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口减少 韩国中年人在职场渐受重视

韩国《中央日报》6月6日报道,由于年轻人口减少、劳动适龄人口大规模退休,更多韩国公司开始招聘中年员工。

今年早些时候,韩国害虫防治公司“切斯科”在首尔举办了一场招聘会,招聘40岁到59岁的员工从事相关职业,吸引了大批人关注。

53岁的朴先生看到了“切斯科”的招聘广告后来到现场。他说,即使三十多岁的人要找到一个初级工作也不是很容易,他很开心看到公司把招聘目标放在四五十岁的人身上。

公司管理人员安志焕(音译)说,这个工作需要入户消杀,“中年人比较合适,和二三十岁积累点工作经验就会离开的年轻人相比,他们的忠诚度更高”。

当地时间2024年4月26日,韩国城南市,一名求职者在市政府举办的青年招聘会上查看招聘启事。

韩国统计厅数据显示,到2025年,韩国将有20%的人口达到或超过65岁。相关机构数据显示,2023年韩国15岁到64岁的劳动适龄人口数量为3657万人,到2044年将减少到2717万人。

统计厅说,韩国有2020万40岁至64岁的中年人,占总人口的40.5%。正因为如此,当前韩国中年人在就业市场上越来越受到重视。

SK集团旗下建筑工程公司“SK ecoplant”约27%的员工年龄在50岁左右。有需要时,公司还会返聘已退休的员工。施工现场,50岁以上的工人占员工总数的67%。

公司一位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说:“优秀的中年员工能帮我们提升国内外建筑项目的质量……他们在传承技能以及沟通方面表现出色。”

为促进中年人就业,首尔市政府成立了“首尔50+基金中心”。基金中心数据显示,68%聘用中年人的公司对这些员工的工作表现感到满意。37%的公司认为中年人勤奋、对公司忠诚;18.6%认为中年人善于适应环境;6.8%认为中年人离职率低。

专为中年人找工作的在线平台“Allwork”针对中小企业进行过一项调查,受调查对象中,76.5%表示愿意为中年人提供工作。但是,不少公司希望员工能熟练使用电脑和办公软件、会分析大数据或具备社交媒体营销技能。


中国的结婚率为什么越来越低?

首先,过去女性是相夫教子,一到年龄就要谈婚论嫁,当时女性的地位不高,经济方面也要依赖男性。 现代社会女性社会地位很高,有的甚至要比男性更精明强干,在这些女性看来,一定要嫁一个比自己更有能力的男人,也宁缺毋滥。 所以,很多城市中的优秀女性都不愿意结婚。 再者,我国适龄出生人口的减少,以及人们结婚观念的淡泊,也造成了中国结婚人口呈现下降趋势。 目前适龄人口主要是90后这一代人(总数在1.7亿人左右),人数要比80后大幅度减少。 同时,90后这一代人,晚婚、晚育、习惯于享受,这已经成为常态,社会上的包容度也在不断地提升当中。 再次,我国结婚率不断下降,主要是结婚的门槛是越来越高,婚姻对很多人来説已经是奢侈品了。 过去农村小伙结婚,只要把自己的老宅翻修一下,做成新楼房,现在结婚一定要在附近的城里有房有车,还要收取彩礼钱,再加上农村男女人口比例严重失调,年轻男性要想结婚难度是越来越大了。 最后,很多优秀的女性,为了将来出人头地,以便能有更好的发展前途,就拼命读书,大学毕业了,还要去读研究生,还要读博士,把大好时光都用在了读书上面,等到学有成就之时,发现自己已经老了。 再去寻找另一半,难度越来越大了。 如果说,越来越多的人都不想结婚是不正确的,很多人是没有能力结婚,或者已经错过了结婚的大好年龄。 这就造成了大城市里有几百万个剩女,而农村乡镇却有四千万个男性光棍。 在这种情况下,结婚率下跌、出生率下滑都不算奇怪。

19960720的塔罗牌是什么

〖阳历〗:公元 1996年07月20日巨蟹座〖阴历〗:农历 一九九六年六月初五日生肖属鼠〖灵魂塔罗牌〗:战车The Chari ot〖个性塔罗牌〗:倒吊人The Hanged Man

IQ和EQ指什么

IQ智商 EQ情商IQ智商是什么?智商就是智力商数。 智力通常叫智慧,也叫智能。 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智力包括多个方面,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分析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等。 智力的高低通常用智力商数来表示,是用以标示智力发展水平。 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就制定出第一个测量智力的量表——比奈-西蒙智力量表,1922年传入我国,1982年由北京吴天敏先生修订,共51题,主要适合测量小学生和初中生的智力。 1916年美国韦克斯勒编制了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WAIS),儿童智力量表(WISC)、适用4-6.5 儿童的韦氏幼儿智力量表(WPPSZ),韦氏量表于80年代中后期引进我国经过修订出版了中文版,因而应用较广。 智商有两种,一种是比率智商,智力年龄÷实足年龄=智力商数。 如果某人智龄与实龄相等,他的智商即为100,标示其智力中等。 另一种是离差智商,把一个人的测验分数与同龄组正常人的智力平均数之比作为智商。 现在大多数智力测验都采用离差智商。 ①为了准确表达一个智力水平,智力测量专家提出了离差智商的概念,即用一个人在他的同龄中的个对位置,即通过计算受试者偏离平均值多少个标准差来衡量,这就是离差智商,也称为智商(IQ)。 ②比如说,两个年龄不同的成年人,一个人的智力测量得分高于同龄组分数的平均值,另一个的测验分数低于同龄组的平均值,那么我们就作出这样的结论:前者的IQ比后者高。 ③目前均大多数智力测量都用离差智商(IQ)来表示一个人的智力水平。 ④人群的智力商分布。 在现代典型的智力测验中,设定主体人口的平均智商为100,则根据一定的统计原理,一半人口的智商,介于90-110之间,其中智商在90-100和100-110的人各占25%。 智商在110-120的占14.5%,智商在120-130的人占7%,130-140的人占3%,其余0.5%人智商在140分以上,另有25%的人IQ在100分以下。 ⑤智力超常和智力低下 智力测验问世后,要区别智力的差异就变得容易起来。 人们发现智商极高(IQ在130分以下)和智商极低的人(IQ在70分以下)均为少数, 智力中等或接近中等(IQ在80-120分)之间者约占全部人口的80%,智力超过常态者,我们称之为智力超常,那些智力低于常态者,我们称之为智力低常。 我们采用的是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编制的智力量表,由我国湖南医科大龚耀先等人修订,制定了中国常模。 现在我们可以测查6-16岁的儿童和16岁以上的成人。 通过心理测量可了解自己的智力水平、潜能所在,鉴定交通事故导致智力损伤,为发挥自己的优势,科学填报高考志愿,优生优育等提供科学依据。 EQ是“情绪智商”的简称,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系教授丹尼尔·戈尔曼在1995年出版的书中提出。 戈尔曼认为,EQ包括抑制冲动、延迟满足的克制力,包含了如何调适自己的情绪如何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感受别人的 感受的能力,以及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自动自发的心灵动力……简单说来,EQ是一种为人的涵养,是一种性格的素质。 以下例子,都属于EQ所涵盖的层面: 自动自发 一个EO高的孩子,懂得自动自发,自动做事、自动读书、自动做功课…因此,就算他们的IQ(Intelligence Quotient)智商不比别人高,但成绩也可以比别人好。 在工作上,自发性地提升自己也是很重要的。 举例而言,如果我们的心态是要和人竞争。 我们会想:“我要努力,因为我要比老王好,为什么他在各个方面都比我好?”如此,你是在跟老王竞争,你在以他为目标,就算就能做到,最多是和他一样好,而不会比他好。 反之,如果是自发性的,你想:“是,他不错,我要向他学习,我要看自己能做到什么地步。 ”反而,你会无限量地发挥,就算你不可以,你也不会对老王存在歧见,不会因此讨厌他;老王不会觉得你在跟他竞争,心态上完全不一样。 也就是说,你的人际关系,也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控制情绪 你会发脾气吗,你晓得什么时候应该发脾气,什么时候不应该发脾气吗?如果你在走路时,碰到别人开车从你身边一擦而过,使你大吃一惊,你是否会破口大骂呢?很多人会因此发脾气,甚至为此不高兴一天。 反之,忍住不发脾气一定是好的吗?比如,当你的孩子在念书时,隔壁的音响开得很大,你只管忍耐,不伸张权益,这等于在纵容别人做不该做的事情。 两种情况对照,说明EQ的另一特征,是懂得在适当的时候,对适当的人,适度地发脾气。 眼光放远 EQ的提出者戈尔曼在书里举了一个很有趣的例子:研究者请来了一批小孩,把他们一个个带进房间,告诉他们:“这里有棉花糖,你们可以马上吃,但如果你们等我出去办完事,回来才吃,你们可以得到双份棉花糖。 ”他说完走了。 有些孩子看他一走,便急不可待,拿起棉花糖,往口里塞;另一些孩子/等了几分钟,便不再等,也把棉花糖吃了。 剩下的孩子,决心等研究者回来。 这项实验的结果是,那些有耐心等的孩子,长大后,比较能适应环境、比较讨人欢心。 比较敢冒险、比较有信心、比较可靠;那些要满足眼前欲望的孩子,他们没有办法克制自己,他们的EQ比较低,长大后,各方面的成就,都比能克制自己的孩子低。 自我认识 很多时候,我们发现,身边的朋友和亲人,他们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 和他出门,你说什么,他都说:“随你啊!”日子久了,你会觉得内疚:“我是不是剥夺了这个朋友的自由权?我是不是有点亏待他,他什么都依我,只有我高兴/慢慢地,内疚感演变成厌恶感,你不再觉得和他在一起是有趣的事。 事实证明,这种感情表达有障碍的人,对别人的感情也比较冷模。 原因是他没有能力了解自己的感情,又如何了解别人的感情呢?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提升自己的EQ,也包括了学习但然表露自己的情感。 比如,你今天赶着回家,不能够答应同事的要求送他一程,就应该坦诚相告:“我有要事,没办法送你,很抱戳/通常,对方不会因此生气,反而,他和你做朋友,会觉得自在。 人际技巧 提升EQ,包括搞好人际关系。 要搞好人际关系,应培养所谓的同理心——感觉别人的感受。 很多严而不慈的父母,都缺乏同理心。 他们关心孩子有没有吃饭、冲凉、读书,他们会监督孩子,但孩子不会感受父母的关爱,只感受到家庭的压力。 反之,严而慈的父母,通常会参与孩子的活动,不只问孩子到底读书了没有,也会用时间和孩子沟通、说话。 只要你每个星期肯定有一段时间和孩子沟通,孩子在感情和情绪上发生问题时,他会想:“下星期,当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时,我一定要告诉他们。 ”反之,如果你的孩子根本不知道你什么时候跟他在一起,他根本没有准备好要跟你提,即使你突然出现,他也不会告诉你。 此外,我们跟人说话,吵架,都是一种人际关系的交流。 我们在跟人沟通时,没有办法控制别人怎么想、怎么感觉,没有办法预知别人的行为。 但是,我们却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用这种自制力影响和感染别人的行为和情绪。 例如,当一个顾客生气地投诉公司的服务时,如果你忙着辩护,他会越讲越生气,但是,如果你表现出有同理心,让他知道你在听他说话,他生气是有道理的,他的口气将会逐渐放软的。 所以,我们要提升自己的EQ,也应该培养同情心,进而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改变别人的情绪。 EQ到底是什么? 怎样才能知道我的EQ高不高? 这是我最常被问到的两个问题。 尤其在企业界做训练时,每当谈及了EQ对工作成就的重要影响:职位愈高,EQ对于成功就愈重要,话刚说完,总是会有学员不解地举手:不会吧!?我们老总脾气超烂,动不动就发火,EQ这么差,还不是做到了总经理?! 好问题,这个看似低EQ,高成就的现象,其实是因为我们还没完全了解EQ的真正内涵之故。 因为一个人的EQ高不高,不光只是看他会不会发脾气而已。 那,EQ到底是什么呢? EQ(Emotional Quotient)是情绪商数的英文简称,它代表的是一个人的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之能力。 简单的来说,EQ是一个人自我情绪管理以及管理他人情绪的能力指数。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EQ诞生的过程。 早在一九二零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索戴克(E.L. Thorndike)就首先提出了社会智力(Social Intelligence)的概念,认为拥有高社会智力的人「具有了解及管理他人的能力,而能在人际关系上采取明智的行动」。 一九二六年推出了第一份社会智力测验(George Washington Social Intelligence Test),问卷的题目包括了指认图片中人物的情绪状态,以及判断人际关系中的问题等等。 然而接下来的几十年,心理学界在这方面的努力停顿了下来,主要因为大家都忙着发展及研究IQ测验,当时认为IQ(亦即一个的数学、逻辑、语文、以及空间能力)会决定每个人的学习及受教的能力,因而会影响将来的工作发展及表现。 一直到一九八三年,美国心理学家嘉纳教授(Howard Gardner)提出了影响现今教育体系甚钜的多元智力理论。 他认为原先只重数理语文能力等的传统定义智力的方式(亦即IQ)需要大幅修改,因为一个人的IQ除了对学校学习的成绩有很高的正相关(IQ愈高,功课愈好),对于其它方面,例如工作表现,感情及生活满意度等并无太大的关系。 嘉纳教授在他的多元智力理论中,多加了几项智力,包括了音乐,体育以及了解自我和了解他人之能力。 而这后两项,让社会智力的概念再一次地受到教育界及心理学界的重视。 第一个使用EQ这个名词的人是心理学家巴昂(Reuven Bar-on),他在一九八八年编制了一份专门测验EQ的问卷(EQ-i),根据他的定义,EQ包括了那些能影响我们去适应环境的情绪及社交能力。 其中有五大项:(1)自我EQ(2)人际EQ(3)适应力(4)压力管理能力(5)一般情绪状态(乐观度,快乐感)。 接着又有心理学家沙洛维及梅耶(Salovey&Mayor)在一九九0年提出情绪智力的定义。 他们认为情绪智力应和乐观等人格特质区分开来,所以他们对EQ的定义强调在了解并运用情绪之方面。 目前另一个在各国受到广泛使用的EQ测验(MSCEIT),即为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 其中的问题有几大项(1)察觉及表达情绪之能力(2)在脑中想象情绪状态之能力(3)了解情绪的能力(4)控管情绪的能力。 真正让「EQ」一词走出心理学的学术圈,而成为人人朗朗上口的日常生活用语的心理学家是哈佛大学的高曼教授(Daniel Goleman)。 他在1995年出版的《EQ》一书(Emotional Intelligence),登上了世界各国的畅销书排行榜,在全世界掀起了一股EQ热潮。 高曼发现一个人的EQ对他在职场的表现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举例而言,一个针对全美国前500大企业员工所做的调查发现,不论产业别为何,一个人的IQ和EQ对他在工作上成功的贡献比例为IQ:EQ=1:2,也就是说,对于工作成就而言,EQ的影响是IQ的两倍,而且职位愈高,EQ对工作表现的影响就愈大。 此外对于某些工作类别,例如行销,业务以及客户服务等等,EQ的影响就更为明显。 因此高曼针对职场的工作表现,提出了他的工作EQ架构。 经过不断的测试和修正,目前高曼的工作EQ内容共有4大项,以及18小项。 想知道你的工作EQ高不高吗?请一起来检查一下你的各项工作EQ能力。 <十八项重要的工作EQ>自我情绪管理能力:一、自我察觉(1)意识到自己情绪的变化:解读自己的情绪,体认到情绪的影响。 (2)精确的自我评估:了解自己的优点以及不足之处。 (3)自信:掌控自身的价值及能力。 二、自我管理(4)情绪自制力:能够克制冲动及矛盾的情绪。 (5)坦承:展现出诚实及正直;值得信赖。 (6)适应力:弹性强,可以适应变动的环境或克服障碍。 (7)成就动机:具备提升能力的强烈动机,追求卓越的表现。 (8)冲劲:随时准备采取行动,抓住机会。 人际关系之管理能力:三、社交察觉(9)同理心:感受到其它人的情绪,了解别人的观点,积极关心他人。 (10)团体意识:解读团体中的趋势、决策网络及政治运作。 (11)服务:体认到客户及其它服务对象的需求,并有能力加以满足。 四、人际关系管理(12)领导能力:以独到的愿景来引导及激励他人。 (13)影响力:能说服他人接受自己的想法。 (14)发展其它人的能力:透过回馈及教导来提升别人的能力。 (15)引发改变:能激发新的做法。 (16)冲突管理:减少意见相左,协调出共识之能力。 (17)建立联系:培养及维持人脉。 (18)团队能力:与他人合作之能力;懂得团队运作模式。 这么多的内容,足足有18项,真的是十八般武艺,样样都不简单。 而要十八般武艺俱全,岂不难如登天? 请先别担心,事实上一个人只要能在这十八项EQ能力中,有五、六项EQ能力特别突出,而且是平均分布在四大项能力中的话,那他在职场上的表现,就会非常亮眼了。 要测量工作EQ,目前相当广为使用的量表是情绪能力问卷(ECI:Emotional Competence Inventory),总共有110个题目,很特别的是ECI使用360度全方位的资料收集方法,它不只是问当事人,也会从他的上司、属下、和同事来了解当事人的工作EQ,得出来的结果当然就比较客观而准确。 所以,只要掌握了工作EQ,你就能造就工作成就。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25642.html
人民时评 新 港通四海 而行 向
组织高考作弊!多人获刑 还有一人是监考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