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在中国已经纵横将近30年的行业,如今再次被人们提起,居然是因为一只猴子。
8月份,《黑神话:悟空》横空出世,发行后引起了全世界范围内现象级的热潮,带火了包括且不仅限于原著、周边、游戏直播、山西旅游等多个产业蓬勃发展。
最重要的是,因为它是一款单机的3A级端游游戏,无法联网,所以对电脑内存和运行速度的要求非常高,配齐一套可运行游戏的“机械工具”,至少要万元以上。
于是,《黑神话:悟空》火了,网吧也火了。
彼时,全国各地生意惨淡的网吧迎来了一小波“爆发期”,就算是规模一般的网吧,每天的净利润也能达到四位数。
一些网吧的老板对此喜闻乐见,并表示,网吧如今已经是夕阳产业,虽然这波热度可能持续不了多长时间,但他们还是非常希望能稍微延长一下它的“寿命”。
此话一出,无数网友感慨万千。
毫不客气的说,网吧从前还有一个名字——“互联网摇钱树”。
如今,在科技大爆发的背景下,网吧这棵树,早已成了光秃秃的光杆司令,摇不动,也赚不到钱了。
短暂的辉煌,似乎正在为落幕做准备,也好像已经开始迎接下一个辉煌的到来。
1996年,上海开了一家勉强可称得上是“网吧”的互联网营业机构,叫“上海威盖特电脑室”。
同年,北京也开了一家叫做“实华开网络咖啡屋”的网吧。
这是中国最早的“网吧雏形”,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热议。
毕竟,世界上第一家网吧——英国的Cyberia,也才开张不过短短两年。
早期网吧没有什么花里胡哨的游戏,网速和运行速度非常慢,可能如今手机上只需要两秒就能打开的网页,在当时需要几十分钟。
但是,作为“时尚的新鲜玩意”,这个早就被无数人只听其名,未见其貌的产品还是受到了不少人的关注。
当然,彼时,上网的价格也十分昂贵。
上海威盖特每小时收费40元,而北京的实华开为每小时50元,这意味着什么呢?
根据相关数据,1996年,上海职工的平均工资为889元。
如果将这笔钱折算在网吧里,大概能玩22.23小时,还不到1天。
所以,对当时的人来说,上网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去网吧的几乎都是不差钱的主。
网吧在中国的辉煌事业,从此刻正式开始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无数新兴行业并向发展,时代的红利在此刻体现的淋漓尽致。
作为高科技行业的代表,一时之间,嘈杂的人声和键盘声迅速形成燎原之势,充斥到了中国的每一个角落。
从1996年,中国网吧的数量从“2”飙升到了“21.3万”,这还只是走了正规程序,登记在册的网吧。
那些在巨大的利益下滋生的无证网吧的数量,或许并不逊于这个数字。
网吧行业为中国的第三产业的迅速成型提供了极大的支持,中国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也开始脱离曾经的信息茧房,开始欣欣向荣起来。
而正是这份欣欣向荣,让一件灾难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2002年6月16日,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蓝极速网吧发生了一起纵火事件,几乎将半个网吧燃烧殆尽。
这起事件,则是中国互联网历史上难以抹去的巨大痛点。
此后,全国的网吧被集体勒令停业整顿,针对各地网吧的“专项治理”行动正式开始。
只是,当时投资网吧的巨大利润使得市场火爆依旧,并延续了相当长一段时间。
“网吧”的红火可以说是吃尽了时代的红利,真正能给它造成致命一击的,也必然是时代的“重拳”。
直到2009年,4G网的出现,才让互联网行业迎来了大洗牌,网吧则首当其冲。
但或许,这场洗牌来的更早一些。
2007年,初代苹果手机首次取消实体键盘,让全世界进入“全触屏智能机”时代。
针对智能机的各类APP相继被发明出来,聊天软件、游戏软件、生活软件、购物软件,不再是电脑端的专属,一台小小的手机可包揽万物的时代到来了。
通讯网络的飞速发展和工业技术的日渐发达,给网吧造成了难以想象的冲击,这种冲击的力量相当大,也极为迅速,几乎是将传统网吧打了个措手不及。
似乎一夜之间,曾经在网吧通宵达旦的网民们都消失了。
街上的年轻男女拿着最新款的智能手机,不再将网吧视作“联络外界”的唯一一个途径。
尽管那时的网吧,已经逐渐脱离了老破小的经营环境,摆在里面的电脑,也越来越高端,越来越昂贵。
没错,面对着日渐衰微的营业额,许多网吧彼时还抱着“早晚能起死回生”的心思,大肆改造网吧的软硬件设施。
但是,互联网冲击如海浪般一波接着一波,眼看店铺的经营成本越来越高,利润却越来越少。
到了2011年,全国几乎四分之一的网吧已经处在亏损状态,盈利状况良好的网吧,大约只占总体的7.1%。
截止到2013年底,曾在千禧初年便突破20万+的网吧数量降到了13.5万,保有量连年下降,营收也开始以不低的速度往下降。
2016年,5G开始大面积普及,苦苦在互联网行业支撑的网吧,这次终于被压弯了腰。
从2016年到2023年6月,网吧的数量减少了两万多家,仅2020年,全国就减少了1.28万家,可以说这个行业几乎是迎来了绝无仅有的衰败期。
2010年到2020年,仅仅十年时间,网吧行业营收就从约771.17亿元,下降到了320亿元,跌没了二分之一还多。
当然,不是说没有关闭的网吧生意就很好。
曾经“一台难求”的情况早已一去不返,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平板和私人电脑的普及,网吧的发展早已陷入了窘境。
一些家底丰厚的网吧转型成了“网咖”,亦或者与酒店结合,开启“电竞酒店”之路。
泡面、香肠、矿泉水依然还待在前台的柜子上,只不过它们已经不是主角。
如今经营的稍好一些的网吧,一定是集酒店、饭店、咖啡店、甜品店于一体的地方。
当然,网吧的硬件也得与时俱进,更新换代的速度较市面上层出不穷的智能手机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可是,即便在这种情况下,网吧这条路,在各类数据表格中依然在网东南方向缓缓前行。
尽管“网吧”由来已久,但其本质还是一种“共享经济”。
而共享经济的发展,说到底,还是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在科技进步越来越迅速,越来越便捷,但性价比也越来越高的情况下,网吧这类“共享经济”被抛弃似乎是迟早的事。
任何事物,从0到1都是艰难的,但一旦跨上台阶,一切都变得愈发简单。
科技大爆发的年代早已来临,网吧作为特殊的互联网营业个体,早已失去了它本身的优势。
如今,街头巷尾的网吧早已成为了久远的历史。
共享网络的体验地,也早已被“网咖”、“电竞酒店”等场所所替代。
令人心酸的是,这些随着时代变迁努力跟上脚步的产业,如今也在一一种肉眼可见的速度被抛弃。
《黑神话:悟空》几乎算是十年磨一剑才出现的成果,才拯救了他们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如今,或许我们只能寄希望于这项传统产业能基于社会和科技的进步,实现一场盛大的“自救”。
但下一个能拉升行业发展的游戏或许还需要十年。
可是留给网吧的时间,早已远远不到十年了。
参考资料:
中国文化报:《网吧行业:从“朝阳”到“夕阳”》
Co说财经:《倒闭170000家!从巅峰到没落,网吧只用了20年》
作者:又又双
编辑:一乙木
7年倒闭6万家,曾经的年轻人聚会圣地,为什么如今无人问津了?
文 财图说
编辑 财图说
根据天眼查上面的数据显示,截止到今年3月,我们国家现存的KTV企业仅剩6.4万家,相比于2015年的12万家, 几乎腰斩 。
而这仅剩的6.4万家,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在强撑,由于投入了巨额成本,即使生意每况愈下,也不能说放弃就放弃。
不少的KTV为了自救,选择将自营的 “下酒菜” 送上外卖平台,可惜这种治标不治本的办法,买账的消费者并不是很多。
而最令一众KTV老板担心的还是,曾经作为消费主力的80后、90后已经果断的抛弃KTV了。 根据央视 财经 报道, 由于疫情影响, 娱乐 业受到的影响极为严重。
KTV也渐渐成为了中老年人休闲 娱乐 的最佳场所,他们不需要歌曲有多新,还会自带食物和水,随便买个低价下午场的团购,一唱就是一下午。
这种消费方式,令那些投入上百万、上千万成本的KTV, 几乎无法产生任何的盈利空间。
没了年轻群体的高消费,仅靠中老年的节省式唱K,KTV连租金都收不回来,加上疫情影响,似乎就只剩破产这一条路了。
从曾经的火爆,到如今的落幕,KTV的离场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毕竟时代选择了赋予你辉煌时,不会告诉你; 时代想要抛弃你了,照样也是一声不吭。
时代可真像是个渣男啊!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由于受到美国嬉皮士风格的影响,日本青年非常痴迷音乐。
于是,身为伴奏乐手的 井上大佑 便发明了一个带有麦克风的伴奏机器,只要投入硬币,就能播放伴奏。
这便是第一代卡拉OK,所谓卡拉OK是中国根据日语发音翻译过来的,真正的意思是 “无人乐队伴奏” 。
这个发明实在是太令日本人满意了,尤其是那些上班族,吃完饭就喜欢去酒吧,边喝酒便将钱币投入到卡拉OK机里面唱歌。
很快,卡拉OK的风潮从日本传到了中国台湾。
台湾省的那些人民觉得公开唱歌容易放不开,于是有推出了包间形式的卡拉OK,可以实现最大程度的私密化。
之后卡拉OK机又传去了中国香港和大陆,不得不说,亚洲人在爱好方面都是极为相似的,这种唱歌方式传到哪里,就在哪里大火。
八九十年代传到内地,因为那时候大家的并没有太多的 娱乐 生活, “内卷”现象 也还没有出现,每天下班后有大把时间,面对卡拉OK这种新型 娱乐 方式,大家的接受度还是很高的。
那时候卡拉OK开设都比较简单,多是在烧烤摊、啤酒摊旁边的卡拉OK歌厅,虽然当众一展歌喉有些羞耻,但可以先喝点酒再唱嘛,毕竟大众歌厅这种价格适宜,普通人也能接受的了。
于是,作为继旱冰场、录像厅、台球厅之外仅有的 娱乐 活动,卡拉OK首先吸引到的消费主力,便是随处可见的小混混。
成为了小混混们的聚会主要场所之后,那时候的卡拉OK歌厅在大部分普通人的心里,并不是什么正经地方。
但毕竟是一个兴起的 娱乐 方式,随着卡拉OK设备的越发完善,改革开放之后港台流行音乐的火速蹿红,很快就有资本方注意到内里存在的商机。
要说真正将卡拉OK带入正规化,全面普及化,还得是从台湾省漂洋过海来到内地的 量贩式卡拉OK品牌——钱柜。
钱柜创始人刘英 ,早期是做录像带和光碟生意的,为了提高销量,他还专门腾出了一个包间,提供试听、试唱服务,测试产品质量和效果。
没想到,来店里试用的人特别多,真正买的人却没几个,从中他又看到了新的商机,既然大家都喜欢试唱,那就将MTV和卡拉OK结合起来,让大家看着画面,听着伴奏,唱个够吧。
就这样,KTV诞生了。
1995年初,钱柜在上海静安开设了内地第一家门店,之后两年又分别在黄浦和卢湾开了第二家和第三家。
所谓的“量贩”也是从日语中音译过来的,意思就是大量批发,量贩KTV改变了最早卡拉OK按歌曲收费的方式,改为了按小时计费。
没有了莫名其妙的服务费,运营相较从前正规了许多,所有东西明码标价,场地更加的具有私密性,环境也变得 健康 了许多,这样的KTV对于年轻人产生了极大的吸引了。
可以说,钱柜的出现,刷新了人们对于卡拉OK的认知,它不再是小混混的主要聚集地,也没有了那么昂贵的消费费用 ,甚至还开创了吃喝玩乐一条龙的商业模式 。
钱柜内设自助购物超市,想要吃什么可以直接从超市买,然后和好朋友一起在包间里边吃边唱,凭借新颖的量贩式KTV模式,更加全面的曲库,优质专业的音响设备以及贴心的服务,豪华的包间。 钱柜不光俘获了年轻人的心, 还成为了KTV行业的标杆,如今的KTV大部分依旧采用的都是这种模式。
在钱柜的鼎盛时期, 随便一个门店的营业额就能破千万 ,天天爆满不说,甚至在VIP包间内还能看到很多大牌明星,于是在之后,只要钱柜开新门店,位置绝对会选择在城市里最繁华的地段。
眼看着钱柜挣得盆满钵满,如此暴利的行业自然不缺乏商家涌入,似乎是在一夜之间,KTV出现在各大城市,什么金柜、银柜这类的山寨KTV比比皆是。
在包间里放声歌唱成为了当时最为流行的 娱乐 活动,而平价的量贩式KTV也代替那些卡拉OK歌厅,成为了主流。
作为80后、90后青春回忆中不可或缺的美好记忆,KTV绝对可以占上C位,尤其是我们还生活在华语乐坛最辉煌的那几年。
好听的歌太多,只能用歌词本把它们都抄下来,平时在家不断的练习,只为等到去KTV聚会的时候一展歌喉,惊艳众人。
我们一起讨论哪个KTV歌曲多,哪家零食便宜,哪家有活动,大家玩多长时间合适,一切都那么具有仪式感,仿佛唱歌是一件很重要的人生大事。
可是,不知从何时起,我们不再愿意去KTV唱歌,那些美好的回忆似乎都只能存在记忆里,连翻都不愿意翻一下。
2006年,国家下达规定, 凌晨2点至8点, 娱乐 场所不得营业 ,使得不少24小时营业的KTV营业额锐减。
钱柜受到的冲击也颇为严重,再加上2008年钱柜高层发生变动,新的负责人为了降低成本,难免会忽略服务质量,自从那时开始, 钱柜渐渐走向了下坡路,门店一家一家关闭 。
到了2015年,最著名的北京朝外钱柜也关门歇业了。 这个在2008年凭借18家门店成为内地KTV霸主的品牌,最终只剩下了摇摇欲坠的5家,也是在这一年,万达旗下的“大歌星”因无力支撑也宣布退场。
在歇业的那天夜里,不少歌友来到钱柜的门口拍照,似乎是在和钱柜告别,也是在与自己的青春告别。
钱柜的关门只是KTV行业走向末路的一个开始,据报告显示,仅在2016年一年, 传统KTV企业的数量便消减了超过六成。
至于为什么会产生断崖式的削减,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首先就是地产行业高歌猛进,变得炙手可热,商铺租金一涨再涨。 加上大部分的KTV,比如温莎、好乐迪这类的连锁品牌,选址都是在城市最繁华的地段,因为要设立很多包间,就需要很大的占地面积。
面积越大,租金自然也就越高,这也是为什么唱K一直都挺贵的原因。
不光租金贵,运营成本也价格不菲,为了能够保持新颖、干净,吸引越来越多的回头客。 KTV的场地过个两三年就需要重新修缮一下,包括唱K的设备,也都要常常更新换代。
最可怕的还是2015年团购APP的 “千团大战” ,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团购商家玩命烧钱,KTV行业也被迫开始内卷。
你家10块能唱3个小时,我家就10块钱能唱4个小时,还送两瓶饮料;
你家20块钱能唱一宿,我就10块钱唱一宿,总之就是谁的价格更低,谁就赢了。
可真的赢了吗?并没有。
据知情人士表示,这几年KTV的价格并没有跟随物价上涨,反而价格越来越低,比起前几年,降了几乎有50%,这样赔本赚吆喝,怎么可能长久。
然而,噩梦做到这里还远远没有结束,先是迷你KTV在资本的扶持下横空出世,靠着更低的消费门槛,更强的参与感以及与众不同的消费场景,将传统KTV本就为数不多的消费群体进一步分流。
再加上线上K歌平台的出现,让一些不会唱歌、唱歌不好听的人有了想要尝试的想法,通过手机唱歌,不仅歌曲海量,还能根据用户需求给自己调调音,这种给声音加滤镜的方式,简直太受大家喜欢了,关键还不要钱,这就搞得传统KTV更没有什么优势了。
至于最后将传统KTV一波带走的,还是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对于版权展开的维权行动。
随着大家对于版权意识的不断增强,KTV的经营更加举步维艰, 新歌没有版权,老歌追究版权 ,很多歌都不能随便播放了,想要播放就得要给版权费,无形之中,有需要付一笔开支。
到了2018年10月,音集协在官方网站发出 《关于停止使用部分涉诉歌曲的公告》 ,要求各VOD(视频点播)厂商和KTV经营者在10月31日前撤下6600余首KTV经典曲目,如此一来KTV的歌单瞬间失去一大半。
而到了今年8月,文旅部对卡拉OK音乐内容又有了新的管理意见。 如今大部分流行歌曲的版权都在几大音乐巨头的手里,都是人家花了真金白银买到的,所以传统KTV想要更新曲单,就需要购买歌曲的版权费用。
本就苟延残喘的传统KTV,因为疫情的出现,仿佛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去年,那个人均消费超过2000元,让王思聪一夜消费250万喜提热搜的北京“K歌之王”,因为《总经理致全体员工的一封信》引起热议,信中称:
至此,属于传统KTV的时代,终究还是结束了。
他们没有想过自救吗?当然想过。
2017年,昆明春城路的温莎KTV决定进行改造,将平平无奇的KTV包间改成类似暗黑古堡的小型清吧,十分具有特色。
2018年底,好乐迪KTV将自己位于淮海路的门店改为了 “火锅+KTV” 二合一模式,如同《让子弹飞》里所说的:吃着火锅唱着歌。 营业时间也改成下午5点到夜里11点。
只可惜这种模式消费者并不买账,纷纷表示,火锅味道不如专业火锅店,价格贵、菜品也不新鲜,服务态度也一般。
最后搞得火锅没吃好,歌也没唱好,就连普通的啤酒,KTV里都要比正常的火锅店贵很多。 这种的二合一创新,非但没有救活萧条的KTV行业,反而还损失了原本的客流。
之后画风越来越跑偏,陆陆续续各种各样的二合一纷纷现世,什么烧烤KTV、足浴KTV、火吧KTV,最后大多都是以失败告终。
毕竟隔行如隔山,1+1的效果真的不一定会大于2。
归根结底,KTV之所以会走向下坡路,是由房租、政策、产业转型和消费主力的转变以及大环境出现的问题,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而它之所以能够快速崛起,只是因为那时候的民众并没有太多的 娱乐 生活,作为一个新型的 娱乐 行业,自然会令人们产生前所未有的关注度。
可如今,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个人的 娱乐 已经不需要依托于特定的休闲 娱乐 场所,就像越来越多的人都不会再选择去网吧玩 游戏 一样,同样也不必非要去KTV唱歌。
尤其是在新消费的带动下,年轻人的选择多种多样,密室逃脱、剧本杀、狼人杀、脱口秀,好玩得实在是太多了,真的没有必要几个人闷在包间里唱歌,而且还只有两个话筒,也并非所有人都擅长唱歌。
尤其是 “剧本杀” 完全成了年轻人的新宠,烧脑的解密环节,紧凑深入的剧情以及沉浸式的空间,最主要的是,人人都能参与进来。
曾经代表“潮流的”KTV,则逐渐演变为“夕阳产业”,成为了中老年人的主场,近7成的高频消费者都是60后,奈何虽然人数众多,但消费有限,能够消费500以上的都是寥寥无几,又怎么可能救KTV于水火之中呢。
没有哪个产业是一成不变,或许唱歌是大家喜欢且无法割舍的 娱乐 方式,但KTV却不是唯一的选择。
在钱柜上海店停业时,韩寒发了微博悼念:
在如今年轻人的生活中,KTV早已不是当初我们眼中“潮流”、“时髦”的代表,而是“落后”、“陈旧”的代名词,未来究竟会不会消失,我们无从得知。
KTV如果想要重拾机会,再次走向巅峰,只能不断拓展自己的 娱乐 内容,打破在年轻人心中的固有看法,将自己变得时髦起来。
毕竟,留给KTV的时间,真的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