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7央行拉开降息大幕 全球央行月报June 潮起 货币政策转向

21世纪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吴斌

全球降息大潮的声势已经肉眼可见地壮大。

过去一个月,美联储、英国央行、澳大利亚央行等继续维持利率不变,但加拿大央行和欧洲央行已经拉开G7央行降息大幕,很早便降息的巴西央行继续小幅降息25个基点。

事实上,加拿大央行和欧洲央行(涵盖德国、法国、意大利)降息意味着超过半数的G7国家已经走上转向之路,除去“另类”的日本央行,接下来英国央行、美联储迟早也会降息,全球央行货币政策转向大潮已经声势渐起。

美联储货币政策“愈鸽还鹰”

在一系列经济数据的冲击下,美联储仍未获得降息所需的信心。

5月2日,美联储公布利率决议,宣布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在5.25%至5.50%不变。在谈到通胀风险时,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并没有提到加息的可能性,只是表示如果需要,政策将保持不变。

美联储重申了去年12月以来的一贯表态:“过去一年通胀已放缓但仍然高企”,但补充称“近几个月降通胀缺乏进一步进展”。另一个变化是,美联储表示实现就业和通胀双重目标的风险“在过去一年已经变得更加平衡”,这句话使用的是过去时态,而之前声明用的是现在时“正在变得更加平衡”。

在5月初美联储“鸽声阵阵”的主基调背后,实则隐藏着一双双“鹰爪”。5月22日,美联储公布的5月会议纪要显示,官员们普遍认为,如果通胀数据继续令人失望,利率可能会在更长的时间内保持在较高水平,一些政策制定者甚至谈及了在需要时进一步加息的意愿。回过头看,鲍威尔彼时的“鸽声”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鹰派官员的声音。

与此呼应的是,最新非农报告也给近期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泼上了一盆冷水。6月7日,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5月季调后非农就业人口增加27.2万人,远高于市场预期的18.5万人。美国5月失业率意外升至4%,为2022年1月来新高。通胀晴雨表5月平均时薪环比上涨0.4%,同比增长4.1%,高于市场预期的0.3%和3.9%。

在美国强劲的非农报告公布后,曾坚持预计美联储7月会议“首降”的花旗集团和摩根大通最终改变了立场。如今花旗认为美联储可能要等到9月才会采取行动,摩根大通则预计联邦基金利率区间在11月之前不会发生变化。

花旗首席美国经济学家Andrew Hollenhorst表示,我们正在将首次降息最可能的时间点从7月推迟到9月。尽管劳动力市场和经济似乎都在放缓,但上月“令人惊讶的强劲就业增长”可能会让美联储保持原有立场,等待更多有关经济活动冷却和通胀放缓的数据。与此类似的是,摩根大通首席美国经济学家Michael Feroli也认为,近期就业增长势头表明,美联储降息需要的“更广泛的劳动力市场疲软”可能需要三个多月才能实现。

在数据依赖模式下,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路径仍未明朗,未来需要等待更明确的经济信号才能坚定走上降息之路。

加拿大央行打响G7降息第一枪

在美联储降息时点仍不明朗之际,加拿大央行已经率先行动。

6月5日,加拿大央行如预期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4.75%,为四年来首次降息。不过,加拿大央行将继续实行量化紧缩,使资产负债表正常化。

2020年初,加拿大央行在短短两个月内降息150个基点至0.25%。随后,在通胀大潮来袭的影响下,从2022年3月开始,加拿大央行又连续加息10次,一直到去年7月才停下脚步,此后利率长时间维持在5%不变。

在加拿大央行率先打响G7降息第一枪背后,今年年初以来,加拿大的通胀放缓速度快于预期,4月CPI已放缓至2.7%,核心CPI已降至1.6%。因此,加拿大央行表示,已经对通胀率朝着2%的目标迈进更有信心,如果趋势继续下去,进一步降息是合理的。

不过,未来降息速度仍存在不确定性,加拿大央行是否会在7月继续降息成为关注焦点,通胀等数据至关重要。从现在到7月利率决议之前,还有两份通胀、就业和零售数据报告以及4月GDP数据可供参考。加拿大央行表示,将继续关注经济中的需求和供给、通胀预期、工资增长和企业定价行为。

7月是否降息将取决于接下来的经济数据。加拿大央行行长麦克勒姆在利率决议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如果经济继续像预期的那样广泛发展,通胀压力减轻,那么有理由预计将进一步降息。一方面,我们不希望货币政策过于严格,超出让通胀回到目标水平所需的程度。另一方面,如果过快降低利率,可能会危及之前取得的抗通胀成果。

加拿大央行率先降息也有助于让其他央行放心,他们也可以在美联储之前降息。麦克勒姆明确表示,尽管加元可能面临下行压力,但加拿大的利率政策不需要与美国亦步亦趋。加拿大作为美国最大贸易伙伴之一,认为利率政策出现差异不是大问题。

随着全球各国央行陆续采取降息行动,这很可能也将给美联储带来压力。美联储此前已经误判通胀,加息行动姗姗来迟。如果这次降息过迟又引发经济衰退,将再度引发外界的批评。

欧洲央行“鹰派”降息意味深长

在加拿大央行打响G7降息第一枪后,6月6日,欧洲央行也加入降息大潮,宣布将主要再融资利率、边际贷款利率和存款机制利率分别从4.50%、4.75%和4.00%下调25个基点至4.25%、4.50%和3.75%。欧洲央行表示,根据对通胀前景、潜在通胀动态和货币政策传导强度的最新评估,在维持利率稳定9个月后,现在缓和货币政策限制程度是适当的。

在降息的“鸽派”外表下,欧洲央行实则藏着一副“鹰爪”,欧元兑美元不跌反涨,10年期德国国债收益率也走高。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甚至表示,央行正在消除一定程度的限制,但无法确认是否正在进行降息进程,未来几个月或将面临坎坷。欧洲央行官员几乎排除了在7月再次降息的可能性。

在欧洲央行6月会议前,欧元区抗通胀进程已经出现反复。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由于服务业通胀顽固,5月欧元区调和CPI同比增速从4月的2.4%反弹至2.6%,超出市场预期的2.5%。剔除食品和能源的5月核心通胀从2.7%反弹至2.9%,也超出市场预期。

虽然拉加德5月宣布通胀“得到控制”,但最近的一系列数据表明价格压力持续存在,这促使投资者和经济学家将欧洲央行2024年降息次数的预期削减至两到三次。对于未来的货币政策,欧洲央行强调会继续“遵循基于数据和逐次会议的方法来确定适当的限制水平和持续时间,不会预先承诺特定的利率路径”。

这也意味着,尽管欧洲央行祭出首降,但距离真正的宽松还为时过早。正如欧洲央行首席经济学家Philip Lane所言,由于工人工资持续强劲增长,服务业通胀棘手,欧洲央行必须在整个2024年保持限制性政策。在限制范围内,可以适当下调利率。“明年,随着通胀明显接近目标,然后确保利率下降到与目标一致的水平,那将是一个不同的讨论话题。”

尽管欧洲央行已经“转向”,但也上调了通胀预测。欧洲央行将2024年欧元区通胀预期从3月的2.3%上调至2.5%,2025年的预期从2%上调至2.2%,2026年的预测维持在1.9%。经济方面,欧洲央行将2024年GDP增长率从3月的0.6%上调至0.9%,2025年GDP增长率从1.5%下调至1.4%,2026年GDP增长率维持在1.6%。

此前市场一度担心欧洲央行的激进降息可能会让欧元兑美元跌至平价,但如今欧洲央行“鹰派”降息已经让欧元压力大幅减轻。拉加德表示,通胀向2%目标放缓的时间将晚于此前预期。“预计今年余下时间通胀将在当前水平附近波动,然后明年下半年将朝着我们的目标回落。”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专家谈美联储降息:3月份中国央行大概率降息

报告要点

北京时间2020年3月3日23时,美联储突然宣布下调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50个基点,至1.00-1.25%,同时将超额准备金率(IOER)下调50个基点至1.1%。本次降息调整是美联储2020年的首次降息,也是自去年以来的第四次降息操作,之前的三次降息发生在去年7月、9月和10月。更值得注意的是,本次降息为突发的紧急降息,降息幅度也大,达到50BP。如何看待本次特殊的降息,我们认为有以下五大要点值得关注:

要点一:美联储紧急降息历史回顾:回顾历史,1994年以来美联储历史上共发生过9次紧急降息事件,从以往8次紧急降息的情况来看,紧急降息的原因一般为遇到较为重大的风险,上一次紧急降息还要追溯至2008年10月经济危机时期。

要点二:美联储缘何紧急降息:从原因上来看,新冠疫情在全球的快速蔓延是导致本次美联储紧急降息的直接原因,在距离三月份会议仅两周左右时间采取行动,反映出当前新冠疫情带来的风险紧急且严重。

要点三:美国经济与疫情分析:美国经济情况方面,当前美国制造业面临产需双弱的局面,总体来看美国核心通胀仍旧表现疲软,就业方面美国1月非农就业数据略好于预期,但失业率略有上升,制造业仍然保持低迷态势。而从海外疫情的发展情况来看,全球范围内新冠肺炎疫情升级,疫情蔓延至多国,其中韩国、意大利、伊朗最为严重。美国新冠疫情升级,而严格的确诊条件和较高的检测费用可能导致确诊人数被低估。

要点四:全球市场影响:美股下跌,美债破1!从以往美联储采取紧急降息之后大类资产的走势来看,虽然美联储采取降息政策目的在于刺激经济,但紧急降息本身也通常意味着严重事态,市场情绪也更偏向于避险,因此紧急降息之后短期对于美股与美元的更偏利空,美债随之走强。相较于新冠疫情在海外的快速发酵,国内新冠疫情总体趋于稳定,美联储降息带来的全球流动性改善更有利于国内资产。从风险因素的角度衡量,疫情仍旧是当前影响市场走势的主要风险点,新冠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加深或对于全球经济复苏产生一定影响,因此从国内大类资产走势来看,对于国内股市影响仍旧有待观察,对于国内债市明显利多。

要点五:国内货币政策展望:对于国内货币政策而言,美联储意外降息应对疫情影响,国内货币政策空间进一步打开,3月份国内央行大概率继续降息。同时今天上午的公开市场操作值得高度关注,考虑到这次降息的突发性,参考08年全球央行联手稳定市场的经验,国内央行也可能选择及时跟进。总的来说,3月份利率将进入新一阶段的下行行情,我们认为十年国债到期收益率目标区间为2.4%~2.6%。

事件

北京时间2020年3月3日23时,美联储突然宣布下调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50个基点,至1.00-1.25%,同时将超额准备金率(IOER)下调50个基点至1.1%。本次降息调整是美联储2020年的首次降息,也是自2008年以来的第四次降息操作,之前的三次降息发生在去年7月、9月和10月。更值得注意的是,本次降息为突发的紧急降息,降息50BP也与此前美联储紧急降息幅度较为一致。

正文

要点一:美联储紧急降息历史回顾

回顾历史,1994年以来美联储历史上共发生过9次紧急降息事件,从以往8次紧急降息的情况来看,紧急降息的原因一般为遇到较为重大的风险,上一次紧急降息还要追溯至2008年10月经济危机时期。从美联储紧急降息的历史上来看,自1994年至今,美联储历史上共采取过9次紧急降息行动,分别为1994年4月,1998年10月,2001年1月、4月和9月,2007年8月以及2008年1月和10月。从采取紧急降息的原因上来看,美联储选择进行紧急降息的原因一般在于遇到较为重大的风险事件,美联储的上一次紧急降息操作还要追溯至2008年10月8日,彼时降息的原因在于雷曼兄弟倒闭引发了对于经济衰退的担忧,自此之后的11年时间内,美联储并未再度采取过类似行动,因此本次美联储宣布紧急降息,或意味着美联储内部对于当前风险状态的评估已达到一定等级。

要点二:美联储缘何紧急降息

从原因上来看,新冠疫情在全球的快速蔓延是导致本次美联储紧急降息的直接原因,在距离三月份会议仅两周左右时间采取行动,反映出当前新冠疫情带来的风险紧急且严重。从本次美联储针对本次紧急降息发出的决策声明来看,美联储对于货币政策调整给出的理由是当前美国经济的基本面仍然强劲,然而冠状病毒对经济活动构成不断发展的风险。鉴于这些风险,以及美联储支持实现最大就业和价格稳定的目标,美联储决定采取此次行动。同时美联储还表示委员会正在密切监测事态发展及其对经济前景的影响,将使用其他工具并采取适当行动支持经济。从本次决策的委员会投票情况来看,委员全票通过本次紧急降息。在距离三月份议息会议仅两周左右的时间,美联储突然采取行动,且委员意见高度一致,反映出当前新冠疫情带来的风险紧急且严重,而从降息的幅度来看,本次采取50BP的利率区间下调,也与之前大部分紧急降息情况一致。从美联储鲍威尔决议公布后的讲话来看,鲍威尔提到降息行动是为了帮助美国经济在危机中保持强劲,货币政策是提振经济的重要工具,但一次降息不足以解决供应链问题,财政当局可能提供支持,目前美联储还没有考虑其他措施,而降息可以避免金融环境收紧。与此同时,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正与国会合作,预计通过85亿美元的新冠病毒紧急拨款法案。从鲍威尔与特朗普的讲话来看,在紧急降息之后,美联储货币政策或存在进一步宽松的可能,与此同时财政政策或也将给予配合,在鲍威尔发表讲话之后,从市场反映来看,市场对于美联储今年上半年再次降息的预期为72.3%。

要点三:美国经济与疫情分析

美国经济基本面方面,2月美国制造业PMI低于预期,新订单与产出指数下滑明显,当前美国制造业面临产需双弱的局面。2月份美国ISM制造业PMI指数为50.1,预期50.5,前值50.9,制造业PMI指数低于预期。制造业PMI指数在1月暖冬气候驱动的短暂回升后再次下行跌至荣枯值下方,制造业景气程度再度回落。从分项数据上来看,2月份新订单、产出、物价和进口分项均下滑明显,而新订单指数与产出指数的下滑也反映出当前美国制造业面临产需双弱的局面。

通胀方面,总体来看美国核心通胀仍旧表现疲软。2020年1月美国核心PCE通胀同比为1.63%,前值1.54%,虽然较上月温和上升,但是仍然维持在较低水平,仍然未达到美联储2%的政策目标。从收入、投资、消费三个角度综合考虑,美国非农企业平均周薪同比增速正处于趋势性向下的阶段,对于核心PCE上行的有所拖累;2019年美国投资增速下行,难以通过提振总需求的方式拉动通胀增长;消费数据边际向好,但当前的美国消费情况或并不足以支撑通胀水平达到2%的通胀目标。总体上看,总体来看美国核心通胀仍旧表现疲软。

就业方面,美国1月非农就业数据略好于预期,但失业率略有上升,非农就业增长主要由暖冬气候促进的建筑业和服务业贡献,制造业仍然保持低迷态势。美国1月季调后新增非农就业人口22.5万人,预期16万人,前值14.5万人;失业率为3.6%,预期3.5%,前值3.5%;就业参与率为63.4%,预期63.2%,前值63.2%。平均时薪同比增长3.1%,预期增长3%,前值增长2.9%;环比增长0.2%,预期增长0.3%,前值增长0.1%。1月非农数据的增长主要由建筑业和服务业所贡献,受暖冬气候影响,与天气好坏密切相关的建筑业、服务业表现强劲;但制造业表现低迷,新增就业人数延续12月下行趋势,就业人数减少1.2万人。

美国新冠疫情升级,严格的确诊条件和较高的检测费用可能导致确诊人数被低估。截至3月3日,美国新冠疫情累计确诊病例达102例,确诊人数自2月底快速增加;累计死亡和累计治愈病例分别为6例、9例,美国多地已宣布进入紧急状态。2月26日之前,对于疑似感染者的确诊条件,美国疾控中心的检测指导意见是患者“必须去过中国或者在接受检测前曾与去过中国的人有过密切接触”,这一较为严格的确诊条件可能导致前期美国境内确诊人数低于真实值;而在加州北部出现“社区传播”确诊病例后,美国境内确诊条件有所放宽,随之确诊人数激增。另外,3600美元的检测费用也可能导致部分患者由于无法负担而放弃接受检测,造成疫情数据的低估。

全球范围内新冠肺炎疫情升级,疫情蔓延至多国,截至3月2日,中国以外已有64个国家出现确诊病例。其中韩国、意大利、伊朗最为严重,累计确诊病例均超过2000例。意大利自2月22日新冠肺炎确诊人数激增,截至3月3日,意大利累计确诊病例增加至2502例,累计死亡病例增加至79例,疫情迅速传播升级。韩国自2月20日新冠肺炎确诊人数迅速增加,截至3月3日下午,韩国累计确诊病例已经达到5186例,较上一日新增974例。

要点四:全球市场展望,美股下跌,美债破1!

从以往美联储采取紧急降息之后大类资产的走势来看,虽然美联储采取降息政策目的在于刺激经济,但紧急降息本身也通常意味着严重事态,市场情绪也更偏向于避险,因此紧急降息之后短期对于美股与美元的更偏利空,美债随之走强。结合历史情况来看,对于美联储采取紧急降息之后的大类资产走势,紧急降息之后美股接下来几日的走势更多体现为下行,其背后的原因在于虽然美联储采取降息举动,宽松货币政策的目的在于刺激经济,防范风险,但紧急降息本身通常也意味着严重事态,在紧急降息采取后,市场情绪也更偏向于避险,因此短期对于美股的影响更偏利空。而美联储宽松的货币政策也带来美元的贬值压力,在市场情绪趋向于避险的影响下,对于美债的影响更偏利多,美债作为避险资产随之走强,美债收益率下行。本次美联储紧急降息决议公布以后,截至北京时间3月3日4时,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报点,较开盘大跌700余点,跌幅达到2.77%,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一度跌破1%,美元指数报97.16,较开盘下跌0.42%。

相较于新冠疫情在海外的快速发酵,国内新冠疫情总体趋于稳定,美联储降息带来的全球流动性改善,从国内资产价格的角度来看,全球流动性的改善是利好因素。从海外疫情来看,针对新冠疫情不少国家在初期采取了一定的果断措施,但是从结果来看并没有有效防范。例如,意大利是第一个进入紧急状态的欧盟国家,而且当前面临中央与地方防控执行上的协调问题;韩国在2月12日至2月15日一度实现零增长,但随后二次感染阶段则是以国内民众间的扩散快速增加。从这些国家的情况来看,尽管在输入性病例上做的比较严格,但国内民众间的互相传播爆发得较为快速,病毒的传染性较强,这加剧了全球市场的担忧。而对比国内疫情,当前国内新冠疫情总体趋于稳定,因此在海外处于疫情上升期的背景之下,美联储紧急降息带来的全球流动性改善更有利于提高投资者对于国内资产的投资偏好,全球流动性的改善对于国内资产而言是利好因素。

从风险因素的角度衡量,疫情仍旧是当前影响市场走势的主要风险点,新冠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加深或对于全球经济复苏产生一定影响,因此从国内大类资产走势来看,对于国内股市影响仍旧有待观察,对于国内债市的利多影响相对较为明显。从风险因素的角度来看,当前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传播仍旧是影响市场走势的主要风险点,美联储在本次紧急降息的原因当中也指出冠状病毒对经济活动构成不断发展的风险。而从全球经济复苏的角度而言,新冠疫情所带来的不确定性的持续加深或对于全球经济复苏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从国内大类资产的走势来看,对于国内股市的影响仍旧有待观察,而对于债市来说,当前中美利差仍旧处于较高水平,美联储紧急降息或将进一步压低美债收益率,从利差角度而言,对于国内债市的利多影响相对更为明显。

要点五:国内货币政策展望

对于国内货币政策而言,美联储意外降息应对疫情影响,国内货币政策空间进一步打开。在海外疫情持续蔓延、经济悲观预期发酵、资本市场出现大幅调整的背景下,美联储紧急下调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和超额准备金利率50bp,以应对疫情扩散导致的经济不确定性。美联储宣布降息后阿联酋央行跟随降息50bp,而货币市场也反映了欧央行、英格兰银行均在3月降息的预期,可以预见后续更多国家都将跟随进入降息通道。全球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给国内货币政策打开空间:(1)本次新冠疫情逐步发展成为威胁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的因素,货币政策应该加强国际协调应对风险,此前G7财政和央行行长声明G7集团已经准备在必要的时刻采取行动,而相比欧美国家,中国央行拥有更多常规货币政策宽松空间;(2)美联储降息后,10年美债一度逼近1%,中美利差继续扩大,而人民币汇率也大幅走强,对国内货币政策宽松和国际协同都不存在明显制约;(3)美联储紧急降息50bp体现了美联储对疫情影响的估计较为悲观,而随着疫情的全球扩散,全球产业链的不确定性加剧了国内经济回暖的不确定性,在以稳增长、稳就业为首要目标的政策宽松通道中,货币早宽松优于晚宽松。在定向型的数量支持工具之外,价格型工具也该发挥作用。我们认为中国央行将在3月份继续降息,也可能在今天上午紧随美联储降息。

全球央行上调政策利率超80次,中国货币政策如何应对全球“加息潮”?

全球各大国家央行上调利息的次数已经多达80多次,可以说这次全球利息上调的潮流影响了整个地球的经济发展。因为这次调整的这80多次里面基本都是主要国家欧洲的中央银行,美联储中国再加上一些其他世界影响力比较大的经济体,基本都是加息的状态。

这个所谓的加息并不是说存款利息而是贷款利息,也就是要提高大家贷款的成本。然后在存款这方面采取降低利率的方法,让市场上面有更多活跃的钱,这样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这是大多数国家所采取的政策,而我国现在的这个大众方面与全球大多数国家是相反的,尤其是在贷款这方面其他国家在贷款上面是疯狂加息。而我国贷款方面是降息,因为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是不一样的,居民储蓄情况是不一样的。

国外那些国家都要进行加息,提高贷款的成本,就是因为他们本身的这个贷款市场发展就已经挺危险的了,那一个普通居民一个月的收入可能才5000块钱,他身上贷款就只上百万,现在如果不进行加息政策的话,他还继续贷款,那到时候他还不起来怎么办?把那个房子收回那有什么用啊,当时美国次贷危机的时候收回那么多房子,到最后经济危机不还是发生了,而我国不一样,我国很多居民他是没有贷款的这个习惯的,他觉得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进行贷款。因为贷款是一个非常有风险的事情,所以我国人均的储蓄率非常高,贷款率不高。

那针对这种特殊的情况,我会采取的就是双降政策,降低贷款利率,降低存款利率,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居民的负债率,让市场上面活跃的钱更多。因为降低贷款利率了,你将来买房子的时候贷款的成本就更低了,呀,反正你觉得早晚也得买,那你现在可能就考虑提前购买的问题了,然后存款的利率更低了,你觉得放到银行也不见得获得什么回报,还不如去搞一点其他投资。这个也是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的。

央行突然“降息”:4000亿大投放

11月5日,央行发布公告称,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4000亿元,而当日有4035亿元1年期MLF到期,这意味着央行净回笼中长期资金35亿元,同时下调1年期MLF利率5个基点从3.3%降至3.25%。

消息传导至资本市场,A股市场各主要指数均有小幅上涨。其中,沪指盘中冲至3000点随后有所回落,截至收盘,涨幅0.54%,报2991.56点;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分别上涨0.71%、0.79%,今日权重与成长均有较好表现,电子、银行、农林牧渔板块涨幅均在1%以上。

那么,央行的突然“降息”向外传递了哪些信号?又会如何影响我们的投资?

央行“降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5月以来,各国降息大幕陆续拉开,全球货币政策转向宽松。尽管如此,各大公募基金纷纷表态对今日的央行“降息”感到意外。

南方基金表示,“本次调降MLF利率时间点较为超预期。今年9月央行降准之后,市场对降息预期较高,但9月降息预期连续落空,对市场多头打击较大。同时,进入10月后,猪肉价格持续上涨带动通胀预期明显升温,加上月末TMLF未能如期投放,引发了市场对货币政策转向收紧的担忧。而在当下通胀压力仍未完全消除之时,央行调降MLF利率就显得较为超预期。”

博时宏观表示,此次央行时隔一年多下调MLF利率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是因为此前我们估计四季度货币政策的重心会放在LPR机制的发挥上,因此MLF和LPR利率大概率会下调;意料之外是时点比我们之前的预计晚一些,之前我们考虑到通胀预期逐渐上升,宜早不宜迟,预计是在10月,实际落地比我们原本预期的迟一些。

那么为何选择在这个时间节点?南方基金认为主要原因有三点:一、降低实体融资成本的压力依然存在,考虑到10月的LPR并未进一步下调,短期银行信贷利差压缩空间可能受到了一定限制,需要通过央行下调MLF等政策利率,降低银行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实体融资成本。二、全球已经进入了新一轮的宽松周期,美联储、欧央行,以及多个新兴经济体央行均已进行了降息,此次央行调降利率是顺势而为。三、由于10月底未进行每个季度一次的TMLF,本次MLF续作且进行调降利率,一定程度上也是对TMLF未操作的补偿。

对于年内是否还有降息空间,平安基金认为,经济增速缓慢,通胀暂时仍有压力,年内MLF继续下调可能性较小。央行此次仅下调MLF中标利率5BP,且MLF投放量略有缩减,是在当前环境下,验证新的利率传导机制的谨慎操作。此次下调MLF利率是在稳增长与防通胀之间平衡抉择,预计年内继续下调MLF中标利率的可能性较小,待明年通胀压力减轻后,MLF的下调空间将进一步打开。

如何影响你的钱袋子?

面对突如其来的“降息”,有业内人士认为,意义大于实质意义,扭转了市场对于货币政策的偏谨慎预期,意外迟来的“降息”表明稳增长仍优于控通胀。

在南方基金看来,此次MLF操作利率下调,说明央行的货币政策可能并未转向,降低了市场对货币政策紧缩的担忧。但调降幅度也只有5BP,信号意义可能重于实质意义。

除了释放积极信号外,MLF下调也在全面影响着资本市场。银行的功能属性又分为存款和贷款,降息是指降低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也就是说存入银行的理财收益将会随之出现减少,而这些钱流入股市、实体经济,将会进一步增强货币的流动性。降息后,储户更倾向于将资金取出后投资或消费,用于消费有利于刺激经济变热,同时也可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而这些资金流入股市可以为市场带来更多的资金,对股市形成利好。

平安基金称,MLF下调有助于降低实体融资成本,当前货币政策仍有稳增长的需求,短期或维持宽松。自央行指定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机制之后,截至9月末,商业新发放贷款运用LPR占比达到56%。作为LPR的基准,MLF的下调有利于降低实体企业贷款成本。

“债市方面,MLF的下调有利于缓解市场对货币政策收紧的预期,市场经历近期较大幅度调整,预计未来收益率将有所下行。另一方面,经济增速下行有所减慢、年内通胀有压力、地方债可能提前发行,债市扰动因素仍然较多。预计债市收益率下行过程中将有波动,需把握波动中的交易性机会。此次MLF利率降低释放了逆周期调节尚有空间的信号,增强了市场信心,提振了市场情绪,或将驱动A股新一轮行情。”

南方基金认为,LPR改革后与MLF利率挂钩,本次降低MLF利率有助于引导LPR报价进一步下行,由于企业新增贷款利率主要参考LPR,从而达到降低实体融资成本的目的。展望未来,经济下行压力下货币宽松的方向不会发生变化,但通胀高企仍对货币宽松的幅度形成掣肘。对股票市场而言,调降MLF利率有利于降低无风险利率、提升风险偏好等,长期或有助于改善企业盈利,利好股市表现。

博时宏观称,央行下调MLF利率仍是在积极贯彻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要求,此前LPR利率已经下调,通过下调MLF利率缓解银行利差收窄压力,保证降融资成本的有效推进。此外,明年部分专项债额度可能提前发行,通过下调MLF利率,可以对冲专项债发行的影响。

“债市已经调整了一段时间,今天MLF利率下调带动利率也有小幅下行,但我们认为通胀压力和基本面暂时对债券行情有一定压制,预计债券处于区间震荡行情,大的配置机会尚需等待,适当参与震荡带来的交易机会。”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keji312/27897.html
历史同期最好水平!黄骅港煤炭港区5月煤炭下水量创新高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