最终,二皇子沿袭了淑贵妃只爱圣贤书的形象,用以遮盖他内在的野心。

太子的母亲为了自保便经常不露面,这也让太子不得不将自己的情感寄托转移到长公主身上。而长公主名义上是在帮助太子巩固势力,实则她是想构建自己的版图。想要成大事,就必须无情,当一个人有了感情,那他就有了软肋。太子将长公主当成了自己的画中仙,可是这仙女是没有容貌的,或许某种程度上也在暗示他根本看不清长公主的真实面目。为情所困终究只能成为这场争斗的牺牲品,这样的恋爱脑男人怎么可能走到最后?

庆帝的厚此薄彼成关键?

庆帝作为三个皇子的父亲,他并没有做到一个父亲应尽的责任,他开心时会来个“诈尸式育儿”,他的关爱也大多数是训斥儿子的话。不是庆帝不想当个好父亲,而是当他登上皇位的那一刻,他就必须割舍掉所有的亲情,他与皇子之间的关系只能是君臣。即便如此,庆帝对三个儿子的态度还是有很大的差别,这也影响到三个皇子对人生的选择。

从情感的层面庆帝应该是最爱叶轻眉的,可他对这个女子也很忌惮,这种感情也延续到了范闲身上。庆帝初见范闲时,躲在一旁偷看儿子,他脸上紧张又快乐的神情暴露了他对范闲的喜爱。他评价范闲用的是“脸皮厚”,这其实也是一种夸赞。想必在庆帝心中,男人必须脸皮够厚、心够黑,方能成就一番霸业。即便庆帝再喜欢范闲,他也只想把范闲当鱼饵,但他没料到的是,范闲比他想的更有远见。

在庆帝看来,爱书的女人只能远远地欣赏,和她们偶尔谈谈诗情还好,真要是天天沉浸于其中,那他的帝位便恐怕保不住了。淑贵妃与庆帝的关系就是这样,庆帝对她一直比较冷淡,所以对二皇子自然也就亲近不起来。庆帝评价二皇子:“从小就没个吃相,到现在也是。”庆帝用二皇子当太子的磨刀石,一直在挑唆二皇子与太子明争暗斗,或许在一定程度上他这个父皇也从未把二皇子放在眼里过。

太子在庆帝看来是最佳的皇帝人选,太子仁厚,这样的性格最适合守业。庆帝评价太子是木头,这看似是在贬低太子,实则是一种带着审视目光的喜爱,因为太子的“木”也正是庆帝看中的一点。可最终太子却恋上长公主,庆帝利用长公主,长公主又利用太子,这个局中局也毁掉了庆帝赐予太子的前程。当然,这些仅仅是原著中的细节,剧版的《庆余年》究竟会有如何走向,我们尚不可知。

《庆余年》中庆帝的三个儿子的不同命运让我们领悟到,除了庆帝的“诈尸式教育”外,他们的母亲对他们的影响也是很深远的,尤其是母亲的智商和情商,这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起了决定性因素。最聪明的范闲拥有开挂的人生,自然是能笑到最后成为最大赢家,藏得最深的二皇子最终还是成了悲剧,而最傻最天真的太子却因爱生痴、因痴舍命。这样的结局,似乎从一开始,就早已注定。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25456.html
澳大利亚要求中国投资者减持稀土矿商股权
嘉实中证科创创业50ETF最新净值0.4698 跌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