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锲

7月26日下午,“墨·锲:杨奇瑞水墨-装置作品展”在宁波美术馆开幕。展览展出了艺术家杨奇瑞近期创作的30余件水墨绘画作品最新创作的大型装置作品《金石开源》。展览还特别展出了杨奇瑞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实验水墨创作历程,并以文献的形式呈现。

开幕式现场

浙江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常务书记杨守卫,浙江省人大常委、浙江省人大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学院原党委书记钱晓芳,浙江省文联副主席、宁波市文联主席、党组书记杨劲,美术史论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与广东美术馆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皮道坚,浙江博物馆馆长陈水华,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骆献跃,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王敏杰,浙江油画院执行院长、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常青,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原院长管怀宾,中国美术家协会民族美术艺委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学院人事处处长封治国,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院长班陵生,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党委书记郑靖,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院长邬大勇,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党委书记李玉普,中国美术学院发展规划处处长周宝松,中华艺术宫策展人项苙苹,空间站创始人、《美术文献》杂志原执行主编付晓东,四川美院教授李占洋,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姜俊,中国美术学院相关职能部门、各二级学院负责人,业界专家学者以及中国美术学院宁波校友会的校友等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宁波美术馆馆长张维萍主持。

浙江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常务书记杨守卫宣布展览开幕

浙江省文联副主席、宁波市文联主席、党组书记杨劲致辞

杨劲表示,杨奇瑞教授是中国雕塑和公共艺术的领军人物。杨教授在其艺术创作过程中从来没有离开过水墨,在水墨创作和水墨实验中与雕塑实现双向奔赴。这次展览中的实验水墨作品,呈现了用雕塑的思维对中国传统水墨的实验性探索,在宁波美术馆这样一个具有当代特点的空间呈现了一场具有强烈艺术探索和实践表达的高质量展览,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

本次展览策展人姜俊致辞

姜俊认为,在全球当代艺术语境下,原先分门别类的各种艺术形式开始相互融合。此次杨老师的展览“墨·锲”,正是希望将其水墨创作的板块和作为雕塑家的雕塑创作板块进行巧妙融合,形成有机结合,这也符合今天全球艺术发展的潮流和脉络。这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新创作,给今天的传统水墨带来不一样的声音,也使得雕塑,特别是装置艺术打开了新的可能性。

美术史论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与广东美术馆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皮道坚致辞

皮道坚表示,本次展览是一个非常当代的艺术展览,一个有国际水准的艺术展览,同时又是一个打通了中外古今的展览。杨奇瑞教授很好地利用了东方的传统艺术媒材和艺术元素,展览能够很好地表达中国人的心性,表达中国人在21世纪对自己的历史和民族文化、对当今世界格局的认知和感受、体验。杨奇瑞教授把水墨的媒介和西方当代艺术的装置、空间的表达、雕塑艺术的现代手法很好地结合起来,在艺术语言的探索上做出了贡献。这个展览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当代艺术40年发展逻辑的成果。

中国美术家协会民族美术艺委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学院人事处处长封治国致辞

封治国提到,到本次展览开幕,杨奇瑞教授的水墨之旅已经足足走过了30个年头。这次展览的主题“墨·锲”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水墨与雕塑的默契,传统与现代、与当代的默契。而他自己的艺术历程也始终是在这样一种跨界、自由无碍的状态中开展。本次展览代表着杨奇瑞教授在数十年跨界、突围和开拓过程当中达到的最新成果。作为中国美术学院的教授,杨奇瑞老师为雕塑学科和公共艺术学科赢得了光荣;作为一位艺术家,以他数十年的精品力作赢得了广泛的尊重。

展览作者、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副主席、历任中国美术学院视觉艺术学院院长、公共艺术学院院长、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首任院长杨奇瑞致辞

艺术家杨奇瑞感谢了浙江省文联、中国美术学院和宁波市各位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在台风和酷暑中他们的到来尽显关怀。他特别提到宁波美术馆团队的专业与热情帮助,策展人姜俊的精湛策划与专家团队的学术贡献,让他受益匪浅。他还感谢了学校的同事、家人和朋友们的支持与鼓励,他们的认可与赞赏成为他创作的强大动力。最后,他向所有参与和支持展览的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杨奇瑞向宁波美术馆捐赠作品

艺术家杨奇瑞向宁波美术馆捐赠了他的雕塑作品《无题》,由宁波美术馆馆务会成员、学术典藏部主任黄易锋接受捐赠并向其颁发收藏证书。

宁波美术馆馆长张维萍主持开幕式

嘉宾合影

开幕式现场

展览现场

部分作品欣赏

《墨经注》材料纸、墨、综合材料196×495cm2024年

《滔》材料纸、墨、综合材料365×365cm2024年

《红莽》材料纸、墨、综合材料 340×245cm2024年

《山海经》材料纸、墨、综合材料365×290cm2024年

《无题1》材料纸、墨、综合材料97×180cm2024年

《无题2》材料纸、墨、综合材料97×180cm2024年

《无题3》材料纸、墨、综合材料97×180cm2024年

《无题4》材料纸、墨、综合材料97×180cm2024年

《无题5》材料纸、墨、综合材料97×180cm2024年

《浮木》材料纸、墨、综合材料248×129cm2022年

《顿现》材料纸、墨、综合材料97×180cm2022年

《泉》材料纸、墨、综合材料97×180cm2022年

《湮光》材料纸、墨、综合材料180×97cm2022年

据悉, 展览将持续至8月21日。

文 字 |武希文

编 辑 |陈舒婷

责 编 |邱莉丽

审 核 |方舟杨奇瑞

中国美术学院官方微信号

“国美学术通讯”官方微信号

出品: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

PUBLICITY OFFICE OF THE CPC CAA COMMITTEE

CAA融媒体中心

CAA MEDIA CONVERGENCE CENTER


笔底心潮:笔墨·性情·书画

笔墨·性情·书画■纵瑞法 笔墨、性情在书画界是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有人这样说,你说说看,草、隶、篆表达什么性情,提、按、撇、捺有什么感情? 我对书画研究不深,对此谈点个人的想法: 一、笔墨与书画 书法和绘画是一对艺术上的孪生姐妹,有着十分亲密的历史渊源。 书画都要讲究用笔和用墨的变化,只有在用笔用墨上取得神奇变幻,才能使作品产生出千姿百态。 因此,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书画家们无一不在用笔、用墨上苦苦探索和追求,锲而不舍,终身不悔,力求使每一有力的线条都直接显示某种感情的技巧,也正因为用笔用墨的迥然不同,就产生了浩瀚的各具风格的中华书画艺术瑰宝。 一是笔法,即用笔的方式方法。 古人对笔法十分重视。 笔法在历代书画家手中不断实践、探索、创新、创造出众多各具特色,表现力极强的用笔方法。 比如南齐谢赫《六法论》中的“骨法用笔”,“以笔为主见其笔,以墨为附见其肉。 ”近代书画大师黄寅虹对用笔研究较深,他说:“笔法即画之道,用笔有五诀:平、留、圆、重、变。 平,如锥画沙(力透纸背);留,以折钗股(若屋漏痕);圆,金性至柔(折而不断);重,气势雄厚;变,变化多端(方显精彩)。 他做到无一笔是笔,无一笔不是笔。 潘天寿也讲“处处是笔”。 用笔之法在乎心使腕运,古今书画家想要自己的作品臻于化境,都无不在用笔上下功夫。 笔法上的丰富变化使其作品的气韵生动,入神如画。 用笔是用墨的基础和前提,古人说,不知用笔,安知用墨。 二是墨法,即用墨之法。 早在中唐时期,美术史籍中就有“运墨而五色具”之说。 一个书画家如何能精妙地运用墨色的干、湿、浓、淡,是其作品能否成功的关键,也是其个人风格形成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墨自笔出,笔由墨现”,笔墨的有机结合,构成书画的千变万化。 古人说:“笔为骨、墨为肉”,笔墨是书法和绘画的重要而独特的造型手段。 墨法中有浓墨法、淡墨法、破墨法、积墨法、焦墨法、宿墨法等。 这里特别想说的是“水”的运用。 水又是笔和墨之间的一个神奇,又最难驾驭的重要之物。 黄寅虹在《寅虹画语录》中说:“古人墨法妙于用水,水墨神化,仍在笔力,笔力存亏,墨无光彩。 ” 三是笔墨精神。 高超的笔法,精妙的墨色变化为诞生一幅成功的作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一幅能反映时代精神、个人风格、具有震憾力,甚至能流芳百世的精品仅此还远远不够。 为什么呢?一幅书画作品应该是笔墨技法,才能胆识,人格学养等各种因素的综合结晶。 一位书法家说过,我们通过与古人对话,于经典处汲取了大量营养,要在创作中得到释放,把表现欲充分宣泄出来,以作品来展示精神,用才华、悟性、天分写自己的心性。 古人常说,“书为心画”、“书如其人”。 这里有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书品”和“人品”的问题。 书品,即书法作品的品第、级别。 黄寅虹把书画作品分为:能品、妙品、神品三类。 他说能品是功力求之所能似者;妙品是能品之上有一定艺术价值的作品;神品则是我能他不能,或某一场合偶尔为之的“神来之笔”。 如王羲之的《兰亭序》之类,要能创造出神品,一是非一日之功,二是非寻常之作。 人品,即书画家的道德、人格。 苏轼说:“古之论书者兼及品评人生。 ”书画家道德,人格魅力从来就是古今中外艺术评论家对艺术作品评判的重要标准之一。 所以,作为一个书画作者,不但要苦练笔墨,更要加强道德品质修养,加强人格魅力的自我塑造,加强修养、学养、道养综合素质的锤炼,只有这样,才能像北宋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所说:“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 ”气韵生动的作品从来都出自人品高尚的作者。 其实,笔和墨是不能截然分开的,潘天寿说:“一笔下去,既是笔又是墨,提按顺逆在用笔,表现出神运,枯、湿、浓、淡是运墨。 八大山人说:“不要为笔墨而笔墨,立意是最重要的。 ”要把笔墨、立意融为一体。 所以笔墨既是书法,画绘追求的内容和表现的内容,也是欣赏的内容。 笔墨与立意的有机结合是书画人一辈子探索的真经。 二、性情与书画 书画是艺术,艺术是需要寄情的,而一幅传世名作,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作者在特定的情况下,性情到达极致的产物。 如果没有线条形象、笔墨变化,书画就不可能表现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 同样,如果没有作者特有的灵感和丰富的思想感情,仅凭线条、笔墨,书画家也不可能作出惊世骇俗、流传千古的不朽名作。 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的颜真卿《祭经文稿》中线条的千变万化,节奏的轻重缓急,都随着作者所表达的对“安史之乱”的愤恨,对侄儿阵亡的剧烈悲痛之情在起伏跌宕,我们所感受到的是作者字里行间迸发出来的悲愤之情,而不仅仅是任何书法技巧了。 绘画与性情,同样的山水景点,一千位画家表现出来的可能是一千个样子。 同样一花一木,不同作者画出效果不一,就是同一景点,同一题材,同一画家在不同环境、不同心情、不同氛围之中,创作出来的山水画、花鸟画,也会截然不同。 所以,有人说从李可染的黑山水里,可透出内心深处的压抑之情。 石涛在画《桃园图卷》时,并不仅仅表现陶渊明《桃花源记》悠然之情,而是用自己笔下一树、一石、一点悉心取意,精心构图,画出了石涛心中想往的那片世外桃源。 在书法绘画创作中,高明的书法画家总是把现实生活中的山水、花鸟、夏天的云峰、冬日的雪景等,演变成书画家心中特有的情致,并运用美好的情感线条、色彩、节奏和喜怒哀乐融化为作者心中的山水、花鸟,并无疑传递给欣赏者。 诚然,书画作品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书画者的笔墨功底,学识,学养以及为人,艺德等,如果没有上述这些,纵然有再丰富的性致、激情,再多迸发欲出的灵感,也断然不会创作出精品的书画,更说不上传世佳作了。 然而,仅仅有以上这些,而无书画人的性致和感情,同样也是不可能产生感人至深的书画作品。 (2011年11月於宿州)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意思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释义:骏马一跨跃,不能超过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却能走得很远,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 如果截一下就放弃了,烂木棍也截不断。 不停地刻下去,金石也可雕刻成功。 骐骥:骏马, 千里马;驽马:劣马;十驾:谓马驾车走十天的路程;舍:放弃;锲:1、截断,2、用刀子刻;镂:雕刻。 这段话用“骐骥”和“驽马”、“朽木”和“金石”做对比,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的道理,很有说服力。 语出《荀子•劝学篇》。 这一段的原文是:“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 译文: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 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 (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 (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 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

锲而不舍拼音?

锲而不舍,拼音是qiè ér bù shě。

释义:意思是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

出自:战国时期荀子《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白话文: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 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造句:

1、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

2、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石块,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扩展资料

近义词:

1、水滴石穿:指水滴不断地滴,可以滴穿石头;比喻坚持不懈,集细微的力量也能成就难能的功劳。

出自:现代作家巴金《随想录》:“我总是这样想:从事文化建设的工作,要有水滴石穿数十年如一日的决心,单靠‘拼搏’是不够的。”

2、持之以恒:意思是长久坚持下去。

出自:清·曾国藩《家训喻纪泽》:“尔之短处,在言语欠钝讷,若能从此三事上下一番苦功,持之以恒,自尔精进而不觉。”

白话文:你的缺点在于不会说话,如果能在这件事情上下功夫,长久地坚持下去,等到精进的时候自己都不知道。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2803.html
支付便利性明显提升 上半年超500万入境人员使用移动支付
完善就业优先政策 权威访谈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