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充电技术已迭代 各城落成超充站背后 新能源高压车产能仍在爬坡

超充站

"充电5分钟,续航200公里"、"充电1秒跑1公里"……本周,海南、重庆、安徽、武汉、深圳等多地宣布落地全液冷超充战,今年又有多地宣布将打造"超充之城",困扰新能源汽车的"补能焦虑"或将逐步被破解。

实际上,自去年起,地方政府、国有能源企业、车商、电池商先后进入这一赛道,今年才有更多超充站、桩落地。"有了超充桩,并不意味着能尽快实现高压快充。"某头部动力电池企业技术负责人告诉蓝鲸新闻,超充桩只有与匹配的高压快充新能源汽车车型、高倍率4C电池"搭配"在一起,才能实现充电的最大峰值功率。

目前,车价是决定消费者购车的重要要素。而800V高压车、4C电池、超充桩普及率仍在低位,制造成本也高于原有的中压车、2C电池及普通桩。车价在降,愿意主动增配的车商是少数。"高压车产量上不来,用户量保持在低位,超充桩使用率也就有限。"某补能企业相关负责人称,超充桩技术已相对完备,随着各地、各企业加大对超充桩的布局,高压新能源车及动力电池的应用,超充或加速落地。

超充桩、4C动力电池已量产,瓶颈在于应用

所谓"超充",目前市场上尚未有官方的统一定义。从衡量标准来说,行业内是根据充电功率的大小不同划分,一般对50kW及以下充电功率称为慢充桩,50-150kW为快充桩,150kW以上为超充桩;还有将150-350kW称为一级超充、350kW以上称为二级超充的细化区分。

据某充电桩企业负责人告诉蓝鲸新闻,目前产业链环节,中游整桩企业格局极其分散,上游充电桩核心部件的模块厂家相对集中在英飞源、华为、中兴等电力电源或通讯电源企业。

目前,"超快充"应用的主要瓶颈在于技术迭代。

电池充电技术已迭代

"要实现超快充,就要提高电压或电流,但是单一提高充电电流会释放大量热量,挑战热管理系统。"据华夏能源网相关人士介绍,应对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风冷,但却存在体积庞大、噪音大等痛点;另一种则是液冷,技术难度高,但是具有体积和噪音小,安全性高等特点。

2023年开始,华为率先在市场上开展了大规模的"600KW全液冷超充桩"建设,此后多家企业跟进。

前述充电桩企业负责人透露,目前,快充桩和超充桩虽应用规模有限,但业内主流充电设备制造商在技术上并没有明显代差。

超充技术已可实现,还需要锂电动力电池相应技术的"配合"。

宁德时代技术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蓝鲸新闻采访时透露,"高倍率电池,用大白话来讲,就是单位时间内搬移锂离子的数量更多,要实现这一点,可以从正极材料、隔膜、负极、电解液各个角度入手。" 2023年8月,宁德时代就发布了全球首款磷酸铁锂4C超充电池。

同期,欣旺达推出闪充电池、亿纬锂能公布π电池系统、蜂巢上市龙鳞甲电池、中创新航发布U型电池(6C),均为了给高压快充铺路。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北京车展,所有参展电池商均打出超充概念。

高压车产能还在爬坡

电源

超充设施、高倍率电池已可量产,"使用者"800V架构新能源车量产仍在缓慢爬坡。

"目前800V架构在行业内仍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比如在550-930V之间,都可以称为800V;电压范围在230-450V之间,则称为400V。"据某新能源车企技术负责人介绍,比如小鹏G6的800V高压平台额定电压为551V,智己LS6额定电压是750V,其他运用800V架构的品牌包括比亚迪、腾势、极狐、阿维塔、极氪等。海外车型包括保时捷Taycan、现代 Ioniq 5、起亚 EV6和奥迪e-Tron GT等。

纯800V高压架构车型,意味着整个"三电"体系都要升级。

"800V、400V表面上看只是电压平台不同,其背后却是整个产业链技术的全面升级。"前述新能源车企负责人称,800V高压平台的应用不仅涉及快速充电系统的建设布局,还需要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开发适应高压平台的零部件。尤其是与高压系统直接连接的子系统部件,例如动力电池系统、电机系统、电控系统、电源系统以及车内的空调压缩机、加热系统等,都需要提升耐压等级。

"800V系统意味着电动车内部的电缆和电气元件更薄更小。"据某合资汽车零部件厂商负责人介绍, 800V高压平台元器件及其材料的选用,如线缆、连接器、继电器、保险丝、电容、电阻、电感及功率半导体等,耐电压等级也必须提升至800V或以上。

各城落成超充站背后

技术迭代升级同时,800V高压平台也会让整车制造成本上升。

"目前新能源车价格仍在下探。"某国产新能源汽车负责人透露,2023年起800V高压车型先后上市,价格也被拉低到20万元一线。但受制于价格、利润等因素,部分车企同车型普通版时仍然会选择400V平台,只有顶配版本才提供800V高压快充。

新能源高压车产能仍在爬坡 产能提升助推成本下降,业内称超充化将成趋势

"汽车行业企业降成本主要有三类方法,规模类、供应商协作类和技术类降成本。"前述新能源车企负责人称,随着电动车的发展,消费者不仅需要长续航、强动力,还需要更低的能耗,更短的充电时间。基于此,更多车企卷进800V平台,这促进新技术的普及应用,规模化之后制造高压车生产成本将有所降低。同时,新能源车企也在通过减少冗余功能、提升国产化率及规格统一平台化等方式降本。

华安证券发布报告预计,2025年新能源主流车型均支持高压快充。2026年,800V以上高压平台车型销量预计达580万辆,渗透率50%,2025年支持高压快充的3C以上电池需求量350GWh,占国内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装车量的59%。

新能源高压车

与新能源汽车类似,某头部电池厂商负责人也表示,目前2C动力电池仍是主流,4C产品虽已量产,产能因车企需求未能迅速提升。"未来4C电池如成为主流产品,与之对应的正极材料、隔膜、负极、电解液产量也会相应增加,产能上市将会促进成本降低。"

此前,宁德时代在机构调研时也透露,神行电池相较于传统磷酸铁锂电池成本几乎没有增加,价格也不会有大的变化。

在充电桩领域,据前述补能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其所在公司建设一根慢充桩成本在5000元左右,液冷超充成本在2万元/根左右。

"超充桩综合能源损耗可降低1%,如果是600kW功率,年充电量80万度,每年因电能损耗减少而节省上万元。"该负责人还表示,虽前期开发成本较大,超充桩的寿命将从8年提升到10年以上,且液冷充电模块的年损坏率低于0.5%,而风冷桩损害率为5%,对应后期运维成本的大幅降低,此外超充桩使用时"翻台率"更高。

华为智能充电网络领域总裁王志武此前就公开表示,随着以碳化硅和氮化镓为代表的第三代功率半导体与高倍率动力电池的日益成熟,电动汽车正加速向高压化超充方向发展。预计到2028年,高压超充车型占比将超过60%。全面超充化是未来充电产业发展的十大趋势之一。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keji312/26485.html
纪念程砚秋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中国女子裁判鲍梦晓 谢丽君执法土伦杯 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