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每辆车赚7千 小鹏亏5万 蔚来每辆亏18万 最卷一季度

2024年,随着小米入局,国内新能源市场的仗是越打越激烈了,大家疯狂内卷,疯狂降价抢市场。

可以说,2024年一季度,应该是这么多年以来,最卷的一个季度,不仅国产车在卷,外资大牌也在卷,像B B A等电动车,甚至打5折销量了。

而蔚小理目前也全部发布了一季度的报表,那么作为国内造车新势力的三大代表蔚小理,在2024年这个最卷的一季度,表现又如何呢?

首先看销量,蔚来一季度卖车30053辆,同比少卖了988辆车,下滑3.2%。理想一共销售80400台,比去年多卖了2.78万辆车,增长52.9%。而小鹏卖车2.18万辆,比去年多卖了3591辆车,同比增长19.8%。

可以看到,只有蔚来下滑,小鹏、理想都在增长了。特别是理想一家,卖的车比蔚来+小鹏还要多,想当年蔚小理三兄弟,理想排最后,如今理想成为大哥了。

再看营收情况,也是和销量一样,只有蔚来下滑了,相比去年同期,少了8亿元左右收入。而理想、小鹏均增长了,特别是理想多了59亿元,小鹏也多了25亿元。

再看利润方面,经营利润大家都在亏,而净利润方面则除了理想盈利之外,蔚来、小鹏都在亏钱,理想一季度净利润为5.9亿元,而蔚来亏埚52.6亿,小鹏亏损13.7亿元。

理想目前已经是连续8个季度赚钱了,而蔚来、小鹏则一直在亏钱,这个对比还是很强烈的。

这样基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算出来,理想一季度卖车平均每台车均价 31.8万元 ,而利润是 0.73万元 。而蔚来每台车均价是 32.97万元 ,利润是 亏17.5万元 。小鹏每台车均价是 30万元 ,利润是 亏4.86万

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来,现在蔚小理的单价,越来越接近了,以前蔚来定价高高在上,也降了下来,而小鹏从低端入手,也越做越高端,均到了30万元左右了。

另外,还有一个数据,值得大家认真分析的,那就是目前理想、蔚来、小鹏的现金储备分别为989亿元、453亿元、414亿元。

如果按照蔚来一个季度亏50亿来算,蔚来如果不融资,还能再亏9个季度就没钱了,小鹏则要亏30个季度左右,蔚来的现金流是最紧张的,盈利压力也是最大的。

最后谈谈市值,这个也能反映资本市场对这三大企业的认可,理想目前市值213.5亿美元,较今年3月份最高时的近500亿美元,短短3个月,就跌了50%以上。

蔚来目前市值为100亿美元,小鹏市值也只有77亿,蔚来+小鹏在市值方面,也不如理想一家了,可以说蔚小理的排名,完全要改过来了,改成理蔚小了。

如今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蔚来、小鹏都推出了第二品牌,那么理想接下来会有什么动作呢?会不会也搞第二品牌?


蔚来、小鹏、理想的车很好卖,却是卖一辆亏一辆?

蔚小理三家新势力车企在销量快速提升的同时,亏损额也在不断增长,这已经成为常态。近日,蔚来、小鹏、理想都公布了一季度财报,整体成绩相比以往有所改善,营收和毛利率都有所增加,但三家车企依然是无一盈利,仍然处于亏损状态,其中小鹏 汽车 的亏损额度达到最高,有7.9亿元。

营收和毛利率越来越好

蔚小理中,蔚来 汽车 的营收数据最高,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9.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81.8%,然后是理想 汽车 ,一季度营收为35.8亿元,同比增长319.8%,最后则是小鹏 汽车 ,一季度实现营收29.51亿元。

(蔚来一季度财报)

收入增长主要得益于车型能够走量,近几年蔚小理的市场销量都在快速攀升,今年一季度,蔚来 汽车 累计交付量为辆,理想 汽车 则是交付了辆,而小鹏 汽车 的累计交付量是辆,比理想 汽车 还高。但在三家车企中,只有理想 汽车 是一款理想ONE车型在售,蔚来 汽车 有ES8、ES6、EC6、ET7四款车型,小鹏 汽车 有G3和P7。相比之下,理想 汽车 的市场潜力更大。

(理想 汽车 一季度财报)

蔚来 汽车 的在售车型最多,加上车辆的定位比较高端,价格较高,那么车辆越畅销,营收收入就越高,而小鹏 汽车 的车型销量尽管不错,车型种类也比理想 汽车 更多,但G3和P7的定位都比理想 汽车 和蔚来 汽车 的车型更低,价格更便宜,因此营收没有太高,反而理想 汽车 仅凭借理想ONE一款车的走量,营收额度稳居第二位。

不仅如此,蔚小理的毛利率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一季度蔚来 汽车 整车销量毛利率为21.2%,综合毛利率为19.5%,去年第四季度毛利率和综合毛利率都是17.2%。而理想 汽车 的销售毛利率从去年第四季度季度的8.4%上升至16.9%,小鹏 汽车 则是从去年四季度的7.4%上涨到11.2%。可见,蔚小理三家新势力车企的市场发展态势越来越好,车辆的利润也越来越高。

入不敷出,依然亏损

销量和营收增长,毛利率为正,证明三家新势力车企已经有能力通过卖车来赚取利润,可惜它们依然处于亏损状态,一季度蔚来 汽车 净亏损4.5亿元。而理想 汽车 净亏损3.6亿元,去年同期净亏损7710万元。小鹏 汽车 的一季度净亏损额度是7.9亿元。这意味着目前蔚小理在造车方面依然在大量烧钱,造血能力还不够强。

蔚小理亏钱有多种因素影响,此前蔚来 汽车 还因为芯片短缺问题暂停工厂生产。另外,这三家车企还处于爬坡阶段,需要不断有新技术来抢占市场制高点,于是在研发方面也在大力投入,据悉,蔚来 汽车 、理想 汽车 以及小鹏 汽车 一季度研发费用分别达到6.87亿元、5.145亿元、5.35亿元,相比去年同期都有不同程度增长。不仅如此,销量基数低也是蔚小理亏损的重要原因,有消息称,这三家车企想要实现盈利,蔚来 汽车 的销售量要达到18万辆、理想 汽车 是6万辆、小鹏 汽车 是12万辆。然而,蔚小理从交付首辆车开始至今,销量规模都很低,蔚来 汽车 的累计销售量是10.28万辆,理想 汽车 是5.17万辆,小鹏 汽车 是5.87万辆。按此数据来看,理想 汽车 是最接近盈利点的车企,有望成为最快实现盈利的新势力车企。

想要持续提高市场销量,新势力车企欲要在一众传统车企和 科技 企业中突围,唯有不断研发创新性的智能 科技 技术,也就是说依然要巨额投入资金去研发新功能,对此,蔚小理都一致表示未来会加大研发力度。其中,蔚来 汽车 的研发投入预计会比去年增加一倍,达到50亿元,理想 汽车 则是计划将今年的研发费用增长至30亿元,并且未来还会持续增长。而小鹏 汽车 方面没有明确表示研发费用的增加幅度,但最近一直在致力于长线布局和技术创新,以推动智能电动 汽车 的变革,并表示会长期投资充电设施网络和生产能力,以增强市场竞争力。

对未来充满信心,蔚来和理想争第一

尽管蔚小理还处于巨额亏损状态,但对未来都充满信心,它们对二季度的表现都做出了预测,其中蔚来 汽车 预计二季度交付量为2.1万辆-2.2万辆之间。小鹏 汽车 是1.55万辆-1.6万辆之间,理想 汽车 是1.45万辆-1.55万辆之间,相比一季度的交付量基本是增加2千辆左右。

2千辆的增幅不算多,蔚来 汽车 也表示已经考虑到芯片短缺的问题影响,此外理想 汽车 还能够自研芯片,但能否实现销量目标依然是未知数,毕竟市场环境充满着不确定性因素,现在疫情似乎又有复发的迹象。不过长远来看,蔚小理的优势非常明显,新四化时代下,智能电动车有着不错的发展前景,在该环境下,蔚来 汽车 和理想 汽车 都十分看好自己的竞争力。蔚来 汽车 表示自家的体系力比其它所有车企品牌都强,包括产品、服务体系、技术、用户体验等综合竞争力,而理想 汽车 则寄希望于2025年取得20%的市场份额,成为中国最大的智能电动 汽车 企业,并且有信心在9月份取得过万辆的销量成绩,主要原因是新款理想ONE经过升级后,产品实力有更强的表现,同时还在不断扩张线下渠道。

小鹏 汽车 方面没有明确表示成为之最,但从它的投资和研发动作可以看出成为大哥的愿望非常强烈,刚刚进入4月份,小鹏 汽车 就发布了P5,同时还建造了小鹏 汽车 武汉智能网联 汽车 智造基地,该项目的整车规划产能是10万辆。至于蔚小理能否实现梦想,目前无法下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未来这三家新势力车企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

新势力车企的发展过程困难重重,但经过多方努力,如今的财报数据相比往年也更乐观,都呈现出营收增长,毛利转好的态势。不过由于销量数不高,因此依然处于亏损状态。如今,整体市场形势还很严峻,估计这三家新势力车企还会亏损一段时间,不过蔚来 汽车 、理想 汽车 和小鹏 汽车 三家车企也在研发、渠道和新车型等方面大力投入,未来的市场表现也值得期待。

小鹏汽车的2021:新势力中卖车最多,亏得也最多,卖一辆亏5万

横向对比“蔚小理”三家造车新势力的2021年财报,小鹏 汽车 (;)最晚发布,销量第一、亏损也是第一,产品最多、营收却在垫底。 3月28日晚间,小鹏 汽车 发布2021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 公司2021财年总收入为209.9亿元,同比增长259.1%;净亏损48.6亿元,同比扩大78%;全年毛利率12.5%,同比增7.9个百分点;总交付量为9.8万辆,同比增263%。 2022年3月1日,湖北宜昌,小鹏 汽车 专卖店。 图据IC photo 在随后的财报电话会议中,小鹏 汽车 创始人何小鹏表示,小鹏 汽车 的中长期目标是将公司整体毛利率提升到25%以上。 他还透露,2023年将实现高速和城市内全场景智能辅助驾驶,同时还将推出两个全新车型平台及其首款车型。 小鹏 汽车 此前因原材料成本上涨,宣布涨价1.01万-2万元。 何小鹏表示,相信1-3个季度左右材料价格会有一定变化。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财报发布的当晚,发生了小鹏G3起火事件。 小鹏 汽车 对此回应:“3月28日晚,何先生的2019款G3在深圳市龙华区某小区发生火情,未有人员受伤。 目前消防部门已完成现场的处置。 我们高度重视用户权益,将全力配合相关部门进行事故原因调查,持续跟进后续结果,并协助客户处理后续相关事宜。 ” “蔚小理”中的销量冠军和亏损王 研发投入占比第一 2021年全年,小鹏 汽车 总营收为209.9亿元,同比增259.1%,其中 汽车 销售收200.4亿元,同比增长261.3%;净亏损48.6亿元,同比扩大78%。 其中,小鹏 汽车 第四季度营收85.6亿元,同比增长200.1%,环比增长49.6%;净亏损12.9亿元,同比扩大63.5%,环比收窄19.3%。 小鹏 汽车 全年累计交付辆,同比增长360%;其中第四季度交付辆 汽车 ,同比增长222%,环比增长63%。 2022年第一季度的交付指引为3.35万-3.4万辆,有望连续第三个季度蝉联交付冠军。 若以全年净亏损额除以全年交付量简单计算,2021年小鹏 汽车 每卖出一辆车,就要亏损约4.95万元。 小鹏 汽车 全年毛利率为12.5%,上年为4.6%;其中车辆毛利率为11.5%,上年为3.5%。 小鹏 汽车 2021年第四季度 汽车 毛利率为10.9%, 2020年同期为6.8%。 横向对比“蔚小理”三家,小鹏 汽车 是销量最高、亏损最多、营收最少、单车毛利最低、现金流最少的一家,也是研发投入占比最高的一家。 2021年,蔚来(;)和理想(;)的全年销量分别为9.1万辆和9万辆,小鹏为9.8万辆;蔚来和理想的营收分别为361.4亿元和270.1亿元,小鹏为209.9亿元;蔚来和理想的净亏损分别为40.16亿元和3.2亿元,小鹏为48.6亿元;蔚来和理想的单车毛利率分别为20.1%和20.6%,小鹏为11.5%;蔚来和理想的现金流分别为554亿元和501.6亿元,小鹏为435.4亿元。 2021年,小鹏 汽车 的研发投入为41.1亿元,同比增长137.6%;蔚来与理想分别为45.9亿元和32.9亿元。 从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例来看,小鹏 汽车 的研发投入比为19.6%,高于蔚来的12.7%和理想的12.2%。 中长期目标是提升整体毛利率到25%以上 接下来,小鹏 汽车 将提升毛利率列为重要目标。 何小鹏表示,小鹏 汽车 的中长期目标是将公司整体毛利率提升到25%以上。 3月26日,何小鹏在第八届中国电动 汽车 百人会论坛上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看来,(涨价)没有影响我们的销量。 ”他表示,当前的涨价幅度对小鹏 汽车 来说比较合适,涨幅小的车企可能有一些新的方法能覆盖成本,今年小鹏 汽车 会逐步将主要产能放到毛利更高的车型上。 据悉,小鹏 汽车 今年三季度上市发售的中大型SUV G9,会进入更高的价格区间。 2023年,小鹏 汽车 还将推出两个全新车型平台及基于此的两款车型,会将帮助公司获得更强的成本控制能力,并在增长潜力巨大的中高端市场覆盖更广泛的用户群体。 何小鹏透露,PT生产样车已经从工厂下线,将在2022年三季度上市。 受益于新车型等的高毛利率,公司整体毛利率未来将会结构性改善,在规模效应和经营杠杆帮助下,各项费用率也将持续下降。 预计电池供应紧张明年才会缓解 小鹏 汽车 计划在2023年正式推出智能辅助系统Xpilot 4.0,实现高速和城市内全场景的智能辅助驾驶,预计Xpilot 4.0将来在销售车型中的渗透率将超过50%。 预计到2023年,至少有4款小鹏车型支持该系统,并将逐步统一小鹏 汽车 新车型的智能辅助驾驶硬件和软件平台。 对于供应链问题,何小鹏表示,小鹏 汽车 在去年曾做过数百个替代方案以保障供应稳定。 同时他提到,在电池供应方面,多供应商模式在保供和成本方面体现出了非常大的价值。 何小鹏认为,今年车企仍面临着供应链挑战,但中长期来看这将是一个暂时性的问题。 此前有媒体报道,部分P5用户因车辆延迟交付进行维权。 小鹏 汽车 相关负责人回应称,延期交付的用户可以选择退订、改配或继续等待,目前暂无赔偿计划。 为了缓解电池供应链紧张问题,除了宁德时代()之外,小鹏 汽车 选择了多个电池供应商,此前有消息称供应商包括中创新航、欣旺达(),但未得到官方承认。 对于电池供应,何小鹏称,去年多款车型大卖但交付速度很慢,主要是电池供应不足。 尤其是磷酸铁锂电池的车型,本应该有更大的占比,但在去年的交付量中只占了非常微小的比例。 何小鹏表示,今年的电池供应依然会有较大挑战,明年二季度或三季度会有较大缓解。 从今年以后,小鹏会与供应商联手,增强在电池短缺问题的防控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小鹏 汽车 尚未完成与供应商的电池价格谈判。 此前一轮涨价是提前判断原材料和电池的成本将会增加的战术性地定价,以基本覆盖组件成本的潜在成本增加。 截至3月28日美股收盘,小鹏 汽车 微涨0.31%,报收27.14美元。 3月29日,小鹏 汽车 港股涨1.64%,报收105.5港元。 责编 任志江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本文源自红星新闻

卖一辆亏5万已是常态,新势力靠啥干掉二线豪华车?

2023年3月,在慢慢沉淀和落寂之后,大多数人忽然发现,降价潮并不是什么该花费精力去关注的话题。车价降了,但绝大多数畅销车没降多少,这是这场浪潮的主线。大多数主流车型只比平常多优惠了1-3千,比亚迪的6800元和8800元算是比较良心,能比平时优惠多1-2万元的车型就已经少了很多,即便是打出优惠9万的雪铁龙C6,最终的实质性优惠也就比平时多2万左右。

总之,好卖的车,优惠只是增加了一点点,而至于原本就不怎么好卖的车,优惠多1万,其实也还是没法激起太多兴趣。

而就在降价潮中,也产生了一种新观点,随着新势力的成长,随着燃油车价格越来越透明,已经隐隐有了一种趋势,二线豪华车即将被新势力所替代。而随着3月各家车企陆续发布2022财报,其实我们可以去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

新势力财报,卖一辆车亏5万已成常态​

2023年3月公布财报的巨头车企,有奔驰、宝马、大众,蔚来、小鹏、理想、哪吒,共7家。在消费者认知中,传统车企们的转型需要时间,是处于一个逐步往下走,未来无法确定好坏的状态,至于抢了它们风头的,就是那些正在蹿红的新势力车企。不过,最终的财报数字却展现出了与市场现状大方向相反的局面。

先看新势力车企的财报,每家车企只用一句,就能描述出其2022表现。

蔚来汽车,2022年每卖出一辆车,亏12万元,全年售出12.25万辆;

小鹏汽车,2022年每卖出一辆车,亏8万元,全年售出12.07万辆;

零跑汽车,2022年每卖出一辆车,亏4.6万元,全年售出11.1万辆;

理想汽车,2022年每卖出一辆车,亏1.5万元,全年售出13.32万辆。

只从财报数字结果来看,没有一家新势力在过好日子,即便是亏损最少,一度被汽车行业认为能最早扭亏为盈的理想汽车,2022年表现却是亏损进一步扩大。只看眼前新势力财报给出的数字,能够得到的结论是,在他们之中卖一辆车平均亏5万元,甚至算的上表现较好。

而再看传统车企的财报,2022的表现却都是逆势上涨。

奔驰,2022年全年营业额1500亿欧元,同比涨12%,息税前利润205亿欧元,同比涨28%,全球销量204万辆;

宝马,2022年全年营业额1426亿欧元,同比涨28.2%,息税前利润235.09亿欧元,净利润185.82亿欧元,同比涨49.1%,全球销量239万辆;

奥迪,2022年全年营业额618亿欧元,息税前利润76亿欧元,全球销量163万辆;

大众集团,2022年全年营业额2792亿欧元,同比增长11.6%,未计入特殊项目支出的营业利润为225亿欧元,同比涨12.5%,最终总交付量830万辆,下滑7%。

数字上显示的是,中国新势力车企们如今在赔钱亏损卖车,毛利率、利润里都是它们的危机。在不断的亏损中,如果忽然在市场销量上遭遇滑坡,或者自身在面对同类产品时,不能有足够的优势表现。那,随着资本市场对其的热情变淡,背后能够支配的资金出现问题,结局就很快会是“出售”或“破产”。

不久前市场里就有一个现成的案例,威马汽车。同样在2018年开始征战市场的它,因为技术不够硬、价格不够便宜、玩法不够新颖,差点走向了生命的终结。

再回归新势力财报的话题身上,看完相关的数字,能否下一个“新势力们撑不了多久就会死”这样的结论?答案,其实没那么想当然。

以特斯拉为例,其进入市场,正式上市5年的时候,累计亏损为20亿美元,从持续亏损到扭亏为盈,经历了17年时间。初期众多不被看好,但并不妨碍最终市值破万亿美元站在全球最高的位置。如果以特斯拉为参照物,中国几家新势力当前的表现其实不差,甚至更好。

干掉二线豪华车?眼前的财报还不够​

说完大面上的话题,再从更细分的各企业财报做解读,每家企业的运营模式和情况都是不同,但之中的数字能够反应其目前面对的问题和取得的成绩。

综合四家车企的表现,能分别提炼出几个“最”。

蔚来是营收最高的新势力,为492.67亿元,但它也是毛利率下滑最严重的,从18.9%下滑至13.7%,同时也是研发中最舍得花钱的,研发费用108.4亿元,同比增加136%,占总营收22%。

结合整个2022年的市场表现,解读一下这组数据,蔚来在2022年里升级更换NT2.0平台,且对新技术(NT3.0、智能手机、换电站)的投入进一步加大,另外因为在欧洲市场进行发力,所以整体研发角度上明显花了更多钱。不过这些钱,并不是从车主身上省出来的,面对2022年电池涨价、材料涨价等等,它还是选择了自己扛,所以毛利率跌的很惨。至于营收最高,则是稳住了价格,没有参与几波降价潮,在汽车市场里表现比较独到。

理想是最稳的新势力,销量上拿了四家中的新高13.3万辆,毛利率也是最高,为19.1%,研发方面,它在2022年进行了加码,研发投入终于突破了50亿元的大关,为52亿元。占据总营收11%的份额,虽然还是处于行业内中低位水平,但这相比2021年已经有了翻倍。

而结合市场动作,翻译一下理想的整个表现,主打增程混动这种低成本技术,让它能很好的面对材料涨价,保证自己的利润,这是毛利率高的基础。而研发投入上,之所以增大,是因为它要进军纯电动领域了,这个市场里的动力技术并不好偷鸡,所以需要实打实的用钱砸出来,把之前错过的课都补上。

小鹏汽车是起伏最大的新势力,上半年还是新势力销量冠军,但下半年多个月却无法月销破万。销量上,它为12.1万辆,比蔚来少2000辆、比理想少1.2万辆,但营收上的表现天差地别,小鹏的268.6亿元,比起理想的452.9亿元、蔚来的492.7亿元,并不在一个数量级上。而这也能侧面反映出,2022年小鹏汽车的销量主要由中低端车型承担,上层市场做的不好,尤其是投入了很大精力并有高预期的小鹏G9并不好。至于大逆转这种事,就等2023年看市场表现和新动作再判断吧。

而零跑汽车,则是这份榜单中的新面孔。它的背后,是浙江大华,中国安防领域的头部技术公司。大华在视频、存储、智能交通、AI芯片这些角度都有不错的储备,所以零跑汽车之所以能够快速在市场中取得年销量超过10万台的成绩,其实也是得益于有这样的好底子。那么,在成本控制上它相比绝大多数电动车企业的表现都更好,所以在零跑的多款车型上,消费者都能找到“配置高、价格低,比较实惠”这种标签。再从财报来看,营收123.85亿元,交付11.11万辆,车辆的成交均价在10-15万元之间,最终净亏损51亿元,不过它的亏损主要原因并非是加大研发(研发费用为14亿元),而是在于开拓市场中销售成本同比增加了216%,花费143亿元。

简言之,财报里能看出的共同点是,几家车企都在砸钱搞研发,蔚来的研发占亏损的75%,小鹏的研发占亏损74.3%,2家车企的亏损主因都是高研发费用。而理想、零跑二者的主要亏损原因,还都是整个网络的加速扩张,要投入更多的钱、人等等。

另外,在这份财报中,其实还能够看出,除了零跑之外,蔚小理的存货周转率(越高代表新车销售流动性越高)在变差,这之中有经济原因,也有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的原因,同时也显示着随着新款车型推出数量变多,消化库存能力变弱等问题。

而截至目前,仅从上述的财报里,其实还找不到其能否替代二线豪华品牌的关键因素。

干掉二线豪华车?现在这份财报还不够​

干掉二线豪华车这种话题,当前之所以成立,原因在于确实在20-50万元的价位里,新势力的销量在高涨,在抢夺沃尔沃、凯迪拉克、林肯、雷克萨斯等车型的销量。理想在30万元以上单车型销量最高,蔚来在35-50万元之间销量挑战雷克萨斯,小鹏在20-30万元之间显然卖的比上述几家的入门车型销量更高,所以,它们均在市场里有着自己相应的话语权。

这背后,因为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的新技术应用,远高于二线豪华品牌,更因为同样价格表现下,其综合产品力明显要比传统车企更好。

但,看过财报之后就能发现,二者的对比维度其实并不公允,主要因为新势力车企基本都处于资本市场助力,能够赔钱卖车的阶段,4S店要建设、品牌要推广、软件要升级。而如果传统二线豪华品牌也以这样的维度发力,它们的竞争结果犹未可知。

相比四家新势力的财报,展开目前已经发布的相关传统车企的财报,同维度剖析,其实我们还能看到一些不同。目前,沃尔沃、通用均发布了财报,林肯、雷克萨斯尚未发布。

2月公布的沃尔沃2022全年业绩中,营业收入3301亿瑞典克朗(2192亿元人民币),增长17%,利润为223亿瑞典克朗(148亿元人民币),利润率6.8%,全球销量最终为69.86万辆。

销量数字上,沃尔沃高于雷克萨斯的62.53万辆,高于林肯,也高于凯迪拉克,所以以此为对比模板显然十分合适。

那么,以这组数字来看,几家中国新势力其实是没什么比较资格的。一个是正在生长的新生事物,处于扭亏为盈的爬升阶段,一个是已经基本在前期已经付出了不少成本,处在收获期的事物。二者之间,维度不同,因而最终的推导结果,其实没有太多意义。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keji312/27757.html
寂静岭2 更恐怖更多样化 重制版 制作人
买教辅书买出一个IPO! 中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